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学生法制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激发 求知欲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16-02
初中物理教学相对枯燥,在学生看来,物理学科学习的都是一些乏味的数据和理论。物理学科不同于人文学科那样让人学起来觉得非常有趣,需要记住的只是各种公式以及演算再演算的过程。枯燥乏味的符号及生硬的公式令学生在课堂上毫无兴趣,很多学生都会对物理产生一种望而却步的想法。怎样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令物理学科课堂活跃起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初中物理老师关注的问题。而实际上,学习兴趣的培养才是物理教学的切入点,这成为每一个初中物理老师应当并且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兴趣属于一种具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成为了人们力求了解不同事物以及从事某些活动的倾向,这样的倾向总是同相关的情感联系着。它展现了专心致志地用非常大的热情以及耐心,去看待和探讨某些事物以及某些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变。学习兴趣成为了学生对待一门学科学习、研究和探索的内在动力。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所有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初中教育属于一个人接受正规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及模仿性,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初中物理属于一门重要的应用及实践性的学科,对生活及升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训练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及更强的学习动力。
二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策略
1.通过“物理情境”
“物理情境”指的是需要营造让学生可以进入物理教学氛围里的教学方法,就如一个好的故事或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令观众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初中物理教学要消除掉学生对物理课堂昏昏欲睡的状态,老师一定要制造一些恰当的,适合学生真实状况的情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美好、生动,让教学目的可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制造出物理教学的艺术成效。“光的折射”就可以设计成这样的物理教学情境:实验装置是在一个玻璃槽里盛满水,水里放置一片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裁剪成的鱼,找几个学生通过各自的钢丝快速扎向水里的鱼,因为学生一直觉得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是非常准确的,在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下,自然产生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用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构成错误的判断。老师将泡沫片从水里拿出来,发现所有的钢丝都落在了鱼的上方,这时老师要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应学习“光的折射”现象。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物理课堂的情境设计,只求简单,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难度降低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共同参与,过于复杂,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起不到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作用。物理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融入进去,不然,学生会对老师的设计茫然失措。好的物理情境设计,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中。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物理教学里,如果只关注对教材的照搬式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使用初中物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如用拳头去击打石头,被打的是石头,可是为什么痛的却是手?为什么在同等面积的海里,一个人会沉下去,而同等重量的船却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钢笔可以吸进去墨水,而其他笔却不可以?很多学生对这些事物都有一些接触,可有的学生却完全不懂,因此,学生就会迫切希望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实验进行演示,可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欲望。通过询问学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来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探究的兴趣,将学生的脑、眼、口、手全部都生动活泼地调动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通过老师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的教学特点以及个人风格来决定的,并且老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教学风格主要包含了教学的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它体现出来的教学风格非常受到学生的崇拜及注意,进而加快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堂的应用性比较强,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及知识,所以老师的教学不可以像一般的课程教学那样过于乏味。老师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加重美感,语言要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性情活泼的学生,要运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激发起课堂的气氛,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建立学生的主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在教学时,要清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重点人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做一个“配角”,不断指引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猜想问题,指引学生理论知识及实际相关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学习和实验中去。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做,建立起学生自主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应给予及时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升华。
5.作业布置和评改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没有作业的布置。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强调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要充分考虑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制定,并合理地采用评改的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且认真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措施,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加对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无味的物理学科,更需要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所以,物理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划、有目的地对学生采取培养兴趣、激发兴趣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找到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可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手段,精心策划教学程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发,进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少佳.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
[2]俞裕.海岛农村中学高一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分析与改革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张家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金钥匙”――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4]毛技业、于卯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把握好教学中的难易程度,45分钟的课堂教学节奏。让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生数学环境,将一些数学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的。从而让学生慢慢抛开初中数学无用的偏见。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中的高山那样高不可攀,从而树立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钟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让小组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竞争。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老师只要调控适当,就可以让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应用在数学教学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间,喜欢自己。正所谓爱屋及乌。老师让学生喜欢,相应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老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才会更加自然和谐,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见轻松愉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关键词:物理学科;求知欲;创造性;引导
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入学生眼的都是一些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符号。物理学科不像人文学科那样学起来让人兴味盎然,需要记的只是条条框框和演算再演算。枯燥的符号和生硬的公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生都对物理望而生畏了。如何调动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让物理学科课堂生辉,这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而且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用“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谓“物理情景”,我认为就是要营造让学生能走入物理教学气氛中的教学手段,就像一个好的故事或者一部电视剧,能让观众与故事人物同喜悲。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教师必须营造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使教学目的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产生出物理教学的艺术效果。“光的折射”,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物理教学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如此的物理教学情景设计,“渔民叉鱼”就带动了学生的好奇。物理情景的设计,力求简单,符合学生实际。只有简单了,学生才会产生兴趣参与,如果过于复杂,学生就会厌烦,起不到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符合学生实际,这就要求我们物理老师在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考虑进去,否则,学生将对你的设计摸不着北。好的物理情景设计,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迅速走入老师的教学环节中。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理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这绝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初中物理教材,教师使用时,要创造性地使用,如此,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密度”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如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把他们的眼、手、脑、口都生动活泼地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摆正教师的位置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初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67-02
初中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还未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将体育课当作是“玩”的课程,这本无可厚非,体育课其本质也就是娱乐,但是这种“玩”必须要“玩”出效果,必须要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够达到开设体育课的目的。目前初中体育课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女生。而影响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或是内心倾向。动机主要体现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需求,影响到学生是否会选择体育活动或是选择何种体育活动。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探究动机,才能促使其在体育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在体育学习中有所突破。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以此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学习氛围、猎奇心理、教学改革、游戏活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激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实施之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起来,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关系。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很多老师声色俱厉,只要学生有点小错误就会施以重惩,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自己的“威信”,岂不知通过这种方式往往不但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反而会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见师如见虎。如此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束手束脚,根本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更无从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的质量。其实,在众多教师职业中,体育教师是最容易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相处、平等互重的关系的职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指只要老师能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就必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
初中学生都有着极强的猎奇心理,体育老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这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体育教材的形式,而要根据其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以更多新奇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比如跳绳,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组在操场上排开,将绳子都甩动起来,然后让学生穿越“绳网”,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期望通关以获得大家的认可。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其学习的动机。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必须要把握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无非是老师在课堂上先督促学生做准备活动,然后再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演示,让学生模仿着做,待到每个学生熟练以后,就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学质量而言,收效甚微,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以及老师对体育课“不重视”的态度。在当今时代,体育教师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发挥团队协作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教学
体育运动本是具有对抗性质的一项活动,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性质,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何人都有竞争心理,在骨子里都不服输,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获得荣誉。老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当某项教学达到一定的阶段,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比如篮球竞赛、乒乓球竞赛、跳远竞赛、跳绳竞赛、跑步竞赛等等。通过竞赛,以输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其不断地进步。
五、巧用表扬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心智还正处于成长阶段。在体育教学中,来自老师的表扬以及同学们的赞誉对于提升其自信心无疑是最有效的。学生在出色地完成某个项目以后,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在享受成功的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学生继续努力的决心,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做完某套动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后,老师要带头进行掌声鼓励;而当学生出现失误的时候,老师要用包容心去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绝不可用尖锐的语言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没关系,再来”、“不错,再练习下”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继续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首先就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善用表扬,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静.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2):159.
[2]汪浩寰.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学生体育动机激发的探讨[J].体育时空,2013,(3):37.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中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中国。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多建一座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在逐步走上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校中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切实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2016年5月7日,山东省肥城市发生一起杀人案。警方通报称,经初步调查,5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14岁的辛某、17岁的李某酒后将七旬老人宋某殴打致死。目前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明显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呈“低文化程度、低年龄”趋势。好多少年犯甚至自称“14岁之前要大干一场,16岁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16岁之后就要收敛点”。
1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了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成果,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表明,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调查中,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占65%;58.1%在犯罪时“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64.7%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在“假如在违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项,就不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
2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程度不够高,对他们的心理不够了解,因此,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让他们知法、守法势在必行。学校要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
二、中学法制教育中的“五少”现状
我国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情况很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一无所知,法制观念淡薄,缺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法治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短板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课程设置少。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八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因此,中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
(二)考试占比少。中学教育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运转的,而在中考和高考中,法律知识基本上都不是考试的内容。在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过分偏重于中考、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很少能够开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动,存在法制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学用结合少。绝大多数中学的法制教育课仅表现为法律知识的传授,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制教育的培养等同起来,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知识,但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不会运用法律来认识和指导自己的行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比较差。
(四)专业教师少。目前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很少,大多数上法律课的老师都由政治老师代替,他们有的可能完全不了解法律,也有的是一知半解,这样的课程设置形同虚设。
(五)家长引导少。多数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智育,而缺乏对孩子的思想引导和做人的教育,导致不少青年学生在品德、心理、人格上出现不少问题。
三、大力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中学可以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中学时期正是青少年身心快速发展,逐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法律等实践课程的缺失,使青少年面对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时,不懂得用法律指引行为。为此中学应该开设法律课程,编写专门的法律教科书,引进专业的中学法律教师,创新法律教学模式,让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
(二)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养成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将法律知识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尽量多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鲜活案例,吸引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这些法律现象背后的法律道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法律教学效果。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多元的法制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学法用法。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在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借助社会文化力量和公共环境资源,营造全方位法制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可以通过办黑板报、橱窗宣传,法律知识抢答、讲讲身边的法制教育小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达到宣传法律知识的目的;组织学生参观检察院、法院、监狱或者旁听庭审,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法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法效果。
(四)指导中学生用法律引导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要做到守法、用法。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情绪情感表现冲动、幼稚,很多时候在行为控制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在通过法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指导他们来找寻法律的规定,从而合法合理的维权;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对法律有所敬畏,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违法犯罪情况。通过知行合一,真正保障青少年学法守法能够落到实处。综上所述,青少年在中学阶段,就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内容,培养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习惯,为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许恩铭 单位:宿迁中学高三8班
参考文献:
[1]张彩云.中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2,(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