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水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很落后的状态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更快。从2000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出。2000年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为99214.55亿元,而2010年的经济生产总值GDP为401512.8亿元,翻了四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但污水的主要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排放量等并未上升,而趋于稳定,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是由于全国各地的环保部门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这是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巨大成果。
2基本经验
(1)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保护水环境的法律法规应更好的实行,与此同时加强水环境保护的相应的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针对污水排放,利用严格的排污标准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管,包括大力度地监管工业污水排放,对那些工业类违规排污企业严厉惩处。加强对各类污染源跟踪监测,尤其在集中排污口表现出问题务必尽早处理。务必做好监测水质和水源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
(2)大力加强水环境管理。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模式,借助污染物利用掌控排放量来实现污染领域的缩小。对企业宜贯彻完善经营管理的方针举措,通过先进生产工艺的操作运转使物料的利用率愈加提升及污染物排放愈加减少。产业政策通过修定并借助行政、经济手段而使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从而让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全面推广。创建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即划流域为单元,用河流为主线,用城镇作节点,推动流域管理提升监管职能和增强协调能力,为部门间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3)大力加强政府对环保的经费投入。政府对环境的投资比重逐年增加,鼓励并支持环保企业的发展。2000年到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的百分比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比重缓慢增加。
(4)大力加强环保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充实环保管理机构。如图所示,2000年到2010年的环保系统机构人数增加了62819人,说明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
3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
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认为,中国污水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以COD(化学需氧量)为例,水环境中中国的COD承载力为740.9万吨,全国首次污染源调查中显示,实际COD排放量3028.96万吨,超出环境容量四倍多。目前,超过水环境容量的中国水污染负荷较重,以南北方为代表特征明显,南方水质性缺水问题凸显,北方水资源匮乏,水量性缺水加速,生态用水极其匮乏。据环保部门2012年调查显示:全国淡水水质中十大水系31%及62个主要湖泊39%质饮用水水质均不达标,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中国处于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行列。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700m3,谓之资源型缺水。我国的体现尤为突出: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水源的水质距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相差甚远,故中国属于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问题并存的国家。水污染问题在我国依然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据水利部2010年的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主要流域、河流、湖泊书库各类水质比例的真实情况是:七大流域的IV类(处理后也不能饮用)以上严重污染水质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71.3%,其中不能用于农业灌溉的劣V类水质河长占29.8%;六大河流的IV类以上严重污染河长占84.9%,其中,劣V类水质占36.7%;重点监测评价的湖泊水库中,IV类以上水质占69.8%,其中劣V类水质占41.3%。
4关于水环境治理的思考
(1)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比率和重复利用比率。据我国相关调查可知,水资源利用比率远低于50%,重复利用比率仅20%左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低效的水资源运转中致使浪费局面的加深加剧。我们应重点钻研污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借助对生产成本的管控,使企业稳定发展,呈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相得益彰。
(2)大力发展环境科技,研究提升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化解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即是污水资源化利用,可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引发较好环境效益。以采煤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为例,煤炭产量以全国12亿t而算,被污染矿井地下水约能抽排50亿m3,如若全净化成饮用水,那么所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是很大的。此外,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工业冷却用水等皆为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有利举措。
(3)大力创新水资源的管理机制。例如,逐步提高水污染排污费,使排污费大大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当前,江苏排污费定位太低,较水资源补偿费用低的更多。
根据荣昌县环境质量监测站水环境常规监测数据,对玉滩水库下游河段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对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各水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2005—2007年濑溪河下路孔断面、武城断面和清江断面监测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濑溪河下游水质差于上游。2005年,武城和清江断面水质均不满足功能区划要求,超标项目主要是氨氮。2006年水质差于2005年,多个指标出现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有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2007年常规监测断面减为2个,水质仍不满足功能区划要求,超标项目主要是COD和粪大肠菌群。据此分析,2005—2007年间,濑溪河下游水质均不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COD和粪大肠菌群。超标原因主要是濑溪河沿线人口密集,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大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濑溪河所致。
2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2.1施工废水
2.1.1隧洞施工废水灌溉引水隧洞采用人工钻孔、光面爆破,混凝土浇筑,结合施工地下水出水量,平均排水量约200m3/d。排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石油类,且碱性较高。依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类标准,废水经处理后悬浮物浓度达到70mg/L后,循环利用。 在施工区需安装一体化净水器,收集由隧洞排出的施工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分别在左、右岸灌溉引水隧洞出口设1台处理能力为5m3/h的净水器。该处理工艺对于隧洞排放废水处理针对性较强,流程简单,根据同类工程调查,废水处理后悬浮物浓度一般在70mg/L左右,可以达到回用的目的,见图1。
2.1.2机械修配、清洗废水在施工机械保养场设1个集中机械修配、清洗站,机械修配、清洗排放的废水量70m3/d,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对修理系统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使其达到GB8978—1996第2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石油类≤5mg/L。为减少机械冲洗废水对水体的影响,在机械停放保养场设置沉沙滤油池(图2),利用废水中所含汽油、柴油、机油等物质比重较小,可自然上浮,吸附在过滤材料表面上,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机械停放保养场四周布置排水沟,收集含油废水至沉沙滤油池,经处理后排放。沉淀池污泥定期清理,干化后运至弃渣场。滤油池的大小根据机械冲洗水量而定,在隔油板前设置塑料小球作为过滤材料。
2.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
2.2.1集中施工场区枢纽工程施工区生活营地布置在右岸,按人均用水0.10m3/d,污水排放率80%计算,施工高峰期日产生活污水水量为29m3,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等有机污染物。
2.2.1.1处理目标生活区生活污水处理目标依照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控制,处理后的废水BOD5、COD和SS的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20、60、70mg/L以内,达到灌溉用水标准可用于灌溉。
2.2.1.2处理工艺由于右岸生活营地运行期将作为办公场所,其水量较小但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且需要长期运行。拟采用WSZ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共有六部分组成: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及消毒装置、污泥池、风机房及风机。经生活污水成套设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放至水体对水质影响较小(见图3)。
2.2.2分散施工点对于7个副坝施工区,由于所处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且工程量都不大,施工比较简单,以小型施工机具为主,且工期较短,施工人员较少,可采用氧化池对其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氧化池单个容积20~40m3,总容积280m3。
3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3.1制定并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
(1)加强实施《濑溪河流域(重庆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并针对玉滩水库建成后的河流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规划内容,增加区域污染物消减量,加大对用水户回水污染的治理力度。(2)划定水库保护范围,保护区内禁止乱伐林木,陡坡开荒、采石、取土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管理单位应根据有关法规制订出保护区的管理办法,报地方人民政府颁布实施。(3)为确保水库水质不受污染,建立水源保护管理机构,严格控制库周污染物排放,将水质监测、环境管理、区域管理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库周经济发展和水源保护的关系。
3.2水环境容量补偿措施
工程建设造成的水环境容量损失主要通过消减生活污水排放量实现。对大足县生活污水采取沼气净化池生化处理,沼气化粪池出水COD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3.3供水新增污染物削减措施
对沿线污染源进行削减,在龙水镇、龙岗镇污水处理厂后设人工湿地或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氧化及自然处理等工艺单元,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污染负荷进行进一步削减,减轻入河污染物总量。
3.4防止水库富营养化措施
控制面源污染,减轻对地表水污染,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严格控制灌区农药的使用品种和数量,推广农业高新生产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控制肥效利用低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灌溉回归水量,从而减少氮肥流失对地表水的污染。加强对流域内大型养殖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大型养殖场牲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严禁牲畜粪便入河或露天堆放。水库运行期间应加强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3.5库底清理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控制疾病传染,保障库周及下游居民的健康和工农业生产要求,必须对居民迁移线以下库区做好卫生清理工作。
(1)对厕所、粪坑(池)、畜厩、垃圾等均应进行卫生防疫清理,将其污物尽量运出库外,或薄铺于地面曝晒消毒,对其坑穴应进行消毒,污水坑以净土填塞;对无法运出库外的污物、垃圾等,则应在消毒后就地填埋,然后覆盖净土,净土厚度应在1m以上且须夯实。
(2)对埋葬15年以内的坟墓,必须迁出库外就地焚烧,每一坑穴用0.5~1kg漂白粉消毒处理。对埋葬15年以上的坟墓,是否迁移,视当地习俗处理,对无主坟墓压实处理。凡埋葬结核、麻风、破伤风等传染病死亡者的坟墓和炭疽病、布鲁氏茵病等病死牲畜掩埋场地,应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由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的人员进行处理。
(3)根据清理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性质、污染程度及传染病等环境状况,提出特定的清理措施和防止污染方案。
(4)库区内的工业企业积存的废水,应按规定方式排放。有毒废渣运至库外填埋或掩埋。库区内经营、储存农药、化肥的仓库、油库等具有严重化学性的污染源,应进行去毒,中和处理,必须达到土壤卫生标准。
(5)一般民用建筑房屋一律拆迁,墙壁全部推倒铺平,使其经烈日暴晒以杀死病菌。残存的水井、地窖等用净土或砾石填平,不应用垃圾、碎石、瓦砾填垫,以免发生渗漏而污染地下水。
4结语
一、我区开展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概况
大致分四个方面进行: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3月底,市、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例会后,我们就分别与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市容局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区水环境监督检查工作方案,4月份,向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上报书面计划。
2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内容进行:到涉及重点检查内容的单位区水务署、市政署、申新保洁公司等逐个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到正在进行重点整治的被列入年内消除黑臭的河道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进度和效果。到龙华、长桥水质净化厂了解污水处理能力、质量与我区截污纳管、改善水质的关系。
3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三个方面:年内要达到的14条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整治情况,区域内企业废水治理达标情况和推进塘整治黑臭情况。同时,对水体保洁、河岸绿化也进行了检查。6月9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领导也参加了我区的视察检查,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经主任会议专题讨论并作修改后形成报告。
二、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评价
我们认为,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水体保洁基本实现了长效管理。我区现有河道59条,总长90公里,水面率2.89%(不包括黄浦江和淀浦河)。从年起,我区以实施“万人就业”为契机,拨出专款,扩招100名保洁工,对整治后的每条河道配齐专职作业人员,对水面、陆域两侧实施全覆盖保洁。同时,强化整治与保洁工作的有机衔接,不留管理盲区。经过明查暗访,我区已基本实现了水体保洁长效管理。
2水利工程设施实施专业养护管理。今年,区财政落实资金,加强河道整治后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运用市场机制,引进水利设施专业养护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对河道护坡、绿化和泵闸等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果。同时,从年开始,区水务署与区城管大队建立联防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案件。据统计,共查处19起,罚款24170元。
3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本区域内有63家企业排放工业污水,其中,市级重点监管企业8家,区级重点监管企业7家,总量约3.2万吨/天,企业有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另0.8万吨/天进入污水厂处理。据区环保局年全年监察情况看,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率.2%,基本做到达标排放。
4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19年以来,我区不断致力于水环境的改善,在河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陆续完成了龙华港、张家塘港、漕河泾港、西上澳塘、塘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岸线长度57公里。同时,河道治理和河岸绿化同步进行,全区河道两侧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部分河道还增添了水景,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5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前几年,我区主要抓水体保洁、河底清淤、河岸拆违种绿、驳岸建设等河道整治工作。2003-年,我区狠抓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投资4528万元,新建截污管道35公里,截掉污染源393个,实现截污29.7万吨。经过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比较好的环境效益,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据统计,19年,我区河道水质综合指数约2.4,年下降到1.5。今年,我区投资5700万元,治理重点是继续截污纳管和年内实现中心城区14条中小河道消除黑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道水质总体不达标。目前,我区的河道水质总体上仍超标50%,属劣V类水体,这与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是不相称的。治理河道水质的任务十分艰巨。
(2)雨水泵站晴天“放江”排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雨污水混接,使部分泵站在晴天也必须“放江”排污,估计污水总量约在2万吨/天(90%是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历史欠帐的任务十分艰巨。
(3)排水系统建设进度不快。我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预计要到年下半年建成,再过两三年,才能解决这部分污染源的“放江”排污问题。田林市政泵站旱流截污和辅助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
(4)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缺少综合规划。有些代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化巨资治理“断头浜”的做法很不理解,提问:哪些河道要疏通?哪些可填掉?水环境治理如何纳入水系治理?河道两岸怎样开发利用?认为市、区都缺少水环境保护、利用和分步实施的规划。
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1抓紧做好水系综合规划。水环境治理要表本兼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依靠科学指导我们的治理工作。区要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区政府要加快区水系综合规划和水环境整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全市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区域水系的总体控制,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整治工作,做到水环境治理与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水环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市、区之间联动、条块协作的整体合力。
2继续加强“截污纳管”工作。区地处河道下游,水质容易受上游来水的影响。要达到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当前,就要进一步提高污水纳管率,积极治理部分雨水泵站由于雨污水混接造成“放江”排污问题。而截污纳管的关键是污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区政府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化大力气做好污水接管入网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源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主要化在水质的改善上。
3合力推进排水系统建设。加快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对提高吴中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减轻塘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区政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协助市里推进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时,抓紧对雨、污水混排严重的田林市政泵站做专项调查,努力解决生活污水通过泵站直排河道的问题。
关键词:象山县 水环境保护 水环境建设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水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和环境不仅是紧密相联并互为因果,水环境对大自然的健康运行十分关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水环境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任何形式的水污染、水系破坏都将导致水环境的恶化,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水环境问题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全球范围的水资源紧缺、洪涝威胁、用水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1. 水生态背景概述
象山陆域面积为1175平方千米,以“七山一水二分田”基本格局组成,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56%以上,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吸收与散发热量收支平衡,是人居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水环境问题更加突出:1、水源紧缺2、水体污染3、旱涝灾害。尤其是近年的旱情所造成的损害,表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支撑循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迫使我们重新思索和探究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
2.水环境现状问题
象山县水环境核心问题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序建设,现状表现为水资源利用量的供给紧缺、浪费严重和水域萎缩;水体污染直接、间接和累积影响着用水安全与健康。
2.1 水源短缺堪忧
象山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743立方米,处于全国警戒值水平。但是由于象山的特殊地形条件,可开发或利用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4.9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929立方米。象山境内可开发的蓄水工程潜力不大,估计在现有蓄水工程1.31亿立方米情况下,尚可开发的水利工程蓄水量仅为0.60亿立方米左右,总蓄水容量为1.9亿立方米左右, 90%保证率供水量仅为2.8亿立方米左右,年人均仅为523立方米,而优质水仅为2.1亿立方米,年人均为350立方米,这就是象山水资源的总承载能力,属资源开发条件较差的缺水地区。
从万元产值用水量比较分析,离建设节水型社会差距较大。据调查2000年全县总用水量为1.33亿立方米,用水结构:生活用水0.17亿立方米,生产用水1.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0.9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1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417万立方米,就生产用水而言,国内生产总值73.86亿元,万元GDP用水量151立方米,是以色列的4.8倍,日本的6.7倍,美国的2.4倍,德国的6倍。其中农业用水量占73%,农业总产值35.5亿元,万元农业产值用水量274立方米,耕地亩均综合用水量325立方米,相对偏高。说明用水效率低下,并且得不到合理利用,浪费严重,节水潜力巨大,有待于挖掘。
蓄水工程建设滞后。近3年内县城用水量以20%左右速度增加,但主要蓄水工程仍由70年代建设,近10年内仅建成2200万立方米蓄水库容(占16%),目前年人均供水能力仅为374立方米。
用水结构不合理。目前未按照优水优用的原则,科学划分用水类别,工业、农业用水占用大量的优质水源,而适合于工业、农业用水的河口水资源缺乏系统规划利用,分质供水还未得到实施。
2.2 水体污染严重
象山县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其次是工业污染,污染物主要是COD。污染面广量大,尤其是农业施用有害化肥、农药,使农作物农药残留量超标;污水直接灌排,城镇、乡村雨污合流,污染循环累积加剧,从而削弱河网水体自净和纳污能力;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开发污水资源化回用势在必行。
依据2003年度《象山县环境质量报告书》,从地表水的16个监测站位及近海海域4个监测断面分析:我县10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库中,除仓岙、三家村水库水质为Ⅱ类,满足象山县地面水功能区划分要求外,其余均为挥发酚、总氮、总磷超标,10个水库中其中营养化的为8个(富营养为4个);河道水质与2002年相比有所恶化,其中南大河流域(东大河、西大河、南大河及横河)水质为超Ⅴ类,淡港流域水质为Ⅳ类,大塘港流域水质为Ⅴ类;象山港、大目洋、三门湾、石浦港近海海域水质均为超Ⅳ类,主要是无机氮、无机磷超标,其它指标尚能满足Ⅰ类海水水质标准。
2003年全县污水排放总量为1392.56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为727万吨,占总量的52.21%,工业废水为665.56万吨,占总量的47.79%;农业废污物排入水体约1亿立方米左右,是氮磷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农村地下水由于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污染严重,大部分水井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源。
2.3 旱涝灾害频发
河流综合整治是减免旱涝灾害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达到净化水体目的,并且赋与一定的生态所需最少合理流量,以满足水体的纳污能力。根据《象山县河道整治规划报告》水系基本格局,河网面积12.7平方千米,占全县平原谷地面积的2.26%,总长度710千米,密度为平方千米1.26千米,正常调蓄量1870万立方米。淤积沉淀底质污染严重,调节性能比较脆弱,河道遇旱干涸,遇洪积涝,是我县河道基本状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河道、水域被人为侵占或者缩小,甚至因水体污染发臭,干脆填埋了事,导致水面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加重了旱涝发生的机率。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是我县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绿化用地面积不能低于建设用地面积的30%,水面面积不能小于绿地面积的5%,象山的河网水面率严重不足,并且淤积堵缩普遍,难怪旱涝灾害交替频发,为此必须疏浚拓宽,达到水面率最低要求。
3. 水环境防治对策
根据“生态立县”战略思想,考虑“安全、资源、环境”要求建设一个与水和谐的良好环境。针对象山县水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要彻底改变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会随经济发展而增长。自觉推行“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筹资,共担风险”的机制,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高效增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确立防治水环境的基本指导思想:开源与节流统筹;供水与用水协调;利用与保护并重;用水与排水配套;集中与分散结合;理论与实际兼顾。保护与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功能特性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空间景观、心理行为、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特性,真正突现“显山、露水、映绿”的水生态环境。
3.1 城乡水环境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和刻意建设,逐渐成就了当今城镇和乡村。同时,集结在一起的相当人口和经济实体,彻底改变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最为明显的是人类的极端功利化活动,使城乡水面率降低和河道水体遭受污染,原有起储水滞洪作用的河流、湖泊、库塘等水环境载体被填平或埋管填平,城区河流变成开敞式的“下水道”,水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水环境在营造城乡环境舒适性中的作用和地位无可替代,清澈、丰富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城乡舒适环境全部要素存在基础,水使人类感到心旷神怡,触水、亲水、提供富有情趣的水环境、水景观对城乡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优先保护公众密切关注的水源地,治理生存环境的水体,体现治水生态理念。
象山县城80年代初期河道水面率为6.28%(不包括水库),现建成区为3.2%,水面率几乎减少了50%,而仅有的主要河流水质为Ⅴ类或超Ⅴ类,显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现状的热岛效应和视觉效果难以说是个舒适的城市。为此建议在今后加速发展进程中,决不能再让以牺牲水面来换取局部经济利益的事情发生,针对这方面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科学合理的水面率,在相应规划中应以明确体现:新城区建设中水面率不能低于6.0%。尤其在大目涂围垦区域规划建设中,力求以水环境来营造丰富、优美的新城区,留足必要的水面面积,既可作为县城的滞洪区,又可作为城市景观,丰富的海水资源能保证水体循环。
县城仅存的新华河、南大河、白石泾河的严重污染,已对城市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虽然城市污水厂能截走部分污水,但是由于几条河流水循环的不足,无法达到自净效果,据有关资料统计40立方米的清水只能净化1吨中等污水,城区主要三条河道上断面集雨面积为25平方千米,年产流量为2000万立方米,年可容纳污水为50万吨,远远少于1000万吨排污量,因此即使有5%的污水不能截住,也会造成水体污染,由于现建城区为雨污合流制,要做到80%的截污量困难也较大,因此寄托于污水处理厂使城区河道水质变清恐怕只是愿望。为此建议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水环境,把城区几条污染河道改建成双层河道,仿效日本的经验,下层排污水,上层蓄0.8米左右清水,利用现有的城区东谷湖水库等水量,一个月置换一次清水,年用水量约20万立方米(按4千米计),并努力创造出具有丰富自然的水边环境(草坡、绿树等)。这样一方面可把城区河道的污水“变成”清水,另一方面在建成区出口截污,可完全截住污水,大大减少在城区中埋管截污投资,如果新城区能雨污分流,县城就能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
河道整治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手段。河网整治重点是恢复提高其基本功能,通过疏浚和其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传统的水利工程以建设工程措施、改造河道和控制水流为手段,向防洪、水资源利用和河流环境整治的综合性管理方向转变,着力于以流域系统的整体生态的恢复,营造生物的多样性来改善水环境,避免水体脱离生物群落,降低自净能力。尽可能不要裁弯取直,保持自然河流中河岸线不规则主流、浅滩、急流相间的格局,护岸尽量少用人工材料如混凝土等构造,以保留水土交换空间。鉴于目前采用砌石护岸渠化式河道整治方式,不宜大范围推广,在河道整治中应充分考虑河流固有的适宜生物生育的良好环境,砌石护岸不宜高于常水位,在河岸的高水位淹没处应增加绿化,保障鱼类和动物的生息环境,在确保河道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并实现与充满魅力的乡村景观和谐共生。
3.2 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与目前的节水意识、水平的矛盾,要求创新节水工作模式,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对我县来说,除了强化水危机意识提高全民节水保水积极性及大力推广应用节水保水新技术(例如节水型器具使用等)外,关键要从以下两点做文章:一为加强规划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组建统一水务管理机构,实行水源规划建设至供给网络运行管理和治理保护过程的系统控制。在摸清我县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包括水资源中长期供应、供水水源、节水、污水资源化、水资源保护等内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优水优用原则,科学划分用水类别,特别要控制好优质水源的使用,保护优质水优用于城市居民生活。加强城市污水、雨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的开发利用,凡是能够利用上述非传统水资源的工业企业和城市市政用水,应大力应用非传统水源,努力节约优质水资源。二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水资源情况、水环境容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压缩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的产业,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的发展;积极发展节水型的产业和企业,并通过技术革新改造等手段,加大企业节水工作力度,促进各类企业向节水型方向转变,努力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耗水建设项目要做到“三同时,四到位”,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取用水户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节水制度到位。此外要进一步深化供水价格改革。城市用水要按照用水性质,实行分类计价,实行阶梯式水价和季节性浮动水价等制度。
3.3 合理开发水资源
象山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为1.31亿立方米,90%保证率可供水量为2.0亿立方米,相应水资源总量5.1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率已达39.2%,已属合理开发范围上限。如果考虑规划水库后,开发率将达到55%,超过水资源开发率的上限值。过度的开发将对下游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国际公认一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率不宜大于40%,而我县部分河流的开发率已超过此值,当然我县河流短促且近距离入海,所以相对影响会少些。
对我县来说合理安排项目储备是必需的,但项目开发上只能适度超前,特别是规划2020年90%供水保证率需水量为2.98亿立方米,靠我们以大量移民为代价来极度开发水资源,显然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节水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主要集中于河口,河口水资源的利用是今后我县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当然这要有统一规划,河口水资源利用是入海前的最后利用,最大优点是不影响环境且投资省。我县主要47条河流总集雨面积(不包括平原面积)746.45平方千米,其中水库拦蓄面积为300.44平方千米,直接入海6条河流集雨面积为81.68平方千米,由海塘拦蓄的集雨面积为364.33平方千米,因此如何利用好这364平方千米的河口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2.88亿立方米水量,90%保证率1.6亿立方米),应作为我县开源重要方面来考虑。河口水资源的利用关键在于分质供水,如果能利用30%河口水资源,就几乎能替代我县规划建设的水源工程。爵溪工业用水利用南庄平原河道水就是最好示范,西周及我县北片是我县临港工业产业集聚区,具备利用河口水条件,且河口水资源丰富,特别是涂茨、贤庠、黄皮岙区域水库蓄水能力较弱,但河口水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应充分考虑利用河口水,这样才能解决近期发展的用水矛盾。同时,为将来有充足河口水源,水资源的保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目前除南庄平原外,其它平原水质均在Ⅲ—Ⅳ类,这是我县的资源财富,有关部门应落实专门保护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现状;保护措施
1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地表水污染
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地表水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调研、走访,经过分析、整合、总结最后的数据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地表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各类湖泊、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不同省份或不同地区的土壤地质、温度湿度、周围环境等有所差别,因此,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也不相同。农村地区地表水常见的情况是重金属超标、激素超标和抗生素超标,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威胁。
1.2地下水污染
除了对地表水的勘查外,相关部门对我国农村地下水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调研,最终权威部门给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最直观的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说明了我国农村地下水存在以下的问题:(1)达到国家标准的地下水总量非常低,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不达3%;(2)质量达到可直接提供给人类饮用的水量和供农业灌溉的水量不及25%;(3)总体质量上,我国地下水的近60%为最低质量。这些问题说明了我国农村地下水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警示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3水源污染
在我国农村,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问题外,水源的污染也是不能忽略的,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饮用水和农业生产所需用水的水质、水量均处于标准线以下,尤其是水源污染严重。这也是农村地区癌症高发,农作物减产、死亡的直接原因。
2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饲养鸡鸭等生禽。
在众多污染物或有害物中,有较大一部分是饲养鸡、鸭等生禽而产生的尿液和粪便,这些垃圾都没有进行任何的处理和过滤等,就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仅影响环境,对群众的用水和农业灌溉等也都有影响。
2.2化学试剂的使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对农作物进行培养或杀虫等工作中,无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因我国的农业土地面积较大,种植农作物种类数量繁多,故而,化学试剂造成的污染不容小觑。
2.3生活垃圾。
我国人口众多,农民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农民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垃圾来源。农村的相关设施不健全,比如垃圾降解处理、污水过滤缺乏等,这些使得生活垃圾也成为污染源之一。
2.4企业废水。
目前我们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都在大力扶持农村或乡镇的企业和工厂,随着产量的增加,废水的产出也在与日俱增,由于人们的意识不到位,环保观念不强,相关领导不重视,相关部门不严格执法,使这些废水被直接排出,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3农村水环境保护措施
3.1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正如上面所论证的,现在存在的问题较严重,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以及群众的关注,这要求我们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来处理和解决。解决问题要从污染物和有害物的排放处开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搭建管道结构,集中解决污染物和有害物;(2)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群众生活垃圾的置放。
3.2农村水治理技术的应用
由于地区、省份和农民所处环境的不同,使得在污染物和有害物的认识和处理方面存在不同困难,要求相关部门就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解决。针对不同的有害物、不同的污染程度,来实施不同的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符合当地情形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
3.3加强管理、增强保护水环境意识
要保护水环境不受污染,除了合理控制和技术的应用,还有两点也很重要,(1)群众的环保意识。只有从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这个意识,才会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这一点要通过组织教育、宣传讲解、举例阐述等方法来向大家说明,并引领他们的思想进行转变,要让他们意识到污染物和有害物处理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以及对于水资源保护的义不容辞,人人有责。在思想上的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的积累,相关部门也要组织学习小组,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包括理论应用和技术操作,可以带领农民到示范村进行考察和学习,多交流,学习经验。(2)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监管。废水处理结构搭建起来后,对于污染物和有害物处理的技术、方式、流程等,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都要有相关的规章以及大家认可的一些人负责和监管。
4结语
纵观全文,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的污染物和有害物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国家、社会、相关部门、领导和群众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对污染物和有害物的处理以及环保方面的重要性理解得更加深入,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理解到位,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处理、来维护这件事情,使其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山松.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4(02).
[2]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