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色彩调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肤色;色彩调和;服饰搭配

大千世界,用肉眼可以分辨出的颜色有750-1000万种之多。任何色彩都可相互搭配,重要的是在服饰色彩搭配中能否达到彼此调和的目的。

色彩调和在肤色配色中的应用

每个人都拥有天生的肤色,性格各异的人喜欢的色彩也不同,喜欢的色彩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肤色,这就需要精心搭配。如,头发有棕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和最普遍的黑色。瞳孔有褐色,蓝色和黑色等。皮肤有白皙的,黝黑的、黄色的、小麦色、红嫩色等。四季色彩理论将人的肤色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种。搭配前清楚自己是哪一种肤色,每一种肤色都有适合的色彩,如,春季肤色的人,拥有淡淡的暖色皮肤,细腻,红晕而有透明感。适合的颜色很多,但是最适合黄色,橙红等。因此选择大面积的黄色,效果较佳,但要搭配其他自己喜欢的颜色,一定要把黄色系的服饰放在离脸较近的地方,然后在离面部较远处搭配自己喜欢的颜色服饰,这样看起来就会光彩夺目,其实服饰搭配不仅要知道色彩搭配技巧,还要知道同一色彩穿在不同地方产生的异样效果。如,一位春季肤色的人,喜欢很不适合她的大面积黑色,但是给她搭配一条适合肤色的暖黄色围巾,这样顿时改变整体的气氛,再穿上与围巾呼应的冷黄色鞋子,依然可彰显青春。再如,一位冬季肤色的人,选了很中性的,灰色的职业装,看起来很低调,没有特点,但是搭配一件适合她的,纯色的坎肩,一下就会亮丽起来,再配一条与之呼应的对比色腰带,给人一种很时尚的感觉。两者均搭配了大面积不适合的颜色,但靠近脸的服饰都选了适合肤色的颜色,依然不失和谐。

色彩调和在服饰配色中的应用

服装的主色调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能够体现穿着者的个性特征,是关键性色彩,所以要先明确服饰的主色调,在附件配色时重复主体的色彩,使配件色调与主体的色彩融合,实现色彩搭配的和谐。

一套服饰若是两种色,可以是对比色,同一色、邻近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以一个颜色为主,面积要大,另一个颜色为辅,面积要小,只做点缀。对比色的运用可以突出个性。比如,黄色的短袖衫配上一条亮紫色的短裙,既青春亮丽又活泼,洒脱,适合性格外向的人。若不想那么鲜艳,可以选明度较低的对比色,也比较和谐。同种色相搭配,把同一种色相,明度接近的色彩搭配起来,但同色系之间要有距离的深浅之分,要掌握好其色彩变化的微妙关系。这样搭配一般都比较和谐。例如,都是红色系,一件设计感很强的粉红短袖衫,配上一条紧身的大红短裙,再加一条深红的腰带,给人一种时尚、阳光的感觉。邻近色搭配,在色相环中0度到60度之间的颜色搭配起来也很和谐,例如蓝色运动的背心,配上紫色紧身小脚裤和蓝色的鞋子,感觉洗练时尚。

一套服饰若是多种颜色,可以是三角色调和、四角色调和、六角色调和。在12色相环中,任何内接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等,由几何图形之角所连接的同一纯度或同一明度色彩,都可以得到多色搭配的均势调和。假如想搭配更多的颜色,那么就可以以一两种颜色为主,其它颜色为辅,且颜色的跨度不要太大。

色彩调和在面积比中的应用

面积比是色彩量的比例,主要配合各色彩的色域大小,构成均衡关系,使其原本不协调的色彩,经过面积关系调整变得和谐。对比色的面积差越大,色彩越接近调和统一。小面积的黄色配件搭配主体蓝色服装,不会破坏整体的和谐。比如,紫色上衣和深红的一步裙,比例几乎是1:1的关系,这样搭配很不合适,显得很呆板,一般色彩面积搭配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再如,玫瑰红的背心配一条黑色的宽松裤,裤子占主要的面积,玫瑰红的背心起了亮点的作用,给人一种青春亮丽的感觉。

色彩调和在无彩色中的应用

无彩色与任何色彩搭配都容易取得调和的效果。一般以无彩色为主色或底色来使用,再配上其它有彩色,这种调和将更显得明亮鲜艳。由于无彩色属于中性色彩,也常被用作缓和色与色之间不协调的纽带。如,在服饰搭配中,当上衣与裙子或裤子色彩处于互补状态时,往往可以用一条宽形黑、白或灰色的腰带来缓和两色对立的生硬感。

色彩调和范文第2篇

一、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的应用方法

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的使用往往使观众产生即时错视感,这种错视感能满足人体视觉功能的基本需求。其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相对比

在色相对比方面主要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融合后,采用色差形成总体的对比效果,色相对比主要通过强弱实现对距离的差异性体现,色彩在色相环中显现的距离越大,对比出来的效果则越强;而距离越小,对比出来的效果则越弱。因此可以通过大跨度的差异性,带动和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但是很多时候会由于过度利用导致感观突兀性。

(二)色彩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度主要是通过明暗程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对于色彩的空间设计和层次凸显等方面都是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进行实现。色彩明暗主要有亮色、中色、低色等三个不同的色调,同时产生广告的视觉效果。亮色调能够表现出明了、清晰的感官效果,低色调能够反映出沉闷、压抑的效果,而中色调相对融合,因此在广告色调中,强化对色彩明度对比的积极作用,能够避免出现设计内容模糊的情况。

(三)色彩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对比主要是通过色彩纯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由于在广告设计中,微小的色彩纯度变化都会造成全新的效果和色相,从而给用户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在广告设计中,往往针对不同的视觉效果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使用强烈的纯度对比,易产生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相反则会产生低沉、单调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及时把控色彩纯度的应用,使之形成鲜明的特点。

二、色彩调和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和色彩对比有所不同,色彩调和所注重的是画面可以呈现出色彩与和谐的视觉效果。色彩调和会使得广告呈现出一种平衡的色彩美,因此受到广大设计师的喜欢。在具体的应用中,色彩调和的主要应有手法有色彩加强法、面积调整法、色彩介入法。以下是对几种应用手法的具体介绍。

(一)色彩加强法

这种手法是广告设计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广告中色彩单调的状况,在广告画面中,色彩比较单一通常会使观众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色彩加强可以使比较单调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一般情况下,通过对色彩的纯度、明度以及色相中色环的调整来达到色彩加强的效果。例如,对于色彩明度差异比较明显的广告设计,对明度进行调整可以使色彩得到加强。通过色彩加强处理之后的广告画面能够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面积调整法

这种手法指的是在整个广告画面中出现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时,通过调整一部分色彩的面积,从而突出主色调。例如,在以暖色调为主的广告画面中,通过增加冷色调的面积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这种应用手法主要应用于以对比和互补为基础的广告中,通过调整色彩的面积,使得广告的画面感得到提升。

(三)色彩介入法

在广告的设计中,如果画面中出现色彩对比比较鲜明的情况,需要通过色彩介入法对其进行调整,具体来说是在对比比较强烈的色彩中加入无彩色。无彩色指的是除彩色之外的其他色彩,常见的颜色有灰、黑、白、金等,通过这些色彩的调和,可以使各种比较鲜明的色彩之间有所缓和,使得画面比较柔和,为观众带来比较舒适的视觉体验。总之,在广告设计过程中,色彩对比和调和是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通过色彩对比,可以使广告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加强广告的表现力,色彩调和则可缓解比较鲜明的色彩之间的冲突,使广告的视觉美感和舒适度增强。这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色彩处理方法中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应用方法。在广告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应用两种方法对画面进行处理,增强视觉效果,达到广告的宣传目的。

作者:秦娟花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传明.浅析广告设计中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6):59,61.

色彩调和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色彩 力 运动 节奏 动态和谐

色彩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性极强,几乎人人都有选择与使用色彩的经验。但对色彩进行深入研究时就会发现它有着几乎令人迷惑的特性,很难用纯理性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全面地描述和分析。

在过去的研究中,经常把影响色彩视觉效果的因素区别开来单独进行研究,最常见的方法是将色彩分为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基本特征。以类似这种思想为基础的色彩研究体系和研究理论虽然可以分别阐述和解决色彩某一方面的问题,但综合性较差,实际应用的时候常常会顾此失彼,因为色彩带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色彩的各种特征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开的。莫里斯·德·索斯马兹在《基本设计:视觉形态动力学》一书中写道:“当我们提及色度(color-value)时,实际上我们考虑的是所有这三个特征(色相、明度、纯度)共同作用的全部效果。在实际的文脉关系中,以色度来表述可能是不适当的,因为不能对三个特征中这个或那一个特征进行正确的评估。”

那么,色彩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一、蕴涵在色彩中的“能量”和“内力”

近现代物理学研究揭示出: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不管是一栋房子还是天空中的飞鸟都毫不例外,物质在运动的状态中存在,静止只是相对的,是力与力之间的平衡。物理科学作为基础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震撼,许多领域的学者都开始尝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心理学家们就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现,只有把事物看作是“力”的式样,才能最终对许多问题做出解释。“一个视觉对象其实就是一种刺激——一种作用于有机体的动作,当这种动作作用于神经系统时,就会相继引起神经系统的动作。”研究和使用色彩也可以从“运动”与“力”的角度进行。

运动是物与能之间的连接方式,使物与能成为一个综合体。在色彩研究领域,这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也在发挥着效力。色彩的视觉效果受视觉环境和正在形成的内部关系的影响,一种色彩会由于与周围色彩的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变化。如图1所示,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放置在黑白背景上,会发现白背景中的蓝色最为活跃呈扩张趋势,黄色则呈收缩趋势;黑背景中的黄色最为活跃呈扩张趋势,蓝色则呈收缩趋势;而红色无论在哪个背景中都表现得比较稳定。这个例子清楚地向我们表明,在色彩中存在着“能量”——色彩的动态力因素,“能量”和“内力”是色彩起作用的关键。具有“能量”和“内力”的色彩除了能够表现出具有收缩和扩张的运动趋势外,不同的色彩还占据了不同的色彩空间。如图2所示,红、黄、蓝、绿四种色彩所处的空间深度明显不同。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等首先获得了感受和反映动态色彩的能力,在绘画作品中实现了对动态色彩感觉的再现。高更在1899年写道:“感谢音乐的规则,由于有了它从今以后色彩在现代绘画中将成为主角。色彩像音乐一样地震荡,能够获得自然中最普遍的,同时又是最难捉摸的东西——这就是它的内部力量。”

视觉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可以聚焦的只是视野中一个极小的部分,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眼球必须快速转动,连续收集各个聚焦点,然后由大脑把所有信息和视觉图像装订起来,在瞬息之间得出结论,编织成人们眼前所看到的挂毯般的图画。由于视觉力量是持续起作用的,同时每一个视觉经验又都是整合在一起的,所以输入人们眼睛的形状和色彩都表现为或吸引或排斥、或扩张或收缩的力量。“可以把视觉运动中起作用的力与那些重力的吸引、摆动的往复和滑轮的反力相比拟。支撑和杠杆的原理,弹簧和螺旋的原理,齿轮旋转的原理——所有这些源于自然和技术领域的原理都可以在视觉艺术领域中找到其相应的意义。”可以说,视觉起作用的方式是色彩具有动态因素的客观原因。

完形心理学派认为人的感受实际上是由整体刺激情况的整体关系决定的,从这个概念出发,色彩与色彩的相互依赖性使色彩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着的动态关系之中。完形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像一架由三根牵线同时牵拉所垂直竖立的天线那样,由于活动在牵线中的物理力是人的眼睛不能觉察到的,垂直杆那灵敏的平衡看上去好像是绝对静止的。然而,使色彩关系规范化的牵引和推动却是发生在观察者自身之内的,它们是观察者自身的神经系统的场力,因此可以为一个灵敏的心灵所感知。”客观地讲,人对于色彩的反应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从色彩产生的过程(可见光-视网膜-视神经-中枢神经-颜色信息)来看,色彩不是产生于眼睛而是产生于大脑,大脑将得到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而后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果——色彩。人们最终“看”到的与由光线所引起的发生在视网膜上的变化并不完全相等,大脑做出判断时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色彩所具有的恒常性和顺应性,记忆色所呈现出的尖锐化和标准化的倾向,都是大脑主动判断的结果。“要发现脱离文脉关系和不为文脉关系影响的构成单元是不可能的,正是运用了文脉关系,它们才得以表现。这种联系是必然发生的,它使观察过程成为对动态力的体验,使视觉形态中运动的力和和内心的主观反应联系起来。”因此说,观察者自身神经系统的场力,是色彩具有动态力因素的主观原因。

以上的论证表明在色彩中的确存在着“能量”和“内力”,它们使色彩表现出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色彩的各种特征交织在一起,不能单独起作用;单个色彩表情要通过与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才能实现;色彩与色彩之间以相互作用的吸引力状态存在,每一种色彩都抗争着向邻近的色彩接近或逃离。“一种色彩能使人联想到其它的色彩,一种色彩能导致向前朝向其它的色彩”。“应该把每一种色彩都理解为处于一些在品质上接近于它的色彩之间的不稳定的平衡之中。比如,红色处于红味橙和紫味红之间,黄色又处于橙黄和黄绿之间。”

从“能量”和“内力”的角度来看,色彩具有相互完结(visual whole)的倾向,不会以静止或孤立的状态存在,单一色彩的性质是游离的和不确定的,色彩与色彩之间是相互转换的对话,而不是自身的孤立表现。只有通过某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时展示出的紧张力,才能把其表现性揭示出来。……没有这种张力,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表现性。“能量”和“内力”赋予色彩千变万化的表现性,从这个角度认识色彩能使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明朗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色彩的调和方式。

二、自然律动的色彩节奏

毫无疑问,色彩组合是如何取得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的是色彩研究最为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协调”的概念,这是由于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和谐、统一、完整的整体,自然界的本质属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中,就会形成完美的观念。对于和谐之美的喜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观念无疑会支配人们的艺术创作活动。从这个思路出发,许多色彩研究工作都倾向于寻找一种理性的、绝对的配色方法,认为调配色彩存在着可以公式化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组合出来的色彩就是协调的。比如,受音乐七色音阶的启发制定的七阶理论认为,既然音乐可以根据音阶来编排,色彩也可以根据色阶来编排,通过这种方式调配的色彩应该是协调的和美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却发现公式化的配色原理并不那么有效。“一件仅仅以这样简单的协调原理绘制出的艺术品,描绘的不过是一个缺少活力和绝对平静的世界,这样一种世界只能适合于那种僵化的、淡漠的心境。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极度的宁静,用物理学家的话讲,是一种熵达到极限后的绝对静止。”

随着视觉艺术的发展,单纯的协调原理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如同音乐一样,不协调的概念仅仅是那些讲究协调规律的创作方法才使用的,因为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阶系统的创作手法已经打破了音乐传统中的不协调概念。同样,二十世纪绘画的发展也使这个术语显得陈腐,在艺术家构思和表现他们的作品时,任何色彩组合只要能够有机的工作,就都应当认为是协调和有效的。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认为,艺术家必须研究的东西是色彩和色彩关系的动态力特征,他自己的主观偏爱和他自己对色彩中象征符号意义的评估。“我们的兴趣中心应该在于(A)色彩的结构方面,即在众多的关系中色彩是如何起作用的;(B)色彩的表现方面,即色彩在转化外部世界为我们视觉印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潜能,以及色彩作为一种激感的媒介物,在表现象征意象的内心世界中所具有的潜能。”

在物理学原理中,隐含在物质之中的“能量”使物体产生了运动的趋势。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都能产生有节奏的外观,而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由于内部“能量”的存在而常常带给人运动着的节奏感。色彩就是这样,本身静止不动的色彩由于潜在的“能量”的作用而以吸引力的状态存在,从而使色彩的组合产生运动的趋势,具有运动的节奏感。如图3,在这三条色带的上端是红、黄、蓝三原色,下端是它们的补色橙、绿、紫,中间是七个过渡色。可以感觉到,色彩在这些方块上以一定的渐变过程向上或向下发展,形成运动。

“现代艺术心理学发现节奏既是有机生命的特征,也是数的(时间和空间)协调的特征,节奏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它联系着艺术空间美的形式,另一方面还在于它反映着人的生命本能。人对生命的纯粹感觉来自基本的节奏。这种生命的基本律动表现为人跳动的心律,呼吸的自然节律,以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爱好节奏和谐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当外在的节奏能够使人的身、心、脑同一,感受到愉快,便可称其为和谐的节奏。从这个意义出发,和谐色彩的范畴可以获得极大地拓展,完全有理由认为和谐的色彩其实是指色彩组合综合了动态力因素后,在组合结构上具有既自然又融洽的节奏。

三、动态和谐的色彩关系

色彩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色彩的组合节奏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结构关系,在静止的色彩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能量”的运动,色彩空间因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崩离析。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色彩空间和色彩运动通过存在于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实现。当两种以上色彩并置时,各自的色相、明度、纯度乃至冷暖属性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这一同时对比现象是全部色彩体验和色彩美学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色彩动力学,即色彩现象之起源。色彩对比控制了色彩空间的执行,是动态的色彩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色彩感知过程中生理、心理“能”起作用的基础。

色彩通过包括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同时对比、面积对比……等等在内的各种对比关系提高或降低彼此的敏感性,使色彩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从而产生变化万千的运动趋势,形成各种各样的色彩空间节奏。例如:明暗对比使色彩产生占据不同空间的视觉效果,对比越强烈,空间深度越大;补色对比使互补的色彩之间相互提供最大限度的强化了的活力,相互补充最大限度的能量和彩度;面积对比使小面积色彩为了生存而战斗从而增加了活力……。处于对比状态中的色彩,“可能彼此增加强度;也可能彼此紧挨着展现如此和谐的关系,以至眼睛的运动可以毫不费力的掠过它们而几乎没有意识到变化;可以在一起‘喊叫’,也可以在一起‘悲叹’;还可以相互抵消。”以一种方式组合色彩可以刺激其表现力,以另外一种方式组合又可以抑制其活力,色彩具有的动态力特征赋予色彩活跃的表现力。

色彩调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础釉,乳浊剂,色彩

1引 言

最初,釉面色彩和表观特征的获得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现在陶瓷生产者已能通过对釉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的控制来稳定质量,获得预期的色彩和艺术效果。

通过使用各种色料和成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生坯,素坯可以取得多样性的色彩和图案绚丽的装饰效果。其中基础釉的类型、化学组成和标准化非常重要。只有在熟知基础釉的基本类型、组成釉式、色料对基础釉的要求、成釉中各组成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才能成功生产出一系列美丽的、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功能性的陶瓷釉。

2基础釉的组成及不同乳浊性的获得

基础釉由长石、熔块、白云石、石英、滑石、硼酸盐、方解石、碳酸钡、碳酸锶、氧化锌等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组成。基础釉中不含金属着色氧化物、陶瓷色料。基础釉可产生三种表面结构,即光泽、半无光(亚光)和无光;三种透光性,即透明、半透明和失透(乳浊)。

不同的基础釉适用于不同的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和气氛制度,如氧化气氛、中性气氛和还原气氛)。好的基础釉能保证与相应色料的配合,产生不同的乳浊性、不同的光泽和色彩效果。

将基础釉从透明变成失透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在基础釉中添加乳浊剂如硅酸锆、氧化锌等。向有光泽的透明基础釉中加入1%~3%的乳浊剂会产生轻微乳浊,加入5%~8%会出现半失透,加入10%~15%则出现完全失透。至于不透明基础釉,由于在加乳浊剂之前,本身就有一定的不透明性,所以加入上述比例的乳浊剂后,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可相应减少乳浊剂的加入量。

3基础釉乳浊程度的影响因素

基础釉的乳浊程度和性质,受下述因素的影响:

3.1 基础釉的实验式(赛格尔式)

不透明的基础釉有利于形成乳浊效果,其不透明的原因是表面上生成了微小的结晶。为了达到这种状态,釉应稍呈酸性,且组分达到饱和状态,以保证析晶。因此应采用含长石较少的石灰基础釉,一般釉式中的CaO在0.4mol以上。钡釉、锌釉、铅釉也是形成乳浊效果的基础釉,但高碱釉不宜配制。

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在釉式中的含量比,对釉的成熟温度、粘度和组织结构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釉式Al2O3:SiO2在1:3~1:6之间时比较容易形成不透明或无光的釉面效果。

3.2 乳浊剂的种类和加入量

当前,陶瓷釉料中应用最广的乳浊剂是硅酸锆。硅酸锆乳浊剂也有好多种,并可以相互替代。通常情况下,粒径越小(但有限度),所需乳浊剂的量也越少;两种相互混用的硅酸锆的粒径越接近则混用后的乳浊效果越好。硅酸锌锆也是一种乳浊剂,并能显著增加釉面强度。

二氧化钛也是一种很好的乳浊剂,但在高温下不稳定,所以通常只应用在搪瓷釉中。经改进后,如做成钛榍石型的乳浊剂,就可用在陶瓷釉中。由于其高温粘度低,熔融范围窄,使用不当时会产生不平整、不规则的釉面。

二氧化锡是一种优良的乳浊剂,用在陶瓷釉中能产生一种略泛黄的白色,这种白色与硅酸锆产生的白色相比,更为柔和,且使用二氧化锡所得到的釉面更为平整和细腻。

4基础釉的着色

基础釉的着色取决于下述因素:基础釉的组成、烧成条件、施釉方法、基础釉中着色氧化物或色料的含量。

4.1 基础釉的实验式(塞格尔式)

若釉式中的碱含量(如长石)越高,则加入氧化钴(着色氧化物)后呈现的蓝色越深。

4.2 烧成条件

生烧的釉,色泽灰白且不耐磨,而过烧的釉在呈色强度上会有所降低,且釉面色差也较大;烧成气氛也能改变釉的颜色,例如还原性气氛可使含氧化铜的釉产生红色。

4.3 施釉方法和釉层厚度

施釉方法(如喷釉、浸釉、甩釉、刷釉等)和施釉的厚度都会影响釉的颜色。例如,施釉不均匀会导致釉层下的坯体颜色对釉呈色有不利影响。

4.4 金属着色氧化物和碳酸盐

通常情况下,在基础釉中引入1%~2%的金属着色氧化物或碳酸盐会在基础釉上产生轻度色彩,引入5%会产生中等强度的颜色,而引入10%~15%则会产生深沉、丰满和强烈的色彩。根据经验,氧化钴等着色氧化物或相应的碳酸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例如:碳酸钴、硫酸钴、氧化铬、氧化铜、红色氧化亚铜(Cu2O)、碳酸铜、硫酸铜、铁红、粉状钛铁矿、铬铁矿、黑色氧化铁、黄色氧化铁、氧化锰、碳酸锰、黑色氧化镍、绿色氧化镍、碳酸镍、重铬酸钾、暗金红石、亮金红石、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等。

在不同基础釉中加入5%的高岭土稀释的氧化钴,则会得到光亮蓝釉、半无光蓝釉和无光蓝釉。但在特定的基础釉中,蓝色的深浅和呈色是不同的。

4.5 着色剂

着色剂可由金属着色氧化物、稳定剂、乳浊剂的混合物组成,这些混合物可煅烧至高温,制成色料后再配入釉中。由金属着色氧化物所制成的着色剂具有可靠的色彩再现性和特殊的色相。在基础釉中加入1%~2%的着色剂可使基础釉产生轻度的颜色,加入3%~5%的着色剂可使基础釉产生中等强度的颜色,加入6%~8%的着色剂可使基础釉产生重度的颜色。着色剂的本色可随基础釉、窑内气氛、烧成温度、施釉厚度、坯体组成及烧成次数(一次烧成,二次烧成,三度重烧)的不同而不同。基础釉一旦变动就要重新进行调色试验。

5烧成制度及施釉

众所周知,色料在釉中的呈色与基础釉及烧成制度有很大关系,只是有的色料要求严格,有的则适应范围较宽。通常规定几种最基本的基础釉,如有铅、低铅或无铅;有锌、低锌或无锌;有乳浊剂、低乳浊剂或无乳浊剂。

此外,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有光釉、半无光釉和无光釉,首先在同一类釉中,如在有光釉中,选择两种或三种基础釉(对应两种或三种典型的基础釉实验式),然后在平放的釉面砖素坯上,用特制的上釉板上釉,在辊道窑中烧成。素坯的种类不同,烧成后釉面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同一窑中的不同部位放置相同的试样,烧成后的釉面效果也会稍有不同,这是因窑内不同部位温度和气氛略有不同所致。

获得理想釉面色彩和乳浊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成熟、可靠的几种典型釉式(如光亮基础釉、半无光或亚光基础釉、无光基础釉),然后加入不同的乳浊剂、着色金属氧化物或着色剂以获得不同的釉面色彩。将这些乳浊剂、着色剂等加到几种典型、可靠的基础釉中将会产生相应的颜色和乳浊性。

必须指出的是:基础釉固然重要,但掌握釉料在坯体及在窑炉中烧成的技术更为重要,这里既有坯、釉相适应的问题,更有色料和乳化剂在特定的高温环境下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使用这种在有限的几种基础釉中加入着色氧化物、着色剂和乳化剂的简单方法,可对不同烧成温度范围下的基础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产生所需的釉面颜色和釉面乳化效果。了解着色氧化物、着色剂和乳化剂的效果,对以后的釉面性能(包括呈色性能、釉面外观、釉面硬度、釉面耐磨性等)的测试很有价值。一种稳定、均匀的釉面一旦形成,根据可靠的基础釉公式即可派生出很多具有特定色彩和乳浊效果的成釉。

6几种典型的釉式样本(配方组成,质量百分比%)

6.1 透明光泽基础釉

(1) Cone 6(1200℃)烧成透明光泽基础釉

霞石正长岩 20 (过270目筛)

白垩

20

高岭土

20

石英粉

20 (过325目筛)

铅熔块

20

(2) Cone 6(1200℃)烧成透明光泽基础釉

铅熔块

60

石英粉

22(过325目筛)

高岭土

12

白垩

6

皂土

2

(3) Cone 6(1200℃)烧成透明光泽基础釉

霞石正长岩 41(过270目筛)

氧化锌

6

白垩

16

碳酸钡

7

石英粉

30(过325目筛)

6.2 半无光基础釉(烧成温度1200℃)

(1) 钙质亚光釉

白垩

15

霞石正长岩 40(过270目筛)

石英粉

38(过325目筛)

高岭土

7

(2) 镁质亚光釉

霞石正长岩

29

碳酸镁

11

氧化锌

3

Gillespie硼酸盐 14

石英粉

35(过325目筛)

高岭土

8

(3) 钙、镁质亚光釉

Custer长石

25

白云石

16

白垩

3

氧化锌

3

高岭土

18

石英粉

35(过325目筛)

6.3 无光基础釉(烧成温度1200℃)

(1) 钙质无光釉

霞石正长岩

60(过270目筛)

白垩

15

高岭土

10

石英粉

15(过325目筛)

(2) 钙镁锌质无光釉

霞石正长岩

45(过270目筛)

白垩

18

高岭土

20

石英粉

5(过325目筛)

氧化锌

12

(3)钙镁质无光釉

霞石正长岩

60(过270目筛)

白云石

15

Zamek球粘土

10

石英粉

15(过325目筛)

6.4 透明光泽蓝色釉(烧成温度1200℃)

霞石正长岩

19(过270目筛)

白垩

19

高岭土

19

石英粉

19(过270目筛)

透明铅熔块

19

稀释氧化钴

5

6.5 半无光蓝色釉(烧成温度1200℃)

白垩

14

霞石正长岩

38(过270目筛)

石英粉

36(过325目筛)

高岭土

7

稀释氧化钴

5

6.6 无光蓝色釉(烧成温度1200℃)(加入乳化剂)

霞石正长岩

19(过270目筛)

白垩

19

高岭土

19

石英粉

19(过325目筛)

乳浊铅熔块

19

稀释氧化钴

5

6.7 光泽黑色釉(烧成温度1200℃)

白垩

14

霞石正长岩

38

石英粉

36(过325目筛)

高岭土

7

黑色着色剂

3

6.8 半无光白色釉(烧成温度1200℃)

白垩

14

霞石正长岩

38(过270目筛)

石英粉

36(过325目筛)

高岭土

7

Superpax(超细硅酸锆) 5

6.9 无光蓝色釉(烧成温度1200℃)

霞石正长岩

56(过270目筛)

白云石

14

高岭土

10

石英粉

15(过325目筛)

稀释氧化钴

5

参考文献

1 俞康泰,陶瓷色釉料与装饰导论.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色彩调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书籍 封面设计 色彩构成 应用

书籍封面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它既带给读者感官上美的感觉,又能够起到保护书籍的作用。现阶段,各种各样的书籍层出不穷,书籍封面设计也是书籍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构成是最重要的构成环节,色彩构成是指设计者根据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感觉出发,通过对比、调和与统一三个手段,使色彩的相互作用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设计。本文将从色彩构成的对比、调和、统一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构成的应用。

1 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对比的应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在一起后,由于时间或空间原因给人明显的差异感,这种差异感就是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色彩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色彩对比关系包括很多方面,具体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在书籍封面设计的过程中若合理的进行色彩构成的应用,一方面要对色彩对比的各个方面都加以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明确色彩对比应用于不同类型书籍的注意事项。

1.1 色彩对比概述

色彩对比较多的涉及到关于有彩色与无彩色的问题,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种,通常我们所指的无彩色为:金、银、黑、白、灰这些非彩色的颜色,而有彩色则是指带有一定的冷暖色调倾向的颜色,具体的颜色有很多,但都是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基础上调配而来的。

(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具体包括三种类型:零度对比、调和对比和强烈对比,这三种对比各有特色同时也各有利弊。零度对比包括无彩色与无彩色的对比、无彩色与有彩色的对比、同种色相对比以及无彩色与同种色相的对比。无彩色与无彩色的对比即为金、银、黑、白、灰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搭配简洁、大方、干净、质朴,但是由于其颜色较少,易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无彩色与有彩色的对比是指将上文中提到的无彩色和有彩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产生强烈对比效果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富于活力,但容易给人以喧闹的感觉;同种色相对比是指将有彩色或无彩色中颜色相近的颜色有机结合,这样的结合很别致,但是稍显单板;无彩色与同种色相的对比是指金、银、黑、白、灰与相似的颜色进行搭配,这种搭配是较为新颖、可行性高的一种设计。

调和对比包括弱对比类型、较弱对比类型以及中对比类型。调和对比类型是以色相距离的度数来决定的,上文中的三个程度对比在色相距离上分别为三十度、六十度和九十度。其中弱对比类型文静却单调,较弱对比类型丰富且统一,中对比类型较为明快。强烈对比是以对比色相和对比色相的距离决定的,具体分为强度对比类型与极端对比类型,前者要求对比距离为120°后者要求对比距离为180°。相比之下,强度对比类型较极端对比类型更具可采取性。

(2)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与其他对比;在色彩构成的色彩对比方面,色相对比是最基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应用于设计中的一种对比类型,在上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这里笔者将简单介绍几种可应用于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对比类型:①明度对比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组合,组合后会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对比效果,明度对比因级数而划分为低明度区、中明度区和高明度区,具体可以划分为九种基本类型。②纯度对比是指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风格。③另外色彩对比中还包括纹理对比等对比形式。

1.2 色彩对比应用于不同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色彩对比在色彩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它通常决定了这本书封面的风格,那么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在设计封面时就要采取不同的对比类型,这是色彩构成应用于书面设计中的首要考虑因素。

例如,在进行幼儿刊物封面设计时,就应该选取无彩色与同种色相的对比,同时在明度对比方面要强调为中明度区,这样既有明亮、活力的感觉,又不至于过于喧闹,能够满足吸引幼儿的要求,同时不会给幼儿的视力带来阅读负担;而对于富有神秘感的科普类杂志,则适用于应用能够给人带来神秘感的色彩对比,并且在明度方面不易过于明亮,最佳的设计方式为:采取无彩色与无彩色的对比或者是同种色相对比,同时要注意在明度对比上要采取低明度的对比方式;再比如对于时装类的书籍,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强调高明度和富有活力的色彩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引人注意,达到预期的销售目的。

总之,色彩对比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构成的重要组成环节,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之前能够对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等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另外设计者对于所设计的书籍内容要有明确的了解,以便明确封面的风格,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艺术设计。

2 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调和的应用

如果说在书籍封面色彩构成中,色彩对比是基础的部分,那么色彩调和就是最核心的部分。色彩调和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色彩组织在一起,要求统一协调,最终达到和谐有序的视觉效果。色彩调和具体包括三个重要组成方面:同一调和、秩序调和以及对比调和。

将有差别的色彩混入色彩的同一要素进而达到缓解颜色不和谐感的方式即为色彩调和的同一调和,例如在红、绿色之间混入黄色、至使橙色以及黄绿色的出现就是同一调和的最典型代表;秩序调和的意义在于能够使色彩的整体搭配有一个合理的秩序,最终达到满足人们的审美感觉的调和方式,例如对于光线下颜色的处理就是典型的秩序调和,秩序调和要求设计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对比调和与色彩对比相近,要求在视觉上有一个明确的感官效果,但是不同点在于,对比调和要求色彩对比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对比调和将原本的色彩对比进行调整和整合,使得整个书面设计的色彩构成更容易接受,不至于有浮夸或者是喧闹的感觉。

这就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调和的应用,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中色彩对比是基础的,所有的其他步骤都是在色彩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色彩调和就是将已经成型的色彩对比进行调和和完善,使整个设计更具可看性、逻辑性、秩序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说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调和的应用是整个书面设计色彩构成中的核心部分。

3 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统一的应用

色彩统一强调的是整个书籍封面设计的和谐,具体包括色彩构成要与书籍的形态、书籍的内容、书籍的功能以及阅读者的审美相和谐。如果说色彩对比是书籍封面设计的基础部分,色彩调和是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核心部分,那么色彩统一就是书籍封面设计的后期完善环节。色彩统一从形态、书籍的内容、阅读者的心理三个方面出发。

色彩与形态的统一:色彩与形态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他们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并且要统一和谐,因为固定的形态有其固定的色彩。例如我们习惯用绿色与红色来诠释苹果,同时我们还习惯用红色或黑色来表达图形与立体,这是一个色彩与形态的统一,被要求符合客观事实,同时兼顾阅读者的视觉感受。因此在进行书籍封面设计时,要注意色彩与形态的统一。色彩与书籍的内容的统一:书籍的内容在封面中用色彩加以表达也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构成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色彩要与书籍的内容形成统一,阅读者在对于书籍进行挑选时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书籍封面的影响,色彩与内容的统一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在进行历史方面的书籍封面设计时易用红调,而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的一类书籍则适应用灰色和白色,对于青少年易用活力四射的颜色,老年读物则更偏向于无彩色系。色彩与阅读者心理的统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书籍封面的导向作用方面上,另外还强调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暗示上,与色彩与书籍内容上的统一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书籍封面上的色彩构成与阅读者的心理统一才能够使阅读者更加接受和喜爱,书籍封面的设计才有意义。

这就是书籍封面设计色彩统一的应用,这是书籍封面设计的最后环节,只有色彩统一方面做到合理的完善,才能使书籍封面的色彩构成更加有秩序、更加合理、更加有艺术底蕴。

4 结语

总之,在整个书籍封面设计色彩构成中,色彩对比是最重要的基础部分,采取合理的色彩对比决定了整个书籍封面的风格;而色彩调和则是核心部分,色彩调和完善了色彩对比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色彩的统一则是最终的审核部分,色彩统一使得整个书籍封面设计更有秩序,更加庄重并且合理。色彩对比、色彩调和与色彩统一是书籍封面设计色彩构成中三个重要的组成方面,环环紧扣、缺一不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书籍封面设计者接触到本文,掌握书面设计中色彩构成的基本点,使日后书籍封面的色彩构成更加科学和严谨。

参考文献:

[1]王磊,卢嘉.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余秉楠.书籍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