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缅怀先烈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家庭采访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等。让学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方案
(一)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三)温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五)4月4日放假与家人吃青团,到自己祖先的坟上扫墓,祭拜祖先。
二、活动时间:4月7日
三、活动地点:教室
(一) 通过上网等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三)朗诵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温庭筠《清明日》:“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得到了放松,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穿梭似的玩耍,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珠,一会儿在柔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画图中一样。
宋代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就是贫穷的读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开展“清明节小报”展评活动:
1、每位学生拿出事先已完成的一份“清明节小报”。
2、各小队在队长的组织下推选1——2份优秀小报参加展评活动。
为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人类的点滴进步和成果都在书籍里记录、传承并发扬光大。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把每一天都变成“读书日”。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20xx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科研人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挺身而出,投入到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是值得铭记的。虽然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我们无法相聚在校园里一起感受书香的氛围,但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图书馆联合读者协会共同发起《“宅”家阅读,红色经典》活动,倡导大家在家也要不断阅读,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时代精神,用声音向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致敬。
三、活动主题
“宅”家阅读,红色经典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4月28日
五、主办单位
主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图书馆
承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读者协会
六、活动对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形式
征集线上音频,网络票选
八、活动内容
1、作品征集:一段4-6分钟的音频(需配乐,可参考喜马拉雅),音频内容关于红色经典的诗歌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与红色经典、抗疫相关的原创作品。
2、征集方式:选手将参赛作品发送到邮箱xx,提交作品时需包含以下内容:参赛作品(文本、音频)、个人资料(姓名、年级、专业、学号、联系方式)。
3、作品要求:
(1)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向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可在体现红色精神的同时,适当加入自己的体悟。
(2)音频要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背景音乐音量适当;诵读时富有情感。
4、评选标准:
(1)初赛:由评委老师根据音频效果、质量进行初选。
(2)复选:进入复赛的作品将在图书馆、读者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并发起网络投票,票数前十的作品进入决赛。
(3)决赛:由专业评审老师评委对决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最终奖项。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二等奖:3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三等奖:6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优秀奖:其他进入复赛的选手,可获得奖状、奖品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二】
为了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全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好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学校决定在小学部开展以“红色经典”为内容的诵读活动。为让活动取得成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诵读红色经典,励志当代少年
二、活动对象 我校全体师生
三、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参与诵读,广泛了解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同时促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 组长: 副组长: 主持人:
评委:
小语组教师(5人) 会场秩序:各班主任。
状填写:各班主任 。
五、活动形式及内容
1、活动形式: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为主。集体诵读可由多名学生参与,也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但以学生诵读为主。允许适当穿插伴舞、情景剧等。要求自备配乐。
2、内容:以近代百年来中华红色经典诗文为主,也可自选经典爱国篇目或自创。所选诗篇必须紧扣主题。参赛者人数不限,朗诵形式不限。 诵读使用普通话,并脱稿。节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9月30日下午,学校操场
七、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一等奖设2名(高低段各一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
八、评分标准:
评委共由5位老师担任。实行10分制,采取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平均计分并保留两位小数做为最后的比赛成绩。
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
能正确把握诗(散文)内涵,声情并茂。语气、语调、语速与朗诵内容相协调,表达顺畅,感情真挚,富有韵味和感染力。积极向上,充实生动,符合主题要求。节奏处理得当,朗诵技巧运用自如。超时酌情扣0.5分。
2、普通话水平(2分)。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无方言痕迹。
3、现场感染力(1分)。
表演时轻松自然,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现力和观赏性强,能够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共鸣,舞台整体效果好
4、形式及仪表(2分)。
朗诵形式采用恰当、富有创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脱稿,可配乐;辅助选择符合作品风格,与朗诵内容、节奏协调,能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明确,格调高雅,艺术性较强;仪表整洁;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三】
为提高青年党员和先进学生的思想觉悟,传承红色经典,年级党支部现开展“一班一书”红色经典阅读活动,现将具体通知公布如下:
一、负责助理
张娜(如有问题,请直接咨询)。
二、活动主题
“一班一书”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三、活动解读
各班自行选取一本红色经典阅读书目,并在活动时间内完成规定项目3个和自选项目若干。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0xx年11月
五、参与人员
20xx级全体同学,其中各班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参与。
六、活动流程
1、20xx年4月4日前各班选取书目,并将书名发送至张娜助理处;
2、20xx年4月-20xx年11月各班自行选取项目开展活动,必须完成3个规定项目和至少1个自选项目;
3、20xx年12月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七、活动内容
1、规定项目
序号 名称 内容1 读书分享会 组织部分同学开展一次分享会,交流读书后的感悟。2 读后感组织同学撰写读后感。3 送书下乡 利用暑假或者法定节假日前往基层(居委会、村委会),为基层群众讲解书目内容,与基层群众进行读书感想交流。
2、自选项目
序号 名称 内容1 情景剧 主要针对小说题材,可根据情节改编一段情景剧,需上报剧本和视频。2 微电影、微视频 将同学们读书感悟拍摄为微电影、微视频等,可与采访调研相结合,需上报作品视频。3 送书进校园 可前往附近幼儿园、小学,以趣味性语言为儿童讲解书籍情节或人物。4 手抄报、绘画、手绘视频等 根据书目内容进行手抄报、绘画、沙画等艺术创作,需上报作品原件及照片。6 观影 组织同学观看与书籍相关影片,有拍照、有新闻稿。7 采访调研 如有可能,联系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老人或某种从业者进行采访交流,开展调研。8 其他 例如,深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小学、养老院等开展系列活动。需提前向负责助理请示,批准后即可开展。
八、奖励措施
1、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根据作品质量选取若干人次),给予8-20分不等的发展性素质加分;
2、对于表现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两次以上者),同时给予3-5次不等的参加党支部活动次数奖励;
3、对于活动组织突出的班级(选取2-3个班级),给予6-10不等的班级量化考核加分。
九、注意事项
1、原则上要求一个月完成至少一个项目,并及时向年级党支部反馈材料;
3、各班上报作品材料时务必注明参与人员名单,以便后期评选优秀作品及个人。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名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出生在和平年代,弘扬民族精神,已然不需要我们如革命先烈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革命先烈的种种精神,我们不能忘怀。我校将分五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勇于受挫,敢于担当”的精神。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宣传工作
1、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2、校园广播台播放红色歌曲。
3、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收集红色文化故事,红色名言。
4、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
5、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向学生普及红色文化知识。
(二)中期学习活动
1、组织各年级进行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
2、各班开展班会主题活动,开展与红色教育相关的活动。
3、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红,阅读一本革命历史刊物,写观后感。
4、红色教育知识竞赛。
5、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写活动心得体会。评选优秀观后感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讲话全校师生学习。
6、组织学生义务劳动,参与爱心帮助等活动,写活动感受。
7、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橱窗展示评比。
(三)后期总结活动
1、活动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工作。
2、学生的书面心得体会。
四、活动措施
1、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领会“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逐步推向,深入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级要挖掘资源、创新形式。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自身实际,在继承中创新,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活动中班主任要策划好、组织好、协调好,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强化感知;体会情境
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的感情投入,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观念、情趣和能力。诚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引起哭的反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文质兼美,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作者情感的清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学生情感审美的内心体验,使其深有同感,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导入情境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不仅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的感染作用。新课的导语设计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乃至情感的作用。那充满激情的带有特定情境预设的导语极易把学生引入将要学习的文本情境,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执教《黄河颂》一课时,我激情满怀地作了如下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黄河、到过黄河吗?从古至今,漫长的黄河沿岸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还有那带不走的千古吟咏和绝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到的《黄河颂》,诗人更是独具匠心地把时代和历史的背景与黄河内在的精神底蕴紧密结合起来了,面对黄河,诗人唱出了抗战烽火连天时期的时代最强音: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你哺育了无数像你一样的炎黄子孙;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困苦危难之际,水深火热之时,是你的一声怒吼,唤起了华夏儿女抗争的不屈信念;是你的磅礴气势,延阻了日寇妄想迅速入侵的铁蹄。是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是你,让我们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如此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极具感染力,很快就把学生的感情凝聚到诗人赞颂黄河这一热烈而深沉的特定情境中,为课堂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蓄势和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景
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窗》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引领学生步步深入领会课文的重点段落。首先请学生思考:那位近窗的病人为他的同伴描述窗外的美景是真的吗?学生会很快发现:不是真的。然后再请同学思考:从中可以看出那位近窗的病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学生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热爱生活,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他的同伴带去快乐,使他有勇气战胜病魔。相反,那位远窗的病人却在那位近窗的病人生命垂危之际纹丝不动?那又是为什么呢?探讨后发现是因为那位远窗的病人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滋生了丑恶的欲念,从暗自不满发展到怨恨,甚至到忘恩负义、见死不救。接着让学生深层思考:文章以“窗”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们通过这一鲜明对比,自然感受到了“窗”的深层含义,它不仅是那扇自然界的窗,更是一扇心灵之窗,透过这扇心灵之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人性的美丑。
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不断步入新的求知境界,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学生由死水一潭的“听而得之”的呆板局面,变为喷泉翻涌的“思而得之”的主动状态。
三、强化感知,萌发意识
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直观正适合学生思维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手段便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景,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图、文、声、像并茂,立体式的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便于引发学生兴奋,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多媒体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讲解《巍巍中山陵》时,随着课文的进行,电脑屏幕上不断变换着画面:巍峨雄峻的钟山,苍翠的参天大树,绵长的通道,气势雄伟的中山陵,苍劲有力的门匾大字……画面如导游一样,带领我们饱览陵园风光,感受庄严肃穆的气氛,追寻先驱足迹,缅怀先烈精神。这篇说明文虽不乏精彩描绘,但课文较长,又有不少客观介绍,同学们难免感到枯燥,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出的是一幅立体的图画,同学们进入了声情并茂的美境,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蓝蓝的威尼斯》一文介绍的是意大利水上名城——威尼斯,其中重点介绍两岸古老的建筑,引人注目的李度桥,独特的交通工具“公朵拉”,这些构成了水上威尼斯特有的景观,课文已作了精彩的描绘,但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用多媒体为媒介,通过展示图片,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威尼斯的旖旎风光,对威尼斯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犹如身临其境。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以往教学中孤立的人工背景变为了现实生活中的背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它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认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实现知识的时空跨越,从情感上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体会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