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夯实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富,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反思的源泉。
还记得第一轮带高三时,学生高考前的誓言犹在耳畔,那时大家激情满怀、豪言壮志也让我感到激情澎湃,让我衷心地祝福这些莘莘学子,最终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虽然辛苦,但却收获了喜悦。如今,面对又一批即将面临高三的学生,我想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呢?
在我看来,打好基础才是取得高考胜利的前提,所以我认为夯实基础,才能追求卓越。
语文是一门终生学科,从我们出生一直到离开人世,都离不开语文,所以我非常希望人们能在意识上改变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看法,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社会,我们不能仅仅把语文当作一门为考试而学习的学科。如果是这样,那么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将会很难,而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广泛运用性以及重要性,有意无意中去学习并运用它,那么要想取得好成绩,将是轻而易举的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听有些教师说哪位学生基础好,他(她)的成绩不需要担心,总是名列前茅。基础好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文学功底扎实、知识积累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等。这样的学生一升入高中就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教师喜爱的学生。学生当中确实有这样的人,我的一位学生曾将《红楼梦》看了六七遍,其中的许多诗词倒背如流,这样的功底,实在也是少见,对古典文学如此喜欢,可见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了。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基础,正是我所说的从小培养对文学,对语文的喜爱,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也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可是,在新一批的高一学生中,刚才所说的这一类学生,可谓少之又少。在过去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师、家长、学生们都把语文当作了一门考试的学科。换句话说,很多学生的基础都不够扎实,那么在这三年的高中学习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要做到这必须从一开始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夯实基础的前提。当然,这个时候教师应当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在以下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一、重视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学生反复进行默写测试,建立错题集,让学生把易错字、易错题记在积累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重视对经典和名著的积累和记忆,采用课堂讲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重视课堂效率,牢抓课堂笔记
在对学生提出要求之前,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
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有重点,有主次,精炼而不拖沓。然后,要求学生勤记笔记、勤思考,这样对课堂内容才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符合高考回归课本这一命题趋势。
三、强化训练,重视纠错
前面两点主要是在高一、高二两个基础年级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那么高三的总复习将把基础知识的训练贯穿于各个专题复习之间,以免生疏。训练中让学生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必须保证正确率。对于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我都以检查为主,而我的检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讲解,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习惯就养好了。
当然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归根结底还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老师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品质决定命运。”因为基础不是靠一天、两天的积累而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就像楼房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要建成万丈高楼,得有牢固的基础,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坚持积累,坚持学习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追求更为理想的成绩。
一、产生困惑,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寻求答案。
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确读书的意义。读书可使人聪明,读书可使人养颜,读书可使人长寿,因为书是聪明人的经验与感悟,因为修养决定仪容,因为读书可以使人精神在运动。不管是什么人,抱什么目的来学校,不管分在什么班都得好好读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其次,要夯实基础,要根据学科要求和学情,尽量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解知识,运用恰当的比喻,深入浅出,这样学生才能听得懂,才能坐得住,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才有改变学习现状的可能。任何急速、抱怨、攀比都是无用的,教师要放下饱学之士的高雅架子,要有甘当学生的精神,要多想学生所想,要设身处地地想学生学习的难处,要多布置、勤督促、多检查,要确定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用心,学生就会理解、会感化、会跟同学合作、会跟老师沟通、会感恩对他有恩之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二、下定决心,尝试实践,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又理了理今后教学的一些构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始新的教学尝试。
1.认真钻研教材,重视问题设计。
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意味着教师备课的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要一改过去备课中重知识讲授轻问题设计的做法,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设计课堂问题。问题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法,好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要设计出一个好问题不容易。认真钻研教材无疑是设计出好问题的前提,但这远远不够。如《算法初步》这一章是关于计算机编程的内容,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它是陌生的;对于学生来说,它是晦涩难懂的。为了备好这章内容,我除了反复阅读课文之外,还就相关知识多次向同年级计算机老师询问,同时查找大量相关资料,准备了近一个星期。
2.征求学生意见,调整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科书应有开放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作删节、补充、调整、重组,绝不能把教材当《圣经》,一成不变地教学。根据这一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向学生征求意见。因为教学内容如果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他们学习起来就一定极有兴趣。
3.学生自主出题,一石三鸟。
一定量的解题经验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必修功课。为了让学生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以往我们的一贯做法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加以惩罚。这一学习方式对于自觉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有效果,但学生学习起来却十分被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解题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为在全站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每年都要进行人事分配、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本单位中层领导到职工,层层聘任,双向选择。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命向协商聘用的方法转变。首先通过召开全站改革动员会、中层领导竞争上岗演讲会,根据职工民主测评意见,把工作能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带领科室发展的同志选拔到科长岗位上来。各科和各乡(镇)卫生管理所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要招聘科室(所)人员,实行层次管理,使各科室人员的知识结构、聘称比例搭配更加科学、合理,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站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比学习、比干劲、比贡献的良好局面,为卫生防疫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级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计划免疫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渠道。认真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化对常规免疫工作的督导,加大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力度,加强了基础免疫常规接种的管理,每年6次单月进行的冷链运转预防接种,为全县广大适龄儿童提供了免疫预防机会,为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免疫基础,五苗接种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在完成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流感、流脑、乙肝、甲肝等二类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力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了以乡为单位的门诊化接种建设力度,以规范接种行为、调整充实人员资质、明确责任区域为重点,目前全县已建成了17个乡(镇)合格接种门诊。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合格接种门诊。
疾病控制工作以传染病疫情报告为基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点传染病监测为重点,以预警项目、霍乱监测项目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各项措施,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目前,全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各医疗单位,均具备了网络直报能力,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100%。疾病监测、预警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完成了国家疾控中心下达的“重点传染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项目”试点工作项目、省疾控中心下达的霍乱病原学监测项目。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卫生、慢病防治、消毒监测、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卓有成效。
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十分注重对业务人才的培养,先后选送40余名有事业心、责任感、年富力强的业务人员到省、市以上单位进修学习,有100余人次先后到上级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参加培训。加强了县、乡、村三级从事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开展了对全县村医、个体医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急诊急救知识集中培训。同时,利用每次冷链运转接种、二类疫苗的接种等工作,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县、乡、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培训率达100%。去年11月份结合预防接种人员资格证的发放,对从事疫苗接种的乡接种门诊人员、乡村医生进行了免疫预防知识培训并进行了考核,共有746名县、乡、村级人员取得了预防接种资格证。在2006年和2007年全市举办的“红丝带杯”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大奖赛上,虞城县代表队分别取得了第三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拨款、单位自筹、职工集资等多种形式,分别于2004年、2007年先后建设了疾控中心办公楼,结核病、艾滋病防治楼,业务用房增加了5000余平方米。并对原来的旧房重新进行装修,先后增添了办公桌椅100余套,资料柜50余个,电脑20余台,空调50余台,饮水机60余台,医疗、检验设备30余台件,实现工作人员人人有办公桌椅,科长单间办公,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购置了冷藏车、装备了冷库、配置了村级冷藏包、乡级冷藏柜,保证了冷链工作正常运转,提高了疫苗接种质量。单位固定资产增加了560余万元,偿还外债260多万元。2006年投资100余万元创建的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省级资质认证,创造了全市县级防疫站中心实验室在业务用房面积、检验设备、人员素质、检测项目四个第一,受到了专家的好评。门诊部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业务收入逐年增加,两年收回了原来准备卖掉的西院门诊部成本。
一、端正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树立“终身体育”信念。
体育即“锻炼课”,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前沿基础,它有着深层的教学内涵。除了提升身体素质以外,体育教学还应积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文旨趣,从而塑造一个身心和谐、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师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尚未认清。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宣传体育教育的要义,并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中职体育教学还应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在体育活动中提炼人生感悟与健康情操,从而将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贯穿于整个人生当中。
二、重视中职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的作用。
重视素质教育是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结合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适当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的身体素质锻炼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些练习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也可以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和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握好素质教育的这些特征:
1.全体性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学校的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因为学习和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所以中职教育的体育教育是面向所有中职学生的,这就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体育教学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学有所得,获得均衡的发展。
2.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学习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学习体育能力,在短期内受益,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历程中注意锻炼身体,幸福生活。
3.主动性
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中职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教师指导下的体育锻炼活动,还可以通过观赏体育视频、体育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要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对待。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注意教学的艺术性,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训练体育能力的同时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更加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合理规划课程设计,贯彻“因材施教”方针。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学大纲的桎梏中,而应该积极结合现实因素,建立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活动、场地器材等综合因素,在课前合理地规划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导”,而且应充当“引教者”,将学生推“导”向教学活动中的显著位置,让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继而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方向、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贯彻“因材施教”方针。对于身体素质好或体育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应更多挖掘他们的体育潜能,适当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竞争色彩浓郁的训练内容;对于身体素质差或体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训练内容应偏重基础性、趣味性,旨在提高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
四、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融入游戏因素。
“游戏教学”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的一种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枯燥的因素。为解决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尝试进行“游戏教学”,用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当学生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时,必然会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成果。
“游戏教学”的形式较为多样,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加以摸索、实践。比如说,在学习运球技术时,当学生掌握运球的基本技术时,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一场运球及传球综合练习的游戏比赛。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可以巩固提高技术,且这些形式的游戏活动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营造了一种合作竞争的体育氛围。置身其中的学生定能从中学习到体育知识,更能建立起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师生之间和谐地交流互动。
在以往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基本上是单向线性的。这种互动形式极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膜感与距离感,教师难以明确学生的真实情况与想法,自然就无法进行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设计。为打破师生之间的交流“盲区”,教师要建立一种和谐的互动交流模式,让各种知识、观点自由地传递、反馈。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有突破传统观念,以适应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方向、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改革,才能使中职学生重新认识和重视体育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一、字母教学不扎实。在教学字母的过程中,往往新授课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学生兴趣浓、识记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回生现象和错误现象便十分严重,尤其是形状相近字母的分辨出现反复纠正反复出错的现象,如声母“b和d”、“p和q”,学生经常张冠李戴,正确区分它们,是拼音教学的难点。
二、音节教学不牢固。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音节教学分为拼读和运用两大部分。首先在音节拼读过程中,学生常常将声母读得又响又重,与韵母拼读时中间习惯性地出现停顿、不连贯,致使音节拼不出来;而三拼音中间有介母,因而难度更大。如:shuan,学生易拼成shan。其次,在音节巩固运用中,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进行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忽略了“结合语言掌握音节”的指导思想,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拼音成为学生识字及阅读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克服障碍,让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容易学也乐于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强化字母教学,打好拼读基础
实践证明,忘记声母或韵母,或者读错声母、韵母和声调,是读错音节或读不出音节的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字母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摒弃了 “讲解”、“灌输”的手段,采用情境激趣、故事激趣、游戏激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知识点轻而易举地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带学生游拼音王国、编故事、用橡皮泥捏拼音字母等,在活动中、游戏中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得了知识,同时让学生始终不知下一课老师会安排什么好玩的活动等着他,让他始终有美好的期待,兴趣也随之激发起来了。
2.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指导学生发好音、记好形。教材在每一课都配有新颖活泼、生动直观的插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画面,从形和声中找到拼音和图画的联系,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在解决易混的“b、d、p、q”的难点时,我没有急于采用比较法,因为学生对单个字母印象还不深刻的时候,过早进行比较就会使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发生混淆。所以我先指导学生结合图画联想记忆,反复认读,强化半圆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如动作表演、手指猜谜、诵读字母儿歌等,让学生在说、做、玩中掌握了这些抽象的字母。
二、举一反三,注重音节拼读训练
学生能熟练快速地拼读音节,识字和阅读就不会有障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1.掌握方法,培养拼读能力。首先传授给学生两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让学生熟记。然后紧紧抓住“连”字,通过示范、跟读、自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节中的各个部分应该迅速地过渡、紧密地拼合,这样音节就轻松地拼读出来了。
2.反复练习,提高拼读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对课文中的音节跃跃欲试。我抓住契机,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短语、句子和儿歌的拼读反复练习,形成拼读音节的能力,最终达到熟练拼读的目的。
三、学以致用,与生活实践、阅读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1.在生活实践中激发热情。校内,我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拼音世界”――作业本上用拼音书写姓名,学生每一次发本子都是一次拼读的训练过程;课程表全部用拼音标识,教室的物品挂上了拼音的标签,学生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拼音。校外,我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去认识街道、马路的名称,去认识路牌、标语、单位名称等,这种来自于实践中的体验更增加了他们的成功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