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报表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技巧
在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实践中,需要寻找既准确又简便的审计技巧。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内部业务的抵消审核上,因而审计师常常会利用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各子公司会计报表之间的特殊必然联系,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复核,来确定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总结下来,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利用“合并净资产”与“母公司净资产”之间关系核实“合并净资产”的正确性,合并抵消对净资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并前子公司报表调整等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数、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存货抵消数等。核对关系如下:合并净资产+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或+)长期投资调整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或-)存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其他资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母公司净资产。
2.利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的关系,核实“合并净利润”项目的正确性。其存在的关系为:合并净利润+(或-)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数+(或-)其他内部购销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或-)合并前投资收益调整数-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它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数=母公司净利润。
3.利用“合并投资收益”与“各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的关系来核实投资收益项目抵消的正确性。由于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体现为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各个项目,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关系:合并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本期收益+本期计提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项目-本期未确认投资损失=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
二、会计账簿审计技巧
会计账簿审计的内容主要是看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管理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审计工作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1.审阅。通过审阅账簿记录的日期和摘要说明,看有无记账日期颠三倒
四、摘要说明含糊不清或摘要说明与账户核算内容不符的问题;通过审阅账簿的文字书写,看有无任意使用红字记账或涂改、挖补、刮擦问题;通过审阅凭证金额,看各账户金额在承上启下、结计余额和责任人交接时是否衔接;有无资产类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或权益、负债类账户出现借方余额等异常现象。
2.核对。通过核对各账户余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看有无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以及错记、漏记、重记等问题;通过账证核对,看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是否一致,有无无证记账或有证不记账,以及账证金额不符,故意多记或少记问题;通过账账核对,看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内容是否相同,记账方向是否一致,记账金额是否相符,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是否相符;通过账实核对,看现金、有价证券、财产物资等项数字是否账实相符。
3.分析。通过分析,主要看各项经济业务本期发生额的增减变化与上期有无异常情况,从中发现疑点。
4.查询。对在审阅、核对、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通过找知情人直接询问,从中确定有无账簿上的舞弊行为。
三、往来账审计技巧
往来账审计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两个方面,分属企业的短期债券和短期债务。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对往来账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1.分析账户的账龄及余额构成,应选取账龄长、金额大的、年内往来频繁年底突然结算清户的、年末出现大额贷方余额的等应收款项目进行调查询问和向债务人进行函证。根据函证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适当的调整;未回函的,可以再次复询。
2.对应收款项收不回已确认为坏账的,应审查有无必要的审批手续,计提的方法是否适当,账务处理是否合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对已经确认认为坏账的而又重新收回的应收账款,要审查是否做了冲销原坏账的账务处理。
3.抽查商品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同时挂账的情况。及时抽查部分凭证,确定核算内容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事项。
4.要审查往来账的明细余额合计数和总账及报表余额是否相一致,核对有关凭证和账薄记录,即查核账账、账证、账表是否相符。
四、会计报表审计中询问方面应该注意的技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获取审计信息主要通过对管理者和雇员的询问。询问是查证工作现场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否属实、或政策、程序是否被贯彻执行的主要手段。有效运用询问的技能在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审计询问,审计师就能使被审计方自己说服自己接受审计建议。下面是一些审计师在讯问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技巧:
1.询问具体问题。比如,若审计师问到改变控制程序的可行性并得到实施更改不经济的回答时,这种回答表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其真实含义却模糊不清。要得到有用的审计信息,审计师就必须询问具体的问题:“增加了什么成本?”“有节约成本的其他有效方法吗?”等等。缺乏对问题细节的追问,一般的或非具体的回答无助于识别核心问题或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2.注意没说到的问题。即使被审计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审计师的意图,当接受审计师询问时,也会在披露重要信息方面出现纰漏。例如,作为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一部分,审计师会问:“你们是每月核对银行账单吗?”回答“不是”,审计师就会在调查表上作“不是”的标记,这可能预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实际上,他们每周都收到并核对银行报表,而被审计人对此却没有说明。
3.运用非限定性询问有助于减少这类误解。非限定性询问不能简单的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审计师既要鼓励被审计人对问题提供全面完整的回答,也要让被审计人有充分的时间作出答复。例如,针对上述情况,审计师应问:“银行账单多长时间核对一次?”此外,也许有必要向被审计方介绍一些审计问题的背景,以帮助他们判断审计师需要的重要信息。
五、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
1.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将“结果审计”转变为“结果审计”与“过程审计”并重。“结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只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及账薄上的数据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审计评价。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输出所需信息。这样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输出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还取决于电子数据的处理过程等。
一、检查合并范围是否正确、完整
根据财会字(1995)1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规定:凡设立于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五十八条: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注册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执行。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合并。
根据上述规定,审计人员应检查符合下列条件的被投资单位是否已纳入合并范围:
1、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被投资单位,具体有下列几种情况:(1)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2)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3)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控制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
2、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具体有下列几种情况:(1)通过与该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3)有权任免公司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同时,还应注意是否将下列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纳入了合并范围:已准备关停并转的子公司;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准备近期出售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资本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应注意有的企业将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二、检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基础是否正确、完整
1、检查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所列个别会计报表是否经审计。如经审计,则与审定后的个别会计报表核对一致,并考虑个别会计报表审计意见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如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提供的资料进行复审、分析和判断,必要时,可以以审计问卷的方式商请答复。如规模较小,其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在企业集团中所占比例不大,则可要求该子公司提供与合并报表及其附注有关的明细资料。
2、检查母公司和子公司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是否一致。“暂行规定”要求:母公司为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应当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使子公司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一致时,母公司应当按照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对于公司会计报表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子公司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要求重新编制会计报表,然后将经调整一致的个别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检查母、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致。2001年1月9日财会(2001)1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范围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第三条:为了便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母子公司,应当尽量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如果企业集团母公司已经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母公司应当要求其子公司也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子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数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如果企业中的母公司尚未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而其部分子公司已经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和其他未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母公司确定(如需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应经批准),但对外提供的合并会计报表,母子公司所采纳的会计政策应当统一。
财会200310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第五条规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只要集团企业中有一个公司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其他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并按照调整后的数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根据上述规定若母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存在重大不一致,且对合并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作必要的调整;当然,若相差不大且影响也不大,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不作调整,但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在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必要的说明,以免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
4、检查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子公司进行的权益性资本投资必须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并以此编制个别会计报表,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提供基础数据。据此审计人员应检查对纳入合并范围的所有子公司是否均已采用权益法核算,尤其应注意的是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子公司共同投资的子公司,应按权益法补做另一方未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三、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报表项目
1、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暂行规定”中规定,对于境外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母公司应当按规定将境外子公司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并以折算为母公司本位币后的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于境内子公司采用与母公司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编报的会计报表,也应当按照本规定将其会计报表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
因此,如果合并报表中存在外币折算问题,母公司必须采用现行汇率法将子公司的外币会计报表折合人民币: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合并会计报表决算日的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会计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金额列示;利润表项目按合并会计报表期间的平均汇率折算,因此形成的差额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中的利润分配项目之后。若被审计单位合并报表中存在外币折算问题时,审计人员应注意其处理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2、合并长期股权投资。该项目数额可用下列公式予以验证:
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一对纳入合并范围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3、合并价差。合并价差是由于母公司投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所持子公司股权比例对应的净资产之间的差额的摊余价值,因此可以根据下列公式验证该项目余额是否正确。
合并价差=母公司和子公司摊余的股权投资差额一母公司和子公司未纳入合并范围的股权投资差额
4、少数股东权益。该项目数额可用下列公式予以验证:
少数股东权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净资产±因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经调整一致而调增调减的利润总额)×子公司(不含合营企业)中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5、合并实收资本(股本)。绝大多数情况下该项目的数额与母公司的数额一致,只有在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子公司间的投资关系尚未明确时才会出现不一致,此现象主要出现在国有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审计若发现此类差异应提请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
6、合并资本公积。绝大多数情况下该项目的数额与母公司的数额一致,只有在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子公司间的投资关系尚未明确时才会出现不一致,此现象主要出现在国有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审计若发现此类差异应提请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
7、合并盈余公积项目:该项目数额与母公司的数额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即相等、大于。(1)数额相等存在下列情形。①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按比例合并的合营企业)一直未实现盈利;②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按比例合并的合营企业虽然实现盈利,但一直未按《公司法》的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2)大于母公司该项目的数额的情形。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按比例合并的合营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并按《公司法》的规定计提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此时可以按下列公式验证此情形下该项目数额的正确性:
合并盈余公积=母公司盈余公积+纳入合并范围子公司期末盈余公积×母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当母子公司均持股时为折算后母公司实际持有股权比例)
8、合并未确认投资损失。该项目数额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母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发生亏损时,母公司确认被投资子公司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因此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净资产为负数时合并报表中就出现了“未确认的投资损失”这一项目,该项目数额可用下列公式进行验证:
合并未确认投资损失=∑母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当母子公司均持股时为折算后母公司实际持有股权比例)×纳入合并范围的净资产为负数的子公司净资产
9、合并未分配利润项目:该项目数额与母公司的数额可能存在三种情形:即小于、等于、大于。
(1)出现小于的情形。
①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按比例合并的合营企业)实现了净利润且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不存在未实现利润,并按《公司法》的规定计提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当出现该情况时可用下列公式进行验证:合并盈余公积=母公司盈余公积+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一合并未分配利润。
②当母子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根据“暂行规定”等规定进行调整一致,并因此项调整而调减净利润时,可用下列公式予以验证:
合并未分配利润=母公司未分配利润+母公司盈余公积—因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调整一致时而调减的净利润-合并盈余公积
③当纳于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按比例合并的合营企业)实现了净利润且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存在未实现利润、母子公司均按《公司法》的规定计提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时,可用下列公式进行验证:合并盈余公积=母公司盈余公积+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合并抵销内部销售尚未实现的利润+内部往来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合并盈余公积。
(2)相等的情形。只有当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含按比例合并的合营企业)一直未实现盈利,或虽然实现盈利但一直未按《公司法》的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时出现。
(3)大于的情形,只有当母子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根据“暂行规定”等规定进行调整一致、并因此项调整而调增净利润时出现,此情形下可用下列公式予以验证:
合并未分配利润=母公司未公配利润+母公司盈余公积+因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同调整一致时调增的净利润—合并盈余公积
10、合并投资收益。该项目数额可用下列公式予以验证
合并投资收益=母公司和子公司投资收益-纳入合并范围按权益法确认的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11、少数股东本期损益。该项目数额可用下列公式予以验证:
少数股东本期损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净利润±因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经调整而调增调减的净利润)×子公司(不含合营企业)中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整合
1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是属于基于责任方所认定的一种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这种业务在性质上具有同质性,而这也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更为简单和方便。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标准的规定,以特定的审计程序为基础,采用特定的方式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进而以此来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便是财务报表的审计。而注册会计师接受了第三方或企业的委托,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鉴证并发表意见的业务活动,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在这里,管理层需要充分地将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予以说明,同时要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内部控制声明,和认定进行审计需发表意见。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能够促使两者之间的整合更加的严谨,从而得到相互支持,财务报表的审计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对其内部控制可能出现的漏洞环节予以确定,反过来说,不控制审计的结果也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对其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予以确定。所以说整合审计能够更好地处置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运行成本,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的发生。而在审计当中,其所实施的测试和其收集的证据,对于这两种活动都有效,所以这种整合是一种兼顾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利益的制度安排,而且经济可行,同时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应用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合理有效性。
2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措施分析
2.1对于整合审计规范与审计指南的构建
在当前来说整合升级受到了各个企业的重视,在一些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整合审计。但从我国当前的整合审计来分析,我们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指南,也不具有规范性的相关指导,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整合审计,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生硬感。而现如今我们仅仅在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中,提出了相关的实施意见,也概括性地给出了一定的总结要求,提到了一定的简单操作方法,使得当前我国的整合审计表现出一种只存在理念却并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的现象。为了确保整合审计更好地应用在我国当前的实践当中,需要尽快地做好相关的整合升级计划,出台相关的整合审计实施程序方面的措施规范要求,同时也要对于包括不同分区的或不同行业的具体指南予以必要的索引,这样才能够为当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标准指引。
2.2强化当前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建设工作
对于整合审计来说,注册会计师是实际实施者,因此其职业判断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具有突出的表现,同时也表明审计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素质情况具有密切的关联。从一些现有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其进行审核的时候,一般采用分工和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非是通过某一个注册会计师对整体的审计计划进行负责。这也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不能熟练地对这两种审计计划进行熟练地整合。而在未来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人才吸纳的时候需要注意,对这两种审计人才的数量进行平衡,同时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现有人才提供必要的培训,以便于更好地帮助会计师培养其自身的职业素质。
2.3加大力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
当前社会为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已经有很多企业实现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同时注册会计师对其企业内部的控制作出审计的时候,应该重点对其内部控制和设计的执行的一贯性进行考察,同时需要注意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其判断的依据主要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业务流程设置等。而在这里,内部控制的执行,在判断起来较为复杂,所以需要在企业内部实现以计算机作为载体的一种信息化管理,这样能够通过事先的设置,可以基于企业内部不同人员不同的权限,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而执行起来也具有一贯性,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减少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难度。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就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必要性作出简要研究,同时提出了两种审计整合的有效性措施,提到了笔者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笔者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只有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充分的整合,才能促进我国市场化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舞弊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定义为:“财务报表的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舞弊和错误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做出法律意义上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2.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关于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也是有多种多样的。在我国财务报表舞弊是指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违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而故意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行为,亦为会计信息的虚假陈述。
3.财务报表舞弊的类型。(1)虚报盈亏,偷逃税款。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虚增利润;另外,还有些企业刻意增加成本费用,削减所得的利润,目的就是想少缴纳税款。还有些企业向财政部门上交的报表是亏损的账,目的是为了获得财政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向银行提交的报表是盈利的账,目的是表现出其优良的财务状况,欺骗银行贷款。(2)各个报表之间不相符。按照有关的规定,企业向外界公布的报表之间必定要存在必然的联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是相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一个企业在最近几年里没有长期和短期的投资,即长期和短期投资都为零,但在损益表的“投资收益”项目已录得5000000元,检查后发现该企业的投资来源是一笔销售业务,而企业为了躲避营业税,将此项收入记入到投资收益科目,使得表表不相符。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
1.资产负债表的舞弊。一些企业的领导或者职工利用他们在自身职位上的便利之处,为了不法套取现金而开出空白发票。假若是审计人员审查出财务报表中所记载的费用额十分庞大,那么就必须要向企业取得相对应的凭证和发票等,然后对照别的报表,检查下是否有那么报表就可能存在问题。
2.利润表的舞弊。一些项目,尤其是服务项目或劳务项目,一般是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款项先赋予提供者,在未来的一段期间中提供劳务和服务。但是有的企业却在收到款项的时候马上确定为收入,不看将来是不是仍然会提供服务。
还有的企业提前确认收入的舞弊行为是编造生产记录、发运记录和发票等,粉饰他们的舞弊作假行为。还有一种方式是企业用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委托方应该在受托方把商品销售并且受到开出的销售清单时才能够确认收入,但是有些企业却提前确认收入。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对财务报表的舞弊粉饰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误导大部分投资者或者是国家对该企业的经济业绩判断。进而危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危害广大投资者。社会上的广大投资者大多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情况,对将来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有所掌握,在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之后,才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而如果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而一般的投资者是难以发觉的,这会骗取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3.危害会计人员本身。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这一问题会使得社会对会计界的人员失去信任,导致社会各界对会计界有所质疑,这对会计界的发展的是一个极奇负面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会计人员本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会计人员的一生。
四、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1.开展诚信教育。其实对于很多的财务报表舞弊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是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等有与财务有联系的人员都应该加强诚信教育。
2.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我们应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一个可以独立审计的环境,不仅是要在形式上独立,而且要在实质上独立,不能让外界人员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起源于美国,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该项审计业务已经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业务内容,同时该项审计业务也成为我国企业内审项目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设计的整合问题,目标是推动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整合。
2 两项审计整合的重要意义
2.1 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使企业转变了管理的理念,有效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在内部管理的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加快了企业管理的提升。具体表现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降低了企业内部的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涉及企业内部审批流程和业务流程,企业的高管层通过两项审计的有效整合更加了解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讲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企业内部发生舞弊的风险;第二方面,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促使企业的日常业务有效展开,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业务活动更加具有规范性。
2.2 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促进会计师行业的有效发展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之后,有效的拓展了会计师执业的范围,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后,虽然在财务会计制度层面没有对内控审计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国有企业着手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整合。从此可见,未来企业的审计逐渐从单一的财务报表审计逐步过渡到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融合。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接受两种审计整合的好处,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进的动力,为我国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审计有效整合的同时,会计师在审计、专业人员等越来越多的方面也面临重要的挑战。
2.3 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有效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这两种审计形式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同的地方,这促使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可以为彼此提供审计所需的基础数据,有效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成本支出,提高审计效率。举例来说,内控审计在审计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审计的方向,而财务报表审计的前提也是首先确定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了解企业的财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企业的审计方向,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需要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本次审计的方向,这样既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审计资源,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两种审计进行有效沟通后,会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
2.4 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审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评估,并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但是财务报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比内部控制审计的准确性降低,因此,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提供准确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有效降低了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假设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出现了审计错误,该错误可以在内部控制的审计可以得以发现并纠正,这样企业在审计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并有效提升审计的质量。
3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3.1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一致性目标
内控审计目标包括:通过内控审计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可靠,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包括: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可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目标具有一直性,两者均是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虽然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在审计的流程存在不同之处,但是目标一致,因此可以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可以有效的整合。
3.2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相同的审计模式
财务报表审计的模式主要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主要自上而下的形式,主要以企业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逐一进行有效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确定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风险,以此来实施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内控审计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的测试,通过测试风险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此得出内控审计的审计思路,并进行相关审计工作。因此,从审计的模式角度来说,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均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且均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形式,因此,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是可行的。
3.3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种审计程序具有相关性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企业进行内控审计时可以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审计的方向,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程序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缺陷,进而发生企业可能存在的错误,有效的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审计的方向。而会计师通过对企业内部关键控制点的审查,发现财务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是可行的。
4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的策略
4.1 同时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目标
同时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目标时,首先需要对内控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了解内控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充分的意见。同时,通过内控审计可以有效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更加合理的内部风险控制。两种审计意见类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在具体审计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为了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内控审计目标的一致,需要将财务报表审计进行策略调整,使其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目标。
4.2 内控审计结果和财务报表审计结果可以结合使用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测试,测试结论充分考虑财务部报表审计对于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而在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风险评估时充分考虑内控审计对控制和运行的测试结果。如果在具体的审计流程中发现控制错误和风险,应及时对该项错误或者风险造成的财务报表审计在范围、性质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