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想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育理想及理想课堂
人人都是才,理想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其立足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此方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成才。
理想教育决定了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场所、阵地。在这里,既有集体意志,又有个人自由;既能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正如《学记》所云:“知类通达,虽强力而不返也。”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要求学习;其二是会学习,能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向等,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其三是坚持学习,能调动自己的自制力系统,支持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如此,则理想课堂应该是以启发式教学和结构式教学为主的。所谓启发式教学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不悱不启,不愤不发”,是“长善而救失”。所谓结构式教学是在每一科、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之初,都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优化其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理想课堂应该有如下特点: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思维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二、理想课堂结构
我们稷王小学语文教学提倡“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以读写为主要训练手段”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读的过程是贯穿始终的“经线”,字词句训练是“纬线”,经纬交织,相互渗透,才是理想的结构和模式。为此,我校提出了“不熟读不开讲”的口号,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词语、句子,把课文读懂了,再要求读得有感情,真正读得流利、有感情了,再要求背诵,最后再设计一些练习,如复述、造句、片段仿写等,达到要求背诵的,人人会背,要求写的,个个写的出。专家指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另外,应拿出若干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著和感兴趣的好书或可读之书。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我感到理想的课堂就是精讲、多读,让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读自悟。只有这样,才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师生才能互动。
一、我理想的学生
读过《我的教育理想》之“我心中理想的学生”,我思考,什么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在作者心中,理想的学生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特长,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
但这只是理想,真正能够做到所谓的理想学生恐怕也只是凤毛麟角罢了。而我认为,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它与众不同的意义,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成为班级的前几名,有让人羡慕的特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英雄,就也应该有英雄背后默默支持的人和路旁献上鲜花鼓掌的人。
常听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面对着每一个学生纷至沓来的大问题小问题,我深感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我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都逐渐引导成为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而我心目中所谓的理想学生也未必是学生们真正喜欢的,真正想要的。每一个人都将有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亦不是我所想控制的,我想做的,只是发现他们心底里梦想和天赋的种子,然后唤醒它,培育它,看着它一点点生根发芽,剪掉那些影响它生长的枝桠,帮助它生长的正直、挺拔。至于那棵树上长的是什么样的叶子,开的是什么样的花,结的是什么样的果,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精彩,各有千秋。
每一个成功的真实的活出他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学生,在这之中获得了成长与收获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并最终绚丽夺目的学生,都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学生。
二、健康的生活情趣
阅读这本书时,有一个词吸引了我,健康的生活情趣。身为初三的老师,学生们马上要面临中考――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这意味着学生要放弃自己很多的闲暇时光争取一个破茧成蝶的机会。他们没有办法去逃避,拒绝考试,即使它并不是适合每个学生的选拔方式。但我不愿他们被应试教育的洪流磨平了棱角,纵使那样可以更加光滑,减少阻力,但失掉了真实愿望后的他们,将如何把阳光反射的七彩斑斓。
学业固然繁重。但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们可以在题海鏖战后,寻找一些生活的情趣读几句诗,听几首歌,写一段文字,打一场球。初三这一年将留给他们深刻的回忆,我希望回忆中不仅有并肩挑灯夜战的晚上,还能收获一份心灵的成长,在精神上自我提升,那将会成为他们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然而,有的学生可能误解了这一情趣,我也曾见过,有的孩子昨天还是前进的大部队中的一员,今天,他们就受不了紧张的压力氛围,不愿再去接受挑战冲破障碍,放下书本,赶到网吧,将不满发泄在每一次猛烈的敲击键盘中,享受网游带给他们的乐趣,陶醉在视觉的冲击力中,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殊不知,他们刚刚离开的地方,才是天堂。因此我不愿意给学生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而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我想:学生确实是能够体会老师用心的。
我相信,健康的生活情趣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推动力。
三、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希望孩子们的人生词典中有“乐观”二字,这不仅是一种满载阳光的心态,也是拥有坚忍不拔意志的关键所在。乐观的人正视阻力与障碍,勇于攀登悬崖峭壁,即便道路崎岖不平,坎坷不断,也阻挡不了他们坚定的步伐,即便途中曾跌倒过多次,也能重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勇敢前行。
当然,乐观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意志品质,现在的很多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郁闷到自残地步的不在少数,很难想象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困难时如何面对,如何克服,还是一味逃避,让人着实担忧。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看,学习的那段时光占据了很大比例,却也是人生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学校是一个可以试错的地方,他们不应该在学校因为一点过失就对自己丧失信心。
我常常在想,一个在电视剧中感动我的人物,女主人公饱受挫折的洗礼。而每一次,当她的朋友们都为之感到叹息时,她都坚强地露出令人放心的微笑,说:“只要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虽然这个人物并不存在于现实中,但她乐观的精神却值得学生们学习。生活需要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学生们,将会由衷感叹:生活如此多娇。
世界围绕“爱”展开,有爱的学生才有德。爱社会,爱生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生活情趣还是乐观心态,都莹润着爱。我爱我的每一名学生,我希望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在他们觉得前途迷茫的时候,还能看到有人一直陪在他们身旁;误入歧途时,还能有人拉他们一把。我知道,做一个称职的教师需要做的有很多,我一直在努力……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有爱,相信爱与被爱都很幸福!
论文摘要: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教育发展的一种预期和设想。本文提出了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问题,并对它从概念的界定、表现出的特征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生成等问题都做了尽可能的探索。
教育理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航标和灯塔,没有了它,教育的发展就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由于教育理想只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尽可能的预期,因而,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肯定会有一定的距离,即因两者之间的“不满足”(差距)而形成一定的和必要的张力,也正是这种“不满足”才使教育不断地追求完美,这是教育理想的价值和功能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理想并不是“教育人”的专利,而是一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不定项”,是全体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一种预期。从社会普通民众的教育观到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其中也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与普通民众的教育观念相比,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是相对成熟并成体系的观点,它更具理性、导向性和影响力,本文拟就教育者的教育理想问题作以探讨。
1关于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界定
本文所谈的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职业领域从事各种“培养人”的活动的人。学校的教师应该是教育者的主体,于学校的教师而言,教育者的教育理想不仅是指他们的专业理想,而且也指他们的一种职业理想。它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未来教育的一种预期,是建立在教育者对教育现实的批判和否定J性的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有一定的实现可能性的、指向未来的教育图景。它表达了教育者对未来完美教育的期盼与追求。「’〕可以说,教育者的教育理想从根本上预设了教育主体的实践方向,规范并在一定范围内约束了人们的教育行为,是对教育者所受的教育以及教育最终所要取得的结果的价值取向的总、体,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完美状态的最终表达。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而深人地把握教育者的教育理想这一概念。首先,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是教育者对未来教育的专业表达。因此,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基础上的,并体现出了一定的科学性。与普通社会成员教育理想的感性、浅显相比,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是教育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教育理想是一种超现实的观念,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它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观念动力,现实的教育正是在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之间的张力下运作的。
在当前这个以人的生命意义为主旋律的时代里,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的产物,教育理想作为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也是应该随着人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教育活动过程本质的认识的不断加深而深化其思想内涵,使之更符合人的需求和人的发展。}z]由此可见,科学的教育理想的生成,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者的职业预期所致。因此,教育者的教育理想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之外,还须具有人性化的色彩。
其次,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教育者的教育理想也是教育者在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充分掌握了教育的规律之后而对未来教育的一种设想和预期。正如有学者所言“理想如果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关系基础之上,这个理想就是坏理想,就是乌托邦’,「’〕。因为只有在现实中有了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理想才会有载体。而且,理想的教育也凝聚着教育的理想。只有在一种理想形态的教育中,教育的理想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实现。否则,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只能是从现实中对教育的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假话再到对遥远的、教育未来的一种大话和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开了当前的教育实践,去奢谈教育理想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这点是对所有谈理想的人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
再次,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是贯穿到教育者全部的职业生涯当中的。只要教育者没有离开教育事业,那么他时刻都应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记得有位做教师培训工作的老师说过,他在自己的培训实践中就告诫教师(们)要做一个有“梦”的教师。这个“梦”的忠告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教育主体在其意识领域内对人、社会、以及教育自身的现实发展状况的超越,它常常表现为抽象的教育理念形式,又往往通过教育理论的形式得以外化。川同时,教育者的教育理想也是教育事业本身的一种要求。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换句话讲,教育是为未来的社会进行着现实的努力的过程。因此,教育者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教育理想一旦缺失,教育者所从事的事业就像失去了航标的小船,就会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随时都有触礁甚至沉没的危险。那么他(们)从事的教育就注定要无序化、并在实践中缺乏发展的动力,就会被繁荣、功利的社会现实所侵蚀和腐化。这样一来作为教育者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真谛。因此,只要教育者的工作在延续,那么他对未来教育的设想和预期也就不该停止,并需要做不断的调整和延续。这种调整和延续的过程,就是教育理想转化并逐步实现的过程。
当然,对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界定,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也是一个教育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在此谈教育者的教育理想问题,实质上是在探索一个教育改革、发展的隐性动力问题。我们坚信,对教育者教育理想的认识也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进一步深化。
2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特性
对于教育理想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讲,我们是从“应然”的高度对教育未来的预计或预期。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因此,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以至于他们的举动,对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的。这里所谈的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笔者认为是相对而言的,具体地讲,是将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和普通民众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他们的教育观)相比而言的。如果要对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做一个粗略的审视的话,我们认为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具有如下特征:
2.1全局性和整体性
同样作为一种对未来教育的预期,教育者往往是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而谈自己的教育理想或教育抱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谈教育理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民族、国家的发展。夸美纽斯“泛智”的教育主张,就是一种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出发而产生的教育理想。事实上教育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应该是“教育人”一种本能的思考。当然,这其中并不排除教育者对自己合理的教育利益的一种计划和考虑,如对自己未来接受何种教育的一种抉择、对家庭成员接受何种教育的一种“规划”等,但从整体上而言,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有很大的利他性;而对于广大的普通的社会民众而言,他们谈的教育理想是和教育者的教育理想迥然不同的。他们更多地是从个人或家庭的教育利益出发而构建或预期未来的教育的。如他们设想国家、社会应该提供怎样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和方便地满足他们的某种教育需求。很大程度上讲,他们的教育理想是一种“要求型”的,而非“预期型”的。相对而言,他们的教育理想就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实用和功利的倾向。
2.2主体性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教育理想的最终实现,需要教育者不懈的努力。在教育者对教育的这种超前判断中,教育者始终是作为自己预设教育中的主体而出现在教育现实之中的。即无论是教育实践、还是教育理想的观念中都始终作为教育理想实现的主体而现实地存在着。
另外,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主体性特征还具体地表现在教育者在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将自己的教育理想或教育观念做一种相应的调整和适应,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尽可能的约束、规范、激励他人的教育行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体,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的有目共睹的努力,就是对这种主体性特征所做的最好的表达和诊释。 2.3相对的抽象性
这点是和普通民众教育理想的“简明”与实用的特点相比较而言的。在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受到具体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对未来教育的这种前瞻推导,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对未来教育做出一种精确的、详尽的、具体的描绘,因此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当然,这种抽象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试想,如果有一个绝对抽象的教育理想,那么这种教育理想所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也是虚无飘渺的、不可琢磨的。这种“空中楼阁”式的教育,于教育的现实、社会的现实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反映出了一种自然的历史进程,而且也是一种依据人类的理想进行选择、修正和提升的过程,而并非抽象的理想本身,不可能一嫩而就。
综上所述,教育者教育理想的全局性、整体性、主体性和相对的抽象性,使教育者的教育理想与普通民众的教育理想有了本质的区别。教育者为教育发展提供的这种观念动力,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牵引力”。因此,对于教育的发展而言,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生成”就成了又一个进人我们视阑的重要问题。
3关于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的形成
在对教育者的教育理想进行了界定以及对其特征作了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教育者教育理想的形成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但它形成的途径或者说有那些因素要在此过程中加以考虑呢?我们试图作如下分析。
首先,教育者要有深刻的受教育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体验。对已经被称为“教育者”的人谈这一点,似乎没有必要。但我们在此特别强调他(们)对教育的体验要“深刻”。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一样,要指导别人的学习,自己必须有深刻的学习经历。在此,我们似乎可以将这句话克隆为,’(教育者)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自己必须有深刻的接受教育和从事教育活动的经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己受教育和从事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切身体悟的过程。只有有了深刻的体验并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教育者才能从中悟出一些既符合一定的教育规律、又有一定实现可能性的思想观念来。他才会有教育理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否则,教育理想只能是一种“理论勾兑理论”的产物,只能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设想”,终究不能变成现实。
另外,教育者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将自己不完美的教育理想付诸教育实践并进行积极努力的过程。正是教育者有了这样的实践经历,教育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他都有深刻的体会。这样,他们的心目中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对教育的新的设想和预期,从而形成自己更加完美的教育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者的这种预期始终具有修正(教育实践)的性质,而这种“针对性的获得”,只能从教育实践中来。
其次,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科学,如果我们在对教育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都没有做必要地掌握的前提下,而去谈教育理想,构建自己的理想教育,显然,这种教育理想是没有多大可能性的。对于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笔者认为教育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虽然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一些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的教师能够做一流的教师。但我们敢肯定地讲,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的教师,他绝不可能形成科学的教育理想,而科学的教育理想的缺失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难免受到诸多局限。因为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支撑或者说指导程式的实践,但经验不可能成全一种科学的设想,因为没有理论做支撑的设想,注定了它只能是空想。(2)教育者要重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教育理论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并给予教育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的。但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又是不断的深化的。这样,教育理论也是随着教育的实践而不断地发展的。教育者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使他对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时的掌握,从而为自己对教育的超前判断—教育理想的形成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3)教育者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领域中的“两张皮”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者重视教育理论的应用,一方面是改进教育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构建完美、理想的教育而努力。这样,他(们)的教育理想才会有坚实和必要的依托。
再次,教育者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前瞻意识。说到底,这一点,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教育是未来事业,体现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育是理想事业,体现着人们对现实的批判、继承与超越〔’了。那么,教育者对教育前瞻和预测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就是不可避免的。应该说,教育者的前瞻意识是一种职业意识,换句话讲,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教育者如果没有自己的职业意识,那我们谈他的职业理想也是在空谈。
(一)关爱学生,善于沟通
职校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很调皮,你会严厉的体罚他们,用苛刻的语言侮辱他们么?如果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子女相信你不会这么做。爱是教育的万能钥匙,我们要坚持将关爱撒播到他们每一颗需要润泽的心灵,他们已经背负了中考失败的打击,正处于人生选择的转型期,或者是欠缺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离异儿童,在学校我们是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他们自然而然会将一些情感、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我们身上,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期望得到我们的肯定与鼓励,甚至是一声上课的提问或者身边走过时的停顿,如果我们这时能像长者般的关爱和引导,朋友般的交流,他们一定会从这份教育中读懂关爱而逐渐成长起来。
(二)终身学习,充满激情
在信息时代,我们已经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懂得网络,在百度、谷歌中输入任何想知道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获得图文并茂的答案,此时教育的优势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在教育之余需终身学习,让自己站在专业领域的前沿,引导他们走进每个陌生的领域,对这些事物产生美好的追求,让他们仍然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知识的生命力,这样爱学习的老师才会培养出肯思考的学生。教师的知识也应该包罗万象,用知识渊博来获取教育的权威,所以师者即使做不到学科间相互沟通的全才,也要为自己拓展一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成为“综合意识和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扩宽学术视野,适应综合性教学的新师资”。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保持新鲜,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热情也会像学生一样富有朝气。
(三)快乐心态,善于包容
常有职校老师抱怨被调皮的学生气的夜不能寐,那为什么他们会捣蛋,我们能不能改变他们?要知道挽救一个学生的灵魂有时比挽救他的成绩更让人感到成就感。处于转型期的学生个性绽放、教无定法,老师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度地要求他们,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以学生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开朗、有思想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健康、积极的心态。
二、理想的职校学生
有句话说的很好,“如果你看学生像一个个魔鬼,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地狱中;如果你看学生像一个个天使,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天堂里。”职校学生在小学、初中可能就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被偏见而掩埋了自己的理想。当他们走进职业学校时应该是个新的开始,这里没有成绩只有技能,没有压抑只有活力。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特点:
(一)建立信心,自律自强
职业生涯是每个职校生的转折点,教师应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委以重任,加以信任,让他们了解要有才气而不能有傲气,没有才气就要懂礼仪,让他们自律、自爱、自强、自尊,当他们确定了理想后才不会贬低自己的人格,对别人的帮助也会心存感恩,在校园集体生活的“小社会”面对不同利益、不同观点、不同兴趣爱好,面对冲突和妥协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运筹帷幄”这些品质和能力,才能建立责任感,公共活动中不退缩。
(二)全面发展,技能突出
我们的职校生可能在本该活跃的年龄,“为赋新词强说愁”,对知识也报以反常的冷漠,课堂上的沉默和下课后的喧闹成为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他们对所有教育的东西都在排斥。那何不用考试之外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如果他们职业方向不明确,我们就从不同领域去引领他们,教育的真谛就是充分控制每个学生的潜能,多些才华与技能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有“亮剑”的机会,从而凸显专业兴趣,坚定职业生涯道路。
三、理想的职校课堂
职校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那我们又何苦为难他们死记硬背过多的语文古词和函数公式?或许我们将基础文化课课堂转变为阅读交谈、辩论演讲、应用文实际应用、模拟法庭、购物市场、英文歌曲大赛、外语大片欣赏等形式,会让学生们更加热爱专业,爱上校园生活。“理想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课堂不是寂静无声的图书馆,课堂也不是热热闹闹的交易所,课堂更不是学生思想智慧的禁锢地。
(一)好奇是学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事物好奇,他们在受教后能够运用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迁移。一堂课只有一个演员,一种声音,是没有生命力的,这里需要教师的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来点燃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的智慧,很多问题不强调标准,答案可以多元,让学生们的思想火花迸发,我们欢迎学生质疑结论,给他们时间去搜集资料更新传统的教材内容,师生共同奏出充满生命气息和趣味的课堂旋律和乐章。
(二)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矛盾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将学生还原成自由的学习者时,就会涉及到纪律糟糕问题。我们可以强化学分制和实验签到考核制度,用学生们在未来企业中的实际操作水平来检验他们在学校中掌握的技能,每位任课和指导教师要对他们在学生成绩册上的各项成绩和技能签名负责和承担法律效力,相信这样比用考试评价更加具有约束力。
(三)打破职业教师的铁饭碗
有句话说,打破教师的铁饭碗,他们才会有新饭碗。我个人认为职校教师更应该打破铁饭碗,定期“下岗”到社会企业中锻炼,这样才会让传授的知识鲜活起来,富有企业特色。通过传教者将学校与企业的隔墙掀翻,克服学校关起门来的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还有什么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呢。
近来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分别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这实质上是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下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对自己所描写的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理性探求。除此之外,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全书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其实,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朱永新教授生动地阐述了教育需要的因素。
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在将来也有可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在看书的时候,我也在想要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到底需要什么呢?但是不管怎样,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必要通道。尤其是在整个社会正在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
其次,我想激情也是很重要的,不光是教师这个职业每个职业都是需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没有激情,更何谈能够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没有激情的教学活动就像是一滩死水,教师自身没有激情,又怎么能够带动学生,那么学生又怎么能有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心理素质也一定要好。面对的学生形形,性格也各异,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很重要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心理素质有:坚韧、刚强、不屈不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