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荷花的诗

荷花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荷花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荷花的诗

荷花的诗范文第1篇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荷花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生;发展;荷花意象

一、意象的产生和发展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概念,是诗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早可追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①  最早从文艺角度说到意象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到了唐代,"意象"已经较多地进入诗学理论中。"意象"一词在宋代得到广泛使用②。

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钟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高洁  荷花的高洁最早可追溯到到屈原。到了唐代,白居易同样爱慕莲花的高洁,他在《感白莲花》中更欣赏莲花的遗世独立、孤清不群:"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后有宋代董嗣杲的《荷花》:"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诗人笔下的莲花,轻柔曼妙并且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着实令人钦佩。  

2、美丽   在崇尚花开富贵的唐代人那里,莲花出现在唐诗中,总是有一种别样的美,尤为在形容华美富丽的装饰纹样时。武则天的《游九龙潭》:"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宋代王沂孙的《水龙吟·白莲》把莲花写成了洗尽铅华、冰肌玉骨的贵妃。其云:"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语。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清代纳兰性德《荷清》:"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写的是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踏着凌波步的美少女。 

3、爱情   在《子夜夏歌》中就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用"莲"字谐"怜"字音,暗指对情人的爱恋。借采莲一事来表达爱情。有一茎双花的被称作"并蒂莲",视为情人或夫妻的象征。如乐府诗《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宋人释仲殊在《荷花》中道:" 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鸳鸯死后双魂化作并蒂莲,这就是真挚的爱情。元好问写《摸鱼儿》,词前有一词序,说的是有民家小儿女,为情双双投湖。此后,湖中荷花开无不并蒂...其词:"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莲根之丝的"丝"谐"思",这是他们的爱情之思。"莲心"即"人心"。"双花"就是这对情人殉情后所化的并蒂莲③。                                   结语:荷花在文学的长河中,以其婀娜多姿的身影点缀着中国的古典诗词。文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对荷花作诗意的感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诗人赋予荷花的审美意蕴、情感意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参考文献:                                                        

荷花的诗范文第3篇

小学时侯,我是多么的活跃,对于一些新鲜事特感兴趣,对于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无比。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成绩也不是很好,但至少我能够开心的面对岁月。

然而,岁月总是匆匆而走,我上初中了,在初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小学深奥的事物,对于一切都能比较片面的看清本质,从小比较少受到亲爱的我,对于父母比较少的依赖,渴望独立,但我毕竟还在上学又没办法。我对于父母的爱看的很淡,却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已经开始厌倦了,厌倦学习、厌倦上网、甚至厌倦生活……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使我渐渐走向了寂寞、孤独。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常常置之不理。小学时我的成绩本来也不是很好,初中以来,由于换了一个陌生学习环境,虽然已经初二了,但我还是无法在这里适应。导致学习越来越落后,面对父亲的谴责,我也没办法与他交流。他只看重分数,他这种教子方式使得我感到陌生,使得我彻底的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荷花的诗范文第4篇

合欢花:

别称: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苦情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含羞草亚科;

族:印加树族;

属:合欢属;

种:合欢花;

荷花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和合文化 丰富内涵 现实价值

【作者】 汤德森,湖北大学学院党委书记,博士,副教授。汪慧,湖北大学学院研究生。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之中。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放眼国际同样也很不太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问题不断。中华民族传统的和合文化强调和谐与融合,蕴涵着中和之道、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这对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各种文明之间的各种关系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原则。探究和合文化的合理内核,弘扬和合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一、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

和合是指“在承认事物的不同和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①《说文解字》对“和合”的释义有两种:一曰“相应也”,即唱和之初;二曰“调也”,即多种不同事物、成分、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关系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有着和谐、和顺、谐和、调和、和睦、中和等多种相异又相同的涵义。先哲认为,“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是异质因素的融合。和合的连用,表达了一种团结协作,内聚向心之义,是指“在承认事物的不同和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强调的是多元和谐、对立消解与异质协调,追求的是至真至善的圆融。和合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

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合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类要善待自然。人类要根据《易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原则尊重自然,不要过多干涉和破坏自然,把自然看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存在,把自己充分融入自然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合二为一的辩证法。《易经》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不否定区分事物性质的同时,强调事物之间的阴阳互补、刚柔并济,这样事物才能发展变化。任何事物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要在承认各种异质要素有矛盾、有冲突的前提下,也要强调它们之间和的一面,把各种异质要素和合在一个统一体中。

3. 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社会和事物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这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为人处事的价值观,也是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精神导向。

4. 和实生物、和合而兴的发展观。不同要素、不同事物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充分展现各自的性能,从而使整体的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不同事物在这个和谐统一体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异质要素的积极成分发展自己,产生新的特点与性能,从而孕育并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5. 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的民族,一向推崇“志同道合”、“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协和万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精神理念,可见中华民族的骨髓里都浸透着和合的精神。

必须指出的是,“和合”强调的不是和稀泥似的各种因素的杂糅,而是不同因素的相依而共存共生、相互融合,从而能在差异中完成整合和发展。同时,和合不是否认矛盾,而是强调矛盾双方的协调、统一与和解,主张的是一种双赢的最佳状态。和合在尊重个体的同时凸显整体,在对立统一中实现融合的最佳状态。

二、和谐社会建构视阈下和合文化的精神价值

科学全面地理解和合文化的内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1.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和合文化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范式。和合是在承认矛盾、冲突和斗争的前提下,主张解决矛盾,使得诸多异质要素和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吸取各个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形成总体上的平衡与合作。用和合思维去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使物为我所用,同时还应注意“度”,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统一,有助于坚持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用和合方法解决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量与质的关系,不可偏颇,有助于统筹兼顾,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用和合思维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在保持各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共同进步与发展。

相关期刊更多

诗词月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城乡致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景德镇陶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