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研究

校企合作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企合作研究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校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到来,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是技术和知识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需要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把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因此,企业和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都迫切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高校与企业合作有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适应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渴望更是十分迫切。美国曾做过一个统计,20世纪50年代,研究开发人才、一线技术工程人员、熟练工人的比例为2∶2∶6,至90年代比例变为2∶6∶2,这一统计数据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工程教育应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要求对工程教育的内容重新进行调整和综合,重视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强调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众多工科院校与工程技术类院系的共识。

1.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高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形成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辅的新型师资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到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讲授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能够了解来自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同时,学校也可委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在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锻炼、参与实践,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更好地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企业建设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能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有效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

2.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进入角色。原因在于大学的现行课程设置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培养,导致了大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由于企业的参与,能准确界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使高校的课程设置、内容与教学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借助于企业大量的技术革新、技术研发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实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三,以企业的现实技术问题为题目开展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企业与高校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企业竞争的根本在于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的需要。高校与企业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1.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职业培训的效果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40%的比例。中国正在逐渐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潜力巨大,技能人才匮乏的呼声不绝于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造企业与国际竞争的一大“内伤”与障碍。

职业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职业培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借助于高校规范的办学方式、系统的理论学习、优良的理论师资,再加上企业确定的教学内容、丰富的实践师资、真实的实训场所,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场所,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职业培训的效果。

2.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接受一次教育就可以享用终生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人只有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多次接受教育,经常“充电”,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迅速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发展。对企业在职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正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把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大公司无不建立有强大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继续教育体系。我国多数企业当前不具备开展继续教育的能力和资源,而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设施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新知识传授、专家讲座、专题研讨、问题剖析、案例教学、现场培训等,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

总之,校企合作应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使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办学;学培融合;双轮驱动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生源规模持续下降、高校招生规模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多重压力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企业接洽,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比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次浮浅等,如何改革以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社会企业参与或直接举办职业教育,从理论上说是一桩“多赢”的“美事”——对企业来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和文化形象;对职业院校来说,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弥补国家办学经费不足。

大量的事实证明,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因为校企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使命不同,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而企业限于生存的压力,是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的的,这就导致了企业参与意愿不高、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一头热的现象。再加上目前我国由企业来举办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不够,使得很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比如国家缺乏对企业办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支持、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是宏观的,而校企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使命也是很难改变的,唯有基于校企的特点积极地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措施才是现实可行的。

二、校企多元化合作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展开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并借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普遍做法,深入探讨多元化合作的可行性。希望通过这一实证研究,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当事人,而学生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直接接受者,所以本次的调查就以学生、学校、企业为对象分别展开。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定性调查。一方面通过文案调查法收集二手资料,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当下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另一方面通过以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方式,获得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士对校企合作的看法。

第二步: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校企合作的模式和价值、存在的问题、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保障机制等,确定问题变量,根据学生、学校和企业不同主体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一手资料。

第三步:资料的统计和数据处理。对问卷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成为数据文件,并用EXCEL工具、Average\Sum\Count等公式和图表对301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其中针对院校的有效问卷72份,针对学生的有效问卷162份,针对企业的有效问卷67份。

第四步:得出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借助自身行业办学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一方面提出“准员工”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学生到员工的零距离和无缝连接,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从职业培训、岗位辅导与考评到技术开发、提供咨询方案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广东邮电行业获得了“黄埔军校”的美誉。目前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

1.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场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给专任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岗位、定期为学生开专业讲座、参与专业建设、挑选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向高职院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等;

2.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和技术咨询、对企业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评定及考核、为企业编写岗位认证教材和岗位考评试题库、给企业提供人才订单培养、给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给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等。

通过对20多家合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校企双方在协同发展中都有合作的动力和需要,可行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的多赢。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措施,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创造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校企合作富有成效的六项措施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据自己在广东通信行业的影响力,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之路,和众多企业开展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通信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通信行业重要的培训教育基地,成为具有鲜明培训特色的邮电高职学院。校企合作能够富有成效和以下六项措施密不可分。

(一)构建富有行业特色的办学模式

研究表明,行业参与、市场调节、就业导向的办学机制成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选择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个案研究,是因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主办,教育业务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院校,是企业办学的代表,实现了校企一体,培养了大批的邮电行业人才,被誉为“广东邮电黄埔军校”,特别是近几年,学院与通信企业密切联系,深谙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呈现多元化,极具行业特色。这种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不仅促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尽早融入企业,也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功底深厚、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是在象牙塔里围绕着书本深挖理论的教书匠,同时也成长为既懂教学规律,又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培训师,提高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灵活的“2+1”培养模式

在调查中发现,企业不想接纳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毕业实习时间太短。刚培训可以上岗了学生的实习也结束了,这种实习模式不但提高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而且加大了企业和学校的管理成本。所谓“2+1”培养模式,就是指三年的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和课内实践课为主,辅之以专项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2+1”的培养模式在时间和制度上给校企合作提供了保障。“2+1”培养模式是于2009年在学院的大力推广下形成的,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与企业紧密合作,第三学年整个在企业实践实习,使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获得一个全面的转化和提升,实现了由学生到职业人的根本转变;(2)具有零距离、深层次、契约化、双主体的实践教学特色;(3)将把企业的资源和育人环境,作为高职人力资源培训的又一平台。

“2+1”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提前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事业,是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年实习时间里,学校或企业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以免使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不到真正的实践技能。

(三)推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研究表明,目前尽管高职院校很重视校企合作,但制度的建设、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却明显滞后,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秉承60年办学的优良传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按企业化管理的办学宗旨,学院每年均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年审,职业培训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都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工作流程规范,实施绩效管理制度,提高了专任教师参与企业事务的动力,学院机制灵活,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了教师和培训师的轮岗制度和考核制度,规定每个教师每两年必须进行一次轮岗,并把老师的岗位晋升和职业培训挂钩;建立了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要求老师每年必须到合作的企业在岗实践一个月;建立了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参与项目的评分可以和实训课程的成绩挂钩;建立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邀请他们给学生开设专业讲座,担任学生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课程的指导老师;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院还成立了由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和学院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参与制定或评估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为校企合作献计献策,还对校企合作的项目起评估和监督的作用,保证了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

(四)建立校企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研究发现,企业不愿参与学校合作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但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是属于公益项目,没法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表现被动。出身企业世家的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则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和企业积极联手,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方向,并投入一定资源开展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培训项目,并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的推手,更好地为企业经营运作服务。企业也主动为学校提供项目机会,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五)推动校企合作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63%的企业都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项目单一,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要使校企合作的成果更加丰富,就需要校企在合作内容上进行对比,以碰撞出合作的火花。下表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合作内容上的对比。

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内容对比表

由上表可知,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开发与培养、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与咨询、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都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企合作。

(六)实施“学培融合”双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模式

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下降和经济发展速度增长缓慢的双重压力,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且随着生源数量的进一步下降,高校招生规模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职院校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所以为了生存,高职院校要敢于转变观念:一方面要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另一方面也要刻苦钻研,研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彰显学历和培训相融合的特色,既是公办院校,又是上市公司。坚持依托行业、面向社会、多元发展,积极筹划建设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参与的职教联盟,走“协同发展”的道路。集产、学、研为一体,做专做精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做大做强在职教育培训,既实现了培训业务乃至学院整体业务的稳步增长,保证了股东的利益,又能完成招生和培养计划,保证了公益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学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多元化校企合作的效益分析

多种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多元化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更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校企合作不再仅仅是表面化和形式化,而是教师和学生真真正正走进了生产现场,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学校、企业和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各有所获,给三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实现了多赢。

(一)企业效益评估

学校教师对企业进行长期跟踪,进行长期合作,对企业了解更多,更能提出建设性建议;能使企业节约成本,相对社会上的咨询公司,咨询和人力资源的成本更低;通过项目运作可以选拔合适的人才,并且由于对学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会选错人,学生也对企业有更多了解,进入企业后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节省企业的用工成本,避免用工风险。

(二)学校效益评估

完善实训基地,弥补实训基地不足的状况;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校外的指导老师,壮大和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体系,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老师通过给企业做咨询、培训等项目,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既很好地为企业服务,使老师的知识水平、项目运作能力与专业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迅速成长为企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老师。亦可使老师发现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课堂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训方法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促进教学能力不断发展。

(三)学生效益评估

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职业体验更加深刻,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老师会把项目合作中的经验反哺给学生,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快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需求,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软肋,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快速过渡;真实的项目经验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够深刻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责任心。

五、结 论

高职院校只有放开手脚,摈弃“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封闭做法,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树立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培养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把为区域经济服务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动力,不断在人才开发与培养、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与咨询、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深挖内涵,全方位地开发校企合作项目,才是在生源下降、竞争加剧背景下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陈光.高职教育校企股份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2] 张幸花.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1,(8).

[3] 向长喜.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亟待解决的问题[J].高教探索,2008,(3).

Research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operation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ZHANG Xing-hua, LU Yu-ling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分成;合作途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关键。

一、当代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按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当代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浅层次合作。企业为了节约用工成本招用实习生,学校为了促进学生实习及提高就业率,把学生送到企业实习。企业简单地接纳学生实习,一般并没有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及特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安排学生到一些不好招工的岗位实习,这种情况属于松散型校企合作。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关联度不大,实习主动权在学校或企业,而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则无法得到真正的保证。

第二,中层次合作,主要是指订单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学生的实习及就业完全到该企业进行。此外,学校可以把师资送到企业挂职,掌握企业的经验,即“走出去”。企业派出部分管理人员进入院校,参与学校的课程讲授、科研课题的研究,即“请进来”。

第三,深层次合作。委托培养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合作方式。委托培养冠名班的培养方式是企业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直接参与本班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全按照本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员工标准与学校共同培育学生,学生从入校时起就接受该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及学校本身的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与文化的熏陶。这种方式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种方式的校企合作使企业有了主动性,如职业领航、设立奖学金、参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提供实习设备、学生管理、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 、安排学生在本企业就业等。

二、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需求,但是,在合作的实践中由于缺少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双方利益目标不一致,缺少沟通,导致校企合作的实效性较差。

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大部分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不大,缺少实际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没有适当的政策优惠或经济补贴。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企业参与学校的育人热情不高,导致企业更注重的是用人,忽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缺少有效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实效性较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完成教学评估与示范校建设,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运行机制,大多仍停留在短期的、浅层次的初级合作,校企深度合作表面化,并未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合作,因此缺少实效性。

3.校企合作利益相关方目标不一致

大部分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和酒店企业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提供和接收实习生层面上,在人才培养方案、资源与技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短期实践岗位培训、师资交流及科研课题、教材开发、课程建设等方面合作较少。有的酒店企业仅仅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用人而不育人;有的院校也仅仅是把学生到企业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有“形式化”、“表面化”的痕迹。就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非常看重实习补贴、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等方面,经常与正式员工进行攀比,造成很多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使不稳定,不断更换实习单位,流动性比较大。

三、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创新合作模式

1. 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与服务职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促成校企合作,以培养适应当代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此外,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当完善校企合作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校企合作中双方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并通过法制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使责、权、利相对应,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其次,寻找校企合作三方利益的契合点,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引进企业标准和教师,拥有稳定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学校教学模式;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用人”,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学生通过校企合作要很好地“成才”,享受奖学金或助学金,获得实习补贴,获得就业岗位。在进行校企合作时,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要考虑学校 、企业、学生最关注的利益各是什么?这些利益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上有没有结合点?如果找到了这些(利益)结合点,我们就可以进行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2.创新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1)“校中厂”模式。按照“校企互利双赢”的原则,实施开放办学,把优势企业请进来与学校进行服务对接,共建“校中厂”。结合各专业教学特点与企业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校企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场地、设备、管理和师资。

(2)“厂中校”模式。将专业办在企业里,例如: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创新性地提出创办“驻店教学班”。这种“驻店教学班”的特色是与高端酒店紧密合作,实行“校店合一、工学交替、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为合作办学酒店定向培养高、中、基层管理干部和连锁酒店管理团队骨干。新生入学后即与酒店签定《劳动合同》,享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培训、评优、加薪、升职、福利、“五金一险”、月度奖和年终奖、有薪年假和国内外旅游等待遇。在酒店经营淡季时集中上课、旺季时上岗工作,由学院和酒店2个教学团队分工负责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

(3)成立职业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很多地方依托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例如:上海成立了以上海商学院为龙头,联合上海市商贸类品牌职业院校和大型商贸集团公司、商贸类行业协会等组建上海职业教育集团;在浙江成立了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联合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单位等机构成立的浙江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在杭州成立了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教育集团,由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发起,联合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校企合作、校协联手、贯通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紧密衔接的模式。这些职业教育集团将自身的教育服务与政府的发展改革战略相结合,组成资源共享、利益多赢的新型职业教育集团。

此论文是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4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甚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各方参与,形成有效的运作平台,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政府要对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协调、引导和督促,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要研究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数量和岗位要求,为学校集中提供企业用人信息,引导学校按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具体服务。作为校企合作主体的一方,职业院校要认真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战略方针落实到实处,努力提供校企合作工作的质量,就必须首先了解校企合作另一主体企业的合作意愿,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文章基于78家企业的调查问卷,探讨企业校企合作的合作意愿并进一步探讨校企合作深度发展问题。

企业合作意愿分析

2012年12月,在广州G职业院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调查组对参与的企业随机派发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对于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60%的所调查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约1/3的认为比较重要,有5家企业认为一般。没有一家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是不重要的。有62%的企业表示非常愿意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35%的表示比较愿意,有2家作一般表达。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的态度与认识基本相一致。

对于目前企业与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有37%企业认为“还停留在表面,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合作”,32%的认为目前与学校的合作主要是“签订合作协议,以安排学生实习为主”,5%的认为是“有名无实,无实质性合作”。只有27%的企业表示与学校关系紧密、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校企合作呢?调查显示,企业认为目前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信息渠道不畅(40%),缺乏合作机制(24%),缺乏政府鼓励或政策支持(18%),以及学校缺乏针对性(9%)等。

对于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或实现方式,82%的调查企业认同校企合作是基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共享。具体合作方式主要有:

(1)校企之间的“人员”往来合作,特别是学校要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所访企业95%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超过八成(81%)的企业愿意委托高职院校对其员工进行培训,并且近3/4的(74%)的企业愿意与学校合办员工培训中心。有3/4的企业表示欢迎教师到企业锻炼,愿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表示,如果学校需要,在企业有合适人员和能力的条件下,愿意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但是,企业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兼任教师方面,多数受访对象回答“不能确定”。

(2)在技术合作方面,有近六成(58%)的企业表示愿意与学校共建实验室,84%的企业希望学校能为企业开展技术或管理咨询,帮助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愿意与学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3)在学生培养及教学方面,有83%的企业愿意与学校签订学生培养协议,愿意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参加学校的课程体系开发。44%的愿意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

(4)46%的企业愿意向学生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个别企业还表示愿意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

而企业认为,学校要推动校企合作,首先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占44%;其次是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占35%;第三是根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与教学,占27%。也有企业认为需要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以及提供技术服务,分别占16%和12%。

那么,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是否需要学校派老师跟踪参与学生管理呢?近一半企业表示“可以接受”,22%的认为“非常有必要”,其余近三成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或无所谓。

对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问题,大多数企业认为政府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约占2/3,超过二成的(22%)企业认为政府应该扮演“发动者”。但是,基本上不把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管理者”或“旁观者”。

日本著名学者青木昌彦把校企合作定义为:“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我国学者竺辉等则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综合各学者的不同定义.本研究给校企合作所下定义为“高职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为了实现这种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内的“三赢”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选择某种合作模式作为载体.通过这种载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校企合作模式”.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指“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和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及各自战略发展需要,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现有合作模式中某些环节的属性.从而使合作的协同效应最大化的一个管理创新过程。”

关于“校企合作”的现有研究述评

自从我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在高职校企合作领域.我国的学者和实践者们也做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收录为基础,为提高搜索成果的吻合度,先以文章题目“校企合作”为条件进行第一次文献搜索.然后再在所获文献中以“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为文章题目所包含字样进行第二次搜索.从2000年9月到2008年9月我国学者共发表了264篇相关文献.并且从文献所发表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2007和2008两年中.这两年所发表的文章数分别为74和93,合计共占所统计文献总量的63.3%。这可能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有关.特别是在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上.首批28所国家示范院校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这一批成果很大程度推进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因此出现了2008年1月到9月共发表93篇高职校企合作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样一种学术繁荣情形。根据这264篇文献的研究主题.可以把它们分成关于高职校企合作具体模式研究、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意义、理论、功能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研究、高职校企合作实践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及跨学科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等五个方面。

校企合作研究范文第5篇

一、引言

职业教育在不断探索办学新模式,其中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成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及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自优势,将课堂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企业实践巧妙结合,开展教学改革,获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共赢的教育成果。然而校企联合办学尚属发展初期,必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校企联合办学中已获得相当程度的发展,但许多成功经验未得到有效推广,同时还存在许多难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校企合作认识有待加强

传统观念普遍认为:普通高中的学生才是优秀者,将来考上大学可成为高素质人才,而中职类学生都属于中考淘汰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中职类学生也是学习,而在校期间就进入企业实习则认为是从事技术含量低、缺乏发展前景的工作,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最先产生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而我国引入校企合作教育较晚,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尚待提高,很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解决师资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的不足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并未真正从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要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来开展校企合作,这必然会影响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与效果。

(2)利益关系有待协调

校企联合办学涉及多方参与协调,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自的目标存在一定偏差。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急需加大投入,政府寄希望企业等方面参与办学,从而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则希望从中争夺优秀的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学校则为促进教育改革,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培养优秀的人才提升学校形象。而学生则为了在企业实践中提升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各参与方存在利益取向不一致,导致重形式轻内容,缺乏战略计划等问题的产生,这必然会影响校企联合办学的教育效果。

(3)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阶段,职业学校采取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普遍情况是职业学校在企业合作组建实习基地,或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师或工程师指导学生,或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或与企业签订长效的实习协议等。由于合作模式单一,而且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校企合作较多流于形式,学生在企业实习基地实训并未能大幅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培养目标,这也影响了企业对合作的成效产生质疑,影响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双师型”师资缺乏

职业学校师资力量较缺乏,特别是 “双师型”师资奇缺,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而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行业背景,不具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缺乏实践能力。这必然导致在校企合作中实训师资力量薄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未能真正指导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达到企业要求的实践操作能力。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必须融入生产企业,参加企业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职业学校强调构建“双师型”职业教师,不仅具备教师资格,同时具备职业资格。

(5)体制政策有待完备

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已激起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迄今为止仍未构建完备有效的体制与政策保障,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整体推进政策引导的强有力的政策制度。当前的合作的层面较低,合作缺乏稳定性,合作的效能还未充分展现。

三、推进校企合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校企合作理论研究

对发达工业国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并予以借鉴,同时对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充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情,加强理论的研究,特别要重点研究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保障体制等方面的理论,为校企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增强政府指导推进作用

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教育均有强有力的国家法律保障,明确规定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职责。我国虽然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校企合作真正起推动和扶持的政策、法规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推动校企合作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支持、规范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政府要增强指导推进作用,以制度推动校企合作。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相对单一,因此有必要创新合作模式,增强校企合作教育的效用。拓宽合作领域,合作层次由浅层次提升到全方位,实现校企双赢。对当前广泛采用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应进一步推进,这种模式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的合作,职业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输送给企业。也可采用合作培养,如: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创建联合培训中心,设立联合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人员,在合作模式方面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