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马的寓言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汉语成语;本土性;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78-01
一、引言
语言的本土性具有普遍性,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二者无论从语法结构还是词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语言的本土性也就是从这些差异中体现出来的。但是有关语言的本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汉语成语的本土性进行研究,并且根据成语的不同特点提出翻译策略,使翻译的作品更为准确。本文对汉语成语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本土色彩很强的成语的翻译指导作用会更为明显。
二、文献回顾
关于语言的本土性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甚至是一项空白。南治国(2005)曾提到“一般来说,本土性往往是相对于‘外来性’的,这里讨论的新马华文学的‘本土性’的参照对象自然是中国文学传统无疑”。那么本文讨论的本土性就是以汉语和英语互为参照对象进行的研究。朱崇科(2003)曾指出“本土性就是指本土特质、本土特色、本土立场与本土思维。本土性按层次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a 本土色彩;b 本土话语;c 本土视维。作者认为本土视维是本土性的最高层次,是因为这种视维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自然反映”)陶莉(2007)在《浅谈设计语言的本土性》一文中提到:“‘本土语言’指的是由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虽然这篇文章是对艺术语言的本土性进行的研究,但是语言都是相通的,作者十分赞同本文作者对“本土语言”的定义。
在上述本土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语言的本土性”的定义。语言的本土性就是指语言在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特有的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变。
本文将对的汉语成语的本土性进行研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本土性必将在语言中有所体现,因此语言的本土性是在文化的本土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而汉语成语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语言。
三、汉语成语的本土性体现及翻译
汉语成语之所以具有本土性特点是因为他们的由来都具有文化和历史背景,而这些文化和历史背景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不具有的,因此这些汉语成语的本土性更为明显。出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或者诗文语句的成语都具有较强的文化历史背景,本土性较强。这类成语如果只按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话就会使读者产生困惑,因此采用意译,直译加意译,注释法为妙。
(一)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语言故事的成语很多,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叶公好龙等,这类成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只有本民族的人们才能对其有完整的理解。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宜采用注释法进行翻译,这样能够使成语的含义得以充分的表达。如:叶公好龙译为“Lord Ye’s love of dragons”,然后再用简短的英语对这个成语故事加以注释就会让译文读者更准确的理解这则成语。
(二)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传说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黄帝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在中世纪“dragon”是凯尔特人崇拜的对象,地位很神圣,凯尔特人和中国人一样崇拜龙图腾,但是他们的龙图腾具有本土性,外形差别较大,称为凯尔特红龙。然而基督教诞生以后,“dragon”的含义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Satan的代名词。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以由此产生的成语都各具本土性。中国含有“龙”字的成语都一般都是褒义词,如“龙腾虎跃、鱼跃龙门、凤子龙孙”等。而“dragon”在欧美国家又多含贬义。如果将这些带有浓厚中国本土色彩的成语中的“龙”翻译成“dragon”的话就会给说英语国家的人造成很大的误解,所以译者就要根据成语的内涵意义为基础进行意译。
(三)出自文化典籍的成语
“呆若木鸡”的意思是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此成语出自《庄子・达生》。作者认为此则成语的本土性体现在“木鸡”二字。形容一个人发愣的样子用“木鸡”二字是汉语中所特有的。但是如果将这则成语翻译成“dumb as a wooden hen”虽然译文读者可能会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还会有些疑惑,为什么要用“木鸡”而不用其它的词语呢?如果知道这则成语的出处,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了。这则成语承载了中国文化,具有本土性,如果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的话,那么就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因此对于这类成语的翻译可采用文化借用法,在有利于表达作者思想的条件下,英语同意成语的借用是必要的。如“入乡随俗”出自《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英语中有这样的俗语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跟“入乡随俗”的内涵意思是基本对等的,如果这样翻译就非常恰当了。
(四)出自历史事件的成语
出自历史事件的成语与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几分相似之处,都具有故事背景。但与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相比,出自历史事件的成语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氛围,因此这类成语也具有很强的本土性。在翻译的时候宜采用注释法进行翻译。如:赵括的“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译为“armchair strategy”然后再对这则成语故事加以注释。尽管运用注释法翻译篇幅过长,但是这是这是尊重本土性的需要,而且这样译文会更为准确。
四、结语
各国的语言都具有本土性,本文对本土性的定义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语言的本土性是指语言在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特有的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变。语言之所以具有本土性是因为他承载了我们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如果在翻译的时候不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的话就会导致译作本土性的丢失,导致翻译作品与原文内涵意义有所差别。
语言的本土性在汉语成语中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因为汉语成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本文以汉语成语为例从一个侧面对汉语语言的本土性进行分析论证,并且以来源为依据对成语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的翻译策略。汉语语言的本土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只对言语中的成语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因此具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地点:老师办公室
采访者:花朵(王旭)
被采访者:园丁(林老师)
春姑娘带着新的生命和希望,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人间,在这充满春天气息、洋溢生命活力的校园中,孩子们如同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快乐、健康地成长着。
花朵:林老师好!今天我想和您交流几个有关读书的话题,好吗?
园丁:好哇,爱读书是件好事。我很乐意跟你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花朵:老师,能说说您对读书的看法吗?
园丁(思考了一下):在我看来,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在读书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花朵(点点头):嗯,读书的好处可真多,以后我可得在读书上加把劲才行。那么,老师,您说我们到底该读哪些书好呢?
园丁: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谈到: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光读课内的书籍是不行的,还应该博览群书,从课外书中汲取营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花朵:这倒是真的!记得秦牧曾经说过:“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度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这可谓是经验之谈。老师,您小时候都读些什么书呢?能给我们讲讲印象深刻的读书故事吗?
园丁:小时候我读过不少书,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话传说》、《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选集》、《格林童话全集》、《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伊索寓言》、《天方夜谭》、《中国民间故事》……在这其中,我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情有独钟。小时候,我们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哪儿有那么多书看,很多书只能借着读。有一次,我找同学借了一本《西游记》,连续十多天,我都像得到稀世珍宝一样,捧着它看个没完没了,忘了吃,忘了睡,那可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花朵(偷笑一下):您真是个书迷!最后,我想请您跟大家说说读好书的关键是什么?
园丁(微笑着):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学习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我认为想读好书,最关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管是谁,一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定会终身受益。
花朵(站起来):谢谢老师的教诲!
园丁(摸着花朵的头):不谢!不谢!
【关键词】英语动物词汇;象征意义;文化根源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animal words reflect the substantial content of culture. Many English animal words have rich symbolic meaning and are likely to invoke errors i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veral groups and the causes leading to the symbolic meaning.
Key Words:Animal words; Symbolic meaning; Cultural causes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感情,因此,动物词汇逐渐获得了象征意义:如大象(elephant)象征睿智(sagacity)和沉闷(ponderousness);一个人好逸恶劳追求享乐可以叫butterfly;描述一个人沉默寡言可以用oyster。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买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因此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常用来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贬义。据统计,常见动物词汇有649个,英语中有象征意义的258个,绝大多数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禽、兽、昆虫和海洋鱼类。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动物形象积淀着特定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感情,形成着各民族丰富而独特的动物文化内涵,反映各民族的社会文化。本文对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象征意义的产生进行文化方面的探源。
一、 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1.象征人物
动物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朋友,动物类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重要材料,漫漫数千年,人们在与动物的接触中,通过对它们长期的驯化、使用与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语汇和形象的比喻;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死板的指某一动物,而且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借以指具有某种动物特征的人,把某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由来描述有关人的品质特征,或褒或贬,寓意深长,使表达更贴切生动,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如一个人生性怯懦胆小怕事叫"rabbit",描述一个人残暴成性、贪婪可用"wolf";一个人伸长脖子像鹤一样东张西望称"to crane",侧着身子似蟹一般走路叫"to crab";ass驴(比作傻瓜、愚蠢的人);bear熊(比作粗鲁的人,笨拙的人);bee蜜蜂(忙碌的人);dog狗(美俚语);pig猪,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a cold fish冷鱼(比作不友好、毫无爱心和热情的人);weasel黄鼠狼(比做待人不义,或玩弄卑鄙伎俩的人)。
再如:
(1)He has been said to be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ever since he quit school three years ago.黑绵羊,指此人做事让人无法接受,违背传统。
(2)After graduation he has become very successful and he has turned into a real fat cat.肥猫,指很成功、很有钱的人。
(3)My neighbor is such an old crab. Whenever I turn on my radio or television set, he knocks on my door and angrily orders me to stop.螃蟹,比作性格暴躁、脾气很坏的人。
另外,动物词汇也进入到了英语的谚语中,如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时),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等,无不寓意皆佳、风趣隽永,这些人文色彩强烈的动物类词语表达生动形象而且通俗易懂。
2.象征事物的特征
动物体态特征各异,人们在与动物长期接触过程中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与动物的某些外型体态和局部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于是人们便用动物的名称来称呼该事物。如:ferret雪貂,电磁探测飞机,rabbit兔子,走私货,bug臭虫,窃听器,duck soup鸭汤,特别容易、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kangaroo court袋鼠法庭,非正规法庭,white elephant白象,大而无用的东西等。有时,人们也用动物某个有外型特征的部位来指某事物,如:作战用的掩体“猫耳洞”,英语用 foxhole来表示,goose bump鸡皮疙瘩,wild goose chase追逐大雁,最早出自莎士比亚,是追逐像大雁一样不可能抓住的东西,hawk-nosed长着鹰钩鼻子的。蚂蚁象征着节俭(frugality)与预见(prevision)。《伊索寓言》有篇《蚱蜢与蚂蚁》的故事:炎炎夏日,蚱蜢躲在树荫下唱歌跳舞,看到蚂蚁在储存食物,于是嘲笑蚂蚁不懂生活乐趣并邀请它一起及时行乐,蚂蚁反而劝蚱蜢冬之将至要及早准备。蚱蜢说:“管什么冬天,现在食物不遍地都是吗?”蚂蚁继续劳作,而蚱蜢最终冻死饿死在即将接济它食物的蚂蚁家门口。
另外,动物词汇还用在习语中表示人或事物的特性,如:as blind as a bat,beetle or owl盲目得像蝙蝠、甲虫或猫头鹰;as deaf as a white cat聋得像白猫;as merry as a cricket快乐得像蟋蟀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穷得像教堂的老鼠;as strong as a horse壮得像牛;as scarce as hen’s teeth稀少得如同母鸡的牙齿;as dark as a wolf’s mouth黑得像狼嘴。
3.象征动作
英语中有几大倾向,其中之一就是名词化倾向。但是动物词汇经常名词动词化,用某种动物典型动作来准确描述人的行为特征,十分传神。如:to buffalo(摆野牛阵,迷惑热人,吓唬人);ducking(浮上潜下的鸭潜,躲避);Cat and dog life .争吵不休的生活。请看下面的例子:
(1)The loud music next door really bugs me (臭虫,令人烦恼)。
(2)A general beefs up his force before a battle by adding more tanks and artillery.(增加力量)。
(3)Today I was sure I could work up my courage and pe off the ten-meter board at the pool. I walked right out to the edge, but then I chickened out -- it looked like a long way down to the water. (临阵退却)。
(4)They had to pig together in an old hut during the wet night. (像猪一样挤在旧茅棚)。
同样,动物词汇还用在习语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如to bell the cat给猫系上铃铛,采取冒险行动;to get one’s goat偷某人的山羊,骚扰、触犯、对抗或激怒某人;to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as fast as a hare动如脱兔。
二、 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溯源
1.审美价值取向和民族心理因素
审美价值取向和民族心理因素是造成动物词汇产生象征意义的主要原因。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使表达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很多不同文化中引起不同民族的相似的联想。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像老鼠在汉语中是胆小,无远见的象征,“胆小如鼠,鼠目寸光”,但在英语中胆小的动物却是兔子;孔雀的美丽,但在英语中确绝无此意却被视为自高自大的象征。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s 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此外,不同民族的人们对相同的事物和概念可能表现为个人好恶的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反之,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的象征意义的褒贬能够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以及截止观念。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king of the animals),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由于勇敢国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bold as a lion(像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般威风凛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狮子在英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崇高的威望。英国人甚至视狮子为祖国的象征,(lion --a national emblem of great bration),他们称在学术界、文艺界八面威风的人物为:lion,如:in those days he was a literary lion(他当年堪称文学界之狮),同时狮子还象征权力,捧持英国王室印章的就是lion and unicorm(雄狮和独角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 like a key 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又如,中国古代“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龙”是帝王和高贵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马精神。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魔鬼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词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的人”。如:We were real frightened of the maths teacher,She was a real dragon.(我们的确害怕数学老师,她真是一个凶狠的脾气很坏的老太婆.)“龙”与dragon虽指示意义相同,但二者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则是对立的,相反的,所以"望子成龙"宜意译为expect one's son to be 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而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势必会使西方人误解以至有损形象,因此,有人主张把中国的“龙”译成long而不是dragon,这大概也不无道理。同一个动物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褒贬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及其价值观念。再比如汉语“狗”一词的概念意义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家畜,与dog两词的直指意义基本相同,但一涉及到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有关的文化意义,这两个词就不能一一对应了。英语国家中,狗被视作人们的忠诚朋友,所以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此时dog不指狗,更不含贬义,而是代人的普通用语,因此,英语中就不乏“关于狗的用语”如:与狗有关的句子:
(1)Luck dog 幸运的人
(2)Sly dog偷偷寻欢作乐的人
(3)Big dog要人
(4)Top dog 优胜者
(5)Clver dog聪明的小孩
(6)Dead dog 没用的人
(7)Under dog失败者
(8)Dirty dog道德败坏的人
(9)Dumb dog沉默寡言的人
(10)Gay dog快活的人
(11)Laze dog 懒汉
(12)Sea dog 老练的水手
(13)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14)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15)Give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但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则多为贬义,如:狗急跳墙,狗屁不通,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狐朋狗党。
三、宗教与传说渊源
从文化历史角度来将,宗教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过去,在一些发达国家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它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西方文化起源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文化,它对动物词语的象征意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根据《圣经》和其他基督教著作,有些动物专指某些圣徒,最常见的是:牛专指圣徒路加;公鸡专指圣徒彼德;鹰专指圣徒约翰。狮专指圣徒Markos 和St. Jerome,龙(dragon)、蛇(serpent)和猪(swine)象征撒旦极其同伙,羔羊(the Lamb of God)象征耶稣(Jesus)。
三、 源于反映该民族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英语中用动物词语作比的成语有许多是来自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其中最多的来自于寓言故事。众所周知,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的深化传说和寓言故事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例如,英语的the dog in the manger(占槽之狗)出自《伊索寓言·槽中之狗》; bell the cat(给猫系铃,比喻大家冒险),是出自英国著名的寓言故事; an ass in a lion’s skin(披着狮皮的驴子,比喻色厉内荏),出自《伍德寓言》;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姑息养好),出自《伊索寓言》;the lion’s share(最大的一份,比喻能从遭遇不幸者那里吸取教训),亦出自《伊索寓言》。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出自安童生童话故事,指小时难看倍受奚落,长大后变得美丽聪明而且深的赞美的人。A nightmare told the police that the store was selling stolen goods。夜莺,告密者,出自希腊神话。
文学作品中也常常用动物动作来描述人或事物的动作,如美国著名诗人Carl Sandburg笔下的雾是这样的:The fog comes / on little cat feet / It sits looking harbor and city / on silent haunches / and then moves on。这首诗用猫来比拟雾。在第二句,诗人用猫的小爪子来拟写雾的悄然而至极其潜行之状,令人感到可爱。这种描写似幻似真,给人以神秘的美感。接着诗人又以猫蹲坐的可掬形态的雾的形象具体化。而到了末尾,具体实在的形象又淡隐虚化,飘然而去。诗人在轻描淡写之中,写活了一个如此惟妙惟肖的形象,令人叹服。
猫在动物这特殊文化丛中扮演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大文豪莎士比亚 曾在Romeo and Julietzho中创造了"a cat with nine lives”(猫有九命),作家Lewis Carell在Alice in Wonderland中塑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grin like)a Cheshire cat(咧嘴傻笑的猫)。17世纪末叶发生在Kilkenny和Irish town两域之间的战斗,产生了"fight like Kilkenny cats"(死拼,斗得两 败俱伤),给“猫”披上了战袍。
另外,莎士比亚在《如愿》中有以下著名的描写: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 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And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 to school。
“整个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罢了:他们有上场,有下场;一个人一生扮演好几种角色,他一生的情节共分七个时期;最初是婴孩,在保姆的怀里号啼呕吐,随后是哭喊的学童,背着书包红光满面,像蜗牛爬似的不乐意上学堂”(梁实秋译)。莎士比亚把世界比作一座舞台,人生如演戏;孩子上学路上的脚步像蜗牛爬,把那种心理上的不情愿和行动上的拖拉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分类分析和意义探源,我们不难看出动物词汇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使这些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色彩。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制约了动物的象征意义的产生和演变,这给英语学习者在理解和表达上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同时,动物词汇又折射着丰富独特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温暖化心理,让我们可以一小见大,体会到英语的语言魅力,借助词汇学习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64-65.
[2]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比较[J].外国语2005(5):17-26.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入教学;质量;兴趣
一、图片导入法
图片往往具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体,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节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下戚火贵的公仆形象和论为阶下囚的照片,通过给学生讲述他前后的变化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引出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内容。
二、寓言故事导入法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节时就可以讲述“画家画牛”的典故,通过典故反映出的道理引出将学的内容。
三、多媒体导入法
巴浦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从未看到的事物。”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多媒体导课,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起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可以现用多媒体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录像。就能先声夺人,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就在生活中。
四、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使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哲学常识》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框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上一框我们学习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价值观又是一种社会意识,那么价值观与社会存在是怎样的关系呢?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又具有怎样的能动作用呢?我们又该树立和坚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五、悬念诱思式
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六、情境切入式
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上《哲学常识》中“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一框时,上课前同学们随着音乐打节拍,每个同学都打,很整齐的打,一下子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前气氛活了。我示意大家停止后,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同学对班级而言是部分,刚才的打节拍,只有每个同学都打并且有节奏的打,才可以形成整体的气势,结果自然比一个同学打拍好。若这个也不拍那个也不拍,或是你东拍一下我西拍一下不按节奏进行,结果自然是一盘散沙,还不如一个同学打拍好。可见,整体和部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七、提问吸引式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今年筹办百年校庆重大活动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是学校、班级、与校庆有关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
八、漫画导入
利用漫画可以使课堂活起来。若用漫画导入新课,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人状态,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一节的导人中,可利用课本漫画“四‘伯乐’相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点出主旨―主观因素是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重要方面。这样导人新课,方法新颖,直观效果较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此书不仅编撰了黄金战争的历史,而且描述了创建“世界语货币”的失败史。一百多年前,波兰的医生卢多维克・拉萨鲁斯・柴门霍普(1859-1917)创建了一种语言,希望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巴别塔诅咒。据《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人类很久以前曾打算联合起来兴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这种行为是对上帝的挑战,为了惩罚人们的鲁莽行为,上帝搞乱了各国人们之间的语言。由于沟通上的障碍,这一“通天塔”从未被建成,柴门霍普将他创建的语言称为“世界语”,代表“希望”的意思。
将不可兑换货币称为“世界语货币”极为恰当。圣经的故事算是对世人的一个警告:不要企图通过建造不可兑换债务的“通天塔”来挑战上帝。但是人们对这一警告却充耳不闻,导致上帝对人类开始实施惩罚,各国之间的货币变得很混乱,由于缺少统一的支付手段,所以不可兑换债务的“通天塔”一直没有建成。而且其他的人造货币不断涌现,例如特别提款权(SDR)和欧元等等,所以建造世界统一货币的希望落空了,货币间的巴别塔诅咒仍然存在。
对黄金的所有权并不是一种过分的奢望,而是个人的自由。金本位货币制度也并不是“游戏”,而是对“有约必守”这一永恒原则的具体化。如果我们考虑到黄金本身可以暴露掌权者承诺背后一直存在的恶意,那么官方对黄金近乎神经病似的憎恶也就显得没有那么荒谬了。
美国人之前已经签订了有关黄金的国际条约,但是在1971年却没有履行相关的义务,相反,他们把巨大的压力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身上,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度。这使我想到了伊索的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只狼因为误人陷阱而丢掉了尾巴,与其他狼在一起时,它因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感到不舒服,于是它竭力说服同伴也甩掉累赘又无用的尾巴,不过一只聪明的老狼对它说,如果它的建议在它丢掉尾巴之前讲出来本可以带来更大的效果。瑞士就是这么一只“老狼”,它指出,如果美国在1971年之前,也就是在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之前,建议放弃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那它的建议看上去也不会显得那么居心叵测。但瑞士这条“老狼”的尾巴也没有收到好的结局,事实上,它是为了持有比美元更强劲的货币才袒露如此轻率的言辞,瑞士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如何建立不可兑现债务巴别塔,想要获知如何挑战上帝的权威,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利普斯先生所著的这本书。
《有钱好好用》
陆新之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定价:28:00元
男人赚钱很辛苦,用钱更要讲究,我们的钱到底应该怎么用?想知道马云、唐骏、王石、郎成平和潘石屹等等名人的用钱心得和智慧吗?本书试图让你明了地产商、银行家、基金经理、股票大鳄的赚钱之道和用钱心得,同时体会作家、医生、律师和主编等所谓精英的成功之道
《沸腾十五年一中国互联网1995―2009》
林军
中信出版社
定价:59:00元
本书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的波澜壮阔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马化腾、丁磊、张朝阳、马云、陈天桥、李彦宏、史玉柱、田溯宁……他们用互联网创造和推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并改写了自己的财富路径
《你属哪座城?》
[美]弗罗里达 著,侯鲲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