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组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机务院校 电子专业 士官组训模式
推进中国特色军革,打赢信息化战争,核心是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士官作为“五支队伍”的重要一支,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机务院校而言,士官组训模式对于士官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士官组训模式改革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士官人才的培养目标内涵,理清改革思路,创建新型的电子专业士官组训模式。
一、现阶段电子专业士官组训模式
航空维修保障一线是航空兵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形成的决定因素,随着军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速,航空机务士官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因此如何提高士官学员的组训能力就成为担负士官任职教育的院校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借鉴多年的学历教育外场实习经验,经过近六年士官外场实习的探索,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组训模式。
(一)重视课前调研
自2005年,我们已经承担6期士官学员的培训任务,已有4期学员顺利毕业,1期学员正在部队实习,1期正在培训过程中。六年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学员,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教学质量(见表1)。
通过调查发现士官学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士官学员来自基层部队,进入院校后学习热情很高;二是相当一部分学员来自非机务专业,无机务工作经历;三是士官入伍前最高学历较低。认真分析上述特点,尤其是针对士官无机务工作经历与将来要从事机务工作之间的矛盾分析,为提升士官学员在未来部队适应能力,我们势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机务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
针对电子专业外场课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结合士官自身的认知规律,我们对外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利于组训科目的开展,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六个较大的功能模块,使教学更具合理性,满足士官分层次组训需要。
(三)组训能力训练
根据士官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士官除了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还必须具备组训能力。
1.组训选题。组训选题主要从满足电子专业士官外场维护的角度出发,包括外部检查、拆装、通电、跑图、法规等,目的就是训练学员达到“四会”:会查(资料)、会写(计划、教案)、会做(实做)、会讲(讲解指导),因此在组训选题方面必须紧扣上述内容,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
2.组训训练。组训的训练过程通常与外场基本维护结合,通过学员在“练(技能)中讲(课),讲(课)中练(技能)”,从而达到“做与讲”的统一。首先由主讲教员在教室为学员讲解如何制订训练计划和撰写教案,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其次选取较简单的科目,在学员写好计划和教案之后,就开始在外场练习;最后由简单科目逐渐向复杂科目过渡,直至完全涵盖外场维护所有科目。
3.组训考核。由于学员人数多,外场授课教员少,外场主讲教员很难组织对全部学员进行考核,因此往往是动员全部在位教员对士官学员考核,通过考核,纠正士官学员“强在做而弱于讲”、“不会用专业术语”等问题,而且对于内场课教员也是一种提高。
4.激励措施。为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组训能力训练质量,我们专门制定了奖惩措施。奖励名额不超过全部学员的10%,对于组训成绩差的学员,则判定实践课不合格。由于采取正向激励与末尾惩罚并举的措施,学员学习热情高涨,五年来,共有20名学员获得奖励,无不合格学员。
二、电子专业士官组训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现代战争由机械化快速向信息化过渡,未来战场高新技术密集,对抗领域广阔,作战进程迅速、复杂、多变,环境十分恶劣。士官作为战机的维护者,既要能准确执行上级指令,迅速完成正确检查操作,又必须独立、快速、灵活地排除故障,保证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不间断、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这对士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士官面对士官”练习授课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部队快速发展的需要,迫使我们不断尝试士官组训模式的改革。
(一)组训机制由“计划主导”向“需求牵引”转变
部队装备更新速度加快,对士官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及时跟踪掌握部队装备建设发展情况,按照“急部队所急,想部队所想”的原则,灵活调整组训内容,积极补充新装备知识,加强新型主战装备的学习,强调新知识、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在组训中的地位,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二)组训内容由“面面俱到”向“问题为主”转变
组训通常结合外场实践课程进行,原来要求全科目组训,但是实践课程训练时间短、密度高、岗位指向性强。因此,在练习组训过程中,面面俱到往往容易造成夹生,同时与部队实际出现脱节。因此以“问题研究”作为组训的中心内容,尽可能地把部队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组训中,以问题牵引学员思考,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训手段由“一般技术”向“信息技术”转变
传统组训仅仅满足于使学员熟练使用黑板、教鞭、粉笔等,手段落后,信息含量低。我军正处在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迅速过渡的阶段,信息技术必须成为士官掌握的本领之一。在士官组训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和训练场地的建设,注重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加强士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组训手段,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组训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关键词】学生军训 组训 实效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83-02
学生军训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受训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国家储备高质量后备兵员。随着军训工作的普及,学生军训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需求和组训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驻地部队,必需创新方法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军训工作组训能力,以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
一 把握好“三个增强”,打牢军训基础
当前“90后”学生成为军训工作的主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单纯的军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再符合军训工作的现实要求,思想意识领域的引导教育成为军训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军训组织者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改变以往强制性的军训模式,强调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规范意识、顽强作风,实现学生从认知、认识到认同;从爱民、爱国到爱军的转变。
1.组织内容多样的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就是公民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入相对平稳的和平发展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而全民的国防意识却在趋于淡化,“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已逐渐成为历史,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多地关注“牛奶和面包”,而不是“责任和祖国”。他们相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战争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国防只是军人的事,对军队缺乏自豪感,对军人缺少亲切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训工作必须把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放在第一位,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具体组织上,要突出时代气息,内容上要丰富,形式上要多样,方法上要灵活,摒弃以往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利用好军事基地、网络文化、纪实影视、时代典型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同时要注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强调日常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代训部队的自身形象感染学生,全面立体地树立学生的国防意识。
2.树立权责对等的法规观念,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要在军训把握上贯彻好“三化”原则。首先是贯彻“法规化”,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落实《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的具体举措,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义务,更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同时,组训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强化用法规来调整和约束组训过程中的行为关系,促使学生规范养成。其次是贯彻“制度化”,把军训工作作为一个常态的工作来抓,强调组训不是训一时,训练不是训一次。把训练要求变成日常要求,要经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逐步增强学生对军训要求的认同感和服从意识。最后是贯彻“军事化”,野战部队承担军训工作,就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军政并举的指导思想,通过军事化管理教育模式,启发学生自觉规范行为举止,强化日常养成。
3.开展挑战极限的励志活动,增强学生的顽强作风
军训工作从短期来看,就是要结合入学,搞好教育,增进团结;中期看,就是储备军事知识,增强国防后备力量;长期看,就是要通过军训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不言放弃的优秀品质。组训设计上要突出励志教育,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挑战自我极限以及“站好最后一分钟,坚持最后一秒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潜力,历练作风,为艰苦的军训工作筑牢心理防线。组训过程中坚持把雷厉风行、顽强拼搏的军人作风融入军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自觉磨炼意志,强健体魄,练就过硬作风。
二 处理好“三个结合”,保证军训质量
近几年,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都对当前的军训工作发出了质疑的声音,甚至展开了是“军训太残酷”还是“学生太脆弱”的大讨论。客观上讲目前军训工作确实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偏重军训过程,不注重军训质量。如何处理好当前军训组训过程中暴露出的矛盾,重点还是抓住“三个结合”。
1.严格与科学的结合
学生军训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存在吃苦能力差、自护自理能力弱、依赖心理强、逆反心理强等特点。这就对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发了对组训方法更深层次的思考。严格组训是手段,科学组训是要求,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要求与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就是要从严施训、从严教育、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科学就是要根据实际,科学组织,把练体能与练技能、练智能结合起来,使受训学生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战术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又要寓训于乐,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控制强度,把握分寸,严而有度。
2.集中与分散的结合
由于学生军事训练受时间、内容、场地、教学力量、训练对象等条件的制约,在训练方法上仅采取单一形式,是很难完成训练任务和提高训练质量的。为此,采取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是学生军事训练的特点之一。集中训练首先是内容上的集中。主要把一些技能、战术科目训练集中安排,即可以集中较强的教学力量和保障力量,又可以给受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其次是时间上的集中,集中训练时间,有利于巩固训练成果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具体时间应该视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按《大纲》规定,高等院校学生集中训练时间为2~3周。分散训练同样是就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而言的。分散训练的内容,一般以理论课为主,如简史、军事科学知识、军事思想、现代战争特点、兵员动员等。分散安排这些理论课,既可以提高授课质量,又能较好地解决训学矛盾。时间上的分散,是指将军事训练分散安排在各周进行,以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分散训练时间一般为36学时。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训练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舍弃其一将会影响训练效果,两者必须结合使用。使用的时机及其使用的时间分配,应根据实际组训情况而定。另外,在组织训练过程中,要严密组织,真正做到分散而不松散,集中而不“统死”。
3.计划与灵活的结合
学生军训不同于现役部队的军事训练,受主、客观因素制约较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时间上都应适当留有余地,以避免遇到特殊情况时出现被动。通常把军训划分三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技能训练阶段以及总结评估阶段,三个阶段又可相互交叉,根据时间、场地、内容、人员等条件,灵活组合。要坚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力求全面、兼顾一般”的原则,上级要以指导为主、指令为辅,下级在总计划之下坚持灵活机动组织,注重重点难点内容的相对隔开,室内室外教学交替搭配,真正做到宏观统而不死,微观活而不乱。
三 运用好“三个激励”,提高军训实效
军训工作作为阶段性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训练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训练质量,只有运用好激励这把钥匙,才能事半功倍地搞好军训工作。
1.运用目标激励,明确训练标准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目标激励,就是要确定可行适当的目标,诱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军训组织上目标的确定,要区分长期、短期和定量、定性,既要追求短期效应,更要有长期效果,既要注重训练效果,更要注重现实表现。另外,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先完成较小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后再向下一目标迈进,通过循序渐进的实现目标,培养兴趣,激发热情,使学生军训从被动的“要我练”变为主动的“我要练”。组织上,要将学生军训的综合素质目标或课目训练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的内容目标,采取评比竞赛、评选标兵、建立光荣榜的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为每个受训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训练实效。
2.运用典型激励,树立训练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起“内省”和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给人以导向,坚定积极训练的态度;给人以鼓励,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人以示范,提高刻苦训练的热情。要摒弃以往大而空的典型教育,善于选出军训中的典型,这样具有亲民性和群众性,同时,同层次的典型更具可达性,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训练氛围。还要在军训过程中多层次、多渠道地树立典型、多树典型、树好典型,营造人人能当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训练环境。
3.运用情感激励,催生训练内力
足跟痛亦称“跟骨痛”,是指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疼痛,多见于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着力不当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这种疼痛的特点是站立时疼痛,行走片刻后症状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时疼痛又加重。局部检查无红肿,跟骨部有压痛,足跟处疼痛较明显,X线检查无异常。足跟痛有时可能伴有功能障碍等,不仅会给患者本人造成痛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和工作。
发病原因 ①足跟痛常发生于新兵开训1个月后,这是因为新战士训练强度大、训练热情高,而且有些新战士在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掌握动作要领。那些入伍前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少的新战士更容易发生足跟痛。②组训者未能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有的单位过于追求训练进度和质量,在制定计划时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训练中劳逸结合落实得不好,造成新战士训练强度大、负荷过重、单个动作反复训练且时间较长,加上训练场地条件不好,训练正值“三九”严寒,足底在长时间训练中有规则着地,局部冲击相对固定,致使足跟痛发生。另外,有的新兵穿鞋袜不当,也会促使足跟痛症状加重。
临床诊断 足跟痛根据临床特点与表现就可以确诊,但须通过X线检查鉴别是否有跟骨骨折或骨裂及其他因跟骨原因导致的症状。
治疗方法 早期给予冷敷,24小时后给予热敷;口服或局部应用三七散、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中医中药:①针刺法:取昆仑、大溪、水泉、三阴交等穴行平补平泻,每日1次;②推拿法:用拇指在跟骨痛点处施以按揉,接着以小鱼际搓至患处发热,每日1次;③外敷法:取川芎、生川乌适量,烘干研末,用陈醋调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预防措施 ①在新兵开训前,卫生部门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按循序渐进原则,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各个时节的训练内容;不能盲目地赶时间、超负荷、超强度地训练,要劳逸结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经常开展训练伤防护教育,特别是把预防足跟痛作为重点,将相关防护知识讲授给带兵骨干。②科学组训,在训练中加强卫生监督。医务人员要经常下到班排巡诊,一旦发现训练场地易造成损伤、训练时间安排得不合理、训练强度过大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密切观察新兵训练情况,发现病情时及时处理,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后续治疗措施。③适时组织训练伤防护教育,认真讲解预防训练伤的相关要求,尤其是足跟痛的有关防治知识,并结合训练情况与训练进度,随时指导参训新兵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厚一点的鞋垫、加大鞋底的弹性,以增加落地缓冲、减轻局部冲击等。
祖先把路写在脚掌
面对荆棘丛生、大河滔滔的呼唤
祖先用脚掌思维
纵纵横横的掌纹线里
波涛汹涌、思绪翻腾
脚趾是一面面鲜红的旗
两足向前是坚实的意志
/
祖先的眼里没有山
祖先站在山之巅
当风的头发耸立蓝天
祖先弓着腰倒下去
关键词: 初中足球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思考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恰好足球这项运动能够和阳光体育活动完美结合。以下是对初中足球教学训练策略的几点探索,仅供参考。
一、采用游戏竞赛方法,提高学生足球水平
足球是一项对抗性比较激烈的运动,传统的静止式教学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足球运动,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足球训练快速调整到活动性游戏与竞赛模式中,让学生在类似比赛的环境中获得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对抗性和竞争力。首先,在对抗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技术,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比赛孤立存在,更不能局限于原地运动,没有实践的学习,就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久而久之,不但会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无法形成联赛中的能动性,严重降低教学效率。为此,足球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实践,一定要升华到比赛环境中,便于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次,在激烈的足球对抗运动中,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要想强化学生的战术意识,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而复杂的练习,而战术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对抗,而且只能通过比赛的行动反映出来。要想培养和强化初中生在足球运动中的战术意识,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更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和实践,只有在足球场上多加练习,才能让学生从无数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得教训、总结经验,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纠正,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必须经常举办具有对抗性质的战术练习活动。
二、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为足球训练打好基础
足球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需要学生具有持久的耐力和较高的身体素质,为此,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加强对学生耐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速度素质练习中,应采用最大强度的重复练习,并合理安排强度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在下一组训练活动之前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身体肌肉的恢复。具体要求:每次进行10秒左右的全力练习,达到最大练习强度之后,要等到学生脉搏恢复到120次/分时,再组织下一次练习。此外,由于初中生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足球素质练习,因此他们对于在有球状况下的对抗往往不太合理,有时身体会过度紧张,导致身体僵硬,缺乏灵活性和协调性。有球训练主要针对有球的情况,目的在于锻炼运动员奔跑速度很高时的运球能力、传球能力、接球能力、防守能力、判断能力与反应能力等。例如,变向运球技术是一种摆脱对手、防守和抢截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接下来对球的处理争取时间,不管是传球还是射门都能顺利完成。为此,将变向运球技术与速度和力量的练习结合在一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训练区域设置相应的标志物,让学生在若干标志物之间进行运球练习,越过最后一个标志物之后再射门,当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之后,再加快运球的速度,争取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当学生完成教师的规定任务后,再适当增加难度。当学生对这一方式熟练掌握之后,再将标志物换成队员,让学生运动员围追堵截,提高运球难度,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适应足球对抗赛。为了提高学生传运球和射门的能力,应增强学生场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抓住每一次机会射门得分。
三、培养学生球场意识,提高学生位置技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逐渐出现身体第二性征的变化,在足球训练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喜欢寻找一个偶像明星,并试图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怀疑之前所接受的权威,他们都变得无法预测,逐渐疏远教练,希望结交更多同龄人,并获得同龄人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尊重学生主观意识的发展,认识到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纯粹的足球特长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学生在身心方面的转变,教师要加强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球场意识,训练学生的位置战术与团队配合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鼓励学生自主挖掘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战术,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做好铺垫。
总之,在初中足球教学训练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足球意识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促进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言和.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十步骤模型理论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2]钟复春.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创新理念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