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范文第1篇

影视上有古装剧场,其中有现代仍用的名言警句,或是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流传至今,让我能活学活用,可以用在作文上,并能使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台可说是最好的节目,这些节目能让我学到一些文史知识,让我乐在其中。

古装剧场上,我学到了“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尚书大传?大战篇》所说的:“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明白了它主要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除这词外,还有什么“津津有味”、“春去秋来”等一系列词语。又如“三思而后行”是反复考虑再作出行动的意思。再如“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还有“雷声大,雨点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言语都可用到我的某篇作文上,让人津津乐道,以为妙极。

在教育影视中也可为你讲述寓言故事,如“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策?燕策》)。比喻双方相争持,却让第三者得利;“叶公好龙”(《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种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还有“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些寓言的寓意深刻,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不至于消极,也不至于误入歧途。

其实,还有许多数字词语,如“三心二意”、“四舍五入”、“一举两得”……都有大有用途;一些动物词语深入浅出让你很快就能活学活用,如“千军万马”、“画龙点睛”……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范文第2篇

语文,是一门奇妙的课程,处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书籍中,报纸中,影视中……等等。

记得我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曾经在暑假举办过一次活动,是让我们去找到那些擅自更改成语做广告标语等的商店,并用照相机拍下来,在开学后上交学校,评选优秀照片。

当时的我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还不懂老师讲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老师见我们迷茫,就说:“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着,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独衣无二”这四个字,我一看,就明白了,老师写错字了,同学们也喊道:“老师,你写错字了,应该是‘一个的一’”老师抿嘴一笑,说:“现在有很多店铺就是这样做广告的,老师刚才给你们的这个活动任务,就是要你们找到这些错别字,并将它改正过来,让这些改成语的厂家明白语文的重要。”老师这一席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老师接着说:“不仅如此,你也可以在报纸、书刊等地方寻找错别字,找到错别字,就把它记录下来,给同学们看。”

到了第二天,我便兴冲冲的挂上爸爸的数码照相机,兴奋地走出家门,四处寻找,我四处奔波,但却一无所获,我有些意志消沉的回到了家,但一想起老师的话语,又重新振作,心想:我要继续找,争取找到。

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我第三天出去寻找时,看见一辆货车停在我家门下,客车上写着“万兴家俱城”这五个字,我兴冲冲的拿照相机拍了下来,又继续寻找,发现这车的后面贴了许多小广告,有一个小广告上写着:蚊香哪里好,“默默无蚊好”,默默无蚊蚊香店,让您一晚睡得香。像这样的小广告还有许多,真是帮了我大忙,我举起相机把它们一一照下来。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范文第3篇

语文,是我们学科中较重要的一科。但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报刊、影视、游戏……中学到。我就在游戏中学到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记得那是我上一、二年级的事了。一天,表哥到我家玩。晚上,表哥说要跟我玩个游戏,看着他那笑眯眯的脸,我猜那肯定是个很有趣的游戏。他首先神秘地坐在一旁想了一会儿,接着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一句话:纸不要送给他。然后他说要我在这句话中加一个标点符号,使这个句子的意思改变了。一开始,我便专心致志地坐在那里,望着题目,左思右想。这道题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非常简单,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难极了。我反复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纸不送给他,反过来便是纸送给他。噢,我想到了,只要在“给”字前面加一个逗号,不就行了吗?接着,我便在纸上写了答案:纸不要送,给他。在一旁的表哥马上鼓起了掌,同时还诧异地望着我,我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见牙不见眼的,开心好像就要涌出来似的。接着,表哥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目:纸不要让他乱画。这次的题看上去比上一道深了,但是有了上次经验,我很快就想出来了,便得意忘形地笑了笑,说起答案来:纸不要,让他乱画。在旁的表哥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的成就感又大大增加了。这时,表哥凑进了我的耳朵说:“我们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我好奇地望着表哥,笑盈盈地问道:“是什么游戏呀?”“是猜字游戏。”说起有关猜的问题,我就头晕了,但我这人就爱新鲜、刺激,什么都要试试,便答应了。表哥思忖了一下,开始在纸上写了:一对明月,毫不残缺,躲在山下,左右分裂。一看这字谜,我便想都不想地说不懂了,只见表哥一副不满意的神情,我又转过了头去想:你这表哥,就要逼我下死海了。但我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来,只好带着期待的目光望着表哥。表哥看我这般模样,无可奈何地说了答案:“是‘崩’字。”又一会儿,表哥就想出了另外一道题目:手提包。这题目非常短,但是要想理解却不容易,我本来不想思考的,但我一向好胜,一下子便沉入思考。我首先想:“手提包”就是手里拿着包子。噢,应该是个“抱”字吧!我喜气洋洋地说:“是个‘抱’字。”只见表哥马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渐渐对这个游戏有了兴趣。然后,他又出了一道题目:半个人。噢,这可容易多了,我一看题目,就脱口而出:“‘伴’字。”“好。”在旁的表哥又鼓起掌来,我充满了信心,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游戏中。不到一两秒,他又说了道题目:一剑穿心。不一会儿,我便开始思考:“一剑穿心”中必有一个‘心’字,那还有“一剑”去了哪里?难道……难道是“必”字。一说答案,又迎来了表哥的掌声,我的信心大增,开始骄傲起来。最后,表哥“奸笑”起来:“现在我出一道最深的题,‘傻人’”。我“不禁被吓了一跳”,我的动力好像有一股逆流在阻塞着似的,信心减少了。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想:“傻人”之中的字肯定有个单人旁,但“傻”字和单人旁又不能组成字。那么……是什么字?我想了好久,仍然没有想出来。这时,表哥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这仿佛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我决心要把它想出来。接着我就想:会不会用“傻”的同义字呢?噢,“傻”的同义字是“呆”,再加上个单人旁不就是个“保”字吗?接下来的,就是表哥排山倒海的掌声,我的心比吃了蜜糖还要甜。

从这次游戏中,我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譬如:从第一个游戏中我学到了要注意领悟句子的深刻意义,还学会了符号在不同位置能起不同作用;从第二个游戏中,我学到了平时要留心观察字的特点,还要动脑筋想问题,灵活地运用近义字、词,将词变成字或将字变成偏旁,此外还要多识字,这需要注意平时积累。这就是我从游戏中学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学习语文,争取在每次测验、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媒体;兴趣;“悦”读;交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我也在课堂上做了个小调查:

从调查看到,学生极大部分都读不下去。这些书几百年都这么读了下来,想不到今天却被吐槽“读不下去”,可见问题不是出在书身上,而应该在今天的读者身上找找原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我们认清问题所在,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把学生引领进阅读世界。学生“悦”读了,才能真正受益。

一、看清现状,从实际出发

在现在网络、多媒体的影响下,学生的业余时间被电脑、电视所占据,看漫画、看电视……“看比读更省事”的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减少了感知读书乐趣的机会。所谓语文,就应当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无论是语言表达的需要,还是文字的认知过程,都必须从读书开始,读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应该被多元化的媒体所取代。我在家长会上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平时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不务正业”。要么对孩子买书的要求置之不理,要么对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因此丧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家长明白读书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确保学生阅读的路上畅通无阻,没有后顾之忧。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开通班级博客,在那里把推荐给学生看的名著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名著的大概内容,以引导学生阅读。

二、随文推荐,从兴趣出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我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智取生辰纲》,我从杨志“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开始,与林冲打斗讲到杨志不肯留在梁山,又从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讲到戴罪被梁中书重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杨志一路上押送生辰纲的心理,更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失了生辰纲的杨志命运将会怎样呢?梁中书会善罢甘休吗?抢了生辰纲的吴用等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便有了浓厚的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杨修之死》,我这样引导学生:有人把杨修的死因归罪于曹操,说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有人说是杨修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你赞同哪种观点呢?就课文情节事实结合你课外找到的资料,有理有据,展开辩论,下节课我们举行辩论赛。一听说辩论赛,学生主动分工合作,查找资料,交流看法。辩论赛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不热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最多的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

教学《范进中举》一文讲到科举制度对中国文人人格的影响,我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看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描写中举后的范进的?领略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教学《香菱学诗》,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香菱如此的聪慧,她学诗为了什么?功名?利禄?或是荣华富贵?她的命运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去接触《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

教学《列夫・托尔斯泰》,学习作者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描写,引导学生去阅读另一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里他笔下的托尔斯泰。也让学生明白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个人也是不同的,让学生更清楚阅读之妙。

另外,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段”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段”,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激发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三、共享阅读,从静心出发

选好了书,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又是一大困惑。平心而论,阅读经典的确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的,在一个生活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让人们静心读本好书几乎成了件奢侈的事情。因此,我们教师有言传身教的责任。读书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读书的条件,还需要提供一个阅读氛围,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外加每星期开设的两节文学名著阅读课,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共同享受阅读。在共享读书时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孩子从阅读变为“悦”读――即有情感地读书。我不要求让学生记住什么,或具备某方面的能力而去急功近利地读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那么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今后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所以交流是不能忽略的环节。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可以用读书日记、“美言共享”以及好书推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我的班级里还有一个小图书角,图书角的书都是班委成员和家长一起去购买的文学名著,学生每两个星期交换一次书籍,阅读不同的文学名著,交流不同的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延伸话题,并鼓励学生把书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找资料、找书将之研究透彻。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讨论交流的活动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书中找到乐趣,还可以进一步教学生选适合的书来阅读。

四、寻找捷径,从电视出发

目前有许多经典名著的电视剧相继热播,我们就要利用好电视这个资源,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在学校中所学的,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当然也要注意,我们提倡读名著,要读的是文字的书,绝不能用影视作品来代替文字的书,我们切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并非最终目的,仅仅是一种推动阅读名著的一种手段。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直观、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但看了那些电视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那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同学,看了一些名著电视剧以后,就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人物和故事。最简单的就是《西游记》,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在电视上接触过,不同版本的剧情会让学生更想了解原著。

有人会说,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固然不假。问题是,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如果再不看电视,那岂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从电视中了解名著,不是也挺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看了电视剧后,就更能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愿望。

五、文化快餐,从可取性出发

前面说了,精彩的语言可以到以后再慢慢去品,那么现在市面上一些所谓的被称为文化快餐的名著速读、名著梗概、名著浓缩版,这些“快餐”都属于“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我认为都是可以快速了解名著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让基础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名著的重要人物与内容。

相关期刊更多

散文诗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

中国服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史前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安半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