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家在哪里

我的家在哪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家在哪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家在哪里范文第1篇

一只小鸟悲伤地飞来飞去,始终找不到它的家---森林.它飞呀飞,飞呀飞,终于找到一小片森林,它在那儿安了家,可是没过多久,有一些人来砍树卖钱.小鸟的家没有了.

小鸟很伤心,这时,它的同伴来了.小鸟对它们说:"我是朋友们,我们的家没有了,我们在哪儿安家落户呢?没有了家,我们会受到风吹雨打,会冻死的.我多么希望人类能给我们鸟类一个家,我们也是有生命的啊!''"是啊!可是人类为了钱,把我们的家给毁了,人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子,而我们却要遭受风吹雨淋.人门怎么那么狠心啊!我们也需要家,哪怕没有人类的家好,我们都愿意.现在我想人们还我们一个家---森林!''小鸟的同伴说.

唉,它们可真可怜啊!我们人类现在有家,到后来也会失去的.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人类把树木都砍完后,洪水和泥石流就会向我们的家冲去.到最后,我们不仅没有了家,也没有生命.如果我们保护森林,那么我们的家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家园,那该是有多好啊!

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美好!一切都会变的更美好!

我的家在哪里范文第2篇

他进门后就问我老板在哪儿,我告诉他我就是老板。他像是没听见一样又问我:“你老公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他找我老公干什么。我告诉他老公在学校以后,他接着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我说怎么也得晚上七点以后。他说:“那我今天上去看看,改日等你老公在家的时候再来和他谈。”我告诉他可以和我谈。他上下打量了我几眼,然后说:“我还是和你老公谈吧!”我这时很坚决地告诉他这个店是我在做,我老公不管这些小事,这件事我做决定。

听了这话,他的脸色变了变,上面清清楚楚显示着我这个女人是相当的不知好歹。上房顶检查了一番后,他下来又问我一遍:“你肯定你可以做主?”我点点头。他拿出纸笔,将房顶的状况和工时、费用等讲了一遍。他报的价钱是我听说的价钱的三倍!我觉着很好笑,告诉他:“如果我想找你做,会给你打电话。”

第二天我从电话号码本上查出附近的做屋顶的公司的电话,又叫了一家公司来。当这次来人提出要和我老公谈时,我就明白在这里这种事大概是男的出头做的。我拿出营业执照,把上面我的名字指给他看,告诉他我可以做主。

心里希望他别把我当傻瓜,认真报个价早点把事定下来。他报了个实价,拿出一份合同,告诉我如果同意就签上名,传真给他,他马上备料开工。但是临走前他再三嘱咐我,一定要让我老公过目并签字,只有他签上字这合同才算数!

晚上向老公汇报了情况,并殷勤地递上笔让老公在合同上把大名签了。

这仅仅是开始。

后来我到银行谈贷款、出去购买设备、请人修理机器、安装煤气管道等等都被人一再要求和我家男主人谈。

索性告诉对方,要想做这笔生意就只有和我谈,不做拉倒。那要卖东西给我的或从我这儿揽活干的,看我态度坚决,只好妥协,合同上只有我的签字也将就了。但是在态度上,我还是一次次地感受到他们因我的性别而起的轻视和不信任。

而银行贷款,管事的态度极其明确,没有我老公的签字就不贷给我,无论我怎样解释贷款用于店里购买新设备,和我读博士的老公一点关系都没有,没用,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最后是我乖乖就范,把老公请到银行,当着人家的面让他把名签在我的贷款书上,这才拿到贷款。

出国后深刻体会到在国内男女平等做得最好。出国之前,单位里绝对是男女同工同酬。而在国外,同样职位男的比女的挣得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男女收入相同才是咄咄怪事。国内的两口子在做决定时由老婆拍板很自然,不会让谁大惊小怪,而在国外,当我和老公一起出去办事时,我最终学会了将自己的想法暗示给老公,由他来作最后决定。

我的家在哪里范文第3篇

手术之后,三个孩子围在床边,等着老母苏醒。

老太太睁开眼,居然一笑:

“孩子!可怜的不是我,是你们啊!”

孩子都怔了。

老太太又一笑:“你们的老家没啦!”

在朋友的宴会上,遇到一个叫陈巍方的小女生,手里拿着一个好别致的小本子,精装的封面外,还绑了个蝴蝶结。

“要看吗?”小女生递给我,

“全是我的小诗。”

翻开来,果然每一页都写着短短几行诗,有些还配了简单的插图。

看到一个小房子,很好奇,看下面的诗——

淋到雨了!

没关系,

反正就要回家啦!

想要尿尿,

没关系,

反正就要回家啦!

不想绑鞋带耶,

没关系,

反正就要回家啦!

就要回家

就要回家

我们就要回家啦!

多可爱的小诗!那么简单,那么真切,仿佛看到那个淋了雨的女孩冲进家门,好像回到我的童年,一抬头,看见我的家。

放长假,儿子从哈佛赶回来,一进门就大喊:

“我今天看到我们家了!”

“回家当然看见家。”我说。

“我是从飞机上看到的!”儿子喊,“机场太挤,飞机多绕了一大圈,我看到海湾,看到旁边的公园、游泳池,然后找到咱们家。”

“有没有看到我和你妈?”我问,“刚才我和她在院子里。”

“怎么可能?那么高!看到屋顶就是看到家。”

佛罗里达州大风灾,许多房子都被掀了顶。

电视里播出满目疮痍的画面。

一个妇人举着一块牌子,对着镜头笑。牌子上写着:“屋顶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在她背后,可不是吗?一个破烂的屋顶躺在地上。

因为“厄尔尼诺”,气候突变,不是雨季的加州居然豪雨不停,许多房子都被冲走了。

一位老先生站在洪水过后的废墟上接受访问。

“房子不见了,天气又这么坏,你有没有计划搬走?”记者问。

“笑话!你只看到三十天的雨,怎么不看看剩下的那三百三十五天?”老先生顿顿脚,指着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院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日本神户大地震,仿佛再经历一次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

成群的建筑夷为平地,成堆的尸首等待掩埋。

一个女人站在瓦砾间,抱着两个劫后余生的孩子,满面泪痕地说:

“我的丈夫死了,可我的家还在,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东西漂泊,虽然家里老小还有六口,八十多岁的老母却好像总在我离别时,染上浓浓的寂寞。

“年岁大了,怕孤单,你走了,虽还有人聊天,就是觉得少了什么。”满脸皱纹的老母,好像有点腼腆地靠近我,小声地说,“你哪次,带着我一块回去看看,好不好?”

“家里不是挺好吗?”我问。

“人老了!跟着你最心安。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于是,她86岁那年,我又带着她上了飞机。

18个小时之后,就要降落了。老人家伸着脖子,望着下面的田野。

“多好啊!跟着儿子回老家了。回完老家,再回纽约,就不出来了,等着回天家了。”

我突然想到那位动子宫手术的老太太,发觉我正带着自己的“老家”回老家,偏偏她又觉得我是她的家,且想着有一天,回天上的家。

家,这是个多么实在又抽象的字啊!让我们用一生去追逐,用一生去爱恋,且追逐到来世。

我的家在哪里范文第4篇

近期听了外校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上的是粤教版必修一第10课冰心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该老师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一段一段地讲授,一字不落地分析。整节课只有老师零星的提问和学生少得可怜的回答。一节课下来,老师声嘶力竭、汗流浃背,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可以这么说,教师的才能确实是发挥到了极致,但学生听课的效率却是不尽人意。

按照教学进度我们刚好要讲散文单元,吸取了那位老师的教训,依托着学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契机,改变一直以来散文课堂教学的沉闷和乏味。我们对这一节散文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实践得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散文教学模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学习为目的,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模式。小组合作探究下的散文教学模式是怎样的?本人下面作详细的阐述。

一.转变思维,学生质疑,小组探究

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喜欢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和课件,按部就班讲课,从导入到介绍作者,从字词梳理到朗读全文,从整体感知到深入分析,所有的流程都是设计好了的。教学过程中容不得有半点的变故,不然这节课就无法上下去了。内容精彩而充实的投影片过得飞快,坐在观众席上的学生眼花缭乱,来不及有半点的思考和发问,一节课就结束了。一节散文课后,教师成了演讲家,滔滔不绝,学生成了观众,呆呆滞滞。课堂没有彩排,改变这种局面,打破常规,可以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写出不懂的或者有创造性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提问,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所有的问题;再而学生针对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组织同学对黑板的问题进行解答发言。老师在备《我的家在哪里?》这一课时确实预设了很多问题,如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为什么说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为什么说“我”一无所有?……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却是为什么街上的行人都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为什么车夫走来走去都没走到中剪子巷?为什么梦中没有认识到她老公文藻?为什么在家的前面加一个“灵魂深处永久的”来修饰?文中的我“一无所有”,那她究竟有什么?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这个家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但这确实代表着他们的想法。有时候我们认为学生不懂的问题,其实学生已经懂了,学生真正不懂的问题,我们可能不知道。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预设的内容上课,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换一种学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教师引导,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能力,这样才是学生最喜欢的的散文课堂。

二.注重引导,集体总结,集思广益

教师要针对学生问题的难易,预留足够的讨论时间,还需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思想舆论动向,以便在学生集体争论时候能随时应对。例如学生讨论为什么街上的行人都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因为当时是旧社会,那些人都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中规中矩,点头哈腰,迂腐无能。显然这个答案是背离了作者的意图的。学生出现思维偏差就在于他们脱离文本空想。这时我就利用巡堂的空隙,想好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在学生集体讨论前争取到有利的时间。果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于是我让学生齐读文段再重新思考,读完了文段,有部分学生开始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有学生补充发言了,学生说车夫用“您”来称呼我,把我“举”上车,行人“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都体现了人们有礼貌、互相尊重、很悠闲、很和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原文之后,学生终于能分析到原因了。小组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积极投入;小组需要争论的问题,学生印象深刻。可能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能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思路,没有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激发潜能,取长补短,互励共进

就是因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的观念放不开,一竹竿子打死,学生的思维就会完全中断。学生没有了鼓励也就没有了激情,谈小组探讨,谈课程改革,那也是空话。可以这么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要用平实中肯的话语点评学生的答案,用激动人心的话语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课堂上不断进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质疑、积极讨论,结果可能就是学生的答案比老师预设的还要好,这时教师应该感到很高兴。因为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争论过程中加深的对文本的理解,拓阔自己的思路,跟学生共同成长。例如学生讨论“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这个‘家’又是什么意思?”(《我的家在哪里?》)时就说,这个家是作者精神上的家,因为有了中剪子巷的家的回忆和童年美好的生活,因为一直保持自己心态的纯净,她在精神上很富有,体现出作者淡泊名利,鄙视丑恶,人格纯洁高尚。学生还追问我说,其实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这个“家”是不是不止一个含意呢?真的很佩服学生,他们挖掘得很深,他们的分析真的很到位。我肯定学生的同时也调整自己的教学,把原来的单纯理解文意上升到理解主旨的深刻意蕴中去。

我的家在哪里范文第5篇

我觉得我的身体越来越轻。咦,我的腿呢?我摸了一下我的腿,怎么外面溜滑滑的,还一片一片的,这不是鱼鳞吗。哎呀,我变成了一条小鲳鱼了,正在海水里游着呢!可我这是在哪儿呢?正在纳闷,我看见了前面有一条和我差不多大的鱼儿。我一摇尾巴,哇,就轻松地游了过去。看来做一条鱼的感觉真好,在水里多么自由。

“嗨,你好,你知道这是在哪儿吗?”我向她打了个招呼。

“你好,看来你是新来的吧。这里是上海海洋水族馆。”她高兴地说。

我这才注意到,在我前面不远处是很厚的玻璃层。白天小朋友们就在玻璃外面看我们表演。

“你叫什么名字,来这里多久了?”我问道。

“我叫莎莎,我到这里快两个月了。我们家族喜欢跳舞,人类叫我们跳舞鱼。”

莎莎长得很漂亮,就象《海底总动员》里的尼莫。她的尾巴由各种彩色组成。游起来就象一个舞蹈家在舞动漂亮的长裙。

“莎莎,你带我去转转好吗?”我说。

“好啊。”莎莎说。

我们游到一群鱼的旁边,那些鱼大约有1米来长。我问莎莎:“这是什么鱼呢?我从来没有见过啊。”

"你最好离他们远点。那是电鳗。它们的身体会发电。”

“会发电?”我觉得不可思议。

“是的,他们放出的电威力巨大。他们在遇见敌人时就放电麻对手,听说它们可以电死海马呢。”

“哦。”我倒吸了口气。“那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吧!”

我们游到一个浅水地带,前面是一群群发光的鱼。跳动的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

“咦,这些鱼怎么会闪闪发光呢?这叫什么鱼啊?”我问莎莎。

“那叫斑马鱼,来自美国附近的大西洋水域,它们的身上有特殊的荧光材料,所以会发光呢!”莎莎滔滔不绝地说。

“你知道得真多!”我羡慕地对莎莎说。

“那没什么,我天天听解说员在对小朋友讲解呢,用不了多久,你也会知道的。”莎莎说。

接着,我们又去拜访了海马。想不到小海马竟然不是海马妈妈生的,海马爸爸有个育儿袋,小海马是从爸爸的育儿袋里生出来的,真是奇怪!我们还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珊瑚礁,以及热情温柔的绅士——企鹅。

“你怎么不往前游了?”我说。

“前面是鲨鱼区域,被它发现就没命了。”莎莎有点害怕。

“那我们回去吧。哦,对了,我忘了问你,你的老家在哪里?”我说。

莎莎的脸显得有些忧伤,她轻声地说:“我的家在中国的东海,我的爸爸妈妈都在那儿,那天我在玩的时候不小心钻入了一个大网,然后就被送到了这里。我真想他们,呜呜……呜……”莎莎哭了。

“别急,我会帮你想办法,找到你的爸爸妈妈。”我安慰她。

“你?”莎莎抬起头,问我:“你和我一起逃?那你的老家在哪里呢?”

“我的老家,我的老家在……”哎呀,我怎么一下子不记得我的家在哪儿了,我急得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