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无锡市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水利事业的水利部领导和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5年gdp超过1.8万亿元,今年将达到2万亿元。*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3.8%的耕地面积、5.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经济社会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我省滨江临海,位于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承泄上中游*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客水。境内河湖密布,水面率达17%。水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十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大力推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始终把水利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按照人水和谐的要求,积极调整治水思路,努力做到“三个坚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资源水利的治水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的实际,积极调整新时期治水思路。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治水的同时,注重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水问题。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水利工作切入点,切实解决好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证和水环境保护问题。三是坚持遵循两个规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遵循水的自然规律,进行统筹综合治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水利事业发展活力。
按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三个统筹”。“十五”以来,我省进一步强化水利规划工作,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着重建设完善四大体系,即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一是统筹安排防洪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工程建设,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水资源、水环境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排涝、抗旱供水以及水环境保护能力。二是统筹安排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在加大流域性工程治理的同时,加大区域性工程治理力度,使区域性与流域性工程建设同步推进。三是统筹安排城市水利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在加大城市水利建设的同时,加大以农村河道疏浚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城乡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十五”期间,我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总投入达到*亿元,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按照建设优质工程的要求,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努力突出“三个强化”。我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建设管理行为,提高水利投资效益。一是强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五项制度”,加强项目法人组建和管理,严格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制,积极推行招标制,建立健全工程监理制,切实履行合同管理制,认真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制,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实施。二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不断完善“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强化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财经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基建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查处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大审计力度,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度,实行纪检监察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按照“建管并重”的要求,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努力抓好“三个重点”。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们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一是以改革体制机制为重点,增强水管单位发展活力。深入开展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分类定性、定岗定编、落实资金、竞争上岗、管养分离等各项改革工作,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同时,积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推行水利工程招标委托管理,在落实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管理单位实行委托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二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工程管理行为。按照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的要求,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湖泊管理条例》、《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和《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定,在加强水利枢纽工程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河道湖泊、水域、岸线及管理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行为。三是以创建国家级、省级管理单位为重点,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管理单位创建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水利工程的管理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目前,全省共有3家水管单位获得了国家一级管理单位称号,2家水管单位获得国家二级管理单位称号。到今年年底,全省将有20个水管单位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这次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会议在*召开,是对我省水利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矫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调整治水思路,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提高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水利建设基金实质上是“基金之基金”,其筹集并不是采取对终端使用者或受益者“价外加价”或“价外加费”的办法,而主要是从一些政府性基金(收费)提取一定比例的方式。根据财政部1997年1月23日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水利建设基金包括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具体征收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种征收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提取基金的种类不全,一些规模较大的财政性专项基金,如国土基金和部分城区城市维护建设税没有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的提取范围。
第二,提取比例偏低,使水利建设基金实际提取额度太小。如下表所示,从水利建设基金占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重情况看,无论是中央年度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还是地方水利基本建设完成额中,水利建设投资基金所占的份额均很小,没有超过5%,显然对于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作用比较有限。
第三,目前设立的各项政府性基金和收费尽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但实际基本上都是由相应主管部门掌握和使用。设立水利建设基金并交由水务部门使用,实际上相应减少了这些部门可使用的建设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水利部门和这些部门的矛盾冲突。
二、我国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模式的创新
借鉴或者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为基础,以水资源费用、水价提升改革为突破口,构建科学、合理收费模式,从而建立水利建设资金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一)水资源商品的特殊性、我国水资源高度紧缺的国情,决定了水资源费的征收是推动水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举措
水资源费是国家水资源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根据水资源供需状况通过水资源费经济调节作用进行调配水资源,是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水资源费承担了水资源所有权实现的功能,是水资源所有者因水资源付出而得到的收益,是水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从理论层面分析,还是从实际供求层面分析,我国征收水资源费用都具有很强的重要性。
水资源商品性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是一种准商品,同时具有作为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性质,其价格与其使用者的承受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既要保证使用者基本权益,同时又要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所以,水资源费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商品的特殊性。
进一步从供求经济理论角度看,水资源供求关系与水资源费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水资源供需不存在矛盾的时候,肯定是不用收取水资源费。但是,当水资源费出现与水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现短缺紧密相关,那么水资源费用的征收就是促使市场均衡的一种重要举措。而且,水资源供需缺口越大,水资源越紧张,水资源费就越高,反之,则低,符合市场规律。从我国具体情况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较多的产业还处于粗放增长阶段,对水资源浪费严重,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目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很尖锐。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的管理。国家应该可以根据实际的供给状况,相机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或者通过水资源费的差额调配水资源在各行业的分配。
(二)目前水资源费定价采取与水价捆绑、定额的方式,这一做法难以体现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容易引致部分国家利益受损,且不利于政企分离
1、各用水户的水资源费缺乏差异性。目前,在供水企业中供给各用水户的水价虽然存在差异,但其中的水资源费部分是一样的,没有差异性,水资源费的一致性所表达的含义就是政府将水资源无差异地配置给各用水户。
但实际上,各用水户对水资源利用存在差距,从整体上来看,水资源为生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效益是不一样的,采取同样的水资源费,体现了政府对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另外,对于一些耗水大户,是缺水地区应该限制的产业,政府也象生活用水那样收取相同的水资源费,不利于这些企业的调整,对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没有体现出来。
2、恒定的水资源费导致部分国家利益受损。水资源费是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最终归政府(代表国家)所有,维护政府的利益不受侵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在自来水水价体系中,各用水户水资源费相同,但自来水水价却存在很大差异。实际上,这种额外的收益应该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上这部分收益没有划入政府的账户,使得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利益受到伤害。
3、捆绑的水价方式难以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不利于政企分离。目前,自来水水价是捆绑式的综合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水资源费)和企业收费两部分,其中的企业收费又分为自来水公司和污水治理企业两部分。由于收费都是供水企业进行统一征收,所以用水户面对的只是供水企业,众多人们认为供水企业代表政府,或者供水企业代表政府行使政府职能,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企分离是一种必然,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从实践上来考察,水资源费和企业性收费的分离会造成用水户交费的麻烦,用水户难以接受。
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政府应该加大水资源费宣传力度,让用户清楚地知道水资源费和企业收费所代表的不同的性质,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企业的职能,在理念上实现两者的分离。
(三)阶梯式水价改革、实施后,水价的额外收益应该归国家所有,而不是归属供水企业,这样水价的额外收益将可以成为水利建设基金的重要来源
2002年4月1日,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国各省辖市以上城市应当创造条件在2003年底以前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其他城市也要争取在2005年底之前实行;取消部分地区实行的用户用水最低消费(月用水流量底数)的规定;各地要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拓展水价上调空间,增强企业、居民的节水意识。
阶梯式水价,并不是全部水价,而是供水企业的成本利润部分是统一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用水户,他们的成本和利润是一样的,即在不同的行业中,拉开水资源费差距,体现政府对水资源调节的行为和意图,在同一用户中,采用阶梯式水资源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水资源量内采用基本价,超过定额采取更高的价格,既保证其基本的用水量,同时有利于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
从水价的具体构成看,我国水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水厂进水时的费用,该部分包括水资源费;其二是自来水公司成本(含税金)和利润等;其三是污水处理费。水价的基本公式为:
在水价中,污水处理费是污水处理企业的收费,是一种企业行为,现在有关法规规定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微利。而(成本+正常利润)部分则是供水企业为了维护正常生产而收取的费用,也是一种企业行为。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或者特殊行业的用水,其供水成本是一样的。
实际上,由于不同用水户之间的水价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在一些特殊行业可以用悬殊来描述,多出的那一部分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水资源费部分。所以,实际上阶梯式水价就是水资源费的阶梯。当然,阶梯式水价实施后额外收益应该归国家所有,不是供水企业的收入。
(四)南水北调以水资源费征收为基础征收其工程建设基金是可行的办法,未来水利建设资金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但要协调好不同部门的利益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颁发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务院办法》明确,南水北调工程基金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增加的收入筹集,还可将现行水资源费部分收入等划入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一)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
通常把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渠道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下的工程界定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种类和功能很多,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引水设施,渠道、管道、闸门等输水配水设施,渡槽、隧洞、倒虹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灌水沟、畦、喷灌、滴灌、闸管、“小白龙”等田间灌水设施,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地下暗管等排涝降渍设施,乡村自来水厂、水窖等生活供水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
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一是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二是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四是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农村水利设施多地处农田荒野,无人值守;风吹日晒雨淋,易老化损坏;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除生活供水工程外,多数工程季节性使用。农村水利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
(二)农村水利的性质
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除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外,农村水利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
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合作办水利,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农村水利的宗旨是服务。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有关法律和政策对此有明确规定。
二、明晰所有权,组建用水合作组织
“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是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具体来说,不同类型工程,应实行不同管理体制。
(一)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体制
农户自用为主的微型蓄引提工程,政府可酌情在经费上给予补助。这类工程作为农民的家庭私有财产,发给产权证,受法律保护。
农户自有工程自己用不完的水,允许在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充分发挥工程和水资源最佳效益。
(二)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
受益农户较多,特别是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公共工程,应当按水系、渠系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这种体制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不按乡、村行政区划组建,更符合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可以避开乡、村借水费名义搭车收费或截留挪用等问题。第二,明确用水户是建设主体、投入主体、所有者主体、受益主体,形成了以用水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机制灵活。合作办水利,就是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可以以物换工,以资换工,以工换工,以工换水,每个成员的权利、责任和应尽义务都严格按章程办事。第四,合作组织要按法律规定注册登记,成为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受法律保护,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合作组织有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在内部采用民主协商方法决定成员出工、出资分摊以及水费计收等大事。
(三)经营性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按“股份合作制”企业体制运作
以向乡村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供水为主,兼有村民生活供水任务的农村供水工程,应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办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劳动者与所有者相结合,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办法。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产权清晰,所有者的权、责、利十分明确,有较强的内在经营活力。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吸收有钱的“大户”投资入股,并给予合理投资回报。但要防止出现“水霸”垄断乡、村公共供水设施或利用公共水资源牟取暴利的情况。从扶持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地方政府也可酌情对工程建设给予补助,这部分资金形成的股权应为政府所有,政府通过持股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
三、形式灵活多样加强经营管理
明确了农村水利公共设施归用水户集体所有,作为“业主”的用水合作组织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经营管理,落实工程维护管理和服务责任,千方百计发挥工程效益。
(一)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直接经营管理
这种方式适用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水利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加以提倡。目前全国近80%的工程仍实行所谓的乡村“集体”管理,应当逐步规范为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经营管理。
(二)用水合作组织聘用“能人”经营管理
用水合作组织内部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可以聘用外部的“能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被聘者为用水合作组织“打工”,领取报酬。用水合作组织对受聘者监督,促使其真正对工程的日常经营管理负起责任,搞好服务。
(三)承包
承包不改变工程所有权属。它通过合同契约,由工程的所有者把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同时对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给予明确,承包者比合作组织聘用的管理负责人有更大的自。承包者可以是合作组织内部成员,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
承包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工程维护管理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易被农民接受,已有多年实践经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目前全国约有10%的工程采用这种形式,应当作为农村水利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以提倡。
(四)租赁
严格地说,它与承包经营管理属于同一类型,因为工程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得更进一步,租赁者在经营管理上有更多的自。租赁者可以从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利润中获取报酬,同时也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和风险。因此“租赁”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村水利工程。
(五)“拍卖”经营管理权
“拍卖”农村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存在三种风险:一是购买者不能取得预想利润,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购买者掠夺式地开发水资源(机井)或工程设施,工程损坏报废后,还得让广大群众收拾“烂摊子”,重新出资投劳;三是购买者改变工程用途,让防洪抗旱服从个人养殖,受害的也是广大用水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的工程设施。在全国2000万处工程中约有近3%采用“拍卖”方式。
四、履行政府职责,加强宏观调控
开创和谐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新局面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主题,而和谐水利建设中有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表现为征地、拆迁等水利建设项目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我国的土地使用规划由多个部门负责,而由多个不同部门所管理的规划、拆迁以及征地在实际情况中会表现出政策的冲突以及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土地政策相违背的情况,并且国家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形势的发展,并且我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在个别地区也难以得到落实,从而导致了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征地需要通过繁多的手续并且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同时也会产生由征地引发的强拆事件,不仅违背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损害了拆迁户的利益,所以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等问题解决难并且成本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态度将征地等问题放在基础的地位,通过认真的学习国家相关政策、认证对待问题、适度分类处理问题、灵活解决问题来保证水利建设以及管理工作的和谐开展。
重视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生态化
从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来看,水环境以及干旱问题己经成为了水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利用水资源有限以及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共同导致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而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己经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并且城市化的建设在侵占河滩的情况下造成了水体功能的锐减,水体自身的恢复能力以及自洁能力也不断的下降,同时由于水生态环境的污染,许多水生生物也不断的减少甚至灭绝,而水体的富营养化却使个别的藻类成为了水体中主要的水生植物,由于水利建设能够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所以也会对原有的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当对水资源的破坏超过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后,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会被引发出来,所以在水文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将水生态、水环境以及水安全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而这种重视应当同时落实到水利建设过程中以及水利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在水利建设与管理中不仅要在水利工程规划的过程中做到重视生态效益,同时要做好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要控制施工过程对水体造成的影响,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对工区的土地进行恢复以保证土地的原有功能,在加强水环境检测的基础上实现水利工区的水生态保护。
1.1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利国利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处在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环境建设和发展也成为了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生态水利的建设则能在解决相关水利问题的同时,还能维持住原有生态的发展,原生态的维持其实才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保障。因为只有环境才是子孙后代会一直居住的地方,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唯有保障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才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负责。生态水利建设将从各方面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例如农田灌溉问题、洪涝灾害问题等,这些都是落实到点地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实际操作。在解决了人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后,促进了生产和发展,也让民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其中除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军事实力的提升、高科技的运用,环境建设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让人民吃饱穿暖这是基本要求,让人民生存愉悦才是最终目的,良好的环境建设不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还有助于心情的提升,减少人文矛盾。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将更有助于原生态发展的实现和完善。
1.2促进人水和谐,建造原生态家园
中国版图跨越度大,水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问题,人与水之间的矛盾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古有大禹治水,前后耗费13年,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名。堵不如疏,这是古人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人与水也是如此。生态水利建设的良好实施,将能有效解决人水之间的矛盾,让曾经的水患能够为人所用,达到人水和谐。对水的良好引导即是疏,疏水其实就是一种人水和谐的体现。对洪灾一味地进行堵,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更大的灾难。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难以想象的,海啸地震龙卷风哪一种都不是人类所能抗衡的。有效地对水流进行疏理和分流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应的水患问题,并且引流的水还可以帮助灌溉农田等,一举两得,这就是将矛盾通过特有的方式合理运用从而带来益处,这也是人水和谐的最终目的。
2引入低冲击技术,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2.1低冲击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建设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低冲击开发技术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技术,通过许多城市的实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屋顶及宽平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进行一个暴雨的储水,再通过土壤和植被进行初步过滤对水质进行净化,最终流入到污水处理厂时所要净化的杂质也相对减少很多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好处就在于对于暴雨等水源首先进行一定的收集,有效减少水流量的瞬间排放,再将收集的水源通过土壤和植被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对绿色植被、农田等进行一个良好的灌溉,促进生长,还能减少因水流量过大而冲走的泥沙,缓解水土流失。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过后的水源能拥有更良好的水质,进入处理厂稍加净化就能够再次进入到循环使用,有效地缓解了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压力和居民生活的用水压力。良好有效、处理迅速的水循环系统将会为生产工作和居民生活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2.2水循环系统的合理运转将促进城市环境建设
水循环系统的合理有效运转是一个城市能够进行良好发展的基础条件。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才能够更好地支持人民日常生活和植被生存的需求。城市绿化是关系到环境发展以及人民居住环境舒适率的问题。绿色植被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源进行灌溉,那么水循环系统的良好运用率将更迅速达到这样的效果。以低冲击开发技术对于暴雨的控制为例,其中的储水和净化水质就有效地解决了绿化灌溉的问题。对于水资源的迅速循环利用可以加大绿化面积,对水源灌溉进行良好的支持。城市绿化就是一个城市环境建设的最根本体现。在高楼林立的当前社会,已不再是楼房建得高、工厂建得多就能说明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提高了,生产技术只是其中一个基本体现和要求。良好的绿化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人民满意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好城市,生产发展也一定要建立在人民需求的基础之上。
3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思想
3.1生态水利建设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居住
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都在进行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走在未来时代的最前沿。但实际上人类的工业发展至今,对于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一种几乎不可挽回的地步,全球变暖、海啸地震的频繁发生都预示着人类当前的生存环境已经岌岌可危。因而许多西方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注重生态化建设,而生态水利建设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的中国在经济和技术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西方国家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而加快水利建设能更好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枢纽的作用,环境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良好的环境建设才是真正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3.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和谐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一个从根本上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良好有效地进行了生产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最终思想。可持续性就是循环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环节,加快了使用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维护了环境的建设。而生态水利建设就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洪灾中,将暴雨进行收集灌溉,减少水流排量和水土流失,才能促进植被和农田的生长。这就是一种将现有矛盾通过特定方法合理运用最终将矛盾得以解决,甚至还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水系统的体系建立,加快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完美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人水和谐才能更有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原生态环境。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