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美术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双基”,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明显缺乏,而小学的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是天真烂漫,善于观察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好速写,帮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展现出来。速写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手法,它是指用简短的时间,快速地概括勾画出所要描绘的事物,对于培养下小学生的观察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意义
1.1锻炼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还不是很精细,所作的画也只是对于绘画对象笼统的认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会发现,学生的绘画往往不是画他们所看到的事物,而是倾向于画学生想到的事物,速写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从画所想的事物过渡到画所看到的事物。速写能帮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通过速写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更善于发现小学升眼里所看到的事物美。
1.2提高小学生概括感受能力
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喜欢用线来绘画,所以对于学生用线的训练学生更乐于接受,而线正是速写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对于小学生的速写训练,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线的粗细、直曲、长短等特点,通过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的感受,用速写中常用的线条勾勒概括出绘画对象的特点和轮廓。
1.3拓展小学生视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创作是对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的直观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范画跟图片的结合,这样的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多多的让学生接触生活和大自然。特别像在小学生速写练习时,可经常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
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小学美术速写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速写教学对于学生的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小学美术中的速写教学,盲目的追求“素质教育”,只追求形式,开展贴画、沙画、涂色画等,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展示的范本,模仿作画,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是“急于求成”,学生的美术创作浮云表面。
2.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中,有些老师过于关注学生所谓的美术素养提高,对于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和绘画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弱化。这样的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为借口,无视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对应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反而使得学生的绘画作品过于样板化,起不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3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基本不足
部分教师本身速写基础就比较差,对于绘画对象的快速勾勒不够准确,导致这些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时,刻意的回避速写教学,或者是开展速写教学时也是敷衍而已,此外小学美术教学除了速写以外还有大量的简笔画和制作课,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就把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此,忽视了速写这一美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3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方法
3.1立足学情,开展速写教学
小学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分布的比较广,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更趋向于幼儿阶段的形象思维,对于绘画充满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教授一点简单的速写勾勒知识;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绘画的创作热情已经不是那么高了,这个时候的速写教学应该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不能用成人化的速写训练,一味的要求学生重视比例和透视这些难懂的概念。
3.2形式多样,唤醒学生速写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速写教学不只是写生课,还要包括观察课,在观察课中渗透小学美术速写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去观察一些事物,逐渐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一些速写的基本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具有代表性的速写作品,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品鉴,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又能启发学生。
3.3珍视小学生速写作品,树立学生速写自信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速写教学时要明确:小学的美术教学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速写要求不可以太过严苛。这个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只能称之为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学生的绘画对象和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速写作品更是各不相同,有点学生关注明暗对比,但对比又过于强烈,有的关注事物的比例,但是在比例的把握上又不够准确。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速写作品,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是一味按照速写的标准批评指正,这样会挫伤学生速写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更本不愿意去开展速写创作,那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关键词:愉快教学 兴趣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33-01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和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愉快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愉快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愉快教学”也成为老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愉快教学得到了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1 什么是愉快教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因此,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得到了英国教育界师生的欢迎。
在笔者的理解中,愉快教学是个大概念,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属于愉快教学。更深入的理解即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
2 小学阶段进行愉快教学的重要性
愉快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更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知识的理解力不强,采用愉快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愉快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的方法各式各样,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愉快教学: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教多年,不难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这名老师,老师即便是讲的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一定会认真听课;反之,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的教学在同等情况下更容易收到学生喜欢,也更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的前提。
3.2设立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教学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美术课上创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喜欢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悟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正是因为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创作出了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最好不要给学生所谓的“示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鼓励他们敞开心扉,按照他们的想法和认识来完成自己的画作。
3.4正确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更重视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方向的风向标,老师表扬哪幅作品,哪幅作品就变成了学生心中学习的范本。因此,表扬要侧重于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方面,不应用“像”与“不像”来简单评价作品。
【关键词】才能 想象力 创造力 关键期促进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特征。幼儿时,美术才能表现为:(1)爱涂涂抹抹,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2)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较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和学校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
研究发现:3-4岁时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辨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家长一开始就应为孩子找一位好教师: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循循善诱的态度。
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我认为在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我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展,并点燃孩子们美术才能的那盏灯,使之放热发光。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五、创造力的培养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构筑欣赏的支撑点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知识重在研究,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支撑。美术欣赏课教学如果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出现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
品的误区。这就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的创作远远不只是为了形象,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要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二、要把握学科特征,找准欣赏的切入点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行为。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课的特征。要避免课堂上过多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章句,这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最终导致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
另一方而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课上成故事课、历史课,对美术作品的阐述,应基于市美教育的主渠道,过多地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容易忽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三、要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身临其境的欣赏氛围
美术欣赏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欣赏教学大为改观。教师只需一台多媒体电脑,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精彩的图片送到学生的眼前,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翱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此欣赏过程,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注重欣赏与想象并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市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新美术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题性和创造性,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五、要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通过道德相互依存,情感融入知识与道德之中。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
【关键词】创设情境 创新氛围 课程资源 陶冶情操 审美能力 童趣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潮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已是当今教育最热门的话题。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专业的美术教师,我有紧迫感,更有责任努力探索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为社会培养大胆创新、和具有高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奋斗。
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情景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感觉,可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如果儿童处在乏味、压抑、紧张的气氛中会表现出低沉、不安、抑郁的动作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进行创造,不仅能提高学生美术素质,还可以发展儿童情趣、意志、合作精神等优良品质。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理解能力较差,而习惯于形象思维。记得我上“蝴蝶的翅膀”这节课时,学生的创作速度非常慢,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张花园图,课堂上激励学生看谁的蝴蝶最先飞到花园中与花儿跳舞。结果,有的学生竟然在五分钟内让自己的蝴蝶飞到了花园中去。所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创设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符合儿童心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童心、童趣”贯穿于美术教学始终
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如:用猜谜语、讲故事、演小品、听童瑶、欣赏影像资料等方式导课,会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感受阶段需要师生共同在课前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如小饰品、小贺卡、玩具、动画片等。即使是舞蹈、乐曲、名画、教师提供的资料、范画也必须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我上“小花饰”这节课时,为学生放映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曲,让孩子边听边看,并让孩子模仿者唱歌、跳舞,展示同学作品时,我特别让孩子用小花饰布置教室和装扮自己,他们的兴致异常高扬。
3.保护和培养儿童的想象
孩子的好奇心强,最富有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只是进化的源泉。”
在评价孩子作品时,不要用成人的审美意识去要求儿童作画,否则会使儿童是掉可贵的童心。我们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儿童大胆将自己心中对客观对象的理解与愿望表达出来。
想象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见多识广,要不断在大脑中积累形象素材。学生获得积累经验越多,想象空间就越大,想象内容就越丰富。所以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约奇特越好。例如:学生创作的想象画《快快长》,孩子们赋予了植物人的特征,并且有各种表情和各自的内心独白。
孩子们可以创作为太阳公公捶背;可以表现去太空旅游;去银河游泳,还可以想象世界中可以有许多形状颜色不同的太阳……
鼓励学生多话色彩的印象,不要手真是色彩的约束,应大胆表达主观色彩,使得彩成为儿童心灵的语言。如:某位学生在表现炎热的夏天时,在天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使人感到炎热的夏天变得凉爽了。
4. 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4.1 搜集身边相关物品、作品为感性素材。教学中,应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品的机会,这样可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如:编织品、工艺品及手工制作作品等。
4.2 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艺术的传达与交流。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在课堂教学中应超越时空限制,利用影像获取尽可能丰富的创作素材。如:动植物形象、民族风情、春暖花开的景观、历史名城、建筑艺术品等。
5.积极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美术课堂
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爱因斯坦说过,全体人民的完全一致,即使可以做到,也是不值得向往的。
记得上“鱼儿游游”这节课时,我放映完海洋鱼儿影像后,提问他们想到什么了,有的回答自己想变成一条可爱的鱼,有的还说他想到了鱼儿的家是海底最漂亮豪华的宫殿,于是他们都凭着灵感创作了鱼儿的家。
同学在自由创作时,有的用玉米拼成鱼,有的用毛线编织鱼,也有的做了剪纸鱼,还有的演了鱼儿的舞蹈,他们表现鱼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都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表达了自己对鱼的感受。
总之,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打破学生头脑中某些的思维解放出来,引进一个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和具有高的审美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