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备维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湛江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属下有生产一班、生产二班、维修班、综合保养班,车间生产主要两班轮转,综合保养班的维修人员由维修班实行轮岗制,实行大夜班维修保养作业,每三个月人员更换一次。在生产遇到设备存在故障隐患时,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情况下,一般是通过班组或维修人员口头传达的方式、或者不规范的文字传达的方式,将故障信息传递给大夜班维修作业人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常出现设备故障信息传递不准确、设备故障信息断流、大夜班人员没有掌握到设备存在的核心隐患故障、维修效率低下、设备维修后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等情况,对车间设备的有效运作带来很大影响。
2原因分析
卷接包车间设备具有高技术、高速度、高精度等特点,如何搞好企业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员工对设备管理认识不够,在观念上轻维护,重生产;轻预防,重事后。设备出现隐患故障时,操作工用口头通知,维修工未予以记录,一旦维修任务较多时,不利于区分缓急轻重,而且容易出现遗忘;维修之后,因为没有留下书面记录,统计分析就无从谈起;至于持续改善,例如故障预防、维修效率、备件消耗情况等,就更加无法系统进行了。因此,车间推行设备维修工单管理势在必行。
3制定及实施措施
以表格形式,设备维修工单栏目主要分为紧急和一般两类,由填单人根据设备故障信息进行判断,并填写设备的名称及编号,然后需对故障现象进行描述及对设备故障原因分析,交给跟班维修人员,由跟班维修人员确定设备维修工单是否需要流转,如果需要流转需签名确认,进行定点的归档存放。大夜班上班时,再其班长根据故障情况,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人员需要对处理过程进行描述,最后由日班操作设备挡车工进行验收确认。设备管理员负责每月对设备维修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作为机台岗位人员自主维护修改的重要依据。另外,车间根据设备维修工单运行模式,制定工单流转流程图,如图2所示,让大家对流程一目了然,使之有效形成PDCA循环,达到应有的效果。
4设备维修工单的实施情况
4.1提高员工对检维修体系的意识
设备维修工单在开展初期,员工对设备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存在着抵触的情绪,抱怨无形增加工作量,车间针对类似的问题,组织员工利用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维修体系的培训,并重点讲述了检维修工单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增进了员工对设备维修工单的进一步了解,进一步缩小了员工与设备管理之间的距离,促使员工对设备的关爱意识得到了提高。
4.2编制设备维修工单实施管理办法
为明确流转过程中人员的责任,确保设备维修工单能够及时准确反馈设备问题,能够得到快速有效解决设备故障隐患,达到车间设备需求的维修质量,并制定了卷接包车间设备维修工单考核管理办法。
4.3设备维修工单在卷接包车间实施效果
2014年1至11月,设备维修工单在车间得到了有效的运行,共收到400余张设备维修工单,工单的主要类型有零配件磨损、老化、电气元件失效等潜在故障,利用日保、轮保、月保对设备进行检维修,把潜在故障放在非生产时间进行维修,进一步减少生产时间停机次数,提高了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从1~11月份来看,车间的有效作业率达到了99.94%,比上年提升了0.04%,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4设备维修工单的优化
【参考文献】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U23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铁是现代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因其自身优势发展十分迅猛。如何确保地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运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地铁设备的维护管理关系到地铁是否能够正常安全运营,因此,必须完善从各个方面地铁设备维修管理,避免发生设备故障,确保地铁安全运营。
地铁现场设备维修管理内容
2.1现场设备管理
地铁现场设备维修管理的核心内容即为现场设备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设备台账是管理设备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设设备名称、设备位置、设备分类、设备型号、设备保修期、设备使用时限等项目。为能够对设备进行快速分类管理,可将单元模块、各个部件等按照树形模式归类。将同类现场设备按性质集合成设备台账,制定出明细表,以便于制作报表分析以及现场设备管理。
2.2现场设备维修计划管理
科学合理的现场设备维修计划直接关系到管理维修预算的合理性,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现场设备维修计划至关重要。坚持适度原则是制定现场设备维修计划的关键,即避免出现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度的情况,维修不足会影响地铁正常安全运行,维修过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1]。现场设备维修计划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种为预测性维修。预测性维修是指根据设备本身具有的检查设备发出是维修信号进行设备的检查维修。现代技术工业发展迅速,许多设备都自带有自我检测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记录故障原因、过程,为设备维修提供可靠信息[2]。维修人员可根据设备检测系统发出的故障信号或维修信息及时检查设备,进行针对性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一种为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指在未发生任何故障之前的设备维修,即日常的设备定期检查工作。为确保地铁正常运营,应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与保养,及时发现零件磨损等问题,定期更换易磨损部件,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对发生故障后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排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3现场维修预算
现场维修预算是维修成本的投入关键,直接影响到现场设备维修管理的质量。现场维修预算过低,会导致维修资金缺乏,现场设备维修管理的质量下降。现场维修预算过高,增加维修成本,会加重企业经济负担。因此必须进行准确的维修预算。现场维修预算一般有两种方法:(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类似维修工程费用的估算,该方法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借鉴经验进行临时估算,具有一定效用。但是由于估算不够精确,常会出现预算与实际费用相差较大的情况。(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目前现场维修预算主要使用的方法[3]。是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进行费用预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方法以既有的资料作为依据,制定详细的材料、工时标准。故障维修预算则是按照以往的故障维修资料推算而出。统计分析法一般都是以预先设定公式进行计算,对于突发事故的费用预算不够迅速。因此现场维修预算需结合经验估算法与统计分析法合理运用,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年度现场维修预算。
2.4工单管理
工单是指记录设备维修过程的单据。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详细填写工单。工单一般可分为维修工单与非维修工单两种,维修工单可细化为定期维修工单与突发故障维修工单。工单是维修人员设备维修的第一手资料,是计算维修成本、衡量维修质量的依据。传统的工单记录方式为手工记录,为实现工单管理的规范化,应推行电子化录入方式。工单的妥善管理能够为设备维修情况保存原始资料,为预算、以及维修质量检查提供有效凭据。
2.5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地铁现场设备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管理[4]。地铁现场设备在维护过程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料繁多。例如,地铁设备基础信息、库存信息,地铁现场设备故障信息、维修记录信息,以及日常养护数据信息等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处理实现智能化,可建立地铁现场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得出所需资料,能够有效跟踪管理设备运行情况,减少或避免故障发生,有利于优化设备维护管理。
2.6保养模式管理
定期保养能够延长现场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几率。由于地铁设备保养成本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地铁运营企业一般会以外包的形式将保养工程承包给独立运营商,或者采取委外养护模式[5]。
将养护工程承包给独立运营商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运营商应根据要求,制定施工标准和规范,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制定资料管理制度、制定生产维修计划,制定检测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系统。其次,独立运营商在进行养护工作前,必须充分掌握设备情况,以便更为有效的开展设备养护工作,确保设备养护质量,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此外,在进行专业养护时,必须有第三方对养护质量进行监督。
委外养护模式的管理内容包括:委托运营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委托运营商管理权限管理、维修工作分配管理等。委外养护模式一般用于大型设备或工程的养护业务。因此,在选择委托运营商时须进行严格筛选。一般选择资金与实力都较为雄厚,专业性强的单位。在与委托运营商签订的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以下几点:(1)规定维护质量水平以及技术标准,提出明确的设备维修要求。(2)对未达要求的养护视情况进行处罚。(3)对业务变动调配问题以及终止条款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委外养护模式能在够减少设备维修投入同时,保证地铁现场设备的养护工作正常进行,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有效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
地铁施工过程中设备维修管理
地铁设备维护管理也包括地铁施工设备维护管理,主要是指掘进机的维修管理。掘进机是一套综合性强的施工设备,集各项现代技术于一身。其主要工作内容为隧道挖掘、除渣以及支护。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只能停止作业进行现场维修,若设备故障频发,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做好掘进机的维修管理工作是地铁施工进度的重要保证。由于掘进机集各项现代技术于一身的施工设备,技术复杂且难度大,进一步增加了维修难度。在设备维护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将设备各个区域管理分工给相应的技术人员,明确责任。对于巡检人员,要根据每日设备运行情况填写相应的表格,维修人员则要根据维修情况填写维修记录。为检查维修情况提供依据。若由于个人原因未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引发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罚。(2)日常保养是设备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在保养过程中对设备进行逐项检修,对磨损部件进行及时更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设备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运行情况,预防故障发生。
4.结束语
地铁现场设备维修管理包括多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做好每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现代科技在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的应用,能够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质量与管理水平,是未来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要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大胆进行来地铁设备维修管理改革与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故障发生率,最终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南京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创新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0(07):1021-1026.
[2]李芙蓉,刘煜,杨少选.西安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20(06):145-150.
[3]赵列远,刘卫红.地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功能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1,10(03):201-207.
[4]于喆.浅析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营与维护[J].西铁科技,2010,31(01):541-546.
1设备维修的概念
设备维修是指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基本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它包括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检查以及设备修理。具体到工作中主要包括点巡检、年检、计划检修、非计划检修、日修和抢修等。
2设备维修的重要意义
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装备往往具有大型、连续、高速、精密、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当发生不可预知的故障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停机损失。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设备维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避免设备事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费用、节省原材料。做好这项工作,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增加产量,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其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3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
3.1维修计划管理设备维修计划基于设备本身运行规律,结合设备的性能、使用寿命并考量维修成本,对所有设备维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维修量、维修内容、维修方式、维修时间等许多方面。设备维修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对设备进行管理组织的指导性文件。制定良好的设备维修计划,合理进行维修,尽量减少修理时间,不断提高维修质量,才能让设备性能得到持续可靠的发挥,从而为稳顺生产打好基础。可以说设备维修的效果,往往是从一个合理、完善、可行的维修计划开始的。
3.2维修技术管理所有维修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与技术相关的资料、工器具都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主要包括:a)设备原始技术资料的存档、修订。如电气原理图、机械零件图等;b)设备维修用技术附件的编制。如:维修作业规程、维修质量标准、备件材料明细表、大型技改施工方案等;c)点检标准、标准制定;d)设备维修测量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与定检管理,如百分表、水平仪等。
3.3维修成本管理设备维修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维修人工成本,外委修理费、停工损失等。设备维修在追求设备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维修材料和人力费用约占设备维修成本的35%,而维修的备件成本,占到维修费用的50%到65%之间。因此,搞好备件成本管理成为控制维修成本的关键。
3.4维修备件管理备品配件是设备维修的主要物质基础。备件供应及时,可以缩短修理时间、减少停机损失;备件质量优良,可以保证修理质量和修理周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备件管理是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地向维修人员提供合格的备件,尤其是关键、重点设备备件,是维修备件管理的终极目标。
3.5维修过程管理维修过程管理一般是指从停机到恢复生产的这一过程中对设备进行的维修控制。由于设备维修过程中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备件不到位、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临时增加项目等,会导致维修任务完成的不可控。因此,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进度协调会、现场巡查等,实现设备维修严格的过程控制,以确保质量,保证进度。
4设备维修的方式
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过程经历过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等阶段,但应用最常见的是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又分为状态监测维修和定期维修。状态监测维修主要用于连续运转的设备、利用率高的重点、大型、精密设备。定期维修适用于已掌握设备磨损规律和在生产中平时难以停机进行维修的关键、重点设备。而对于修理容易、利用率低、备件充足、实行预防维修经济上不合算的设备,采用事后维修更经济。
5涟钢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涟钢设备维修采用的是集中管理,分散作业的方式,即将各个二级厂的维修队伍集中起来,成立专门负责设备维修的检修中心,然后派驻检修人员承担各二级厂的设备维护工作。这种组织结构强化了部门的设备维修职能,有利于检修时的人力调度,对开展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修、年检等各类大小设备维修工作大有裨益。对于二级厂来说,大部分的维修量外包即减轻了管理负担,又降低了外委费用。全公司维修模式实行“点检定修”制,将预防维修与事后维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设备维护水平,从近十年检修集中后的情况来看,为公司的设备运行与生产稳顺做出较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装备水平的进一步发挥,制约了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5.1维修计划管理不科学,计划制定随意性大维修计划主要来源于点检巡查、隐患排查、状态监测和诊断等,维修计划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如人员、工时、备件、工具、技术标准等,任何一项的不确定性将导致计划的不确定性。维修计划的准确制定是维修实施的前提,只有计划准确可行,维修才便于组织实施。现实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计划随意不科学(如部分日修项目列入定修项目),想修就修,想换就换的现象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某厂定修项目超计划率(增加项目数/计划项目数×100%)达到17%。
5.2维修备件管理不受控维修备件管理是设备维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定修、年检等大型检修,可以说备件有时成为维修项目完成与否的决定因素。备件摆放杂乱无章、备件有无心中无数、备件质量不知好坏,备件通用性不强等问题在检修中还比较常见。如常用规格螺栓、螺母奇缺难找,电机齿接手无备件、辊道减速机备件型号多样。由此引发的检修事故不在少数。
5.3维修技术管理不精确,现实指导性不强维修作业技术标准不标准、维修量具、检具不精确,直接导致维修质量的低劣,失去维修指导意义。如维修作业规程中人力安排不科学,工器具准备不详细,点检部位不明确,脂量不确定等等。
5.4维修过程控制不到位维修过程控制是维修质量、进度的保证,没有严格、实时的过程监控,设备维修效果的好坏将不可预知。部分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人员配置、项目内容、技术标准了解不够,缺乏有效的提醒与监督,导致维修延时或质量事故。
5.5维修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精密。这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实是,检修中心维护人员来源多样,包括退伍军人、外协工、大专院校毕业生等,文化层次不一;人员流动频繁,以检修中心2250热轧作业区为例,2013至2014年,维修人员辞职、调出、调入、内退达78人次;专业培训不到位、不彻底。诸多因素导致技术素质的高低不一。
5.6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基础数据薄弱设备维修管理很多是基于详细、准确的设备运行数据、故障分析报告、维修记录等大信息,通过大信息的查找、统计、分析得出维修结论,从而指导维修实施。公司目前缺乏专业统一的设备管理系统,与设备相关的管理系统不够全面、详细,生产一线维修班组又缺少计算机等先进管理工具。因此,在参与设备点检、维修过程中不能及时、详细地记录设备数据。最终造成各项设备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系统性不强,严重影响后续设备维修工作的开展。
6解决问题的对策
6.1科学采购、严格验收、合理库存、及时反馈设备的采购在选型上极其重要,若其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强,设备的后期维修费用就会减少很多。公司目前的低价中标策略从总体来看可以降低备件采购成本,但面对关键、重点设备的选择时还要加入性价比等其它考虑因素,不要低价带来劣质最终反而造成高价,得不偿失。另外,要选择统一的型号,既便于备件的储存,节省库存费用,又便于通用互换,提高备件准备的效率。备件验收环节十分重要,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处理,给后续的维修开展带来便利。备件管理者必须制定出严格的验收流程并坚决予以贯彻。可以尝试让检修人员与二级厂区域点检员或技术员共同验收,签字确认,确保备件质量。2014年以来,检修中心2250热轧作业区通过建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将检验备件质量纳入技术员日常工作职责,协同二级厂进行检修前的备件确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理配备备件在库量,易损件、常用件保持最低库存量并随时检查更新。备件的库存做到帐物相符,标示清晰,查找方便。同时,维修人员随时反馈备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和提高备件的性能。2014年以来,检修中心每周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机动部汇总各维护区域备件质量问题,对改进备件质量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6.2科学制定维修计划,选择适宜的维修方式严格划分设备的重要等级,哪些是关键设备,那些是重点设备,哪些是重点检修项目,哪些是日常维修保养项目。根据设备等级、紧急程度选择适宜的维修方式。重点、关键设备的检修计划依据设备劣化曲线、隐患排查制定,列入定修项目管理;日常维修项目只需列入日修管理。技术员或点检员负责设备重要等级的划分,项目等级的确认。计划制定过程中二级厂技术人员与点检员加强信息沟通,检修中心人员也可以参与进来,多拿技术数据说话,领导干部也应尽量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充分尊重、相信技术人员。2014年,通过二级厂对超计划项目的严格管理和检修中心的不断督促,定修项目的超计划率下降到5%。
6.3逐步完善“设备维修工时定额”,提高设备维修工作效率设备维修工时定额,在设备维修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定额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检修效率。自检修中心实施项目承包制以来,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这一方面源于多做事多拿钱的基本想法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在于现阶段检修工时定额的不科学不完善给了他们可以操作的巨大空间。从长远来看,这将导致设备维修效率低下,维修成本增高,是不可持续的。作为维修管理的要点,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工时定额十分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制订设备维修工时定额,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必须有相当长时间的数据积累。2012年以来,检修中心以2250热轧作业区为试点推行定额修订,目前已录入4000多条检修工时定额,并一直在不断完善修订中。制订定额时,需要考虑设备的难度系数,区域的环境因素,过往维修的时间记录等多方面因素,方可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工时定额。二级厂与检修中心技术人员应加强交流沟通,通过参照历史维修数据,结合作业环境条件、人员素质、不可控因素对维修项目定额逐步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6.4建立维修技术资料动态管理机制,让技术与现场不脱节维修技术资料、档案等技术文件是维修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它是随着设备的运行、改造、维修不断变化的。大到改造后图纸的修订、增减,维修后维修规程的完善,小到一条点检路线的变更,某个设备维修周期的变化。一次设备维修的过程,也应该是技术文件动态更新的过程。因此,可以建立以技术员为主、检修负责人为辅的技术文件动态更新机构,定期更新设备相关的技术文件,确保技术与现场紧密相连,进而指导以后的维修作业。
6.5完善维修过程监控制度,确保监控到位好的过程就不会有差的结果。设备维修过程中突发状况、不可预知因素众多,没有实时有效的过程监控,会导致维修不可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进度保证制度,突发状况反馈机制,确保在检修时间内及时快速消化掉各种不利状况,保证检修圆满完成。检修中心实施的检修碰头会,质量员现场巡查、现场管理员全面协调制度,对保证检修进度与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6.6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激励方式所有的维修管理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人的头上。不管是维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时定额的完善,还是现场维修的实施,都需要不同层次的维修人员共同来完成。公司、二级厂、检修中心的培训主管部门应大力开展各式各样的维修管理、技术之类的培训,通过聘请高级维修人才,定期开展维修知识专题讲座等等多种形式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解决培训激励的问题,思考怎样让员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检修中心这几年开展的四大工种技术比武通过发放技术津贴的方式,客观上起到了提升维修人员技术素养的作用(如轴对中、氩弧焊、电气接线等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检修队伍的素质建设。这种培训方式值得在全厂推广。
6.7提高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水平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无疑是信息的采集。而计算机无疑是信息采集最便捷、最可靠的工具。一线维修班组与设备朝夕相处,设备运行数据、隐患情况、检修记录等第一手资料通过他们及时准确的汇总到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中,为后续的设备运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后,通过计算机的快速高效分析,工程人员不断总结设备维修的规律,进而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因此,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必不可少,公司在这方面需要加大投入。检修中心自2012年以来,购进大型服务器,采用自主开发的设备管理系统,通过逐步完善升级,取得了良好的设备管理效果。
7结语
关键词:电气设备 改造 问题
1.电气设备维修改造的必要性
作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集成化的重要基础,现代电气设备已经渗透到了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随着电气设备多年的使用和电气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很多电气设备都存在着电气元件损坏或精度下降的问题,如设备的电气连接件的氧化腐蚀造成其接触可靠性下降,光电器件性能降低,以及漏电等造成的信号畸变和参数偏移等,都使设备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而电气技术发展也让很多在技术、理论、工艺方面无法跟上时代的生产厂家遭到淘汰。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对制造业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企业必须将产品精度高、形态功能复杂、加工时间短、能耗低作为其根本优势,以求得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机会,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先进的电气设备及其技术的支持。考虑到电气设备本身仍具有很高的资产价值,直接淘汰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电气设备关键部件和关键工艺的维修改造十分必要。
2电气设备维修改造的主要内容
目前电气设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设备故障部分的诊断和修复,即功能复原;翻新其电气系统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并对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电气系统进行更新;此外,电气设备改造还包括对电气设备控制技术进行科技革新,大幅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与档次等。
3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首先要明确设备的故障,做好故障定性分析,其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率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
3.1定期维修预防性维修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取决于其可靠性,故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机械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以定期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法。即不论每个具体维修对象的技术状况、使用环境如何,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强制性维修(如现行规定的一、二、三级保养)与针对性的维修。
3.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因此维修对象的可靠性在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磨损―故障―危及安全演变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机械设备故障率,以保持恢复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
通过对机械设备各环节中可靠性诸因素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维修工作项目,优选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只做必须做的维修工作,既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又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4. 电气设备升级改造
4.1 改造前应注意的问题
(1)可行性分析与方案的确定
电气设备改造前可行性分析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造的结果。因此相关人员应从待改进设备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与国内外同类机型在性能、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参考企业现有技术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多角度进行考量。由于电气设备集成度较高,电气设备的机械磨损、变形、漏等现象对电气系统的改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先通过彻底了解设备的机械情况判断对设备的处理方式(保养、大修或更新等),再根据企业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条件选择对原有电气系统进行升级或引入新的电气系统。技术人员在考虑新电气设备的品牌、精度、自动化程度等问题之外,还应取得设备目前的适应性与企业未来数年内相关需要间的平衡,以求达到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优选改造方案时,一般以电气改造与机械修理相结合为原则,将设备电气系统的工作环境及使用条件作为依据,采取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方针进行改造设计。改造方案应将具体项目落实到人,使技术人员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了解具体的改造工作和改造周期,从而能够合理安排工作。
(2)相关技术准备
应首先完成设备部分的测算、绘图、设计和零件制作,并对新电气系统的资料进行消化,充分阅读系统的原理说明、线路图、PLC梯形图及文本、使用手册及编程手册等,对其新功能和新要求都非常熟悉后,再进行新旧系统接口的转换设计。全部改造的,应设计机电转换接口、操作面板控制与配置、互联部分接点、参数测量点、维修位置等,要求操作与维修方便,线路走向合理、中小连接点少,并备有适当裕量。局部改造的,还需要考虑新旧系统的性能匹配和数模转换等问题。其次应制定新电气系统的调试规范与检验标准,结合其工作内容对设备、电气、控制、传感等各个项目进行调试和检测。验收时应严格依据检验标准考核,不得对标准随意修改。
4.2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式改造中要重视原电气设备的全面养护并对电气系统中的保留部分进行调试,使未改造部分也可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原系统的拆除必须对照原图纸,及时在图纸上作出标记,防止遗漏或过拆。在拆除过程中也可能发现新系统设计中的欠缺之处,此时应及时补充与修正。拆下的系统及零件应分门别类,妥善保管,仍有使用价值的,可作其他电气设备备件用。旧部分拆除后应合理安排新系统位置及布线,包括箱体固定、线路走向和固定、调整元器件位置等。必须确保连线工艺规范、线径合适。以上工作完成后,再按事先确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调试工作。调试人员应头脑冷静,随时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调试中首先应测试安全保护系的统灵敏度,防止人身设备事故发生。调试现场必须清理干净;能空载试验的,先空载再加载;能模拟试验的,先模拟后实动;能手动的,先手动后自动。
4.3改造后应注意的问题
验收应主要关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电气控制功能与控制精度等方面。以电气控制为例,不但要将控制精度应用系统本身的功能,还应比对其与原有设备的功能及精度差异,以量化结果确定改造效果。改造工作完成后,应保管好相关图纸档案,使其完整、连续,为今后设备的运行和进一步的优化提供支持。
5 结语
电气设备的维修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的生产、技术、成本条件,某一设备的最佳改造方案通常具有唯一性。这就更需要技术工作者在了解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实际改造中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能正确、流畅地进行,充分发挥设备的价值,最终令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云云,李锦滨,田巍,王勇,任绍全.高压电气设备检测异常情况的分析及解决办法[J]. 经营管理者. 2016(27)
[2] 田洪卫.热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措施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10)
按照电务段、车间、工区、包检人负责制度,分为网络设备四级管理等级。
(1)在电务段高速技术科成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网络数据室①负责电务段管内的京广高铁、石太客专信号网络设备台账、技术资料、设备图纸、测试仪器仪表及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指导车间标准化管理及资料建账。②组织检查管内高铁安全数据网、列控、CTC、计算机联锁、微机监测等信号网络设备检修工作质量,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分析并提出整改、预防措施。③掌握管内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运用情况,与北京CTC中心、RBC中心建立日联系制度,掌握网络连接及报警情况。完成技术统计和资料分析,并提出整改要求,不断完善设备性能和运用质量。④负责对设备厂商、设备研制单位提报的设备软件、硬件修改申请进行审核,报铁路局电务处批准后组织实施,并进行软件的仿真实验及硬件的功能试验。⑤监督、指导影响高铁信号网络设备正常运用的各类施工、检修及故障处理,确保系统运行安全。⑥加强与相关设备厂家的沟通,定期组织、培养车间技术干部到设备厂家进行学习。
(2)在车间成立专业化的管理执行机构———数据分析工区,并明确一名车间技术干部作为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管理专职。①网络维护:每季度完成高铁各站(中继站)安全数据网、CTC网络的网络质量测试、检查。②硬件维护:每半年组织对京广高铁、石太客专各站安全数据网、列控、CTC进行冗余试验;对鼠标、键盘、连接线进行检查;对工控机磁盘空间的占用情况进行检查清理。③应急职能:负责统计车间管内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报警信息,并组织分析处理;负责组织、指导现场信号工区处理网络设备的故障应急;参加管内高铁信号网络设备更新改造、软件升级、板卡更换、施工配合及竣工验收。④培训职能:每月组织现场工区职工学习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原理和故障处理知识,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故障应急演练。
(3)现场工区把高铁网络设备维修纳入年表,按照固定周期进行日常养护和集中检修①一是按时完成年表规定的检修养护项目;二是每半年对工区管内车站和中继站机械室的信号网络设备进行检查、清扫、整理。②每旬统计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报警信息。③每天严格落实高铁信号网络设备“一测三巡”制度,并随时做好处理网络设备故障的应急准备。④工长积极组织工区职工尤其是新职大学生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这些高铁信号网络设备原理和故障处理技巧。
2创新高铁信号网络设备分级维修模式
2.1建立高铁信号网络设备预防维修模式
将高铁信号网络设备检修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大中修(段)、年整治(车间)、集中检修(工区)和日常养护(包检人)四个修程。一级修:大中修项目由电务段高速技术科组织实施,车间配合完成,主管副段长参加。二级修:年度集中整治,周期为半年,由车间主任组织成立专项整治小组,邀请通信工区配合,按照整治计划对管内所有高铁信号网络设备进行记名式整治,高速科主管副科长参加。三级修:集中检修工作,由工长组织,采取关键项点跟班作业形式,由包检人负责记名式完成,车间副主任及技术干部参加。四级修:日常养护工作由设备包检人负责完成,工长指导并进行抽查复验。
2.2制定特殊修程修制
安全数据网和CTC网络通道是高铁网络设备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出现任何闪失,在车间和数据分析工区每季度完成网络质量测试、检查的基础上,高速技术科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对此项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和重新测试。通过加密测试频率,及时发现隐患,确保网络通道得到安全运用。
2.3电气特性测试分析分级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