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报

心理健康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健康报

心理健康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保障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的呢?

我认为应当是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认为,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环。

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自身的情感、意志、认知特征、个性特点等心理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一个心理健康、知识渊博、高尚的教师就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对于他的教育乐意接受,他的心理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相反,心理不够健康或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的要求和指导即使正确无误也是苍白无力的,严重的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让每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的重任,发挥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典范作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把学生从不健康心理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真正达到师生心理健康的协调。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要实现师生之间心理健康的协调,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开放的、互动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中进行学习,共同提高,师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法,教学是师生讨论中最终达成共识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师生双方都是轻松愉快的,变“师道尊严”为现代“良师益友”。

二、正确地评价自我

了解自我,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三、自我调节

教师这一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之后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教育教学工作。

四、善于交往,融洽关系

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善于和学生交往的教师,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教师不仅要善于与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而且还要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投身工作,乐于奉献

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个体能够在工作中不仅尽责尽力,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干一行,爱一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学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呢?

六、和睦的家庭生活

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冬生,阮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2]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2000(S1).

[3]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1999(6).

[4]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5]李长文,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5).

[6]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3).

[7]李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见[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8]王群健,兰云.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4).

[9]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19).

心理健康报范文第2篇

中老年人若想达到修德养性、养生保健之目的,首先要从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做起。下面介绍几种助您长寿的心理保健术。

(1)友善术。精神病专家研究发现,易生气的老年女性比性格沉稳冷静、信任他人的老年女性死亡率要高4倍,由此而引出对老伴不友善的老年女性更易猝死的结论。这是因为,友善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可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而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而不友善的老年女性往往怨天忧人,动辄怒气中烧,从而引起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大量释放,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肌肉发紧,导致不良情绪加剧,造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冠状动脉急剧收缩,血液粘滞性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强,又易引起突发性心脑血管病,甚至猝死。另外,不友善的人常把自己置于敌意的包围之中,就难免经常生气。

(2)宽心术。即通过营造有利自己宽松生活的环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心情舒畅,以达到健康益寿之目的。为此,中老年人要懂得,如何去创造适合自己的和谐轻松的生活氛围。并且应当看到,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整天过着消沉、灰暗、呆板枯燥的生活,所看到的社会都是阴暗和肮脏。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丧失对生活的审美观,心里便会充满黑暗、仇恨、嫉妒和不满;就会感到危机四伏,到处都充满敌意和烦恼。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其生活氛围都不可能和谐、宽松。为此,每个人就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胸豁达,对周围的人宽宏大度,不记小事;还应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以让人为乐。这样的人,他(她)的周围就会一片光明,没有危机,少了是非,他(她)的生活气氛便始终是和谐、宽松的。

(3)戒逸术。好逸恶劳是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祖国医学认为“饥、饱、劳、逸”能致病。随着生活的安定和富裕,人们的饮食起居比过去有很大改善,吃讲营养,住讲舒适,行即坐车,安逸少动的生活常导致“逸病”的发生。患逸病的中老年人大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民间有谚语“坐了等瞌睡,睡了等病来”。老年人防逸病在于勤勉、多劳,重要的是要克服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消极情绪。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调剂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既充实又充满情趣。离退休的老同志应根据自身条件,选学一二门技艺,每日安排一些家务和体育锻炼,促进健康。另一方面,饮食必须节制,营养比例要适当,对脂肪、蛋白质的摄取应有所控制,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

(4)安详术。老年女性有闭经的生理现象,由于这一生理现象,致使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在性情、情志等方面有所不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老年女性不如老年男性胸襟开阔,且多疑善感、郁闷不舒、急躁易怒、情绪不稳、精神不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缺少安详感。尤其是闭经和更年期出现不久的妇女,表现更为突出。这些虽是生理变化引起的神志异常,但若不加强自身修养,不注意调整心态,则将对老年女性的健康构成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为此,倡导老年女性心理安详很有必要,其目的是为了使老年女性正确对待各种不顺心的事,在生活中获得彻底的解脱,得到内心的安详。因此,其养生的方法主要是安定情绪,保持思想清净,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的话,病即无从袭来。此外,老年女性还应做到气平、调顺,因为只有气顺,才能吃什么都香,在什么环境中都舒服。研究表明,在安详的情况下,老年女性免疫功能增强,代谢旺盛,气血和畅。

心理健康报范文第3篇

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细心一些,把粗心的毛病克服掉。不要让马虎、粗心这些“小偷”偷走我们的好成绩,好分数哦。

第二,学会认真检查作业和考题。检查的第一个目的是找出错误。首先,要仔细核对题目中的数字是否和运算中的一致,也就是说检查审题是否有错误;其次,检查解题方式是否有错误;最后,检查运算过程是否有错误!如果这三方面都查找不出错误,这道题的出错率就很低了。另外,还要注意查看自己的答案中是否有错字、错的单位等等,这些虽然是小错误,但同样会丢分哟。

第三,保持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一些薯条平时成绩不错,可一到考场,心情就会紧张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混乱,因过度紧张时常造成粗心、马虎,出现了看错题目、书写错误等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考试前要做好心理调节,以轻松平静的心情面对考试。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以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为考试目的,千万不要总想着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更不要把考试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哟!

第四,复习中带着自信和专注。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考场发挥。如果你复习到位,考场上会如鱼得水;可是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充足的复习,就会在考场上懊恼、自责,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你在考场上的发挥。所以,考试“不打无准备之仗”。复习充分,就会信心满满,考试时就不会过度紧张。薯条们不要视考场为“刑场”,应该在复习中鼓励、相信自己,带着必胜的信心走进考场。在复习中应该以课本为核心,针对自己平时的作业、考卷,特别是容易出错的题反复进行练习。记住:数学复习要有技巧,应该把课本和作业熟练掌握后再进行难题的练习。

第五,考试前注意休息。吃好睡好、精神百倍地走入考场和“病歪歪”地走入考场,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薯条们别光顾着彻夜不眠地复习而忽视身体哟。

图丫:听你说了这么多,我感觉薯条们对考试完全充满信心了。考试结束后就是愉快而漫长的暑假了,在这里,我希望薯条们注意合理安排暑假时间,千万不要虚度整个假期哟。

要求1:合理睡觉和娱乐。不要整天看电视或玩电脑,以免造成视力下降、体质下降等问题。

要求2:学习暑假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独自在家的时候,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随便玩火、电、水、煤气等。不要去危险的河、湖、水库等地方游泳。

要求3:坚持每天写暑假作业,坚持每天看一小时课外书。这样开学后,你会更容易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哟!

心理健康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高职学生刚进入青年期,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高职学生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与不安日趋加剧,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成为高职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职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相应也比较多,经济压力较大。其次,他们大多高考成绩不佳,因而被动选择高职深造;加上受知识基础的限制,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学习压力较大。最后,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限制,其就业层次较低甚或就业困难。种种原因都导致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负面心理;从日常表现症状来看,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薄弱、处世消极、不思进取。另外,青春期成长的自然烦恼,人际关系的困扰,生活的单调乏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到压抑、空虚和孤独;恋爱、情感问题也困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痴迷网络甚至网络成瘾是高职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这些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人力物力,遵循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大力度,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努力构建健全的组织机构,实行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并行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院、处、系三级构成:院级即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危机处理委员会;处级即学生工作处管理下的心理咨询中心、教务处管理下的心理课程专程教师;系级即系主管学生办公室管理下的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由院系学生会心理部、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协会、朋辈心理咨询员构成。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危机干预预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实施办法。

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疏导机制。对心理危机的最佳处理办法莫过于使心理危机不发生。因此,危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普查制度以实现学生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有心理异常迹象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一旦发现有学生情绪异常,及时上报辅导员,再由辅导员通过谈话、咨询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情况严重,就应上报各系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心理咨询中心,中心视情况需要再进行约谈疏导。

要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系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系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院分管领导”五级危机处理系统。发现危机预兆时,立即层层上报,危机处理委员会根据《危机干预预案》,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如果有必要,就应请求社会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介入,学校和家长协助进行治疗。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尽管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学校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仍出现知识性失误。有这样一件事情:某高职院校一个大二的女生由于失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辅导员异常重视,向系主管领导作了汇报,系领导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因为保密不严,导致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了这件事,出于“好心”纷纷前去看望与安慰,连宿舍管理人员也“关切”地开导她。结果,过多的“关爱”压垮了她,她不堪失恋和内心世界被“透视”的双重压力,选择了退学。

这是一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起的事件。因此,有必要在全体教职人员中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学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全校学工系列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危机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个体差异性。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讲授、团体辅导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针对个体实际,进行心理疏导。要开通网络咨询热线,便于随时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介绍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测试,实施心理健康调查;运用QQ、BBS等网络工具实现师生在线心灵互动,使教师和朋辈咨询员对学生在线咨询和即时辅导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要承担起培训本院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的职责。

(2)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心理异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局限,建立自信、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学校要给予辅导员专业的培训,鼓励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证,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3)提高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或企业,心理学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应采取外聘心理专家作专题讲座、派遣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教师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学生干部、朋辈咨询员和宿舍管理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舍管理人员又称“生活老师”,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管理者与引导者,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宿舍管理员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干部和朋辈咨询员是遍布全校学生的“触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他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的方法,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办学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近20年才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有待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既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又要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努力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适时地拿出对策和措施,为提高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基础和特点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从源头上解决厌学情绪;作深入的社会调研,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实现体面就业,减缓学生就业焦虑;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自卑感;依托国家和学校日完善的资助体系,以“奖、助、贷、勤、补、缓、减”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4.纳入课堂教学,传授健康知识。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既系统讲解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授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又用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等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5.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橱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心理咨询中心网页,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报纸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重视校风、班风建设,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强化自我教育,倡导自助互助。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相互影响作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各班在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每个班可以邀请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长期联系班级,和学生作经常性的交流,给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心理委员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文.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心理健康报范文第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 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看过“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人还看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

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4.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