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恩母亲的诗歌

感恩母亲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母亲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恩母亲的诗歌

感恩母亲的诗歌范文第1篇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七岁的我正在江阳医院中输液。当我把朦胧的眼睛睁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不停的为我测量体温、为我吃药。可我心中清楚的知道,她就是我的妈妈。

“妈妈,您别忙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哪能行呀!医生吩咐过,每隔两小时就要把你叫醒吃一次这种药,这不?刚刚把药喂给你吃了。”-

“妈妈,这离两个小时还早着呢,你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无论是我怎样的恳求妈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都严词拒绝了。

当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再一次为我量体温时惊恐的一面发生了,我竟然烧到了40°,这是妈妈没有慌乱,要是在平时,妈妈早就不知所措了。显然,他非常冷静。她迅速地把值班医生叫了过来。医生们帮我检查了各个部位,并对母亲说,孩子快速往城里的大医院吧,在晚一步,孩子的生命即将结束。妈妈不知所措了……-

当我昏迷再一次醒来后,已是儿童医院的病房了。我奇怪地问妈妈:“我得的是什么病呀?”-

妈妈含着眼泪对我说:“你得的是——脑梗塞!”-

“天呐,我怎能的上这种病呀?一般成年人才会得这种病,我怎么会……:当我说完后,妈妈的泪水早已划过她那爬满皱纹的脸上。-

经过了漫长的康复过程再加上我和妈妈的不懈努力,已经康复了许多许多了。-

感恩母亲的诗歌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j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诗人,其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新明快。康巴高原和武陵敬土,是其诗歌抒写的两大主要对象,它们相辅相成,构成诗人独特的诗歌 艺术 世界。前者莫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后者拓展了他的诗歌视域,丰厚了广度与深度。

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青年诗人之一,作品频频出现在《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等报刊上,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他的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新、明快,给读者构筑了属于他的一方诗歌殿堂。

冉仲景是武陵山区的土著后裔,1987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年在《民族文学》第4期发表处女作《山舞》,开始走上诗坛,从此一发不可收。为了诗歌,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工作机遇,毅然来到康巴高原,在跑马溜溜的康定师范做教师。教学之余,深入藏区,体验藏民的生活,用他的笔书写藏民的生存状态,描绘康巴高原的广阔壮丽风景,给外面的读者展示了他对高原的独特视角仲景的诗歌以高原为载体,以牦牛,经幡、青稞、格桑花等为意象,尽情地放歌康巴高原。在他的诗中,见不到半点做作之态,每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感到生命的自强不息和高原的律动。从创作的手法看,仲景恪守现实主义,以现实题材和高原的传说融于一体,把土著语言和藏民语言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睿智、幽默,把生命的原色与社会风俗巧妙地融为一体,用诗的艺术传播高原的信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求索和艺术追求的命题。

仲景的诗分为两大类题材:一类是在康巴高原生活10年的作l,以讴歌高原和书写藏民为主体,一景一事、-一种感受就构成了他心灵的诗歌,比如《康巴》、《朝圣者》、《康定》《简单的草原》、《前夜.献给阿央嘉玛的十四行诗》等。另…类诗歌是以武陵山区为写作对象的,表=选了作者对乡土执著的热爱,裸露了作者的乡恋情结。如《唢呐》、《听一首乡村 音乐 》、《赞叹:家和乡》、《乡村遗嘱》、《芭茅满山满岭》、《重返米旺村》等。他的这两类题材的诗歌,相辅相成,构成了仲景诗歌的世界,前者奠定了仲景在诗坛的地位,后者扩展了他的诗歌领地,丰厚了他诗歌的深度与广度,增添了他诗歌的质和核。

研究仲景的诗歌,应当从两个方面人手,实事求是地从两个不同的地域况境分析其诗歌,才能真正地感受认识他诗歌的全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的诗歌康巴高原是他的创作之源,武陵山区是他的生命之根

颂辞:康巴

仲景在康巴高原生活了l0年之久,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成就了他的高原诗歌。把土著的意识和藏民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他的诗歌是原汁原味的,康巴诗歌,设有夹杂丝毫杂质。让我们先走进他的《简单的草原》(《星星》诗刊,1997年4月号)。开篇的儿句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展示了草原的神秘和深厚:“尽管宽宽阔阔,平平坦坦/草原仍旧没有路/仍旧把一些事情/隐藏得很深”。人们意识里,平凡而简单的草原,其实蕴涵了不少内在的变迁,生存的过程。短短的几句诗,蕴含了一种哲理,弹出了一种久违的弦外之音:“草原从鹰翅开始/养育婴儿和我的梦/草原从语言尽头开始。”

他的另一首短诗《青稞的岁月》揭示了作者的深深思考和析愿:“青稞的含义接近八月/风都金黄”,折射了高原人们祖祖辈辈的期待。他的《草原十四行》(《星垦》,1995年4月号)就可以窥视他对草原的挚爱:“什么样的河流元始无终/什么样的寒冷铭心刻骨/除了苦难的爱情/你就是我最深最痛的词汇/草原,草原/一段颂歌,建造一瞳庙宇/一颗花蕾/意味着一座坟茔。”这诗是仲景对康巴高原唱出的颂词,带着滚烫的血和赤诚的心,感动着我们物欲化时代的心让我们仰视仲景的另一首抒情诗《高原:我又高又远的心脏》(《诗刊》,1998年6月g-))..死一千回,活一万次,都在高原/既然命里注定我应如此这般…·一”另一首《献给阿央嘉玛的十四行诗》也叫人妻9骨铭心:“就在整座草原的花朵倒进香气之前/书卷掉落:从我的双手/从俯身向下的月光里,一阵来风/使我的头发和心脏都激动不安/那时,你在雪山雪白的另一面/用一轮明月留住深邃的夜空:用怀念/让过去的好时光重现,阿央嘉玛/谁曾经听到过你的歌声/为了水上的波光,多少人在学习/游泳,为了寒冷的雪莲/我就要启程,向雪线之上攀登/但是,没有一条道路通向/你散了步的花园/没有一双手可以幸运/抓住你月色一样缥缈的衣裙这些优美的诗歌意象展示了他对一个藏族女孩阿央嘉玛的赞颂和一往情深。我固执地认为,阿央嘉玛代表了整个藏族女性,代表了美好的爱情,是作者献给藏族女性的颂词,读后会久久回旋在读者的心里。

让我们再领略一下他对藏族女性的颂歌:“太轻的欢乐加速了你的美丽/音符中的姑娘桑吉卓玛/如果琴弦是我早巳辜负的道路/你的长发,就是我的天涯…-·我走遍了灵魂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月亮不是最寒冷的花瓣/你的名字就是我的故乡/一个迟到者至今还仍在嗓音里跋涉/卑微的人.没有聘礼的人/只能通过一首无始无终的歌/到来世的高原与你相见·…··”(《桑吉卓玛》,《诗刊》,1997年8月号)我们不难看出,桑吉卓玛代表了康巴美丽的女性,可以延伸成一种真正的爱情象征。仲景的诗歌则是对这一高原纯洁爱情的依恋,发自内心的称颂,同时也给他生命前行的鼓动。尽管他离开了康巴高原,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格桑花中,牦牛的乳汁里,雪原的旷野上,溪水的流动里,鹰的飞翔间…··我们读到了他和高原一起律动的诗句:”我迷路的时刻/你在河边出现/这是不是天定的缘/沿着你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一条道路穿过山谷/在迷迷茫茫的烟霭中继续延伸/·…十年,二十年,甚至一千年/我肯定还要回来/回到今天,回到这清浅的河边/回到大地的边缘。”(《诗刊》,1999年8月号)在仲景这些写给康巴高原的诗歌里,无处不荡漾着他的高原情愫,以及他像高原一样宽广的情怀,让人领略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虔诚的颂辞,而且还看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高原情结。在《女儿风》、《佛塔》、《圣城》、《草原女人》、《谷地》等一系列抒写康巴高原的诗歌中,这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羊还是词》这首小诗足以证明:“草原昨天就已经铺开/还不见羊群到来/远远近近/我们听见了羊咩咩咩咩/声音是洁白的/富于表现力”。第一行诗的出现,就意味着草原的死亡与新生。这首诗完全可以说明仲景与康巴高原的血肉联系。他与高原同呼吸共命运。

感恩:乡土仲景的家乡是武陵山区的龙潭坝子,酉水的支流龙潭河执这儿流过。这片古朴的土地可谓人杰地灵,赵世炎、刘仁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出生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这儿古老的习俗,朴质的民风,山山水水,绐了仲景的诗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首先透视一下他的诗篇《赞叹:家和乡》:“盏盏瓜花/被怎样的大手——拧亮/菜地、村庄和农历/于是灿烂辉煌/来自天上的蜜蜂/唱出嘤嘤嗡嗡的歌曲/往瓜花深处/很久很久却不愿意出来/天堂没有瓜花/天堂肯定黑暗。”(《诗刊》,1999年8月号)瓜花象征了乡土一天天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仲景对家乡的感恩情结,成了他诗歌的另一命题。另一首《民歌》则反映了仲景对乡土原汁原昧民歌的理解和称道:“这些土里土气的寒伦的财产/一直装在我的行囊里/不管怎样的流逝/我执来没有对谁唱起/·…·、浪迹天涯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就时时遭人唾弃/当我感觉孤独,并坐进无边的回忆/噙泪哼上那么三五句……”这几句诗歌中,渗透了作者对家乡民歌的热爱,民歌给了他支撑力量,构成了他诗歌的主旋律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情意绵绵的怀乡诗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乡土的眷恋。他的诗歌《芭茅满山满岭》(《诗刊》,1999年8月号)就是证明:“他们满头的白发/与青春究竟相距多远/他们风中摇曳的姿影/与幸福美梦没有关联/昨夜我告别母亲/沿着河流的方向远行/今天我回到家乡/就看见了芭茅满山满岭……为给高粱让出小块土地/傻到不剩一丝芳馨/谁能像芭茅那样宽厚坚韧/只有母亲,只有母亲。”在这首诗里,仲景以武陵山区的最为普遍的芭茅花比喻母亲的白发。芭茅象征了武陵山里平凡而又平凡的母亲形象,写出了山里女性宽厚仁慈、世代生存的繁荣景象。他的另一首短诗《乡村遗嘱》(特刊》,1999年8月号)注人了作者对本乡本土的深深思考:“孩子,你得/准备一副钢牙/日子好硬。”平凡的三句诗揭示了生存的艰难,预示了深深的哲理,读后令人沉思。我们再看看仲景发表在《民族文学》上的《山舞》,这首诗蕴涵了深厚的地域理念,裸露了作者对乡土崇拜的情怀,读后犹如亲临其境:“男者、女者、老者、少者/轰隆隆的鼓声/撼四方之民/尽情的歌舞/让上苍领略这黑压压的人头…-”

仲景讴歌乡土的诗歌取材平凡,用平常的事或物,作为诗的支点,以独特的意象,全新的视角,朴质而清新的语言,将他的心胸袒露在读者面前,唢呐、吊脚楼、洞箫、艾蒿、油菜花等这些武陵山区的平常之物,在仲景的语占里琢磨成诗的 艺术 。他站在另一种高度,真诚而透彻地感恩。比如他的《深人乡村》、《酉阳》、《腴地老家》、《果园主人》、《山里人》、《重返米旺村》等一系列诗歌,无一不是荡漾着这种情调。但他一直没有重复别人或是自己,他的每一首诗歌都在力图超越自我,站在诗歌艺术的制高点,用诗人的眼光打量着乡土的人或事,然后羽化成为诗歌……让外面的读者真实地感受武陵山区子民的生存状态。他换成了另一种角度报答乡土。让我们欣赏一下《那是一片褐色的土地》(《诗歌报》,1997年8月号),就能够真正地理解仲景的心境:“在武陵山的西部乌江的东面/娟子,那是一片褐色的土地/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他贫瘠而温柔,朴素而坚韧/无数个孩子因此而失去姓名/成为金黄的谷粒,成为/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愿望/我的父老兄弟们/在那块土地上耕种和繁殖/永远充满无比的信心……”

创新:梦幻长江

感恩母亲的诗歌范文第3篇

王家洋是贵州有特色的诗人之一,属于直情写作的诗人,感情饱满,常常把自己的笔灌注于自己的乡土,把他诗歌的灵魂回归自己的故乡,这是引起我关注的地方,也是引起读者关注的地方。

当下诗歌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诗人们应该反思自己。很多人把分行的文字就叫诗歌,那是对诗歌的误读。诗歌的使命是抒情,是真情写作,不是物事的叙述。王家洋在喧嚣的时代,把他诗歌的意象伸入自己的故乡,如《怀念村庄》:怀念村庄/怀念我年迈的父亲/他身子的张力/令我的诗句逊色/在花朵的后面/在灵魂的后面/有一双眼睛/倒映着天空、和我。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艺术哲学》)认为:很多作家的成名作,或者说终生的主题,一般是从故乡开始。我想对于出生乡村的王家洋也不例外。村庄作为诗人心灵的栖息地,是灵魂的最后的归宿,不单纯是一种象征的符号。《秋天》《犁》《感受泥土》等都是发自内心的声音,细微之处见精神,如《秋天》:揭开来路的石板/我先是看到:星辰和父老乡亲/然后才看到:阳光和爱情//……//一枚果实抵达秋天/足够你回味一生。

从家洋一系列乡土诗歌可以看出,家洋是一个真情实感的人,其诗歌写作属于感情写作,不是玩文字游戏那种。在当下处于二元文化的语境下,把自己的故乡的物事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把自己的心灵置放在故土或者故乡的父老乡亲之上,使诗歌回归乡土,抑制和避免了当下某些诗人的诗歌横向移植,如《到乡下去》:弟兄们,走!我们到乡下去/那儿的天空一尘不染/那儿的流水清澈见底/卷起裤脚,敞开胸膛/我们便成乡下人了/我们就成好弟兄了。当人们漠视乡村的时候,王家洋大喊到乡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他的诗歌写作的转向。一扫烦躁的心灵,给人以幽静和慰藉。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认为:“文学的日趋贫乏和苍白,最为致命的原因,就是文学完全成为了纸上的文学,他和生活现场、大地的细节、故土的记忆丧失了基本的联系。”当下的乡土诗歌成为了一种过去的文化符号,停留在一些表面的书写形式。而家洋的诗歌确是直接触及乡村的痛楚,演绎他与乡土的天然的联系,把自己生命的强音融入乡村的深处,诗歌满是泥土般的沉重,让人想到他和村庄里人物的真挚情感。家洋乡村诗歌的现场感、责任感等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诗歌“磁场”,吸引读者的目光。如《面南而立》:这是一场雨/滋润着中国的农业/被泥土拉成弓形的人/是我的父亲/或者母亲/他们以天空为钟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那些原始的金属或非金属/握牛鞭的手/经常僵在空中/在风雨中行进;如《感受泥土》:感受泥土/我们幸福无比/赤脚伸进田里/以手为杯/脚趾问冒气的氛围/令四肢激动不已/如同走进粮仓/想象自己是一粒饱满的谷子……家洋对故土的不停打量和耕耘中,呈现出了自身的文化亮色,有着他诗歌创作的价值:站在田坎上的人无法感受/只能成为背影/或者背景/而背影或背景/并非我们所企望/我们以谷垛的方式立于田里/是出于对泥土的眷恋/女口同我们死后深入泥内。

故土是一个人最早的生命源地和生活空间,是一个人最初的心灵之乡,同时也是一个诗人生命的起点和文化归宿。如《在故乡,我放声大哭》:在秋天,在庄稼收割完之后/我来到故乡,来到亲人们的面前/将我的泪水,一点不留地/流出/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像亲人们一样/和我一起,泪流满面。故土情怀的喧嚣,吐露了诗人赤子般的情怀,产生了乡村的历史和现实穿透力,成为心灵的文化坐标,如(《献给父亲》之一):我们常常怀想粮食经历的风风雨雨/不亚于一场殊死的战争/理解一口沉默不语的深井/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父亲!我们正以同样的姿势/做你的犁铧、镰刀和锄头。我对王家洋诗歌的理解,应该是他生命的故乡的策源地,他的乡村诗歌尽管没有什么离奇的语言和什么新奇的形式,但这却是诗,是他写给自己故乡的诗。诗歌的责任就是表达诗人的观点,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传递诗人内心的信息,这是真正的诗歌。当下伪诗歌充斥诗坛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王家洋的“到乡下去”,也许就是一种对于诗歌的文化拯救或突围。或可以说是对诗歌的心灵呼唤?诗人不单纯对于父亲表面形象外在的文字描述,而是通过父亲外在的写实的前提下,抒发作者自己的真情。对父亲的感恩之隋跃然纸上,如(《献给父亲》之二):我们是你生命的果实/你是我们生命的血液/每每呵/我们久久掂量犁铧、镰刀和锄头的分量/汗水和泪水/常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从你和我们告别的瞬间,父亲/我们发现/你收割庄稼时的表情。在当下,这种真正抒情的诗歌已经不多见了。如果诗人对于父亲没有真正的情感,是写不出这样感人的诗篇来的。不难发现,乡村的物事成为了他书写的载体。从中发掘其生活中带有内涵的东西。无疑,父亲是家洋诗歌的心灵载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他的诗歌里,延伸着他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和感恩之心如(《献给父亲》之三):在现实和梦幻的围攻下,父亲/你仅存的力气/还不够努力抓住一棵电杆/你常常提醒我们,要狠下心肠/割掉多余的尾巴/而父亲,你的一生/又何曾轻松过几许/你说,你唯一给我们留下的/就是你身后的脚印。

家洋的故土情怀、心灵写作,以朴实的诗歌,给我们吹来乡村的季风。把心灵放置在自己难以割舍的家乡父老身上。他的这种书写方式,是我比较推崇的地方。

感恩母亲的诗歌范文第4篇

徐贞敏,一个颇有中国味的名字。其实,她是位美国人,真名Jami Proctor-Xu,诗人、翻译家、母亲,现居北京。尽管被誉为汉学家,她却常在简历中省略这个称谓,而添上“母亲”,她认为“母亲”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俩邂逅于在秦皇岛举办的第二届海子诗歌艺术节。诗歌和缘分如此奇妙,让我与贞敏成为好友,怎能不让我为之感叹?

2013年3月23日晚,在诗歌艺术节的朗诵联谊会上,我遇到很多位来自海内外的著名诗人,其中就包括徐贞敏。她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长大,8岁开始写诗。因痴迷于中国文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中国文学之后,她来到北京,在社科院当了两年访问学者,从事翻译、教学和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第一次见到贞敏,我就深为折服。她高高的个子,一身黑色衣服,素面朝天,卷曲的金发自然地垂过双肩,未像其他生性浪漫的女诗人那样精致装扮,但骨子里散发出一种田野的气息。朗诵时,亦没有过多的抑扬顿挫,声音如清泉流过月夜下的青石,让你的心不觉中静下来,远离浮躁。最打动我的,是她眸子中闪动着温和快乐的光芒,那是孩子才有的清澈眼神。

我坐在轮椅上,被几名大学生抬至舞台中央。要面对许多大腕级的诗人朗诵自己稚嫩的诗歌,胸口有小鹿在撞,但我很快便排除杂念,进入情境当中。先朗诵了小诗《飞翔的蜗牛》,感恩爱和勇气给我力量,让一只梦想远方的小蜗牛义无反顾地出发,借助隐形的翅膀飞翔。在献上第二首原创诗歌《绽放吧,格桑花》之前,我讲述了该诗的创作背景,秦皇岛女诗人赵永红救助藏族女孩次仁央金、创造奇迹的故事。很多人为之动容。贞敏冲我点头微笑,我也笑笑,知道身为诗人和翻译家的她听懂了。后来,她在我博客上留言:“你充满爱和勇敢的心让我很感动。你的朗诵和讲述的故事我会记得一辈子!”“亲爱的,请别称我老师,叫贞敏好了。我姐姐和你同岁,我是74年的。蜗牛好可爱,我从小就喜欢!我准备买你的书,估计暑假才会有时间看,期待看你的文字。”

不久,我的励志文集《飞翔的蜗牛》在秦皇岛签售,同时发起募集爱心书籍帮助山区贫困学子和残障人士的倡导,并带头捐书。我没想到,网友纷纷响应。贞敏发来私信:“曲晶,山区的孩子们大概需要什么样的书?我打算在网上买些书寄过去。这种活动非常重要!谢谢你为孩子们的努力和爱心!”很快,我就收到贞敏邮购来的一套34本的世界畅销童话。

一个月后,我去北京参加“罕见病真人书”活动,我去探望重度烧伤的10岁男童韩嘉琪。我给嘉琪带去自己的书,鼓励他更坚强地战胜病痛。“加油!等你好了来秦皇岛,我们一起看大海。”我买了一套彩绘版《神奇的树屋》,送给嘉琪。贞敏说过,她9岁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这套童话。我希望小嘉琪在忍受着一次次植皮手术的剧痛时,童话中的故事能让他分散些注意力,给他带去些许快乐和童年的色彩。

去年夏天,父母带我回到阔别25年的内蒙,在小学同桌的帮助下,我圆梦草原,还骑了马。贞敏后来看到照片,由衷地为我开心。“亲爱的曲晶,你穿的那件紫色的长裙很漂亮!与你的气质很配。”贞敏来信时经常不吝赞扬,从一条裙子,一个大花披肩到我身后怒放的鲜花,诗人的热爱真挚且浓烈。

潮起潮落,春去春又来。2014年3月末,第三届海子诗歌艺术节拉开帷幕。得知贞敏会再来秦皇岛,我用失力的手在灯下提笔,将原创小诗《醉舞飞花》写在纸上,打算送给她。一直相信:手书,会带着温度。重逢时,贞敏眼中闪出惊喜,她说非常喜欢我的书,常和另一位女诗人潇潇谈起我。她送我的诗集上同样有她的亲笔签名,我俩竟如此默契,欣然合影。她蹲在我的轮椅边,笑容如春阳般明朗、透亮。

当晚的联谊会上,贞敏向众多诗人和上千名大学生宣布:“接下来,我会朗诵自己的诗歌《小黑鸟》,送给大家,特别要把它送给台下坐轮椅的曲晶,她的坚强与博爱深深感动着我……”“我要释放你的鸟/她在金银花间等待/她在卷藤之间窥看我/我把她从死亡里梦出来/她生自早晨的光荣……”听着贞敏用独特语调吟诵的诗文,我心底漾起柔柔的涟漪。从内向外,贞敏透着一种美国式的单纯,诗里的智性及情感经验似乎伸手便可触摸。字里行间,有音乐和舞蹈在律动,又如一朵朵开放的花儿暗香飘盈,交相辉映着东西方的色泽。

这是个属于音乐与诗歌的夜晚,在古筝古琴的伴奏下,诗人们与大学生朗诵着自己及海子的作品。我朗诵的《醉舞飞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分享与贞敏这段奇妙的缘更令人唏嘘。我坦承自己不擅长写诗,更不是一位诗人,但感恩诗歌为媒,让我们相遇。

“亲,我觉得每个人都能写诗,只要心里有诗,就该写出来。”贞敏飞到越南时于凌晨留言,“我喜欢听你朗诵诗,以你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表达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感受。人活着,就该表达这些,就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有机会再去秦皇岛,我会去找你。感谢你的邀请!多保重!”贞敏再来的话,我会请她来家里,一起包饺子,一起唱歌,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或夏夜的星光,海阔天空地畅谈,将会是多么快意!

贞敏透露,听我讲起到北京看望小嘉琪的故事,她哭了。“哭是因为想到了孩子的痛苦,也是因为你对他的关心和爱使我很感动。你对生活的态度和希望经常会给我带来勇气。我相信你同样也给那个男孩子带来了勇气和快乐。”贞敏送我的诗集名为《给孩子们的诗》,封面上印着一句:“越小的孩子离诗越近,鼓励他们守住真实的自己,亲近诗性文字,触摸诗情心灵,畅游诗意世界。”

感恩母亲的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 加强 初中生 人格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2-01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歌当中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无数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过古典诗歌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可是,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囿于升学压力的禁锢,在古典诗歌的教与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识记和基本大意的了解,而对于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却都忽略了。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李白的浪漫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爱国情怀、柳永的缠绵多情等等都是一带而过,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应付考试上。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诗歌最重要的魅力就在于诗歌本身的韵味和它蕴涵于诗歌中的情感,而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重点也不应该放在简单而无味的背诵方面,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去感受诗人的情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呢?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和忠诚。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把国家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为了国家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在《白马篇》中诠释了何谓爱国。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的爱国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唐代诗人陈子昂尽管深受排挤,可是仍然不忘国家与人民的安危,在《送魏大将军》一诗中,他这样写道:“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更是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和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拳拳赤子之心天地可鉴。明末将领文天祥,一曲《正气歌》感天动地,为了国家大义,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注入到学生的血液当中,从小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我们很多学生也会说“我很爱国呀!我热爱国家”等等话语,可是在实际上他们却从来都意识不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身边的人,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吃得好不好,穿得漂不漂亮,玩得开不开心,自私自利。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无数胸怀国家安危的志士仁人,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发展而奋勇拼搏,从古代诗歌中就可以可出他们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就要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虽然一生身处忧患之中,仍然吟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仍然记挂着楚国的兴亡;范仲淹虽然数度被贬,可是依然坚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唐代杜甫虽然自己住着难挡风雨的茅草屋,可是心里想得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些古典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古代先贤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们受到诗歌的感召,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3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感恩之心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知恩图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从小就收到了来自祖辈和父母辈的关心宠爱,在他们心中,其他人就应该对他们付出,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给予他们关爱,这一切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如果想让他们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对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感恩之心。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诗歌里面包含的浓浓的亲情与友情,让他们学会感恩,能够孝顺父母、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