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读易经

解读易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解读易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解读易经

解读易经范文第1篇

(接上期)

曹传本《拳经》佚名序文原文

拳法之由来,本于少林寺。自宋太祖学于其中,而名遂传天下。其后温家有七十二行拳,二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有十二短打,吕红有八下之刚,山东有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张敬伯之打,此皆名传海内,各得其妙者也。然或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虽能取胜于人,未可概为全美。

至于张鸣者,生平极好武艺,于是挟重资、游海内,遍访名家。或慕其下盘之善而效其下焉,或慕其上架之美而学其上焉,兼而习之,久而化焉,遂独成其一家,真所谓善之善者也!爰编成一帖,以启后学。百法皆备。有志其业者,务以意会,法以神传,必当竭尽至力,须宜实致其功。粗事细磨,断不可用努筋突骨之功,而致身之百病。(不察)舒筋舒脉之谓何?而惟知鲁莽,是彰乎知。此则临敌应变,无不可取胜于人,此(真)所谓千金不可换(者)也!宝之慎之,勿视以为戏玩也!

冷僻字词解释:

张鸣鹊――即张横秋,亦即张孔昭。

概为全美――概,一概,此处作笼统讲。全美,十全十美。概为全美,笼统地认为十分完美。

善之善者――尽善尽美者。

竭尽至力――竭尽全力、不遗余力之谓。

实致其功――实实在在地下功夫。

粗事细磨――持之以恒,铁杵磨绣针一般。

彰乎知――彰应为障。彰乎知,良知被蒙蔽,看不到真境。

古文今译

流布民间的拳法,原本是从少林寺里传出来的。自从宋太祖早年在少林寺里学过功夫(他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少林寺拳法就名扬天下了。(宋太祖留下了太祖长拳,)此后世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拳,比如温家拳、七十二式行拳、三十六式合锁拳、二十四式探马拳、八闪翻拳、十二式短打拳、吕红八式拳、李半天的腿击术、鹰爪王的擒拿术、张敬伯的拳击术,都是四海闻名、各有千秋。

(这些拳法尽管各有各的独到之处,但多偏执一端)善于用手的就不重视腿,善于用腿的就不重视拳法,尽管他们就这样也可以取胜于人,但是到底算不上十全十美。

后来民间出了一个叫张鸣的人,天生特别爱好武术,(为了追求武术的十全十美的境界)他不惜携带大量资金,周游全国,到处访查武术名家(并且虚心地向他们学习)。遇到腿功好的就学习他的腿功,遇到手法妙的就学习他的手法,取百家之长之后,而自成一家(集百家之长而无诸家之短),真可谓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了。

此后他把武术精华汇编成册,以方便后学修为,书中应有尽有。世间有意在武术方面取得大成就的人,(如果有幸得到了这本书,就应该倍加珍惜)一定要用心去感知它,不是执着于字面而是要心领神会。(会意亦即弄明白书中的真实含义之后)就一定要竭尽全力,一心一意切切实实地下一番功夫,拿出铁杵磨绣针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修行(天长日久必收传神之功而达非凡之境)。

(我认为爱好武术功夫的人)一定不要去练那些过分追求肌肉发达力大无比之类的挑战人体极限的功夫,(练那种功夫往往功夫没上身)倒先落得身体内外百病丛生。《拳经》上所说的舒筋舒脉是什么意思?不明此理而只知道狠练猛练,显然是被愚昧蒙蔽了良知。

(世俗拳法逞勇斗力,胜负难料。)而《拳经》拳法则临敌变化无穷足应万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足以取胜于人。这正是世人所说的千金不传之秘啊!一定要珍惜它并且珍贵地珍藏好,不要把它当作一般平常的武术资料看待。

(佚名)

补充解读

一、本篇在曹传本《问答歌诀》之前,无作者姓名及年月日。文中之张鸣鹗,从行状上看,即张横秋无疑。

在古文中,张鸣不会自称张鸣,所以此篇作者应非张横秋。同时,良传本《拳经》张横秋序,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鉴于本文作者对张横秋生平相当了解,功夫十分推崇,并弃名弃字而直呼其号――并且其号不乏戏谑之称――只怪叫的猫头鹰;鸣叫,发声;,枭鸟,即猫头鹰。可见两个人熟不拘礼,亲密无间。

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只能是那位壶关县的县太爷、曹焕斗的本家祖父、张横秋的护卫对象,张撰《拳经》最早的持有人。

其写作时间,大约是在他离任之际或离任之后不久。

二、“其后温家有七十二行拳”一句,显然有误。如此句意思准确无误,则以下五种拳法应皆归温家拳内,但事实显然并不是如此。

事实上以下所说的几种拳各自都是独立的拳种。所以,“其后温家有七十二行拳”,应为“其后有温家拳,有七十二行拳”。

三、百身之病――上“原文”中的“身之百病”,在原件中做“百身之病”,一身可有百病,一人怎会有“百身”呢?根据全文推论,该句的意思是说练法不当会闹出一身病,所以改为“身之百病”――把身体练出这样、那样许多病。

解读易经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详细的文本分析为基础,从字面意义、隐喻意义和道德寓意的角度,对斯宾塞《仙后》第一卷中的环境与情节意象的多重寓意进行了阐释。

诗人为了“激起我们的想象”,戏剧性地再现人物、事物和事件等意象。①本文对《仙后》第一卷中的主要环境与情节意象的字面意义、隐喻意义和道德寓意进行阐释,以达到“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的目的。②

斯宾塞创造诗歌意象的事物,小而言之有“信仰的藤牌”“救恩的头盔”和“圣灵的宝剑”等“基督徒的甲胄”③(《弗》6章,16、17节),大而言之则有错误林、绝望洞和虔诚宫等环境虚构物;前者在第一卷中俯拾即是,宛如教堂里的一幅幅《圣经》故事绘画,而后者则宛如历历峰峦构成了一个神异奇幻的境界,形象地揭示出《作者致劳利爵士函》所言“用美德和善行来塑造并锻炼高贵和纯洁的人”的“寓意之宏旨”,饱含着诗人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

先说错误林。第一章中的错误林意象奠定了全卷主题思想的基础。首先,在字面意义上,红十字骑士从仙国出发去完成格罗丽亚娜赋予他的使命,将乌娜的双亲从毒龙的囚禁中拯救出来,从而“为自己赢得荣誉并博得她的恩泽”④。为了躲避一场暴风雨,他和乌娜误入一片成阴的树林,“只见许多的路径和许多的岔道,/他们困惑苦恼不知道该走其中的哪一条”;“最终却来到了一个空虚的洞穴,/在最稠密的丛林深处。”在错误林,他们遭遇到了巨蛇错误。

其次,在隐喻意义上,错误林象征着异端邪说。巨蛇错误盘踞在黑暗的洞穴中,象征着不能暴露在理性和信仰的阳光下的异端邪说;她的畸形子孙象征着异教徒所发表的虚假教义;她用尾巴缠住骑士的身体,象征着她是基督教“真理的腰带”的敌人;她口吐“可怕的黑色的洪水般的毒液”,象征着天主教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恶毒宣传;“呕吐物中尽是书籍和小册子,/以及令人憎恶的瞎了眼的青蛙和蟾蜍” 就是《启示录》(16章13节)中的“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口中出来”,象征着罗马教皇所派遣的散布邪说异端的宗教骗子。

其三,在道德寓意上,错误林不仅是红十字骑士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首先经历的考验,同时也象征着“每个人”(everyman)作为基督徒在“用美德和善行来塑造并锻炼”成为“高贵和纯洁的人”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障碍,正如同但丁《神曲》开篇所描述的那座“幽暗的森林”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一样。⑤斯宾塞对错误林的描写,借鉴了从奥维德到乔叟的传统⑥;在错误林的构思中融合了忒修斯进入迷宫杀死牛首人身怪物弥诺陶洛斯以及基督到旷野里去与野兽同在一起(《可》4章)的成分,因而具有丰富的道德寓意。迷宫般的林中道路象征着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里“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种种善与恶、真理与谬误、信仰与等令人困惑的抉择,就如同赫拉克勒斯在Y字母的岔路口一样。

次说绝望洞。如果说错误林象征着红十字骑士在体力上所经历的考验的话,那么绝望洞则象征着他在心灵上所遭受的磨难。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看,在被亚瑟王子从巨人的地牢里拯救出来以后,红十字骑士便来到一个“遍地是枯朽的残株和树桩,/ 不见一颗果实也没有一片绿叶”的荒原;“他们进入到一个昏暗的洞穴,/发现那邪恶的人低坐在地上,/ 心境郁悒,在悲哀地沉思默想。”这“邪恶的人”即“灌丛中的毒蛇”绝望。他缕述人世间的苦难,如:“恐惧、疾病、衰老、损失、劳累、悲伤、争斗,/病痛、饥饿、寒冷等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切”;对红十字骑士巧言规劝到:“劳累之后的睡眠,暴风雨之后的港湾,/战争之后的安闲和生命之后的死亡是多么令人愉快。”红十字骑士几近失去信心欲拔刀自尽,但是乌娜夺过他手中的刀,然后一起逃离了绝望洞。

其次,从隐喻意义上看,鉴于此前亚瑟王子在巨人的城堡里发现巨人和杜埃莎搜刮来的“各种各样、奇巧罕见的宝物”一事象征着亨利八世没收英国境内全部修道院并将其财富收归国王所有的宗教历史⑦,那么被拯救出来的红十字骑士再次身陷绝望洞则象征着在“血腥玛丽”继位并恢复天主教信仰之后英国新教徒所经历的一段曲折。绝望被认为是基督徒所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因为他使人对上帝的仁慈和恩惠失去信心。绝望的欺骗性在于他“富于机智”。他的“著名的”哀歌不仅借用了斯多葛哲学关于恬淡寡欲的论点,而且还引用了《创世记》(9章6节)和《约伯记》(34章15节)中关于生死问题的有关辩论;所以绝望的哀歌“像一柄利剑刺透了骑士的良心”。红十字骑士逃离出绝望洞象征着最终成为英国守护神的他是神的选民,也隐喻着英国国教的信仰特色在经历了玛丽女王时期的短暂危机之后终于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得以基本确定。

其三,从道德寓意上看,绝望洞是红十字骑士在心灵上所经受的最危险的考验。伯顿在《忧郁的解剖》里说,感染绝望症的主要是那些“体质上先天忧郁的人,他们笃信宗教,并且心理脆弱”⑧。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病”(Elizabethan Malady),绝望症不仅感染了红十字骑士,也感染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绝望关于“劳累之后的睡眠”的诗句和哈姆雷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都表达了对解脱尘世间的苦难的渴望。哈姆雷特在复仇的道路上遇到了种种障碍;红十字骑士在拯救乌娜双亲的征途中也遇到了诸多险阻并几近失去对神恩的信仰而在人生“历程的中途坐下来歇息”。针对红十字骑士的弱点,斯宾塞说得很清楚: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夸耀自己的膂力,

对自己的凡身俗体充满自负的自信,

可是只要是等到与精神仇敌交战,

一切都改变得太迅速,立刻就屈服,

或者就非常怯懦地从战场上逃逸。

绝望洞是骑士已经在错误林经受了体力方面的考验之后和即将在虔诚宫接受教育之前,在心灵上所经历的精神炼狱。

再次说虔诚宫。虔诚宫体现了第一卷所歌咏的主题虔诚美德,在本卷众多环境虚构物意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英美学者认为描写虔诚宫的第十章是本卷的“核心章”⑨。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看,红十字骑士在乌娜的引领下到达“一座古老的宫殿”虔诚宫,见到了“以抚慰苦难者心灵的痛苦,/帮助无助穷人为唯一快乐”的女主人卡丽娅和她的三个女儿菲蒂丽娅、斯珀兰泽和查丽莎;然后这位“心灵染病的骑士”经过悔罪和苦修实施了七种善行;接着在敛心默祷老人的引导下登上了像橄榄山或仙山的“最高的山岳”,眺望到了新耶路撒冷的幻象,并得知他将成为“快乐英格兰的圣乔治”,于是和乌娜离开虔诚宫去迎接更大的历险。

其次,从隐喻意义上看,虔诚宫象征着英国国教恢复《圣经》权威的努力;强调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救的神学思想。卡丽娅的三个女儿的名字的本意分别是“信仰、希望和神爱”,代表了《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所说的“信”“望”和“爱”。代表信仰的菲蒂丽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手捧“用基督之血签字和封印的圣书”《新约》的是她;向骑士“传授神圣的律法/开启他愚钝的双眼”的也是她:

她向他解释圣书中的每一条律法,

宣讲其中全部的神圣的教义,

那为凡人薄弱的智力难以理解的

上帝、恩典、正义和自由意志。

这就清楚地表明只有通过信仰,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教义,也只有从《圣经》的教义中,人们才能获得上帝的恩典从而被拯救;同时也象征着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国教终于有了官方信仰纲领《三十九条信纲》和《公祷书》。只有恢复了信仰之后,才能从代表希望的斯珀兰泽手中获得银锚,那“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来》6章19节)。然后由代表神爱的查丽莎“传授给他每一种得体的行为/所表现出的爱、正义和善行”,并向他指明通向天国的路径。这三姐妹是基督教“信、望、爱”三美德之化身。“最高的山岳”象征着摩西领取十诫所登之西奈山(《出》24章16-18节);用来比拟基督登山训众的“橄榄山”和缪斯女神的“仙山”则分别象征着和平与诗人的灵感和使命。新耶路撒冷的隐喻意义是指光荣女王格罗丽亚娜的首都克勒俄波利斯;这表达了斯宾塞对伊丽莎白女王和伦敦的热情赞美。

其三,从道德寓意上看,虔诚宫无疑是实现“用美德和善行”将红十字骑士“塑造并锻炼”成为具有虔诚美德的“高贵和纯洁的人”的一所进修学校。在信仰菲蒂丽娅的“校舍”(schoolhouse)里,“他能品读她神圣的学问/聆听她神圣的话语的智慧”;希望斯珀兰泽“教导”(taught)他如何紧紧抓住灵魂的“银锚”;神爱查丽莎给他“讲授”(instructed)完神爱和善行之后又“教导”(teacheth)他通向天国的路径。从“校舍”“教导”和“讲授”等用词来看,斯宾塞描绘了红十字骑士如何在代表基督教三美德的三姐妹那里接受虔诚美德教育的过程;这象征着真正的基督徒所必须完成的品德教育。红十字骑士从敛心默祷老人那里得到的教诲是“每个活着的人/都应实现自己的目标到达天国”;至此这位“游侠骑士”的那颗“漂泊的心灵得到了拯救”⑩。

从错误林到绝望洞再到虔诚宫,这些环境意象或阴森恐怖或光怪陆离或神异奇幻,在字面意义上构成了红十字骑士的传奇经历,在隐喻意义上揭示了人的心灵的迷失和被拯救的进修过程,在道义寓意上象征着一个“高贵和纯洁的人”的“自我塑造”历程。

《仙后》第一卷的基本情节是围绕着红十字骑士的成长展开的。从离开光荣女王的宫廷起到完成使命再次返回仙国止,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险,完成了从初出茅庐的骑士到英国守护神圣乔治的成长历程。在这些历险中,打败巨蛇错误、被巨人俘虏和斩杀毒龙等三个情节不仅在形式上处于开篇、转折点和结尾的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构成了骑士如何从光明到黑暗再到光明的人生轨迹,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先看红十字骑士与巨蛇错误交战的情节。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看,在错误林错误洞里红十字骑士遭遇到了“下半身像炫示自己蛇,/而上半身则保留着女人形体”的怪物错误。这条巨蛇用她的尾巴“突然将骑士的身体绞缠住,/使其手或脚都无法动弹”。只是在乌娜喊到“在力量中增加信仰”之后,骑士才“聚集全力……掐住巨蛇的喉咙”使其松开束缚。巨蛇喷吐毒液令骑士不得不松手。虽然“处境不妙”,但骑士仍然毅然决然,“拚却全部男子汉的膂力挥剑猛刺,/ ……割下她可怕的头颅”,然后与乌娜走出错误林开始新的历险。

其次,从隐喻意义上看,这场战斗起到了奠定全卷主题思想的作用。一方面,巨蛇错误半人半蛇的身体特征,隐喻着她是蛇身女人头的撒旦那样的恶魔;她的那些“吮吸他们垂死的母亲的血,/使她的死成为他们的生,从她的痛苦中获得益处”畸形子孙象征着邪端异说{11};“她的呕吐物”中的“青蛙和蟾蜍”代表了罗马教皇委派的宗教骗子。另一方面,红十字骑士战胜巨蛇错误所依靠的力量首先是信仰,这隐喻着对上帝的信仰乃是战胜异端邪说的法宝;其次是“神圣的宝剑”即“神的话语”(《弗》6章17节),这隐喻着唯有直接阅读《圣经》才能获得拯救并扫清天主教对伊丽莎白女王的诽谤;再次是“信仰的藤牌”,这隐喻着唯有基督徒的甲胄才能战胜罗马天主教会等宗教骗子。{12}由此可见,这场战斗寓言般地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宗教斗争的社会现实,隐喻着英国新教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斗争;同时也是圣乔治屠龙壮举的一次预演。

其三,从道德寓意上看,红十字骑士在错误林遭遇巨蛇错误就如同《神曲》第一章里的但丁在“幽暗的森林”遇到豹、狮子和母狼等三只野兽一样;但丁必须首先克服象征、骄傲和贪婪的三只野兽的障碍,然后才能最终到达天国获得永恒的幸福,骑士则必须首先战胜象征恶魔、异端邪说和宗教骗子的巨蛇错误,然后才能最终实现拯救乌娜双亲的伟大目标。所以这场战斗是骑士“自我塑造”过程的第一步。此第一点。其次,在战斗中,骑士也表现出一些弱点,如:此前他从未使用过他的兵器;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尚需重新认识;不顾乌娜的提醒将长矛给矮子;尽管乌娜说此地危险,矮子也大声喊道“快逃”,“但是,这位年轻的骑士怎么也不肯停下”,贸然闯入巨蛇“黑暗的洞穴”;面对巨蛇,他“一点也不害怕”,从而低估了巨蛇的力量,终致“被蛇尾绞缠”。这些弱点,虽然是出于骑士个人气质的原因,但是也宛如阿喀琉斯的脚踵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次看红十字骑士被巨人奥戈格里欧俘获的情节。骑士被俘的情节是作品的转折点也是骑士人生苦难的深渊。首先,在字面意义上,红十字骑士逃离骄傲宫后,来到一处泉水边。他“卸下装有金属片的铠甲”;在树荫下任微风吹拂前额,聆听小鸟“甜蜜的音乐”;未能辨认出伪装化名为菲蒂瑟(Fidessa,忠诚)的女巫杜埃莎,被她“责骂中有恭维,恼怒中有甜蜜”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饮用了像水晶一样清澈的泉水;/马上他男子汉的膂力开始衰退”。骑士沉浸在感官享受之中,有微风送爽足以使身体舒畅;有鸟鸣足以愉悦听觉;有女人的甜言蜜语足以煽起柔情;有清泉足以解渴;“他进一步向他的女人献媚求爱,/在芳草地上作乐寻欢耗尽精力,/既不顾惜身体也不在乎名声。”当巨人来到眼前时,他来不及头戴盔甲或者手持藤牌;面对巨人,他“没有装备好武器,自惭形秽,胆怯气馁,/……连仅有的一把无用的剑也挥动不了”;不堪一击的骑士被巨人“无情地扔进一座地牢”;当亚瑟王子在地牢里找到他时,他“衰弱颓废,瘦骨嶙峋,俨如凋谢的花朵”。

其次,在隐喻意义上,红十字骑士解下了“基督徒的甲胄”意味着他解除了基督徒的思想武装;虽然通过与巨蛇错误的斗争他已认识到自己有勇无谋的骄傲所带来的危害,但是仍粗心大意,正如伊拉斯谟在《基督徒士兵须知》中所告诫的那样虽然避免了邪恶却陷入自我庆幸的虚荣之中。{13}此第一点。其次,他饮用的衰竭泉象征着讹误充斥的伪《福音书》。其三,如果说他沉醉于微风、鸟鸣和清泉等所带来的愉悦之中是出于对感官享受的贪求,那么他与杜埃莎在芳草地上的调情则是出于他个人的膨胀。然而“芳草地”和“凋谢的花朵”等意象均来自于《圣经》中的“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却像野地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残”(《赛》40章6-7节)。人“形同草木之脆”{14}的比喻所要揭示的是,要求仅仅经历过一次战斗的骑士“免得入了迷惑”谈何容易,诚如《马太福音》(26章41节)所说:“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其三,在道德寓意上,如果说此前在错误林与巨蛇的斗争象征着红十字骑士在膂力方面所受到的磨炼,此后在绝望洞与绝望的斗争象征着他在精神方面所经受的一次砥砺,那么他被巨人囚禁在地牢的情节则象征着他在肉体方面所遭受的一次苦难。不能抵制肉体的诱惑是骑士与身俱来的“原罪”使然。人类为其所固有的“原罪”必须付出代价,在《神曲·地狱篇》里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生前受驱使,身后灵魂被地狱里的狂飙刮来刮去,永无安息;在《仙后》第一卷里红十字骑士因对感官享受的贪求和对的放纵而被巨人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肉体蜷缩像凋谢的花朵”。此其一。其次,卸下基督徒的盔甲并饮用衰竭泉所揭示的道德寓意是,对真正的基督徒来说要成为一个“高贵和纯洁的人”必须须臾不离基督徒的思想武器并主动拒绝阅读更不能信奉讹误充斥的伪《福音书》。另外,亚瑟王子对骑士被俘这一情节的道德寓意总结性地阐释道:“从过去的恐惧中所获得的唯一好处是/增长智慧小心翼翼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再次看红十字骑士斩杀毒龙的情节。首先,在字面意义上,第一天,红十字骑士在刺伤毒龙的左翼后被毒龙的尾巴扫翻在地,跌进生命泉。在生命泉的圣水里获得新的力量后,这位“新生的骑士”如同雏鹰从海面飞向苍穹与毒龙开始第二回合的较量。第二天,骑士首先在毒龙的头皮上刺下一个大口子,然后将毒龙的尾巴斩断为五截,接着又砍伤了毒龙的爪子;但是毒龙喷射火焰,骑士被灼伤而不得不稍微退却以利再战,可是不料滑倒下去跌在生命树上。在生命树的香膏里医治好创伤后,这位勇悍的骑士又重新站起来与毒龙进行最后一个回合的决战。第三天,毒龙一开始便张开血盆大口欲将骑士生吞之;骑士抓住时机将长矛猛然刺入龙口直抵咽喉将其杀死。“于是他倒下了,生命化为一缕云烟;于是他倒下了,大地发出;于是他倒下了,如同悬崖崩裂;于是他倒下了,瘫软在地上像一推乱石。”斯宾塞连用四个排比句来形容毒龙倒毙的情形,表达了对毒龙的厌恶;同时也讴歌了屠龙英雄圣乔治的“伟大征服”。

其次,在隐喻意义上,骑士斩杀毒龙的情节具有基督教“启示文学”特征;其整体意象和局部意象多来自《启示录》。首先,乌娜的双亲伊甸园的国王和王后象征人类;“那条古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启》12章9节);骑士战胜毒龙、光复伊甸园、拯救乌娜的双亲等情节显然是基督打败古蛇撒旦、“征服地狱”(The Harrowing of Hell)、拯救人类等异象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寓言般的再现。圣乔治的“伟大征服”隐喻着英国新教在英国的决定性胜利。其次,生命泉乃是那“一道生命水的河”(《启》22章1节);生命树乃是“医治万民”的生命树(《启》22章2节),也是耶和华恐怕亚当和夏娃吃了“就永远活着”的那棵生命树(《创》3章22节)。生命泉和生命树,狭义地说,分别象征着基督教的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广义地说,二者均象征着神恩的力量。其三,“诚信的骑士”圣乔治刺入龙口的长矛令人联想到“诚信真实”的“骑白马者”的那把“从他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的“利剑”;该“利剑”乃是代表神的意志、力量和智慧的“神之道”(《启》19章11-15节)。该情节的总体寓意和具体象征都可以在《启示录》中找到原型;同时也是《启示录》文本的一则寓言,折射出新教思想的光芒。

其三,在道德寓意上,骑士与毒龙的交战是骑士完成其人性升华的标志。首先,骑士与毒龙大战三天的情节是基督“征服地狱”的三天的重塑,体现着生命与死亡的较量。毒龙本是“由死亡所制造,/厌恶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所以自从他盘踞在伊甸园后,生命泉便“遭到污染”,整个“王国都荒芜了”。骑士斩杀毒龙恢复伊甸园的生机意味着生命战胜死亡。其次,毒龙“吞噬的嘴/张开着像可怕的地狱之门,/所有的猎物均坠入那黑暗的深渊”。骑士用“神之道”的利剑斩杀毒龙象征着《圣经》真理的力量终将战胜原罪。其三,开篇时骑士战胜巨蛇靠的是“在力量中增加信仰”,此时斩杀毒龙靠的则是用“受过洗礼的双手”挥舞着“神的武器”;与巨蛇的战斗之后骑士便陷入沉沦之中,而此次斩杀毒龙的战斗之后他便从沉沦中升华达到新的高度。这个从光明到黑暗再由黑暗到更大光明的螺旋上升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在骑士如何从一个乳臭未干的骑士成长为一个沐浴神恩的虔诚骑士的情节安排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他所使用的武器的象征性的变化之中。与巨蛇交战时,只见“他闪闪发光的盔甲发出/朦胧的光芒像一片阴影”,而与毒龙决战时只见“那些闪闪发光的兵器照亮了天空”。斯宾塞以《启示录》中的原型意象为基础,又运用奇思遐想创造出其细节真实,使骑士屠龙的情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光彩。

《仙后》第一卷以诡异的想象将环境和情节等意象熔于一炉,构成了一个神异奇幻的艺术世界。错误林、绝望洞和虔诚宫等环境描写和骑士打败巨蛇错误、被巨人俘获和斩杀毒龙等情节构思既充满美丽绚烂的遐想,又隐现着朦胧的现实目的。

① 有关布鲁克斯、沃伦在《理解诗歌》(第4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中提到的人物意象,见熊云甫《红十字骑士的多重寓意之阐释》,《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3期,第99页-第103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第31页-第36页。

②{14}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文心雕龙·序志》。

③ 所引《圣经》译文均采用中国基督教协会(南京)1998年出版发行的《圣经》;所用缩略形式也依据该版本。

④⑧{12}{13} 本文所依据的《仙后》版本是Maclean, Hugh. Anne Lake Prescott.eds. Edmund Spenser’s Poetry. A Norton Critical Edition. 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 Inc. 1993.译文皆笔者试译,p.113;p.97;p.81;p.739.

⑤ 但丁:《神曲·地狱篇》,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⑥ 哈迪:《剑桥文学指南之三十九:奥维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12页;乔叟:《乔叟文集》,方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页。

⑦{11} Kermode, Frank.John Hollander et al., eds. The Oxfor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Vol.I.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p.700;p.689;pp.674,677.

解读易经范文第3篇

一、原型人物以实玛利――“追寻”原型、“被遗弃者”的圣经原型

“管我叫以实玛利吧。”这句话已成为文学作品上著名的开场白。以实玛利是《旧约•创世纪》中一个被社会唾弃和排斥的亚当的子孙。后来,以实玛利就成了遭人遗弃、无家可归的孤儿的代名词。小说中的以实玛利离开陆地到海上做水手,做海上流浪者;原型人物以实玛利所经历的路途的艰辛暗含着小说主人公以实玛利海上生活的孤独、艰难和凶险。当“裴廓德号”的水手都随大船葬身海底时,惟独以实玛利靠那只意外浮在海面的棺材式救生圈得救,成为人与鲸鱼大战惟一的生还者和故事的讲述者。这也与原型人物中以实玛利口渴难耐时,因上帝赐予的一口井而得救相吻合。特别是在小说末尾,当以实玛利幸运地被另一艘捕鲸船拉吉号救起时,作者再次强调了以实玛利的孤儿身份。“它回过头来寻找它的失踪的儿郎们, 结果只是找到了另一个孤儿。”

“追寻”这个原型可以说是“美国梦”神话中经常出现的因素,也是东西方文化中常见的原型形象:如《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赛;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贝利•费恩;吴成恩的《西游记》中的唐僧等。在这种原型结构中,主人公通常有意或无意地追寻某一种东西,然而需经历漫长艰难的旅程,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才能在道德上逐步觉醒,心灵趋于成熟,最终得到一个完满的结果。

以实玛利,一个涉世未深,初登捕鲸船的年轻人,以无知、新奇而又好学的眼光面对他从未见过的事物,求知欲旺盛。“在这些动机中,首先是那条大鲸, 叫人一想起就没法按捺得下自己。这样一个可怕而神秘的怪物激起了我所有的猎奇心。”在某种程度上说,以实玛利的整个海上航程是渴求知识,开阔视野和丰富学问的过程。

“其次,是那浩渺无际、远在天边的大海,而这怪物就在其中腾跃翻滚它那岛屿一般的身躯。”对于厌倦陆地生活的以实玛利来说,大海的变幻莫测只能使他出海的意志更加坚定。目前,他急需的不是平淡,而是那翻滚的海浪。一切遥远的或不为人所知的事物都是令人遐想的,神秘的。对未知的、遥远事物的探求是追寻的一大特征。对以实玛利而言,一方面,大海和鲸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激起了他对神秘大自然不同寻常的遐思和向往,为他心灵的归宿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另一方面,选择到捕鲸船上当水手也表明了以实玛利不甘平庸,渴望自由,遗世孤立的心情。在《白鲸》中,以实玛利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麦尔维尔的代言人,也是一位“追寻”原型,同时又是“被遗弃者”的圣经原型。

二、原型人物坎哈伯――“追寻”原型、“悲剧英雄”原型

在《圣经•旧约•列王纪上》中,坎哈伯是公元前9世纪一位不敬畏上帝,心怀恶意、复仇心切的以色列国王,落得个死后血被狗舔的悲惨下场,他的命运也昭示出船长坎哈伯的悲剧。

因被白鲸咬断一条腿,船长坎哈伯由此对它心生怨恨,形成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复仇之心。“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神秘东西?……是我坎哈伯,坎哈伯吗?举起这只胳膊来的是我,是上帝,还是别的什么人?”由此可见,坎哈伯对白鲸的追踪演变成了人类向难以名状的各种逆反力量的挑战,包括人类自身的命运。表面看来,他追寻的是白鲸,是为了复仇,但真正吸引他的是对神秘的大自然的解读。坎哈伯的行为代表了人类大无畏的探索和对宿命论的挑战,他的追击是一种要渗入到自然神秘的心脏得探求,必要时甚至敢于对抗上帝。盲目、自负、敢于向上帝挑战、善和恶的联合体,这些悲剧英雄常有的一些特点,在他身上均有体现,并最终造成了他的自我毁灭。乌斯比指出,坎哈伯在与超自然的白鲸的史诗的斗争中,“表现了人们在希腊英雄和文艺复兴悲剧中看到的那种悲壮的豪气。坎哈伯船长堪称近代的孚士德或李尔王。”埃哈伯一度躲在自己逼仄的心灵船舱里苦苦挣扎,有着复杂矛盾的心理,偏执、自私的性格缺陷,所有这些导致他在复仇的过程中丧生。在一定程度上,“裴廓德号”船长坎哈伯既是一位“追寻”原型,又是一位“悲剧英雄”原型。

三、原型意象――难以解读的白鲸、神秘莫测的大海

麦尔维尔成功塑造了寓意丰富的白鲸――一种神秘的具有超凡能力的海洋生物。从原型角度分析,白鲸代表了具有神话色彩的海洋怪兽,大海兽也叫列维坦。传说中,为了惩处不接受上帝安排的使命而私自出海的约拿,上帝派海中大鱼吞下了约拿,直至约拿在鱼腹中忏悔,大鱼才把他吐到岸上。于是,小说中的白鲸也被赋予了灵性,水手们之间关于白鲸的传说增添了它神秘莫测的魅力,日出时的鲸跳更给白鲸蒙上了神奇恐怖的色彩;再加上它那怪诞的白色、诡异的相貌和硕大的身躯,冥冥之中,又仿佛是不容侵犯和伤害的神。在某种程度上,捕鲸手和白鲸的较量,也就成了人类和茫茫宇宙中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抗衡。

白色,作为一种原型意象,代表了“纯洁、死亡、空虚、恐怖、无处不在的力量”。作品中,麦尔维尔着重描写了“白鲸之白”,白色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言喻性使之成为一种不可捉摸的恐怖的颜色。白调既象征了纯洁,又代表了死亡和恐惧。两种原型意象的结合,使得白鲸难以解读,神秘色彩十足。

其次,神秘主义还表现在对海洋的描写上,作品将水作为出生――再生的原型象征来描写,将本来是陆地的对立面和延伸物的海洋描绘成能够探究人生意义,且能够与上帝交流、进行激情联想的神秘场所。“特别是每当我的忧郁症发作到了这等地步:……一到这种时候, 我便心中有数:事不宜迟,还是赶紧出海为妙。”出海,在麦尔维尔看来,是摆脱尘世苦难、厌世感、忧郁症的一剂良药。以实玛利的海上之旅使他心灵得到了净化,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此外,麦尔维尔对海洋(《圣经》中毁灭人类洪水的原型意象)所扮演角色的结论似是而非,更增加了大海的神秘性。

一些与死亡有关的原型意象也是《白鲸》中神秘主义的一种表现。小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阴沉神秘的气氛,如教堂里因捕鲸而丧命的水手们的墓志铭,南塔克特绞架式的旧中桅,以实玛利与季魁格成为水手之前寄住的“棺材”小旅店,临上船前以利亚神秘莫测的隐语,并且不祥之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加重,捕鲸人难得一见的令人晦气的大乌贼,三只着了天火的桅杆,直至文章末尾,费达拉的关于棺架的莫名其妙的预言,海面上出现了被误以为是人的海豹发出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惨叫声,被海鹰叼走的一去不复返的坎哈伯的帽子,所有这些凶兆都渲染了小说神秘恐怖的色彩。

四、结语

解读易经范文第4篇

一.到3月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206万元,占年计划23.1%,同比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7178万元,占年计划28.5%,同比增长3.2%;镇村工业销售收入完成33185万元,占年计划30.8%,同比增长14.4%;镇村工业利润完成1559万元,占年计划31.2%,同比增长23.2%;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140万元,占年计划30.6%,同比减少2.9%;吸引外地投资到位额660万元,占年计划22%,同比减少58.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08元,占年计划25%,同比增长7.1%。

二.以春耕生产和小区建设为重点,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季度,我镇农业围绕科技兴民、养殖富民、产粮安民、调整强民的指导思想,以优化推广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一是搞好种植业调整。在蒙辛庄、丰富村、东草场等村新发展种植油豆800亩,投资80万元。在李四前、李四辛、小芦庄等村完成优质水稻育秧1200亩,投资60万元。在蓟县地区独家引进耐贮运、保鲜性高的扁叶葱新品种,已经在东太河村完成1亩种植试验,今年10月份召开现场会,计划推广种植2000亩,投资200万元。亩可获利润1300元以上。二是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新建东草场生猪养殖小区,采用棚室养殖,计划投资120万元,已完成投资20万元,工程进半正在施工中。李四前生猪养殖基地,计划投资11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5万元,存栏生猪400头。三是绿证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举办了由中国植棉协会霸州分会会长刘乃芳老师主讲的棉花栽培技术,参训人员153人;举办了由天津农学院王学玲教授主讲的生猪养殖培训班,参训人员248人;举办了由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贺学主讲的“六寸红”金玉都辣椒栽培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75人。圆满完成了476个绿证的培训任务。

三.围绕技改扩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企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一季度,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围绕技改扩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185万元,实现利润1559万元。较大的项目:一是新建天津市兴盛精米加工厂,完成投资200万元,新建精米加工车间1600平米,购置精米加工生产线1条,现已完成投资44%,预计投产后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利税320万元。二是下仓制砖厂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万元,现已完成120万元,改造车间600平米,更新制砖设备3台套,改造完成后可新产值180万元,利税20万元。三是天津华新渔业用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60万元,现已完成160万元,新建车间1200平米,购置先进制带设备3台套。四是新建天津远征工艺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万元已全部完成,新建厂房1800平米,购置各种打帘和包装设备40台套,二季度可正式投产。年可创产值300万元,利税25万元。五是天津宏茂工艺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已全部完成,扩建厂房、库房1500平米,购置各种打帘设备20台套,年可新增产值150万元,利税18万元。。

四.围绕搞活商贸流通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壮大

解读易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 密度测井仪 计量 不确定度 评定

中图分类号: P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

1 引言

密度测井仪主要是用来测量地层围岩密度,从而准确的确定地层岩性、计算地层有效孔隙度、矿物储量和地层含氢指数(影响核子测井结果的岩层间隙水),在各种矿床勘探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测量是科研、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而评定密度测井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首先需要评定检定密度测井仪时,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GJB2725A―2001《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也要求在校准证书给出对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

2 测量用设备、测量方法和数学模型

2.1 依据文件

JJG(军工)42-2014密度测井仪检定规程

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表示

2.2 计量标准

主要计量标准装置为密度-孔隙度测井模型标准装置,它位于石家庄市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其实物见图1,技术指标见表1。

2.3 被测对象

型号为SYSTEM VI-9139a,编号为1249的密度测井仪(以下简称仪器)。

2.4 环境条件

温度:23℃;

相对湿度:小于45%;

周围无强震动、强电磁干扰;

无其它影响测量结果的放射源。

2.5 测量方法

将密度测井仪置于标准模块中,推靠器推靠好后作定点测量,采集时间应保证长、短源距的原始累计计数均不低于90000,记录长、短源距计数率,根据刻度系数和密度计算方法,计算模块的密度值。

2.6 数学模型

3. 不确定度评定

3.1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由上述数学模型和密度测量原理可以看出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密度-孔隙度测井模型标准、放射性统计涨落、仪器稳定性变化、环境辐射贡献的变化等,在评定不确定度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3.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2.1 密度-孔隙度测井模型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 )

新建模型的物性参数(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定值结果是由石油行业的3家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通过对模型模拟样柱或岩心样柱分析确定的,各实验室和各分析方法间彼此相互独立,其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 )

实验室采用国家一级标准样进行比对分析测量时,标准样的不确定度u1。对于渗透率则没有此项不确定度,却有压差、流体粘度等测试条件控制不准确引入的不确定度,此项不确定度设为 。

b) 分析测试方法技术手段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 。

c) 岩心体积度量不准确引入的不确定度 。

d) 模型样品分析测量结果统计涨落引入的不确定度 。

模型密度定值由3家实验室完成,每家实验室做12个单样分析测试,其相应的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0.31%、0.16%、0.52%、0.69%,则取该项不确定度 。

上述各不确定度分量互相独立,密度-孔隙度测井模型标准复现量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是上述各项不确定度分量的方和根:

3.2.2 仪器校准/检定过程的不确定度( )

被校检仪器在检定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Cs源放射性统计涨落,仪器稳定性变化、环境辐射贡献的变化等方面,说明该随机过程误差不仅是仪器或测量标准的特性,而且是整个测量过程的特征。

(1)仪器校准/检定过程的B类不确定度( )

a) 仪器的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对于SYSTEM VI-9139a密度测井仪,根据仪器的技术性能指标,在仪器性能正常时,估算此项因素所引起的不确定度不超过1.0%。

b) 环境辐射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

该系列模型体源设置的场地在室外,虽然天气温度等环境因素变化大,但由于模型常年浸泡在水中,且自身辐射接近环境本底,仪器接受的放射性辐射主要来自本身的Cs源,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不确定度定为 。

c) 仪器刻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对于SYSTEM VI-9139a密度测井仪,根据仪器的技术性能指标,仪器刻度所引起的不确定度不超过1.0%。

综上所述,用该系列模型体源检定的仪器,其检定测量过程的不确度来源有仪器稳定性、环境影响和仪器刻度。上述各分量彼此独立,因而被校仪器的检定测量过程B类不确定度( )可由下式计算,即:

(2)仪器校准/检定过程的A类不确定度( )

对于被校检仪器的检定测量数据,放射性统计涨落引起的不确定度大小与测得的计数相关,因而可通过控制测量计数来控制此项不确定度。

从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模型体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最大为0.5%。因此,放射性统计涨落引起的不确定度 为0.5%。

3.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3.3.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根据以上分析,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3。

3.3.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 结论

根据《JJG(军工)42―2014辐射编录仪检定规程》的规定和本站检定密度测井仪所用标准设备的技术条件,以SYSTEM VI-9139a型密度测井仪为例使用A类和B类不确定定度评定方法对各种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最大为5%(k=2)。

参考文献

[1] JJF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

相关期刊更多

糖尿病天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古典文学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