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诗

英语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诗

英语诗范文第1篇

一、善待自己

融人文精神于外语教学,就是要适时地利用课堂主渠道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学会爱、学会感恩、学“做人”,让学生自觉地不断自我完善。同时,还要联系日常的外语教学引导学生既恰当地估价自我,又养成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平时我在教学中每周会发给学生自己收集的诗歌,让他们欣赏和诵读,既从听力上让学生感受英语诗的韵律、节奏之美,又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体味其中诗人的情感。

【案例一】

I Am Different

I am different from my head to my toes.

I am different from my eyes to my nose.

I come from a place that is far and wide,

A place where we all smile instead of cry.

I am very different as you can see,

But I still have a lot of love in me!

这是一首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小诗,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歌的音律美,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达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的人文目的。

二、善待他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和跨文化交际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应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这是极其重要的人文素质。“尊重他人,虚心向每个人学习”,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唤醒沉睡的爱,让爱的种子发芽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谁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要让孩子长大以后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就必须让孩子对母亲爱的种子早日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为了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诗歌时,可设计优美的诗歌配乐朗读,同时向学生介绍如何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此外,也为诗歌赏析提供契机。以下便是我课外让学生诵读的童谣:

【案例二】

What does the bee do?

What does the bee do?

Bring home honey.

And what does Father do?

Bring home money.

And what does Mother do?

Lay out the money.

And what does baby do?

Eat up the honey.

通过诗歌的诵读,让学生体味父母那份无私的爱,那份儿女都早已因为习惯而麻木甚至是已经忘却,而父母仍然在默默无私地奉献的爱;同时让学生学会包容、学会感恩,并学会感受人间的一切真爱,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2.唤起冷漠的心灵, 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会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我经常引用古今中外的感恩事例,时时发现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感恩的故事,一有机会就讲给学生听。这样,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感恩,让他们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常怀感恩之心,便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三、善待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自然的认识与利用,通常是以人为出发点,最终还回到人身上的。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关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自觉增强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案例三】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nimals are big, animals are small,

Animals can walk and fly and swim and crawl,

Animals are special, unique and colorful,

Animals of every kind are all so wonderful

Animals, animals, I love animals.

关爱自然、关爱动物、关爱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这是一首教会学生认识动物的小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可以体味诗歌的音律美,从而触动情感之弦。

英语诗范文第2篇

英语诗歌是很高雅纯正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英美文学传统中,极其丰富多彩,十分繁荣,在这方面甚至可与被称为“诗的国度”的中国相提并论。

然而,由于用词典雅、句法精炼、形式别致以及意象丰富等等缘故,英文诗往往难以读懂。但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大学生口味,与他们人生阅相符合的简短易懂、风趣幽默的诗歌进行学习,慢慢引入诗歌欣赏的门槛,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其审美能力,也能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尝试用英语诗歌来提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失为一个新的教改途径。

二、丰富知识结构,扩展知识视野

我们知道,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诗歌的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诗歌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之一,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诗歌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阅读优秀的英美诗歌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的意境。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知识结构,启迪的智慧,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大有裨益。

这里我们把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的十四行诗一首Sonnet 18,作为范例来领悟其句读,分析其格律,体味其妙趣,评判其风格,使初学的大学生们尝其一脔,略知滋味,并由此获得把握鉴赏英诗宝库的钥匙。

在诗的内容上,莎士比亚在诗里把人比夏天,以人胜自然为终结。前四行说明人比夏天更美更温和;中四行继续发展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比喻意境,引入到驻颜无术的感慨;第三组则新意突起,推翻前言,终于在胜利的末两行作结。此诗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美丽的事物可以依靠文学的力量而永远不朽;文学是人所创造的,其实宣告了人的不朽。因此,此诗不是一般表现爱情的诗,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审美性。

在这首十四行诗里莎士比亚把心仪的女士比作“夏天”,这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字眼。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怎么会变得温和可爱了呀?

其实,“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迥异的,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在形式上这首诗属于十四行诗(sonnet),即“商籁体”诗。此诗体起源不明,最早的例子出现于13世纪,16世纪在英国出现。主要有意大利式和英国式两种变体。意大利诗人Petrarch [petra:k]用此诗体最精熟,故意大利式又称Petrarchan sonnet。英国式由莎士比亚创立,又称 Shakespearean sonnet.

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任务繁重。但作为英语教师,不应忽视英美诗歌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学资源宝库。

英语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文学 英式思维 表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英语学习者的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已经不满足于对英语语言表象的认知,满足于听懂,而是开始用英语表达自身思想的需求。下图为某英语培训机构编制的宣传图:

要想学好英语,研究分析英语使用的思维模式显得十分重要。文学作品作为民族思维模式的一种体现,理解和分析它对提高英语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英语学习者发现在交际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的感情,闹出不少笑话。常见的错误类型如下:

1.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

比如,中国人常用的一个口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直接被翻译成了“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2.语言的单一性和无功能性

一些学生总爱背诵外国人写的句子,却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情感。比如,外国人说了一个单词“airplane”,有人当时没有想起这个单词的意思,就问他:“What is airplane?”这个外国人的回答非常鲜活生动:“A big metal bird flying in the sky.”虽然语言有一点夸张,但是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天空中飞着的一个金属的大鸟肯定是飞机。

3.不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

例如:Tom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对我们公司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有人就直接翻译成:Tom is the first person to eat the crab of making a great revolution for our company.

实际上中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指敢于冒险的人;在英文中想表达“冒险的人”这个意念,则有它另外的典故:很久以前,有一片西红柿地,没有人知道西红柿是什么东西,有一个人大胆地尝试,吃了一个。所以,敢于冒险的人按照英语的文化背景应该翻译成“first person to try tomato”。

培养英语思维格外重要。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对英格兰民族思维模式的反映和总结很少有人提及。他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戏剧上,在十四行诗上的成就也是相当伟大的。意大利式的十四行诗为相互应答的前八行和后六行结构,但是英式的十四行诗由“three quatrains and a rhymed concluding couple”组成。莎士比亚的作品都是遵循三个四行加一对双行体的英式十四行诗模式而创作的。同时,其结构表达了组织文章的思维模式,如其第18首十四行诗:“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ei/a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eit/b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ei/a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eit/b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aiz/c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imd/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aiz/c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untrimmed’/mi d/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ei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 st;/ust/f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 t in his shade,/ei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 st:/ust/f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i/g

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i/g

其中“/”划分出了五个音步,每个音步中前一个音节弱读,后一个重读。在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中,前十二行每隔一行押韵,后两行尾韵相同,形成abab,cdcd,efef,gg的押韵格式。从句法线索分析,Sonnet 18全诗共十四行,但每一行的字数和长度各不相同,这其实也是英语诗歌美的一种独特呈现形式。从语义线索看,言语交际的话语通常依赖它们的语义表征解释,这些语义表征给了听话人识别作者信息意图的语义线索。正如Gutt所言,话语的语义表征构成了需要在推理中得到充实的设想图实,这些设想图实际是形成可以判断真假的话语命题形式的前提,其用处在于它们可以帮助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设想,也就是可以提供交际线索。通过对Sonnet 18原诗进行语义推理,我们得出以下主要信息:莎士比亚将友人旺盛的生命与魅力与夏日相媲美,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一种深深的爱意和对旺盛生命力的追求。

在英语作品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展现了英式思维魅力。比如,丁尼的“Break,Break,Break”,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等都呈现了英式三段式思维结构。

如果说上面的结构通过分析才能知晓的话,那么《致羞怯的情人》通过句子的结构应用直观地给读者诠释了英式三段式思维模式的精要,其主题是劝人“及时行乐”,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典型的选学派的“争辩”开头,第二节说,“可是在我背后我总听见/时间带翼的马车急急追赶……”,第三节是诗人规劝,趁着青春还在,一定要玩得尽兴。通过以上的文本解读,三段式结构跃然于纸上。与前面的诗歌相比,这是一首辩论性诗歌,诗人在每节的开头都有着“but”,“therefore”等转折性词语,尽管这首诗没有前言、正文和结尾,但是结构的三段式已经非常明显。所以说,三段式思维模式不仅都是前言、正文、结尾,还有其他形式。

英语文学作品在文化传统的传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文本结构是作者思维模式的再现。

参考文献:

英语诗范文第4篇

英语是高师高专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幼师生在进入师范学校以前已学习了多年英语,但是幼师生英语水平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入校摸底考试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时发现,幼师生仅仅把英语作为一些单词、语法的堆砌,不理解也不会欣赏英语,英语素养普遍较低。提高幼师生英语欣赏能力,使幼师生理解英语进而热爱英语学习是摆在幼师英语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英语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语言,她语言生动活泼,句子结构千变万化,而英语诗歌则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使人真正感受语言的魅力。因此,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开展诗歌赏析教学是提高幼师生英语素养的良好的途径。

一、 开展英语诗歌赏析教学的意义

1.当今社会,在幼儿教育中展开英语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欢迎。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英语诗歌的这些特点使幼师生学习英语诗歌具有实效性,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具有一技之长。

2.诗歌思想空间广阔且表现手法奇妙,符合学生创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激发幼师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育的基础任务。只有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兴趣和获得快乐,他们在学习时才能积极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英语诗歌意境美妙,简短的诗行中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使人受益匪浅。师范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无论是对其本人,对幼儿、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师范生中开展诗歌赏析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其身心的发展。

二、 开展英语诗歌赏析的教学策略

1.选材施教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选取恰当的诗歌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幼师生本身的英语水平。幼师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将来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较为简单易于接受的诗歌。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诗歌本身的特点。徐志摩曾说:“诗歌数星繁多,风格各异,有的像大型交响乐,有的像圆舞曲,有的像小夜曲,有的像民族乐曲,有的像儿歌,有的像劳动号子。”因此,语言浅显易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形象具体生动、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和童谣是幼师英语教学的主要题材。例如,“I Try”“Good, Better, Best”“A Tree”等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2.充分朗读

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因此首先应该能让学生朗读,简单的童谣还可以大声唱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不仅能够了解诗歌的大意,还能培养幼师生的语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例如:

Litter Star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译:一闪一闪小星星,星光神秘亮晶晶,

高高挂在夜空中,宝石一样放光明。

这首童谣的汉语版以及旋律大家都比较熟悉,学习英语童谣学生会有很大兴趣。再加上该童谣短小精悍、节奏明快、压韵、朗朗上口,通过朗读以及歌唱,学生顿时感觉诗歌离他们并不遥远,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充分朗读或歌唱,不仅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准确而娴熟,英语素养也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3.激发兴趣

幼师生英语水平本来就不高,所以难以理解高雅深邃远离学生生活的诗歌,学习的积极性较为低落。幼师生将来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的孩童,因此,选取生动活泼的英语小诗及童谣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幼师生将来教学的重要素材。

A Cock

It’s a cock,

Sitting on a rock.

Wearing a sock,

Looking at a clock.

诗面滑稽可笑,读着诗,生动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有的学生看着诗就描绘出了一只公鸡穿着袜子坐在岩石上看着闹钟这样的画面,而另一个同学则即兴发挥对出了下面的韵律。

The cock is thinking,

What is it doing,

To lie down sleeping,

Or to be up flying.

4.启发思维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英语小诗和童谣也蕴涵了丰富内容。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感受诗歌内涵的丰富思想,理解并欣赏诗歌的优美,进而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创造一个更为理想的境界。

Poetry

What is poetry?Who knows?

Not a rose,but the scent of the rose;

Not the sky,but the light in the sky;

Not the fly,but the gleam of the fly;

Not the sea,but the sound of the sea;

Not myself,but what makes me see,hear,and feel,

something that prose cannot;

and what it is,who knows?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诗?

它不是玫瑰,却象玫瑰般的芬香;

它不是蓝天,却似蓝天一样透亮;

它不是萤火虫,却在黑暗中闪光;

它不是大海,却似大海万顷波涛;

激起轰响。

它不是我,却使我看到、听到、感受到

一种奇妙的东西,

一种散文难以描绘的意境。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诗?

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是诗歌,她是那么的美好、奇妙和难以描绘。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心灵的窗户,学生身心都将得以提升,内心会更充实,更有力量。

5.品味诗歌情感

诗歌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诗不仅优美,使人赏心悦目,而且内涵了人生哲理,给人极大启发。比如,做人、做事都应多一分思考,要对前进中的艰难困苦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只有永不放弃,才能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Never give up,

Never lose hope.

Always have faith,

It allows you to cope.

Trying times will pass,

As they always do.

Just have patience,

Your dreams will come true.

So put on a smile,

You’ll live through your pain.

Know it will pass,

And strength you will gain

永不放弃,

永不心灰意冷。

永存信念,

它会使你应付自如。

难捱的时光终将过去,

一如既往。

只要有耐心,

梦想就会成真。

露出微笑,

你会走出痛苦。

相信苦难定会过去,

你将重获力量。

英语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英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一、引言

图式概念在心理学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1932)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根据他的研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先验图式”(Schemata)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中的,这种“先验图式”很像是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把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中。大脑接收新的信息以后,便会设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即“图式”存储新的信息或者把它放入已有的同类图式中(张怀建,黄建滨,1995)。这样人们关于世界的认知的知识,便以这样的方式纵横交错,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近年来,图示理论的发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及语言教学的观念。Widdowson(1983)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它使知识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储存于长期记忆中。当人们接受新的信息时,总会把它与已知的信息相联通,从而给认知提供依据,赋予信息以意义。对新输入的信息的编码、解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刘明东,1998:28)。图式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学教学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探索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新途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将“图式”理论引入阅读研究并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成果。本文旨在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探讨其在语言课堂上的应用及方法。

二、英语课堂信息交流的特点

根据图示理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先验图式”(Schema)的形式分门别类储存在大脑中的。人所掌握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头脑建立的图式就越多;图式越多,解读新的信息就越快。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就不能成功地激活图式,理解和记忆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图式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结构图式、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

1.结构图式:结构图式,即语篇的“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指语篇中构成篇章(text)或语篇(discourse)的底层结构(underlying structure)。不同的文章(如叙事、报道、描写、诗歌、说明、信件、议论等)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主题(topic),命题(proposition)和其他信息连接程式各不相同,这便构成了文章的结构图式(structural schema),即“底层结构”(刘润清等译,1992:291)。

2.内容图式:内容图式是以文本内容以外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推理及互动为主要内容建立起来的各种内容的知识记忆。因为当图式各个成分没有出现在文中或话语中时,读者或听者就会自动指派缺省值(default values),即调用先存的有关知识,给图式的空当填补缺省值,从而顺当地理解全文。这些多方位的文本使得学生获取该类题材较为系统的内容图式,在主图式下建立起多个次图式(sub-schemata),形成有关这一题材的内容图式网络,使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

3.文化图式:文化图式是指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它在语言理解、文本解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目的语与本族语的文化差异,有时文化在理解文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策略图式:学习策略是指人们用以促进习得和保存信息的认知过程或可选性方法,是在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或转换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等。元认知是高层次的行为,是指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认识和控制过程,是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或评估等。如为提高注意力、知识习得、知识保存而采取的一系列学习策略,如重复性、组织性、理解监察,等等。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新的信息以新的知识单位储存在大脑的语意网络中,大脑中新的知识单位与已有的图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知识单位在知识网络中的组织就决定了知识提取和信息效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考虑如何形成合理的语义网络,以利于已有的知识迅速地被激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把已有的母语知识与英语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兼容的、开放的知识系统,以此来保证语言知识的有效输入。学习者在接收到新知识的时候,往往对那些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不相符合的新信息感到困惑,这时候学习者需要敏锐地感悟目的语的特殊性和灵活性,及时获得反馈,形成完整的全面的知识。比如对某些标记度高的语言现象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好,而对标记现象有意识地练习,反过来又可以加速语言学习的进程。既然知识是以语义网络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里的,知识的储存提取和运用依赖其组织方式“图式”,那么信息的提取就决定于它在网络里是怎样组织的,如果知识的单位的相互连接比较合理,它就更容易被激活,引起联想的启动。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及方法

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听、说、读、写、译。国外语言学界及英语教学的研究表明: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就不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学习进程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对语言的解码过程中应该成功地激活脑海中相关的图式以求得正确的理解。因此,对于语言知识单位必须合理地组织、保存在大脑语义网络中,以便能够很容易地被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图式,而且要使语言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快速有效,形成语言能力,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我们使用的语言是音、形、意的结合体,听、读与说、写分别属于接受语言和产出语言的方式,也是综合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规则知识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知识,而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能力的各成分间也相互作用。这就要求在选材方面达到“大量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或相关的”这几方面的要求。通过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通过活泼有趣的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把他们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都放在有意义的课文当中,所学到的英语再不是零碎、片断的,而是有意义的,相互有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使其语言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逐步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介绍故事,教师用几句话介绍课文,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所发生的事情,而不需要去猜测。(2)了解情景,学生可以通过看插图了解课文中所发生的事情。(3)训练学生带着目标作听力训练,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即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具体的听力训练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学生会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听课文的录音。(4)教师朗读课文,在不停顿的情况下让学生静听整篇课文。(5)根据课文问答。尽量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得去听,很快他们就会适应了英语的语音,并能够理解他们听到的内容。(6)重读课文,检查学生能否理解课文的意思,直到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可听懂。(7)朗读,可以让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大声朗读,从中可了解到学生能否准确地读出他听到的英语。比如,教学“Tired and Thirsty”一课时,先介绍课文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孩子们走累了,又很渴,妈妈买了冰淇淋”的情景。然后读全篇课文,以“Why do the children thank their Mum?”作为听力目标,听完以后马上进行回答。回答了问题以后,再接着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提问和回答问题。此后,学生就能够很快地进入情景,扮演出对话重的角色,大声朗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当堂课就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次得到一些信息,都在有意义的表述中运用这些知识。渐渐地,他们就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已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得到一大堆无法消化的信息。所有的语言知识都是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学习的,不再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而是在兴趣盎然的上下文中,记住课文中的情景,记住主要的句型,记住词汇的用法,对它的形、声、义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假如单靠一音一节,一字一句地模仿和记忆,就如一盘散珠,没有穿线,拎不起来。

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对一定语境中相关信息判断、取舍等。各种知识、心理生理过程与语言使用环境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英语课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充分理解语言意义的前提下,引导学习者注意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的使用,围绕主题进行有效的输入,然后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相互诱发、补充,使这些语言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活生生的语言运用整体。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英语学习始终贯穿着“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认知方式。学习者需要对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组合、归并和概括。只有使学生较好地意识和了解语言学习的方式和过程,才能有针对性地、灵活地,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者应学会运用整体性的学习策略,既要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又要注重学习意义的理解,综合、立体的学习策略要比孤立、单一的学习策略更为有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图式是英语教学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节,同时,要把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策略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图式理论对英语视听教学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自觉地将该理论与外语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无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会大有裨益。只要我们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和理解,从认知的角度深刻地研究语言输入和言语实践,就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正如那不断在空中结网的蜘蛛,学习者可以在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中,不断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arrell,P.L.& 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Reading pedagogy.”In M.H.Long and J.C.Richards(eds.)Methology in TESOL:A book of Reading.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7.

[3]Richards,J.,J.Platt & H.Weber.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4]O’Malley,J.&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Schank,R.C.& R.Abelson.Scripts,Goals and Understanding[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77.

[6]Widdowson,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7]刘明东:图示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8]刘润清等译.朗漫语言学词典[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290-292.

[9]桂诗春.认知与外语学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10]桂诗春.认知与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11]张怀建,黄建滨.背景知识与阅读教学[J].外语界,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