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的简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辛弃疾的简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航运金融;集疏运体系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各式联运、集散中转、商务金融、国际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对其经济腹地具有很强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的港口城市。通过对世界知名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基本模式的分析,结合新加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从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港口集疏运体系、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航运金融;集疏运体系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港口建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伴随着中国港口的快速发展,各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截止到2011年年底,国务院共批复了4个国际航运中心,即上海、大连、天津和厦门。但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一句口号或者一纸政府批文,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国外知名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模式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按其形成和发展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1 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的伦敦模式

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伦敦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条件,如悠久的贸易和航海的传统和文化、众多优秀的海事人才等。伦敦航运服务业高度发达,拥有数千家大规模的各类航运服务企业,提供船舶注册、船舶买卖、航运交易、海事保险、海运融资、海事诉讼与仲裁、航运信息咨询、航运人才培训,以及航运业界交流在内的全方位的现代航运服务,并依旧牢牢占据了国际航运中心的统治地位。

目前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全球有1 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其中,仅航运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就达20亿英镑[1]。表1显示了2008年和2010年伦敦航运服务占全球航运服务的市场份额变动情况[2]。

1.2 以国际货物中转运输为主的新加坡和香港模式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由于自身经济腹地较小,直接外贸运输并不太多,而是以海外腹地作为其主要的经济腹地,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作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两港都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是其自由港的特点,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见表2)。

1.3 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的鹿特丹和纽约模式

荷兰的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两大河流入海汇合处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其周围500km范围就有1.5亿人口。鹿特丹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4%都经过鹿特丹中转,德国经鹿特丹吞吐的货物量超过其国内港口的总吞吐量,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

1 190万标箱。

纽约港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一度承担了美国外贸运输量的40%。目前纽约港港域面积为10.5平方千米,深水码头岸线60多千米;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装卸集装化率达90%;约有100家船舶公司的300艘班轮挂靠,通达世界120个国家的370多个港口。

2 新加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新加坡港地处国际海运洲际航线——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是一个天然的深水避风良港,被誉为“东方十字路口”。经过多年规划和逐步发展,新加坡港已成为综合服务最好、最有效率的世界级大港。总结新加坡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

2.1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服务是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条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集装箱运输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目前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个航班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丰富和提高了新加坡作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见表3)。

2.2 重视港口科技投入和应用是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物质技术保障

2011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吐量达2 993.70万标箱,涨幅达5.3%,仅次于上海港居世界第2位,海港停靠船只总吨数为21.20亿吨,同比增加10.4%,使新加坡保持为全球最繁忙港口的地位。新加坡港口运作效率高是全球闻名的,如它对外承诺一般集装箱船舶不压港且装卸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而马来西亚进出港口一般需要5天时间;其集装箱码头规模化经营的效率世界上最高,船舶作业率为每小时280箱,每公顷用地处理52 000标箱,每米泊位处理1 750标箱,每个职员处理3 800标箱,码头岸线的生产能力是高雄的2倍、上海的1.3倍;平均每天处理61艘船、8 000辆拖车和80 000个集装箱;集装箱码头拥有一个畅通无阻的闸门系统,通过全程自动化和无纸作业,拖车通过闸门入港仅需25秒[3]。

而这些高效率都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对视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通过实施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物流公司基本上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政府的TRADENET把新加坡35家监管机构、货代、出口商、船公司、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仓库、供应商、保险公司、进口商、银行等单位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PORTNET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政府部门、、海关、港务集团、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现有7 000多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保障了物流的快速、安全、准确,每天可以处理数以千计的拖车,准确率达99.99%。

2.3 灵活的自由港政策和系统的航运优惠措施是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自由港指的是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被规划在一国的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又称自由口岸、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大约95%的国外货物可以自由进入新加坡。新加坡的自由港政策具体体现为实行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对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等。这些政策极大地方便了货物的流通,节省了贸易成本,带动了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的发展,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使新加坡在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加坡为了凸显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航运中心地位,不断推出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新加坡,尤其加大吸引航运企业的优惠政策力度。在新加坡政府公布的2011年财政预算案中,在保留现有对船舶管理公司、船务、船舶经纪和货运衍生品经纪的税务优惠基础之上,进一步添加对航运业的税务支持,包括将商品及服务税的零税率范围扩大至船舶零部件维修及保养行业,并确立买船或者造船租贷利息豁免预扣所得税措施。新加坡历年推出的有关吸引航运相关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核准国际船务企业计划、核准船务物流企业计划、海事金融优惠计划、新交所亚洲结算行和船舶注册登记制度等(见表4)[4]。

3 对中国各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

3.1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

目前,我国航运服务集中在货运、船舶等下游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而以金融、保险、法律、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产业规模比重较低、发展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5)[5]。在国际航运保险、船舶经纪、航运服务中介机构、船舶融资、海事保险等航运高端服务业方面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伦敦、香港等航运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城市。

从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也都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其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是仅靠投资拉动,而主要是靠产业集群效应所推动。产业集群由于实现了对集群内资源的相对集中和高效率的使用,能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降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和谈判成本,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有利于集聚航运服务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整合航运服务功能、提高航运服务效率、突出现代航运服务特色、规范航运管理,是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平台。

3.2 优先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优化国际航运中心金融生态环境

航运金融通常是指航运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融资、货币保管、兑换、结算、融通等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与此相关业务总称。航运金融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航运金融中的融资业务能为航运业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航运金融中的海上保险能使航运企业合理地规避海上运输的巨大风险。

从伦敦和纽约的发展经验来看,国际航运中心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是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如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资本运作与兼并收购、航运基金、船舶租赁与融资、航运金融信息服务、航运信托、航运金融期货、航运会计服务、海事仲裁与法律服务和航运教育与培训等。

金融生态是我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它源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中,2004年由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4]。为促进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2009年国务院19号关于上海两个中心的文件(简称《意见》),提出了包括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如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指导意见。良好、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将会极大地促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航运业有效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减少机会成本,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快构建区域集疏运体系、增强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

从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验来看,广袤的经济腹地和发达的集疏运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以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等为代表的国际航运中心不仅表现在其拥有一套完善的海运系统和广阔的航运市场,而且还具有高度发达的集疏运网络系统,包括铁路、公路、沿海、内河及航空等,形成水陆空立体运输通道,各种货物源源不断汇集到航运中心及其服务区域进行销售、加工、储存和转运等。只有具备这个先决条件,才能保证腹地经济、运输物流等支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完善的集疏运体系能够充分带动其所在区域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首先,良好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港口城市的区位吸引力,有助于强化区域经济活动的集中,加强不同区位之间的经济联系;其次,集疏运功能的集中可以提供更有效的专业化服务。集疏运功能的专业化分工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以及生产生活需要,结合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布局特点,实现整体的效率性、灵活性和连续性。在具体运作方面,应强调两个协调:一是集疏运环节内部协调,主要基于各环节间的协同效应,使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在总量配比、空间布局、技术水平、组织管理和措施政策上相协调;二是集疏运环节与外界需求总量以及区域空间分布上协调[6]。

从目前国家批复的4个国际航运中心来看,上海、天津、大连和厦门都具有良好的航运区位条件,其服务经济腹地的功能也在不断强化(见表6)。在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如果能形成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格局,将大大降低航运成本,提升其增强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如宁波港加强与浙赣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推进海铁联运,延伸港口腹地,拓展宁波发展空间;与嘉兴、台州、温州等城市开通的内贸货物集装箱班轮航线,与金华、义乌、绍兴、衢州和江西上饶、鹰潭6个地区签署的建设“无水港”合作备忘录,与丽水当地港口联合开发的河海联运等大大增强了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能力,为宁波港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重视航运研究与人才培养、构筑海外和本土航运人才高地

现代航运产业带动效应强、投入产出高、技术含量高,航运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科学,在信息化技术和功能形态不断创新情况下,需要专门机构和人才进行研究探索,需要有各种层次的航运人才资源。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的航运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港口服务业、服务业和货运服务业等知识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航运辅助服务业,而高级航海技术、船舶管理、航运金融与保险、海事法律、航运信息研究分析、航运经纪、海事安全与海事技术服务等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加强海运业人才、航运金融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因此,在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加大航运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机制,研究制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通过人才奖励措施吸引海外高端航运服务人才,使国际航运中心成为航运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同时,要完善航运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空中交通等的高端专业人才,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开钊,荆林波. 关于中国港口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探讨[J]. 经济与管理,2010(4):43-48.

[2] 董岗,汪传旭. 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借鉴及对上海的启示[J]. 科学发展,2012(5):100-107.

[3] 廖奎. 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对钦州港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2012(23):15-19.

[4] 王洛. 新加坡再增航运税务支持[J]. 珠江水运,2012(7):40-41.

[5] 张爱国,等.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 港口经济,2009(1):19-23.

[6] 俞晓晶. 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J]. 水运管理,2009(7):11,104.

[7] 黄维彬. 新加坡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及展望[J]. 港口经济,2006(6):30-31.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第2篇

附加音是指在原有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之外,出现的额外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多为病理性的,如喷射音、奔马律、二尖瓣开瓣音、咯喇音及心包叩击音等。

奔马律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增快,>100次/min时,与第一、二心音组成的韵律如奔驰的马蹄声,故称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通常在心尖部或心尖部偏右上处最易听到,按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收缩期前奔马律和重叠型奔马律3种类型。

舒张早期奔马律最为常见,是一短促而低调的音响。此奔马律提示有心肌的高度衰竭或急性心室扩大,故临床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常见于心肌炎、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尤其左心室衰竭)等。舒张期奔马律发生的时间与第三心音基本相似,故须与生理性第三心音鉴别。生理性第三心音常见于健康人,尤其是儿童和青年,心率正常,三个音响的时间间隔、性质大致相同,坐位时可消失。

收缩期前奔马律亦称舒张晚期奔马律或房性奔马律。第一心音之前出现一附加的声音与第一、二心音组成奔马律。此音较低钝,为病理性第四心音,常在心尖部或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听到。多发生于左室或右室收缩负荷过重和舒张晚期充盈阻力增加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炎、心肌病等。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有节奏的收缩,此奔马律即消失。

重叠型奔马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收缩期前奔马律与舒张早期奔马律同时存在即形成四音律。四音律的声音,犹如火车奔驰时车轮铁轨所产生的“克一伦一达一拉”的声音,故亦有火车头奔马律之称,心率往往增快。可见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其是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时。在心率相当快时(心率120~130次/min以上)可互相重叠,称为重叠型奔马律。PR间期延长使增强的第四心音在舒张中期出现,显著的心动过速使舒张期缩短,因而心室的快速充盈与心房收缩同时发生,使上两音重叠;心率稍慢时,可发现患者既有舒张早期奔马律又有收缩期前奔马律。可见于左或右心功能不全伴有心动过速时,亦可见于风湿热伴有PR间期延长与心动过速的患者。

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在二尖瓣狭窄时,可在心尖内侧听到第二心音后较短时间内(0.07~0.08s)有一音调高、响度强、时限短促的清脆拍击性附加音。开瓣音的存在是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的特征性体征,如果瓣膜钙化、严重的纤维化或伴有关闭不全时则不出现,故被作为选择二尖瓣分离术的一个指征。

心脏听诊的内容――心脏杂音

当听到心脏杂音时,应区别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几乎所有的舒张期杂音都是病理性的。收缩期杂音则不能仅听到杂音就认为是病理性的,因为在有些正常人亦可听到生理性收缩期杂音。对于杂音的描述,必须记录其发生的部位、时间、性质、强度、传导方向,才能全面地判断其临床意义。

心脏杂音是指在正常心音和附加心音以外,由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导致的在收缩期和(或)舒张期出现的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声音。可与心音分开或相连续,甚至完全遮盖心音。杂音的产生是由于血流加速或血流紊乱,产生旋涡,撞击心壁、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产生振动所致,对心脏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心脏杂音的听诊特点

听诊心脏杂音时,应注意杂音发生的最响的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方向。通过上述特点以及杂音与呼吸、运动及的关系等来判断其临床意义。

杂音最响的部位一般杂音在某瓣膜听诊区最响,提示病变部位位于该区相应瓣膜,如二尖瓣的病变,杂音往往在心尖区最响;主动脉瓣的病变,杂音在主动脉瓣听诊区最响;而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杂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所以确定杂音部位,对于判断心脏病变的部位有重要意义。生理性杂音多在肺动脉瓣区与心尖区出现。

杂音出现的时期杂音出现的时间要在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基础上才能判别。不仅应分清杂音发生于心动周期的收缩期、舒张期或双期杂音,还应分清属于各期的早、中、晚哪个阶段。此点对判断瓣膜病变的性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发生于第一心音至第二心音之间的杂音称为收缩期杂音,与第一心音相合者称为收缩期早期杂音;距第一心音有一定距离者称为收缩中期杂音;在收缩期的较晚部分发生者称为收缩晚期杂音;发生于整个收缩期者为全收缩期杂音。发生于第二心音至下一个心动周期的第一心音之间的杂音称为舒张期杂音,亦可分为舒张早、中、晚期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常出现在舒张中期及晚期。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则常为全舒张期。若杂音连续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出现称为连续性杂音。临床上,舒张期及连续性杂音均为病理性,而收缩期杂音有很多是生理性的。

杂音的性质

由于病变性质不同,杂音的性质亦不同,通过杂音的性质可部分了解病变的情况。临床上将杂音的性质分为以下几种。

吹风样杂音:吹风样杂音的音调较高,如吹风。又可分为柔和的或粗糙的。粗糙的吹风样杂音可似拉锯样,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早期杂音则为音调高、响度低的吹风样杂音,类似泼水样或叹气声。粗糙的杂音多为器质性,柔和的杂音多为功能性。

隆隆样杂音:杂音系低音调,性质粗糙有如雷鸣样的隆隆声,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

乐性杂音:杂音调高,系因瓣叶外翻、瓣膜破裂或腱索断裂所致。可见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有瓣膜外翻者,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赘生物时。

机器样杂音:杂音粗糙有如机器的轰鸣声,如动脉导管未闭而产生的杂音。

杂音的强度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一般来说,杂音的强度与病变严重的程度成正比,但并不完全如此,例如二尖瓣狭窄的程度极其严重时,通过的血流极少,杂音反而可以消失。

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增快,杂音增强。

压力阶差:狭窄口或异常通道两侧的压力差越大,杂音越响。

心肌收缩力:推动血流的力量越大则杂音越强。如心功能不全心肌收缩力减弱时,狭窄口两侧压力差减小,则杂音减弱甚至消失;当心脏功能改善,使两侧压力差增大,血流增快,则杂音又增强。

此外,杂音的强弱亦受胸壁的厚薄及心外因素的影响,如胸壁厚、肺气肿、心包积液等均可使杂音减弱。

提示杂音强度的变化特点

有的杂音开始时较强而后逐渐减弱到消失称为递减型,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有的则开始时较弱而后逐渐增强,然后又逐渐减弱到消失,称为递增一递减型,如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有的开始时较弱而后逐渐增强称为递增型,如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有的开始于第一心音,逐渐增强至第二心音时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弱,形似菱形称为连续性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当杂音的强度大体保持一致时,称为一贯性杂音,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杂音的传导方向

杂音常沿着产生杂音的血流方向传导,并可借周围的组织向四周扩散。由于杂音的来源不同,杂音的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也不同,根据杂音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的来源及其病理性质。例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杂音在心尖区最响,并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处传导;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以主动脉瓣区最响,并可向上传导至颈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以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响,并向胸骨下端甚至向心尖区传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杂音较局限,如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常局限于心尖区,肺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亦较局限于肺动脉瓣区及附近。一般杂音传导越远,杂音亦越弱,但杂音的性质不变。因此,如果在心前区2个部位都听到同性质和同时相的杂音时,为了判断杂音是来自1个瓣膜区抑或2个瓣膜区,可将听诊器从其中的一个瓣膜区逐渐移向另一区来进行听诊,若杂音逐渐减弱,则可能为杂音最响处的瓣膜有病变;若杂音逐渐减弱,但当移近至另一瓣膜区时,杂音又增强,则可能两个瓣膜均有病变。

杂音与呼吸、及运动的关系临床上遇有杂音不典型或较弱时,可通过改变呼吸、变换、运动等方法使杂音响亮增强易于听诊,有助于诊断。

当深吸气时,肺循环血容量增多,左心排血量相应稍少,右心排血量增多,因而深吸气时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区杂音较强;而深呼气时肺循环血容量减少,左心排血量稍多,则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区的杂音较响,且深呼气时,心脏被肺掩盖的部分减少,因而杂音增强。

变换有助于杂音的检出,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侧卧位杂音最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坐位稍前倾时较易听到,深呼气末屏住呼吸时尤为清晰。

在休息时杂音较弱,但在运动后使血流加速,心脏收缩加强则杂音增强,听诊更加清楚。

不同时期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

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二尖瓣区生理性收缩期杂音可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和妊娠等,杂音较弱。病理性杂音可因器质性或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所引起。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杂音为吹风样,较粗糙,多在3级以上,呈递减型,常为全收缩期杂音,遮盖第一心音,且向左腋下传导。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则由左心室扩张所引起,杂音柔和,吹风样,传导较不明显。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肺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生理性杂音较为常见,多见于部分健康儿童及青年。杂音较弱且柔和,于卧位吸气时明显,坐位时减弱或消失。病理性杂音可见于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在该区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型,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常引起肺动脉扩张,以致肺动脉瓣口相对狭窄出现收缩期杂音,但不伴有震颤。

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的收缩期杂音多为病理性。如主动脉狭窄可在此区听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沿大血管向颈部传导,常伴有收缩期细震颤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主动脉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引起主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主动脉瓣狭窄,在该区可听到柔和的或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不伴有震颤,常伴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三尖瓣区: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在此区听到收缩期杂音,为吹风样,吸气时增强。大多数为右心室扩大所致的相对性关闭不全,仅极少数为器质性病变。

其他部位:室间隔缺损时,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收缩期震颤。

舒张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大多数是由于瓣膜器质性损害所致,少数则由于相对性的改变所引起。

心尖部:①器质性: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在心尖区听到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性杂音,常伴有第一心音增强和舒张期震颤,可有开瓣音,此杂音以左侧卧位、呼气末最清楚。②相对性:可见于左心室增大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此外,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尖区亦可听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称为Austin-Flint杂音,不伴有第一心音增强和开瓣音。此杂音的产生主要由于从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的血液将二尖瓣的前叶冲起,形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杂音性质柔和。

主动脉瓣区:器质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发生于风湿性、梅毒性心脏病。常为叹气样或泼水样,递减型舒张早期杂音,以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为清晰,且可传至胸骨下部左侧,亦可传至心尖区。前倾坐位,呼气末屏气时更易听到。

肺动脉瓣区:器质性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是较罕见的。在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肺动脉瓣压力增高,肺动脉扩张引起相对性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以出现柔和、吹风样舒张早期杂音,称为Graham-steell杂音。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在第2肋间胸骨左缘及其附近,听到机器样连续性杂音,几乎占整个心动周期,以收缩期末最响,并可伴有连续性震颤。连续性杂音亦可见于动一静脉瘘。

三尖瓣区:三尖瓣狭窄所产生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在胸骨下端可听见。此常由于右心室扩大所致相对性三尖瓣狭窄所引起。器质性三尖瓣狭窄很少见。心脏听诊的内容―一心包摩擦音.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结构,学生。

分类号B848.9

1引言

人们倾向于将健康限定于“非病理状态”,限定于“生理状态”,生理无病即健康,这是早期对健康的比较消极的和狭隘的解释。20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严格的解释,认为“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1]。这个解释突破了人们常规的狭隘解释,健康并非仅仅是非病理状态,应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关于健康的理解又跃上了新的台阶,人们认为应该从积极的方面解释和理解健康,人们提出了“康宁”(wellbeing)和“幸福”(wellness)的概念[2],其健康的含义更加广泛,而且具有积极意义,健康是人们美好生活的目标,是努力方向[3]。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同时人们也提到了心理健康素质。但是,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包括哪些内容,对于这些问题尚有不少争论,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方法

2.1访谈对象

心理学方面的专家(5人,包括儿童心理、医学心理、普通心理、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家)、大学教师(10人)、中学教师(10人)、小学教师(10人),大学生(15人)、中学生(10人)和小学生(10人)。

2.2研究工具

自行编写的访谈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12个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你认为什么是健康?

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你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在你周围的人中,心理健康的人占多大比例?

你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心理健康状态,应该具备哪些内在的心理特点?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你认为主要与哪些心理特点有关?

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素质?

你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包括哪些方面?(此问题在访谈时要根据被试的回答进行追问)

心理健康素质高的人有哪些表现?

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心理健康素质不高,他在遇到困难时将如何表现?

影响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在调查或访问的时候使用相应的表达方式。

2.3访谈过程

研究使用访谈形式。访谈过程、研究过程均做详细记录(个别有录音记录)。最后对所有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关于健康的概念

3.1.1专家、教师(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解释

关于健康的解释涉及如下几种观点:(1)反面(消极)的解释。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当然病指身心两个方面。特别是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持这种看法。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传统的健康观点。(2)正面看法。健康是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比较多的专家和大学教师持这个观点。(3)内容的解释。认为健康是身心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状态。人们主要认同的是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健康的核心。(4)统一的解释。认为健康是内在和外在的统一,是自己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统一,是自己和环境的统一,是身体、心理和环境的统一。(5)功能的解释。认为健康是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工具。

3.1.2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解释

学生的解释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反面(消极)的解释。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大学生倾向于涉及身心无病,而中、小学生更多地认为身体无病就是健康。因此小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比较有局限性。(2)内容的解释。认为健康就是身心健康。(3)统一的解释。健康是良好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的统一。(4)道德的解释。认为健康就是心灵美。因此,学生的解释与教师的解释有差异,学生的解释更加具体,范围更小,而且很少涉及社会方面的解释,有些小学生将健康理解为道德术语,健康就是健康的思想。

3.2心理健康的概念

3.2.1专家和教师的解释

专家和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有如下观点:(1)心理健康是一种性格。主要是人的心理承受力,是一种自信的心态。(2)正面乐观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3)统一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是内在自我和外在行为的统一,是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的统一。(4)内容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涉及认识、情绪、动机和社会多个方面;涉及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适应性。(5)消极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6)心理健康就是能力,多种能力的统一,如认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3.2.2学生的解释

学生关于心理健康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乐观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就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没有压力的心理状态。(2)反面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3)道德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思想好和心灵美。有相当部分的小学生有这样的理解。(4)性格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就是乐观和自信的性格,是健康的观念和宽容,是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人的心理承受力。(5)能力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是认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情绪调节能力,完成活动的能力。

3.3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3.3.1专家和教师的解释

专家和教师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涉及如下一些方面:(1)评价标准。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不仅要从主观的方面获得主观的指标,而且要获得客观的指标。(2)内容标准。在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的时候,要考虑如下内容:情绪、意志、动机和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和合作、性格、自我评价、认识能力或智力等。(3)性格标准。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有如下性格特点:乐观向上、豁达大度、自信坚强、有很好的心理承受力、自尊自爱、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环境认识。(4)功能上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有如下功能:适度的心理反应,能够进行很好的自我适应和环境适应。(5)动力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有这样的动力特点:追求完美,坚强的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统计学的标准。心理正常的人要在正态分布的80%内。(7)其他标准。如家庭幸福,经济宽裕,社会学标准,医学标准。

3.3.2学生的解释

学生关于健康的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内容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思维,积极开朗的性格,稳定的情绪,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目标,乐观的生活态度,信任自己和别人,处事稳重,良好的心理承受力。(2)性格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如下的性格特点:不紧张,乐观积极,自信,坦诚,有理想和信念,良好的承受力等。(3)能力的解释。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对待挫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品质的解释。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这样的道德品质:思想好,不做坏事,乐于助人,敢于改正不良习惯,不说粗话。

3.4心理健康的人的比例

3.4.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专家和教师的看法分歧很大,有两极分化的特点。(1)乐观的估计。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在95%以上。(2)悲观的估计。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只有20%左右。(3)大多数人的估计。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在50~80%。

3.4.2学生的看法

学生的观点也分两个极端。(1)乐观的估计。认为健康的人在90%以上,甚至100%。(2)悲观的估计。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只有20%,甚至10%。(3)多数人的估计。多数人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在50~80%或70~80%。

3.5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点

3.5.1专家和教师的解释

关于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特点,共有如下几个观点:(1)内容的解释。从心理健康具有的内容方面解释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的特点,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涉及如下一些内容:性格(稳重、勤奋、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情绪(稳定、自控),能力(中等以上,聪明,良好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意志(意志力强,有对待困难的决心),自我认识水平(良好的自我认识,客观的自我评价),强烈的动机和信念,平和的活动心态(交往、娱乐等)。(2)性格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主要表现在性格上,或者这样的人应该具备如下的性格特点:品质高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上进心,乐于助人,积极乐观,自控性强,容忍,有坚持性,有承受力,有责任心,有学习能力,有远大理想,中庸,平和无私,灵活的应变能力等。(3)能力的解释。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好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还应该有人际交往能力―作者)。

3.5.2学生的观点

关于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观点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解释。关于心理健康的人的特点,应该考虑如下一些内容:性格(乐观,开朗,自信,爱学习,助人,思想好,意志坚强等),尊重自己和他人,行为与社会一致,情绪稳定等。(2)性格的解释。绝大多数都是这方面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如下的性格特点:自信,乐观,开朗,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容忍大度,乐于助人,自控力好,意志坚强,爱学习,性格随和,淡泊名利的态度,礼貌正义,和他人友好相处,有理想,诚实,外向,不自大骄傲,自理能力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3)品质的解释。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这个方面的解释比较多,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特点:思想好,有礼貌,乐于助人,正义。学生的解释很少涉及能力,也很少考虑人的认识水平。

3.6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的主要特点

3.6.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关于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专家和教师有这样的看法:(1)内容的解释。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会出现如下一些问题:自我效能感降低,人际关系存在问题,认识封闭,控制欲得不到满足,自我评价错误,情绪控制不当,认识歪曲,行为怪异,心理承受力差,对待事物的态度存在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动机欲望问题等。(2)性格的解释。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心胸狭窄,性格内向,自卑(不自信),精神不振,胆小,紧张,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情绪暴躁,沉默寡言,不合群,孤僻,自私,好胜心太强,没有目标,承受力差,责任感差,自我评价能力差,优柔寡断,偏执,不懂放弃,闭锁等。(3)情绪的解释。认为这样的人其情绪有这样的特点:情绪的稳定性差,情绪焦虑,抑郁,恐惧等。没有涉及能力和其他问题。

3.6.2学生的解释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的主要表现,学生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他们认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思想不好,学习不好或不认真,心理承受力差,有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控制能力差,思想态度悲观等。(2)性格。大部分人认为这样的人存在性格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紧张,不愉快,不开朗,胆小,消极悲观,心胸狭窄,自大,骄傲,自卑,内向,傲慢,思想极端,对人不友好,情绪暴躁,自私,沉默寡言,不敢面对现实,封闭等。(3)品质。小学生普遍从品质上解释这个问题,认为心理不健康的人存在这样的品质问题:思想不好,有暴力行为,作弄人,偷盗,迷信,犯罪等。

3.7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

3.7.1专家和教师的解释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的看法有这样的观点:(1)将心理健康素质等同于心理素质。多数人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心理素质。(2)健康人的心理素质。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所具备的心理素质,他们从健康样本的角度去解释心理健康素质。(3)内容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在思想、情绪、认识和行为方式上符合正常标准。(4)测量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可以测试的心理承受能力。(5)功能的解释。心理健康素质是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所需要的内在心理特点。

3.7.2学生的解释

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但是总体来看有这样一些观点:(1)性质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特点里面的好的心理品质,即他们将心理素质分成两个部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健康的部分就是心理健康素质。(2)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特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品质,与专家和教师的解释一致。(3)性格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某些性格特点,如自信,积极,乐观,友好等。(4)内容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可以从一些内容方面去描述,其具体维度内容涉及学习、思想、性格等。(5)统计学上的解释。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统计上测得的心理素质的水平。(6)品质的解释。心理健康素质就是良好的思想品质。

3.8关于心理健康素质的构成因素

3.8.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专家和教师涉及的观点有如下几个:(1)内容结构观。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涉及如下内容:性格,品质,能力,文化修养,为人处事态度,对抗压力的能力,应激能力,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能力,自知能力,自我效能感,开放的认知态度,健全的人格,合理的认知方式,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心理动力,认知素质,情绪素质,行为素质,感知因素等。(2)性格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主要与人的性格有关,涉及的性格特点有:开朗的性格,脾气随和,情绪稳定,不怕困难,宽容,有责任心,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恰当的自我评价。(3)能力观。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好的能力,包括这样一些方面: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3.8.2学生的观点

学生关于心理健康素质的构成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内容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涉及如下一些方面的内容:礼貌行为,良好的性格特点,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主动,应激能力强,情绪调节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恰当的行为方式,客观的自我评价。(2)性格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主要与这些性格特点有关:乐观,积极主动,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自信,对待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强,开朗,有主见,坦诚,积极的生活态度。(3)能力观点。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好的能力,具体包括:适应能力,情绪的表达与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

3.9高心理健康素质的人的表现

3.9.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关于高心理健康素质的人的看法,有下面几个观点:(1)内容观点。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涉及以下方面:性格(开朗,开阔),品质高尚,人际关系好,有合作精神,有凝聚力,有进取心和事业心(动机),能力强,意志力强,积极的工作态度,办事效率高(能力),耐挫折和压力能力强,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身体好,心理承受力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别人,认知素质、社会素质、人格素质、情绪素质等素质好,生活和工作满意度高,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等。(2)性格观点。认为高心理健康素质的人就是好的性格,其特点包括:乐观,开朗,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耐挫折和压力能力强,自信,宽容,信任他人,善良,有主见,意志力强,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好的心态,热情,适应能力强,积极进取,计划性强,有责任感,享受生活,有爱心。

3.9.2学生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主要有下面几个:(1)内容观点。认为高心理健康素质的人涉及如下一些方面:生活好,学习好,思想好,为人好,有礼貌,有修养,语言好,乐观主动。(2)性格观点。认为这样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性格特点:乐观,自信,意志力强,耐挫折和压力能力强,心理放松,情绪稳定,爱学习,与人为善,冷静,积极进取,性格开朗,性格随和,宽容,处理问题的能力强,自我控制能力强。(3)品质的观点。小学生会将心理健康素质与品质联系起来,认为高心理健康素质的人有这样的品质:思想好,有礼貌,乐于助人。

3.10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10.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关于二者的关系,专家和教师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个:(1)因果关系。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和基础,是因果关系。(2)品质―状态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品质,心理健康是状态。(3)表现观点。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可以测量的;但是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素质的表现。(4)积极―消极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积极的心理特点,而心理健康则是消极的心理特点。(5)形成原因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心理健康与环境有关。

3.10.2学生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个:(1)因果关系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因,心理健康是果。(2)相互作用观点。认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3)相同观点。认为二者相同。(4)不同水平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的更高水平。(5)包含关系的观点。心理健康素质包含心理健康。

3.11心理健康素质低的人在遇到困难时表现

3.11.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专家和教师认为低心理健康素质的人有这样一些表现:(1)认识的表现。怀疑自己的价值,认知曲解,否定困难,夸大困难。(2)客观归因。找客观原因,责备他人。(3)情绪的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爆发,情绪沮丧,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绝望。(4)动力表现。失去信心,消极。(5)能力的表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适应能力下降。(6)消极行为方式。逃避,应变能力降低,做出极端行为,自杀,抱怨,依附他人等。

3.11.2学生的观点

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素质低的人的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1)消极行为方式。主要有:惊慌,紧张,忙乱,退缩,消极,依赖,放弃,逃避,失去信心,抱怨。(2)情绪表现。恐惧,悲伤,愤怒,孤独等。(3)人际行为。伤害他人,社会退缩。(4)品质。骂人,打人等。(5)饮食和睡眠问题。

3.12影响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

3.12.1专家和教师的观点

专家和教师认为,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神经系统,身体各部分健康状况,激素水平)。(3)环境因素(家庭环境,特别是早期的环境,学习和工作环境等)。(4)教育因素。(5)重大生活事件。(6)经济条件。(7)性格。(8)人际关系(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等)。(9)个人经历。(10)文化修养。(11)道德修养。(12)年龄。(13)榜样或他人引导。(14)自我。

3.12.2学生的观点

学生认为,影响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有这样一些方面:(1)生理因素(包括相貌)。(2)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早期环境,家庭压力,生活环境)。(3)教育因素。(4)性格因素。(5)思想因素(品质因素)。(6)人际关系。(7)他人的引导。(8)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等)。(9)人际关系。(10)自我认识因素。(11)人生观、价值观。(12)成长环境。(13)文化修养。(14)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hronicle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47, 1: 29~43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

一、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必要性

近年来,通过对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调研,发现影响建筑项目投资最主要的的两个因素,是建筑工程前期的策划和工程设计,具体表现为建筑项目策划、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方案设计和结构成本设计。调查数据显示,建筑结构成本达到建筑工程总成本的40%~60%,成为建筑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影响到建筑结构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建筑工程项目策划和项目设计管理。因此,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作为建筑成本最大的影响因素,必须加强优化管理,从而奠定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基础,推动建筑工程行业良性发展。

二、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都是在预先设计的建筑方案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所以项目的第一步就是制定建筑方案。根据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现状,设计人员优先关心的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而很少考虑经济性,所以往往忽略了节约成本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建筑设计费用对于工程成本来讲虽然微乎其微,但是设计的方案却是工程造价的决定因素。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管理存在着很多不合理因素,设计师脱离建筑工程实际,单一的追求建筑物较高的安全性能,过多的关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技术,往往忽略了工程成本的合理性。所以加强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管理,是整体项目的成本管理的基础。

三 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优化方案

1. 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首先,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类型,因为不合理的建筑结构类型会加大建筑施工难度,相应的增加工程造价。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为成功的完成整个施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设计建筑结构之前要充分的考察工地的地质情况,根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做合理的调整,最终确定经济、可行的建筑设计方案。

2. 适当的调整建筑设计过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认真勘察工地的地质情况,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对工地的地基做出基础设计。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要结合其需防止塌陷的特点,必须要对施工地基的坚实性进行考察,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承重力。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以合理的降低建筑成本为前提,拟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所以说,适当的地基选择,科学合理的基础设计,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结构成本。然后,在明确基础设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技术的可行性做出适当调整,进一步的对建筑工程进行布置和设计,达到降低施工工程成本的目的。

3.合理设计建筑物上部结构。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之前,考察工地的施工条件,了解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助于选择正确的建筑工程上部结构,为建筑工程构件截面的判断提供精确的资料信息,从而能够有目的性的选择所需的建筑材料,以便有效的控制建筑材料质量,提高建筑施工效益。同时,从建筑方案的角度上讲,选择合理的建筑物上部结构体系,能够更好的控制建筑工体,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在选择建筑构件截面类型时,要从建筑实际情况出发,因为截面类型的不同对建筑物上部的功能影响各异,对工程所需的经济投入也是不同的。通常,建筑设计人员在决定建筑物的楼盖需要使用梁板式、无梁式、还是密肋式时,必须要先分析建筑工程结构,充分考虑其设置合理性和安全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系统的分析各建筑结构的受力体系,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综合的考虑各结构的功能性和经济性,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

4. 科学使用最优的建筑工程材料。钢材在建筑工程材料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目前的钢材市场比较紊乱,不仅钢筋种类繁多,其性能和承重力也有较大差异。由于目前的建筑工程较大程度的依赖钢筋,所以设计师们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传统的考虑配筋的计算,忽视了钢筋的性能和类型,这种不科学的设计方式,对建筑物的性能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钢材的使用。同时,为了避免钢筋的错误使用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建筑设计师在选择价格低廉的钢筋时,应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原则,使用性能相对好的钢筋,这样既能保证建筑物安全性能,又能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另外,高强度混凝土的使用无疑要增加建筑工程成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形式也越来越追求艺术性,为了迎合人们这种多元化的需求,建筑材料需要不断的更新,也就是要求较强的建筑结构构件强度做支撑。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混凝土设计在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较高的造价,不利于与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所以要想实现对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的控制,需要充分掌握建筑情况和设计方案,适当降低混凝土设计强度,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以避免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因高强度混凝土的使用而过快上涨。

总结相关的研究和文献,发现建筑结构构件的最低配筋率和混凝土设计强度是互成相关性的,尤其是住宅建筑物中,科学的运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使用最低的配筋率,能够大大缩减工程造价,使用低强度的混凝土,能够杜绝建筑物出现裂缝等现象,这样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也节省了维修费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物质量,增强建筑的使用性。

有效的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成本,须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以实现建筑物的功能性为前提,适当的调整建筑物结构布局。(2)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合理布置,确定最优的结构构件截面类型,只有保证二者的受力和变形到达合理程度,才能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3)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合理的优化构件的配筋量,以建筑规范为基础,减少工程中钢材的使用,降低混泥土的强度。合理的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打造科学经济的建筑。

5. 加强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技术交流。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强对设计师的业务水平培训,通过学习实现交流,最终推动降低成本目标有效的运行。在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需要要各部门人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和采取补救措施。建筑师设计师不仅要和开发商、地产商进行沟通,还要和工程造价人员保持良好的交流,从而为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技术支撑,以获取最大的建筑结构设计效益。

三、总结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建筑结构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建筑结构设计成本在建筑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不合理的设计成本直接的影响了建筑工程整体造价,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面对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对建筑结构设计成本进行合理的优化,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成本,不仅是对设计师设计水平的考验,更是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卫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J],石河子科技,20,10,8

[2]黄礼德,试论建筑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2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能力;核心建设过程;敏捷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059-04

敏捷竞争理念在制造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已比较深入,同样对于建筑业也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敏捷竞争市场环境下,一种集中于核心能力,能够快捷地重组企业内外部的能力和资源,从而能够快捷地响应市场机遇的企业被称作敏捷企业(周和荣,2007)。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进行敏捷竞争的基础。企业若没有核心能力,不仅仅在市场中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在敏捷竞争中失去参加敏捷动态联盟进行敏捷竞争的能力与资格。企业核心能力必然联系着企业核心业务过程,由于核心能力更多情况下是各种要素的整合,所以并非和核心业务过程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对核心业务过程的分析、优化或再造的同时就是对企业自我和核心能力的认识历程。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的现实基石是企业核心业务过程,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组织的核心业务过程转换为向顾客提供较高价值的能力。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和改进企业的核心业务过程,通过核心业务过程的不断优化、不断改进,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一、建筑企业核心建设过程的识别与描述

核心业务过程是对企业组织价值创造有着关键作用的业务过程。显然,核心业务过程为顾客传递价值,而如今进行的过程再造和优化无一不和核心业务过程有关。

(一)核心建设过程的识别

核心业务过程的定义是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各个企业从事的工作服务内容和运作方式不同,在一个企业中被定义为核心业务过程可能在另一个企业则被定义为辅业务过程。但只要把握住核心业务过程的核心——为顾客创造价值,对核心业务过程的认识是可以得到准确和合理的结果。

并非企业规模越大核心业务过程就一定越多,因为所有企业在一些核心问题上都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产品或服务创新、顾客满意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弄清了通过哪些业务过程向顾客提供价值并界定了其范围后,一个核心业务过程事实上已经出现雏形。这里的识别标准就是向顾客提供价值,并不是哪个业务过程重要就将其定为核心业务过程。

近年来,建筑业采用EPC、D+B或MC承包模式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本文就以D+B承包模式承揽的建设项目的核心建设过程为例来说明核心建设过程的识别与定义。

从D+B总承包商,即D+B项目动态联盟盟主的角度,盟主企业完成该类建设项目的核心建设过程主要有以下几项。

1 项目融资、资金管理过程。资金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正常运作,也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工程项目任务承接。BOT等承包商融资的承包方式以及建设方对承包商的垫资需求,都要求承包商有较强的融资资金能力。同时,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及工程结算款的不及时,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开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承包商建筑企业具有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力。融资和资金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寻求资金、注入资金和调配资金。因此,企业的融资和资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生产和经营能力,是决定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投标承揽工程业务过程。随着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化和市场化,建筑企业承建的绝大部分工程都是由企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工程招标信息,参加工程投标竞争得来的。因此,投标承揽工程是争取获得工程承包任务的最主要渠道和竞争行为,是建筑企业的首要和关键业务过程。

3 组建项目动态联盟过程。作为盟主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建设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盟员伙伴企业,组建成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建设任务的项目动态联盟。

4 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建设项目盟主企业必须要有必要的经验与能力来进行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工作。同时,也要能够协调、处理各盟员企业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冲突问题。

5 设计、施工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是指由建设项目盟主企业或盟员企业完成的各专业设计与施工。如建筑、结构设计,专项设计等设计工作,土(石)方工程施工、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防腐隔热保温工程施工等。

6 项目材料采购业务过程。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材料设备成本约占60%~70%。在工程承包市场中各企业竞相以低价格为竞争手段的今天,如何控制材料设备成本来降低工程总成本,从而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整个建设项目,是工程采购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因此,建筑企业应给予工程材料采购足够的重视并逐步将采购培育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由于核心业务过程被定义为能为顾客带来价值的过程,所以它并不代表一个组织的全部业务过程。如在习惯上被认为非常重要的财务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等,因为这些过程实际上是辅助过程,它们必须围绕核心业务过程而设计。否则,没有在顾客那里体现价值,再好的人才和再好的财务状况也不会持久,因为企业的全部财富都来源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回报。

(二)核心建设过程确定的思路

确定与定义企业核心业务过程并没有普遍通用的方法,但有些思路是值得参考的。比如,观察企业组织现在正在干什么的内部定义法和从外部观察明确企业组织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应当做什么的外部定义法。这些方法基于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以能否为顾客创造价值作为核心业务过程的识别标准。

1 内部定义法的思路。对组织的活动进行分析,将活动合并为业务过程,对业务过程进行分析并选定那些为顾客能够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核心业务过程。

2 外部定义法的思路。识别和理解顾客需求,寻找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活动和过程,对这些业务过程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哪些是核心过程。

显然,内部定义和外部定义两个方法协调使用将会使我们的核心业务过程定义更为清晰,因为从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起点出发,二者的交点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结果。当内部定义法和外部定义法出现矛盾时,恰恰就是企业需要反思和重新审视的。

(三)核心建设过程的描述

确定了核心业务过程后,需要对其进行描述,以正确识别过程的价值所在和可能的改进点。对核心业务过程的描述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用过程图或者其他图表。Bertelsen和Koskela(2006)提出,一个完整的建造过程存在7个先决条件: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与构部件、工人、设备、空间、连接工作和外部条件。SIPOC过程图常常被使用。

1 供应商(Supplier):向核心建设过程提供关键信息、材料或其他资源的组织。之所以强调“关键”,是因为一个企业的许多建设业务过程都可能会有为数众多的供应商,但对价值创造起重要作用的只是那些提供关键资源的供应商。

2 输入(Input):供应商提供的资源等。通常会在SIPOC图中对输入资源的质量、时间等各方面要求予以明确,例如,输入的某种材料必须满足的质量标准,输入的某种信息必须满足的要素等。

3 过程(Process):建设过程。是使资源输入发生变化成为建设产品或服务输出的一组建设活动。建筑企业所追求的就是通过这个建设业务过程使建设产品或服务输出价值大于资源输入价值,从而达到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目的。

4 输出(Output):建设过程的结果输出,即产品或服务。通常会在SIPOC图中对输出产品或服务的要求予以明确,例如质量标准或服务标准。输出也可能是多样的,但分析核心业务过程时必须强调主要输出甚至有时只选择一种输出,判断依据就是哪种输出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

5 顾客(Customer):接受产品或服务输出的人、组织或下一个建设业务过程,不仅指外部顾客,而且包括内部顾客。例如,项目材料采购业务过程的顾客就是内部施工实施过程,而施工实施过程的外部顾客就是业主或总承包商。图-1为一个典型桩基工程施工过程的过程描述SIPOC图。

二、建筑企业核心建设过程的敏捷优化目标

建筑企业的敏捷化最终是为了能够组建(盟主企业)或参与(盟员企业)敏捷动态联盟从而实现敏捷竞争。敏捷动态联盟为了快速响应市场机遇,以盟主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为基础,通过选择外部核心能力伙伴,形成核心能力组合的动态联盟,以快速度、低成本、个性化地实现客户价值的整个过程。而企业核心能力就是由各企业的核心业务过程来完成和体现的。核心能力概念回答“能够做什么”这一基本问题,而核心业务过程概念则回答了“应该怎么做”这一基本问题。从这一点分析,对于项目敏捷动态联盟的构建应面向机遇,通过配置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业务过程来组建。从业务过程的视角看,项目敏捷动态联盟是业务过程的动态集合体,一个市场机遇需要一个完整的业务过程集合体,实现不同机遇的业务过程也就不尽相同。然而,有些业务(子)过程却是共同或相似的,如联盟组建过程、设计、施工等过程。因此,建筑企业的核心建设过程优化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敏捷动态联盟的敏捷竞争要求。

(一)顾客导向,以提高顾客满意度

顾客是指接受输出的人、组织或下一个业务过程,以顾客为导向,意味着企业在判断过程的绩效时,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在敏捷思想指导下,将建设过程敏捷化

在建设过程优化以提高过程绩效的同时,也要更关注于企业核心建设过程对变化多端的外部不确定性的反应,提高敏捷应变能力。

(三)在精益思想指导下,将建设过程精益化

精益的思想主要是减少浪费,精简环节,特别是对那些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予以简化或消除,这与过程优化和过程再造的思想相统一。精益思想的另一个指导原则就是尽力将过程中需要响应需求而变化的环节延后,即使决策点尽量靠近需要进行决策的地方。精益建设遵循的是拉动式控制体系,计划的实施采用最后计划者体系。因此,建设过程的实施一定要与最后计划者体系紧密联系,所有的建设过程实施进度都要按照下一道建设过程或环节需求发出的指令来确定本建设过程进度和数量。

(四)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力将建设过程各环节信息化

建设过程信息化包括在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档如设计图纸、变更、索赔、质量、进度、投资、合同、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以及供应商、分包商和建设中的技术创新等信息。建设过程的信息化,使得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因素的控制与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建设过程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项目建设的敏捷。

(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建高效的建设过程团队

实现以核心建设过程为中心的转变,意味着企业要依靠核心建设过程团队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目标。团队目标的实现与每一位成员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在团队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建筑企业核心建设过程的敏捷优化措施

对业务过程进行优化管理的重点在于消除非增值活动、调整核心建设过程的活动、使建设过程更具敏捷性,最终确保为客户增加价值。

(一)建设过程虚拟化、信息化

虚拟施工(Virtual Construction),是实际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的虚拟实现。它采用虚拟现实和结构仿真等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等设备的支持下,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对施工活动中的人、财、物、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再现,以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实际投资、设计或施工活动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项目的可控性,并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风险,增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优化与控制能力。在虚拟施工中,重点关注各建设过程的交接界面的虚拟,将建设过程的S(Supplier)、I(Input)、O(Output)及C(Customer)进行准确描述,明确建设过程的输入材料、质量技术要求以及交付成果的质量技术目标和相应的接收者。

王要武(2008)利用4D CAD技术(三维立体+时间维)虚拟某高层建筑的可视化环境施工过程,清晰地显示各个施工过程在不同时间的流动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之间所发生的空间冲突。针对识别出的空间冲突,工程管理人员通过调整施工过程的流向或者劳动力效率,可以消除相应的空间冲突,提高进度计划的可执行能力。

各建筑企业应将核心建设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在参与动态联盟时,与动态联盟盟主的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嵌合,从而明确建设过程的各类信息。

(二)消除、简化

消除简化的重点对象是建设过程运作中所有没有必要的非增值作业活动。那么怎么判断作业活动是增值的还是非增值的?如迈克尔·波特所说,顾客愿意付费的就是增值的。我们仔细分析一些企业会发现许多非增值活动,而这些非增值活动往往是由于企业长期的管理方式、工作习惯演变而来的。在职能分割的情况下,每人只会对自己的个人和组织绩效负责,无人看到大量浪费的存在。

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消除浪费是精益思想的第一要素,最终是要节约成本。在精益生产中,Womack和Jones(1996)定义了七种浪费现象(见表-1),如等待、运输、存货等等,而这些浪费情况在建筑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低效率和低效益是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建筑业的情况要比制造业复杂的多,但是对于浪费的情况,在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却有类似的体现。

(三)采纳末位计划系统(Last Planner System,LPS)

Ballard和Howell(2003)提出的末位计划系统(LastPlanner System,LPS)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重要思想原则之一。精益建造将建筑施工看成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强调权力下放,计划应基于现场条件制定,并且计划周期以短为宜。在这种计划系统内下一周期(通常为一周)工作所需资源计划由工作流末位人员(通常是现场管理人员如工长、班组长等)制定,计划自下而上汇总。LPS的另一种思想就是自后而前的计划,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严格按照后一道工序所需的工作量与计划向前一道工序提出要求,包括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这是一种逆向流程的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LPS不仅适应于施工现场某一施工过程内部的计划及执行,也适应于承包商乃至总承包商在制定了总计划之后所制定短期计划。这种短期计划应该是从下往上、自后而前的一种计划系统,必须从施工现场、操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开始,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制定,上一级计划根据下一级计划、前面的计划要根据后序的计划来制定和调整。

(四)应用延迟策略(Postponement)

延迟策略就是企业将制造、组装、包装、商标或其他增值活动推迟至接到客户订单后才立即进行。一旦接到客户订单,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过程与交付过程,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缩短产品的交货提前期,并降低供应链运作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延迟策略是实施面向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供应链的主要手段。MC是以大批量的生产效率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模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延迟策略基本思想是:将每一建筑施工过程的工作活动分为通用化阶段与差异化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事先只完成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构、部件施工,尽可能延迟构、部件差异化的工作,待下一道工序建筑施工过程或最终的业主需求对构、部件外观、功能、技术、质量和数量等具体要求确定后才完成构、部件的差异化工作(参见图-2)。在实施延迟策略时,存在一个顾客定单分离点(Customer Order Decoupling Point,CODP),即差异化分离点,差异化分离点的确定以及延迟时间是十分关键的,它影响着构、部件供应结构、施工过程、时间和成本及对后序施工过程的响应速度。

在建筑构部件供应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应用延时策略,如门窗制作安装、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安装等。在商品混凝土的供应过程中,可以将客户的特殊需求,如添加制剂等工作尽量延迟到客户确定订单甚至施工现场即时需求量。如刘曙(2008)介绍了在CCTV主楼悬臂部分延迟构件安装方法,建筑施工中采用了结构仿真技术,以确定延迟构件加固部分的安装和拆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