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室内小游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04-03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提出的背景与实施价值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加快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教育质量问题日显重要。但就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阶段而言,对学习成绩的追求、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仍然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相当一批学校、家庭不惜牺牲学生健康追求高分,相当一批师生的“苦教苦学”,绝大部分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现象,就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因为基础教育从其性质与对象的特点而言,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是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而言,最大的难题是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可否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让他们有机会、有余力去追求主动而多样的个人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此,更加凸显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在我国提出并研究有效教学问题,反映出传统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自身转型与完善的努力,也反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的意义
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真思考,我们认为研究与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是解决现有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推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实践持续深化的理性路径。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直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益的研究正切中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害和核心。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将有力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均衡发展。
二、“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概念的界定
(一)对于“有效教学”
“教学”一词的语义,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二是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本课题“教学”特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本研究涉及的“有效教学”有三层含义:一是有效果。既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教学任务,所落实学科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又指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和目标。二是有效率。即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三是有效用。是指对“有效”的价值判断,即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
(二)对于“有效学习”
本课题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增长能力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发展进步的程度,标志是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情感。
(三)对于“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有效学习”还鲜有提及和论述。我们认为“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两项研究内容相连接形成“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这样一个“双有效”研究对象,基于如下考虑:第一,教学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时间外延还要大于教学的时间外延,所以,研究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有效学习能力、习惯和情感的培养较比有效教学更加具有教育的终极目的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应当服务于有效学习;第三,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分开研究便于寻找各自的内在规律。此外,将这样两个对象放在一起研究,本身也就具有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价值。
三、“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目标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研究立足于中观与微观实践研究,将在基础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管理三方面有所收获和建树,在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实践模式的同时,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具体说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与实践的目标主要有四:1.在教学管理方面,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探索以区县区域为主的中小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管理和评价机制。2.在课程方面,研究“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在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中的不同表现,即总结出不同类型学科“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规律和特点。3.在教学环节方面,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即形成不同学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4.形成并构建出基础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论框架。
(二)“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内容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调查并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县域教学管理的现状,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2.研究诸如地理、历史、品德等社会科学类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学科,以及综合实践类活动型课程等不同类型的领域、学科中“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不同表现,并总结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3.研究在小学低、中、高年级段,在初中、高中阶段不同学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不同的方法和策略。4.研制中小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评价机制。5.形成并构建出基础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论。
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的对象是否符合“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标准,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判断进行认定:一是行为判断,即判断这种教学、学习或管理行为是否是有效的;二是价值判断,即判断这种有效的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研究的重点在于形成“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理念和思想,以及具体的实现措施、手段和条件,并不断扩大实验学校和区域范围,以最终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均衡化水平。
研究的难点在于对当前教育教学基本状况调查的结果信度与效度的把握,以及区域和中小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评价方案的研制。
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 打破目前只是单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研究“有效教学”的局面,而是从推进课程改革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来研究“有效教学”。在关注教师教学效益的同时,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益,指导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并努力学会学习。对于“有效”的关注还包括着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转变,使得学生的这种转变不是机械的和被动的。2.以中观的视角,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师资、学生等方面进行立体的实践与研究。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过程以实证性研究为主。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问题研究,将综合地涵盖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和要素,脱离教学一线的理论研究和仅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都是片面的,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也都会大打折扣。课题组将在河北省范围内选择多个实验区县,侧重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选择10所实验中小学校,侧重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在实验校中选择实验班或实验年级进行实证性的准实验研究。
本课题组成员在对国内外“有效教学”和“学习策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的同时,深入实验区和实验学校调查研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县域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形成具体的研究假设和实验操作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分学科组、年级组深入实验区了解实验进展情况,控制实验过程,分析存在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具体问题具体指导,形成动态的阶段性研究方案,凸显行动研究的特色。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思辨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且以实证性研究为重点。本课题研究涉及课程研究、学科教学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多个领域,重点在于教学领域;难点在于对问题的筛选、因素的分析以及实验的控制。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准实验研究法、比较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依据调查结果,将预设的和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假设,形成子课题;带着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深入实验区、实验校,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进行具体考察,通过反思制定改进措施,调整、完善实验方案。
调查法。在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先对实验区、校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县域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制约因素,并编制档案;实验过程中,将定期调查、总结、评价;实验结束时,再进行全面整体的调查、总结和评价。经过多次调查和数据的收集,一方面可以科学、准确的描述实验效果,另一方面,调查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也为调整和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
[2]钟启泉,崔允,张 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游戏
游戏,通常被理解为娱乐、玩、竞争。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有趣味性的活动,能让儿童以一种轻松的、享受的方式练习英语。儿童游戏专家Fromberg认为游戏带有如下特点;第一,能够体现现实世界的象征性因素;第二,能够使儿童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第三,能够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1]。
(二)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将特定教学内容融合于游戏式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2],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它兼具教学和游戏的双重特点。具体说来,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的,以服务教学内容为目的,就是说,教学游戏不仅有娱乐的作用,而且有‘认知挑战’的作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教学游戏通常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设计假想情境。教学游戏由游戏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构成,游戏任务和教学任务基本吻合,教学任务在游戏活动中以隐蔽的方式得以实现”[3]。
(三)游戏式教学
教、研者主要从游戏目标、形式、手段、实质、作用及意义等方面对游戏式教学作研究。
游戏式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将游戏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游戏形式,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应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4]。
它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应用游戏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活动,“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儿童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5]。
它是“教学目的、内容的贯彻和落实的有效形式,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发展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演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后进生自信的有效措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是整个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语言训练的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4]。
二、教学游戏分类
(一)按设计目的划分
1.操练性游戏。快速操练游戏,如:开火车,教师出示“cat”的图片或卡片,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快速拼出,并说出其汉语意思;反复操练游戏,如:接拼单词,学生看完生词卡片后,每个学生说一个字母,最后一起将单词完整拼出。
2.拓展性游戏。如:单词接龙、词汇联想(即教师出示father卡片,学生回忆和联想到mother、son等单词)。
3.合作性游戏。展示性合作游戏有角色表演、作品展示等。竞赛性合作游戏有单词竞赛、淘汰游戏和激趣性游戏(猜猜看、我来描述你来猜等)等。
(二)按模拟现实生活划分
按模拟现实生活划分,教学游戏可分为掌握游戏(如:建筑游戏、复制游戏、设计游戏等)、规则游戏(如:弹子游戏、作战游戏、捉迷藏游戏等)和假象与幻想游戏三类[2]。
(三)按语言技能划分
1.语音游戏。如:听音接龙:老师将全班分成几组,老师先说出单词,如look,由各组同学轮流说出或写出与look有相同元音的单词如book、foot等。
2.找音素。如找出name、cake、great的共同音素[ei]等。
3.词汇游戏。如单词接力赛、玩转盘等。
4.情景语法游戏。如模拟表演,在讲台上放置学生熟知的物品,让学生看后转过身去,同桌互问。A:What is on thedesk?B:There are two books.
(四)按方式划分
可分为角色扮演游戏、猜谜语游戏、调查游戏、TPR(全身运动)游戏等。
三、游戏式教学评价
(一)教、研者的共识
1.教学和研究者对异于传统的游戏式英语教学的特点有一致的认识,包括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满足国内英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国内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时代特征及教育现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游戏教学能满足国内英语教学及小学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改变在应试教育下存在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和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的现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注意力,并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复习巩固所学,提高学习效率、自信心,增强学习效果。
3.游戏式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表演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排除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在竞争和协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有利于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4.游戏式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教学游戏设计上,规则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一些教学游戏竞争性过强,引发了冲突与矛盾;教学游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不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本末倒置;重形式轻内容,重游戏轻目标,导致游戏设计脱离教学目标、缺乏目的性;简单地增加教学游戏,未能真正激发和深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交际性与真实性差。其次,在教学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上,容易产生教师对课堂纪律调控不当,出现纪律混乱,甚至是安全事故;兼顾性差,容易挫伤后进生及一些性格较为内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游戏地位不平等,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不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也不利于师生团结合作,共同推动教学进程,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关系[6]108-127。最后,在游戏结果的评价与反馈上,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往往忽视对游戏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单一、落俗,教师往往用几个“Great、Very Good”等词汇评价,评价方式多为帖小红花、小红旗等。
5.游戏式教学开展的关注点和倾向。教师应注意准备好相关游戏用具、多媒体等教具准备;设计简单和易于理解的规则,充分重视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的教学要求,合理编排教学过程中要加入的游戏内容。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做好游戏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做到有条不紊,严谨有序,活而不乱;遵循分层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并关注教学游戏层次的递进性和渐进性,教学游戏体现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状态,以求最有效地激励他们不断上进;重视教学游戏使用的适时适度,既要适时、按需使用,又兼顾数量和质量,避免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把英语课上成游戏娱乐课,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教学游戏的评价与反思受到关注。第一,灵活鼓励、拓宽评价范围。评价要有鼓励性、灵活性,要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评价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程度、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及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善于发现他们在活动中的智慧与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游戏活动的展开并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二,适当地指正与批评。评价要能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进步与成功,符合事实地、客观地评价。对于教学游戏中缺少创造性的模仿式表现的学生,要肯定其发音正确或用词恰当或语法无误;对于错误回答,要在引导其自我纠正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示范。第三,教师对开展的教学游戏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鉴定与评估。注意游戏后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及方案,不断优化游戏式教学,课堂结构要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研究者对游戏式教学模式作用的不同认识
1.游戏式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Julia Dobson研究认为语言学习中的游戏式教学可以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积极参与,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圆满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创造基于情景的英语学习环境。国内教、研者也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把小学阶段的某一个年级的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游戏式教学组,并开展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游戏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浓厚且学习成绩也高于传统模式教学的学生[7]。
2.游戏式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消极的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家长、小学英语教师及教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家长的反对观点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怀疑与排斥心理,认为课堂上游戏就是玩乐,孩子根本学不到东西;二是因为孩子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小学英语教师及教学者的反对观点主要基于游戏造成了“两难情境”:厌学的学生,讨厌以学习为目的的游戏,因为他们在这类游戏中和在学习中一样处于劣势;看重分数的学生们也并不看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把本来简单的学习过程变得繁琐复杂了,学习密度不够,浪费学习时间从而影响考试成绩[8]。“两难情境”造成的学生对游戏式教学的排斥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四、对小学英语游戏式教学的思考
首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三者和谐统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式教学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在于生硬地套用到教学过程中,不在于片面追求课堂教学表面气氛热烈和低层次地理解“玩中学、学中乐”,而在于结合学生与班级的实际,恰当使用游戏式教学模式。
其次,把握小学英语教育基础阶段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学习统筹兼顾的原则。在满足当代社会生活对英语听说语言技能高要求的基础上,认识游戏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认识学校及社会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应用能力综合要求。
形式丰富多彩的游戏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对发展英语语言技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在把握小学英语教育基础阶段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学习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三者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游戏式教学的优势,认识其局限并不断创新,才能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魏梦溪.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利弊分析[J].理论研究,2010,(3).
[2]黄如英.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无效现象剖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2).
[3]沈丽芹.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游戏[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
[4]褚红惠.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5]于晓红.浅析小学英语课的游戏教学法[J].现代教育,2010,(4).
[6]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幼儿是否能按自己的意愿自创地进行表演故事或音乐活动情节;
2、是否加深幼儿对所学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并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听故事和童话的表演是否有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作品的主题,并把角色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及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角色游戏的表演能否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5、在表演游戏中是否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探析
导游业务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训教学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导游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突出学生导游服务技能在旅游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校内外模拟导游训练、实地实习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的培养。以下就导游业务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做探讨。
1.《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思路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突出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特色与效果,将导游业务课程与《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游专业主要课程的有机联系,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导游职业技能和素质,为适应任职岗位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对导游业务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的校内实训课程进行设计,强调“以师为导,以生为主”,通过行动导向法,以《导游业务》的主要内容为依托,使学生在模拟体验与交互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设计
依照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共分四个模块,36学时。其模块主要包括: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导游模拟实训室进行训练、校园景观模拟讲解、校内导游常见及特殊问题的模拟训练、全国导游证应试模拟训练。
根据校内实训教学内容,本校“《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组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编写了《校内实训手册》,对校内实训的内容、实训环节、规范、评分标准等作了相应的要求,设计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汇编导游实务案例、对全国及重庆市导游大赛视频、实训录像等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教学内容丰富,目的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教学法等,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训任务布置阶段。教师按照实训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准备,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第二阶段:实训进行阶段。教师说明实训内容及目的,学生进行实训。
第三阶段:实训结束阶段。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实训经验。
以下以地陪迎接准备服务规程、校园导游讲解实训课程安排为例:
实训项目:地陪迎接准备
实训目的:地陪迎接服务在整个接待程序中至关重要,是实训者第一次和旅游者直接接触,这一阶段工作直接影响以后的接待工作。因此,实训者是让旅游团在迎接地点得到及时、热情而友好的接待,了解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概况。
实训要求:
(1)熟悉迎接服务阶段的具体工作要求;
(2)培养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
器具准备:接待计划、导游证、导游旗、接站牌
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分组演练;
(3)学生自评;
(4)教师讲评
操作步骤:
(1)准备所需物品,交代实训中的注意事项;
(2)实训开始
操作标准:参照地陪迎接准备环节及细节
实训总结:每组实训者认真总结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教师讲评
地陪迎接服务程序:确认旅游团所乘交通工具抵达的准确时间;与旅游车司机联系;再次核实旅游团抵达的准确时间;与行李员联系;持接站牌迎候旅游团;认找旅游团;核实实到人数;集中清点行李;登车;车内致欢迎词;调整时间;首次沿途导游;抵达饭店后的提醒工作;饭店入住。
实训项目:校园导游讲解实训课程安排
实训目的:通过对校园的现场导游讲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讲解线路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合理的游览讲解路线
讲解方式:分段讲解
器具准备:便携式扩音器、导游旗
实训程序:
(1)校园导游词准备;(2)讲解人员安排;(3)学生现场讲解;(4)学生互评;(5)教师讲评
3.《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
《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实行项目各项评分,按照评分标准,对照学习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程度,兼顾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的培养。
全国导游证应试模拟 1. 以全国导游证重庆地区考试范围为主要模拟内容,考察学生导游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变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抽签选中一套题,包括现场景区景点讲解、知识问答。现场景区景点讲解占65%,知识问答占30%,礼仪礼节占5%。 20分
《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部分,教师与学生应当通过校内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校外实训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广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4(2):119.
一、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
财务稽核主要是规范管理企业的财务系统,通过应用财务稽核,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具体来讲,财务稽核的内容包括这些方面,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稽查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并且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核对,保证企业能够规范的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三种财务稽核方法,分别是全面稽核、专项稽核以及随机稽核。在稽核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对稽查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并且稽查企业的财务系统,如果有问题出现,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便促使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内控和财务稽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财务稽核工作,促使财务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在企业内控和财务稽核工作中,依然有着诸多的问题和漏洞出现,主要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内控检查结果不符合于管理需求:近些年来,依据内控要求,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了自查和独立评审活动,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了进来。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在诸多因素的限制作用下,如时间、人员等,企业自查往往无法深入的开展下去,没有合理设计检查的流程和内容性质,这样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就不容易被发现。其次,企业对检查结果过分重视,这样企业往往盲目的追去检查分数,客观要求无法实现。最后,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着差异,并且在检查过程中,没有责任感,没有充分的熟悉企业内控制度和评审内容,这样检查质量就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二是财务稽核只有较小的覆盖面,无法全方位的监控企业发展过程:具体来讲,财务稽核只有较为狭窄的覆盖面,财务稽核工作主要是审核凭证、数据和报表,对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的合理性进行审查等。虽然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物力,来规范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但是却无法有效开展企业稽核工作。其次是财务稽核体系不够完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企业虽然对稽核制度进行了构建,但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漏洞,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于稽核管理权限、工作程序以及报告内容等诸多方面。最后是财务稽核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稽核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监控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涉及到较大的范围,那么就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解决方法给找出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如今大部分稽核工作人员都没有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如何有机结合企业内控和稽核工作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企业的内控和稽核,除了要对自身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之外,还需要有机结合企业的内控和稽核工作,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对企业的财务稽核工作思路进行改变,大力发展财务稽核工作,来全方位的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具体来讲,需要重视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用内控理念来完善财务稽核制度:在财务稽核工作中,需要有机结合内控理念;在日常的稽核过程中,稽核人员需要明确和控制不同层次的稽核内容和稽核权限,保证统一授权之后,方可以进行规范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对稽核系统进行科学构建,并且将审核、批准以及控制等节点加入到系统中,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促使稽核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此外,在稽核过程中,需要在财务稽核中加入内控日常的检查项目。在机构设置以及岗位分配过程中,结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稽核方法,以便不同岗位之间可以互相制约和监督,以便真正落实稽核制度。此外,还需要明确规定相关职权,要依据稽核要求,来确立单位部门和岗位的性质,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权限和职责,并且将其严格落实下去。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奖罚制度进行构建。企业需要在日常管理的稽核管理工作中引入内控权限,稽核多个岗位,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促使内控制度的需求得到满足,另外一个方面,稽核的工作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完善财务稽核制度,还需要充分掌握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有机结合内控理念和财务稽核制度,可以促使人员更好的掌控生产经营情况,目前在稽核过程中,企业的水平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那么就需要对标准进行统一,以便可以统一汇报工作内容,避免重复问题出现,实现稽核水平提高的目的。
二是要规范化管理稽核队伍:为了促使企业内控规范化得到更好的实现,就需要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稽核队伍,以便稽查工作能够全面科学的开展下来。稽核工作人员需要对目前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充分的熟悉和掌握;在企业管理的参与过程中,协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管理财务稽核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制度来规范展开,以便将制定的制度给落到实处。在对队伍素质进行强化方面,还需要对内部监控和工作规范进行强化,要定期经常的考核员工,对培育方式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道德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多个渠道来开展,对员工的自觉性进行强化;并且对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构建,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同岗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需要进行强化,这样构建起来的稽核队伍才可以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强的综合素质。
三是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为了更好的规范财务稽核工作,促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企业就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对规范化流程进行制定,以便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讲,业务流程的规范,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预警机制的构建,因为在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财务稽核工作,因此,就需要将风险的评估和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要严格检查每一个流程,整治那些不够严谨或者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此外,还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和完善,这样才可以将自我约束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其次是对事中控制进行完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复核财务的各项工作,在统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核算制度进行统一制定,促使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改善。此外,要结合工作性质,来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报告出现的重大事件,以便提高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