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协作游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工院校 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课 题:山东省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与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2-Y076。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团体智慧和协作力量越来越重要。学会与人相处,是2l世纪的人的必备素质。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之一。
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育教学具有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等特点,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包括接力跑、体育游戏、球类比赛等众多集体类项目。在这些集体类项目或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需要有多人组成的群体,也就是所谓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为达成目标而共同努力,所具有的精神称为团队精神。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以及独有的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决定了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培养团队精神的必要性
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作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渠道和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门型人才的任务。在体育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的运动技术之外,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有助于他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沟通决策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锻炼与提高,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交往、融入社会。
2.学生团队意识缺失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长辈对他们娇生惯养,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谈不上具有团队精神。另外,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以前的学校里学习成绩较差,一直缺乏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关爱,因此被边缘化,进而自我封闭,导致缺乏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二、体育教学培养团队精神的措施
1.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更好地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对技工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理念。
为此,技工院校体育教师要结合时展需求,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特别是要深刻领会《技工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颁发)以及《技工院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摒弃过去体育课只注重培养学生 “三基”的传统教育观念,要适应社会需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提高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协作意识和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
2.根据培养目标,灵活确定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起着统帅和方向指引的作用。根据《技工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颁发)及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三大原则,即职业发展针对性、教学内容团队性、教学资源因地制宜性。
(1)职业发展针对性原则。职业发展针对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从在校期间就主动与企业、行业对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职业发展针对性原则是基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需求、专业特性、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提出的。
(2)教学内容团队性原则。教学内容团队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集体类项目,通过团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如:接力跑、篮球“三打三”擂台赛、团体越野等。在体育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团队性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3)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原则。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校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状况、民族传统、文化基础,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精心组织和合理编排,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教学内容,以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山区可根据地形设计集体定向越野项目,南方可以利用广阔的水域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水上集体项目等。
3.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分组学习法是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体育课分组学习中,一个小组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集体利益。为了不影响团体成绩和集体利益,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相互切磋来提高自身的战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提升团队成员间交往的自信心,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如,在篮球双手传接球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学习法让小组发挥集体智慧想出几个又快又稳传接球的点子。这时小组成员都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出谋划策,表现出对团队利益的关心和对集体荣誉的维护。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2)开展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通过游戏教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体育游戏特别是团体游戏教学的妙处是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每个游戏都适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认为,对团队拓展训练的游戏进行完善、整改、创新,纳入体育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如:“瞎子瘸子一家人”“人肉大转移”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多人一双鞋”“连环手”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团队成员的信任感; “巧过电网”“世纪列车”游戏,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及合作的重要性。
(3)运用竞赛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配合能力。竞赛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组织并参与团队竞赛,可以亲身体验到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享受到相互协作带来的快乐。
在团队竞赛中,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是基础,但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协作配合才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实践也证明,凡是在集体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团体,除了队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离不开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这是体育活动所固有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因材施教,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团队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体认同感和团队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其作用都是有限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必要对各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团队精神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往对技工院校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过于强调对体育技能和基本技术的考核,无法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检验。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有目的地增加团队精神的有关评价内容。
笔者认为,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可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即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评价。个人成绩由个人日常体育课出勤、项目测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课堂综合表现,以及是否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几个方面组成。团队成绩是对团队成员相互协作与个人发挥团队精神的综合评价,由三个模块组成:一是教师评价,主要是考查团队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的整体表现及团队精神的发挥;二是团队自评,即团队对其每一个成员在团队中价值的评价;三是团队互评,在团体活动中团队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按照个人成绩占总成绩的60%,团队成绩占总成绩的40%,累计相加作为学生的体育课考核成绩。
三、小结
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即将走入社会各个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教学程序,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创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意识地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地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车希海.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实用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吴文全,王志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协作意识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2(20).
关键词:中职体育;团队精神;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是中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主要集中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在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是重点培养的内容。
一、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一)最大的精神动力
团队精神是在长期的建队后慢慢磨合形成的体育精神,是经过队伍成员精心培养而逐渐形成的价值信念[1]。这是一种队伍中的意识与规范。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定位虽然不同,但都是集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队伍中的成员互相信任,共同面对困难、一起担当、共同成长,在一次次的交往过程中,互补互组、弥补不足,达到集体成功的结果。团队精神形成后,会对每个队员形成一股精神动力,在日后的训练或者比赛中,支撑参赛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集中力量,达到共同成功
竞技体育最重要的就是团队的力量。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在团队中的担当。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以篮球为例,在一支球队里,每个队员都只负责一个区域。有的人负责防守,有的人负责进攻,有的人负责传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付出全力,就会使球队的成绩达到最佳,使团队获得荣耀。每一个团队都需要长期地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互相了解、学习、成长,再在磨合之后做出改变,使团队达到最好的状态。每个成员都是机器运转的零件,缺一不可。团队精神就像机器所需的剂,能使每个零件更灵活地工作。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调合作[2]。要达到协调合作,所有成员都必须激发起向心力,积极地投身于团队建设中去。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
团队体育游戏是一种能让学生乐在其中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对他人的信任,初步认识他人的优点。团队游戏的种类较多,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漏洞制定适合的游戏。在游戏的选择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游戏,与学生共同讨论,一起制定合适的游戏。如果学生缺乏沟通和队员间的配合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人肉运输”“接力赛”等活动;如果学生缺乏队员间的信任,教师可以组织“瞎子走路”“信任后倒”等游戏;如果想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共同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组织“搭桥过河”游戏,让队员通过齐心协力地配合完成游戏关卡。
(二)竞赛比赛法
竞赛是检验团队精神的最有效方法。学生能在竞赛中学会协作、掌握协作,真实体会到协作对团队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竞技、创设体育竞赛环境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至关重要。开展团队竞赛能使学生明白个人技术在团队竞赛中的不足,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团队的积极配合,也不能达到最好的成绩。以4×100米接力为例,第一棒应选择起跑速度快、过弯道有绝对优势的队员;第四棒应选择速度快、爆发力强的队员;中间两棒队员的选择则应主要考虑队员的速度,不考虑过弯等因素。在团队竞赛中,好的成绩能振奋团队,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使队员们明白团队的意义;如果没有取得好的成绩,队伍也能吸取教训,了解自身及队伍的不足,找到问题,方便调整队伍,加强磨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结合队伍的实际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是相对薄弱的部分。许多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传统的中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过于突出体育成绩和技能。这种评价没有涉及团队精神的培养。体育评价应增加对团队精神方面的考核。教师可以将个人的成绩与团队的成绩结合。个人成绩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侧重出勤率、上课时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最终的考核成绩。团队的成绩以团队的共有成绩和成员独有成绩为主。团队的成绩是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成员独有成绩是竞赛中的MVP部分。除了教师对学生及团队进行评价外,队员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如直接指出队员存在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队员认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其做出改变。
通过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只有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才是克服困难的法宝,一个人无论怎样锐利创新,都是有限度的,只有团队的创新和发展才是无穷的。一个人再能干,不可能单独完成一次团队的接待,不可能接待一个餐饮宴会,不可能熟练于酒店每一个岗位……只有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把每个人的智慧和创新都溶入到团队中去,互相协作,善于沟通,充满关怀,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我们每个人不能没有自信,但我们更不能忽视一个团队协作的力量。
例如“背摔”一个体现着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责任的游戏。同事们依次从一座1米多高的台子上、双手环抱握于胸前,刹那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学员在台下互伸双臂做保护。这项任务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它充分体现出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责任,当我们在摔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完全信任台下的队友,是我们心理挑战的一项,也能体现出你对你的同事信任有多深。而这种信任不是在没有前提条件下的信任,他是在我们长时间的相处下,在彼此相互认知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在台下接的队友在接的时候能不能用出百分这百的力气去保护队友,它也反应出自己所在职位应负的责任。这就像我们在工作中的换位思考,使我们知道在今后工作中应多为别人着想,多找自己的原因,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更加团结,更加进步。
在另一个叫“有障碍的传递”游戏中,由于我们团队配合的失误导致队长房务王总监受罚做伏地挺身时,在那节奏低缓的音乐中、在那幽暗的灯光下、看着他筋疲力尽中那满头的汗水、看着他一次次因体力不支的摔倒,我心中那种滋味真的难以形容。我不禁在想如果在比赛中我们能在快一些、如果我们选择的传递方式在简捷一些、如果我们的神经再紧张一些、如果…….也许我们的队长就不用受罚。通过这个游戏还让我联想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并且要想将工作做好也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事情。它是需要多个部门、多方面的合作,这就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要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正所谓“兄弟齐心,力可断金”。
一、通过设置全新游戏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适应性
与他人团结协作,需要以较强的适应力作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与熟悉的、合得来的伙伴团结协作较为容易,简单地讲就是能玩到一起去。但是若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与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接触,他们还能否快速地融入集体,迅速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合作适应性。通常,小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不那么自信、自如。所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突出对全新环境适应性的培养十分必要。在这一点上,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小朋友互相并不熟悉,只在一起玩过一次就很快成为好朋友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游戏无拘束、有乐趣。体育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这也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新环境、搭配新伙伴,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从而较好达到培养合作适应性的目的。具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以游戏“过沼泽”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环境变换。
1.成员增补法。由学生组成4人小组开展游戏,发两个垫子当小船,让学生先相互探讨,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将小组人员从沼泽这头送到另一头,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机制下,迅速进行思想交流,形成配合默契。一轮结束后,小组中再加入4人继续开展游戏。如此既增加了小组成员总数、提升了游戏难度,又更新了小组构成、变换了合作环境,可以较好达到培养学生适应性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环境变换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循序渐进,容易让学生接受。
2.分组变更法。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一轮游戏结束后,则重新分组,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难度未提升,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对容易;游戏环境变换频率快,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新伙伴合作,对培养适应性效果较好。
游戏结束后,要搞好引导,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在总结回味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二、通过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氛围导向对于培养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大多更关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对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关注不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游戏比赛,赢的小组总有小朋友自我膨胀,把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自己;输的小组中总会有一些小朋友在抱怨他人,即使是自己没做好,也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分组游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团结意识的方式,但若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必然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不良氛围,挫伤学生团结协作的积极性。可见,在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启发自觉、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以对配合要求较高的“传球接力”游戏为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排成四列纵队。同组成员间隔一臂距离,双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游戏开始,由第一个学生双手持球,从胯下传递给后面一位同学,传递过程中要求双手传接球,球不落地,依次传递,排尾同学接到球后马上持球从队伍右侧跑至排头,再向后依次传递,最后直到队伍恢复成最初队形,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来营造正面导向。
1.要善于观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与他人配合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协调一致;在游戏比赛结束后,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胜利方是否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现象,失败方是否有相互抱怨、相互指责情绪。
2.要善于引导。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个别同学与他人配合不协调、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小朋友与他一起克服困难。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们的合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胜利方容易出现的自我膨胀等问题,强调获得胜利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针对失败方容易产生的指责埋怨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包容、主动从自身找原因。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搞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学会相互欣赏,有主动担当失败责任的勇气,进而不断提高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通过区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是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需要不断追求的努力方向。明确角色是培养责任感的前提。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体的职能作用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那么他对这一角色就要负100%的责任。比如多人制球类比赛中的队员,每人的位置都不同,所负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对整个球队的胜负负责任。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乐意融入团队体育活动并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关键词: 职业学生 团队精神 培养方法
现在的职业类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关系着学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团队精神是职业素养中的一种,它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这种品质是通过学习、培训、锻炼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协作学习
美国洛帕特说:“一个成功的国家,不是人才最多的国家,而是合作人才最多的国家。”协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是大有裨益的,能培养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协作学习基本上有八种方法:双人式学习,三人组成小组,小队式学习,跨小组互助学习,小组考试,设计小团体学习计划,小组间竞争和全班计划。心理学家玛瑞琳・沃特森在一本研究、评论文章中说:“给一个公平的、仁慈的、地位平等的团体的每一位能起作用的成员提供与别人一起学习的机会让其发挥作用,这是非常有益的,它教会孩子们去关注团体中其他成员,发扬利他主义精神,而其行为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发的亲社会性。”《我讨厌数学》一书的作者玛丽琳・伯恩曾担任过任课教师,她很推崇一种能最大限度发挥团体互相作用的学习小组的形式。一天,她把学生任意编排为四人一组,然后告诉他们三条原则:(1)你必须对你自己的事情和行为负责到底;(2)你必须帮助向你寻求帮助的小组其它成员;(3)除非你们四个人有同样的问题,否则你不可以向老师提问。伯恩说最后一条规则是“金科玉律”。开始学生们常常需要提醒才能完全遵守,但是不久他们学会了向小组里的伙伴寻求帮助,也意识到老师只有在四个人都举手的时候才会回答这个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实训练习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协作学习方法,来培养团体对个人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
二、各类竞赛
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现代社会生产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能力。从篮球比赛到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都是最好的例子。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各类竞赛等都能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例如,上个月学校要开展校级英语口语竞赛,从中选拔出第一名的学生参加市级比赛。推荐谁参加校级比赛?我决定先在任教班级内海选,给每个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再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口语最好的一个,袁某得票最多。既然是大家推选出的,那么全班同学就要给她出谋划策积极备战,因为这已不是袁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班每个人的事。我向他们强调,袁某出去比赛,是我们集体的光荣,要齐心协力帮助她表现得更出色。第二天上课时,袁某再次试讲,她讲的内容是“猫和老鼠”。我要求班内学生在听了以后要指出其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因为提出优点能增强袁某的自信,提出建议会帮助她表现得更好。学生们各抒己见,优点有:声音响亮,音色优美,讲得流利,语音语调好听,等等;提出的建议很中肯,像“要放松点”,“配个音乐效果会更好”,“语速要放慢些”,“配幅猫和老鼠的图画,会更形象”,“头发要梳整齐,外表形象也重要”,真是人多力量大。后来,袁某在校级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将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欢呼雀跃,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也是整个团队的荣耀。
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染作用。新班的第一次班会课,我就向学生强调:“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组成了一个新家庭,大家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敬互爱,团结合作,在快乐和睦的家庭氛围里度过三年的中专学习生活。”教室的布置方面,我也注重团队精神的宣传。一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爱我班”板块,这是班级各类集体活动的剪影:有元旦文艺汇演的集体诗朗诵、集体歌舞表演照、电子实训工作照、军训演练照等。右边的白墙是心语心愿板块:贴着47颗五彩纸心(表示我们的心在一起,47人缺一不可),上面写着47位同学的心里话。左边的白墙是荣誉栏,排列着学生近期的获奖证书,既能显示出个人的才华,又意味着那些都是我们班级的共同荣誉。班级集体的奖状贴在后面墙上,六张班集体奖状一溜排开,金光闪耀,鲜艳夺目,激励着学生们不断上进。那一张张奖状,像优秀班集体,制图竞赛团体第一名,文艺汇演一等奖,男子篮球赛优胜奖等,记录着学生们成长中的故事,有泪水和汗水,有辛勤与欢笑,还有同学间身后的情谊。那些奖状,有的从一年级算起,到现在已有两年了,虽然教室因故变换过两次,但奖状依然身随,那是学生们小心翼翼地从墙上揭下又贴上的。“今天我以班级为荣,明天班级以我为荣”的观念已深入我班每个同学心中。
四、团体心理游戏
通过心理游戏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沟通交往、心理成长、心灵成长,有效帮助班主任解决在班集体建设中面对的成功激励、合作竞争、创新拓展等难题。像解开“手链”,巧渡“小河”“同舟共济”等团体心理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与支持,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团队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以“同舟共济”团辅游戏为例,这个游戏根据现场有的汽车轮胎数,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每组人数要多于16人,看哪个组站到轮胎上的人最多,时间最长。充足气的轮胎表面光滑,人站上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多个人站上去,不仅要考虑自己不滑落下来,而且要保持彼此间的平衡,并站上尽可能多的成员,相互的照顾和协调很重要。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参与者要有很好的默契程度和协作技术。一个小组中应该产生“领导者”汇集大家的意见,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聚集组员间的团队合作,帮助个别成员克服恐惧心理,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面对空间的局限,后动脑筋,激发潜力,特别要提倡“一个都不能少”的集体精神,让全组成员都站上轮胎。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1)信念:“一个都不能少”;(2)团队协作精神;(3)力学中平衡技巧的运用。对极限的挑战与突破,不仅是数量多少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团队成员之间那种“同舟共济”的精神。
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份子,自觉地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团队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共同提高。团队可以增加个人的力量感,帮助其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能满足个人社交、自尊与成就的需要,从而增加其信心。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