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的西沙群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主要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理清层次]
本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三个部分来理解。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
[刨根问底]
西沙群岛可爱吗?
[各抒己见]
姜老师:请同学们细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那里,是个可爱的地方。”西沙群岛为何“可爱”呢?
毛一宁:西沙群岛的“可爱”就在于它“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老师和同学都对毛一宁竖起了大拇指。姜老师趁热打铁,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姜 晓:“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这两句话抓住了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特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
姜晓的话音刚落,陈俊熙早就跃跃欲试了。
陈俊熙:“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各种各样”写出了珊瑚的形状、样式之多,突出了西沙群岛“富饶”这一特点。
于佳璇:“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句话说明了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可见西沙群岛真的很富饶。
徐新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这一段话既体现了鱼的好看,又体现了鱼的数量之多,也能说明西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
焦一帆:“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这段话也能体现西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
郭紫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这段话采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鸟的数量之多,也能说明西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
第一,路线明确,写作有序。
【阅读选段】
出了济南的西门,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了趵突泉公园……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选自《趵突泉》)
【技法点拨】
旅游得有路线,总不能到处乱转吧?如果你不把游玩中的景点和位置写清楚,没去看过的人是不是就看晕了?
老舍写趵突泉,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移步换景,就是以你立足点的变化和景物的方位转换为序来描写景物。可采用的方位变换顺序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中间到两边,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也可以以时间为序,写出不同时间段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第二,学会取舍,突出重点。
【阅读选段】
游香港看香港,那山那水那情那景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然而最使人流连和难以忘怀的是那灯火辉煌的夜晚,难怪“香江灯火”有“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美称。(选自《香港夜色》)
【技法点拨】
到了繁华的香港,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啊?那我们也不能哪里都游,见景就拍吧?景点太多,拍一堆乱七八糟的,别人也不爱看啊。写游记首先要学会“取舍”,只有学会舍弃,选取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
作者写香港,选择了“夜色”来重点描写,因为这是他心中最难忘怀的景色。除了“难忘”之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取舍:(1)最出名最有代表性的景点;(2)摆pose,照相的景点。
第三,整体介绍,详细描绘。
【阅读选段】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选自《富饶的西沙群岛》)
【技法点拨】
写游记还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对景点的特点做总的介绍,然后再依据景物的类别分述,最后总结全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作者就是抓住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一总体特征,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第四,详略得当,动静结合。
【阅读选段】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选自《珍珠泉》)
【技法点拨】
现在开始取景了,取什么景好呢?肯定不能把所见都纳入镜头之内,那是“三脚猫”水平的摄影师。游记应该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或是最能体现景点主要特点的景物详细地写下来,其余的可略写,甚至不写,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我们就抓住一个最鲜活闪亮的特点做文章。准备好了吗?我们聚焦珍珠泉,给它拍张特写。既然是泉,什么是它的魂?没错,水啊!怎样让重点突出的景物吸引眼球?视觉冲击法。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静态描写利于展示景物形态特征,动态描写是要把最传神的某个特点传递出来,这样景物描写才会生动有灵气。单纯写水的动作太单调,我们配合上形状、色泽、声音,突出光影效果、色彩效果,让美来得更绚烂些吧!珍珠泉流动的美,绚丽的色彩全都出来了。
写文章需要让想象飞起来!借用修辞,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对偶、或引用,根据景致的不同特点进行想象,文章就会多姿多彩。作者描写珍珠泉,就发挥想象和联想,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水泡当做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第五,引经据典,情景交融。
【阅读选段】
当我踏上周庄的土地,亲眼看到它时,才切身体会到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蓝天下,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周庄,到处洋溢着水的灵气和平和。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那种水泥丛林给人的压迫感,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选自《江南水乡――周庄》)
【技法点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下学生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的学习模式作一些探讨。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识字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主选择学习生字,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为此我们构建了“媒体激趣―自主识字―巩固运用―拓展延伸”识字学习模式。以《四季》的识字学习为例:
(1)媒体激趣: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秋天美丽的图片,地里的庄稼就是禾,而成熟高粱的颜色红红火火合起来,就是秋字,学生欣赏着美丽的图片,在这种情景中记住了生字,学生识字的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2)自主识字: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如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些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地记住这些字,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3)巩固运用:学生识字以后,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辅助汉字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能力。
(4)拓展延伸:学生认识了生字后,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利用有趣的儿童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在听读中拓展了学习内容,识记了更多课外的汉字。
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构建了“媒体展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拓展延伸”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创设情景―呈现目标―启发指导―激励求新;学生是:进入情景―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以《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为例:
(1)媒体展示:在课堂上创设“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样一个情境,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游览海底世界”,美丽的海水加之丰富的海域物产,唤起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产生移情效应,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和投入。
(2)情境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美丽富饶?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为什么这样说?打开“质疑问难”窗口,再请学生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对疑问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使学生目标明确,学有所向,学有所法。
(3)自主学习:教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BBS和其他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最后再以个人和小组口头汇报加以补充。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将从网络资料库中了解到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丰富的物产进行交流,既实现了第二次资源共享,又突破了三年级学生把话说具体的作文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学习实现“源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4)拓展延伸:设计“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你想更多地了解西沙群岛吗?课后让学生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的资料。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未来西沙群岛是什么样?在“我的留言”平台与同学、老师一起探讨,进行评价。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目标”推动学习,以“目标”贯穿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作文习作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开发和应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作文习作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为此,我们构建了“信息导说―自主习作―媒体评改―存盘上传”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习作模式。以《找春天》教学为例:
(1)信息导说: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优美,让学生讨论春天的特征,准备写哪些景物,继而构思自己的习作。
(2)自主习作:课堂中老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巧的小手敲击着键盘,记录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3)媒体评改: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指导学生欣赏体会、讨论修改等。并通过以不同颜色的修改,让学生进行改前改后的比较,体会将习作写具体的方法。
(4)存盘上传:学生根据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定稿后让学生存盘并上传给教师,形成班级“习作集锦”。
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自由,学生个性化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给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
一、善用课本插画
爱美是人类的共性,而爱画是小孩的天性。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栩栩如生且充满童趣的彩色插图,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固然优美,但学生翻开书,首先吸引他们视线的恐怕就是美丽的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服务。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学生立刻被美丽的图画吸引住了。我告诉学生这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沙群岛,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我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说说西沙群岛有什么景物,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学生畅所欲言,我趁机说我们赶紧跟着作者到这个地方旅游吧。学生读课文很投入,就像真的去到了西沙群岛。
二、巧妙设计提问
巧妙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再次接触文本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后,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提了一个问题:人们常常说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在玩耍中就不能学到知识吗?你不要急着回答,认真再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学生听完兴致马上就来了,读得很起劲。
又如教《花钟》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时钟呢?学生说了一大堆日常生活中的时钟,我接着问你们知道“花钟”吗?猜猜它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七嘴八舌说起来。我再让学生打开书本瞧一瞧和他们想象的“花钟”是否一样。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三、精心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说明,如果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恰当的创设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再次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叩击文本。
例:学《给予树》时,在了解小女孩对洋娃娃的渴望后,我有意创设情境:八岁的金吉娅用她的善良和仁爱,帮助小女孩实现了她的愿望。如愿以偿的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边播放抒情的音乐) ,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巧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和直观性强等特点。它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增强了趣味性、感染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上《开天地》一课中,我在网上找到开天辟地的动漫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因为他们急于寻找课文和动画里吻合的内容,想自己再读读这个故事。
多媒体资源可以带领孩子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了解未知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考虑到生活在广州的学生没有见过四季特点鲜明的景色,我播放了有关小兴安岭的视频录像,使他们感受到“绿色的海洋”“宝库”是怎样的,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有了探究的欲望,阅读的兴致就来了。
多媒体还可以诱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进一步拓展文本,从而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扣击文本,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中,有这么一句:“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我把火灾、洪水、海啸等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想象还可能有哪些危险发生,学生众说纷纭,不仅想象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进入情景当中,也能把紧急的语气朗读出来。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勤于阅读、乐于阅读。我从聋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动画片着手,借来他们喜欢看的《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利用语文课上的时间给他们讲一段故事,然后把书放在教室的书架上,引导他们利用空暇时间去翻看,然后,我引导他们把自己看的故事在课上讲给大家听,并及时给予表扬。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因而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聋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
我在教室的南面墙上贴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在北面墙上贴着关于读书的“古诗欣赏”,如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两块墙面的布置,旨在引导聋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还建立了图书角,在书架上陈列着中外文学名著、童话、少儿百科等书籍,一部分是发动聋生从家里带来的,一部分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三、改编陈旧的教材内容
1.合理舍弃教材内容
普通小学的语文教材几乎是一年一个样,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可是现行的聋校教材还是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脱离了聋生的生活实际。
如聋校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第三单元中有《打猎》《一本照相簿》《在延安中央医院》和《寓言两则》四篇课文,其中《打猎》讲了“我”和叔叔去森林里打猎的事,说明做一个好猎手,不但要有好枪法,还必须具备勇敢、机智的品质。如今人们养成了较强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制意识,懂得人类要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因而这篇课文明显不符合当今社会。所以,我就果断舍弃这篇课文,补充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具有时代气息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使聋生不仅了解网络的功能,还得到了“绿色上网”的思想教育。
2.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如一学期的教学时间长,我就补充了教学内容,有描写我们地方特色的《美丽的暨阳湖》和《梁丰生态园》的文章,有记叙聋生亲身经历的《游欢乐世界》和《参观文化中心》的文章。因为聋生对这些美丽景色、游玩过程都十分熟悉,所以对补充的内容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自主地感悟文章内容,收获也大。
四、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叶老先生主张: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阅读也是如此。因此,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教给聋生阅读方法。
1.在预习时教给阅读方法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我要求聋生在预习时阅读方法是这样的:
①圈一圈: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
②查一查: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把正确的生字生词的意思写在预习本上;
③画一画:在课文中找出课后预习题的答案,即“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主要讲了什么?”
④找一找:从地图上找一找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从网上找一找介绍西沙群岛的图片并进行欣赏;
⑤读一读: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少字;
⑥问一问:不懂的地方打个“?”
2.在探究时教给阅读方法
在进行课堂探究时,我摒弃对文本的肢解分析,而是依据文本,指导聋生去自主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讲了海底的珊瑚、大龙虾、海参和鱼。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要求:
①找一找:介绍了哪几种物产?(用“”圈出来)
②写一写:这些物产各有什么特点?(用词语概括一下)
③画一画: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 ”画出来)
我先让聋生根据阅读要求自主阅读,然后集体交流。经过这样的自主阅读,聋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
3.在拓展时教给阅读方法
聋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掌握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就是阅读量的积累。如果老师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搜集相关的内容让聋生去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就能丰富聋生的学习内容。
如教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向聋生推荐《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南海明珠海南岛》这两篇课文,让他们去读一读优美的课文,摘一摘优美的词句,从而丰富聋生的学习内容。
五、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
为了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每学期我都要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有讲故事比赛、背诵古诗比赛、书签制作比赛、读书征文比赛、摘抄展览、读书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起班级读书的,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索,阅读已经成为中年级聋生的一种良好习惯,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班级的一道亮丽风景,阅读真的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