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式编辑

公式编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式编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式编辑

公式编辑范文第1篇

通常Word编写公式需要用到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工具。如果在Word文档中,单击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对象”命令,弹出“对象”对话框,在“新建”选顶卡的“对象类型”列表框中没有“Microsoft公式”这个选项,首先就需要安装公式编辑器。

在光驱插入Office的安装盘,打开“资源管理器”双击安装盘中的Setup图标,打开“Microsoft Office XP安装”对话框, “维护模式选项”(默认的选择是“添加或删除功能”)、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为所有Office应用程序和工具选择安装选顶”这一步,在“要安装的功能”列表框中单击“Office工具”前的加号展开目录,右键单击子目录中的“公式编辑器”图标,在弹出快捷菜单中单击“从本机运行”命令。随后单击“更新”按钮,自动安装公式编辑器。

工具/自定义/键盘/插入/InsertEquation,把指针放在“请按新快捷键”下的空行内,按“Ctrl+Enter”, 顺次点击“指定”、“关闭”、“关闭”。以后在WORD中直接用按“Ctrl+Enter”即可启动公式编辑器,退出公式编辑器时,按Esc即可。

例如编制数学高等公式“级数”,只需调出公式编辑器。单击求和模板,选择其中的符号,这时编辑框中出现三个输入框。单击下面的输入框,使光标移到这个输入框中,输入n=1。单击上面的输入框,使光标移到这个输入框中,输入∞。单击右面的输入框,使光标移到这个输入框中,单击公式编辑器中的分式根式模板,选择其中的分式和根式符号,输入级数中的分式和根式。单击整个分式,使光标回到原位,再单击上下标模板把最右边的式子输入完成。

例如编制化学中3价的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式,可以从键盘上输入字母、数字和正负号,然后打开公式编辑器在公式框中输入铁离子的“Fe” 后单击“下标和上标模板”按钮,在“下标和上标模板”中单击第一个符号,在“Fe”的右上角出现了一个虚框,在虚框中输入“3+”, 然后按一下键盘上的方向键“”,使光标恢复正常位置。继续输入,并按照上面的方法输入苯酚的下标。在“箭头符号”中选择右箭头来表示反应式中插入反应箭头,“箭头符号”模板中包括了不同的箭头符号,可以选取左右箭头作为反应符号,可以使用上下箭头表示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

物理公式中常见的矢量符号,怎样插入呢?在“公式”工具栏中有一个“修饰符号”模板,在“公式”工具栏上.先在模板中选择“右箭头顶线”符号,然后输入F。就可以使用“底线和顶线模板”添加矢量箭头,使用“底线和顶线模板”添加箭头后,矢量符号和矢量箭头是一个整体,要删除就同时删除掉了。

公式编辑器中通用的几个快捷键有Ctrl+A:全选;Shift+

方向键:局部选择; Ctrl+B:加黑;Ctrl+X:剪切;Ctrl+C:复制;Ctrl+V:粘贴;Ctrl+S:保存。

公式编辑器中最常用的几个快捷键,Crtl+R:根号;Ctrl+F:分号;Ctrl+H:上标; Crtl+L:下标 ;Ctrl+J:上下标。

在公式编辑中,一些特殊符号无法直接输入(如①、、≌、∽、等),可先在word正文中插入某个特殊符号,再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将它移植到公式中。在输入法的全角状态下,可以输入空格,半角状态下则不可以。也可选择公式编辑器工具栏中形如“a b”的符号加入不同宽度的空格。

同Word中的普通文本一样,上下标字号的大小,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在“尺寸”菜单中单击“定义”命令,打开“尺寸”对话框,把光标指向左侧的“下标/上标”并单击,右侧的预览框中就会显示下标和上标是公式中的哪一部分。改变尺寸只须在文本框中输入一个新的磅值即可。如果Word正文选用五号字,则将公式编辑器中“尺寸/定义”对话框中的“标准”定为11磅最为适宜。

公式中的字符是否用斜体,是否用粗体,也有我们自己来决定,打开“样式”菜单,在其中单击“定义”命令,打开“样式”对话框,就可以指定公式中哪一部分可以是“斜体”,哪一部分“加粗”。

二、域。

在Word中还有一个编辑公式的利器:域。一般的数学公式编辑,域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果用域来输入分式比如我们要输入数字四分之三,只要在相应位置按下“Ctrl+F9”快捷键,就会产生一个空域(一对大括号)。将鼠标定位于大括号内,然后输入“eq \f(3,4)”,然后再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切换域代码”命令,就可以得到标准的分式四分之三了。

带根号的分式怎么输入呢?

公式编辑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便桥;跨径;钢筋混凝土槽型板;H型钢;钢管桩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 In a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transport need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site, 8 ~ 9# upstream near the pier erection construction temporary bridge 1 bridge; bridge deck by 2500 * 1000 * 200mm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trough plates; longitudinal girder with 8 pieces of H600 horizontal × 200mm steel and each two pieces of a group 1cm thick steel plate hoop; each pier with 2 pieces of 36a beams do cross lifting beam; bridge foundation uses the steel pipe pile foundation. The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and steel tube panel lifting beams, bridge pile stress analysis, check the qualified, proves the scheme is safe and feasible.

Keywords: bridge; long span; reinforced concrete trough plate; H steel; steel pipe pile

工程概况

在某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施工中,为满足施工现场混凝土运输需要,8~9#墩处上游附近搭设施工便桥1座,以便70m3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能顺利进入河滩施工现场,缓解90m3搅拌站施工紧张时期混凝土供应能力的不足。

本施工便桥全长86.1m, 跨径分布7×12m, 桥面宽7m,桥面标高20.00,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本桥限重40t,通行限速10km/h,仅限一辆汽车通行。

便桥设计

便桥结构

纵向主梁采用8片H600×200mm型钢横向排列,H型钢每两片一组用1cm厚钢板进行抱箍,抱箍上端用L75×75×6mm角钢设置顶面水平联系杆,抱箍与抱箍之间用L75×75×6mm角钢设置竖向剪刀撑。每墩采用2片36a工字钢做横抬梁;墩身基础采用φ426mm(ζ=8mm)钢管,每墩3根,中间1根需埋入粘土层12m,边侧2根需埋入粘土层6m。桥面板采用2500×1000×200mm钢筋混凝土槽型板。

荷载计算

纵梁检算

桥面宽度按5m考虑,钢筋混凝土板面单独设计,暂时按0.2m厚计算荷载

桥面线荷载:

桥纵梁采用8根H600*200H型钢(A=135.2cm2g=106kg/m Ix=78200 cm4W=2610cm3)

桥纵梁线荷载

半侧桥面及纵梁恒载:

汽车活载(类似贝雷梁计算,冲击系数取1.244,横向分配系数取0.548)

半侧桥面所受汽车集中荷载

跨中半侧桥面所受最大弯距

取Lp=12m

则最大挠度

满足要求。

当汽车荷载位于支座上时,剪力最大Qmax

满足要求。

横抬梁设计

(40t汽车位于墩位处最危险)(选用工字钢I36aA=76.3cm2Ix=15760cm4 b=136mm Wx=875cm3)

桥面荷载:

桥纵梁荷载:

汽车集中荷载:

由于纵梁H600×200H型钢全部布置在钢管顶部范围的I36a工字钢上部,故不验算I36a工字钢的挠度、强度等。中间的钢管上I36a工字钢受剪切力。

剪力

I36a工字钢允许剪力>136.3KN

满足要求!

钢管设计

采用钢管做墩身基础,每墩3根,中间1根受力是边侧的2倍。中间一根钢管墩身所受荷载

钢管的断面积满足要求。

钢管除去土中长度外露长度:

稳定性计算:

回转半径:

圆形截面属于a类

根据现场情况计算钢管埋深(钢管前端不带抬头)设桥墩中间钢管埋深为

土质按粘性土(稍密) (仅考虑摩擦力)

边上一根钢管墩身所受荷载

h=6m 取

桥面板的验算

一些系数:10t集中荷载;混凝土选用;;;;

面板:

保护层厚度取20mm,

单筋截面最大承载力:

可以布单筋

选用的钢筋,布7根便可满足要求。

根据构造要求,钢筋间距不大于250mm。

所以,布14根的钢筋。

梁:

保护层厚度取35mm,

单筋截面的最大承载力:

可以布单筋

用的钢筋,布2根

箍筋验算

板:;;;

截面符合要求

梁:,,

截面符合要求

板为集中荷载作用:值取3

不需要进行配筋计算

梁为均布荷载:

需要进行配筋计算

只配箍筋:

表示两箍筋之间的间距

选用的钢筋

根据构造要求,按200mm间距配钢筋。

箍筋为双肢,200mm间距,的I级钢筋。

公式编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供给 模式

对于什么是公立医院,不同的政府与学者做出过各种不尽相同的定义。国内外研究主要从公立医院产权结构及其所发挥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对公立医院进行界定。

一、公立医院的特征

综合世界各地的实践以及已有研究文献,公立医院特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对象

最基本的群体应该是弱势群体,比如贫困者、低收入者、部分重病患者或者急诊病人。除此以外,公立医院也可以向社会中其他群体提供医疗服务,比如高收入群体、有保险者。

(二)提供的服务内容

应该提供具有医疗公共品质或者准公共品质的服务,例如,基本医疗服务、精神疾病、HIV以及其他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如美国的公立医院系统在精神疾病与HIV方面居于权威地位,原因就在于公立医院是这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三)承担的社会职能

公立医院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在发生灾难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公立医院应该是医疗救助服务的第一承担者,并能积极应对,妥善安排。如发生自然灾害――地震等,造成大量群众伤亡,公立医院必须能够及时反应,有效组织,积极应对。

(四)资金来源

较大一部分资金应该来自政府税收直接转移支付或者是由公共保险机构支付。公立医院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政府举办,是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足够的财力提供支持,并保持其社会公益的性质。从世界各地的公立医院的实际筹资实践来看,诸多公立医院都至少有50%以上的资金来自各种形式的政府一般税收或单一税收。

(五)组织性质

虽然治理主体可能不是政府官僚组织的行政官员,医院自身拥有较为独立的自,如在日常运营管理、资金筹资、资产处置等方面能够自主决定,但是公立医院仍隶属于政府部门。

根据最严格的公立医院的定义与特征,我国目前大部分名义上的公立医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也没有体现公益性或政府出资的角色。如从服务对象上来看,公立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保险者或者是有能力支付者,没有能力支付的群体无法在我国公立医院得到治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自己创收,来自政府的税收转移或者公共保险机构的支付不足,导致公立医院不能为无能力支付者提供医疗服务。因此,本文的处理中,采用较为广义的公立医院定义,即由政府举办的医院,或社会集体举办的公益性医院,主要指的是前者。

二、公立医院供给模式概念

供给模式(supply model)一词是经济领域较早使用的一个概念。国内最早在文章篇名中出现“供给模式”一词的,是黄代坤等在1989年第7期的《武汉金融》上发表题为《浅论区域性资金供给模式》的文章①。当然,该词在国际期刊上,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对ScienceDirect的检索为例,Schéele(1980)、Fukushima等(1982)和Voort(1982)对公共交通、水或能源供应的论文标题均出现了“supply model”一词。

如下图所示,2000年后,特别是2005年后,“供给模式”一词在国内期刊中,出现频次大大增加②。这一方面,是经济学的供给概念、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商业界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商业模式一词的流行上。

期刊篇名中出现“供给模式”的频次变化

与总趋势相应,2000年后,国内对公共部门服务“供给模式”的讨论也开始日益增多。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早在文章篇目中出现“供给模式”一词的,是李勇在2003年第8期的《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上发表的《创新医疗供给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一文中。

如前提及,尽管人们在健康领域也在使用“供给模式”这个词,但并未赋予它明确的含义,其概念需要澄清。而对国外文献的检索结果表明,国外在卫生健康服务领域,并未见有供给模式这样的提法③。

在深入讨论供给模式内涵前,我们先来分别考察供给和模式两词的含义。

根据WordNet④,3.0版本中关于“供给”⑤(supply)的含义,有多种“give something useful or necessary to”、“circulate or distribute or equip with”和“give what is desired or needed, especially support, food or sustenance”。中文的含义,即“提供有用或必须东西”、“流通、分配或配备”和“提供想要或所需的,特别是支持、食物或物品”。综合起来,供给意味着提供的东西有用或必须,提供的东西形态可以是有形的和无形的,也意味着提供过程中的流通、分配或配备活动。

Word Net 2.0版与3.0版中关于名词“模式”(model)含义稍有差异,分别是:“a simplified descri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a complex entity or process”和“a hypothetical description of a complex entity or process”。中文的含义,即“对一个复杂实体或过程简化的描述和表达”和“对一个复杂实体或过程假想性的描述”。从语义,可以看出模式意味着概念化、简化的描述与表达。

在经济学概念中,供给所涉及的是每一个经济都必须选择将要生产物品的市场组合(生产什么),必须决定如何生产这一市场组合,同时必须决定谁将享受经济活动的成果(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而决定供给的关键要素包括生产成本、市场组织和特殊因素等⑥。供给也常指一定价格下厂商愿意提品或服务的数量,也常把对单个企业行为转向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的考察(乔治.斯蒂格勒,1992:103-115)。因此,在对健康服务或公立医院领域,借用的供给概念,需要考察服务内容、过程与对象,影响因素,也意味着把公立医院作为整体的考察。

如前所述,“供给模式”一词来源于经济领域,也受到商业界的很大影响。而经济或商业领域在讨论模式时,如东亚模式、商业模式,常意味着某种典型的样板。如是在1984年走出苏南、进入苏北调查的过程中,继而在1986年考察温州的基础上提出的“模式”这一概念,即“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或“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事物的样子”。他还认为,关于这个概念的认识使研究工作推进了一步,要求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的背景、条件所形成的和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上的特色,从而引导对不同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对各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也就是要说明有什么不同和为什么不同。他还提出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要注重个性,又要考虑其相互借鉴走向趋同的一面⑦。因此,根据以及模式一词本身的语义含义,模式应该主要包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环境条件等,对模式考察常通过比较进行。

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关键的元素,公立医院的供给模式内涵可以理解为“对公立医院及其所服务提供过程的概念化、简化的描述与表达”。 由于本研究讨论的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公立医院供给模式也是个相对宏观的概念,是从政府角度看,该如何举办公立医院,包括规模、结构、资金来源、监督管理等,决定的主体是政府。它是个概念化的工具,包含一组要素及相互间关系,也要能具体描述公立医院服务提供的基本逻辑,需要考虑公立医院创造的基本价值、如何创造并提供的及财务结果等。

三、概念特征

研究各国公立医院供给,视角还有体制、制度等,那么公立医院供给模式与这些概念有什么关系?虽然供给模式概念与它们有联系,但是不同概念。供给模式概念便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深入医院微观内部。传统经济学范畴下,通常将企业等微观主体作为一个黑箱来对待,制度是影响医院行为的外生变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传统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融合,体现在逐步把企业等微观主体的黑箱打开。供给模式的概念,也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影响,是要深入医院内部,把医院行为也作为内生变量来处理。

其次,视角更为系统。公立医院服务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供给模式所强调的不只医院行为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方面,而是视角上更为系统和综合。它不仅要考察医患关系、筹资的构成、医院行为等多个关键要素,也需要放在更大的制度、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下,考察这些要素相互间关系及作用机制。

最后,重视具体机制设计。从经济领域,如公共交通、能源、水资源的供给模式概念的应用,目的也是要进行系统的优化。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则提供了如何设计某种机制或规则,提供走出困境并实现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的思路。机制设计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博弈论、制度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等理论的综合应用。从概念影响渊源来说,供给模式概念也受到机制设计理论的影响,在健康服务领域,强调供给模式,也是要意味着进行系统的优化。

当然,不同概念和视角间,更多是补充作用。虽然,国外在健康领域没怎么使用这个概念,但在中国卫生健康服务滞后、快速发展、需要系统借鉴国外典型公立医院供给经验的时代背景下,应用这个概念工具对公立医院研究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 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在全部期刊中用“供给模式”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检索日期2010年2月4日。

② 因文章发表到被CNKI可被检索存在数月时滞,因此,2010年数据比实际数要少。

③ 主要是对Science Direct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ProQuest)、Emerald等数据库的检索。

④ WordNet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乔治・A・米勒(George A. Miller)的指导下从1985年开发的大型英语词汇数据库,有别于一般字典,它包含语义及关系信息。

⑤ Provide语意与supply接近,英文中也有用provide的名词形态provision。

⑥ 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四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85-113页。

⑦ 具体可参见: 《关于乡镇发展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与“江村经济六十年”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1] Schéele, Siv, A supply model for public transit service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1980,14(1-2):133-146.

[2] Fukushima, Masao,Yoshiaki Morinaga, Hisashi Mine,A heuristic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optimal control in a water supply model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2,11(4):338-348.

[3] Voort, E Van der. The EFOM 12C energy supply model within the EC modelling system Omega, 1982, 10(5):507-523.

[4] 乔治.斯蒂格勒.价格理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03-115.

公式编辑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康丽君,女,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副编审,主要从事期刊出版编辑学研究;徐文杰,女,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责任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期刊出版编辑学及译文研究。

摘 要:作者对清样的校对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前的重要环节。编辑对这一环节的重点把握,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编校质量,本文从5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核对校样时容易忽略的问题,编辑在发送校样时可做以提醒,同时,论述了编辑在发送校样前后的工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作者自校环节与编辑的交流互动,最终达到提高文章编校质量的目的,树立编辑部以人为本的出版意识。

关键词:科技期刊;自校环节;工作技巧;人本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26-02

作者对清样的校对,是文章出版前的重要环节,对这一环节的良好把握,有助于在一定幅度上提高文章的编校质量,同时也是编辑与作者互动交流,解决稿件纠纷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文章中题目,作者,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等基础信息的最后一次核对,于作者,于编辑不都十分重要。作者在接收到编辑部的校样后,每个人的理解有所不同,个别作者不知从何入手来核对校样,往往容易忽略了最关键的内容,这就需要编辑做以指引,从几个方面引导作者仔细核对校样。同时,编辑也应做好核对校样前后的相关工作[1]。

一、作者在核对校样时的着重点

(一)作者信息及基金项目的及时更新

科技期刊的地脚处一般注有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基金项目等内容,其中收稿日期可以体现文章的新颖程度,同时方便作者和编辑核查文章,作者简介可以从侧面向读者介绍作者及作者的研究方向,以便交流,基金项目更为重要,需与作者的项目结题题目相吻合。但这些信息在作者投稿与校对时可能不会完全一致,中间的时间差,难免会产生一些变化。比如,每年的职评评定之后,作者的职称、学位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基金项目是在审批过程还是已经通过,这都有可能会变化。在最后的核对校样环节,作者通常希望能够完善这些重要的信息。而对于编辑来讲,应该提醒作者,并帮助作者把这些信息核对准确。

(二)中英文及页眉的对应修改

科技期刊通常要求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有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这样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检索。然而,作者在投稿后,如针对专家或编辑部的意见,对文章的相关信息做以修改后,往往会忽略中英文的对照,这种情况非常常见,造成中英文内容不符,这一点编辑应提醒作者着重核对。除此,作者如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修改,相关页码的页眉也应修改,这一点,编辑与作者应当共同注意并把关完成。

(三)参考文献的及时变动

参考文献是科技文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前人已经完成的成果在文章不必赘述,而是以参考文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参考文献的标注要准确,且更新的及时。作者在校对清样时,有时将参考文献做以更新,但却常常忽略在文章的标注,有时还涉及序号和位置的变动,这一点,如果不及时修改,会给读者造成很大的误解,也影响文章整体的严谨性。编辑应提醒作者注意核对[2]。

(四)图表及数字、字母的核对

科技类文章的图表和公式通常较多,这给排版增加了难度,在排版过程中,编辑需自己核对每一个公式的字母,正斜体是否正确,一个字母的误排就会导致整个公式无法推理,这一点编辑需提醒作者特别的注意,通常,我们会提醒作者做统一的核对规范,如“文中的外文符号应注意正斜体及黑白体,一般变量应斜体,矢量、张量及矩阵应为黑斜体,常量e、π、三角函数、虚数单位i、j、转置T等等应为正体。上下脚标符号如为标识性的,应为正体;如为量的符号,则为斜体。”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参照规范一一核对,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编校质量。

(五)修改内容的标注方法

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核对校样,已经是众多编辑部普遍采取的方式,然而,编辑部为作者发送的校样通常是PDF的形式,作者在核对校样时的标注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很多年龄偏大的专家、学者并不擅长在PDF上做标注,或者因为版本不同的原因,作者标注的修改意见编辑难以识别,甚至没有看到,这就给编辑部和作者的沟通造成了不便。对于这类作者,编辑要耐心指导,如果实在无法在PDF上完成,可以适当在WORD文档里面说明,再由编辑对照PDF为作者准确的修改[3]。

二、责任编辑在接收清样前后的工作技巧

(一)准备工作

在为作者发送校样前,首先,编辑需要将所有需要告知作者的信息,包括文中需要补充的内容,不够完善的内容及需要按照编辑部要求修改的内容,一并写在信中。同时,搜集作者准确的联系方式,确保发送校样后作者能及时收到。此外,要考虑出版时间,编辑要为作者预留出充分的校核文章的时间,否则会影响按时出刊。

(二)慎重修改

在修改校样时,编辑要把握一个原则,对于可改可不改之处,尽量不再做修改,还有一部分整本期刊要保持一致的内容,且不影响作者表达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刊物的一致性。如,El Centrol 波,有的作者写成El-Centrol波,有的作者写成El-centrol波,编辑应按照科技期刊的编校规范,使整本刊物保持一致,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完全按照作者的写法来改动。对于有争议的地方,编辑应征求作者的意见,经过协商讨论后,再做修改,避免出现修改不当的情况。

(三)校样留存

经过作者认定的待发表文章,编辑部通常保留2年。已供出现纠纷时查稿核对之用。

(一)作者与责编的互动关系

作为编辑部,对作者和读者的信件应寄予充分的重视。清对校样的过程,也是杂志编辑与读者沟通互动的部分,建立良好的编读关系,可以引起作者对编辑的尊重和信任,也传达编辑对作者及读者的感谢。

清样校对有助于编辑部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出版工作。作者在校对过程中,编辑的引导和示范,可以提高作者对文章的检查程度,同时,彼此间通过电话及E-mail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明晰各自的责任,保证并提高论文质量,尤其在避免著作权及其他权利和义务的纠纷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清样校对这一环节,建立良好的编读互动机制,可以起到培育作者群体的作用,与作者建立长期的编读关系,引进优秀稿件,有助于编辑部的长期稳定发展。

科技期刊在刊发前请作者自行校对清样,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控制论文质量上,更体现在尊重作者的知情权和著作权的意义上,树立科技期刊以人为本的编辑出版意识。目前,比较好的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稿源大于需求的情况,尽管编辑已经尽量的缩短文章发表时滞,采纳优秀文章,但淘汰率还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作者与编辑的关系不对等,而实际上编辑部是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这就要求编辑部在人本意识的指导下,提高对作者的重视和尊重程度[4]。

科技期刊在设置作者自校环节的方案时,应尽量达到方便化、快捷化、人性化。可为作者提供相应的支持软件,以为作者节省校对文章以外的工作时间,同时提高校对效率。对于编辑部不同的需求及特点,编辑应提前向作者说明。对于文章中或缺或不够清晰的地方,编辑也应在发送校样的同时告知作者,以免重复的打扰作者,这里,也应体现编辑部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如文献中缺少年代、卷、期、页码;文章中公式编号的改变;文章中图表中英文翻译的校正,等,对于这些并不影响文章整体的编校细节,编辑均可以在发送校样的同时与作者确认并补充全面,不需要在此之前与作者进行沟通。在沟通方式上,也应注重人本效应,编辑应尽量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这样可以给作者充分的修改和理解的时间,尤其是当作者校样回复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时,编辑部应先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提醒,如作者没有响应,再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形式沟通,保证编辑与作者的沟通畅通的同时保证期刊正常出版的周期,让作者时刻感受到编辑部是为作者着想,打造科技期刊的优质品牌。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作者的自校环节,逐渐摸索作者容易忽略的问题并及时提示,为作者提供相应的应用暖见,加强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做到作者满意、读者满意、达到提高文章编校质量的目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通过与作者建立友好的编读关系,打造优质期刊品牌。

参考文献:

1 柯文辉,林海清,翁志辉.学术期刊清样作者校对环编辑的工作要点[J].编辑学报,2013(1).

2 曾丽莉.科技期刊编辑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的行为[J].编辑学报,2011(4).

3 王桂珍,颜志森.作者自校清样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 (5).

公式编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组织认同;自我效能感;心理边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23-03

心理边界是员工个体认识和理解组织内外环境的方法和工具。在组织中,员工个体如何建立自己在特定组织文化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和组织认同,从而确立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边界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管理问题。在当前深刻变革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与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组织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员工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等层面的转型相伴随的是,组织中不同层级员工共同承担着强大的社会压力,紧张、焦虑、无力感等消极的情绪始终影响着员工的日常生活。显然,这样的状态很难为企业员工的良好绩效提供强大的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撑。“心理边界”理论主要研究员工个体对自身、对他人、对组织文化、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诠释以及这种基于个体认知层面的“理解和诠释”如何决定或影响员工个体的日常行为。因此,对心理边界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从目前我国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对心理边界尤其是员工个体心理边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引起学界同人更多的关注。

一、员工心理边界的内涵

“心理边界”相关的理论研究属于组织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组织的心理边界是组织作为一个群体建构的自我表征,是组织领导者带领其成员构建的关于组织的唯一的、核心的和稳定的特殊信念。组织心理边界构成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和认知模式,成为组织的核心理念生成机制,提供了成员组织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成为组织决策和执行的框架[1]。企业等各种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组织心理边界的研究应该更精细化地关注企业家、经理人、员工的心理认知和预期。美国学者卡丁纳在《社会的心理疆界》一书中提出,心理边界是个体间、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固有沉积物,即个体的心理边界表现在与他人和环境互动过程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中。个体的心理边界是个体心理的固有属性,是个体品性、能力、认知模式、行为习惯、价值观、信念的范围或领域界限,表现为个体与他人、环境的心理独特性和关联性。周菲和白晓君认为,心理边界是组织(群体)中的个体能够实现自我心理控制功能的最终界限。通过个体心理边界,个体将自我与群体、组织、环境区分开来,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体现,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自我调整、自我监控的心理功能[2]。

本文在综合以上关于员工个体心理边界的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员工心理边界是在组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员工个体与组织中的其他人(如上级领导、下级员工等)以及组织整体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心理舒适区”。在这种“心理舒适区”的范围内,员工能相对明确的角色意识,即“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在组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所在的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这个组织在整个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等”。同时,在这种相对明确的角色意识支配下,员工能很好地服从管理,参与组织创新,且员工自身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都达到良好的状态。员工心理边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组织制度设计、文化氛围、组织产品的类型和生产流程等等都会对组织员工的心理边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外,员工心理边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类型的员工之间心理边界的差异度很大,组织认同和自我效能感是测评员工个体心理边界的基本维度。

二、员工心理边界与员工组织行为的逻辑关系

员工心理边界的形成和变动会直接影响员工的组织化行为。如上文所述,员工心理边界主要是指员工通过与组织和周围环境进行互动而建构的心理舒适区,是一堵“心理防火墙”。建构这座防火墙的核心要素是组织认同和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当组织和周围环境对员工行为的反馈超越员工自己的“心理防火墙”时,员工就会感到不适与不安,从而影响员工的正常履职行为。反之,当员工个体的心理边界与组织管理边界的融合度很高,共享心理区域足够大时,员工的组织认同和自我效能感都会有较大的提升,最终会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

首先,员工心理边界的调适有利于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从而加速员工组织化的过程。组织认同是员工个体与组织之间的情感纽带。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来看,组织认同是员工个体界定自我的一种过程与结果。通过这一心理过程,员工找到自己的归属,使孤立的自我与共享的组织发生密切联系。由此,员工个体对组织整体支持的感知满足了他自身的心理需求(如自尊、自我实现等),这有助于员工个体将组织身份纳入到自我认同中来,进而与组织间建立一种积极的情感纽带,这种积极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本文所论述的员工心理舒适区。也就是说,员工个体心理边界调适的过程就是员工组织认同逐步提升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类都倾向于过有稳定预期的生活。因此,人们努力降低在日常生活中不稳定性。尤其是在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下,人们总会不定期地反思自己是谁,应该怎样做出适当的行为,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他人、组织是谁,他们又会怎样行为,对自己有利或是有害等等。心理边界的确定可以让员工在内心建立行为感知和预测系统。在这一系统良序运行时,员工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可以为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降低“交往成本”。在组织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组织中员工的心理边界就会出现变动。因此,在此阶段,人们普遍不太确定自己是谁,应该怎样做,他人会怎样反应等。在组织变革时,那些隶属于规模小、地位低的群体中的个体会对变革更积极,因为变革会使他们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群体成员[3]。相反,那些原本处于优势群体中的个体员工会感到很迷茫,在重新确立组织中,建构组织认同会比较难。他们在组织变革期间的行为表现也就体现出故步自封和消极应对,为此,需要组织管理者更多的引导,帮助他们重新调整心理边界,建构新的组织认同。

其次,员工个体心理边界的调适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对自己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的一种确切的信念[4]。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不仅仅在于组织给予或者他个人设立的绩效目标有多高,更主要在于看员工是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个目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他对自己实现绩效目标的信心就越坚定,他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达成目标的活动中。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是员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衡量与评价的结果。这种源自于内心的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和决定员工在完成既定目标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和投入努力的大小,并且决定他们在完成组织目标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是他们心理边界确立的重要维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对自己的能力、自己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积极的看法,他们能更有效地根据环境反馈调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积极地应对环境的挑战。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和固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理边界,往往表现为行为的迟滞和工作绩效的低下。

总之,员工是企业目标的最终执行者,他们心理边界与组织边界的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员工的心理边界受不同员工个体的组织认同程度、自我效能感、信念等的影响。因此,在变革环境下,关注员工的心理边界将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变革环境的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绩效。

三、员工心理边界的形成和调适机制

心理边界的形成和调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边界的形成和调适的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彼此互为关联,相互影响的要素,即主体、客体以及边界建构的社会环境。主体指组织员工的人格因素;客体指在组织中员工所认知和感受到的组织的价值观、组织文化等;社会环境具体包括组织管理的整体制度环境、社会发展现状等等。因此,员工心理边界的形成和调适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组织领导者的嵌入性干预机制。领导者的干预是员工心理边界形成的重要因素。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直接影响到员工对组织信息的认知过程,即员工对自我的认识,对组织的感受,对工作角色的认知都与组织领导者的行为方式、领导风格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促使员工在变革的环境中能适时地调整心理变化,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领导者的嵌入性干预机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其一,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要对下属表现出父母亲人般的关怀,鼓励下属,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经常与下属沟通,积极与下属建立信任关系。要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并最终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升。其二,领导者要通过改变下属的价值与信念,使下属能意识到工作目标的价值,确立自我概念和自我身份。要提升并满足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而使他们愿意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付出额外的努力。领导者要适时地帮助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员工学习各种技能、积极开发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5]。

其次,组织文化的熏染机制。组织文化表征着组织成员共有的认知、行为和符号体系。在组织内部,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之一是让所有的员工对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理念达成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员工才能在行动上与组织协调一致。因此,组织文化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使员工按照组织期望的方式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组织文化使员工具有某种共同感、一体感、身份感,因而对员工的心理边界具有直接的影响。从组织文化层面进行员工心理边界的建构和调适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定期举办组织理念和文化的培训班,向新员工讲授企业文化,企业的考核与业绩评价体系、企业使命、愿景、战略等。通过培训使员工深刻认识企业理念,为他们快速融入企业奠定基础。其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消除员工和组织之间的零和博弈情结,树立共赢精神。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是管理的基本态势。当基于资源相对稀缺而形成的匮乏情结跟零和博弈情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这些都会对员工心理边界的建构产生消极影响,而共赢精神的发展则会更进一步加强员工的组织认同。

最后,全员参与的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可以改变组织的认知和行为,因而是员工心理边界调适机制的重要向度。组织学习是一个社会化和集体化过程,组织的变革过程必然伴随着组织员工调整认知和行为的过程,也就是组织员工按照新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意图进行认知和行动,使得新的组织目标迅速在其组织成员内实现社会化和集体化。这种社会化和集体化的实现可以使员工及时地调整心理边界,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具体的组织学习机制建构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完善组织机构,建立负责发现环境变化的部门,理顺组织的信息传送渠道,以便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其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便组织能够有效正确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三,建立定期和公开的讨论与反省机制。一个定期的讨论和学习制度有助于提高组织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学习的自觉意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穆军全,邢彦娟.组织心理边界及其构建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0,(6):95-96.

[2] 周菲,白晓君.个体心理边界:企业心理边界研究的基本命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3-37.

[3] 周菲,白晓君.国外心理边界理论研究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2009,(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