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语文

初一语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语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一语文

初一语文范文第1篇

这些班级的孩子相当聪明,可是语文成绩差,其他各科也差,甚至品德也不太好。有人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语文学科有助于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我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基础在初一,关键在初一,重点也在初一,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从初一抓起。针对初三出现的一些具体情况,我就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有兴趣才能学好。如一天一故事,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动画作品等,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更加精彩、活泼、多样。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第一,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习语文预习相当重要,教会学生查工具书识字,教会学生读文章的方法。第二,认真听讲的习惯,学会听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学会记笔记,记下重要的内容。第三,课后复习识记,识记课文内外的重点字词、名句等。第四,时常积累的习惯。语文就是靠知识积累,需要时常学习积累,终生学习积累的,看到好的文章要积累,不认识的字词要积累,好的古诗词要积累,树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意识。

第三,教会学生审题和解题的技巧。

2015年的凉山州中考语文试题19题⑵题“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许多学生答的是“表达诗人想要报效国家的情感”,这样就是答非所问了,当然是零分。我们仔细看看题目,“斑斓的色彩”告诉我们应该从颜色来回答,“战争场面”就要回答怎样的战斗场面,什么样的气氛。在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许多学生是能够做这些试题的,由于审题不准,导致答题错误而丢分,很不划算。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要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读题,抓关键词审题,看看属于哪种题型,弄清楚究竟要答什么。再者,教师应该教一些重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尽量少丢分。

第四,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识记方法。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识记和积累,对于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识记,学生感觉相对较难。这时我们老师就应教会学生识记的方法,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好的记忆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常见的几种识记方法:朗读记忆法,即 学习时一遍接一遍地念,直到熟读。重点标示记忆法,即用红笔圈画重点字词,重点记忆,连接成句。对比记忆法,就是将一对、一组或一群拼写相似、读音相近,词义相等的词语和句子拿来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进而记住的方法。联想记忆法,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谐音记忆法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教会学生记忆,教会学生学习。

最后,重视书写。

初一语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语文是人们展开交际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内容。其中,初一语文的教学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初一语文的衔接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衔接教学;因材施教;问题适度;激发兴趣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有着一些相似点,也有着不同之处,比如初中的语文知识都是建立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之上,只是难度较高;小学语文的体裁偏向于寓言、故事等,初中语文则大量收一些经典的、体裁多变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更强调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初中语文则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等。这些不同之处使很多学生在初一便感到不适应,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初中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下面,笔者从因材施教、提问要难度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讨论初一语文衔接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是由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率先提出的,一直到现在都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适应能力等都不一样,一部分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并根据初中学习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策略,从而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取得进步。然而,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有着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却因为无法适应初中的快节奏而产生排斥反应,从而渐渐降低学习兴趣,如果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很可能会让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好中小学的语文衔接。

在刚刚担任本班的语文老师时,我率先在全班举行了一次摸底测验,考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在测验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较高,他们能够十分准确地找到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做出精确回答,但是在关于字形、字音的客观题目中失分率较高;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以及诗词的理解总是出现偏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总是词不达意等。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后,我在语文课上查漏补缺,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就如在《散步》一课中,我让字音、字形等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班级内朗读课文,纠正他们的发音问题,并根据生字词展开听写训练;针对对文本的主旨与理解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学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文本结构、主旨大意,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尊老爱幼、珍视亲情与生命的情感;针对那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我经常指导他们在课后展开阅读、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写一些读后感或生活随笔等。

二、提问水平要难度适中

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也以问题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符。问题过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问题过易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使问题难度水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初一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考兴趣,并利用自己在小学的语文学习成果以及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中,学生对叙事性文章的了解不深,但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类课文。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叙事性作品的特点,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几个问题:“通读课文之后,你可以描述沙利文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吗?海伦・凯勒的形象又是如何?”“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自学,还能在问题的引导下理解这篇课文的特点与文章的情感。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学生的认知还过于依赖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对一个事物的兴趣直接决定着他们是否会主动参与到与其有关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激发初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自愿学语文,并且主动克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做好衔接教学。如,《雨的四季》一课的课堂伊始,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季节中雨的照片,有连绵轻柔的春雨、有狂风骤雨的夏雨、有静谧凄凉的秋雨、有寒冷透明的冬雨,并配有下雨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雨天之中。这个情境迅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学习状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初一阶段是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过渡阶段,教师一定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注意提问的难度适中,使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初中生主动思考,不断丰富与拓展他们的原有认知体系;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来促进衔接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初一语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衔接教学 差异 策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发展,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兴趣的衔接与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 。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要融洽师生关系。新生对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琢磨的态度,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关爱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语文的重要意义和语文的魅力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语文。

3.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语文学科活动,诸如抢答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二、教法的衔接与创新

一方面,在小学高年级教学语文时,要舍得放手,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同时,应适当的补充一些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初一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注意层次,降低难度,时常回顾联系旧知以学习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这样,看起来似乎慢了一点,滞后了一步,但这的确对今后的快和进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他们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还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法的衔接与改进

1.由学会到会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一语文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训练状况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逐步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包括预习、复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2.从个体操作式学习到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独立操作式学习常常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学生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正是这种客观制约性决定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但进入中学学习后,这种学习方式已不适应语文学科内容多、密度大、难度高的特点,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策略越发显示出重要性。合作研讨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共同解决语文问题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智慧,起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而且可以反映出语文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和研讨以及集体的探索与创新。

另外,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个新知识,特别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难点都有旧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扩大与延伸。这样学习起来既感到有新意又不感到陌生与困难,学生也容易接受。

初一语文范文第4篇

这一学期我担任初一3班和4班的语文老师,学生在这一学期中,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作中,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后还要更加完善自我。总结自己这学期工作的得与失,主要所做的工作如下:

1、认真备课,自己认真研究教材与教法,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从其他教师和网络获取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听得懂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

2、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教研员的教学建议,积极和同行交流,每个星期都有新收获,是我的切身感触。

3、每周的组内交流也使我收获很大,同组老师们特别热心、特别无私,老教师经常把自己的切身经验讲给我们听,及时总结我们的教学得失,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教学资料,让我们少走弯路,我除了感谢,更多的是敬佩。

4、每星期都听课,这里不局限于语文教师,也包括其他学科的课,取其他有经验教师的长处来补我的短处,是我一直要坚持的学习方法。

5、积极和学生交流,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我眼里,他们还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教师切忌用有色眼镜看学生,平和了自己的心态,再去和学生相处就更容易一些了。对待学习成绩好的、比较乖巧的学生,我以鼓励肯定为主,适当地给他们布置一些拔高题或是让他们读一些文学作品,在保证基础的情况下增强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待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要求自己不在课堂上过于严厉的批评他们,因为这样的孩子也有自尊心,教师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经常找一些学困生谈心,他们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我对他们的做法是先做朋友,再谈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效果还不错,如果学困生有了进步,我就大大的表扬他们。

6、这一学期我共做了两次公开课,有新教师亮相课,也有校内研究课,公开课的锻炼,使我由最开始的怯场和惧怕,到后来的自信与自然。当然,公开课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对我收获最大的是成功与失败后的经验总结。公开课是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更是锻炼自己的平台,每一位领导与老师的评议,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7、考试成绩总结。这一学期,在初一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初一3班和4班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在有信心的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们的终点线并不仅仅是这几次考试,因此我丝毫不能大意,任重道远。

以上是我这一年所做的一些工作,琐碎且真实,我与学生都有些许进步,但我深知,这还远远不够,我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还有很多:

1、工作积极性还要继续加强,爱学校、以校为家、以校为事业的集体荣誉感还需要再渗透,我深知自己在这学期中,身上还有许多惰性的成分。

2、继续学习、研究新课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现在教的年级是初一,还体会不到初三中考的“血雨腥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给自贯彻一种“初三意识”,使我的学生能够在初一和初二的时候就接触到初三中考的知识,当然这个范围在他们所学的知识范围内。

初一语文范文第5篇

一、教育理论方面:本学年来,我及时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灵活掌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写好教案。取长补短,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和讨论,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5、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6、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年我听课达20节以上,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目标。

三、教学成绩和不足

本学期5次单元考,成绩均较为突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科技节辅导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