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个人修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修养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010-04
《道德经》五千言,流传两千多年,对人类精神世界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急剧上升期,也可以说是人的思维意识与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型期,如何在处处有欢歌的盛世,保持一点清醒、常态、低温,保持一点警觉、思辨、冷眼?我以为读读《老子》,对个人修养和我们认识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哲学思辨,宗教情怀
老子《道德经》带来了大部分哲学思辨、小部分宗教情怀的对于大道的追求与皈依。他的道是概念之巅,概念之母,概念之神,是世界的共性、世界的本源、本质、本体,是世界的归宿与主干。“道”是《道德经》一书的重要哲学概念。据统计,“道”字在《道德经》中出现了76次之多,可以说是整部书的灵魂。因此。《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道”,并把“道”视为超越时空的天地万物的根源。“道”贯穿于大至宇宙,小至一草一木、一器一皿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老子把实存性的道升华为哲学理念上的“道”,说得玄妙极了。《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1章)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章)这就是说,“道”这个东西,讲说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这个东西啊,可以命名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道是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但是其中有形象,其中有事物。道是深远昏暗的,但是其中有精神,那精冲是非常真实的,真实中有他的证验、规律,说得多好啊!如果演绎一下,那么你要选择你的成功之道,也是隐隐约约、恍恍惚惚的,是很难找到的,但是天地间的那个“道”确实存在啊!你要由模糊到清晰,就要自己努力去寻找。老子说得多好,这话的味道越咀嚼越有味儿。你一生走那条路取得成功?首先你要找着路、找准路,这是不容易的,但是努力之后是可以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的。你要成功,就要有一个极其艰苦的寻找成功道路的过程。
《道德经》充满了哲学思辨。老子用相生、相成、相较、相倾、相和等词说明同一关系,“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2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的关系,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又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58章)对此,曾给予高度赞扬,他说:“在一定条件下,坏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读之心旷神怡,胸有成竹,有大依托,大根据。
二、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老子反对片面的观点,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第22章)意思是说,有部分才会有整体,有曲妄才会有正直,有低洼才会有满盈,有陈旧才会有新鲜,有少才有多,仅仅是多则会有惑。以上这些相对而生的现象实质上是一体的,圣人就是凭着掌握这个法则来治理天下的。他又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第22章)意思是,古人所说的偏与全的道理,怎能只是一句空话呢?真正是回归到道的根本上了。
由此可见,老子坚持自然的辩证法则,反对片面的思想,不懂老子的辩证法就读不懂老子。很多人认为,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逃避现实的冲突和矛盾,缺乏斗争进取精神,体现了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这是没有领悟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通过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可以体会到老子的贵柔守雌、以弱胜强以及以退为进的辩证思维。“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67章)意思是,我一直有三件宝物并坚持保持它。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贵柔守雌(慈悲为怀)就能勇往直前;俭约惜物就能丰而广;不敢做天下第一,就能成为万物的首长。老子的这段话集中体现出他以退为进的精神。当然,老子也绝不是一成不变地贵柔守雌,对于个别违抗者,他也绝不会手软:“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夫孰敢矣。”(74章)老子的三宝是统治者巩固权力之道。
而当处于弱势的时候,老子又主张以弱胜强的道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故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意思是,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凡是能攻克坚强的,没有什么能超过水,因此水是不可替代的,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没有哪个能做到。老子讲得很清楚,“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67章)他的贵柔守雌,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就是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法的真正威力所在,老子是积极人生、斗争进取的。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辩证思想的哲学家、思想家。然而,他的辩证法并非完美无缺,历史的局限使他只看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但没有看到事物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
三、抱怨以德,追求至善
至真至善是《道德经》德育观提出的明确目标。《道德经》第49章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一章的大意是,圣人永远没有私心杂念,把老百姓的心视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即使不善良的人,我也要善待他,这样就得到了善良。对于诚信的人,我信任他;即使不诚信的人,我也会信任他,这样就得到了诚信。圣人心系天下,总是表现的十分谨慎,身为天下,而使浑浊百姓的心返朴归真。百姓们都专注于他的耳目欲望,圣人则要使其回复到婴儿般纯厚质朴的状态。这一章,在规劝统治者做效法天道施德的榜样,修之于自身,并推行善政,将爱心与诚实广泛恩赐于人民的同时,对至真至善作了详细的论述,在第63章中,《道德经》强调圣人应“报怨以德”,即应以德来把怨相报。在79章中,《道德经》又对“报怨以德”这一主张作了具体论述,即“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意是说,调和巨大的怨恨,必定有余留的怨恨,怎么可以说是做了好事呢?因此,圣人拿着债权合同的回执,而不向欠债者讨债。所以说,
有德的人就主管合同,无德的人就主管税收。自然规律是没有私亲的,它永远帮助有德的至善之人。与此同时,《道德经》又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形象地解释至真至善。例如,《道德经》第8章以水作比喻,来形容至真至善之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处,所以和大道极为相似。水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而宁静,交接善良的人们,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良机。正因为不去刻意争夺,所以就不会有过失。这段话,通过对水之“上德”的论述,把“上德”惟妙惟肖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又如,《道德经》第41章以谷等作比喻,来进一步阐述至真至善之德。“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其意是说,崇高的德好像低谷,广博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苟且,质朴纯真则好像污秽。上述这些比喻,使人们更能深入领会《道德经》所言的至真至善之德。
《道德经》将至真至善作为道德追求的理想目标,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49章)“报怨以德”、“上善若水”、“上德若谷”等主张,这对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个人修养有重要启示。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总体上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即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怎样推进上述四个方面的和谐,而《道德经》所主张的德育理想目标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重要思路。那就是,必须塑造“上善若水”的崇高品格,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友善,让整个社会互帮互助,让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以心交心,坦诚相见。同时,也应该具有“德若谷”的博怀,有容人之量,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让“以德报怨”这一道家哲学的思想精华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也“只有超越自我的樊篱,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可以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道德经》至真至善为追求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就不难建立。
四、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道德经》所主张的修身养性之道。在第9章中,《道德经》对淡泊名利的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这一章的大意为,把持而使它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击而使它锐利,不能保持长远。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护;富贵而骄,自己招致祸患。功成身退乃自然之道。事实也正是如此,自古以来有几个人可以守得住名利和财富呢?又有多少人不是因为在荣华富贵的虚名虚利上自我膨胀、骄傲自大,终于招致败亡的呢?在第12章中,《道德经》从反面论证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章的意思是,五彩缤纷会使人眼瞎,五音繁乱会让人耳聋,五味混杂会使人口伤,纵马驰骋围猎会使人内心疯狂,金玉宝物等易使人德行败坏。因此,圣人只求温饱,能够生存即可,不追求纵情声色。所以说,必须抛弃物欲,只求温饱。这一章既论述了穷奢的危害性,同时也指明了人们应当遵循知足常乐的修身养性之道。在16章中,《道德经》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即达到极端的空虚物欲,坚守彻底的清净无为)的观点,指出丁淡泊名利和知足常乐应具有的境界。在第19章中,《道德经》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即显现并坚守朴素,减少私欲,杜绝世俗之学,就不会有忧患)的论断,强调了淡泊名利的益处。第24章从反面对知足常乐作了进一步论述:一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其意是讲,多余的饮食和行为,鬼神都会厌恶。因此,有道之人不会这样做。在第44章,《道德经》对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这一主张进行了总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常久。”其大意是,名声与身体相比哪一个亲近?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一个贵重?得到名誉与丧失生命相比哪一个痛苦?过分的吝啬必定会有更大的浪费,过分的收藏必定会有更重的损失。所以,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受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安全。这一章先论述淡泊名利的重要性,然后又阐述知足常乐之必然性,从而对淡泊名利和知足常乐的修身之道进行了总结。
适度地追逐名利,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名利绝不能过分苛求,更不能为名利所困,让名利成为人生的惟一追求。为物所累,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异化做法,太多的现代人把追逐名利看成人生的全部意义,进而导致了很多的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确,一些苛求名利的人为了一个空虚的荣誉,经常会费尽心机,甚至会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即使如愿以偿,得到的也往往是被异化的荣誉而非真正的荣誉。同时,苛求名利的人为了私利更是不择手段,甚至无所不用其极,这种苛求名利的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引导人们在新时期正确对待名利,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在这方面,《道德经》所主张的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修身养性之道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发。淡泊名利,并不是放弃名利,而是启发人们不要刻意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名利。实际上,一个人该得的名利往往会很自然地得到,不该得到的名利刻意追求了也不一定如愿,即使勉强如愿也会欠下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心债。因此,只有淡泊名利,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名利,才会得的坦然,舍得洒脱,才不会被名利所困扰。其实,淡泊名利也不一定会丢掉本属于自己的名利,有时候得到的反而会更多。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淡泊名利,才会知足常乐,才能经常保持一种幸福的心态,才能笑对人生。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无节制地放望,贪得无厌,最终将会一无所有,甚至酿成大祸。“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就是说,没有比放望更大的罪恶了;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祸害了;没有比贪婪更大的过错了。当然,知足也并不是消除一切欲望,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而是让人适时地收敛过多的欲望,并将欲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在第32章,《道德经》提出了“天地相合”(即天地阴阳相交合)的思想,其中内在地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因素。在其他章中,《道德经》又讲述了道法自然的哲理。例如,第25章中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
班级管理; 基本素养; 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16-02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1思想品德素质
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必须把握住培养的政治方向。而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其次要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坚定的教育信念是你下决心要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坚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好学生,或可以教好的学生,都有其优点和才干。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不畏艰难曲折,顽强而耐心地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就应该在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好学生和坏学生上下工夫。班主任的任务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故就必须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最后要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班主任工作具有个体性、独立性,也具有集体性和协作性。工作出成绩有赖于集体的协作和努力。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处理与其他任课老师、学校各部门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用互相尊重、支持、协作来影响学生。一个班级的他或全校的一个班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校不单是在一个面上或是一个部门上,而是全校各部门、班级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管理的。要让学生知道,学校虽然是个单独的整体,但她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与外界分离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另外,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总是经常地、直接地面对学生,其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知识能力素质
首先是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它要求班主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班主任是“专职班主任”,这里不谈教学,但可以谈“专业知识”。带好班的一些专业知识,每学期新班主任上任时,学生处都要对即将上任的班主任进行培训,班主任要积极参加,掌握一些带、管、治班的方法,及一些相关知识。其次是具备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所有老师都必须具备的,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实行了“教师上岗资格证”,也就是说,不管你从自哪个专业,只要从事教育工作都必须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的洞察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心理出发,做到更好的教学。再次是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和被认可的程度,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败的重要条件,故除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帮助、影响、指导、转变的能力。另外还要有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善于计划、组织学生的各项的各种活动,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决断能力,同时,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的,需要班主任勇于实践,打破班级的一种“死水”状态。像老师常说的“形式反映内容”,班主任给学校班级的时间多了,班级就文明,其班就不会出问题或少出问题,反之就出问题,出大问题,这说明班主任下工夫,抓了实质东西。学生很难主动去喊老师,只有班主任要求才会这样。常语说:有主动性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常说的“他有主动性”,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创新的开始,主动去工作,去思考、去做一些别人不愿做的小事。最后要求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即练口才、练说话,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3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对学校、家长及学生的负责,他是学生与家长,学校领导与学生的桥梁。对于学校来说,班主任必须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班级,并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完成各项任务;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要经常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善于观察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各种表现,分析学生“不正常表现”的原因,在思想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积极向学校反映学生们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一切情况,与家长携手教育学生,使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都能很好地沟通,从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达到对家长和学生的负责。另外学生良好的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对学生负责,必须经常观察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发现不良行为要随时纠正,并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其持之以恒,以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4班主任与教师集体
【关键词】成人教育;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对有一定医疗工作经历的成人进行的高层次医学教育,肩负着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和谐医患关系,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神圣使命。构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并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适时加以改革和完善,才能彰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促进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与时俱进,协调发展。
1.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目前的成人医学教育改革步子显得滞后,很多方面仍在照搬普通医学教育模式,尚未形成适合当前医疗卫生发展形势、满足成教学生成长提高需要的新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绝大部分成人医学高校仍然局限于借鉴普通医学教育的模式,过于追求体系化,求全求多,专业基础课门数和公共课程学时过多,忽略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现实。
教学内容上,沿袭课本体系,注重理论讲解,未能顾及学生重视对临床问题的解决和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实际需求。尤其突出的是公共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重复原来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教学方法上,仍以理论讲授为主。由于课程设置上的欠缺,将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教学。特别是现在学制只有两年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当紧张。减少实验课和见习课成为必然选择,更无法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上,忽视成教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而记忆力相对下降的实际情况,仍然沿袭传统的书面、闭卷的考试方式,不能完全达到考核的目的。
2.构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的现实背景
2.1 现行的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观念、内容、结构滞后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基本上沿用全日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缺乏成人教育的特色。(2)结构框架陈旧,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不能体现具有成人特点的素质教育、能力构建及个性化教育为目标的培养方案要素。(3)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口径较窄;课程设置普教色彩较浓,成教色彩较淡;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陈旧的课程多,反映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少;专升本与专科课程重复比例过高,要求、区别不明确。
2.2 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级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成人高等教育依托全日制专业办学,共享教学资源,必须借鉴全日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成果,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使其既要符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应用性来构建知识、能力结构,以突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2.3 学制和学习形式发生了改变
教育部取消了高等院校办成教脱产的学习形式,只保留了业余的学习形式。学制也由原来的两年或三年改成了两年半。
2.4 成教生源成份发生了新变化
过去成教学生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各行业在职在岗多年的人员,近几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年龄偏大的在职生源少了,年龄在20多岁的生源多了,多是中专毕业生或专科升本科的学生。他们对社会了解甚少,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未就业的成教学生希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后面向社会择业。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生源变化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意加强对成教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培养成教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以及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加强内容和体系的统筹和协调。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关系,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根据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来源、层次、学习形式的独特性,制定相关教学计划。遵循成人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统一要求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学习自。主动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
4.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总体思路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展开讨论和学习。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进度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达到温故而知新、提高学习效率、“学以致用,以应用为主”的目的。
4.1 课程设置上,加大整合调整力度
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开设门数, 减少公共课程的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增加临床课程学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尽量避免开设重复课程,有些不得不开的重复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要有新的举措。
4.2 教学方法上,开展以讲座形式为主,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
根据课程特点;针对成教学生已具备相应医学基础的特点,对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可以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专题,以讲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而对于医学专业课教学主要采取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病案,开展教学诊治,在实践过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提供案例,或选取具有争议性的典型案例,在讨论中传授讲解相关的理论。
4.3 教学途径上,加强与医院的合作
认真研究和探索学校教学与医院进修的结合之路,努力促进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培养,这既是成人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成人医学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广泛吸收临床医生参与教学,把成人医学教育的课堂扩展到医院的科室(包括门诊)、移动到患者的病床前,针对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患者或病种加以分析讲解,这样的培养模式无疑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单纯的课堂教学都不自觉地将重点放在完整理论体系的讲解上,难免有陷入学究之嫌,而医院则注重理论的运用,两者的有效结合,对从理论到实践后又回到理论的成教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通过亲密接触广泛的门诊、住院患者,尤其是自己执业范围之外的患者,学习专家诊治的经验,感受专家的理论。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消化和应用。
4.4 教学内容上,大力改革教学内容,重点放在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
成人医学教育的目标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服务水准上台阶。由此,有必要把理论教育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融进继续医学教育的成分,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完成理论进修与业务提升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重点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意志锤炼;在人文社科方面,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人格、气质和修养;同时注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英语学习的认识,并结合当前受教育者的特点(外语基础较差),通过提高对专业水平的要求,平衡外语和专业水平的要求水准,引导学生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上。在专业知识上,力求精讲重要章节、串讲医学基础、传授临床技能,及时补充、重点传授新知识、新理论,把握医学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5 在考核形式上改革
采取适合成人特点的闭卷加开卷、闭卷、开卷加技能操作、论文、调查报告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将考核的重点定位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尽量避免为考试而考试,同时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核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张立奇.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07,49:98.
[2]安翔,崔安平,惠西荣.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悉[J]. 继续教育研究,2008,2(5).
[3]张学军. 再论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趋势[J]. 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2007(1):5-8.
[4]余爱萍.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兼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之路[J].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2004):5.
[5]李敏. 简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 2004,9:6.
[6]蔡天玉,胡立勇.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 药学教育,2005,3:24.
[7]徐致琴. 探索新时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新思路[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26(4).
[8]黄健. 多元,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自主创新刍议[J].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12.
[9]汪泓,吴丽萍. 当今成人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6,1:1-5.
[10]刘文香.论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效[J].职教论坛, 2007,1:26-28.
作者简介:
肖国华(1969-),女,湖南祁阳人,硕士,讲师。
通讯作者:
王宗保,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学会感恩,发现良知
《弟子规》中有很多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也有父母教育孩子的句子,比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有“子不教,父之过”。于是,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辛苦工作及对自己无私的爱,然后谈谈自己是如何回报父母的。再适时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如,在母亲节,亲手为母亲制作一件礼物;在父亲节,为父亲洗一次脚;在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句温暖的话。正是在这种感恩的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与同学、与父母、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尊敬他人,善待他人。
二、懂得文明,创造和谐
现在的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都宠着他们,什么事情都依着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躲起来。他们生气发脾气,更有甚者竟说粗口。于是,我引用《弟子规》并结合古今事例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教育学生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做一个儒雅大方、心胸宽广、行为得体、有礼仪的人。同时,也要用自身的修养,证明给世界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
三、学会学习,创造未来
现在的中学生都存在一种惰性,他们懒于动手动脑。《弟子规》中有这样的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这些都是教学生读书学习的技巧,意思是说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样,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就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 班主任 信任与钦佩 人格魅力
班主任的工作十分复杂,在工作方法上,也多种多样,而每种方法都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钦佩和信任,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人格平等
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关爱学生的同时,要注重人格上的平等。很多学生都来自于不同条件的家庭,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在工作中,班主任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和成绩高低来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所有学生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班级里有位同学,母亲长期重病在床,弟弟在读小学,全家的生计都靠父亲一个人做瓦工来维持。刚开学时,我就发现他沉默寡言,总是安静地做自己事,几次练习的成绩却一直不理想。他与同学的关系还是比较疏远,总是独来独往,更没有跟老师沟通。我作为班主任,观察到这些情况后,找他谈话多次,询问了他家里和学习的情况,刚开始他不愿意告知与我,我也不勉强他,就和他谈谈班级谈谈学习等情况。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比较喜欢文学,就卖了一本《当代散文作家名品选集》送给他,他很惊喜,后来,我又逐步的跟他沟通,他终于肯告诉我家庭状况了,我又跟他讲解,家庭条件的贫富不能代表什么,只有存有远大的理想,才是真的道理。在我任班主任这三年中,他改变很大,学习成绩不断上升,性格也开朗了很多,班级活动也看到了他活跃的身影。
由此我发现,班主任要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爱心和信任,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一样需要尊重,需要人格的平等。在课堂中,做学生的老师,在课下,做学生的朋友,
从心底去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这种行为,是教师爱心的流露,这些爱心,可以使学生心情愉快,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受到鼓舞。
二、从内心信任和赞赏学生
信任和赞赏是符合所有人内心的需求,作为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和钦佩的基础,就是要发自内心去信任学生,适时的赞赏学生。班级的管理工作,不是靠班主任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所谓班主任在不在都一个样,维持班级的秩序井然,是班干部的重大作用。一旦班级的班干部确定下来,班主任就要适时的走出来,把班级交给班干部,任用班干部的基础,也就是对学生的信任。
在日常学习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现出对他们的赞赏。班上有位李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是他的语文成绩很好,文学素养很好,我就让他作为语文课的代表,还交代他帮助落后的同学,我说,小小的年纪,懂得这么多文学知识,对他的文学素养很赞赏,并且鼓励他,继续努力,一定能够有所作为。通过我的鼓励,李铜须不但自己的成绩加有所提高,班上一些原本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学生们的学习气氛浓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多了,班级气氛也很融洽。有耕耘,才有收获,想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首先要对学生信任,这种信任是相互的,信任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实现双边的信任,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二、人格魅力是获得信任和钦佩的永久保障
人格魅力是一面镜子。班主任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威信的确立,只有能够让学生完全折服的魅力,才能使学
生真正从内心尊重老师,从而把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并不是只体现在大事上,而是从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中影响学生的,举例来说,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且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具有一定的了解,试想一下,如果班主任都记不住学生的名字,那么如何谈得上去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呢?如果不能准确的记得每个学生的名字,怎么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怎么能够让学生信任班主任呢?在我进修期间,我们的教授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虽然我们进修只有那么几节课,但是对每个学员的名字,他都能准确的记得,使我们对这位教授产生深深的钦佩和敬仰。因此,回到我的班级,我认真的记下了每位同学的名字,从小事做起,就从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做起。知识渊博的教师固然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师的个人修养也是影响教师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要从知识和个人修养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引方向。
总结: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教师要在这张纸上写下积极的,健康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班主任,要以爱心作为基础,以才华作为保障,用自己所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取学生的信任和钦佩,有了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任何形式的教育行为都是卓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高旭.用爱心当好班主任[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