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密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规划管理;建筑密度;问题探究
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间距、尺寸大小、室外活动空间、绿地结构等,同时也会关系到消防条件、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的优劣状态,对建设和经济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居住区开发建设项目是敏感指标、硬性指标,所以建筑密度指标的核算工作值得高度重视。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只有处理好环境、效益、建筑密度等之间的关系,才可能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建筑密度核算的意义
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指出,建筑密度主要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漏算、错算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实践中,对于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密度计算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建筑密度核算的准确性。由于建筑密度的大小和核算的质量会关系到居民的生活需求,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城市的主体形象等,规划和管理部门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审查工作尤为关注,所以高度重视建筑密度的核算问题,也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永久性顶盖和无维护结构的货棚、加油站等构筑物的建筑密度核算
建筑密度的含义中涉及到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车棚和加油站等方面,该类建筑因为底部面积只计算支撑结构和基底柱的面积跟基地面积的比率,很少影响到建筑密度的大小,所以将其完全作为建筑密度来计算,不符合科学的建筑密度计算。因此,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货棚、车棚和加油站按照水平投影的面积来进行建筑密度的核算,将会失去建筑密度计算的意义,不符合建筑密度规定的开发效益。所以这些永久性顶盖和无维护结构的货棚、加油站等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在计算建筑密度时不与其围合的基地面积等同。
要想合理、有效的将永久性车棚、货棚和加油站等计算在建筑密度内,首先要确定该建筑或者构筑物在整个建筑内所占的有效面积和空间影响度,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对永久性车棚、货棚、加油站等无维护的构筑物面积做出了规定,均按照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这样既满足了建筑密度的核算要求,又不影响建筑面积的核算,通过对这些建筑和构筑物的建筑密度合理有效的核算,使建筑单位和城市环境建设均取得了成效。
3 地下室、半地下室地块的建筑密度核算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提出居住区绿地率≥30%,其中包括了宅旁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建所述绿地等,同时也包含了地下或者半地下室屋顶绿地和满足当地植物绿化覆土要求的绿地等。地下室一般是指房间地平面的高度低于室外地平面房间净高的1/2以上的,而半地下室则是指房间地平面高度低于该房间净高的1/3,但不超过1/2的。所以如果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顶板面低于室外地面,且能够满足绿化的覆土要求,此设置目的是为了满足和方便居民的出入等,但其视觉和空间环境的感受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该部分不应计入到建筑密度的核算范围中,仍按照绿地率计算;如果此时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90cm时,且满足绿化覆土的要求,则为了方便居民出入考虑将其1/2面积计入到建筑密度核算中,因为该结构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半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的尺寸大于90cm时,严重的影响到了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环境,所以将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基地面积均应计算在建筑密度中,绿地率中不需要将开发商植入的绿化面积重复计算,仅仅是为了满足商品房的销售。
4 室外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地块建筑密度核算
建筑施工中室外楼梯可以分为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和不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两种类型,其中针对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可以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定》3.0.17条规定的进行计算,也就是将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按照建筑物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纳入到建筑面积的核算中。 对于不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其建筑密度核算需要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0.24条规定的进行计算,也就是对于没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架空走廊、用于消防和检修的室外楼梯等均不计算在建筑面积中。因为这些无永久性顶盖的建筑和构筑物的通透性较好、没有永久性顶盖、对空间环境影响较小,所以不计算其建筑密度。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建筑密度的计算需要合理的分析其结构形式和状态,其中自动人行道和室内的自动扶梯等已经被纳入到建筑密度核算中,但如果是室外的自动人行道和自动扶梯均需要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的规定进行计算,因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没有将建筑面积计算在内,且对建筑空间环境和人的视觉范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将这部分区域作为场地道路用地的范围,暂不计算在建筑密度范围中。
5 结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大力建设,改善城市建筑面貌的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众所周知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间距、尺寸大小、室外活动空间、绿地结构等,同时也关系着消防条件、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的优劣状态,对建设和经济成本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建筑密度的核算关系着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尺寸、绿化、采光、通风、环境等方方面面,在建筑密度核算中容易因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的面积计算缺失影响到建筑密度计算的准确性,建筑密度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建筑密度的核算工作。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建筑密度的定性和定位需要作出细致的规定,通过合理计算建筑密度、有效把握建筑居住环境、合理搭配建筑物(构筑物)结构来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保障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俭,梁洁,陈飞.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2(04).
[2]宋迎春,曹亚美.关于规划管理中建筑密度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03).
[3]张恺.城市历史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以“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11(11).
关键词: 高密度,高效率 ,功能复合化
Abstract: urban complex building is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product, is a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high efficiency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 This paper to dalian high-tech zone sea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analyze high-density cities under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points and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 density, high efficiency, multiple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多区位、多中心的状态。不同的人群、功能聚集作用造成城市密度的变化。综合体建筑作为一种多功能复合、节约用地的策略,是城市功能聚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综合体建筑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生活空间的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助益的能动关系。
1项目概况
大连海创大厦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的七贤岭核心功能区,地块位置紧邻高新区管委会。项目用地总面积为78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5672平方米。项目定位为服务高新园区的包含餐饮、商业、酒店、公寓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
2总体设计
2.1布局与形体关系
项目用地位于高新区核心地段,位于火炬路与世达街交汇处,西侧邻三星公司,用地呈三角形,最短边沿敬贤街方向仅有19.7米。地势西高东低,高差近6米。地段狭窄,周边建筑密度高,用地极其紧张。项目所处位置决定了设计的难点在于: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完成一座多功能、高效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建筑。
在总体布局上分析建筑与街道关系,从城市环境中寻找建筑形体关系。结合功能综合考虑,将四大功能块组合在一栋带有裙房的双塔高层建筑中。餐饮及商业位于为裙房部分,精品酒店加精装公寓和公寓分别设计成塔楼分别布置在西端和南侧,通过裙房连接成个整体。裙房部分按照退线要求满布于基地,两栋塔楼分别顺应道路布置,成一定角度,打破原有相对规整、同质的城市肌理,形成丰富的城市轮廓(图1)。 鸟瞰效果图
2.2交通流线组织
大量城市综合体建筑实例表明,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是否解决好交通组织是此类型项目成败的关键。交通的成功,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可达性与易达性。
本项目与城市道路衔接,设计了四个入口。在火炬路设计有餐饮及商业部分的两个入口,用地西南的世达街上设有精品酒店、公寓及商业的两个入口。用地内部设置了一条环形通路。内部道路与火炬路平行一侧,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车行道宽度5米,人行道宽度6米。沿车行道设有20辆地面停车位,人行道设计较宽,设酒吧、茶座等进行室外休闲性消费场所。沿世达街一侧设计有一条道路宽5米,联系南侧公寓、酒店及商业入口。环路的东侧是一条宽4米的道路,作为货物通道和消防通道。两塔楼之间的空间在酒店入口前形成退让广场,上有三角形玻璃雨篷覆盖,成为人流和车流集散的场所。
根据用地东西方向高差及周边城市道路标高,精心考虑建筑室内外标高。人流分别从负一层和一层进入建筑,建筑周边道路标高顺应地形设计,与城市道路在四个出入口处能平顺对接。(图2)
总平面图
3建筑设计
3.1功能多样组合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综合体建筑的特点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将尽可能多的社会生活内容融入其中,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关于商业功能的设置,七贤岭核心地段目前业态单一全为办公楼,缺少休闲、购物、住宿等配套设施,经过与业主多次协商,最终形成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多样化的商业形态。
商业使用面积更多地集中在消费者能方便达到、接近地面的部分。充分利用地形存在高差的特点,增加了商业 “底层” 部分,活跃了一层和负一层的商业空间。建筑内部以中庭组织多种商业空间,简洁有序。其中地下一层至四层设计有中西式餐饮、健身、休闲吧,四层设计有美食广场,二层至四层南侧局部为商铺。建筑东北角从负一至五层是一个独立经营的高档餐厅,有独立出入口和垂直交通。设计中为了突出其相对独立特征,在体块上高出普通裙房一层。裙房屋顶沿火炬路一侧设计有屋顶花园。
精品酒店加精装公寓楼位于建筑西端的塔楼,在位置和高度上处于“龙头”地位,形成整个建筑群体的标志。它与南侧塔楼之间夹出的三角形空间形成酒店入口,覆盖三角形玻璃雨篷,形为极具酒店特色的入口空间。通过玻璃雨篷进入酒店大堂,大堂设计为两层通高,空间尺度不大、舒适宜人。六至十八层为酒店客房,十九层以上为精装公寓。
公寓楼位于建筑南侧的塔楼,建筑长边与世达街平行,负一层至一层为大堂,五层以上层为公寓。
3.2内部商业空间营造
成功的商业空间一定拥有识别性强的内部空间。本项目用地捉襟见肘,在满足零售、餐饮等内容面积要求后,能够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余地已经不大。设计中因势利导的引入了一个尺度宜人的多边形中庭空间(图3),中庭空间从负一层贯穿至五层,将阳光、蓝天引入室内空间。中庭周边布置有回廊和观光电梯、自动扶梯,串起来建筑内部水平和纵向的商业流线,在视觉上形成室内空间的视觉活跃元素。中庭同时成为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各种商业的、非商业的活动提供平台,为人提供交往空间,聚集良好的商业人气。沿中庭周边空间室内设计风格以白色、简洁为主,采用“背景化”处理,为今后商铺进驻后个性化装修提供余地。不但满足了商业经营者的需求,而且也是建筑空间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平和呼应。
中庭效果图
3.3外部建筑性格的表达
与很多商业建筑追求夸张的广告效应、热闹的商业氛围有所不同,在海创大厦的外观设计上力求表现海创大厦对园区的配套服务性格。高新园区普遍的业态是软件产业,建筑性格相对理性和规整,有很浓的文化氛围。设计力求与周边建筑相融合,不过分突出。建筑表皮的设置从功能角度出发,以有韵律的竖向条窗为主,局部配以大面积石材实墙。相同肌理的双塔强调了其区别于周边其他建筑的独特韵味。裙楼与塔楼的风格统一,在规整的体量中通过不同的材料与局部体积凸凹实现细微变化。在与人活动区域相近的底层以石材幕墙与局部玻璃幕墙相配合,表现建筑的精致和品质。在裙房外墙设计上,考虑广告位预留位置的同时限定了广告牌的尺寸,以保证立面的划分比例和完整性。
4体会与反思
海创大厦项目虽然在规模上远不能和当今一些动辄四、五十万、上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综合体建筑相比,但是设计过程中仍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回味的地方。
4.1地下空间利用的一些遗憾
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综合体建筑规模大、地下设备多、辅助房间多、停车库面积大,有时甚至还要和城市地下交通连通。在本项目中,由于用地局促、形状不规则,地下室基本占满红线内面积。由于造价等因素限制,地下只有三层,其中地下一层又被商业面积占据一半,最终导致地下停车位只有220个,对于这样一个九万多平方米规模的综合体建筑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4.2互动设计
近来常听到一个口号,叫做“向甲方学习”,它表达了一种与现时相契合的朴素创作思想。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对项目进行完整的一次性的“终点”设计。在综合体建筑中,随着设计过程的不断推进,总会有新的设计要素进入,业主和使用方的干预和介入成为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从开始阶段的任务书拟定,到商业策划公司的介入,直至最终落成,期间经过多次修改反复。由于项目招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设计期间是会接收到来自不同使用方的不同要求。这些不同的“声音”,经常是互相矛盾的,有时甚至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颠覆性的修改,在此其间总是充满坚持与妥协。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来自各方的要求不断磨合,使设计不断升华,最终达到业主、使用方、设计人员三方相对满意的成果。设计中与业主保持良好的互动,是设计师不断赢得业主、同时实现创作意图的最佳途径。
4.3综合体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综合体建筑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良好城市环境的形成,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种手段。
一个孤独的天才+一群神秘建筑=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这个孤独天才就是横跨哲学、神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建筑、医学、艺术、戏剧、舞蹈,有机农业与园艺这十二个领域的奥地利哲学家、神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斯泰奈。而那一群神秘建筑正是在他生命最后11年间设计并建造的以歌德Ⅰ、Ⅱ讲堂为代表的14个建筑和2个室内设计实践。鲁道夫・斯泰奈用占他全部身份1/12的建筑师身份造就了这些先是被奉为“有机建筑”的经典代表,后来又陆续被尊为神秘主义,表现主义杰出实践的一群特殊建筑作品。更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我发现更有人将它们与这两年最fashion的“非线性建筑”拉扯在一起,这一切的一切所证明的是这个天才与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这个故事永远与时尚,神秘为伍,历经近百年,依然被当作图腾而受人膜拜。
2、鲁道夫斯泰亲“知行合一”的勇敢实践
“知行合一”这个词本不属于这个外国人,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五百年前,明朝的王守仁在十几年的格物生涯中痛苦地悟道,终于在一个宿命的夜晚面对穷山恶水悟出“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核心思想,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朱圣人“知难行易”的主张,他大声呼喊:“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这句话很好理解,却又绝不简单,它是一种高深的处事和生活智慧,它的内涵便是: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理想及志向,就必须要通过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知行合一”正是这件千古不朽的工具。四百年后,在中国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这件工具,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将其作为一生的行为准则,并改名――陶行知,成就了伟大的一生:而在欧洲,也有一个年轻人,正终日沉浸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研习中,并作为新信仰运动的干将和心理学家,分别创立了人智学和提出了新的感觉知识理论。终于有一天,为了满足他所追求的道德功能和教化功能服务的需要,这个年青人在瑞士巴塞尔附近的小镇多拿贺的小山坡上成就了两座歌德讲堂,这个年青人就是鲁道夫・斯泰奈,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知行合一”的完美表演――他通过歌德讲堂的建造,为自己的人智学会建立了总部,从此。他的思想、他的教育体系得以推广。虽然,他的思想曾被反对者视作邪恶的代名词,他的歌德第一讲堂在建好不久后被人焚毁,但坚定的他,为实现崇高伟大的理想和志向,勇敢地挑战世俗,用更坚硬的混凝土建造歌德第二讲堂,并且是在原址上――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和信念,更说明他是通过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走完梦想到现实的过程,所以,他和他的歌德讲堂成为不世出的经典。
3、关于“主义”与歌德讲堂
我一直认为,鲁道夫・斯泰奈不仅仅是位达人、猛人、更是一位牛人。所谓达人,在某方面很擅长的人,他擅长十二个领域:所谓猛人,除了在某方面擅长外,还特别有个性,特别有能量,特别能战斗,而他不仅深刻的批判了战争期间的人性,他创立自己的学说和学会;所谓牛人,不但“达”,而且“猛”,更要百世留芳,他做到了!他的歌德讲堂在那个由钢、玻璃构成的“方盒子”时代中脱颖而出,从断裂时代的缝隙里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建筑之路。此后百年,一些“主义”的名头在看到歌德讲堂后都自惭形秽,将之奉为先祖、经典而仰望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有机建筑”、“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这几个类别。
3.1 关于“有机”的那些事
现在,让我们从歌德第一讲堂说起,歌德第一讲堂是由斯泰奈设计主持建造并亲手做屋顶雕刻彩绘的一座庞大的金木建筑,它开始于1913年,建成于1919年,结束于1922年除夕的一场人为纵火。今天,我们只能在图片上零星找到它的影子――一个创意来自德国人主食面包的建筑,从它的平面和剖面,我们可以看出它是由一大一小两个穹顶相割并共同组成的金木结构穹顶建筑。这个大“面包”的外形为巨大的穹隆和连续的异形壁柱组成,入口是由曲面的屋顶指引的。歌德第一讲堂的空间是非常简单的,大小穹顶分别对应的是讲堂和礼拜堂――这是主体,其他的如各门厅等附属的房间则游离子这个穹隆结构之外。
吴焕加,刘先觉等着的《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中评价歌德讲堂为世界“有机建筑”的重要史迹。关于“有机”,我的理解是,自然界的某种规律与表征,比如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就是把城市空间当作一个生命体有生长,衰败的全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和改造手法复兴城市里失去活力的旧城空间。而歌德讲堂之所以被赋与“有机”的名头,主要是因为斯泰奈的穹顶和母体柱式所呈现的建筑与宇宙秩序、人体秩序的关联――讲堂四周五边形的异形柱式和其支撑的巨形穹顶描绘出或者说是再现了宇宙中的运行秩序,在斯泰奈的哲学思想里,认为人体的秩序和宇宙的秩序是一一对应的,于是他发展了原始的人体工程学理论,并在歌德讲堂的细节之处,比如座位设置,门把手设计及楼梯间的设计中将人的基本心理与动作融化其中。
同时,在多拿贺的小山坡上除了歌德讲堂外,还有一些附属的小建筑,它们都具有雕塑般的外观,那个象植物茎干一样的蒸汽房的混凝土烟囱,让我想起高迪的植物柱式,这又是“有机建筑”的另一类表现――仿生:仿植物、动物。
当你站在多拿贺的这座小山坡上,映人眼前的是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是井然有序的田园生活,和一群象征世界万物的有机建筑,这一切构成的图景是无可比拟的,所以,这里是“有机”当之无愧的史迹,并且,它们依然在有机地生长着……
3.2 关于“心灵”的那些事
对于“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我一直认为很难说得清楚,我觉得二者都与“心灵”有关。“神秘主义”的源流可溯及远古,追至今日:
“表现主义”关乎心灵,表达意念。它们为何都能和歌德讲堂密切相关?我们来看看歌德第二讲堂!1922年那个令人伤痛的除夕,歌德讲堂的消失并没能改变执着的斯泰奈,痛定思痛之后,他于1924年3月重新动手做模型,并开始设计歌德第二讲座,虽然他最终病倒在自己的作品前并再也没能起来,但这座有着11万立方米巨大体量的宏伟的混凝土建筑终于在1928年完成,并成为保护他思想和精神的坚固堡垒。
从歌德第二讲堂的平面、剖面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两层,上层是大的讲堂,下层和讲堂的周围有小房间供艺术及科学工作,底层的空间是通透循环式的,这个对称多边形的平面中,主入口在两侧,这里通往大厅的入口,而后穿越cloak室可达到循环式空间中。两侧的楼梯间都可通往上层的会场,一层屋顶有一个环绕式的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步移景异的欣赏多拿贺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窗户都是不规则的,据说是第一讲堂的遗物。
歌德第二讲堂象一个巨大的雕塑,如果你问我,置身其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无犹虑地回答你:“是心灵的震撼!”“那是什么震撼了你的心灵呢?”“是形体和色彩!”
首先,巨大的体量和厚重的混凝土结构使到访者对它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同时又很好奇――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着禁欲气氛的堡垒里我将受到怎样的生命洗礼呢?这是设计师给后人留下的第一道心灵思考。
接着,走进这栋建筑,却发现,除了大讲堂外,其他的空间却是如此的灵动,那些大大的窗户将远处的美景拉进了建筑,人、自然、建筑得到极其美妙的交合。这是设计师给我们设置的第二重心理感受・
再者。就是建筑的细部。变形和雕塑性是斯泰奈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形体的变异正是体现在无处不在的建筑细节中。设计师认为形体的变异不是对自然直接的模仿,而应该服从心灵的力量,这种移情产生了使神秘的精神力量与建筑形体发生关联的作用。于是,他尽量地避免重复,使得建筑中几乎没有一扇窗户是一模一样的。
最后,丰富的、变化无端的色彩是我在这栋建筑中留下的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红、橙、蓝、绿、紫罗兰……如此复杂,又如此简单。色彩是宇宙,世界的一部分,是人心灵的一种表达,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表达心灵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指涉。那个通向四楼小礼拜堂的小楼梯间是这栋建筑里色彩运用到极致的空间。粗糙的墙面,厚重的扶手,从四楼屋顶垂下的变异形体的吊灯本就已够独特了,哪知,从一楼踏上第一级台阶开始往上走,你才会发现每一层都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从红一黄一绿一蓝,一层层退晕上去,自然光线从大大的不规则形窗户外透射进来,那种柔和、清澈,无法言说。这里,色彩和形体真正结合起来,我的心灵世界受到无比强烈的感召。
这就是我在歌德第二讲堂里发生的关于“心灵”的故事,我不想去讨论它作为人内心最深刻的体验与“神秘主义”的关系,也不想再提它对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康定斯基的影响,我只是想单单从一个人的角度解释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对“心灵”的表达与感知,这就足够了(图24)l
2.让爱情带给你幸福,让友情带给你快乐,让今天的花儿为你欢笑,生日快乐!
3.愿时光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停住,祝你生日快乐!
4.愿每天的太阳带给我光明的同时,也带给我快乐。真心祝自己生日快乐!
5.生命和爱是人类最高的意义。在试着把握生命的同时,愿你早日找到爱!生日快乐!
6.开心作陪,快乐相随,好运环围,幸福永随,生日快乐。
7.祝你开心每一天,快乐每一年,幸福一辈子!
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醒来惊觉不是梦,眉间皱纹又一重。
9.只有心香一瓣,关怀一份,为你送上浓浓祝福:生日快乐!
10.愿今天的每时每刻都充满明媚,似阳光普照鲜花绽放!
11.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们都来为你祝福,愿你生日快乐,健康还美丽。
12.托白云送去知我绵绵不尽的思念,托清风送去我轻轻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
13.今天是你的生日,愿所有的快乐、所有的幸福、所有的温馨、所有的好运围绕在你身边。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14.情缘驻我心,相思比梦长。祝你生日快乐!生命中的每一天永远青春靓丽!
15.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寿无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6.亲爱的朋友,祝你生日快乐,好运常伴。
17.你饿了么?我是面包!你冷了么?我是蒙古包!你生气了么?我是沙包!生日快乐!
18.我为你收集了大自然所有的美,放在你生日的烛台上。
[关键词]机房制冷技术(LCP)、管线布置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01-01
1.背景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电力大营销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安排部署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营销信息系统数量越来越多,信息系统持续大规模的建设与信息机房空间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亟需找寻合适场所建设新的高密度信息机房,但由于高密度信息机房具有设备摆放集成度高、管线量大、余热量大、余湿量小、循环风量大、焓差小等特点,因此多处选址均存在问题,最终选择临近某公司附近的多层停车楼作为高密度信息机房的建设场所,拟将此停车楼的顶层作为改造成高密度信息机房的目标场所,其场地平整,可用建筑面积约1653O,层高3m,梁底净高2.45m,板底至楼面高度2.8m,梁柱呈网格型框架结构,屋顶暂时空置。从梁底净高参数来看,明显不能满足传统下送风上回风的信息机房散热、走线布置等需求【1】。
2.制冷技术比较
2.1传统精密空调下送风上回风方式简介
传统的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技术,制冷方式为风冷制冷,送风方式为下送风上回风。此技术要求机房内需设有≥500mm高架空的活动地板,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被空调用作送风的静压风库,通过保持正压,气流组织分配均匀地送入各个网络设备内。下送上回气流组织把机房空调与机柜的设备冷却合二为一个送风系统,回风通过空调柜顶设置的风口回至空调内。由于活动地板形成一个大的送风箱,因此活动地板直接影响空调效果,若地板下空间不够,会造成送风短路,不能到达最远处通信设备机架,使得机房内区域温差较大,不利于信息设备正常工作。
2.2 LCP机房制冷技术简介
LCP即Liquid Cooling Package,其原理是利用LCP机柜内风机将热风从相邻的服务器后部抽到液体冷却柜中,由LCP内部水管制冷热风,而后将冷风吹到服务器前部,其热水再回流到室外的循环制冷设备,通过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达到制冷的效果。对机房来说,LCP将临近的一组机柜包装成一个类似“冰箱”的单元,而传统的下送风上回风精密空调则是立足于将整个机房制冷有一个“冷库”,相比之下,两者的能耗差别明显,并可使传统的约4kW/机柜的制冷量提升到约30kW/机柜的制冷量。
LCP内部气流组织如下图示:
LCP技术的室外Freecooling(自然冷却系统)【2】,当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可以不通过室外循环制冷设备来制冷液体,可仅使用自然冷量制冷,具有较好的节能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LCP技术,设备机柜的散热将不再受建筑物的净空影响,非常适用于解决净空受限项目的机房制冷问题。
3主机房制冷系统分析
由于受房间净高限制,主机房制冷方式可采用LPC行级空调平行送风方式;拟采用模块化部署,单排分别部署配电列头柜和弱电布线柜;空调与机组高效模块化,封闭冷通道。单个模块内行级空调水平送风保护距离为2~3m,空调前出风冷却冷通道,通过服务器机柜,机柜产生热量,空调背面风扇回收热量,反复循环。因此模块内机柜与行级空调交错布置,保证良好的气流组织,避免整体总冷量充足,局部屏柜的温度偏高的现象产生。
主机房设备区高密度区单组机柜布置示意如下图示:
LPC行级空调设有完整的上下水系统,每个单元各有一组冷冻水管道供水,主管沿梁下水管走管,支管上安装阀门和过滤器,所有检修维护均在水管夹层内进行,水平支管在架空静电地板下敷设,下水管的直径和坡度应足够大,以免管道堵塞。每个单元下部均应设地漏、下水管,以便在空调加湿器漏水或水管破裂后,保证机房内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漏水管引接至大楼排水系统。
整体上看来,主管在夹层内走管可以提升安全性及运维的便利性,而水平支管则能够方便的在200mm高度的地板下通过,避免了从设备上方经过。
4.主机房内管线布置分析
放置于主机房区设备主要为以太网交流设备,拟采用上走线、下走管方式布置各系统管线。本场地为井字梁结构,梁下净高约2.45m。布置的主要管线包括:强弱电主线槽、气体消防主管、冷冻水主管、冷冻水末端支管等。
4.1主机房内垂直方向管线布置
本文以图例对本项目主机房的管线布置说明:
如上图所示,若静电地板采用200mm高度、采用1.8m高的标准设备机柜,主机房区域机柜列冷热通道内最低净高约2.15m,主的管线基本可以布置到位,但管线的维护空间会显得狭窄,如果强(弱)电线槽采用500mm的高度,距梁底仅余128mm,但基本能够布置到位。从垂直方向管线整体布置来看,各主要管线基本能够布置到位,拟通过后续施工阶段的深化,可局部利用梁底到顶面的350mm高度井字空间,微调各管线交叉细节部位的位置关系,交叉位置可采用U型跨接方式,则该场地的管线垂直方向的布置初步分析基本可行。
4.2新风排风设备布置
基于场地内梁下高度空间有限,梁下几乎没有走管道的空间,因此场地内不采用风管长距离布置新风管和排风管,可充分利用梁底到顶面的350mm高度井字空间,全部就近在走道或房间内贴顶面安装新风机和排风机,短距离接入机房内,初步分析基本可行。
5.结论
对于建筑物净空较低,引起建筑物高度和信息机房的散热、管线布置的问题矛盾凸显,业内对于此种情况建设高密度信息机房一般是采取否定态度的。本文结合项目实例,对高密度信息机房改造的散热、管线布置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整选取标准机柜的高度、选取新的机房制冷技术、选取合适的走管走线方式、充分利用井字梁的空间,本项目建设信息机房是可行的。因此,对于此类由于项目场地引起的类似问题,不应一票否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