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类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建筑类专业计划招生80名(文、理科),其中北京市限招15名,建筑类专业按文化课相对成绩排名录取。
文科:①北京市:文化课相对成绩录至96.226分。②其他省市:文化课相对成绩录至95.370分。
理科:①北京市:文化课相对成绩录至97.810分。②其他省市:文化课相对成绩录至98.828分。
相对成绩= 考生文化课成绩总分÷考生所在省市本科(非艺术类文/理)一批线×100
关键词:建筑业 建筑设备类专业 人才需求分析 对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Z20130213B)
立项时间: 2013年
1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1)城镇化进程对建筑业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速率逐年提高(见图1)。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历史经验显示,城市化率突破50%以后,建筑业占GDP的比重通常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到城市化率达到或超过60%,而建筑业占GDP的历史峰值平均为8.73%,韩国的历史高点更达到11.2%[1]。在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3)》认为,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2.6%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0%,城镇化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设备工程也迎来机遇,建筑设备工程也迅速向多功能、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技术进步的速度相对于建筑业全行业的速度更快。
(2)我国建筑业人才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2011-2103年)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以及从业人员逐年递增(如图2),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建筑企业有7952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9312.95亿元,建筑企业从业人员4499.31万人,居各行业之首。
图1 1978-2012年中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图(%) 图2 2011-2013年建筑业状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建筑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需求。根据教育部、住建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建筑施工(含市政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这四个专业领域。
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两类人员数量上严重不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 18%的平均水平[2]。其中建筑设备专业领域从业人员在建筑业中所占比例约为11%,技术与管理人员占该从业人员总数的12.5%。今后10年,其从业人员要达到500万,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需要为30%,高、中等职业教育每年还需培养6万人左右[3]。
2建筑设备类人才社会需求状况
为了全面了解社会对建筑设备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评价,通过对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建筑企业以及人才网上对人才需求数据进行统计。
(1)招聘网站人才需求情况
网站1:经验要求:不限经验36%,0-2年28%,3-5年23%,6-7年6%,8-10年4%。
学历要求:大专40%,本科23%,中专6%,高中4%,不限学历26%。
网站2:经验要求:不限经验1.6%,1年以下1.1%,1-3年24.5%,3-5年39.4%,5-10年29.9%,10年以上3.5%。学历要求:大专57.1%,本科40.8%,硕士以上0.8%,中专以下1.3%。
(2)被调研建筑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从企业目前各专业领域技术人员数量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较多,建筑设备专业、装饰工程、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基本相同。从学历结构看,以中专学历人数为主,大专学历人数次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不低。从年龄结构看,30~50 岁所占比例较大,30 岁以下人员次之,50 岁以上人员比例较低[4]。
(3)高校建筑设备类专业情况
高校建筑设备类专业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中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①2014年,全国本科院校为921所,全国本科院校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校为318所。在校生约为45000,毕业生12000人左右。其就业率在工学类共203个本科专业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业排名第35位,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3.4%。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通过对07~09届228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其去向如图3。近40%是升学或出国,35%左右进入安装或施工企业,10%左右进入设计院或咨询公司,其他15% [5]。
②截止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为1288所,2013年开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为81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含相近专业)在校生人数 48531,毕业生16000人左右,其中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为3000~35000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排名第37位,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5.9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07~09级958名该专业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可以看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建筑企业的施工岗位。其就业去向如图4,主要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热单位、设计单位等。
图3 2007-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图4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图
3调研分析与对策
(1)调研分析
关键词 高职类院校;现代学徒制;建筑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95-03
Study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Archite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Zhang Di
Abstract The apprenticeship, which is a teaching style by precept and exampl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The style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apprenticeship. It develops the single college education to a complex style, cultivating the compound talented person with society, company and skill trainer.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of skilled workers to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ltivating skills talents by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analysis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ummary the cross point of architectur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rchitecture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使建筑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建筑专业,但是其教育理念、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停留在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阶段。建筑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在培养人才上应该多样化,尤其是高职类的建筑专业,它与本科建筑专业有很大的区别,应该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对技工的需求为导向,引进现代学徒制。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1.1 现代学徒制定义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在很多国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曾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提出的。“传统学徒制”主要以手工作坊为主,而“现代学徒制”从单纯培养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师、带班师傅交替教学传授技能的培养方式,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学习部分,在带班师傅的培养下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将我国现代学徒制界定为: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以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目标,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结果,高职院校与各类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合作来培养人才的过程。
1.2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师徒制都是从掌握相对简单的技能开始,由简入难,最终掌握整套建筑工艺。但是现代学徒制首先要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教学,现代学徒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实践教学部分,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任务,现代学徒制所要求的技能复杂程度和技能熟练程度及理论掌握程度比传统学徒制要高。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及带班师傅为课堂提供熟练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学生的技术实训,使课堂和实践有机结合[1]。
传统的学徒制沿袭中世纪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通过刻意的模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及实践能力。而现代学徒制以学习隐性知识为主,显性知识为辅,由于学习内容镶嵌在具有真实世界特征(包括科学的、技术的、时间的和动机的特征)的学习环境之中,技能的完善与社会的激励是被整合在一起的,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2]。
2 高职建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建筑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在培养人才上应该多样化。尤其是高职类的建筑专业,它与本科类有很大的区别,应该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对技工的需求为导向,引进现代学徒制。纵观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最初形式就是以言传身教为主的学徒制,如木工、瓦工等,所以高职类建筑院校实训及实习时采用现代学徒制是完全可行的。
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建筑职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单靠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简单的工种实训是很难完成的。现代学徒制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又包括对工作经验的反思,是一种职业能力的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以师带徒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纽带,以建筑类企业、高职类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教师、师傅的亲历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学徒制,也改变了单纯的学校教学,是可以尝试及推广的高职建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
3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方法及条件
3.1 进行教学改革,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框架
以现代学徒制为目标的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要突破传统的理论模式,打破学科式课程体系,打破以课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现代学徒制打破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层次,建立集课堂教学、职业培训、技能提高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诚邀专业熟练的技工师傅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的职业性教材,成立以建筑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职业岗位培训证书和毕业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围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岗位任务和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师队伍。
3.2 初步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手段、以实践教学为内容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制度改革,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位,尊重并执行由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双方都积极参与的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建立实验实训场、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管理的弹性制[3]。改革学生考核办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提高学校、企业、教师、师傅、职教研究专家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程度。
3.3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保障
现阶段学徒制实施的困难之一,是学生要真正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中,必然要聘请企业中的优秀骨干人员作为师傅,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获得企业任务、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往往是以企业不能正常运行为代价的,所以为了不影响企业的运行方式及效率,政府应该提供资金,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为了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改善熟练技工的市场供给状况,许多国家都做出过努力。英国把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学徒培训的质量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德国则以私营企业与公共财政的双元经费投入,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需求,作为公共职业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其所在州的公共财政投入[4]。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注重两个方面的资金供给,一方面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办学院校,另一方面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和技工师傅。政府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运行。
3.4 企业、师傅的聘任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和水平
选择一批生产工艺先进、管理规范、考核严格的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使学徒制更加规范。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这一平台,到企业中参观、学习、交流及参加企业理念和实践的培训,使学徒制落到实处。
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第一线技工师傅,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真正使学校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行业实践技巧。政府应该为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由企业与学校协商,企业为学徒制考核合格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避免某个企业毕业生过剩或某个企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矛盾[5]。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要求,彻底改变以学校为主导的状态,采取以能力为主导的机制,其中企业、师傅的水平对学生的培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建筑企业业务骨干和技工师傅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在基础操作、技能培训、技术提高等方面加强与学校合作,共同草拟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方案。
4 结束语
现阶段高职教育采取现代学徒制模式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只要努力解决好企业、师傅、学校等面临的具体问题,现代学徒制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徒制与高职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使学生在学校接受建筑理论教育的同时,在建筑企业由技工师父带领,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和经验。高职建筑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不高、其他人才培养模式下市场导向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及综合素质堪忧等种种问题,有利于实现多方合作,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涛.学徒制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1.
[3]陈剑琦.英国新学徒制:增加学习机会、促进工商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7):91-9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高端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丁以喜(1967-),男,安徽芜湖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教学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江苏南京21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院级重点课题“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K10-05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07-02
一、绿色建筑发展对建设法规、建筑业职业以及人才发展的影响程度分析
1.世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程度和趋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未来五年发展目标①: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2.绿色建设法规体系对广义建筑业职业的影响程度分析。绿色施工②必须从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对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这六个环节涵盖了广义建筑业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材生产、施工企业等。而这些行业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说正在院校就读的大学生们即将面临的建筑市场已经在法律框架的引导下,逐渐由传统建筑市场向绿色建筑市场转变。
建筑业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尽快适应传统的建筑活动、建设程序和技术规范因此而发生的显著变化,掌握新的市场准入制度、招投标制度、施工技术规范、施工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等等,胜任岗位主要工作任务。
3.推进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类人才发展战略。提升广义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基本实施注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高职土建类院校有责任顺应绿色建筑发展形势,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推动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建设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优化绿色建筑趋势下的人才培养途径,保证面向施工管理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和职业专业能力的调研
第一,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岗位和岗位迁移的调研。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能力的麦可思公司,在《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专题报告表明:高职土建大类主要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93%,均高于全国高职高专88.1%平均水平,处于前50位之列;职业期待吻合度约在50%,也高于全国高职高专平均37%水平,处于前20位之列;2007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中没有土建大类专业。
第二,绿色建筑施工过程控制中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专业能力的新要求剖析(如108页表1所示)。
三、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定位的新认识
高职土建类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之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它有别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中应增加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验收与评价等内容。在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中应增加绿色建筑构造图识读与AutoCAD绘图能力、专项建筑工程技术、造价软件和基于Web技术的项目综合管理软件运用能力的训练内容;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中应增加项目多方位的协调素质等。
四、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现途径的改革探索
1.创新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职土建类院校正在按照“教学企业”的理念,积极探索和优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遵循职业岗位技能的形成规律,构建实施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拟“教学企业”在校内建立一定规模、仿真性较高的实验实训中心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让企业接受学生到真实的施工一线,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接受企业专家的专题培训,通过综合实践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
2.更新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内容。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表明:麦可思—2010届主要高职土建专业要求的前3项核心知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8项知识)摘要,如表2所示:
要强化以上核心知识学习领域,满足绿色建筑施工过程控制中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专业能力的新要求,各高职土建类专业院校可以根据多样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有不同的侧重与特点,增置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③;更新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内容。在主要的课程设计实训、工种操作训练、综合实训及岗位实习等实践训练环节中,强化信息技术和绿色建筑施工模拟项目实训,以提高学生绿色建筑构造图识读与AutoCAD绘图等能力。
3.重点建设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库。土建专业学习的对象是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性,企业难以一次性承受大批量学生长时间的实习实训,更不可能在校内营造与施工现场氛围相同的实践环境,建设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课程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重点建设专业群共性的实验实训基础设施,采用模拟“教学企业”在校内建立一定规模、仿真性较高的实验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和绿色建筑施工模拟项目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可以尝试的有效途径。
2010年5月,高职建筑类国家示范学院已经向教育部申请立项“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树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榜样。
“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业都将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状态之中,高职土建类院校有责任推动高职建筑类专业建设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贴近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全过程;探索优化绿色建筑趋势下的人才培养途径,面向施工管理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释]
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7-06.
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Z].2007-09-10.
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Z].2004-12-10.[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关键词:建筑 评估 模式 设计
当前,建筑行业的前景方兴未艾,建筑类办学机构的发展也是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的景象,通过这几年我国有关建筑工程专业招生的统计数据可以表示。
但是,土建类专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如土建类专业结构失衡;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条件仍不平衡;专业教学改革总体滞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等。所有这些不足,有待于国家通过一种示范形式设置办学能力最底线。以下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模式分析,提出对当前正要进行的对建筑类专业进行办学资格评估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一、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科教学模式的认识
1、对常用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常采用课程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具有以下优点:如逻辑关联性强,有利于学生最有效地掌握已为人类所获得的知识;知识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继承和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教学成本较低,学科课程多以传授知识为基础,较易于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课程评价。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从教学安排看:理论学习与实训相分离;从教学内容看: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从教学顺序看:理论先行,实训在后;从教学方法看:教师为主角,学生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从教学评价看:重记忆、轻理解,远离工作经验;从教学效果看:其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近年来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已逐渐被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所替代。
2、对实践教学模式的体会
在国外,德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双元式”;英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三明治”和“现代学徒”;新加坡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学工厂等,都是一种实践教学的模式。
在我国,实践教学方面已提出了“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等各种教学模式。其实,在我国最早的实践教学是企业办学,各大企业自主创办了自己的技工学校等形式,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许多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车间进行的。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两种形式,一是政府办学,一是民办学校。都是一种独立于企业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办学形式与企业联系少,所以,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学生到企业去项岗锻炼有一定的困难,但实践教学又必须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国家推行的教学资格评价正是适应了这种建筑类专业发展快,教学实践要求高,办学能力必须达到相应要求的情景。所以,进行建筑类专业教学评估是势在必行。
二、对建筑类各专业教学资格评估后教学模式的认识
以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是要求办学机构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合开设专业的教学形式,相当于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探索。现在,国家建设和教育两个行政主管部门推动的对建筑类各专业教学资格评估,相当于为建筑类各专业的教学模式选择提供了一个示范文本,将极大地推动相应专业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基本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规定: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教育内容及标准;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学习深造建议等。
(二)教学实训导则 从以下几方面达到:教学实训导则是以具体专业规定,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面,导则以正文表达校内实训内容,以附录形式表达校外实训内容。
校内实训师方面,根据校内实训职能要求,要求设立专职和兼职实训教师,每个实训项目不宜少于2人。专兼职任教师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行业论证 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评价要素包括条件、过程、结果三方面,以结果为主。评价指标体系由A资源条件、B教育过程、C社会评价、D就业状况、E职业发展、F社会服务等六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组成。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能力上应体现的特色
即将进行的教学资格评估,必将对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如同对建筑类专业教育机构重新洗牌的效果。作为建筑类办学机构,应非常重视这项举措,及早准备。
按照以上国家两部委推行的教学评估要求,建筑工程专业专业应尽快调整教学模式,与国家推行的教学模式统一起来。首先,建立满足教学资格评估的研究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和推动这项工作;
1、按评估要求,建设相应软件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要求,建设和完善11个以上实验实训室,并达到校内学生实训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建设和补充建筑构造、建筑制图模型室;建设本业专业各种教材、定额等图书室等硬件设施。
2、按评估要求,建设相应软件条件。配备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要求;研究编制教学计划文件,满足评估教学“基本要求”和“建筑工程现场职业标准”要求;完善各种教学制度如学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教师考评制度、学生参与建筑技能竞赛制度等,使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
3、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探索建筑工程技术技术教学特色。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员所需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专业技能为依据,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点;多数的教学环节在实验实训室内完成;按照导则中校内实训教学要求,形成真实情景,把必须在校内完成的基本项目在校内完成,把宜在校内完成的选择性项目尽量在校内完成,拓展项目应设计好,使其能达到与将来的岗位工作无间隙对接。以下是几项关键做法: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理论与实践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点状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的是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能够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开发之后,重在形成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3)建立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学分考核制度。教学的过程是以实践为主导的模式,与其相对应的成绩考核也应以实践方式为主。考核中,形成与工程类同的情景,以原理为基础,重点是工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工程管理相对应的方案编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