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蓝天之下

蓝天之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蓝天之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蓝天之下范文第1篇

故事中的四个花季少年杜鹏、林绍远,陈志、徐枫原是学校的好学生,但却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的沉沦。

杜鹏原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一直是他们的骄傲。然而那一次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他的爸爸和一个陌生女人在一起,他惊呆了,他始终不相信自己的爸爸会干出这样的事。又一次,他不小心听见了爸爸妈妈在吵架,要把他送去国外,然后离婚。父母的离异使他一时之间找不到温暖,就去网吧,上网需要钱,他没钱,就去偷去抢。在偷窃中不小心打死了一名保安,后来得知这名保安是家中保姆的丈夫,过意不去,最终跳楼自杀了。林绍远、陈志也因为网络做出了违法行为被判了刑,徐枫过度上网得了幻想症。这四个本是有可能成为国家栋梁的青年,在网络的引诱下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多么让人痛心啊!

在他们犯罪时,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犯下的罪有多大。当警察到林绍远家时,但警察看到这一家子温馨的场面,他也舍不得拆散这一家庭呀!但我看到警察带走林绍远,他的父母在警车后面跟着跑,此时此刻我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我留下了眼泪,当然,在场的同学都留下了眼泪;我也永远都不会忘记杜鹏跳楼时的在脑海里浮现的那一段话,在他说的同时,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牵绊着,看到这,我又不禁流下了眼泪。我是多么感动,我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事:

那天,我去我外婆家,忽然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找自己的孙子,她问我:“小姑娘,你有没有看见xx?”我知道她的心里很着急,因为我听说她的孙子很喜欢去网吧,一有空,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去,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吸引他。他从小没有父母,就和他奶奶相依为命,我真想劝劝他:“你怎么对得起在天上的父母,又怎么对得起你奶奶呢?不要在沉迷与网络了,改邪归正吧!”我真担心他会和电影里的四个少年一样,走入歧途。

蓝天之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课前演讲 课外阅读 阅读范围 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初中生阅读是这样规定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囿于各种因素,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然堪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课程标准定的这个最低标准很难达到。

对初一上学期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调查学校是黑河市第三中学和黑河市第四中学,调查人数是158人,班级程度参差不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读书籍多数来自于家庭出资购买,读书时间也多数在节假日或晚上睡觉前,在学校没有时间读书。每月读书数量在1—2本的居多,读书内容多以教师推荐的名著为主,自然科学、历史偶有涉及,书籍种类单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较少,课外阅读的障碍首先来自于家庭,一些家长忙于生计,本身无阅读习惯,也无让学生多读书的意识。二是功课太多,没有较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校图书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在校以学习为主。四是学校没有安排课外阅读课时,即使学校安排,但语文教师往往不按学校规定进行,阅读课常被挤占。

原因很多,即使学生喜欢阅读,但限于种种因素不能进行较充分自由的阅读,老师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持赞成态度的只占半数。综合以上调查,因为学生不能利用图书馆进行广泛阅读,学生阅读受家庭经济和家长态度影响较大,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多数不能进行网络和电子书籍阅读,加之学校所留课业比较多,时间被作业和课外补课挤占,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知识面很窄。学生对写作感觉一般,热情不足,对写作持一般态度的人占多数。

关于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选择读物,因为自己选择的更感兴趣,不仅能积累知识,给写作带来灵感,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端正生活态度,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极个别人认为老师推荐的更有针对性,或是老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结合更好。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在班级实行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大量读书的目的,我在每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的三分钟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

星期一:最有感觉的人物形象。

这样安排的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对初中生有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个内容安排可以督促学生阅读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等,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魅力,从而在人格上起到积极影响。如有的学生开始读《红楼梦》,对史湘云很有感觉,写下以下读书笔记:“《红楼梦》中对史湘云的描写是浓墨重彩,她心直口快,勇敢爽朗,不拘小节,而且才思敏捷,情怀超脱,如男人一般,喝醉了在石头上一睡,真是一个豪放,读来如见其人。”

虽然有的学生措词不太准确,但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孙悟空很果敢、聪明,而且敢作敢当,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物。对自己认定的人会真心对待,可谓一个光明磊落的正派人物。”

对于人物形象的概括,有的学生会借鉴别人的说法,有的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感受,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感受的学生往往得到肯定,因为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应该有个性,个人体验是不可代替的。

星期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有的学生选择这句话:“一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学生往往会结合班级生活谈喜欢的理由:“我喜欢这句名言,如我们小组,一起努力争得班级本次课堂参与第一名,各个小组都实力加强并团结起来,我班就是最强大优秀的班级,项项都能争第一。”

有的学生说:“我在上学期政治书上看到了莎士比亚的一条名言,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人的情绪是多变的,与个人态度紧密相连,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适当的悲伤可以表达他深切的感情,而过度伤心却没有必要,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学会自控,不能让自己成为欠缺智慧的人。”

“‘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句话很催人奋进,而且充满了对青想的执著,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如果我们没有恒心,总是半途而废,那么任何事都做不成。生活中没有恒心做不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或是因为哲理,或是因为优美,不但能积累素材,更能提高鉴赏能力。

星期三:读书方法推荐。

读书方法以名人读书方法介绍为主要内容,有学生介绍鲁迅读书方法,先看题目,想想自己能怎么学然后细读,看到独特之外,用笔勾画,并在写作中运用,读书分精略两部分,精是有用而精解的部分,略是粗淡而无用的部分。

又有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跳读法,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也不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此外,还有华罗庚的“厚薄法”,“三复四漏”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式等。

不止一个学生介绍做记号的读书方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在看书时遇到的好句或好词都用符号标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读书有目的性。在读书时,一些问题可以用标点符号标出来,在不明白的地方标注,便于向书本和别人请教。”

学生还可自创方法,也许前人已经总结出来,但自悟出来也很了不起。看到书名,首先猜想书的内容,如果猜中了,这本书就不必浪费时间看了。如果没有猜中,就读下去,这样更有兴趣。好看的内容要细细阅读,不好看的内容一带而过,读书要像写作文一样,详略得当。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积累雄厚才能创新。以此让学生掌握不同方法,殊途同归,达到课外阅读得法的目的。

星期四:推荐一部好书并说明理由。

内容以名著为主,兼顾其他种类。有一个学生推荐《水浒传》,“小说情节很有吸引力,令人欲罢不能,总想一下子读完。如在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回中,写董超和薛霸把林冲绑到树上举棍要打,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鲁智深突然从天而降,救了林冲,场面颇为紧张”。

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在不断扩大。有人推荐了利用心理学知识破案的书籍《FBI教你破解肢体语言》,中联邦局审讯嫌疑人时通过嫌疑人的眼睛和手势破解了案情。学生写道:“生活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表现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心理学与读心术也是一门很好的课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当然了,遇到反侦察的时候也要善于应变哦!”

自然科学类《行星大探秘》,阳光少年励志名著《自然教育》,推理类小说《福尔摩斯探索全集》……杂志《意林》的介绍:“这本杂志用生动的小故事给人们讲了许多大道理,是我们的好伙伴,是童趣的大本营。许多人羡慕成功,徒叹自己如何才能到达理想的顶峰,这本书告诉我们一步一步,化整为零,踏实走下去才能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我喜欢《意林》并推荐给大家,一则故事,改变一生。”

只要坚持,学生的阅读范围就会越来越广。

星期五:最有触动的一个故事。

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故事在我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但一旦再被拾起,则那份感动仍留存天地。

学生对一些见闻开始留意。“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全身溃烂无法捐赠遗体,只能捐赠眼角膜,她不顾亲人极力反对,停止用药,以保证眼角膜的捐赠。王飞越用她的眼角膜让其他病人重见光明,看到世界的美好,她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爱一直在延续,她的爱笼罩着人们的心灵,照亮人间。”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感人瞬间如果再放在作文里老师就会觉得材料不够新,老套,但一些故事永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个双膝跪地以四肢支撑用生命救了孩子的母亲所演绎的故事荡气回肠,孩子毫发未损。铭记这个母亲的人不只是这个亲生孩子,还有那么多被悲壮的爱触动心灵的人们。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感天撼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句话:“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讲故事不但要感动自己和别人,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还要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完成课外自主阅读,博览知天下,课前三分钟演讲受益无穷。

蓝天之下范文第3篇

一 耶律楚材与丘处机在中亚的天文活动

有关耶律楚材与丘处机这两位著名人物在中亚的天文学活动的记载,是颇为重要的背景材料。它们表明,元代中国与伊斯兰天文学的接触,在忽必烈时代的到来之前,早巳非常活跃地进行着。

耶律楚材(1189---1243)本为契丹人,辽朝皇室的直系子孙,先仕于金,后应召至蒙古,于1219年作为成吉思汗的星占学和医学顾问,随大军远征西域。在西征途中,他与伊斯兰天文学家就月蚀问题发生争论,《元史·耶律楚材传》载其事云:“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楚材曰否,卒不蚀。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

此事发生于成吉思汗出发西征之第二年即1220年,这可由《元史·历志一》中“庚辰岁,太祖西征,五月望,月蚀不效……”的记载推断出来。〔1〕发生的地点为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Smarkand)〔2〕,这可由耶律楚材自撰的西行记录《西游录》(向达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的行踪推断出来。

耶律楚材在中国传统天文学方面造诣颇深。元初承用金代《大明历》,不久误差屡现,上述1220年五月“月蚀不效”即为一例。为此耶律楚材作《西征庚午元历》(载于《元史·历志》之五至六),其中首次处理了因地理经度之差造成的时间差,这或许可以看成西方天文学方法在中国传统天文体系中的影响之一例——因为地理经度差与时间差的问题在古希腊天文学中早已能够处理,在与古希腊天文学一脉相承的伊斯兰天文学中也是如此。

据另外的文献记载,耶律楚材本人也通晓伊斯兰历法。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麻答把历”条云:“耶律文正工于星历、筮卜、杂算、内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尝言西域历五星密于中国,乃作《麻答把历》,盖回鹘历名也。”联系到耶律楚材在与“西域历人”两次争论比试中都占上风一事,可以推想他对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方法和伊斯兰天文学方法都有了解,故能知己知彼,稳操胜算。

约略与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的同时,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丘处机(1148—1227)也正在他的中亚之行途中。他是奉召前去为成吉思汗讲道的。丘处机于1221年岁末到达撒马尔罕,几乎可以说与耶律楚材接踵而至。丘处机在该城与当地天文学家讨论了这年五月发生的日偏食(公历5月23日),《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载其事云:

至邪米思干(按即撒马尔罕)……时有算历·者在旁,师(按指丘处机)因问五月朔日食事。其人云:此中辰时食至六分止。师曰:前在陆局河时,午刻见其食既;又西南至金山,人言巳时食至七分。

此三处所见各不同。……以今料之,盖当其下即见其食既,在旁者则千里渐殊耳。正如以扇翳灯,扇影所及,无复光明,其旁渐远,则灯光渐多矣。

丘处机此时已73岁高龄,在万里征途中仍不忘考察天文学问题,足见他在这方面兴趣之大。他对日食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可见到不同食分的解释和比喻,也完全正确。

耶律楚材与丘处机都在撒马尔罕与当地天文学家接触和交流,这一事实看来并非偶然。150年之后,此地成为新兴的帖木儿王朝的首都,到乌鲁伯格(Ulugh Beg)即位时,此地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台(1420),乌鲁伯格亲自主持其事,通过观测,编算出著名的《乌鲁伯格天文表》——其中包括西方天文学史上自托勒密(Ptolemy)之后千余年间第一份独立的恒星表。〔3〕故撒马尔罕当地,似乎长期存在着很强的天文学传统。

二 马拉盖天文台上的中国学者是谁

公元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Hulagu,或作Hulegu)大举西征,于1258年攻陷巴格达,阿拔斯朝的哈里发政权崩溃,伊儿汗王朝勃然兴起。在著名伊斯兰学者纳速拉丁·图思(Nasir al-Din al-Tusi)的襄助之下,旭烈兀于武功极盛后大兴文治。伊儿汗朝的首都马拉盖(Maragha,今伊朗西北部大不里士城南)建起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天文台(1259),设备精良,规模宏大,号称藏书四十余万卷。马拉盖天文台一度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前去从事研究工作。

被誉为“科学史之父”的萨顿博士(C.Sarton)在他的《科学史导论》中提出,马拉盖天文台上曾有一位中国学者参加工作。〔4〕此后这一话题常被西方学者提起。但这位中国学者的姓名身世至今未能考证出来。

萨顿之说,实出于多桑(C.M.D’Ohsson)《蒙古史》,此书中说曾有中国天文学家随旭烈兀至波斯,对马拉盖天文台上的中国学者则仅记下其姓名音译(Fao-moun-dji)。〔5〕由于此人身世无法确知,其姓名究竟原是哪三个汉字也就只能依据译音推测,比如李约瑟著作中采用“傅孟吉”三字。〔6〕

再追溯上去,多桑之说又是根据一部波斯文的编年史《达人的花园》而来。此书成于1317年,共分九卷,其八为《中国史》。书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直到旭烈兀时代,他们(中国)的学者和天文家才随同他一同来到此地(伊朗)。其中号称“先生”的屠密迟,学者纳速拉丁·图思奉旭烈兀命编《伊儿汗天文表》时曾从他学习中国的天文推步之术。又,当伊斯兰君主合赞汗(Ghazan Mahmad Khan)命令纂辑(被赞赏的合赞史》时,拉施德丁(Rashid al-Din)丞相招致中国学者名李大迟及倪克孙,他们两人都深通医学、天文及历史,而且从中国随身带来各种这类书籍,并讲述中国纪年,年数及甲子是不确定的。〔7〕

关于马拉盖天文台的中国学者,上面这段记载是现在所能找到的最早史料。“屠密迟”、“李大迟”、“倪克孙”都是根据波斯文音译悬拟的汉文姓名,具体为何人无法考知。“屠密迟”当即前文的“傅孟吉”——编成《伊儿汗天文表》正是纳速拉丁·图思在马拉盖天文台所完成的最重要业绩。由此还可知《伊儿汗天文表》(又称《伊儿汗历数书》,波斯文原名作Zij11-Khani)中有着中国天文学家的重要贡献在内。

最后还可知,由于异国文字的辗转拼写,人名发音严重失真。要确切考证出“屠密迟”或“傅孟吉”究竟是谁,恐怕只能依赖汉文新史料的发现。

三 双语的天文学文献

李约瑟曾引用瓦格纳(Wagner)的记述,谈到昔日保存在俄国著名的普耳科沃天文台的两份手抄本天文学文献。两份抄本的内容是一样的,皆为从1204年开始的日、月、五大行星运行表,写就年代约在1261年。值得注意的是两份抄本一份为阿拉伯文(波斯文),一份则为汉文。1261年是忽必烈即位的第二年,李约瑟猜测这两份抄本可能是札马鲁丁(详下文)和郭守敬合作的遗物。但因普耳科沃天文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遭焚毁,李氏只能“希望这些手抄本不致成为灰烬”〔8〕。

在此之前,萨顿曾报道了另一件这时期的双语天文学文献。这是由伊斯兰天文学家撒马尔罕第(Ata ibn Ahmad al-Samarqandi)于1362年为元朝一王子撰写的天文学著作,其中包括月球运动表。手稿原件现存巴黎,萨顿还发表了该件的部分书影,从中可见此件阿拉伯正文旁附有蒙文旁注,标题页则有汉文。〔9〕此元朝的蒙古王子据说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直系后裔阿刺忒纳。〔10〕这件文献中的天文学内容则尚未见专题研究问世。

四 札马鲁丁以及他送来的七件西域仪器

元世祖忽必烈登位后第七年(1267),伊斯兰天文学家札马鲁丁进献西域天文仪器七件。七仪的原名音译、意译、形制用途等皆载于《元史·天文志》,曾引起中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由于七仪实物早已不存,故对于各仪的性质用途等,学者们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兹简述七仪原名音译、意译(据《元史·天文志》)、哈特纳(W.Hartner)所定阿拉伯原文对音,并略述主要研究文献之结论,依次如下:

1.“咱秃哈刺吉(Dhatu al-halaq-i),汉言混天仪也。”李约瑟认为是赤道式浑仪,中国学者认为应是黄道浑仪〔11〕,是古希腊天文学中的经典观测仪器。

2.“咱秃朔八台(Dhatu’sh-shu‘batai),汉言测验周天星曜之器也。”中外学者都倾向于认为即托勒密(Ptolemy)在《至大论》(Almagest)中所说的长尺(Organon parallacticon)。〔12〕

3.“鲁哈麻亦渺凹只(Rukhamah-i-mu‘—wajja),汉言春秋分晷影堂。”用来测求春、秋分准确时刻的仪器,与一座密闭的屋子(仅在屋脊正东西方向开有一缝)连成整体。

4.“鲁哈麻亦木思塔余(Rukhamah-i-mustawiya),汉言冬夏至晷影堂也。”测求冬、夏至准确时刻的仪器,与上仪相仿,也与一座屋子(屋脊正南北方向开缝)构成整体。

5.“苦来亦撒麻(Kura-i-sama’),汉言浑天图也。”中外学者皆无异议,即中国与西方古代都有的天球仪。

6.“苦来亦阿儿子(Kura-i-ard),汉言地理志也。”即地球仪,学者也无异议。

7.“兀速都儿刺(al-Ustulab),汉言定昼夜时刻之器也。”实即中世纪在阿拉伯世界与欧洲都十分流行的星盘(astrolabe)。

上述七仪中,第1、2、5、6皆为在古希腊天文学中即已成型并采用者,此后一直承传不绝,阿拉伯天文学家亦继承之;第3、4两种有着非常明显的阿拉伯特色;第7种星盘,古希腊已有之,但后来成为中世纪阿拉伯天文学的特色之一——阿拉伯匠师制造的精美星盘而久负盛名。如此渊源的七件仪器传人中土,意义当然非常重大。

札马鲁丁进献七仪之后四年,忽必烈下令在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东南境内)设立回回司天台(1271),并令札马鲁丁领导司天台的工作。及至元亡,明军占领上都,将回回司天台主要人员征召至南京为明朝服务,但是该台上的西域仪器下落,却迄今未见记载。由于元大都太史院的仪器都曾运至南京,故有的学者推测上都回回司天台的西域仪器也可能曾有过类似经历。但据笔者的看法,两座晷影堂以及长尺之类,搬运迁徙的可能性恐怕非常之小。

这位札马鲁丁是何许人,学者们迄今所知甚少。国内学者基本上倾向于接受李约瑟的判断,认为札马鲁丁原是马拉盖天文台上的天文学家,奉旭烈兀汗或其继承人之派,来为元世祖忽必烈(系旭烈兀汗之兄)效力的。〔13〕最近有一项研究则提出:札马鲁丁其人就是拉施特(即本文前面提到的“拉施德丁丞相”)《史集》(Jami al-Tawatikh)中所说的Jamal al-Din(札马刺丁),此人于1249—1252年间来到中土,效力于蒙哥帐下,后来转而为忽必烈服务,忽必烈登大汗之位后,又将札马鲁丁派回伊儿汗国,去马拉盖天文台参观学习,至1267年方始带着马拉盖天文台上的新成果(七件西域仪器,还有《万年历》)回到忽必烈宫廷(事见 李迪撰《纳速拉丁与中国》,载《中国科技史料》11卷4期,1990)。

五 回回司天台上的异域天文学书籍

上都的回回司天台,既与伊儿汗王朝的马拉盖天文台有亲缘关系,又由伊斯兰天文学家札马鲁丁领导,且专以进行伊斯兰天文学工作为任务,则它在伊斯兰天文学史上,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视为马拉盖天文台与后来帖木儿王朝的撒马尔罕天文台之间的中途站。而它在历史上华夏天文学与伊斯兰天文学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只要指出下面这件事就足以见其一斑:

至元十年(1273)闰六月十八日,太保传,奉圣旨:“回回、汉儿两个司天台,都交秘书监管者。”〔14〕

两个所持天文学体系完全不同的天文台,由同一个上级行政机关——秘书监来领导,这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如果不是仅见的话)的有趣现象。

可惜的是,对于这样一座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的天文台,我们今天所知的情况却非常有限。在这些有限的信息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元代《秘书监志》中记载的一份藏书目录——这些书籍都曾收藏在回回司天台中,书目中天文数学部分共13种著作,兹录如下:1.兀忽列的《四擘算法段数》十五部。2.罕里速窟《允解算法段目》三部。3.撒唯那罕答昔牙《诸般算法段目并仪式》十七部。4.麦者思的《造司天仪式》十五部。5.阿堪《诀断诸般灾福》 部。6.蓝木立《占卜法度》 部。7.麻塔合立《灾福正义》 部。8.海牙剔《穷历法段数》七部。9.呵些必牙《诸般算法》八部。10.《积尺诸家历》四十八部。11.速瓦里可瓦乞必《星纂》四部。12.撒那的阿刺忒《造浑仪香漏》八部。13.撒非那《诸般法度纂要》十二部。〔15〕这里的“部”大体上就是“卷”。第5、6、7三种的部数数目空缺;由“本台见合用经书一百九十五部”减去其余10种的部数总和,可知此三种书共有58"部”。

这些书是用什么文字写成的,尚未见明确记载。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它们是中文书籍的可能性,但笔者认为它们更可能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的;它们很有可能就是札马鲁丁从马拉盖天文台带来的。

由于上述书目中音译的人名和意译的书名都很难确切还原成原文,因此这13种著作的证认工作尚无多大进展。方豪认为第1种就是著名的欧几里得(Euclides)《几何原本》,“十五部”也恰与《几何原本》的15卷吻合(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年版),这个判断可信。还有人认为书目中第4种可能是托勒密(Ptolemy)《至大论》〔16〕,似不可信;因《造司天仪式》显然是讲天文仪器制造的,但《至大论》中并不讲仪器制造,况且《至大论》全书13卷,也与“十五部”之数不合。

六 伊斯兰天文学对郭守敬及其仪器有无影响

蓝天之下范文第4篇

浅蓝色的天空,也许曾经会有风筝飞翔过,但现在,却已远去,随着风飘去还是......到今还未猜测出它怎么消失?

一阵风吹走了它,等于把我的理想吹去,把我的生命吹成苍白色。

曾喜欢过天空的天蓝色彩,因为把我的理想写在风筝,让它在天空飞翔而让我抓的紧紧,但是也因那次,我的理想飞走了。我不再,而且从来不望着蓝天,拥抱蓝天。

喜欢阴天,乌云布满的天空。那时候的色彩是我喜欢,是我渴望,是我符合。

我的生命灰暗,是因为理想再次破灭了。

我的生命或苍白,苍白少年头等待了再等待日出现。

我的人生更加是黑苦,心里面不再有着目标前进的动力。

我记得,是在那蓝天之下,我去桑树下埋下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可是,当我伸出手放下去纸张的那瞬间,风吹走了它,紧接着雷声轰鸣,胆小的我只能看着雨水无情的打落着我写满理想与愿望的纸张,它渐渐消失了,我也被淋湿了。

从此以后,我不敢再,不敢再......因为那时,我只是个小小的女孩,渴望的只是......而灰暗掩埋了我的一切想法。

蓝天之下范文第5篇

她十一岁,是我们班上的“小不点”。小小的嘴儿笔直的鼻,细细的眉毛发亮的眼,红红的脸儿醉人的喉,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可爱快乐的“小天使”。

她很爱唱歌,也唱得很好,我们都称她“天王女歌星”。热闹儿沉寂的教室,常有她那甜美悦耳的歌声在飘荡。永远也忘不了她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情景:她蹦蹦跳跳的走到了讲台上,脸上带着小孩子纯真的稚气。大家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她:她穿着一件雪白绣黑边的毛衣,黑黑的长裤子,宛如一朵娇艳的鲜花。昂着头、挺着胸,背着手、带着笑,一副小老师的神气。“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预备——唱——”可爱的她开始领唱了,那婉转悠扬的歌声顿时在沉静的教室里回旋。同学们好似躺在阳光之下享受温暖的小草,心儿自失了,随着那歌声在空中游荡。每个同学的灵魂都被她的音色陶醉了,忘了这只停泊在沙滩之上的小船。她再次领唱才唤醒沉醉的我们,赶紧跟着她荡起双桨推开波浪前进!

夕阳的余辉潜入幽静的课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默默无语,埋头苦读,魂儿被牵进了书乡,只有一向淘气的她偷偷钻进了《童话大王》的天地里。瞧她那专注的样子,俨然也成了童话王国里的一员。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教室的沉醉,同学们抬头一看,呦!原来是班主任“视察前线”来了。她赶紧丛书桌里抽出语文书压在童话书上,随即掀开一页,大声读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毕竟歌唱得妙,读书的声音也很美,有节奏有韵律的。老师走过去笑着说:“读第8课怎么翻到27课呢?”毕竟“做贼心虚”,她一下子满脸通红:“我……我在背诵。”“是吗?”老师拿起语文书,顺手把《童话大王》拿了过去。这下她可急了,二话不说,一把就从老师手中把书抢了去,飞快的塞进书桌。用渴求的眼神注视着老师说:“洪老师,我……我下次不敢了,原谅我,书是少玲的,不要没收,不然她以后就不肯借我了。我保证下次不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那童稚趣语般的连环跑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果然没没收,只让她写了保证书。以后她真的很少在自习课上看课外书了。

因她很讨人喜欢,同学们常跟她开玩笑。她也不服气,“勇敢”地和“来犯之敌”作战,赢了,就会哈哈大笑;要是斗不过就会“哇”地哭了,可她从不记恨,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