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悟名言作文

感悟名言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悟名言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悟名言作文

感悟名言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敏锐、观察、多读、感悟、积累、练笔

当前对初中生而言,如何写好作文是一大难题。每当作文之时,你看,抓耳挠腮者,冥思苦想者,搜肠刮肚者,紧咬笔杆者,如是不一而足・・・・・・笔是提起又放下,欲下笔却无言,欲写作文,一个字:难!

怎样才能使学生不畏惧作文呢?作文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章法可循呢?

说起方法,林林总总,万万千千,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悟一切美的东西,如何完成材料的积累,如何将内心的感悟抒发出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名著,熟记名言警句、名章佳句,进而用心体味、感悟。这样,久而久之,方能成竹在胸。

我的方法可以简称为:看,读,悟,练。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要求学生多观察善积累,要有观察的乐趣,将他观察的新发现与同学共享,说出来大家听听。教会学生观察,对于静物,看颜色、形状,大小等等,人物的观察注重外貌、衣着、动作、语言、性格等等,景物观察则注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总之,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观察,不必面面俱到。只有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积累第一手的素材。

其次,指导学生多读,学习是一个模仿的过程,阅读是感知的过程,而写作是运用的过程。将感知与运用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文心雕龙・是类》中说“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从朗读到默读,从精读到速读让学生体味优美的句子,精美的篇章,不朽的名著,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情感深以升华,思维得以扩展,表达得以深化,其好处之多,不再赘述。

第三,指导学生感悟好的文章、感悟生活。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让学生走出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游览美丽的祖国山河,体味不同的风土人情,利用各种手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撞击思路的大门,一有感悟,哪怕是一句两句,随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不会提笔在手,却难以下笔。

“悟”的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育史讲义》中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只有通过作文训练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才能更好的为作文服务。”引导学生进行发散与求异思维的训练,能更好的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突破思维障碍,写出更好的文章。平时训练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刻性。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摆托习惯定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新的方式,他不技能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最后,是不拘形式的练笔。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一、抄写。不妨将一些名短篇布置为作业,让学生在抄写中感悟。

二、仿写。在内容上或是形式上仿写,教师做好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三、扩写,缩写,或续写。结合平时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些扩写,缩写,续写的作文,并挑一些好的作文供同学们交流。

四、开头的训练:对作文的开头予以指导,如记叙文开头:或是写景渲染气氛,或是抒情侧击主题,有时叙事引入情节,有时议论点明中心。有倒叙、插叙、顺序多种方式。议论文开头,大致有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设问自答,引入注意;引用名言,加强气势;一段对话,摆明问题;巧设比喻,引发议论;对照式;借用式……不一而足,通过教学中的积累,让学生体味并加强运用。久而久之,各种开头的方式书记于心,在作文中追随灵感的脚步,随兴开头,让思路无阻无碍,畅叙幽情。

五、结尾的训练:通过“狗尾续貂”训练,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或变换,针对不同的文章,变换不同风格的结尾,练习“一句话结尾”等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对结尾不再陌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虎头豹尾,酐畅淋漓。

感悟名言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作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素质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提高人们对作文的认识,提高作文教学在人的成长中应有的地位,以对学生终生有益为基础、主动发展学生作文素质为目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基于此,平时作文教学就应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生活积累,回归文本阅读,加强作文训练,突出作文指导。

一、改变浮躁的教学目的,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下,作文教学的“假、大、空”和“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大行其道。新课改下,作文形式越来越活,越来越接近学生心理,越来越尊重学生的写作过程中的深层心理活动,但是,话题作文在各地考试中大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使套题达到登峰造极、真假难辨的地步,这种考法也暴露出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浮躁的作风。没有生活的发现,忽视知识的积累,漠视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怎能有好的文章?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审题、拟题、扣题等写作能力的训练不应该予以抛弃,而话题作文的降低难度、增大兴趣和让学生有话说的做法在平时教学中也应予以推广。创新只有与继承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强化生活积累,回归文本阅读

(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其实,叶老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面对这些至理名言,我时常感到我们的学生的悲哀!迫于升学的压力,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无情的隔在他们的身外。难怪学生写起作文来,常常感到无从下笔。他们不是饱尝搜肠刮肚之苦,就是显露捉襟见肘之窘。这个道理很简单: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这种现象正好验证了叶老的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其实,切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不只是阻截了作文之源,而且失去了生活对学生作文的现实关照,因而导致脱离实际、无病的作文四处泛滥。没有了真实的生活气息,何来生活气息浓郁的作文呢?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学生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文章的题材和语言怎能是千遍一律的呢?

作文教学中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写反映生活的作文。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从生活出发就要从人出发,张扬独特的生命,突现鲜明的个性。我们作文教学最大的不足就是生活积累的不足,没有从生活出发来关照学生的作文,从生命的高度来关照学生的写作,这是造成当今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的根本原因。

(二)以文为本,重视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是密切的。没有阅读就没有作文。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习语言。阅读也是运用,当然也有理解、有思想等等其他的东西,但运用是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的,唯此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但现在的课堂教学,较多地存在架空性赏析,以及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后,过多引导学生在影视屏幕上“读”文章而弱化文本阅读等种种错误做法,甚至还出现了置课文本身不顾,而急于“研究”跟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的所谓“研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舍本逐末的做法,又怎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呢?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坚持引导学生从文字出发,学会欣赏“细节”,以逐步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加强作文训练,突出作文指导

尽管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有较为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但是它并没有成为教师的行动指南,我们的教师只能唯高考、中考是瞻,你考什么,我们就练什么。结果,学生考场上写出来的作文只能让人大失所望。其实,针对考试而训练作文的做法就是实用主义的一种表现,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师平时就是这样训练学生作文的。学生作文没有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又怎能建起高楼大厦?

感悟名言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策略基础知识感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01-01

每当考试来临之时,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就成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特别关心但是又比较忧虑的一个话题。

目前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认为语文课的知识点繁多,考试时又重在考察学生课外迁移的能力,所以部分学生将精力都放在一些可以速成的题目上,对课本内容复习的很少;还有部分老师与学生认为文言文是考试中的重头,所以干脆将大部分的复习时间都用来梳理文言文;也有部分老师认为作文课的复习没有效果于是直接放弃…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复习,以期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1 注重课本的复习,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提炼学习方法的源泉。在复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翻看平时摘录的笔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课本中的知识点。然后要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主次然后各个击破。例如,可以帮助学生列出字、词、句训练中的重点,一旦学生有了复习方向,就能够在复习时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可以对文章又有新的感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巩固了字词又有了新收

获[1]。

一般语文试卷中的积累部分都涉及到课本内容,学生要将课本中的名言警句背熟,还要知道作者和出处。具体说来,课本中的重点包括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名句以及名篇名章的背诵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勤动手,在读背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使名句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阅读与作文中都能灵活运用。为了加强记忆效果,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敦促学生完成名言佳句的背诵,并以课堂背诵、默写的方式进行检查,辅导学生及时改正背诵默写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真正掌握名言佳句,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2 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好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敦促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和感悟,培养语感,在考试的时候学生才更加得心应手。这一过程由于考试之前的复习时间有限,也应当安排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完成。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金色年华》这一单元后面安排有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后,安排一次读后感的交流会,这样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考前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较短的中外作家名篇指导学生阅读,优秀考场作文也可以作为考前复习的阅读题材用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适量做题,举一反三,提高综合能力

在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与语感后,在考试前适量做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的提高。这个过程讲究的是做题的质量,要通过做题归纳出一套明确的解题方法。比如,什么样的题目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考虑和解答,是什么样的评分标准。

做的题目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规律的总结,比如仿造句子的题目要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不然可能被扣掉一半的分数。又如,对阅读中词语指代意义的理解,一般要联系上下文来找答案,并且还要将答案带入文中读一遍,意思不变才说明是正确的。

通过对这种解题规律的总结,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也节省了学生采用题海战术的不少时间,可用来进行其他项目的复习。

4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弥补作文的不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灵活运用的前提就是具备运用知识的方法。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考试时才有法可依。而作文作为试卷中的重头,地位是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的。接下来笔者就来谈谈作文方法的指导。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在作文的基础得分上可以加书写分,扣错别字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教师要限定时间(50分钟左右)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的实战演练。学生按照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直至成文的顺序严格按照时间认真写作,之后教师对作文中的难点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在考试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写作角度和文体,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得分。

此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作文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训练应当与语文知识同步,约每两周要进行一次。

5 结语

总的来说,厚积薄发是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特征。提高语文成绩还是要靠扎实的基本功与平时的积累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与较强的分析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因为非智力因素出现的丢分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有所调整,但是如果能将以上笔者说的几点兼顾到,语文考试的复习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试教育下,做好复习工作,可以极为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引入全面、发展的观点,充分提升素质[2]。

参考文献:

感悟名言作文范文第4篇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中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瑰丽,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乌申斯基)

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必须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孟子)

二、教会观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为文要么无病,要么生拉硬拽,要么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缺少真情实感。

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平凡庸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境界,美的情趣,画的意境。“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克雷尔特)

没有发现便没有珍视,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自然觉不出其价值,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又何尝不是。

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

(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着信念中发现和氏璧。

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的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庸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二)提升深刻思考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现到美,思考到美,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观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崇高理解。由“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感受到生命短暂,从而悟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三、涵蓄积累

(一)懂得积累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生活积累太少。要能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学艺术魅力和写作的乐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绚丽缤纷的。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学会从自然撷取鲜花,在生活中积累智慧,在生命中品味价值。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要善于从书本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从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培养正确价值观、崇高人生观,健康学习观,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从“破釜沉舟”领悟勇于拼搏。

从唐宋诗词中品味民族文化精魂,从名言警句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倍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名言不仅是知识传承而且是思想传承精神弘扬。鼓励学生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悟出道理。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席勒说:“只有恒心才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才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对知识的汲取应锲而不舍。

2、从日常生活汲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从一花一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意深重,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叶圣陶)

看似寻常最奇崛,要能从生活庸常中积累,从一滴水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品味芳醇。李贺作诗的锦囊,爱迪生知识的宝碗,蒲松龄积累素材创作《聊斋志异》,司马迁注重积累写作《史记》。都应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要调动学生心眼耳口鼻手等去感知真切生活品味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汲取生活中素材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二)、学会整合

“我们不应该象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象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象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培根)

从掌握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化用。从中汲取好材料,根据作文需要,能充分进行选择,有所取舍,根据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要求且能充分论证观点和内容的素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积累材料为文章提供丰富且生动的材料。

四、大胆创新

文章写作贵在创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学生可能在写作中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亦可使写作中发展等级有较大提升。

“文章当出机杼,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而想成就一家之言,需在创新中打破旧框架、旧模式,运用新思想认识来看待社会生活,认识生命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的感化。

文章贵在创新,创新是始终有生命力的源泉,是作文写作的不竭活水。

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探索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

由此可见,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在旧题材中挖新意,旧内容中挖新意,旧故事中挖新意。要能不落窠臼,立异标新。

(一)、立意创新

即要有独到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去思考,审题立意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黄宗羲说“每一刻,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剥去一层”,确立新角度,新观点,新认识,新精神,让平中见奇,常中出新。

(二)、材料出新

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要想学生生活学习中思考获得,要能够旧瓶装新酒,亦可以新瓶新酒。

“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别林斯基)。要写出鲜活形象,文章的选材是要有新意。

(三)、构思出巧

构思是文章总体设计。它能全面检测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

1、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

有必要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借助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联想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因此,它不仅有助于拓展思维,还能借助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又可通过拟题训练学生的发散的思维。基本可以半命题填补成完整题目,或根据话题拟题,根据材料拟题。

2、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优势

以对话、辩论、题记、书信、小小说、散文诗等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选择的一种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

“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朽”。

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教育本身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必须要求对学生的道德,对学生的爱国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观点,对学生的社会观点,给他们的深刻的影响——毋国光

教育学生的过程,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思想认识的提高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是对学生素质能力体现。要知学生的可塑性,只有在健康和谐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步入正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到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深处埋藏着无数奇迹,需要用眼睛、用智慧去发现创造。

作为教师要记住“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以“时时处处”的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能力,给予正确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应在我们教师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写作是石,敲击星星之火;写作是火,点燃熄灭之灯;写作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写作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写作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写作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感悟名言作文范文第5篇

四川省宣汉县红岭学校636100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少教师和学生改作“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有切肤之痛。教师费了很多工夫,收效甚微,依旧是“瞎子点灯”,依然是“三费”,费时、费功、浪费。学生作文依旧是“假大空”,假话、大话、空话。鲁迅先生曾说:“如果作文有什么密诀的话,作家早已传给他的子孙了。”那么,学生作文,真的就无法了?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社会规律,顺从,则易;逆之,则难。作文的规律在哪儿?笔都认为,抓住“慢“字,搞好“练“功,就是抓住了龙头,假以时日,就能“得道升天”。

1.积累语言,夯实作文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要好,首先就要做好“积累”这个“慢功夫”。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就是积累。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也有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与古人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积累,就没有写作,没有“破万卷”,就不会有“如有神”,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学生如果腹中空空,无阅读,无佳句,无素材,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只能缘木求鱼,建空中楼阁,借尸还魂,作无病。巴金先生谈写作经验说,他背了三千多篇名作,就隐约知道文章是什么样子。也就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如“温水煮青蛙”,量变引起质变。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作文也是这样,教师要有等待花开的耐心,要等学生完成“进化”的“慢功夫”。一句话,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

积累如此重要,怎么积累呢?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积累作文体裁。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很多都是大家之作,大量的佳作美文,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课文以分组的形式罗列,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剧本、相声,写人、叙事、描景、状物、议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文的辨别,有比较才有鉴别。也要关注范文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关注不同作家,不同的风格,个性的语言构思,语言风格等。积累名言佳句。语文课本上的成语、俗语、谚语,课本中的诗、词、曲、赋,语言是各不相同。可以以不同写作对象为序来积累,如描写珍惜时间和描述青春的的优美句子,“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青春是一串多彩的风铃,它时刻在召唤着自由的风;青春是一匹骏马,跑起来四蹄生风;青春是一首金曲,唱起来红光满面;青春是一段劲舞,跳起来彩霞满天;青春是一串笑声,笑起来连上帝也羡慕。”如描写春天的词语,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如描写爱国的成语,铮铮铁骨,昂首挺胸,精忠报国。积累生活语言。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最具有创造力。生活中的语言接地气,鲜活生动。积累生活经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然在生活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教学生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事事多观察,“世事练达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积累语言感悟。很多好的课文,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收获不大的。语言感悟,在于叠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深层次的领悟,才能有深层次的积累。

积累的方式有哪些呢?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的阅读,适当地更多地记忆铝篇佳作,了解作者的思想及成长的背景,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每天记忆一点。边读边动笔,摘抄优美词语、句子,做读书笔记,旁批或写读后感。在黑板上留一角,每天抄写一句名言或一句优美的句子。朗读、竞赛、复述、改编、表演、背诵课文内容,更可能地让积累的方式多变有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还积累了许多文章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