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争吵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争吵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重点

2004年参加工作,多年从事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致力于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工作。2009年始主持学校教研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几年的教学中,跟学生的交流日益频繁,逐步自我完善,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学生成绩进步是最好的体现,2010年秋季,所授科目取得了学校同级同科第一的理想成绩。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既赏心悦目,又卓见成效。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完整流畅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姿的教学技巧,渊博的知识内涵,更重要的是师生情感完美融合。

以上,笔者自认有很多做不到,现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为例,只对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及重点要求,谈谈小看法。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过渡吧,这一阶段语文教学要注重以下三点:

教学以德育为先,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人的一生。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中,由“争吵”的原由,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让我们“更友爱,多宽容”,社会更加和谐;拿“撒谎”劝告学生要诚实,生活更美好。用“旧式表为什么会争吵”的疑问启发学生:不要用“旧框框”看待新事物,这样就会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到新事物的优点,创新的事物让社会发展得快呀!

语文教学怎么少得了诵读呢?读不仅是学习的基础,在读中学会表达,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享受生活,在读中感悟人生。诵读《钟表店里的争吵》,学生读准字音,认识、理解生字词;流利叙述争吵事件;用真实情感表现“旧式表”的情绪,感受生活的形形,更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不要拘泥于“旧框框”,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如何让学生读得好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对读有需求,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中,钟表为什么争吵?它们的争吵对不对?这些问题就是读书的原动力。其次,读的形式要多样化,领读让学生辨正字音;自由阅读让学生融汇字词,粗通全文;齐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流畅性与美;分段读让学生得到自我表现;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情感;背诵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意境中。最后,诵读是情感的表达,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人生的升华。

当然,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词教学才是根本,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要寄希望于学生的预习自学,字典也不能代替教师。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学习生字词的首要条件。变枯燥的字词教学为精彩的课堂,方法技巧千变万化,这是教育者经验和内涵的完美体现。笔者认为,各有各法,兼收并举。这里略举一二,不足为范。

拼音教学要多拼读,注重标准发音和正确书写。

生字认识要抓特点,如:“惯”之“田要出手”,“吊”之“口下毛巾”,“呆”之“口下顶木”,“谎”之“没一点正事”。

形近字比较好区分,如:“纽、扭”不同,“妙、秒”各一,“吊、呆”差异,“谎、慌”不一,“亚、业”有别等。

复杂字形要想象记,如:“衡”可谓“行见大鱼头”,“慌”寓“心在荒山不安宁”。

现学现写自己查,在教师板书时学生也书写,就能马上检查自己的笔误,如“谎”字书写时,可看看“”是否写成“充”。

组词要各凭发挥,一字多词,可体现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还自由给学生。

争吵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急救医学;实践教学

1急救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急救医学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现场随机带教,根据病房现有病例资源,进行说教式教学,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没有客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学生对教学内容只进行粗浅的形象化记忆,并未达到真正的“意义学习”,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粗放式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1)学生认知特点不同,却采取相同临床教学路径,教学不得章法;(2)教学病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教学大纲要求不完全一致,加上临床教学课时有限,可能会出现实践教学草草了事的情况;(3)教学难点简单介绍,教学重点一笔带过,使“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教学目标成为一纸空谈。

2PBL教学法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前准备

(1)教学对象分析:分析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与规培生、进修生特点,了解其医学知识基础,区分教学内容难易度,为后期PBL教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2)教学难点和重点分析: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诊学》内容为基础,修订教学大纲,将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作为教学重点,如急性心肌梗死、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急性有机磷中毒、严重颅脑损伤等,将常用急救技术作为教学难点,如心肺复苏术、洗胃术、除颤术等。坚持教学难点分层讲、教学重点细化讲原则,进行PBL教学设计。(3)PBL教案设计:由教研室主任牵头,定期集体备课,按照急救医学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重点内容,最后设计问题。以具体临床病例为线索的PBL教学设计,往往隐含大量鉴别信息,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遇到的困难给予理论支持,将问题及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文本材料,便于教师后期总结反思。

2.2教学实践

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一课为例,将实践教学分为4个步骤: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解答问题和总结知识[6]。教学目的:掌握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治;教学重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分级;教学难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用药治疗。(1)提出问题:引入案例“林某某,女,56岁,口服敌百虫农药4小时就诊”。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包括病史(因家庭琐事和家人争吵),症状(口服敌百虫农药约150ml,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有农药刺鼻气味等),体格检查(神志不清、急性面容、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双肺湿啰音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11.4×109/L,ALT:126U/L,AST:134U/L,肌酸激酶:4200U/L,胆碱酯酶:224U/L)等。(2)收集资料:学生先明确诊断,然后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自主分析后续病情变化(如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生化改变、临床表现等)和治疗方案(如解毒药的选择、药物原理、不良反应等)。(3)解答问题:教学查房后,带教教师回顾抢救过程,鼓励学生针对患者病情以及相关抢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各环节配合情况等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4)总结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并形成文本,师生共享。

2.3教学评价

(1)课前评价;(2)课堂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反应、专注度和参与情况等综合判断;(3)课后评价:包括病情总结、阶段性标准化考试等。从学习态度(20分)、诊断思维(25分)、沟通能力(15分)、操作能力(25分)、创新能力(15分)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1)(2)项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诊断性、形成性评价。

争吵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语文这门学科包罗万象,内容繁杂,它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复合体,可讲的内容实在太多,语文教师往往不好把握,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总有人批评我们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那到底应该教什么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我想有四点是要注意的。

一、语言

语言是语文课堂必须抓的内容。因为语文它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并学会运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5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生: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

师: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吗?

生:“一张”改成了“一幅”;“书皮”换成了“包书纸”……

师:你能从这几处改动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叶老工作一丝不苟。

生:叶老并没有看不起“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

生:叶老虽然不认识“我”,但还是这么认真的批改“我”的作文,真伟大。

“一张”“一幅”“书皮”“包书纸”这几个词语处理好了,叶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活了,再抓住“密密麻麻”“到处”让学生来感受,抓住“如春风拂面”这个比喻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肖复兴内心的温暖与感激,这样,学生就真正走进了文本,试想,要是不理解这些关键的词句,如何才能理解人物、理解文本呢?所以只有抓住语言这一关键点,才能让学生去深入理解。

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的同时,根据内容的不同,把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解读文本方法灵活的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学生一但学会运用,所形成的能力将让他们受益无穷。

如在《全神贯注》一课中,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学生读书交流)

生: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师:哦,你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带着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生读,评价)

师: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的内心感受写具体的?

生:神态,还有动作。

生:文中还有罗丹说的话。

师:这是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甚至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来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师: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写你的家人,注意神态、动作、语言都要用上,看谁写的最生动。(生写作交流)

无形之中,就教给孩子写人的方法。当然,方法不一定是课课讲,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方法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就是上面讲到的这几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研究探讨。

三、生活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李家栋老师曾说过“我们要让语文成为学生丰富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在语文课堂上,恰当的补充点生活,不光有利于文本解读,也能增添乐趣。

在教学季羡林先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恰当的补充德国的风俗,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激发了孩子了解世界的兴趣,有效的引导孩子深入阅读,开阔视野。补充季老的相关经历,让学生更加了解季老的人品,又对文本流露出的对祖国深深的眷念之情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变成生活体验,兴趣自然有了,感悟自然深了。

有益的补充,让课堂生动有趣,内容充实,利于文本解读,但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处处补充,处处生活,它只能是一味调味剂,不是主料,主料是语言。

四、人文

这是我们现在语文课堂的重头戏,“轻语言,重人文”是语文教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好像哪篇文章要是不挖出点什么来,我们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每块地上都应该有石油!这是不现实的。

争吵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 中断 原因 对策

1.数学课堂中断现象的原因

1.1积极的课堂中断

积极的课堂中断现象体现在,老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给与更长的时间让学生揣摩思考,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问题和知识点提出疑惑或者对解题方法上有异意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思考的时间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有创新思维,对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上有不一样的见解。这些都是老师在教学课程前备课时,所需要考虑到的课堂中断现象。虽然这些积极的课堂中断可能会原定的教学安排和目标,但是这种中断现象有其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加强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思维交流更加积极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养成优秀的学习态度。

1.2消极的课堂中断

消极的课堂中断现象是指被动教学中断或由老师和学生引发的教学安排打断、教学进程中断的现象。

老师方面,可能会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充分的备课。忘记带相关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偏差达不到教学效果。老师的语气、心理状况和情绪上出现变化影响教学,没有预先设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没有和学生真正进行平等交流,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方面,可能会由于忘记带课本或没完成作业,老师会停下来教育批评。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质疑,而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或认可,学生则会产生抵制情绪,或者学生纪律上不规范,讲小话开小差等,老师会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部分学生情绪差,老师的语气过重,加上学生如果处于生理和心理上激变期,情绪不稳定,易动怒,也许和老师一言不合,或者和同学讲小话时会出现争吵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消极的课堂中断,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学安排,以至达不到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对出现课堂中断的应对策略

2.1对积极的课堂中断进行有效利用

进行艺术的“留白”,是积极的课堂中断的有效利用。出现积极的课堂中断,老师应该根据积极课堂中断的特点,加以引导,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只是对学生的解答方法提出表扬,还要评价学生思维的过程,激励其善于思考的行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给与解答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开动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思考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能会预先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断的处理,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师德、理论修养的水平。应对课堂中断现象,在充分利用积极的课堂中断的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应对消极中断的情况,更能将消极的课堂中断转化为积极的课堂中断,从而为教育教学所用。

2.2消极的课堂中断的应对分析

被动的课堂中断指准备工作不到位,教师忘带教具,学生忘带书本,突发事件,领导查访等,被迫中断教学的进程。对消极课堂中断的应对,主要是针对老师和学生的主观原因所引起的课堂中断。即老师停下来维持秩序,讲纪律,批评指正。学生或老师情绪不稳定引起的争吵或不和。老师语气原因或没有保持平等的态度授课等使学生产生厌恶和抵制的情绪。

课堂上会有学生开小差、讲话、睡觉等违纪情况的发生,老师会教学中断来维持课堂纪律。对这些纪律问题,由于学生的反叛心理,动怒永远不是处理问题的首选方法,教师要有包容之心,要用耐心和智慧将这些消极的中断现象及时化解,如巧妙迁移、包容诙谐、柔情暗示等方法,也许会化消极中断为积极中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每次偶发违纪事件的正确处理都是对教师工作的一次考验,有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设计的改革。

数学课上,老师应该耐心解说问题,保持平和的语气和平等的态度教学,善于捕捉制造机会,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发挥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双方都应该保持温和的情绪,老师耐心讲解,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和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应对消极的课堂中断,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拓展和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预防课堂中断现象的发生

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和学生双方或小组之间采取合作探讨的学习模式。共同提出问题,解答疑问,发表见解,评价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对话、研究和学习。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可以有效预防课堂中断现象的出现。

从根本上预防课堂中断现象的发生,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调整心理情绪,除了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外,学生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不同,遇到的事影响,会有各种心理出现,好奇、好胜、反叛、沉默、多言、易怒等各种情绪,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心理问题都有可能爆发,引起课堂上的争吵和抵制,从而中断教学。学生应该时常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刘必华,《数学课堂教学中避免学生“思维中断”的对策》;2008

[2] 孙洁梅,《数学课堂教学中断现象的成因与对策》;2012

争吵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设置悬念 学科联系 多媒体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加之天玩、好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精力不够集中,经常会做一些学习无关的事情: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同桌之间随便交谈等。如果儿童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势必会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喜爱的问题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趣中出示例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与课题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并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进行研究、讨论、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我在教学一年级6、7的加法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它们是为了比一比谁的本领大,兄弟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是7的算式要多。’哥哥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弟弟6说:‘我多,我多……’哥哥7说:‘我多,我多,就是我多……’兄弟俩争得不可开交,小朋友请你们做裁判:想一想谁说得对呢?”学生置身于这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中,都被6和7这对兄弟的争吵吸引住了,很自然地想到如何对它们的说法进行评判,于是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二、学科联系,增强吸引力

所有的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是不可以把它截然分开的,它们彼此相互关联着。数学也不例外,它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沟通,注意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大量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于是我就经常采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练习内容,这样既可以改变单一的练习形式,又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在愉悦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如:一年级教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为了增加练习的吸引力,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的课件:先出现一个学生学过的各种图形组成的机器人,每个图形上都有一道计算题,然后让学生算出它们的得数,每算对一题就改变一个图形的颜色,等学生算对所有的题目时,机器人发出声音:一(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练习,不但巩固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

三、动脑和动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操作和思维是不可分开的,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既要动手做又要动脑想,学生的操作是在思维支配下的操作,操作的结果又为思维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比如:教学一年级“森林运动会”比较多与少时,可先让学生摆动物图形松鼠5只,小熊3只,学生首先要动脑思考,想如何动手操作,拿出操作方案,然后再动手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了解题的方法:松鼠比小熊多2只,是松鼠多,小熊少,松鼠的只数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熊同样多的3只,另一部分是比小熊多的2只。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掌握了比较多与少的解题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动脑、动手的活动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游戏竞赛,调动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辅以游戏、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既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又能开发学习潜能。如教学了第一册教材第86页十几减8、7的内容后,我设计一个游戏形式的练习竞赛: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贴了许多苹果,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计算题,竞赛前教师首先激励学生:“下面,我们做摘苹果的游戏,怎么摘呢?谁能正确算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这个苹果就摘给他,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摘到的苹果多。”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谁也不甘落后。这样,将枯燥的计算机寓于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使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不仅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计算速度,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比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对好朋友,“3”和“6”是一对好朋友。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

五、利用儿歌,提高记忆的兴奋点

儿歌以其朗朗上口、简短易记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将数学知识编成儿歌教给学生,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数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对十个阿拉伯数学的书写感到困难,我就把它们与生活中事物的形状进行联系,并编成儿歌形式让学生传唱:1像粉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口哨,7像锄头,8像麻花,9像烟斗。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十个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六、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引入新课。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使其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增强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好。

参考文献:

[1]方逸.将数学知识编成儿歌教给学生[J].小学教学参考,2011(17).

相关期刊更多

小学生导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汽车与社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小学语文教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