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革命题材

革命题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革命题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革命题材

革命题材范文第1篇

第一,辨类别。所谓“辨类别”,就是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类别来进行评价。

例1 2010年湖北卷第14题第(1)题(原词省略):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两首词的主题类型和情感类型作基本的判断。此词(范成大的《鹊桥仙・七夕》)和秦观词的主题都是写离愁别恨,但表达的感情却略有不同,范词侧重离别时的悲伤,秦词则于悲伤中含有些许劝慰。其次是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对作者表达的感情进行简要的判断或评价。范词略显消极,秦词稍显积极。

答案 范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呈现出消极特点;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这是对离别之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第二,明风格。所谓“明风格”,就是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流派来进行评价。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如曹操的慷慨苍凉,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流派则是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比如,唐诗的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宋词的婉约派、豪放派等。

诗歌鉴赏中常常提到的创作风格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典雅绚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明白了这一点,答题时即可对号入座,并结合诗句内容予以解说。

例2 2011年湖北卷第14题的第3小题(原诗省略):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析 答题时,首先要明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流派;其次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包括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等)去评点;再次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由于题目已点明了两首诗的风格――刘诗(刘敞《登城》)优美,苏诗(苏轼《望湖楼晚景》壮美,所以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分析“优美”和“壮美”在诗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就可以了。

答案 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情景,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第三,分题材。所谓“分题材”,就是要根据诗歌的题材类型来分析评价。

不同题材的诗歌往往表达了不同的思想内容和人生态度,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人生态度。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型: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闺情宫怨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爱情思慕诗、抑郁失意诗、民生疾苦诗等。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大致区分诗歌的题材类型,并据此题材思考此类型诗歌惯有的写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所问,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答;最后适当点出诗歌主旨。

例3 2008年湖北卷第14题的第1小题(原诗见本期11页):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 从题材的角度来看,本诗当属“抑郁失意诗”。这类诗歌,一般借咏物记事,来抒发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现实的感受和体会,情绪以愤懑和不平为主,少数作品表现出幽默自嘲和激越振奋的情绪。根据“背景资料”,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因为“无端良匠画形容”,所以作者“如今方表名踪”,用语极其幽默、诙谐。“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几句则把作者虽未及第却毫不自卑、志存高远、自信乐观的情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诗中说“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2.同样表达别离之情,此词说“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而晏几道说“今宵剩把银馇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革命题材范文第2篇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油画是对以往历史的记忆,是沉淀下来的关于民族精神和国家记忆的画面再现。画家在尊重客观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融入主观情感,通过绘画的构图、色彩、表现形式、气氛营造等表现语言手段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片段进行加工再现,由此传达出画家的创作思想、审美情趣和对世界、社会乃至人生认识的深层次内涵。

关键词: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内容与形式;气氛营造;精神内涵

油画表现语言是画家运用油画材料工具完成绘画创作意图的一种语言模式。画家通过借助绘画形式、线条、明暗、色彩、肌理和笔触等因素,有序地将其组织起来从而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以过去历史片段为创作题材,通过选择、筛选出适用于画面的语言因素,用再现、重构的组织方式来表现历史的印记。同时,在这一过程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使革命历史事件以视觉图示的方式来完整的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表现语言和画面的内在情感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完成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在当下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在中国主流美术兼容并蓄、和谐共存的多样化格局中准确表现出革命历史印记。

1内容与形式

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在内容表现上,要符合历史环境的真实,人物形象典型,画面气氛生动感人,且有深度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这就要求画家必须对革命历史事件有深入了解,并设计构思出符合画面内容的表现形式。或用具象写实表现人物的英雄形象,或加强场景的氛围表现,或是对某一革命片段的细节记忆,这些都源于画家透彻地掌握和了解作品所要表现主题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及历史意义,这就要求画家不仅要进行深思熟虑,兼顾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力,而且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选题视角、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气氛营造,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如许江等人创作的《1937.12.南京》这幅作品,画家没有过于对人物情节的刻画,而是加强了绘画性的表现。不是注重历史细节的描述,在于关注对历史事件中人性的理解,更使我们感受到仿佛进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深处,在绘画中经受了一次历史性的精神洗礼。这是画家对历史的真实感受,用这种形式来表现主题,从另一角度感动观者。

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包含了历史的真实与创作者自我的真实。作品的生命力与创作者个人品格、自身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创作语言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在自身对历史时代的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历史,大胆尝试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同时将个人的领悟、时代精神、文化倾向等用真挚热烈的感情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去,力求达到对历史的升华认识与重新诠释事件的可能性。

2气氛营造

气氛营造是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语言的重要表现方面。它主要在将适用于绘画内容所特定的具体环境、人物形象和内在精神等因素进行和谐处理。油画创作突出的是画面情节的瞬间性,目的是通过描绘一个场面,把场景前后左右包括人物、空间、时间、环境各种关系表达出来,这个场面要符合画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所烘托的气氛。因此,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气氛营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画面内容因素的形式布局。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首要是根据自己熟悉的历史情节来确立主题,然后做整体的构图。构图形式是为营造气氛服务的,画家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就会选取与之相符合的构图形式,同时要考虑到画面的框架结构,形状的呼应关系,色彩的秩序性,中心与环境的和谐等等;其次,人物形象的选择是唤起人与作品氛围共鸣的符号。要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不仅仅要表现这个人物的结构、动态、服饰、光线等,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人物的本质、性格、思想、感情、特征及在特定环境下的精神状态等等。同时,不仅要有直接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要以艺术再现的方式来表现。在创作人物时还要有暗示、对照、象征与寓意的表现方式,能将画面延伸并创造出平面图象所能折射的精神内涵;再次,景物的刻画也是重要的因素。在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中,景物的刻画能够以静互动,对于气氛的营造起到了衬托、和谐的作用。环境的刻画也加强了形象塑造与景物的结合,是作品内容、主题、精神的贯通体;最后,光线的设置有着很强的造境意义。光线的设置突出的是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光能够加强主体人物形象,顺光、侧光、逆光所形成的不同的画面效果产生一种层次丰富、体积浑厚而明暗莫测的特殊美感,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富有变化的构图方式,避免了单调和直白的感觉,增添了氛围营造效果的丰富性。

(2)主观性色彩的应用。主观性色彩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审美构思的主观表现。在许多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画面中的部分色彩是写实的,而其他的处理却是主观的,这样主、客的统一,体现出艺术的表达。作品的风格倾向,也突出了主体的情感表现。如果说色彩反映着情绪的变化,那么色调是表情的晴雨表,画面的气氛是喜悦还是悲愤,都取决于色调倾向。加强色调的表现,会使主题氛围突出,也会强化人物的形象特征。色调的冷暖也起到烘托、暗示、象征、暗喻的表现手法,对于画面的氛围营造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色彩的对比表现在画面中是自由的,无论是纯度对比、色阶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等,都是画面不可缺少的对比表现,处理得好,会使画面有很强的秩序性,并能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气氛。同时主观性色彩的建构来自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由此上升为创作情感,根据主观的需要对客观进行重组和再创造,形成主体创作的审美意象,并依据创作规律建构画面中的色彩结构,从而达到客观服从主观的创作要求。

(3)形式语言的画面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中的关系是复杂的又是统一的。作品选取革命历史事件瞬间作为表现内容,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主次关系等关系,融合加强突出作品的整体氛围意境。首先,在画面中点的意义是宽泛的。点的视觉特点具有求心性、空间性及连线、积点成面的意义。在绘画中,点的集结能产生虚线、虚面以及衬托其他形体的效果和作用,它能显示众多、纷纭的感觉。如陈树东、李翔的油画作品《百万雄师过长江》,画家把人物抽象成群点的组合和聚积,显示出势不可挡、汹涌前进的的视觉感受,点的斑驳积面加之色彩的强弱,形成了一个很强的秩序性,反映在画面中会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人们对画面的感受力;其次,线条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一方面,线条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不同形态,不同质感的线条往往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另一方面,线条可以对画面空间进行分割和构建,从而有效地突出主体线条还可以揭示物象的轮廓和结构,来表现画面的内涵;再次,形体的表现也是绘画表现语言的重要因素。现代造型观在造型处理上尽可能抛弃了物体形态明暗对比、纵深空间、立体造型诸因素,采用简化原则,透过客观物象形态的体积形状的复杂烦琐的外表,将其体积形态细节或次要部分,通过简略舍弃,从而求得绘画形象的鲜明典型特征。如十一届美展上画家陈树东的作品《入城式》,画面简化具体形体的表现而是加强了画面人流与环境的纵深感,整体形状框架得到了突出,实线和虚线分割与加强,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秩序感;最后,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现的,画面有正负空间构图。形体物象构图的正空间和排除物体之外的负空间,两方面结合构成推让与和谐的氛围关系,这样欣赏主体接受形象具有迅速性,静态性使观赏者在时间上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3精神内涵的外化

美术作品的思想性是画家思想的深刻体现,作为一幅成功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如果不能反映生活中深远的思想,不论它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都只不过是一张如实记录的照片而已。一个画家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去玩味形式、技法,而是在探索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去揣摩作品背后的时代情感或某种潜在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黑格尔曾经说过:“每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产生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的需要。”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表现的不只是简单的图解历史事件,而是在作品中弘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这渗透着画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思考。因此,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在当下中国主流美术兼容并蓄、和谐共存的多样化格局中取得客观准确的再现,也是这一创作类型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吕娜.西方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中悲壮气氛营造的特点[J].琼州学院学报,2010(2).

[2] 孙佳琪.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悖论[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

[3] 赵笺.试论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特征[J].美术,2011(07).

革命题材范文第3篇

Abstract: Taking the "Civilization Style" competition for the carrier is conducive to recognize and rationally use the commonality among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cultural foundation courses and the second class, so as to greatly play the guidance role of career planning.

关键词: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文明风采”竞赛

Key words: vocational;career planning;"Civilized Style"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46-02

0 引言

为了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有利于挖掘、整合第二课堂中潜藏的隐形德育资源,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由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面向全国中职生一年一度的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平台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 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开发实践模块

针对专业对口行业、对口企业的用工需求展开调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参照。组织研究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及预期目的及效果,结合专业教学和对口专业岗位群对从业者的要求,开发教学模块和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文明风采”竞赛内容设计教学的项目和任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来达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活动课型教学跨度为三年,即对于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职生而言,该活动课型贯穿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始终,主要分为“认识教育模块――参与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三大教学模块进行。

2 以组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教育活动

通过参加“文明风采”竞赛,切实实现“为学生提供知识转化和实践的平台,丰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发展意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目标。在认识教育教学模块,着重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职业规划教学中的职业启蒙教育,具体操作如下:①组织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展专业介绍和形势教育,以企业常见工种设置为例向对口专业学生介绍就业前景。②组织语文教师、德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创业之星”等征文赛事,达到推动学生自主了解专业内涵、学习意义的目的。③组织社团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摄影比赛以及微电影比赛,使学生在从多个侧面参与及相关比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抽象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相关德育知识具象化并加以实践、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体系。

3 以组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参与教育活动

3.1 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因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开展,此时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不仅对专业、行业、职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即将面临为期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具有较强烈的择业需求和了解岗位的愿望,这一阶段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既能利用学生参与实习的强烈愿望,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写作指导;另一方面又能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求职应聘准备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做出理性分析和选择。

3.2 运用所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用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岗位群的认识。该课件应具有下列作用:

①是教师开展专业介绍和岗位认识教学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对本校本专业学生近年实习、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后所开发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的具体介绍,每一岗位应包含名称、从业要求、图片、学生就业实例等内容,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指导同一专业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感性认识教育作用;②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认识岗位要求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设有人机交互的互动功能,除了满足教师在对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进行介绍的需求之外,学生还能在熟悉课件内所列岗位群的基础上运用课件完成自己三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组织学生使用该课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对口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业素质,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识,推动学生开展职业选择。

3.3 在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时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制订短期规划及中长期规划各一份,其中短期规划的年限为一至三年,目的在于对学生即将开展的顶岗实习进行规划和指导;中长期规划的年限为五至四十年,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具体的认识。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岗前培训、职前指导的作用。

4 通过追踪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构建效果评价体系

①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回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用人企业反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查看学生实习报告等渠道,由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的层面来考查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并将学生顶岗实习表现与其所做的职业生涯短期规划设计书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顶岗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企业要求、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是否匹配,如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践情况反差较大的话还可以运用现场面谈、通讯媒介、作业载体、网络平台等方式联系学生分析反差原因。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反证其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所得,变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从而避免理论考核方式的片面性,以达到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状况的目的。

②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因为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从业岗位的了解由平面到具体,由理想化到现实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修改、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此时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更趋向理性化、合理化,达到“在总结完善中循环提高”的教育目的。

③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分为认识教育、参与教育、实践教育三大模块,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情况成绩、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成绩(含机试作业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三大部分构成,此基础上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5 对离校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从中验检教改效果,进一步修正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案

综上所述,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在实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打破学科教学封闭性的作用,承认并合理运用中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的共通性,能使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职业指导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组.中职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革命题材范文第4篇

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47部、1870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44.34%和43.08%。其中,当代军旅题材2部80集,当代都市题材35部1452集,当代农村题材5部156集,当代青少题材1部30集,当代涉案题材2部60集,当代科幻题材1部60集,当代其他题材1部32集。

现代题材6部、211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5.66%和4.86%。其中,现代军旅题材1部40集,现代都市题材2部76集,现代农村题材1部30集,现代其他题材2部65集。

近代题材29部、1090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7.36%和25.11%。其中,近代都市题材3部130集,近代传记题材1部30集,近代传奇题材11部411集,近代革命题材11部411集,近代其他题材3部108集。

古代题材24部、1170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2.64%和26.95%。其中,古代青少题材2部152集,古代传记题材2部110集,古代传奇题材14部660集,古代宫廷题材2部78集,古代武打题材1部40集,古代其他题材1部50集,古代神话题材2部80集。

批准立项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目3部、90集,分别是《铁血护国之青年》《彭湃》《英雄出草原》。

2015年12月立项的古代题材电视剧数量回升,较之11月的9部增长了15部。其中,有两部电视剧均以唐代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聂隐娘”为人物原型,分别是华策影业(天津)有限公司出品的《聂隐娘传奇》,以及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聂隐娘》。从内容简介上看,《聂隐娘》与2015年8月上映的侯孝贤执导的电影《刺客聂隐娘》比较接近,《聂隐娘传奇》则在剧情上进行了改编。

革命题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艺术;军旅题材;阳刚之美;《我是特种兵》;励志偶像

随着《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后《我是特种兵2》)、《火蓝刀锋》的热播,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又一次隆重亮相于荧屏。从最初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士兵突击》、《亮剑》,再到如今新生代演员主打的军旅青春励志剧《第五空间》、《麻辣女兵》,军旅题材的电视剧确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高峰,而且持续不断、生生不息。这一现象吸引了电视剧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引起广大观众的热议。而究其原因,从形式到内容、从剧情到审美、从历史认知到文化认同,军旅题材电视剧都在不断的寻求突破,这也造就了军旅题材在电视荧屏上的地位。

一、阳刚之美——鲜明特质引发收视关注

在我们还沉浸于轮番播出的宫斗剧《甄嬛传》,以及《婆婆来了》等家庭剧时,当我们被诸如《快乐女生》、《中国好声音》等娱乐节目充斥眼球时,我们会发现电视屏幕上的阴柔之美占据了上风,而此时出现了《我是特种兵2》充满阳刚之美的电视剧,这样的题材无疑不吸引观众的眼球。

虽然惨遭网友各种吐槽,但《我是特种兵2》收视率依旧持续攀高,以单剧2.217%的收视,创造了两个多月来黄金档单剧最好成绩。在这部剧中,汇集了年轻观众喜欢的偶像派明星,吴京饰演的武术冠军何晨光、徐佳饰演的颇有打枪天赋的小混混王艳兵、赵荀饰演的朴实却有超常毅力的农村少年李二牛,三人同期参军,在矛盾中成长为真正的特种兵,并组成“生死兄弟连”,开创军旅偶像剧新风。该剧除了将把中国当代军人的“军魂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外,还将塑造一批有着血性、正直、刚毅、热情、勇敢等英雄品格的真正的“中国偶像”——具有男子气概的阳刚之美。而作品中所传递出的强烈的感召力与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继《士兵突击》后,也不失为一则“征兵广告”。

中国传媒大学高鑫教授指出:中国的电视屏幕阴柔、脂粉气太强,缺乏阳刚之美。阴柔的美、女性的美、娱乐的美在电视上呈现的比较多,最缺乏是阳刚之气,而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恰恰填补了观众对此审美的需求。军旅题材中,战争、军人形象、军队训练都具有“壮美”和“阳刚之美”的审美内涵和审美特征。全是男人戏的《士兵突击》塑造了一批富有活力和个性的新型军人形象,许三多在严酷的训练中百炼成钢,“不抛弃、不放弃”的兄弟情义是男人之间的情感表露;《亮剑》中李云龙“老子”、“兔崽子”等粗话挂在嘴边,在与坂田联队的互拼刺刀的战场上与弟兄们的肝胆相照,不断惹事却至情至性;《狼毒花》中的主角常发,“天是咱的侄儿,地是咱的儿啊”是他的标志性歌曲,显示了其天不怕地不怕的血性汉子性格;《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草莽人物血气方刚,《士兵突击》的伍六一、袁郎等,都因为其铮铮铁汉的形象让我们记忆深刻。

二、锐意创新——军旅剧观念的嬗变

作为在我国最受重视和扶持的电视剧类型之一,军旅剧以描述战争、军队、或军人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古代军事题材剧、近代革命题材剧、和现当代军旅题材剧,通常以歌颂为主,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0世纪头两年,电视荧屏上最突出的就是军旅剧,一是展现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二是战争题材中矛盾冲突最为突出,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的抓人眼球。如2001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2004年的《历史的天空》、《血色浪漫》,2005年的《亮剑》、《幸福的像花儿一样》,2007年的《士兵突击》,2009年的《潜伏》,以及2010年《雪豹》将军旅题材一部部推向高峰。我们看的是历史,看的是故事,看的是人物,这些电视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幽默诙谐、或聪明机智、或重情重义。

这些电视剧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历史,而且有的反映了新时代的军人生活,人物的塑造也从历史精英人物到草莽人物,趋向凡俗化和人性化,同样非常重视娱乐性。而近几年的军旅剧更加切合当下观众的某些审美需求:人物偶像化、剧情娱乐化、台词搞笑化等等,展现了超出平凡的生活,话语上却十分贴近当下社会和观众,这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审美。如《炊事班的故事》系列情景喜剧、《大学生士兵的故事》系列情景喜剧;又如2012年8月份上演的《麻辣女兵》,上演了女特种兵的传奇作战及神秘训练生活以及10月份上演的《我是特种兵2》讲述了三个80后成为特种兵的故事。

从精英到草莽,从严肃到娱乐,从历史到现实,这一创作观念的改变,使得剧情一步步贴近观众,并吸引观众。而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除了大众文化语境的改变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观念的改变和认知。

三、热播背后——历史的认知和文化的认同

世上最具冲突的莫过于战争,而战争的出现离不开军队,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在和平年代回溯战争,对于老辈来说是一种历史的回忆,对于年轻人则是一种历史的认知。从中国全部的历史来看,是一个解放的历史,斗争的历史,军旅的历史。这个历史深深的烙印在观众的心坎里,所以反映在军旅题材电视剧上能够满足观众对于历史的审美需求。

例如革命题材电视剧《》,反映了国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大转移,艺术地再现了当初历史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并深刻地表现了精神,被视为军旅题材的里程碑;《突出重围》则反映了国内第战争时期转战中原的历史情况;《光荣之旅》反映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随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军队也由传统走向现代化,在这一军事转型期间,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军旅题材剧目,如《最后的骑兵》、《士兵突击》、《DA师》等。

此外,在近代革命题材剧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已自成一体的电视剧题材——“谍战剧”,以《潜伏》、《暗算》为代表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兴趣。不同于早期描写正面战场的题材,谍战剧深入之前从未被关注或者解密的地下战场,不仅具有曲折性和丰富性,而且悬念丛生。而诸如反映此类电视剧,以《亮剑》为代表则不同于早期一笔抹黑的正面形象,而是承认历史并艺术再现,这不光是电视剧创作观念的改变,更是一种历史的认知。

在对历史认知的背后,创作者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演变,而高收视率的背后则是观众对于文化的认同。纵观反映战争、军队题材的荧屏画面,最初的导演和编导都竭力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以期达到“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认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创作者也意识到战争不光是残酷的,也是壮美的。因为每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都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而结果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创作者观念转变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从具有主观思想的电视剧更多地倾向于战争中人性的表达,美国经典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及中国《集结号》,虽然也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但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战争的壮美,人性的美,这也是军旅题材的一大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吸引着变化着的观众。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杨晓林.当代热播电视剧读解[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晔原.电视剧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冠颖.硝烟散尽以后军旅剧的热播与文化怀旧[J].时代文学,2012(12).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苏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近代中国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中山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