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聊天

英语聊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聊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聊天

英语聊天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口语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53—03

一、引言

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用母语交流也许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但用作为外语的英语交流可能是另外一种景象,因为用英语交流除了受制于诸如学科知识、文化背景、话题兴趣、交流语境、语用能力和交流技能等交际因素外,妨碍用英语交流的最大障碍也许是必要的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能力是有效英语交流的基础。另一方面,用英语交流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需要长期不断地操练,以便熟能生巧。因此对那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又羞于面对面开流的人来说,用英语交流更非易事。大学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说”的技能低下势必影响其他技能的习得和发展。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界面,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设计

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6)的精神,网络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网络英语语音聊天也引起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因为相比于传统口语教学模式,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讨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以便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可选择或补充的教学手段。

(二)研究问题

为研讨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将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与传统面对面口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态度。

2、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促进口语教学的具体优势。

3、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的实施难度。

(三)研究对象

江苏某普通工科院校学学英语四级课程的2个自然班共72名学生参与了本实验。

(四)研究过程

本实验于2011—2012学年第2学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环境下进行,为期16周,共32课时,共分2个阶段。具体如下:

1、实验前就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态度进行前测。

2、以前测结果为不同教学模式实验的依据。选择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同学在多媒体教学中心,利用互联网与任何一位选择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同学进行在线聊天,交流讨论任课教师布置的话题;选择传统口语教学模式的同学根据不同的英语口语能力,4人1组,在传统课堂,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任课教师布置的话题。本阶段实验持续8周,每周2课时,共计16课时。第一阶段后,两种教学模式互换,即第一阶段进入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同学进入传统口语教学模式,选择传统口语教学模式的同学则进入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本阶段实验同样持续8周,每周2课时,共计16课时。

3、实验后就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态度进行后测。

4、实验后要求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促进口语教学的具体优势进行评价。

5、实验后要求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的实施难度进行评价。

(五)数据收集

所有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和传统口语教学模式之间进行单项选择,以对照实验前后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态度评价变化。结果如下:

实验后,在“增加交流总量”、“扩充交流内容”、“拓展交流形式”、“缓解交流压力”、“增强交流自信”、“其他”等选项中,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促进口语教学的具体优势进行单项选择评价。结果如下:

实验后,在“要求口语能力”、“缺乏直观提示”、“出现冷场尴尬”、“交流过程谨慎”、“设施条件限制”、“其他”等选项中,学生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的实施难度进行单项选择评价。结果如下:

三、讨论与分析

(一)作为一种新颖教学模式,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得到不断认可

表1显示,实验前,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却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青睐传统口语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任课教师布置的话题。但经过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后,通过对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和传统口语教学模式的切身体会和比较,选择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的学生比实验前增加了近一倍,因为与“教师监督”和“同伴注视”的传统口语教学课堂环境相比,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根据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话题兴趣等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增强了交流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发挥和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基于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便捷灵活、方便实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5)。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网络英语语音聊天自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而到大学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大学英语口语学习者的不断认可。

(二)相比其他教学手段,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有其独特优势

用母语交流也许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用外语(二语)交流可能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因为“说二语时会受到二语语言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干扰产生心理障碍或语言屏蔽”(张桦,2011:14),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某种程度的焦虑。网络英语语音聊天以聊天的方式在虚拟的网络中用英语交流,不必因担心发音不准或语法错误而羞于开口,也不必过多顾及因语言能力较差而伤及自我形象或面子。表2显示,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消除了学习者的拘束感,营造了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状态,而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状态是语言学习的先决条件(Richards & Rodgers,2001:91)。自然、顺畅的语言交流要求交流者心情愉悦、环境宽松,因为愉快的心情和宽松的环境有助于降低学习焦虑,使学习成为一个轻松的过程(Richards,1994:60),而轻松的交流过程显然有助于增强交流热情、提升交流自信,同时增强交流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输出意识和输出能力”(蒋苏琴,2006:77)。

(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有其自身不足

表3显示,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最大难度在于设施条件的限制,因为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教学模式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媒介,相对于其他传统口语教学模式,对硬件教学设施有比较高的要求。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以便“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7),但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普通院校的网络设施和计算机设备尚不足以保证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和学习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6)。口语交流的顺利开展除受学科知识、话题兴趣、性格取向、交流技能、以及语言能力的影响外,还有赖于形体动作、情感表情等非语言行为的推动,这些非语言行为一方面帮助说话者更清楚地表达,另一方面又帮助听话者更正确地理解。但在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模式中,交流双方均缺乏直观的非语言行为的提示,这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冷场和尴尬。

四、教学启示

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是自身优势和实施难度均十分鲜明的一种教学模式。鉴于专业性质的特点,普通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最大难点在于不善于、不愿意开口讲英语。为此,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积极拓展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英语语音聊天的优势,营造宽松自由的理想环境,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是提高其口语能力的关键,因为没有精神压力的交流环境有助于缓解交流过程中的拘束感和焦虑感,激发交流者的热情和信心,通过“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最终提高交流的总量。由于网络英语语音聊天营造的环境氛围满足了工科院校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最基本需求,网络英语语音聊天是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优先考虑的模式。

当然,由于缺乏形体动作、情感提示等非语言行为的推动,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从而影响聊天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鉴于普通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仍相对薄弱,其口语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仍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导引和有效指导。为此,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鼓励优秀教师讲授适宜于课堂教学的课程,与基于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6)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仍是普通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现代模式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也许能更好地促进普通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训练和教学方法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网络已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网络英语聊天因其具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感受不同文化、拓展知识面、了解不同表达形式、借鉴不同观点等优势而得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认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英语聊天已从文本交流发展到语音甚至视频交流。不同的网络英语聊天模式适用的大学英语学习群体也不尽相同,因为不同的网络英语聊天模式均有其各自的优势。本研究仅是针对不善于、不愿意开口讲英语的普通工科院校学生进行的一次探索性实验,以期寻找适合特定群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Richards,J.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Richards,J.&Rodgers 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蒋苏琴.网络英语聊天室的构建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76—78.

英语聊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航空航天领域;飞船;卫星;火箭;飞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V25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39-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19

1 概述

现阶段,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应该研发新型、高性能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其具有多功能性、经济效益最大化、结构整体性以及可设计性等众多特点。将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减轻其质量。和传统钢、铝材料相比,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能够减轻航天航空器结构重量的30%左右,在提高航空航天器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制造和发射成本。现阶段,先进复合材料已经成为飞船、卫星、火箭、飞机等现代航空航天器的理想材料,同时,先进复合材料已经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金属材料并列为四大材料。因此,文章针对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阶段,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实现了从次承力构件向主承力构件的转变,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军机、民机、航空发动机、新型验证机和无人机、卫星和宇航器、导弹以及火箭等领域,即先进复合材料已经进入到实践应用阶段。但是,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设计理念、制备方法、加工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规模等都相对落后。例如,我国军用战斗机中复合材料的用量低于国外先进战斗机的复合材料用量,仅有少数的军用战斗机超过20%,例如J-20其复合材料的用量约为27%。我国成功研制的C9型民用飞机,单架飞机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超过16吨,标志着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3 先进复合材料简介

3.1 先进复合材料的组成

复合材料是由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若干种材料采用复合工艺组成的新兴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不仅能够保留原有组成材料的特点,还能够对各种组成材料的优良性能进行综合,各种材料性能的相互补充和关联,能够赋予新兴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先进复合材料简称ACM,指的是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相增强的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的多种性能都优于普通钢、铝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轻航空航天设备的重量,同时赋予航空航天设备特殊的性能,例如吸波、防热等。

3.2 先进复合材料的特性

先进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3.2.1 多功能性。先进复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了众多优异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生物性能以及化学性能,例如防热性能、阻燃性能、屏蔽性能、吸波性能、半导性能、超导性能等,并且不同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组成不同,其功能性存在一定的差别,综合性、多功能性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3.2.2 经济效益最大化。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能够减少产品部件数量。由于复杂部件的连接不需要进行铆接、焊接,因此对连接部件的需求量降低,有效地减少了装配材料成本、装配和连接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3.2.3 结构整体性。先进复合材料可以加工成整体部件,即采用先进复合材料部件能够替代若干金属部件。某些特殊轮廓和表面复杂的部件,用金属制造的可行性较低,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3.2.4 可设计性。采用树脂、纤维、复合结构方式,能够获得不同形状、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例如选择合适的材料、铺层程序,能够加工出膨胀系数为零的复合材料,并且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优于传统金属材料。

4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飞机制造以钢、铝、钛合金为主要材料,而传统飞机上应用比例最大、构成轻质结构主体的铝合金正在被越来越流行的复合材料所替代。我们所指的复合材料主要是以高性能纤维作为增强体,用树脂作为基体将纤维粘结在内部并固化成型的高性能塑料。随着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先进的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关键应用部位和用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飞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耐高温、密度低、强度大等特点,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运用最为广泛。与密度达到2.8g/cm3左右的铝合金相比,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一般在1.45~1.6g/cm3左右;而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5GMPa以上,超过铝合金部件的3倍,接近超高强度合金钢制部件的水平。这种密度低、强度刚度高的优势,使飞机的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获得与先进铝合金部件在强度刚度等综合性能方面相当的水平时,重量可以大幅减少20%~30%。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用于受载不大的简单零部件,可减重20%;第二阶段是应用于承力大的部件,可减重25%~30%;第三阶段是应用于复杂受力部位,如中机身段、中央翼盒等,可减重30%。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的外饰和内饰部件,如飞机的一次构造材料:主翼、尾翼、机体,二次构造材料,副翼、方向舵、升降舵、内装材料、地板材、桁梁、刹车片等及直升飞机的叶片。根据统计,小型商务机和直升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已占55%左右,军用飞机占25%左右,大型客机占20%左右。

4.1 军机上的应用

为满足新一代战斗机对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及隐身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战斗机全部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先进的复合材料也大大增加了军用运输机的有效载重,增大了军用飞机的载油量,克服常规材料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因此,先进复合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军机上,例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军机主结构、次结构以及特殊部位等方面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军机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减重效果;再如,F22由于存在超声速巡航需求,飞机外表面会长时间与空气高速剧烈摩擦,因此在机翼复合材料上放弃了环氧基树脂,而使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以获得260℃的最大工作温度。

4.2 民机上的应用

民机和军用飞机不同,民用飞机作为以载客飞行和运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对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更加严格。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大量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对材料工艺稳定性和有关试验数据尚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应用较多含量的复合材料需要大量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民航上的复合材料应用受限,使用分为两类:结构件用复合材料、舱内材料。

以波音787为例,每架飞机的结构比例中有50%是重约35吨的复合材料,这意味着它从材料密度上就减轻了15吨左右的重量。而空客也不甘示弱,新的A350客机改名为A-350 XWB,XWB意为超宽机身,复合材料的比例达到了52%,是现在所有大型商用飞机中最高的。A-350XWB的机体比B-787还宽13cm。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大型商用飞机研制巨头,波音、空客先后推出复合材料占结构比例50%的主力型号,这意味着大型客机结构设计以复合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波音787等新一代复合材料飞机上实现的性能提升,并不仅仅是依靠低密度材料减重得来。实际上复合材料在工艺、结构力学设计上,都有着传统金属材料所完全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复合材料可以做出超大尺寸的整体结构部件,而且尺寸大小不会随着温度高低而产生变化。

国产大飞机在复合材料的应用上还比较保守,公开的报道显示,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约占C919飞机结构重量的20%。飞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它们具有高耐腐蚀、质量轻等特点,在这些性能上的确要超过一般的金属材料。通常复合材料的价格大约是常规铝合金材料的几十倍,即便是我们看起来已经很金贵的铝锂合金材料,其价格也比复合材料低得多,所以C919仅为波音737价格的1/2左右。

4.3 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对于航空领域,特别是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制造而言,高性能系统所需的轻质和耐高温等特性越来越重要。航空发动机产业是指涡扇/涡喷发动机、涡轴/涡桨发动机和传统传动系统以及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集研发、生产、维修保障服务于一体化产业集群。新的材料和工艺不断研发以应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GE-AEBG公司、惠普公司在制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时都采用了先进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风扇出风道导流片、风扇罩、推力反向器等部位。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3.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将碳化硅陶瓷纤维与碳化硅基底材料复合后,再涂覆一层专用涂层提升其性能,密度仅为金属材料的三分之一。由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的耐高温属性,因此在发动机流道中使用空气代替,在发动机高温区只需要较少甚至不需要冷却气体,涡轮扇发动机大幅减重,意味着发动机运转效率更高,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耐久性、燃油经济性和高推重比。F-35战斗机使用的F135发动机是有史以来战斗机上安装过的推力最大的喷气式发动机,F135使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主要用在F135-PW-600喷管的外侧部分。

以GE航空集团为例,陶瓷基复合材料在GE航空集团的技术路线图上是一条关键路径。通用电气航空集团将于2016年新建两个复合材料制造厂,用于碳化硅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批量制造,这两种复合材料都是制造喷气式发动机零部件的必备材料。GE公司是所有厂商中第一个决定使用CMC制造旋转叶片的,通过把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安装在发动机上试车,它们已经证明了旋转CMC叶片的性能,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3.2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降噪能力强、耐腐蚀性强、耐疲劳能力好、比模量高、强度高等众多优点。通过将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的冷端结构、反推力装置以及发动机短舱等结构上,不仅能够降低发动机的重量,还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及强度等。例如,JTAGG验证机的进气机匣利用PMR15树脂基复合材料,该种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传统铝合金进气机匣的重量降低了25%。

4.4 新型验证机及无人机上的应用

现代战争理念的改变,使无人机倍受青睐,无人战斗机是未来航空武器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无人机除在情报、监视、侦察等信息化作战中的特殊作用外,还能在突防、核战、化学和生物武器战争中发挥有人军机无法替代的作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是飞行更高、更远、更长,隐身性能更好,制造更加简便快捷,成本更低等,其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超轻超大复合材料结构技术是提高其续航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和有效载荷能力的关键。和传统的铝合金混合结构相比,以复合材料为结构的无人机,例如“全球鹰”“捕食者”等无人机都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以“全球鹰”为例,该种无人机的机翼、尾翼都采用石墨/环氧复合材料,采用该种复合材料制造的无人机,和传统铝合金混合结构的重量相比降低了65%。再如,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发的X-47无人战斗机,为了满足生存力、机动性、隐身性能等特殊要求,该无人机除了接头部位采用了少量的铝合金外,几乎整个机体都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依靠复合材料,设计师还可以做出传统金属材料所无法达成的气动力学设计,比如超声速飞行的前掠翼飞机。

5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5.1 卫星和宇航器结构材料

卫星结构的质量会影响对运载火箭的要求以及卫星功能,卫星结构的轻型化设计已经成为卫星结构发展的趋势之一。国际通讯卫星中心的推力桶采用先进复合材料,该种推力桶质量比传统铝结构的质量降低了30%左右,降低的重量可以增加460条电话线路,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卫星的发射费用。欧美国家卫星结构的质量为总质量的1/10,其原因就是大量的应用了先进复合材料。现阶段,我国神州系列飞船、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都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有效地降低了总体重量,同时发射成本也显著降低。

5.2 导弹用结构材料

现阶段,美国已经将先进复合材料作为导弹弹头结构壳体、级间段、仪器舱等部件的主要材料,洛克希德导弹与宇航公司指出,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制造的导弹比传统铝结构导弹的重量减轻40%。现阶段,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的导弹发射筒也被国外发达国家应用在战术、战略型号上,例如,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美国的“MX”导弹都采用复合材料发射筒。因为先进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和传统金属结构相比,其结构质量显著降低,能有效地提高战略、战术导弹的灵活性。在战术导弹领域,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导弹发射筒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现阶段,我国也研发了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战略导弹和导弹发射筒,还研发了先进复合材料仪器舱,有效地提高了战略导弹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应用效果良好。

5.3 运载火箭结构材料

国外发达国家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纤维缠绕成型的玻璃钢壳体代替传统的钢壳,例如,美国的“北极星A-3”潜地导弹,采用纤维缠绕成型的玻璃钢壳体,其重量比采用传统钢壳的“A-1”轻了55%左右,随后研发的“MX”“三叉戟1”的三级发动机壳体,全部都采用芳纶/环氧复合材料,该种结构形式的壳体质量比纤维缠绕成型玻璃体壳体的重量减轻了50%左右。随着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其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中的应用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先进复合材料被应用在三叉戟Ⅱ、德尔塔Ⅱ-7925运载火箭等型号中。现阶段,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制造业逐渐的开始应用先进复合材料,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过多年的研发,已经成功地将芳纶/环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应用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中。先进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重量,同时提高了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6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已经成为评价航空航天器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提高航空航天器结构先进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导技术。由于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已经进行大量投入来强化先进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其发展前景良好。未来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6.1 智能化

智能型先进复合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能型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器外表的应用:在未来航空器表面增加各种传感器,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全面、智能的检测,同时为通讯系统、电子战以及雷达系统提供瞬时模态,以此保证航空器能够安全、稳定地飞行。

6.2 多功能化

在减小航空航天器体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航空航天器的突防能力,许多结构部件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多功能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能够赋予航空航天器新的功能,现阶段,多功能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从双功能型向三功能型方向转变。

6.3 质量轻、性能高

目前,我国先进复合材料能够减轻航空航天器的质量占总重的20%左右,和国外25%以上的减重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该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较低,并且结构的整体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复合材料强度、韧性以及整体性等方面的研究,研发整体性好、强度高和韧性高的先进复合材料,同时使复合材料的减重率超过25%。

6.4 低成本

成本较高是限制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该问题,应该对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科学的制造工艺进行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尺寸以及形状的加工和制造,同时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等,提高先进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提高其成品率,以此降低先进复合材料的成本。

7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部分先进复合材料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航空航天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研发人员和生产企业应该加快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解决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各种难题,以此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器的各种性能,进一步促进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全面、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衡.先进复合材料在军用固定翼飞机上的发展历程

及前景展望[J].纤维复合材料,2014,(4).

[2] 朱晋生,王卓,欧峰.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

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12,(9).

[3] 吴良义.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扩展:航空、航天和民

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市场预测[J].化工新

型材料,2012,40(1).

[4] 何东晓.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应用综述[J].高

科技纤维与应用,2006,31(2).

[5] 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J].科

技与企业,2015,(22).

[6] 高琳.智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应用

[J].纤维复合材料,2014,(1).

[7] 徐倩.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研究[D].北方工业大

学,2010.

[8] 施晶晶.航空复合材料可重入制造过程建模与调度方

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9] 沈军,谢怀勤.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

与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16(5).

[10] 王春净,代云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

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2).

[11] Yin-hsuan Lee,Chuei-Tin Chang,David Shan-

Hill Wong,Shi-Shang Jang.Petri-net based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2011,89(3).

[12] El-Khouly I.A.,El-Kilany,K.S.El-Sayed,

A.E.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e-entrant flow

shop scheduling:an application in semiconductor

英语聊天范文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饲料的制备

整个试验共设计 3 个组,每组 6 个重复,其中每组的 3 个重复用于生长指标测定,另外 3 个重复用于期间的免疫指标测定采样。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具体组成成分见表 1。试验组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抗菌肽和枯草芽孢杆菌( >500 亿个/克) ,制粒,晾干,放入冰箱中保存备用。两种添加剂均由广州成威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规定产品添加剂量分别为 300 mg/kg 和 200 mg/kg。

1. 2 试验鱼及饲养管理

选择当年、健康的花鲈鱼种,平均体重为150 g左右,试验鱼养殖于 1 m3体积的圆形大桶中,养殖水温( 22 ± 2) ℃,盐度为 4‰左右,pH( 8. 3 ±0. 2) 。前期用基础饲料驯养 2 周,每天在8: 30 和 16: 30 各投喂饲料一次,每次喂食前吸除残饵和粪便,将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 2% ~4%,并根据摄食强度适当调节。饲养 15 d 时开始分组试验,每个重复 15 尾鱼,平均体重为( 154. 47 ±1. 11) g,设 6 个重复( 其中 3 个重复进行生长性能测定,3 个重复进行阶段采样测定体液免疫) ,每天换水 30% ~40%,试验周期为 60 d。

1. 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分别于试验期 20 d、40 d、60 d 取样,每组每个重复随即抽取 3 尾鱼作为测定免疫指标的材料。用 1 mL 一次性注射器从其尾静脉取血,待其静置分层后分离血清, - 40 ℃ 保存备用。取血后进行解剖,取其肝胰脏、头肾、脾脏和鳃,准确称取试验鱼组织样品,与预冷的 9 倍质量的 0. 9% 生理盐水按稀释,匀浆机匀浆,分别按不同检测指标及试剂盒所要求的速度和时间离心,将组织上清样品立即置于 -80 ℃ 保存。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鱼的体重,计算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特定生长率( SGR)的计算公式为: SGR = 100% × ( lnWt- lnW0) /t,Wt为试验结束时鱼的平均体重( g) ,W0为试验结束时鱼的平均体重( g) ,t 为试验进行的时间( d) 。

1. 4 免疫因子的测定

1. 4. 1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过氧化氢酶( 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溶菌酶( LSZ) 、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和组织中蛋白质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测定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1. 5 数据处理和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 ± 标准误( mean ± SE) 表示,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基础上采用 Du-can 多重比较法检测组间差异( P = 0. 05)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6. 0 软件进行分析。2 结果2. 1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花鲈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常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抗菌肽,试验结束时花鲈特定生长率( SGR) 各添加剂组与对照组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5) ,并且对花鲈存活率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如表 2 所示。

2. 2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2. 2. 1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花鲈肝胰脏、头肾 CAT活性的影响

从图 1 可以看出,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抗菌肽和枯草芽孢杆菌,在养殖试验的 20 d,其肝胰脏 CAT活力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 <0. 05) ; 在 40 d 时抗菌肽组呈下降趋势,与基础饲料组差异不显著( P> 0. 05) ,枯草芽孢杆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 ; 60 d 时抗菌肽组肝胰脏 CAT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 ,枯草芽孢杆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图 2 显示,在养殖试验的 20 d,抗菌肽组头肾 CAT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而在40 d 和 60 d 时头肾 CAT 活性抗菌肽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5) ; 整个试验周期枯草芽孢杆菌组头肾 CAT 活性与对照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

2. 2. 2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花鲈肝胰脏、头肾和鳃SOD 活性的影响

图 3、图 4、图 5 是鱼类主要免疫组织器官中SOD 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花鲈肝胰脏和鳃在养殖周期的 20 d 时 SOD 活力抗菌肽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 ,但到 60 d 时抗菌肽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SOD 活力与对照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 P >0. 05) ; 在头肾中,20 d 时 SOD 活力抗菌肽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 ,但在后两个阶段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5) ,而枯草芽孢杆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 20 d 和 40 d 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但在 60 d 时较之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5) ; 脾脏中 SOD 活力在养殖试验的 20 d时抗菌肽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5) ,但在40 d 和 60 d 时抗菌肽组 SOD 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 P <0. 05) ,枯草芽孢杆菌组在 20 d 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后又经历显著升高和显著下降两种变化趋势。

2. 2. 3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图 6 和图 7 是对花鲈血清重要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图 6 显示: 在养殖试验的 20 d 时血清 LSZ活力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 ,40 天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5) ,但到 60 d 时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5) 。从图 7 看出,整个养殖过程中血清 NOS 活力枯草芽孢杆菌组与对照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 > 0. 05) ,抗菌肽组在2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但在后两个阶段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5) 。

3 讨论

3. 1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花鲈生长的影响

抗菌肽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显示其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8 -10],但温刘发等[9]研究发现抗菌肽制剂的使用对断奶仔猪的增重无显著影响,达到一定剂量甚至影响仔猪生长。抗菌肽水产养殖应用研究也显示,在一定添加水平范围内,家蝇抗菌肽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等[11],促进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1aureus) 幼鱼生长[2]。本研究中抗菌肽在饲料中的应用对花鲈生长和存活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对益生菌的研究中: 华雪铭等[12]、刘波等[13]分别发现益生菌对暗纹东方鲀( Takifugu ob-scurus) 幼鱼、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nnis)对异育银鲫(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江萍等[14]发现,饲料中添加0. 2% 的芽孢杆菌( Bacillaceae) ,网箱养殖鲤( Cypri-nus carpio) 的增重率和饵料利用率却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该种微生态制剂不适应鲤肠道特定的微生态条件。本研究亦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对花鲈生长和存活均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说明养殖对象和种类的差异、益生菌种类的差异、养殖环境的差异均可能影响芽孢杆菌的应用效果。

3. 2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英语聊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加工处理与应用,影响的因素

 

赣南区域天气自动站网始建于2005年底,分三年时间建成,现有区域天气自动站300个,其中6要素站3个,4要素站244个,2要素站53个,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另有大气监测自动站18个,平均网格约为11km*11km,基本满足监测中β尺度天气系统布点(10km*10km)要求。因此,区域天气自动站网监测资料对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赣州在20060726上犹五指峰特大暴雨、20090703崇义聂都特大暴雨等历次气象及其次生灾害的预警服务和防灾抗灾决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的加工处理

通过对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出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平均状况和极值,并绘制离散离分布图、格点分布图。资料的读取和加工处理均可通过编程来实现。绘制分布图时应叠加乡镇甚至村级区域图。实践中常用温度和降水资料,而风、压、湿等因站点少、代表性差等原因很少进行分析和应用。

1.1统计表格

根据需要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某时刻或某时段内某区域内站点气象要素实测值、平均值、极值。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应用方式。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些加工,直观性差,是一种离散性的表达。

1.2离散点分布图

根据需要将某时刻或某时段内某区域内站点气象要素实测值或平均值或累计值在地图上相应位置上标注出来,分析勾勒分析出等值线,以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不同数值,并标注极值。等值线值可以根据需要取值,温度值可取偶数值等间隔值,降水可以按照1、5、10、20、50、100、250毫米取值。这是一种图形化应用方式,直观性比较好。

MICAPS系统的相应功能可以实现离散点分布图的绘制,资料以第三类格式数据存放。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数据、地理信息的定时自动取值,并自动调用MICAPS生成、保存不同时次、不同时间段的气象要素值或累计量分布图,再通过web方式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1.3格点分布图

根据需要将某时刻或某时段内某区域内站点气象要素实测值或平均值或累计值与站点地理信息,建立统计学平面分布模型:对于某次过去的天气过程的影响来说,某地的气象要素值是确定的,且其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可用W(x,y)=F(x,y,z)来描述气象要素沿地表的分布状态。由于地表的不平坦性,模型中需要引入z坐标,表明气象要素也受地表海拔高度变化影响,但z受x和y约束,即z=z(x,y),这样,更能客观地反映气象要素沿地表的分布状态。以此来计算格点处气象要素值,标注在地图相应位置上,分析勾勒出等值线,以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不同数值,标注极值。网格点可取1km、2km、5km、或10km,等值线值可以根据需要取值,温度值可取偶数值等间隔值,降水可以按照1、5、10、20、50、100、250毫米取值。这是一种精细化图形应用方式,直观性非常好,更能表达气象要素的实际分布状况。

MICAPS系统的相应功能可以实现格点分布图的绘制,并可用色标来表达气象要素的具体分布。资料以第四类格式数据存放。。

在实践中需要建立格点处地理信息,通过编程来实现数据、地理信息的定时自动取值,并自动调用MICAPS生成、保存不同时次、不同时间段的气象要素值或累计量分布图,再通过web方式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由于气象要素沿地表分布的复杂性,真正的分布函数难以找到。因此,可以采用有限次幂多项式来模拟,即W(x,y)’=F(x,y,z)’=A+B1*X+B2*Y+B3*Z+C1*(X^2)+C2*(Y^2)+C3*(Z^2)+C4*(X*Y)

+ C5*(X*Z)+C6*(Y*Z)+D1*(X^3)+D2*(Y^3)+D3*(Z^3)+D4*(X^2*Y)+D5*(X^2*Z)+D6*(X*Y^2)+

D7*(X*Z^2)+D8*(Y^2*Z)+D9*(Y*Z^2)+……。

以最小二乘法的方法求解方程。确定最高次幂可以从低阶到高阶计算样本残差平方和与样本方差的比值来确定,当比值<=5%时可以认为该次幂模拟函数能够描述气象要素的分布状态,不再继续更高次幂函数的求解。

1.4色标分布图

建立全境范围内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前述方式建立气象要素模拟分布函数,并规定不同区段要素值状态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即色标),以此来绘制分布图,这样可以相对连续地表达境内各点的气象要素分布。

实践中由于要获取全境内地理信息十分困难,可以利用前述计算出的格点资料建立一个气象要素的二维有限次幂多项式来模拟气象要素的二维分布,即W(x,y)’=F(x,y)’=A+B1*X+B2*Y+B3*Z+

C1*(X^2)+C2*(Y^2)+C3*(X*Y)+D1*(X^3)+D2*(Y^3)+D3*(X^2*Y)+D4*(X*Y^2)+……。

方程求解和确定最高次幂的方法同前。

另外,还可用arcview来实现色标分布图的绘制。

1.5格点流场图

将站点风资料分解成U、V方向分量,再按1.3方法分别建立分布模型,计算格点U、V分量值,调用MICAPS系统的相应功能实现流场分析,资料以第十一类数据格式存放。

2.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的应用

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决策气象服务、灾害评估、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1中小尺度天气的监测

赣南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局部性明显的特征,是典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区域天气自动站布点广泛,网格大小达到了11km*11km,资料获取时间间隔达到了每5分钟一次,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基本具备了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由于区域天气自动站网资料的实时性和图形化,可以较为直观地锁定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通过不同时次的探测资料,全程监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

2.2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根据不同时次、不同时间段气象要素值或累计值的分布特点及流场特征,判断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位置、移动、范围及强度变化,以此预测未来系统演变的趋势,并作出较为精细化的短时临近预报,对于较强烈的天气可以及时就影响时间、影响范围、影响强度作出预警。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次、不同时段的气象要素值或累计值(主要是降水)分布的比较,结合雷达回波、卫星云图资料,来判定生成、发展、移动及消亡趋势。

2.3精细化天气预报

可以象天气图一样在精细化业务中应用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利用气象要素值或累计值分布图为依据,制作区域内任何点未来某一时段内气象要素值或累计值预报,并根据未来时间段资料对预报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检验。实践中必须在充分考虑天气图、数值预报、卫星云图等资料的前提下,作出总体的天气趋势预报,再结合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进行空间点上的精细化预报。

2.4公共气象服务

利用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的分布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各地气象要素值或累计值的分布,结合暴雨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隐患点、江(堤)防隐患点、农作物种植分布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分布就可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暴雨型地质灾害、山洪灾害、作物冻害、电(通信)网冰灾等预警业务。如强降水区与暴雨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隐患点、江(堤)防隐患点重合,则可能需要对隐患点进行抢险、救灾,并疏散转移群众;组织转移强降水下游区域群众,并对隐患点进行加固、除险。如强降温区或低温区与某作物种植区重合,则该种植区应当采取增温保温或其他救灾措施。由此制作而成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也更具直观性和观赏性。

2.5气象灾害评估

利用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分布图,结合暴雨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隐患点、江(堤)防隐患点、农作物种植分布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分布等资料,可以确定气象灾害的地点、区域、范围和强度,并对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

2.6人工增雨作业效益评估

人工增雨作业效益的评估,需要确定两个数据,一个是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区域,一个是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的自然降水。根据有关研究,一次火箭或高炮地面作业影响范围约为300平方公里、两头为半圆、中间为矩形的区域,走向为引导气流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该次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域外的站点建立降水分布模型,以此计算出该区域内降水为自然降水,再与该区域内实测值进行比较后,计算出区域内增雨量和直接经济效益。。当然也可以分别用全境内站点资料、不含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站点资料建立降水分布模型,分别计算区域内实测降水和自然降水,比较后计算出区域内增雨量和直接经济效益。

2.7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评估

针对某种需要(作物种植、资源利用、灾害防御等),利用arcview将地理信息与区域天气自动站历史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3.影响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使用的因素

由于区域天气自动站远离台站的客观,决定了有许多影响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使用的因素存在。

3.1供电

电源是区域天气自动站运行的基础前提。我市所有区域天气自动站均为太阳能电源,当遇有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时,太阳能采集器不能吸收太阳能,蓄电池储能不足以保证对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解决供电问题的方法有:一是将单一太阳能电源改为太阳能电源加市电供电,优先采用太阳能供电,当蓄电池电压不足时,自动启用市电供电;二是储备一定数量蓄电池,规定连阴雨达多天后及时更换蓄电池,保证在用设备蓄电池电量充足。

3.2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是区域天气自动站资料汇集的关键。我市区域天气自动站均通过gprs/gsm方式将区域天气自动站采集的资料传输到中心站。当区域天气自动站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时,gprs/gsm信号可能覆盖不到或者信号强度比较弱,影响数据的传输。另外,当未及时缴纳通信费时,通信企业将关停未缴费站点的通信功能,造成数据传输中断。

解决数据传输问题的方法有:一是把站点调整到gprs/gsm信号能够覆盖的地区,或者请求通信企业加强某些方向的gprs/gsm信号,二是及时缴纳通信费用。

3.3数据的精度

区域天气自动站在自身性能上与大监站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传感器的分辨能力与稳定性上。在业务运行中,也没有对在用区域天气自动站进行强制性检定的规定,器差得不到订正;区域天气自动站远离台站,日常维护不到位,影响了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别是降水,误差更大;另外,设备安装不规范,也造成探测数据不准的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区域天气自动站探测资料的系统性误差的原因,导致区域天气自动站探测资料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解决数据精度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消除资料的系统性和随机性误差:一是从设备选型上,要选用经过认证和实践证明,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准确性产品;二是对在线区域天气自动站进行强制性检定,规定每两年定期检定一次;三是规范日常维护制度,要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区域天气自动站的巡查维护;四是规范区域天气自动站点的选定和安装。

3.4站点的设置

区域天气自动站多选择在乡镇驻地,站点网格不规则,在人烟稀少的山区网格间距过大,特别是在高海拔大山缺少站点,使得资料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气象要素沿地表的分布状态,气象要素沿高山的分布规律也难以总结。

为增强对中尺度暴雨天气和高山小气候监测能力,今后在新增站点布设时尽量考虑网格的规则性,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三个暴雨天气敏感区加密布设,并选择若干高山每200米海拔高度间隔布设站点。

英语聊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属材料;航天领域;热处理;应用

1前言

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我国国防力量,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交往、各地之间业务往来,通信、交通等等都离不开航天技术所带来的科技成果。金属材料是我国航天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材料,它比其他分子材料硬度高,耐热性能好,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相比,金属材料有具有很好的韧性,因此在我国航天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为了更加了解用于航天技术的金属材料,本文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金属进行讲述其在航天领域当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2铝合金

2.1铝合金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铝合金材料是航天领域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复合材料都在不断的发展,其性能也是优越与一般金属材料,虽然如此,但在航天领域铝合金的使用依然占有很大比例,铝合金具有优越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抗撞击性能总体性能优越于一般金属材料,,并且价格便宜,一般在航天领域的承载结构中都使用铝合金比如一些承载壁板,舱体结构等。所以在航天领域具有很大的用处。

2.2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航天技术对铝合金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提高铝合金的综合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是设计新型合金,一方面是对其热处理的更新,利用先进技术通过对铝合金加热处理,使得在高温环境下变形,在经过挤压,使得铝合金内部微观结构更加紧密化,内部的结晶程度更高,从而使得铝合金在应用中综合性能更加优秀。

3钛合金

3.1钛合金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钛合金在航天领域中具有很多用处,他与一般金属相比,具有耐高温、耐磨性能强,抗疲劳性能等优点,一般在航天领域中,钛合金运用于机舱的主承力结构,压气机叶片等等,在钛合金的试用下,无论是高温环境,还是超低温环境都能保证长时间持久的工作。因此随着航天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钛合金的使用量也是逐渐增多,是具有前景的一种金属材料。

3.2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十分复杂,根据航天领域的不同需求,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也就不同,比如普通退火会使得钛合金内部的可塑性变高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其强度变小,一般适用于一些飞行机器的零件,再比如双重退火,其工艺应用相比较而言稍微麻烦,处理之后的钛合金硬度会升高,但其可塑性相对降低,适用于需求较高的飞行零件。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还包括等温退火和固溶时效,根据航天领域不同需求以及应用的不同领域,来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4超高强度钢

4.1超高强度钢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超高强度钢具有很强的硬度及韧性,正因为其性能也使得该金属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量保持持续上升,一般该金属适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壳体,飞行装备的推动器等所需高硬度的地方,正因如此对于在这种高压强度下的金属材料,其耐腐蚀性成为审核金属实用性的一项重大指标,如何提高超高强度钢的韧性是当前研究金属工艺的重要课题。

4.2超高强度钢的热处理工艺

一般超高强度钢都应保持其高强度的特性,针对该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时一般先进行淬火,在960度左右的高温下进行淬取,使其内部的含碳量降至最低,然后进行低温回火,提高材料的强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高强度钢的热处理工艺中也有先进的技术提高金属的性能,比如奥氏体加工、马氏加工,诱发相变等等。在经过热处理后的金属一般适用于机器的整体构架,高强度的零件等等。

5镁合金

5.1镁金属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镁金属材料在航天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以及对电磁的屏蔽性能使得镁金属在众多金属材料中脱颖而出,但镁金属却又一定的缺陷,那就是不耐腐蚀,也正是因为该缺点使得镁金属在应用当中,一些领域不能涉及当中,比如产品的储存、产品出制造都会带来影响,镁金属适用于工艺复杂的大型铸件,是我国金属材料航天领域非常重要的文件,比如通信卫星所使用的天线等等。

5.2镁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镁金属材料的处理工艺非常复杂,根据所需性能的不同其热处理的加工工艺也就不同。一般镁金属的处理分为退火和固溶时效两大类。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淬火能力会使镁金属的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减,从而应用到各个领域。

6结语

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水平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军事力量也跻身进入世界前列,是我国国防实力的一大利器,由此可见航天技术的重要性,本文讲述了关于航天领域的几种金属,以及其性能,作用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应研发更加适合航天技术的金属材料,比如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等等,使得我国真正成为航天大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姚瑶.智能机器人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8):79~82.

[2]吴国华,陈玉狮,丁文江.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J].载人航天,2016(03):281~292.

[3]张成,杨海成,韩冬,王晓君,莫蓉,陆小蕊,龚军善.钛合金旋压技术在国内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固体火箭技术,2013(01):127~132.

[4]邱惠中.纳米材料及其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J].宇航材料工艺,1996(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