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但目前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找到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战略模式。从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风险的形成过程、均衡机制的角度阐述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风险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通过向微笑曲线左右移动以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或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用案例来说明这两种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形成机理

1.1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形成过程

企业能力与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关系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能力直接决定了转型升级战略的风险。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战略风险的外部驱动因素,环境不确定性越高,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战略风险发生的几率与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然,环境变化这一外部驱动因素也仅仅是潜在战略风险的诱因,只有当企业能力满足不了转型升级后环境变化的需要时,才会形成企业战略风险。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后环境的不确定性小,企业能力能够满足转型升级后的发展需要,其战略风险就很低或者没有风险;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后的环境不确定性高,而企业能够及时调整资源的使用状况,并适应转型升级后的发展需要,也不会发生大的战略风险;但是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后的环境不确定性高,而且企业的资源、能力存在较大僵固性使组织无法适应环境变动时,则企业战略风险就较大。

1.2 基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的转型升级战略风险形成过程

企业转型升级后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环境压力,组织资源、能力的僵固性表现为结构惰性。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结构惰性的存在而使企业资源、能力产生滞后效应,企业与环境处于不适应、不匹配状态,从而产生战略偏移或运作效率下降,最终导致战略风险的产生。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诱导的外部风险。不管企业采用哪种转型升级模式,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后所面临的环境与转型升级前的环境肯定不同,表现为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企业能力刚性及其产生的风险。企业能力能够抵抗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造成的压力和冲击,它是决定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程度的内部因素。企业能力产生风险的原因在于企业能力的刚性导致“组织的结构惰性”。这种惰性的存在使企业难以快速回应环境变迁的情形,战略决策者不一定能快速采取行动,从而使企业战略变化在时间上落后于环境变化,当影响到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时,我们就认为该企业产生了组织适应能力的内部风险,这种内部风险会直接产生战略风险。

二、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均衡机制

由于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不能精确地培养转型升级环境所需要的企业能力,通常适应转型升级环境的企业能力和企业实际能力之间会存在偏差,这种能力的偏差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战略风险。某时刻战略风险的大小是由环境要求企业能力达到的水平和能力,与提升曲线该时刻的能力水平之差决定的,差值为正就说明有风险,数值越大风险也越大,差值为负就说明该时刻没有战略风险。

2.1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力培养滞后而产生的战略风险

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转型升级后环境变化会对组织造成影响,但由于能力刚性引起的组织结构惰性的存在,企业能力的提升滞后于环境变化从而产生战略风险。

2.2企业能力的提升不足以抵消环境的冲击而产生的战略风险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环境冲击超过了组织所能培养的企业能力,或组织对环境变化评估不足而低估了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能力,以至于能力提升的幅度不够,还不能满足适应转型升级的环境要求从而产生战略风险。

2.3能力提升过度

由于过高估计转型升级环境对企业的要求,组织就可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投入较多资源,此时企业能力水平超过了转型升级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从长期来看,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也有可能造成战略风险。

2.4企业能力与转型升级环境的均衡状态

此时组织适应环境而又不存在能力过度提升的问题,组织处于与环境博弈过程中的最优决策点。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对企业能力的要求也是波动的,所以从短期来看,常常会出现环境要求企业能力达到的水平和企业该时刻的能力水平存在着正负偏差的状况。从长期来看,企业能力正好适应转型升级的不确定性环境的需要,我们就认为企业能力与转型升级环境长期达到了均衡状态

三、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模式选择

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要转型升级,就是想通过新的战略实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又会有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转型升级风险是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转型升级战略模式的理论,归纳出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同时,为了让转型升级模式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了能够成功运用这两种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案例来分析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选择的问题。

3.1向微笑曲线左右移动,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模式

向微笑曲线左侧移动的转型升级模式向微笑曲线左侧移动可以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

加值。一些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要素开发新产品,研发的新产品在成功实施产业化后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能力时,可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当然,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采用这种转型升级模式时可以结合品牌战略一起实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后的产品附加值。但是,这种模式从投入研发到市场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失败的风险。

3.2 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模式

一些有实力(主要是指具有资金实力和企业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从传统行业转向同类企业还较少的总体附加值更高的新型行业,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种转型升级模式的微笑曲线。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虽然势在必行,但是要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恰当的策略。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当企业面临的环境比较明朗、整个宏观经济向好时,或者企业能力能够抵抗不确定的转型升级环境所施加的压力时,高新技术企业在认真评估自身能力和分析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恰当的转型升级战略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郭伟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效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5).

[2]张春敏,王义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制造业产业转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9).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2篇

1.1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

中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产品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在此阶段难以依靠借贷解决资金问题,而是要依靠风险投资、专利技术产权交易和创新基金。

1.2成长期

,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企业有良好前景且风险低,愿意贷款给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风险投资资金也会对高新技术企业追加投资;另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使留存收益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可能。

1.3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并且达到整个生命周期最大需求规模。处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趋于稳定,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逐步减少,此时,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

2存在问题

2.1种子期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就会很大。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析总资本结构可以看出负债比率高,企业的利息费用比例高,当企业现金流量低,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2初创期和成长期

2.2.1资本市场融资运用不充分

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通过创业资本市场、主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构成。产权交易是投资者以产权为交易对象。目前,交易市场的品种有:非公司制企业的全部产权或者部分产权、非上市公司股权、科技成果、股份经营权等。

2.2.2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方式单一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承兑汇票、票据贴现、商业信用、贷款。分析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每个企业的应收票据在流动资产占很大比例,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在票据融资利用充分高新技术企业很少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银行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习惯于用票据贴现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2.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具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企业留存收益多。企业的留存收益融资主要由决定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股利支付率也就是企业选择的股利支付政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国的上市公司处在发展变革的时期,相关的政策也是在不断的有变化,一些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更多的是由股价和相关的政策所左右。

3原因分析

3.1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保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的统一与平衡。商业银行要保持安全性,就必须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全面的评估。信用担保能有效分散银行的贷款风险,有效联系了银行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目前,我国个人、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又主要是新型的创新企业,没有历史资料能证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状况;社会上也没有比较公正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所以,银行无法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担保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少相应的法律体制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就不能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生命阶段来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3.2企业上市门槛高

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有主体资格、公司治理、关联交易、财务要求等限制条件,特别是财务要求规定,发行前3年的累计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这些条件限制了高新技技术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

3.3产权交易不完善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3篇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决定着现代企业尤其是现代知识型企业的命运,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尤其在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正在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高新技术企业既是知识经济的入口,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高、新”优势,而技术的创新并不只取决于物质基础的完善,最为关键的是人的智力活动,因此,人力资本无可争辩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在概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人力资源指的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若这种能力未发挥出来,它就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若开发出来,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而只有当这种劳动力在它不断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超过其劳动力投入价值的新价值来,人力资源才具有资本的属性。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所包含的劳动力并不全是企业的人力资本,它是指企业中所有的人;而人力资本则主要指两种人,即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是人力资本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劳动带来企业价值成倍的增长,从而使之成为企业中的“关键角色”,成为企业经济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稀缺性的、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和高回报率的资源。

二、人力资本的激励与股票期权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两类人:一是优秀的经理人(包括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二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的技术人才。经理人是企业可利用资源的管理者,拥有控制权,对公司的发展具有决策权,他们的行为决定着公司的命运。技术骨干则是企业生命活力的注入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人力资本却有着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产权特征。以周其仁教授的论述最有代表性:第一,人力资本具有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人,它的所有权仅限于体现它的人;第二,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即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产权的主人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产“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产似乎从来就不存在;第三,人力资本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人力资本产权天然归属个人,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产权所有者可以根据情况自主地“开放”或“关闭”其拥有的这一资产。而且,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寻求实现自我的自发本能,因此,在面临更好的机遇时,他会自然地选择离开原来的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予其不断的激励。

在企业普遍推行的激励机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激励,而它的实现则主要依靠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在传统薪酬体系下,由于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是和公司现期或上期业绩挂钩的,而与公司未来前景没有关系,因此,容易引发经理人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古话说得好,“人无恒产则无恒心”,产权安排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企业的激励方式应有所创新,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外,可以让那些在管理和科学研究中有贡献、有创新、能为企业增加效益的人员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从而使他们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工作。这也是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使然。

股票期权正是适应这一要求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是指其持有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一标的商品——股票的权利。本文所述的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它赋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一个权利,即可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以预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因此也称经理股票期权。其中,预先规定的时间叫期权到期日,预先约定的价格叫期权的执行价格。股票期权强调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股价上涨,期权持有人可行使购买股票的权利,从而获得股票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间的差额收益;如果股价下跌,持权人可以不行使权利。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基于一种良性循环的假设:授予股票期权——持有者努力工作——公司业绩提高——公司股票价格上扬——持有者行使期权获利——持有者更加努力工作。可见,当行权价一定时,行权人的收益是股票价格的单调增函数。股票价格是公司价值的外现,两者之间在趋势上是一致的,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则两者相当。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认为,股票价值是公司未来收益的贴现,于是股票期权持有者的个人利益就与企业未来发展建立起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股票期权持有者不但要关心公司的现在,更要关心公司的未来,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目标。股票期权本质上就是通过让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并相应承担风险,来对其进行长期的激励。

三、股票期权制度有效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股票期权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协调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降低成本等。对于面临人力资本不足和现金流短缺的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这一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适宜。

首先,这一机制不仅能够使企业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且不会引起企业现金流的减少。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由于企业开办不久,成长中会不断增设一些新的岗位,这些都要靠新招的经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来搭建,此时企业的薪酬制度应采取高薪战略。然而,对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大、风险高,现金净流入少、投入却较多,加之初始投资有限,这一时期企业的财务一般都比较吃紧,而且企业有限的资金主要投放在企业的发展上,不希望大比例的作为薪酬发放。但是,这一阶段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又是至关重要,因此,用股票期权替代高额现金报酬,把它引入人力资本的管理,赋予企业优秀经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才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将由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内化到创新型企业员工身上,使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未来利益相一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风险,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在发展规律非常吻合。

其次,对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在当期甚至在短期内是不能从企业净收益中反映出来的,其经济效益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会体现出来。而在经济收益没有显露之前,更多的是费用支出,这种支付和收益的时间差造成公司当期利润下降。因此,这一时期企业的净收益等财务指标体现不出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及真实业绩。如果一家公司的薪酬结构完全由基本工资及年度奖金构成,那么出于对个人私利的考虑,经理人员可能会倾向于放弃那些短期内会给公司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但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项目,这显然不是股东们所期望的。而以股票期权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鼓励经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股票期权制度使他们能够享受公司股票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即使他们在实施期权后离开企业,也可以通过股权来分享公司的成长,因此,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长期化的过程中,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长期化,无疑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股票期权设计及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在设计股票期权时,要考虑到留住优秀人才的需要。这表现在:

首先,将市场评价机制与业绩考评相结合来合理确定期权的行权价格。股票期权的实行取决于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因此,这一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要以一个高度有效、结构合理的股票市场为依托。而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只是弱有效的,股票价格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因此,除了市场评价外,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

其次,合理确定期权的数量。股票期权作为企业高级人才风险收入的部分,在其收入中的“度”为多少才能达到激励效果?如果比例过高,基本薪酬偏低,而风险预期太远,不但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使期权持有者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比例过低,风险收入可能低于其付出努力的机会成本,同样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量又是股票期权计划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由于其成长快、资本增值迅速,其行业的特性多是高风险高收益,因此,较适合高比例期权的薪酬结构,即股票期权在其整个薪酬组成中所占比例较高。

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股票期权的发放对象应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因为,在这类企业中人力资本作用明显,享受期权的人理应是企业中不可替代的经营者和科技骨干,离开他们,企业也就失去了继续成长的生力军。这类人享有期权,企业的其他员工也会理解。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4篇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企业名称:                               企业所在地区:      省     市(区、自治州)        认定机构: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声明:本申请书上填写的有关内容和提交的资料均准确、真实、合法、有效、无涉密信息,本企业愿为此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名):           (企业公章)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编制 二Oxx年六月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填报说明

企业应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的要求填报。

本表内的所有财务数据须出自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或纳税申报表。

1. 企业应如实填报所附各表。要求文字简洁,数据准确、详实。

2. 各栏目不得空缺,无内容填写“0”;数据有小数时,保留小数点后2位。

3. 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

4. “基础研究投入费用总额”是指: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中,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新知识等基础研究活动支出的费用总额。

5. 销售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总收入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净资产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6. “近三年”、“近一年”和“申请认定前一年内”:详见《工作指引》三(一)“年限”中的说明,“近三年”即“年限”中的“近三个会计年度”。

7. “研发活动”:详见《工作指引》三(六)1中“研究开发活动确定”。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成本管理 竞争优势

一、理论综述

高新技术企业又称高科技企业,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的一种全新的企业模式,是指以开发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而生产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传统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理论界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还不多。与普通企业成本管理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是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这一思想起源于战略成本管理。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快、灵”的特点。“高”,主要是指投资高、经营风险高、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员工素质高、收益高、竞争高;“快”,指企业变化快、成长快、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进步快、生产系统应变速度快;“灵”,指生产工艺安排、技术手段选择、组织结构的安排和管理制度的设置更为灵活、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即通过加大专项技术投入力度,各种资源不断投入,以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先进技术,加快产品开发及投放市场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形成领先于竞争对手一定程度上的优势,然后利用这种优势来迅速占领市场谋取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回报。新的竞争形势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当然不能阻碍企业创新。

(2)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重点和企业成本费用构成和与传统企业不同。成本费用结构的变化促使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前移到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方面,从而使制造成本所占比重低而期间费用高,范围从专注制造成本扩大至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重心应是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和市场化费用的合理使用。

(3)高新技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型员工。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中与智力资本相关的人工投入占有很高的比例,控制方式更多的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实施,它不是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改善设备运行状态来实施,而主要是通过实行积极的控制,引导开发型员工的行为来实施。鼓励通过高投入提高消费者剩余来达到价值创造的目的,提倡积极的成本控制,追求相对的“成本优势”而不是绝对的“成本降低”,即凡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的费用就鼓励投入,而对于不能创造价值的则要加以限制。

三、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转移成本管理的重心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高,制造成本偏低。所以企业应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面向市场的设计和售后服务阶段,而且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研发设计所决定的,其产品的销售状况如何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售后服务,所以能够使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能合理地被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改变成本管理理念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是技术改造和创新,其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的创造出新产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应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生产过程,而应将眼光放在企业外部成本以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成本的降低应体现成本效益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节约。

(三)合理控制成本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更多地要通过员工的行为来实施。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研发设计时,应对科研人员的积极支出予以鼓励,如实验支出,这部分费用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设计阶段合理的费用可以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研发设计的顺利进行。对于不合理的支出要予以限制,杜绝盲目试验而导致的资金流失。

(三)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长期性资产,像固定资产一样可以在多个生产周期发挥作用,并随着无形资产的使用及损耗,逐渐转移到产品当中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如果继续通过管理费用来核算,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成本核算信息,所以要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

(四)使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主要实施于生产、客户服务阶段。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M)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地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决策等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内部环境要求:①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要想在企业中推广ABC,就要获得企业领导者的支持,这样才能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开展提供创新条件;②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为了使ABC的实施信息化、标准化,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就需要软件工具的支持。因此,需要尽快开发出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方便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③明确作业成本实施的责任主体。中国制造业企业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或负责部门,而ABC属于管理会计范畴。所以作业成本的实施需要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避免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情况。

四、结束语

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度同质竞争的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产品生命周期短、研究设计成本高等特点,要想在市场上不被淘汰,更要求其重视成本管理,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从而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俊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

[2]邢爱伶.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探究[J].现代商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