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铁路职工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装备、新速度的需求,为推动和谐哈局建设、“创先争优、加快发展”、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迫切需要把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然而铁路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尤其是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培训、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为铁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一、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进行拓展培训的意义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1.拓展培训能增进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里·德斯勒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这样说道:“大多数企业发现团队合作并不是凑巧发生的;相反,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而成为一名好的团队成员。”作为铁路企业的运输生产工作,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大联动机通力合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团队将很有可能出现两个甚至几个职位相同、能力接近的管理者参与项目的实施。出现意见不一,自视清高不愿听取对方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项目很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就此搁浅。拓展培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历练新毕业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拓展培训都是以团队作为培训开展的基础,很多项目也是为了增进团队合作而设计的。拓展培训就是要增强刚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而高效的团队正是构建和谐铁路的关键因素之一。

2.拓展培训使刚走上铁路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源泉,如果没有企业文化 这个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企业最终只是一盘散沙,更无从谈起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更需要集体成员的共享价值观的引导。他们接受新事物与理解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如果价值观能够得到他们的强烈认同,他们能迅速吸纳并融入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中。队员亲身感受到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后,必将加强他们对铁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对铁路安全文化的认同,进而使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迅速融入到铁路工作中来。

3.拓展培训可以减少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流动率和流失率,使员工之间沟通和谐、心理健康。

经过这样的团队建设后,亲身体验到“心系铁路,熔炼团队”的快乐,会加强队员的凝聚力而使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流动率和流失率大大减少。培训中通过大学生之间身体与心灵上的接触使他们之间距离贴近,无距离感产生,引起各方的共鸣,达成默契,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使他们真心热爱这个团队,真心热爱铁路这个大团队,真心热爱自己的岗位。

二、拓展培训与传统教育培训的不同

拓展培训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讲述式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层面的提高,而对精神的培养,比如综合素质、团队精神、进取意识、人生态度的培养方法不多。拓展培训作为一种体验教育,它是传统教育必要和有用的补充,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企业文化的培训中,在新毕业大学生精神的培养上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拓展培训与传统培训存在一些差异,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上的差异。拓展培训要求到户外去,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进行培训,参训者处在陌生的环境中,面临不冒一定的“风险”就难以完成的挑战。拓展培训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2.内容上的差异。传统的培训主要以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为主,拓展培训则更关注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观念、态度、人格,等等。

3.培训方法的差异。传统的培训是直线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培训是一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传统单向、沉闷、讲述式的培训方式,根据受训学员的特点(工作经历、职业性质、岗位要求),编排不同的个人挑战课程和团队协作课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读、你可以记住20%;听、你可以记住30%;看、你可以记住40%;说、你可以记住50%;做、你可以记住60%;看说听做、你可以记住90%以上。这种体验式的培训,通过新毕业大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 提升他们的感悟,在挑战中超越自我,在品味中提升体验,在整合中凝聚力量,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三、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进行拓展培训的可行性

1.将授课培训与户外体验式拓展培训相结合。在室内授课时学员所掌握的知识是作为铁路员工成长的硬件,在户外的拓展培训使他们互相团结成为共同奋斗的软件。在学习中体验是培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课程,要让学员在体验中成长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2.注重户外拓展培训之后的分享。拓展培训的关键就是要利用培训对队员的心灵冲击让其体会到团队与企业的关系、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个人成长对企业的贡献。所以,培训师的回顾与分析是给队员一个重新体验的温习过程,这个分享会让拓展培训给队员带来的感受在心中生根、发芽、蔚然成林。同时,队员要让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也加深了队员的沟通与分享。尤其会对新毕业大学生从内心产生触动,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感悟。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第2篇

当年的热门专业中,不仅仅法学如此,生物科学类、贸易、临床医学等专业的遭遇与法学类似。而当初要上这些热门专业,需要很高的分数。一热一冷的反差,让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有苦难言。

出现这样的局面,将责任单纯归咎于学生的专业选择不慎显然有失公允。这些专业之所以热,说明当时的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好,从而受到家长、学生的追捧。而这种热度过了头,高校一窝蜂似的开设这些专业,就造成了招收的学生过多的局面。

盲目扩招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则在于师资、教育资源跟不上,人才培养质量也令人堪忧。无论是法学、生物科学还是临床医学,这些专业人才都是社会大量需求的基本类型人才。一方面,大量同质化的毕业生充斥就业市场,短时间内供大于求,遭遇就业难。另一方面,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却出现了“缺口”。比如,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与老年人相关的医学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就没有跟上社会需求步伐。国内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开设了这样的专业后,所培养人才供不应求,甚至能够进入北京、上海等知名大医院,与普通临床医学就业状况不佳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多一少背后折射出高校专业设置中的最大“软肋”,那就是高校专业设置亟须优化,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调控空间。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资源才能进行合理配置,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们才能各得其所,毕业生才不会因为专业结构不合理而增加就业压力。从国家层面看,专业的优化也有利于社会人才结构的优化,不至于出现一边找工作难、一边用工荒的尴尬局面。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第3篇

2、农科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对于新农村建设,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他们科学而合理的选择。首先,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三农”有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相比,他们更愿意扎根农村,更能艰苦创业,可以在广阔的农村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其次,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与农业紧密相连,投身新农村建设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带领广大农民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和现化建设。第三,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对信息时代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有深刻和具体的理解,他们善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机遇,掌握信息,帮助广大农民回避市场险。第四,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其影响力将会大大超出这一事情本身,不但会引导大量青年农民回到自己的家园,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且还会吸引大量的城市资本投入到农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1)(P81-82)因此,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可以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村的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

1、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1)建立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等农科教联盟服务。如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八所农林高校,通过联盟协作方式,利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平台等现有网络资源,采取“日校+夜校,一师兼两教”的模式所建立的农业教育培训和科作者简介:郭丹(1983-),女,南昌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40·技推广综合服务体系,即高等农科教联盟。中国农大等网盟高校在河北曲周、陕西、江苏等地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开展了各类面向“三农”的科技与教育服务,探索出了一套新型的以高校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农科教联盟开展的各类科技与教育活动,十多万农民接受到了实用科教知识服务,农科教联盟取得了初步运行经验,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作用。

(2)各农林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方式与机制。各农林高校利用自己的人才、专业以及学科等优势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实施“村官”计划,2006年和2007年共有包括28名研究生在内的234名毕业生到平谷、密云、朝阳、怀柔、通州、门头沟六个北京郊区县的村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河北农业大学自1979年开始利用自身人才、科技优势,主动为“三农”服务,而开创以承担河北省太行山开发研究项目为契机,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门、深入太行山区,开始以科学技术全面开发太行山的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成功道路,即“太行山道路”。十多年来,河北农业大学累计培训达1.2万人次,2003年开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到今年,已为农村培养1 8 2 6名大学生。“太行山道路”沿着“人才富民”的道路深化延伸。北京林业大学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学生党支部与京郊农村党支部结对子和学生环保社团与京郊农村共建生态文明村两项活动为内容的红绿相映“1+1”实践项目,动员全校师生对口支持新农村工作。四川农业大学近三年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约占总数的60%,400多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128名选调生到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当然,还有其它农业高校,如中国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即农林院校的大学生一般是在高校或“组织”的号召下,才投入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大都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法律规范与政策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农林院校大学生自发、自愿、自觉地投入新农村建设思想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最后,学界对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政策、机制等缺乏具体深入的探讨。因此,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刚刚开始,新农村建设人才供给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所需人才的需要:一方面,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严重不足,处于“低谷”,尤其缺乏的是农林类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传统农林类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呈明显下降趋势。据有关统计,2002年为45%,2003年为40%,2004年为38%,2005年与前年同期相比又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找到工作的农林科类毕业生中有95%的留在了城市,绝大部分从事着与农业无关的工作。据农业部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去向的调查显示:一般农业大学有26.7%毕业生去乡镇工作,重点农业大学有13.7%毕业生去乡镇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没有去农村。这就反映了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实际上还存在较重的“离农”现象,这种状况将直接制约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供给,造成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对于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十分不利的。

三、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

1、传统就业观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传统的就业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铁饭碗”观念。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就业由国家“统、包、管”的分配体制,造成了“毕业即就业”的局面,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而不认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是“铁饭碗”;二是“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如果大学生毕业再回农村,就会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这是教育的失误,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影响着农林院校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机与行为。

2、农林院校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欠缺。首先,我国有一部分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完善,不注重系统的专业基础与理论的掌握,而且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比较差,他们并没有关注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其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比如,相当一部分部分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功利思想,如学知识就关注计算机、英语等立竿见影的东西,考研就是为了更好就业,考公务员就是为了谋求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稳定与待遇(公务员的本质涵义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而对社会责任、社会公德、公共利益等方面就表现普遍的弱化与淡漠,他们并没有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角度去关注新农村建设,没有把新农村建设与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途、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最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认为农村经济社会条件艰苦,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而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

3、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一是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不少农林院校仍旧偏重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忽视知识的应用性,缺乏对适应新农村建设相关专业与学科最新理论动态的把握。二是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研,培养与需求脱节。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许多农林高校仍沉溺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之中。它们没有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建设特色专业并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不少专业仍是过去计划体制的产物。三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大部分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得多,而在教学环节中,却重视得不够。而且不少教师并没有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以至于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基层政府的用人机制不当。首先,基层政府用人机制不规范和不透明,存在较为普遍的官僚主义作风。他们不是用人唯贤,而是用人唯亲,不是公平竞争,而是暗箱操作;其次,相当一部分乡镇政府还没有对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统筹规划,没有把毕业生支(下转第50页)·50·多、种类比较集中的县区市建立新的检测中心,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以优惠的费用对农产品进行监控检查,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或者,由政府牵头或者提供专项资金,由检测设备比较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宽松的龙头企业提供服务,对区域内的出口农产品进行自主检查。

(3)短期内,给以农产品出口企业政策扶植,对生产出口农产品的农民进行直接的损失补贴,协助企业和农民为农产品寻找其他替代市场。可以一方面开发国内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其他国家展开农产品营销活动。(4)对国内的“龙头公司+生产基地+农场工人”的模式,因地制宜加以引导推广,合理地促进其发展,但是要防止坑农害农问题的发生;对合作社的发展和联合,也要视具体情况合理地引导扶植,但是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企业和合作社的外部交易成本。

(5)除了对国外针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信息加强收集、整理、以外,还要合理地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据理力争,并且联合其他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的国家,与日本方面进行充分地交流磋商,要求日本给以一定的缓冲或者支援协助。

5、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目前国家对农林高校的投入力度不够。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中,对高等农林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不大,尤其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不够。这就直接制约了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国家对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支持性与保障性政策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农林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绿色通道”。比如在打破就业的城乡待遇差别,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毕业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安家费和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在税收、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实行优惠,提供甚至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定自然资源的优惠使用权,提供公务员录用、学习深造的优惠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急需配套实施。

6、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深入。首先,相当一部分新闻媒体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以及热点问题缺乏密切与深度关注,从而在社会上难以形成一种关心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农林高校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还不深入和广泛。据一项来自浙江大学700名本科生的调查与分析,对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的城市和农村学生,依靠校内宣传来了解相关知识的分别仅为4.8%和6.86%。这种状况值得我们反思。对于新农村建设,如果缺乏正确健康而有效的主流舆论引导,势必制约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广度与深度。

四、结语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第4篇

彩色的发套,红、黄、绿色相间的小丑服装,红脸蛋、大嘴巴,完全是童话故事中的小丑形象。4月27日上午,现身西安市南大街的七八位“小丑”扎眼的行头,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原来这是西安市首家小丑速递公司的速递员正在为客户投送快递物件。而这家公司的创办人,则是一名刚毕业两年的女大学生赵楠。

初见赵楠,她齐耳短发,笑容可掬,一副学生打扮的模样,很难能和总经理这个职位划等号。2006年她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她很快在韩城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教师工作。可每天按时上下班,备课、上课,单调的生活让她对生活失去激情,并且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没有多少希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楠在杂志上看到国外有人开办了一家小丑速递公司,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听朋友说天津也有这样的速递公司。通过多方打听,她了解到那边的“小丑”投递员每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于是,赵楠的心里萌发了创办这家公司的念头。从创业冲动到付诸实施,大概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但当时家人虽然支持她创业,却觉得女孩子应该有份稳定的工作。更何况她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更没有创业开公司的经历,困难可想而知。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赵楠创业的决心已定,抱着一心想到社会上扑腾、逐渐磨练自我的信念。于是,她向家人“借”了4万元,又通过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贷款3万元。

随后,注册公司、招募员工,又买了10辆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就这样赵楠梦想的公司终于成立了。当与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谈到“同城速递”这个概念时,赵楠说:“在接触这个行业以前,我对城市物流没有任何概念,通过公司正式运营这八九个月时间,我边做边学,对企业工商管理、经营方略、产品组合,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收获最大的是,我在创业的过程中磨炼了心智,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风,经过雨,流过泪,流过汗。”

谈到大学生毕业后是先就业还是先创业时,赵楠斩钉截铁地回答,一定要有足够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虽然赵楠算创业型大学生,但在还当学生时,她就经常利用节假日,在西安各大超市兼职巧克力公司的驻场促销员。

通过四年上学期间的打工经历,她对社会有了足够的认识,并且在这些短期的打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毕业后,她首先找了家与自己英语专业对口的学校工作,但通过这半年多的工作实践,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调研,多方考证,才闯进了小丑速递这个新行业。

记得第一次打扮成小丑上街投递。面对路人新奇的眼光,赵楠说他们显得无比兴奋。“这些人在干啥呢?是不是拍戏呢?”在前往送货小区的路上,路人和附近居民纷纷议论。她的男朋友柳涛和公司职员走上前,一边发放宣传卡片,一边介绍自己的公司。“人家啥都能送,鲜花、蛋糕、礼物……要是哪天你想给谁送个蛋糕,下了班又没时间买,就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一会儿就帮你送到了,多方便啊!”刚刚拿到宣传卡片的王阿姨,赶快帮着向周围认识的人推荐。赵楠高兴地说。

面对创业时机选在何时?赵楠提出了这样的解答:“事实上机会总出现在每个人身边,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但一定要有所准备,做好每一件事情,积累经验,懂得如何利用机会,而且要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也要全面分析自身能力和创业环境,当对这些有足够把握之后,风险问题就是其次的了。”

去年冬天,赵楠与西安一家巧克力公司签订了一个大协议,在圣诞节这天,该公司所有的巧克力都由“小丑”负责投送。赵楠还表示,近期她正忙着给加盟公司组织培训的事,等小丑速递业务步入正轨,他们将进一步拓展业务,对员工进行更为专业的速递培训,比如说教他们变魔术、表演节目等。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创业,或者正打算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赵楠对他们说:“创业当然好,但同时也有风险。只要不害怕失败,就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不当白领开面馆

一名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出国、外企、国家公务员这些人生道路上的诱惑,她选择了放弃。凭着自己对事业的执著和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她开起了一家自己的面馆。如今,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面馆的生意红红火火。这名叫张静的女孩的创业故事,最近在西安市大学生中被传为佳话。

1998年,张静从西安外国语学院商贸英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市某机关单位,单调重复的工作让她无法忍受,她觉得自己的追求并不在这里。一个礼拜后,她向单位提出了辞职。张静是家中的独生女,早在她上外院之前,家人就为她做好了一毕业就让她出国的计划,可是这个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此时却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她要寻找自己的价值。

辞职后,张静应聘到一家外企工作,一年后,她离开了这家企业。1999年底,当张静告诉家人自己要开一家面馆时,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不管是父母还是男友,都一再地规劝她,生意难做,让她不要任性。有那么多路可以走,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张静的父亲张玉山说,家里经济条件优越,女儿从小成绩优异,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他们又只有这一个女儿,孩子从小没有吃过苦。当时自己和妻子都认为,张静连饭都不会做,开饭馆简直是异想天开。但谁也没有能阻止得了张静要创业的信念。

在新年钟声敲响的前夕,张静的面馆开业了。店面虽然不大,但饭菜质量好,老板待人和气。很快,它就成了附近的“名店”,人们争相前来品尝独具特色的“张氏刀削面”。“干餐饮这一行的酸甜苦辣,外人是无法体会的。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和困难。干了这些年,要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太苦了,但也非常充实,很能锻炼人。”张静平静地说。

对于成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张静说:其实经营好一个面馆和做好一件小事一样,关键是态度和方法,你是否认真地去做这件事情,你是否坚持去做,你是否用创新思路去看待平常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她说:“其实我并不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去引导年轻人,大学毕业生要成功就要去努力,他们必须拼命奋斗,但是努力就能成功么?不一定,我其实是说一种成功的方法,你可以做好一件很细小的事情,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可以坚持去做一些自己认为该坚持的事情,不在乎结果,也不在乎得失。难道说成功就是很多人认为的‘我年轻,我赚了很多的钱’,这是不对的观点。我认为,成功就是你在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即使你没有赚到钱,但你得到了经验,这也是成功。金钱不等于成功,成功需要努力去争取。”

摇滚酒吧承载理想

西安南门里西侧是一条饭店、酒吧门店罗列的大街,人流涌动,游客络绎不绝,这条街的楼房上闪烁着迷人的霓虹灯,刘凯的“月亮钥匙”酒吧就开在这条街上。

26岁的刘凯曾是位摇滚乐队的成员,并且精通音响和电器设备,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文化公司当过音响师,随后又到其他公司打过工,各种苦活累活都干过。4月25日晚8点,记者来到他的酒吧,门口来这里观看摇滚乐队演出的乐迷,已经把过道塞的严严实实,开业两年来,他的酒吧以策划摇滚乐队演出而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创业初期,刘凯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感觉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打拼。于是,他东借西凑,向亲戚朋友融资了几十万元开了这家酒吧,并且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租房、装修、开业一系列运作。

酒吧刚开张一个月的时候,刘凯盘了一次账:扣除成本和人工等所有开支,净亏了五千多元!他吓了一跳,心想这样亏下去,不倾家荡产才怪呢。在这个时候,刘凯并没有乱了手脚,而是反思自己在经营中存在的漏洞,挤出时间到别人的酒吧去观摩、取经。酒吧追求的是自己的特色,所以行业之间并不把竞争看得很重。人家听说刘凯是“月亮钥匙”酒吧的老板,年纪轻轻却颇有经营头脑,就表现得对他很热情,索性痛快地给他上一课,而刘凯则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管理理念。

由于自己以前喜欢摇滚乐,再加上西安摇滚乐众多,何尝不可组织些摇滚演出。抓住年轻人喜欢热闹、喜欢聚会的特点。刘凯不惜专门从北京邀请知名摇滚乐队来酒吧演出,并且在每个周末都举办摇滚舞会。几个月后,刘凯的酒吧,开始扭亏保本,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白领来这里观看摇滚演出,与此同时,刘凯并没有沾沾自喜。酒吧主要做周末生意,光靠饮料、啤酒是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和每月昂贵的房租的。

所以,刘凯在白天增设了做套餐的服务。到酒吧的客人大多数是老顾客,而来过一次的客人又往往会回头再来,所以,刘凯的酒吧发展到今天几乎是天天客满。

有一个在西安留学的美国小伙子,留恋这里浓而香醇的咖啡和自由自在的音乐氛围,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这里消费,有时甚至会反客为主帮刘凯应酬其他客人。最让刘凯欣慰的是,酒吧已成了摇滚青年聚会的乐园,许多青年人在这里搞生日派对,开同学会。

问到开酒吧的体会,刘凯说:“通过自主创业,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地思考问题,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寻找知识的转化点。任何创业都应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可急功近利。大学生创业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的实践过程,创业要素的配置是多方面的,除了新的创意外,还需要资金和市场。”

面对大学生到底是选择先就业还是先创业?刘凯则更倾向于先就业再创业。他认为,大家对创业存在着某种误解,把创业理解为快速赚到钱,这是急功近利的想法。他更希望大家把创业理解成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创业的经历,将是人生的一个历练。

时下,“大学生创业族”在逐年壮大。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教育;市场需求对接;整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92-0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高要求使得我国会计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麦可思公司几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就业率已由 2008 年的第 3 位跌至2010年的第 38 位,2011年有所上升,但也只是在第25位,失业人数在所有专业中更是位居前列。造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走低、学生大量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2010届本科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对岗位要求水平的满足度为53%、高职高专为50%),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企业也招不到合适人才。据调查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1],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改革和创新会计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弹性,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共同诉求。

1 与市场需求对接,学生“整合思维”能 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来看,大学毕业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比较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并且在专业知识的掌控方面,根据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来看,普遍认为现有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诉求就是学校应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1,2]。

会计学专业作为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具有技术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具备对用人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分析、专业判断和账务处理的能力。除了专业胜任能力外,会计人员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为会计人员还承担着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责任,有时候会造成外部人员的误解,认为会计人员是故意刁难,这时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耐心解释、有效沟通,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整合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最早由Graham Douglas提出,他将整合思维描述为人的头脑整合直觉、理性和想象的一个过程,认为整合思维可以用于解决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近年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整合思维理论”,他通过对50多位杰出领导者的访谈,发现这些领导者均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倾向于而且善于同时衡量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在从容淡定中不左不右,最终的抉择通过综合二者优势而达成”,他将这一“权衡和综合”的思考过程称为“整合思维”。马丁认为,整合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和思辨的方式,所有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自己探索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3]。罗杰马丁将其构建的“整合思维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商科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引起广泛关注,对其他大学商学院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整合思维”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及系统性思维(System Thinking)于一体,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模式,将“整合思维”与会计课程体系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批判与反思中更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在未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弹性,弥补现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2 “整合思维”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 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罗杰马丁对商科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他认为“整合思维”能力可以培养,然而要使学生成为整合思维者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大学的整个课程教学中持续地和有意识地去培养。在这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合思维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让学生成为整合思维者,教师自身就应该是一个整合思维者,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而且在教学资料选取上应更注重时效性和多元化,教学方法应更具启发性和创新性等。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会计学科通常被认为是很枯燥的一门学科,外界普遍误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记账就行了,教师也总是把教会学生按部就班、根据既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作为终极目标,很少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结果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对会计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会计是具有很强逻辑性的严密学科,数学家凯利曾盛赞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象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如果能在会计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对学生讲授清楚,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续的会计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无论多难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最终都需要用到这些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会计教育应注重学生会计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这一点需要教师牢记心中。

2)教学资料的选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指定一本教材,然后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很少会去思考教材中的知识是否是最新的、教材中的内容是否合理。在这一点上,我国的会计教材编写也是存在问题的,教材内容缺乏启发性的主题思考或观点比较,通常只是告诉你一个唯一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不会告诉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美国的教材编写方法值得借鉴,其教科书上所列举的观点通常非常全面,而不是轻易对某个观点进行价值判断,没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束缚,思想可以自由的翱翔,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然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实上国际会计准则一直处于不断的修订当中,教师的教学资料应该多元化,要根据变化的环境选取最新的资料,并且要对各种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甄别,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关注学术界关于会计相关问题的看法和争论,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共同探讨中,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现行会计准则对相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还能对会计准则未来的修改和完善有一个深刻思考和总体把握。

3)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惰性,并且会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转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提炼,列出具有逻辑性的提纲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对学生理性思考态度的培养和逻辑思辨精神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因为知识会遗忘、会陈旧,但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却是终身受益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使用。此外,对学生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课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为学生互助式学习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搭建平台。

3 教师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培养的体 系构建

整合思维能力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现实生活。整合思维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如何将整合思维能力培养融入会计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根据整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要求,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设计,而不是每个老师各自为阵。

3.1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以理性的态度,对问题做出合乎逻辑的探讨,而并非毫无根据的批判。我国现有的会计学科教育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唯一性,认为任何问题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当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的观点时,就会试图去证明哪一种是对的,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跳出这种思维定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质疑的精神,不断思考为什么、现有的知识是否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那又应该是怎样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批判性思维其实蕴含了逻辑思辨的思维方式,也即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采用逻辑思辨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在逻辑思辨中培养学生掌控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在会计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在中级阶段结束时学生应初步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娴熟的运用于会计课程的学习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当中。

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基础》,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核心理念,其中有些基本规则和核心理念是进行会计处理工作的前提,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的记账规则等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达成的共识,属于会计学科知识里的公理,无法,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来思考为什么,通过深入的思考,一方面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老师可以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如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会计基本假设的首要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这个假设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假设会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什么问题?类似的还有,会计的记账基础为什么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就一定优于收付实现制吗?权责发生制会带来哪些问题?如果权责发生制是完美无缺的,为什么还要在利润表之外另外编制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这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更加有效,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思维,更培养了学生掌控知识的能力。在会计课程教学初始阶段养成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应在后续教学中持续的进行强化,到了会计课程教学中级阶段结束,批判性思维方式应内化于学生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思维习惯。

3.2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或者对同一问题有两种以上的观点时,能够运用自己既有的经验知识和逻辑思辨的头脑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合,最后创新性的得到最佳答案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在良好的知识掌控能力和理性态度的基础之上。知识掌控能力的培养需要经验的积累,美国的会计教育就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而非仅是被动的接受教授们的知识[4,5],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学会总结与反思,因为在反思和总结中,学生可以从每一段经验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更获得了掌控知识的能力,从而加速成为一名整合思维者。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会计课程教学的高级阶段,在会计学科教育的高级阶段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是《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企业不经常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鲜事物,如衍生金融工具。这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纷繁复杂,学生在理解和进行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困难,但仍然可以通过逻辑思辨的方式将复杂业务解构为简单问题的叠加,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让学生在碰到复杂问题时保持从容淡定,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构复杂经济业务,将复杂问题通过逻辑思辨的方式解构为简单问题的组合,从而创新性的解决问题。例如,在《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中,关于基于公允价值计价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相关税费的处理,准则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实务界和有关学者对此问题也是争论不休,有的说该税费是由于资产换出引起的,应该作为换出资产转让损益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说该税费是换入资产支付对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进入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到底该如何处理?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思维清晰,充分调用已学的知识和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进行富有逻辑性的推导论证,最终创新性地找到具有充分理论支撑的会计处理办法。

3.3 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会计学科体系也不例外,每门课程的各章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会计专业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不仅要掌握每个知识点,更要从看似无关的纷繁知识点中找到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总体上综合地把握会计学科知识。

现代会计主要包括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两大模块来进行的。按照知识的承启关系和前后衔接来看,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置又可具体细分为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与财务会计紧密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和审计课程等;管理会计由成本会计发展而来,因此管理会计模块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此外,根据各个学校会计专业的侧重点和师资力量,还可能开设其他的相关会计课程,如企业税收、国际会计以及一些会计实践课程。

对于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会计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会计教学的开始,就应该向学生勾勒出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架构,并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的介绍,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再纠结于某个知识点的记忆,而是找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学得更加有趣和轻松。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有大量的经济业务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包括对外投资、债券发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其中前两项属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后两项属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看似毫不相干和难度不同的内容,其实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事实上对于企业与外部发生的经济业务(无偿的捐赠等除外),归纳起来就是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得到了什么,得到的计入借方;另一方面考虑我为我得到的付出了什么,付出的记贷方,剩下要做的就是需要考虑得到的具体是什么,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付出的是什么,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最后借、贷方记完后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检查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再查找原因,是否有漏记、错记或多记。在会计所有相关课程结束的时候,应当与学生再一次探讨和总结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架,并与会计初始学习阶段相比,看看学生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系统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可运用的有效办法是让学生画逻辑框架图,具体包括三个环节: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对该章的知识画出逻辑框架图;每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画出该门课程知识的逻辑框架图;在所有会计相关课程结束时,让学生画出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框架图。该做法的好处是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理清脉络,从而逐步具备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罗杰马丁.整合思维[M].胡雍丰,仇明璇,译.北京:商务印书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