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早发白帝城古诗

早发白帝城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早发白帝城古诗

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第1篇

第一步:听

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他的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由于李白对腐败朝政不满,为朝中一些权贵所不容,因此,惨遭陷害,被流放到贵州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他喜出望外、犹如脱笼之鸟,心中十分愉快。早晨,告别山顶上的白帝城,云雾缭绕,峡中难得一见的朝阳辉照云烟,呈现一副五彩缤纷的气象,白帝城仿佛藏在彩云中间,顺水行舟,风催船快,傍晚即可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了,在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峦中,猿猴的啼叫在峡谷中回荡,而快捷的轻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峦。为了表达他愉快的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教师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绝句,为理解后面的内容和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做了铺垫。

老师配乐朗读古诗,让学生听,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第二讲:读

听完老师朗读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对照拼音自由朗x诗句,并找出诗句中的多音字。引导学生找出多音字:“发”――fā、fà;“朝”――chāo、cháo;“间”――jiān、jiàn;“还”――huán、hái;“重”――chóng、zhòng。让他们用这些多音字组词,并说说诗词中应该读哪个音。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准确无误地读准这首诗了。

第三步:议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由教师展示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并及时激发学生展开讨论。

第四步:导

对学生议论的结果老师进行检查,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疑惑,教师及时引导或“架桥铺路”,使学生领悟。

下面介绍“议”“导”的具体过程:

一、老师: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不理解的字,借助字典或同座位互相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老师检查学生自学及讨论的情况。

(一)释题:“早发白帝城”,学生都能迅速地告诉老师,“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二)学习第一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1.通过查字典,学生知道“朝”,早晨;“辞”,告别;“间”,中间。

2.老师描绘意境:早晨诗人告别了沐浴在灿烂朝霞中的白帝城。

3.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打的停顿符号读得轻、柔、慢一些。突出沐浴在朝霞中的白帝城十分美丽。

(三)诗人离开白帝城,要去哪里?(江陵)学习第二行诗“千里江陵一日还”。

1.让学生理解“千里”是虚指。形容从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

2.理解“还”是返回的意思。为什么说是返回的意思呢?因为李白原来的住地就在江陵,现在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所以用“还”。

3.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4.诗人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沿途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5.放录像。

(1)谁来说说为什么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顺水行舟、风催船快)

(2)老师引导点拨:这里仅仅写船快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请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所以他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3)小结:不仅因为顺水行舟,还因为心情愉快,所以觉得小船轻快无比,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4)指导朗读:请学生读好重音和停顿,突出诗人的愉快心情。

(四)谁来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作者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什么?

1.学习第三行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啼”,叫;“不住”,不停。

2.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两岸猿猴的声音叫个不停)。还可以怎样说?

3.同学们想一想,猿猴的叫声好不好听?(不好听)但此时作者却并不觉得难听,还好像在给他解闷。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情愉快)

4.指导朗读:学生读出愉快的心情来。

(六)作者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听到猿猴的声音,还听到什么?

学习第四行诗“轻舟已过万重山”。

1.指导理解“万重山”。

2.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重重高山),作者感受到船行驶得非常快。

3.指导朗读。

(七)谁来把后面两行的意思说一说。

三、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四、展开想象,加深体会。

假如你是诗人李白,得到被赦免的消息时,站在小船上,面对长江三峡,小船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五、总结全诗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

第五步:诵

让学生齐读这首诗,个人读、集体读,最后进行背诵。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总结学习古诗的四个步骤:(1)解字词;(2)明诗意;(3)赏意境;(4)诵诗句。

利用五步法教学这首古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理解了词句的基础上,了解了诗歌内容,体会了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抓住了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录像和展开想象,加深体会,突破了难点。

参考文献:

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第2篇

林老师教《早发白帝城》让我在读古诗上开了窍!

他很会抓词儿。比如说吧,“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会感到是在“彩云间”呢?我想,肯定白帝城地势很高,否则不会有彩云缭绕。为什么说是“彩云”而不是“白云”“乌云”呢?我想,这一定是灿烂的朝霞把云彩染红了。我想啊想,好像跟随诗人一起登上了即将出发的船。

最让我难忘的是林老师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问:“夏天,如果你坐在汽车上飞快地行驶,这时去听公路两旁树上的蝉叫,会有什么感觉?”

说来也巧,去年暑假我跟妈妈乘车到乡下去,就亲身经历过一回,树上的蝉叫声接连不断,一路上就没有停过。我忽然联想到录像带倒带时发出的“叽叽啾啾”的声音。我想,李白当年听到两岸高山上猴子的叫声,大概也跟这声音差不多吧。

接下来,林老师问大家:“这次你们陪同诗人在三峡旅游,玩得高兴不?”

“高兴!”大家兴高采烈地回答。

“好,我们就再来一次画中游,不过这回不是让你们读,而是让你们写。写哪一首?自交给你们。题目就叫‘我随诗人画中游’。”

我决定写杜牧的《山行》,因为我对

这首诗比较喜欢,尤其是“霜叶红于二月

花”这句,太棒了!

见到爷爷,我就兴奋地述说林老师

是如何如何教我们读《早发白帝城》的,

我还请求爷爷为我的这篇改写支招。

爷爷沉思了一会儿才说:“诗人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打个比方,诗人所描绘的境界好比是一座

大门紧闭着的花园,你只要掌握了大门的钥匙,就能够

领略到园子里的万紫千红。”

“钥匙在哪里呢?”

“我认为林老师已经把两把钥匙交给你们了。”

“哪两把钥匙呢?”

“一把就是要学会抓词儿。”爷爷说,“比如说吧,‘远上寒山石径斜’,一个‘远上’,一个‘斜’,就很值得我们玩味。”

我想了一想说:“从‘远上’我看到了眼前有一座高山,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山顶。从‘斜’字我看到了这条石板路是曲曲折折的。”

接着爷爷把话题一转:“你看到过深秋的枫林吗?”

我还真的看到过枫林哩。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深秋,

爸爸带我到栖霞山去看红叶。嘿,远远望去,像是烧

起的片片红霞,是那么热烈,那么精神,那么生机勃

勃,让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虽然已是深秋,我却感受

到春天般的生命力!

爷爷说:“你的这个感受,跟诗人在这首诗

里所表达的感受十分相似,可以帮助你领会‘霜

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

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第3篇

由此可见,“情景”创意是搞好古诗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创意,必须根据诗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即利用投影,计算机课件、光盘、录音等媒体)进行。如:在教学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时,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教师可采用生动有趣的音像教学,使学生自然融入“情景”之中: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乘坐一叶轻舟离开了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小舟顺流而下,李白独立船头,悠闲地欣赏着两岸的风光,挺拔峻峭的万重大山、风声、水声、鸟鸣声、猿叫声,瞬即抛于身后;白帝城到江陵路遥千里,但不知不觉已走了很多路程,仿佛一日之间就回到了故乡。情景、讲解、朗诵融于一体,把李白被贬遇赦,返回故乡途中的愉快心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又如教学杜牧的《山行》。根据诗的内容投影不同的画面,播放优美舒缓的轻音乐,同时教师轻缓抒情地吟诵诗词,引起学生遐想:朦胧中,学生感觉自己就是画中乘着牛车之人,在夕阳映照下顺山道缓缓而行,只见前面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向山的高处延伸,白云飘浮的高山上隐约可见居住的人家。这条石头小路可能就是这些人家出入的通道。我为什么停车不走呢?那是因为夕阳映照下的晚秋枫林实在太迷人,令我陶醉,我能不好好欣赏吗?虽然此时山上有点寒意,但我感觉心里却暖呼呼的,请看那被秋霜打过的漫山枫叶不是比二月的鲜花还红吗?

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实内容。如学生表演《小儿垂钓》一诗中“蓬头稚子”的挥手动作时,我就让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童子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学生的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

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第4篇

一、依托“背景”进行拓展

1、从时代背景出发,拓展史实材料

大多数古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它的理解。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与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习古诗作知识铺垫。

当然,史实材料的填补,在一定程度是能使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但是切不可多,成为课堂教学华丽的装饰,孩子们也容易迷失方向。我们需要的是更精练、点题的拓展材料,使学生有感、有思、有悟。

2、从作者背景出发,拓展阅读材料

诗人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教学时,老师可以补充作者生平经历及所著作品,以供学生阅读,更可以让学生个人去收集。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突破“瓶颈”就显得易如反掌了。

《枫桥夜泊》一诗脍炙人口,但是学生对于作者张继却十分陌生,当学生很快弄懂诗句意思的时候,对张继的生平和写诗的背景更为关注,“张继为何而愁?思乡?怀才不遇?有烦心事?……”此时教师抓住学生疑惑的点,适时向学生出示张继的简历和张继同时代背景的几首诗,与学生们一同感悟——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送邹判官往陈留》)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阊门即事》)

一个“愁”字,一个点的辐射,让学生沉浸在作者的惆怅之中,让学生感怀于诗文的无限魅力之中。

这样的环节设计以点带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作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情感”进行拓展

《课标》中指出:“1-6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文章,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1、在造境中悟情

任何一部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教师钻研文本时,不仅要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更应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波澜。教学时,在文本显情露意处,借助音乐、图像等媒介,造境设景,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细流或洪涛产生共鸣。

2、在阻滞时点拨

历史题材的课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惑。“学贵有疑”,当学生提出疑问时,适时地拓展材料,帮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柳宗元的《江雪》,可用石涛画的《寒江独钓图》中的两句诗:“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竿老钓翁”引入诗的意境;再联想到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的中唐时期,此时他被贬为永州司马。“苛政猛于虎,重赋比蛇毒”,连大地都剥削光了,还能“钓”到什么?这样就揭示出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后的不屈精神和悲愤心情。

3、在对比中碰撞

我们知道,在同一时代,不同的作者对于相同的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对于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把不同作者对于相同事物,或者把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对比学习,这效果会如何呢?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除了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进而体会感情这一方法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呢?

无意中,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白在去白帝城的途中作了多首诗,其中有一首《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此诗写出了李白在被贬流放途中痛苦的心情,与《早发白帝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两首诗同时呈现给学生。第一步,让学生对照着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第二步,让学生结合李白生平谈谈相同的路程,诗人为何会有不同的感受;第三步,让学生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三、整合“资源”进行拓展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古诗积淀,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在课外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开始在量上有保底要求,继而,在质上有所提高,定期检查评比,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积累、学习、竞赛,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爱阅读”“会阅读”,为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在学生渴求中行进

在这个信息年代,只要学生有学习的热情,那所学的容量是我们课内四十分钟所不及的。对于古诗的学习不如现代文那么直白,特别是每首诗都有他不同的写作背景,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支撑着,靠教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讲述,是讲不完,也是讲不透的。利用好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好网络平台,利用好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渴求中学会梳理知识的脉络,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无限延长。

2、在“实”境中行进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具有较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演中生情

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的古诗,我们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法鼓励创新。有位老师在教《寻隐者不遇》时,要求同学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还有位老师在教《小儿垂钓》时,叫同学表演问路人和垂钓小儿的动作。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演中有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画中悟情

对于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或生活场景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绘制简笔画。有位学生画的《江上渔者》画是这样的:江边上,一个酒楼里,两个富人边吃着美味的鲈鱼边从窗口观望渔人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绘画充分发挥了想象,以富人和穷人的两相对照,揭示了诗人对渔者所寄予的深切同情。

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第5篇

一、反复吟诵,赏析古诗的韵律美

吟诵古诗是赏析古诗,体会意境的第一步。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古诗文化带给我们的深远内涵。众所周知,古诗的文体不同于现代文学,它在篇幅上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有序,注重节奏的韵律,通常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不同的古诗有不同的诵读形式,好的诵读形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孟郊的《游子吟》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时找出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慈母”对“游子”;“手中线”对“身上衣”;“临行”对“意识”;“密密缝”对“迟迟归”;“寸草心”对“三春晖”。学生明白这些词像对联一样词性对应,读起来节奏感强,容易记忆。于是,整篇古诗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愉快气氛中熟悉起来。这时,音乐响起,教师对古诗中的字词稍加疏通,适当解说,学生便像说顺口溜似的将古诗背诵完了。学生在反复诵读时,通过字里行间洋溢的浓浓亲情,通过联想跟随诗人的脚步,体会了当时的意境。

二、品味词句,体会古诗中的语言美

小学生的古诗素材多为名家名篇,这些诗人对于古诗的描写,词句精妙、言简意赅,在文章的铺设中讲求一个“炼”字。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揣摩这些关键词,准确掌握全诗的精髓,感悟意境,因为这些关键字通常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在讲述全篇古诗时,注意引导学生赏析“尽”“流”这两个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只用前两句,就将黄河日落时的苍茫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后两句通过描写眼前情景,呈现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激发联想,感受古诗中的内涵美

对于刚刚形成审美观念的小学生来说,诵读短小精悍、词句优美的古诗,是小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良好素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加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小学生的古诗教学,不仅要让小学生了解古诗的表面含义,更要让小学生读懂古诗的言外之意。再通过对古诗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简单几笔,用叙事和描述的写作手法,将李白乘坐孤舟离开白帝城时的酣畅淋漓、悠游自在、潇洒自如,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教师在讲述古诗时,应先铺垫一下时代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此诗是李白在唐朝乾元二年被释放,乘坐一叶扁舟离开白帝城时所作。作者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将早晨长江三峡两岸的露水、晨光、彩霞、猿声、高山等描绘得尽善尽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体会深刻动人的画面。

四、运用想象,进入古诗的人物里

小学古诗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采用的内容广泛,在时间上,多以唐朝、宋朝、清朝为主;在空间上,有贴进学生生活的,也有没经历过的;在内容上,有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包罗万象。总之,这些被选择的素材大多是小学生没有经历过的,跟他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时,在备课时要先准确把握人物角色,努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教材中描写的客观世界转换成自己的主观认知,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实现。例如:在讲解袁牧的《所见》时,通过对翅膀的联想,将我们带入枝繁叶茂的丛林深处,这时让学生起身骑在桌子上,联想当时的情境,把自己当做小牧童,手上吹着笛子,耳边传来知了的声音,抬眼看去,原来是知了在树上欢唱,于是牧童停止笛声,从牛背上跳下来,悄悄地走到树前。或是,让学生大胆联想,牧童此时的心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想象融入角色,通过角色演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深刻,学得活、学得精。

五、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对于古诗课题产生畏惧心理。古诗中承载着大量的知识、生动的人物、多彩的故事、优美的景观。教师应对这些资源多加利用,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画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代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医学文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