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术垄断;中国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74-02
1 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垄断概述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技术更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跨国公司往往都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资金优势,也包括了先进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知识创新优势,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竞争优势,获取较强的科研力量和创新的资源,因此也相应具有生产的技术优势,拥有先进技术是跨国公司的最重要竞争优势,甚至达到了对技术垄断的程度。为了保持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跨国公司往往会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技术的创新以及技术的改造升级。注重技术在生产中的适用性,高度重视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以图将技术独占的优势转化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技术垄断优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还世界绝大多数高新技术的垄断者及垄断利用者,经济科技全球化及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把世界各国编织成了一个全球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网络。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资本获得、研发能力、技术储备、技术人才、市场信誉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使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处于垄断竞争优势地位。
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简单的说,垄断是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面,是在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而形成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经济垄断是把同行业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少和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大小作为判断企业垄断地位的标准。技术垄断则是指跨国公司为维护和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而对先进技术、核心技术等所进行保密、封锁和控制。垄断缘于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产生并凌驾于竞争之上。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垄断才有竞争力,当然这种垄断是通过竞争产生的。技术创新竞争是为了形成技术垄断,技术的垄断是为了控制和巩固竞争地位,是为了获得实现长期的控制市场从而技术垄断利润的最大化。跨国公司对市场垄断程度越高,就越不愿意将技术转移到东道国,以免在东道国市场上培育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为使其保持技术垄断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全球技术垄断竞争战略,其实质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2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2.1 我国企业技术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起点较低,再加上国外企业技术封锁等的原因,在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国企业尤其对于一些处于传统产业的企业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仍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步。
在中国,企业管理者更重视短期业绩,技术发展战略明显短期化。往往热衷于那些能在短期内生产效益的成熟技术。由于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对创新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不愿为研究开发投入经费。企业不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我国企业对技术的重视远不及跨国公司。一直以来,大部分厂商关注的仅仅是扩大规模,而不是通过获得核心技术从而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产品价值链中最赚钱的部分)基本都依赖进口,在缺乏核心技术和部件的情况下,许多产业的进入壁垒和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企业赢利能力高度依赖于销售能力和通路,盈利水平容易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起伏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技术瓶颈问题越来越严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拥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大多是使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新型。
2.2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加大了对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聚集的区域,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
(2)加速投资研究与开发,使中国成为地区研发中心或全球研发基地。在制造业转移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加快了研发本土化的战略调整,将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作为其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使中国成为其地区研发中心或全球研发基地。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跨国公司投资必然要考虑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水平提高,从而适应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势。
(3)带来先进的科研开发组织管理模式,为加入跨国公司技术联盟提供了条件。
2.3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1)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优势,使一些国内企业难以生存。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使得我国一些企业在不能及时调整企业战略的情况下,要么被跨国公司合并,纳入其全球化战略范围,要么日益萎缩,直至破产。
(2)市场竞争加剧,垄断程度增强。跨国公司在我国从事投资经营活动的范围变广,程度加深,挤压了我国市场空间,使我国市场上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我国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采用独资或合资控股方式,即使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也是以独资为主,这强化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垄断。
(3)强化了我国经济对外资的依赖性。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使我国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靠极其廉价的劳动力挣取微薄的组装费和加工费,只能在划定的规则下与跨国公司亦步亦趋,并且使中观层次的产业及其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也依赖于跨国公司,大大增强了我国产业结构自主调整升级的难度。
(4)抢夺人力资源,吸引高能力人才,巩固技术垄断地位。对许多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不仅仅意味着廉价和巨大的市场,其智力资源也同样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随着跨国公司将我国的角色日益由生产基地向研发基地转移时,人才竞争也随之白热化。除高薪聘用外,高校掘才、中学培养、设立奖学金等手段吸引甚至强挖中国企业技术人才,进一
步打击本土竞争对手,巩固技术垄断地位。
3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下我国企业发展对策
3.1 实施“走出去”战略
通过收购、兼并海外其它企业或研发机构,将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吸纳到企业内部。通过整合外部技术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比较薄弱,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把对外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利用国外的技术和人才上,采取收购整合国外的高科技企业,收购国外高科技品牌、研发机构或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此外,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被收购公司的销售渠道,销售产品或把国内产品推向境外市场。
通过“走向”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上的相对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海外经营有相对优势的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技术上具有相对优势特别是一些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很适合这些市场需要,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3.2 模仿创新技术成长战略
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它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技术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技术存量水平的增加;二是隐含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等。由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技术开发领域均保持国际领先优势。因此技术引进,尤其是我国许多仍处于落后状态的传统产业技术发展从模仿向独创转变的重要策略。中国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然后决心吸收、消化和模仿与创新,能够提高企业这两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3.3 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形势下,知识产权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的企业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企图垄断并不断扩大其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利益,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依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提升技术能力的模式将面临“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之中。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垄断,决定了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完全依靠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来促进中国技术进步是不现实的。中国企业要应对跨国公司的技术竞争,最根本的一点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资。虽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有一定的技术溢出,但发达国家输出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因此往往会对接受国进行各种限制,而且过分依赖于技术溢出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发达国家的束缚,所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面对跨国公司不断提高的技术领先优势,中国企业要增强研发投资的力度,提高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
3.4 加强企业间技术联盟合作
企业间技术联盟合作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契约等形式联合组织起来,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以实现共同技术累积或突破的战略。通过企业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分摊技术开发成本与技术创新风险,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联盟合作不仅是指我国企业之间,而且还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接受跨国公司为适应当地市场的初级技术开发项目,引进、消化与创新,从生产销售合作到研发合作,不断增强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知识整合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充分利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机会后,一部分企业会逐步具备与跨国公司对话的能力,使入盟跨国公司主导的研发活动进一步成为可能。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79-02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3.跨国公司对股权安排方式以及进入方式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外合资企业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并取代中外合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进人中国的主要模式。这种新的股权安排方式是在华跨国公司全面衡量各方面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许多跨国公司已把在中国的投资看做是其全球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最适合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全球战略的独资方式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
此外,跨国公司还通过合资与参股的形式向中国的核心企业渗透,并尽可能取得控股权或实际控制权,使其能够凭借在资金、技术、管理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绝对领先地位。从总体上看,外方占有控制地位;在天津的12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48家,占40%,外方控股企业31家,占42.5%;双方股权相当的有12家,占l0%;中方控股企业9家,只占7.5%。
4.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
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投资日益系统化,辐射性控制增强。“思考全球化,经营本土化”是当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在华投资经营的更大收益,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产品品牌本土化、生产制造本土化、营销方式本土化、研究开发本土化、采购本土化以及人力资源本土化等。
本土化战略首先是从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开始的。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在高级管理人员层面,跨国公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是重用华人精英,特别是有中国背景的海外留学人员。重用华人精英使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明显上升。厂商制造的是有物理属性的产品,而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感情寄托的产品。产品会过时、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于强势品牌,品牌管理有巨大的战略寓意。但许多跨国公司也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那些在母国市场已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品牌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必须推行品牌本土化战略。
二、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对策
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投资既可以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如何利用其积极的方面为中国经济服务,同时克服其消极影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建设良好的投资坏境
加入WTO以后,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在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跨国公司投资的新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受资国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物流、基础设施等配套环境,这对中国投资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当继续改革和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建立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诚信、规范、统一的市场环境;物流通畅、中介服务体系健全、便于配套生产的企业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从而加快解决外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增强中国吸引跨国公司公司投资的综合竞争力。
2.利用反垄断法,对外商独资企业可能造成的垄断进行规制
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品牌以及营销网络等方面占据优势,某些行业可能出现跨国公司凭借其所有权优势形成垄断,从而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形成毁灭性冲击的情况。同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国内企业也会因此失去发展的空间。政府应利用相关法律,以限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谋行为。政府还可以通过多方引进,实现在引进外资来源上的多元化,来引进竞争机制,让外资之间展开合理竞争,通过现有的投资政策来限制外资的市场份额。
3.正确引导投资,提高外资的质量
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现代农业,促进中国农业的产业化;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鼓励其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改组改造;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性总部。与此同时,应适当放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引导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相结合。
4.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在合资企业时代,由于合资的关系,国内企业能够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强。目前,跨国公司则采取独资或控股的形式,就容易造成技术的垄断,使技术的“溢出”效应大大减少。因此,面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化浪潮和对技术的垄断,中国企业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吸引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变化和要求,有效抵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5.培育实力强的国内名牌企业,让外商有更具实力的伙伴
虽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是一种整体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不再需要中国企业做“伙伴”,而是意味着跨国公司将会趋向于寻找实力更加强大的、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做其合资伙伴,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与中国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国内企业要尽快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中国企业跨国化经营和品牌输出,并注重培养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合资企业的中方要增强自身的实力,增加自己在合作中的砝码。
参考文献:
[1]刘胜军,梁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的新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张静.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
进入21世纪后,汽车产业发展尤为迅速,与汽车生产紧密相关的金融服务也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消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令,更进一步的拓展了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领域。由此,汽车金融公司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有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等8家服务公司。尽管大众、通用的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已经经营了很长的时间,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但在我国这些优势却很难发挥出来。中国庞大的汽车金融需求市场,仅靠这八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满足其需求。
二、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
在我国,对于汽车消费来说,最大的消费群体还是城市居民个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腾飞,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汽车价格相比,差距还是不小。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居民购车的数量。不仅如此,居民收入水平低也会影响购车者的承贷能力,进而导致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拓展。
2、信用环境发育不完善
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发展很不完善,消费者信用记录有限甚至缺失,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完整的汽车消费者收入和信用情况,而完善的信用环境能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保障。正因为我国还未形成完整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所以汽车金融公司信用评价成本居高不下。
(二)从汽车金融公司本身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融资问题突出
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立的相关法规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高额的注册资本阻碍了我国国内汽车公司的进入。同时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能擅自发行债券、向境外借款。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主要依靠股东存款、转让汽车贷款和银行借款。股东存款虽然有着很高的可行性,但数额有限,而且主要是短期资金,很难长期有效;我国没有汽车贷款的转让市场,无法进行该渠道的融资;银行贷款的再贷款难度更大。这几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
2、高端人才缺乏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汽车金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了严格的核准制。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懂金融、懂汽车、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非常少。导致汽车金融公司人才缺口不断扩大,严重制约着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拓展与创新研究。
三、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有针对性的制定汽车金融服务方案
针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汽车价格居高不下的趋势,作为汽车金融公司要努力针对我国自身国情现状制定出适合我国居民汽车消费的金融服务方案。具体操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开展:第一,加强对汽车金融服务的宣传力度,让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更好的了解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状况与服务事项;第二,我国汽车消费者承贷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服务方案,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降低贷款最低额度和减少利息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信用环境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在目前条件下,汽车金融公司不能被动接受现状,而应与银行、经销商、加油站等加强合作,实现专业化分工来加快信用购车服务体系的建设。详细说来,就是由汽车金融公司负责建立专业的汽车消费信用评估部门,并对汽车购买者进行信用考察与评估,制定相关的风险防治预案,银行向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贷款时,只需要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管理进行一般的监督即可,经销商主要负责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与此同时注重与加油站等合作,共同协助汽车金融公司获得汽车消费者的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风险跟踪管理。
(三)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
商业银行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极其重要,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不能离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具体合作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开展:第一,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汽车消费客户群体广泛的优势与商业银行的信用优势相结合,进而提供金融服务;第二,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把银行密集的网络优势、充足的资金优势引入到业务开展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汽车金融服务,同时通过自己掌握的客户个人信用信息与银行进行共享,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四)加大业务领域的延伸和创新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受到制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业务服务单一,业务领域过于狭窄导致的。因而,汽车金融公司在做好上文中提到的相关事项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大业务领域的延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只局限在新车市场,在二手车和汽车租赁市场依然有很大的业务空间,目前我国二手车和汽车租赁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处于空白,急需相关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其业务延伸到该领域。同时二手车和租赁车市场的售后也需要相关的金融服务予以支持。业务领域的创新与延伸是市场的需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必要准备。
一、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战国策》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人物生平经历具有相当的完整性,文章更富于生机和趣味。
如《战国策》卷3(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章,是一则写纵横家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的好故事。这一章里说苏秦起初以连横术游说秦王未果,穷困潦倒,受辱于妻嫂,后来努力揣摩纵横之术,以合纵术游说赵国成功,功成名就,不可一世。又如《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家庭说到朝政,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写到“虽欲言,无可进者”,阐明了纳谏除弊的道理,遣词用语生动而又耐人寻味。又如《燕策・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一段,描写了“白衣素冠”的人物形象,并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渲染悲壮气氛,读来令人极受感动。还有《齐策・冯谖客孟尝君》、《赵策・鲁仲连义不帝秦》、《魏策・唐且不辱使命》等名篇,叙事生动具体,将诸般情节细细写来,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相互穿插,便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故事。这种模式代表了《战国策》的最高叙事水平,都受到了历代读者的赞赏。
二、文笔多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战国策》文笔多采,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有几种是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写智谋出众的纵横家。纵横家为了出人头地,免不了互相倾轧。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凭借非凡智慧,以身家性命为赌注,博取功名的。他们常常要只身出行不可测的敌国,进行谋略活动,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比如苏秦,显赫一时,但最终难逃杀身之祸。一种是写有胆有识的纵横家,如唐且。《战国策》卷25(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写唐且为安陵君使于秦,与秦王论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威胁秦王以命相搏,使得秦王不得不屈服谢罪。一种是写大义凛然、不畏生死的侠客。“荆轲刺秦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故事。荆轲自身未必是纵横家,但他是纵横谋略的一颗棋子。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目的是生擒秦王,逼他归还六国土地,或者杀了秦王,给秦国陷入内乱,是大谋略。荆轲以樊将军头和燕国督亢地区图,骗取秦王信任,得以面见秦王,亦是谋略。太子丹为求荆轲出手,对他尊重有加,事事奉承,亦可见战国时代统治者重士、贵士的风气。聂政的勇猛、刚毅,和荆轲一样富有传奇色彩。一种是写“知遇之恩”和报恩之“义”的义士。《战国策》卷18(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章,更是直接说出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至理名言。豫让远不及荆轲、聂政神勇,但他刺杀赵襄子的决心,却足以令天地动容。豫让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战国游士极重知遇之恩。豫让先后在范氏、中行氏和智伯手下做官。智伯灭了范氏和中行氏,豫让并不为他们向智伯寻仇。赵襄子质问豫让何以只为智伯寻仇,而不为范氏、中行氏寻仇,豫让说范氏、中行氏对自己与众人全无分别,智伯却是以国士之礼待自己,自己一定要报知遇之恩。战国策士,时常于险恶政治环境中行非常之事,因此主上的信任对他们尤其重要,甚至高过于身家性命。在许多篇章里,还成功描述了君王、后妃、谋臣、义士等不同类型人物,把他们的性格特征、身份、处境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手法对后世传记文学的写作很有影响。
三、说理论辩,言辞犀利、精辟。
《战国策》中说理论辩,言辞犀利、精辟。战国时代,七雄并峙,此时外交之重要,甚至超过战争。书中主要记谋臣策士的说辞,他们为使听者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尽量把话讲得严密雄辩,无懈可击,并努力抓住对方最关心的点,一语破的。如《赵策》记述触龙的说辞,他顺着赵太后的心思,从谈家常入手,然后引古论今,层层深入分析“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的危害,终于使之心悦诚服地接受劝告,让她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又如《战国策》卷18(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章,有一段赵国谋臣张孟谈论智士之用的言论――“国家将要灭亡,而不能去保护它;国家有了危险,而不能去安定它,那何必敬重有才智的人呢?”这句话非常好。该章记张孟谈力主赵襄子驻防晋阳抵抗智伯,又在危难之际,与韩、魏之君达成协议,结成联盟,最终联手消灭了知伯。张孟谈充分发挥非凡的见识和智慧,使得相对弱小的赵国战胜了强大的智伯,为自己赢得了不朽名声。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代最伟大的纵横家,也是说理论辩中言辞最犀利、最精辟的代表人物。苏秦为合纵山东六国而奔走,最终促使山东六国结成抗秦联盟。张仪极力破坏合纵联盟,游说各国与秦之间的连横。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所进行的谋划和游说诸侯国君的说辞,占据了《战国策》相当的篇幅,言辞犀利、精辟的说理论辩始终贯穿其中。
四、善用丰富多彩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增强人物传记的表达效果。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
喻行动快速
兔起鹘落: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
犹兔走乌飞
兔丝燕麦:
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兔走乌飞: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犹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後,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