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1篇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关于纳米材料对生物的负效应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对国内外纳米材料水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纳米材料;环境效应;毒性

纳米材料由于粒径的特异性,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如巨大的比表面积、强烈的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等,使其在工业、科技和医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成为各国发展最快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关于纳米材料的环境归趋及对生物的负效应等研究也日益增多。

1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纳米材料的大量研发、生产和商品化应用,使其不可避免的通过不同途径如水处理系统、污水排放和再生水补给等进入到城市河流和景观水体等水体环境中,对其化学组成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自2004年Oberdorster[1]报道了低浓度的富勒烯使大嘴黑鲈脑部产生脂质过氧化开始,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材料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等)的毒性影响已有不少报道,发现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高于传统材料,如抑制藻类、细菌和大型水蚤等的生长,降低生物的食物摄取能力,甚至能穿越鱼的大脑屏障,到达大脑。

水体中碳纳米管的存在会改变腐殖酸与铜的原有平衡而增大自由铜离子的浓度[2]。进入水环境中的悬浮纳米材料能够被不同营养级别的水生生物(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通过水体或者食物链的方式吸收,抑制其生长、繁殖,对其产生危害。纳米TiO2颗粒会导致水生细菌产生细胞内ROS从而对其细胞壁产生破坏作用,且会抑制微藻和大型水蚤的生长[3]。低浓度富勒烯纳米材料也会对大型水蚤产生毒性效应,显著减弱大型蚤的繁殖能力,且会诱导大口黑鲈幼鱼脑部脂肪超氧化作用,降低腮部谷胱甘肽的水平。纳米Al2O3会影响网纹水蚤和微藻细胞的生长,且在低浓度下(1mg/L)会降低湖水中细菌的存活率并造成细胞损伤[4],也有报道表明纳米Al2O3对绿藻和大型水蚤低毒或基本无毒[5]。至今为止,对于纳米Al2O3的毒性效应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

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后,由于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能与水体中的其它污染物发生界面反应。不仅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和迁移转化,也会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增大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效应,引起严重的生态后果,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上,但却忽视了实际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共存产生的协同效应。重金属污染物仍然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危害因子,其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等影响城市陆地生态以及人群健康。纳米材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界面结合是强化还是弱化污染物的毒性效应至今仍无统一定论。

2总结与展望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材料;环境保护

生态建筑材料,根据学术界的定义,指的是一类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时对环境影响最小,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利的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源自日本,并逐步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重视。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的工业大革命、社会大进步,无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今,全球温度大幅升高,恶性天气频发、SRAS等大型病毒时有发生以及人类癌症等绝症的高发率,都与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所以,国际上建立共识,共同减排、倡导低碳。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也逐步兴起被运用到一些建筑当中,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普遍运用。

1 生态建筑材料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材料,体现的是生态两字,讲究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生态建筑材料的生产,消耗资源小,能够极大地减少地球负荷。

从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一个快速发展周期以后,全球的资源逐渐变少,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被粗狂攫取,而人口不断增多,据专家初步估计,按照如今的消费速度,石油只能消费50年左右。面对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人类一方面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在百计千方的节约资源。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来。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建筑被指消耗了50%的能源,所以,如何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成为节能的最主要途径。而生态建筑材料的出现和运用,能够满足这类需求。

从建筑本身来看,30年的改革开放,城市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特别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建筑拔地而起。但是,传统的建筑走的是一条高耗能、高污染的路子,使用的材料也是一些传统建材,而这些水泥、钢铁等传统建材的污染重、再回收和利用性较差。目前,房屋拆迁和建设导致的建筑垃圾已经将城市包围,甚至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污染的重头。所以,国家提出了低碳的概念,从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到新材料建成的水立方游泳中心,再到用环保材料建成可拆卸的观众座椅,从低碳出行到将节能环保写进建筑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的环保性、生态性越来越被重视。所以,生态建筑材料,对于建造低碳、环保、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建筑来说至关重要,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2 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当前,生态建筑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放射物小或者没有,所以污染小,类型主要有:一是低耗能型,如生态木材建造的建筑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二是废料再利用型,使用的生态环保材料有再生能力,无污染,被废弃后能够循环利用三是舒适保健型,一些材料能散发处香味,并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调节空气湿度,让居住的人们感觉心情舒畅。

市场上目前推广的生态环保材料主要有几个大类:一是生态混泥土,通常以废弃物、城市污泥、工业矿渣等为原料进行生产,实现工业废弃料的再生利用。二是钢材机构建筑,因为刚刚可以回收利用,所以全钢结构的建筑相对来说较为环保,抗震性能也好。三是生态玻璃,目前市场上的玻璃有泡沫玻璃、马赛克玻璃、工业废渣微晶玻璃、防火玻璃等多种类型,抗击性能好、隔音好、价格实惠、可再生利用。四是生态木材,目前流行的有生态板和生态竹,都可以作为内装饰材料使用。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接连曝出的室内污染致病致死情况,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生态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室内装饰这一块,生态材料成为经济较好人士的第一选择,如生态竹地板、生态木材,等等。但是,生态建筑材料刚刚兴起,市场较为混乱,有不少黑心商家打着生态的旗号卖着高甲醛污染的材料,蒙骗消费者,也损害的人们的健康。可以说,鱼龙混杂,消费者在选购之时应该擦亮眼睛,而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对一些以次充好的材料坚决予以查处,净化市场,保证生态建筑材料的良性发展。

3 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

生态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很多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一些产品只能靠进口。所以,必须要加强生态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

3.1 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通常含有高新技术,如一些有除菌、除臭、除味的一些净化空气的材料,通常是采用在材料表面涂上一层涂料的形式,还有一些是利用内孔空隙对污染的分子进行吸附,如竹炭。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有光合技术、离子交换法、生物技术、光电技术等等。这些高新技术材料依靠的是强大的研发能力,作为我国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来说,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大资金投入。

3.2 充分实现传统材料的再利用

当前,大量的传统建筑材料都可以进行工艺改造之后,制成环保要求的生态建筑材料。如城市垃圾、矿渣等,经利用和转制的神态水泥,复合板材等等。这类生态材料的有点是原材料较多,制造更为简单,最主要是经济,市场需求较大。企业应该在这一方面进行努力,变废为宝,在实现生态环保的同时,做到材料的循环利用。

3.3 多管其下,营造良好的生态建筑材料应用氛围

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要依靠多方努力。作为企业来说,应该加大科技研发预算,成立相应的研究部门,以研发新材料为己任,不断突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作为政府来说,要建章立制,鼓励高校开设生态建筑材料的课程,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育,同时,也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研发企业倾斜,对于研发出生态建筑材料的企业应给于一定的奖励,降低研发成本,增加积极性。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主要企业技术负责人,尽快建立起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标准,在一定范围进行生态材料的强制性使用试点,然后稳步推开。

人与物、物与自然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材料作为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并应用。只有这样,才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参考文献

[1] 白雪娇.新农村生态材料建筑[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2).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3篇

金属材料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材料,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开采、生产、使用、废弃金属的过程中,同样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趋利避害,要求人们在生产材料时,减少消耗资源和能源,在使用时充分利用其性能,废弃时能再循环利用[2]。也就是要使金属材料能成为生态环境材料,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发其特殊功能,优化使用,即低合金化,较宽的使用范围,促进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一、生态环境材料与环境协调性评价

1.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最初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生态环境材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尽管它的研究和开发刚刚起步,但是却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3]。其中,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它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需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材料的环境负荷就是材料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指资源、能源的消耗及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的排放。在生态环境材料的开发中(包括从设计、生产、使用、废弃、回收各个阶段),都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力求降低材料的环境负荷。

生态环境材料便是这种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环境协调性评价(LCA)

材料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产生大量环境污染的过程,研究如何减少与材料相关的环境污染的过程,研究如何减少与材料相关的环境污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生态环境材料能否深入人心,能否将环境意识真正地引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其关键在于环境负荷的具体化、指标化、定量化。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涉及材料寿命周期中的环境问题,目前公认的环境负荷评估方法是LCA(Life Cycle Assessment)[4]。

LCA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确定和量化与评估对象相关的能源、物质消耗,废弃物排放,评估其造成的环境负担。(2)评估这些能源、物质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3)辨别和评估改善环境的机会。

LCA具体步骤:收集与产品相关的环境编目数据,应用LCA定义的一套计划方法,从资源消耗、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产品的环境影响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进一步分析和寻找改善产品环境表现的时机与途径。其技术框架如下:

图1 技术框架

3.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MLAC)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是将LCA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应用到材料的环境负荷评价中,与材料或产品的设计相结合。由于与材料相关的环境污染占的比重大,对材料进行环境协调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典型材料的评价,是众多产品评价的基础,对典型材料进行MLAC可以减少评价的重复。通过评价,促使材料设计者、生产者转变观念。MLAC概念提出后迅速得到了国际材料科学界的认同。评价材料的优劣要根据这一背景,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补充新的评价内容。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包装材料,容器等产品领域转向各种金属、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和生物材料,从传统侧重于结构材料的评价转向对功能材料的评价。

4.金属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重要性

以钢铁材料为例,经过采选、储运、炼铁等过程,平均8t矿石可炼成1t钢;再经过轧制、切削加工,得到约700kg的金属制品。这些金属制品按质量计算,能被有效使用的不到500kg。况且这些金属制品,还有一定的服役寿命,最后都将被废弃而进入环境中,由环境来承担吸收、消纳和分解的任务[5]。金属材料从采矿、冶炼、轧制、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和材料再利用,始终都伴随着环境协调性问题。因此对金属材料进行环境协调性评价非常重要。

二、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

1.材料环境协调性设计的原理

由于传统材料的设计主要是开发高性能材料,结果使材料的组成越来越复杂,造成材料再生循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是将LCA方法应用到材料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它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兼顾性能、质量、成本和环境协调性,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设计提出指标及建议[6]。

环境协调性设计时在材料孕育阶段就开始自觉地运用生态学原理,使材料生产进行物质合理转换和品质合理流动,使材料的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结合成有机的整体。生态设计原则和方法不但适用于生产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也适用于传统材料和传统产品的改进设计。环境协调性设计的生态设计思想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设计思想

2.通用合金与简单合金

目前世界上已经正式公布的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种类大约有三千多种,仅常用刚就有几百种。这些材料的合金元素类型及其含量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就使金属材料的废弃物再生循环很困难。这些材料的合金元素类型及其含量是各不相同的。这样材料的废弃物再生循环就很困难。这是因为以前设计材料时,基本不考虑材料的环境性,仅追求材料品种的多元化和用途的专门化。如果从生态环境材料的合金化原则出发,传统的思路和方法应该更新。从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应该发展少品种,泛用途、多目的的标准合金系列。所以就出现了通用合金和简单合金的概念。

2.1通用合金

合金的种类越多,再生循环就越困难。最理想的情况是所有金属制品用一种合金系来制造。通用合金是指通过调整元素含量能在大范围内改变材料性能,且元素数最少的合金系。通用合金可以使产品的材料种类减少。同时,合金元素数越少,合金的再生循环性能就越好。

例如Fe-Cr-Ni系钢、Ti系合金。

2.2简单合金

简单合金是指组成简单的合金系。通过选择适当的元素,不含有害元素、不含枯竭元素和控制热加工工艺来改变材料的性能。简单合金在成分设计上有几个特点:合金组元简单,再生循环过程中容易分选;原则上不加入目前还不能精炼方法除去的元素;尽量不适用环境协调性不好的合金元素。如日本开发的SCIFER钢。

3.金属材料环境协调性设计

世界上与材料相关的环境污染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充分研究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改进材料的设计、控制材料的生产过程,对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几乎所有产品的寿命周期都包含了材料生产的阶段。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和环境材料的研究代表着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方向。从事材料研究和生产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在传统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和成本的考虑中加入对材料环境影响的考虑,尽量不断地降低材料造成的环境负担。

对于金属材料环境协调性的设计原则,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3.1回归自然,环境材料的综合要求就是节材、节能、污染小、可以再生和高性能。因此,要求对金属材料的设计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设想,就是说,要大力开发少品种、多用途合金,最后是生产几种万能合金,这样特别易于回收和再利用。另外,尽量不采用合金化,而采用控制与优化显微结构的工艺,如细化或超细化晶粒强韧化、复相化,改变相的形状、分布和数量等措施来改善材料的性能。采用复合材料强韧化的方法,也应采用成分单一的复合材料,以使再循环使用时,工艺更简单,从而减轻再循环过程的环境负担。

3.2开发再循环性材料,金属材料是易于循环再利用的材料。若要使金属材料充分扮演好环境材料这个角色,就必须充分利用循环使用的特点以降低环境负担。为此,需要建立两个新的合金设计原则,一是低合金化,即在保持材料性能指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金属材料的合金元素含量或合金元素数目;二是非敏感元素的合金化,即研究和开发对某些元素的含量不敏感的显微组织,而这些元素主要来自材料的再生过程,且是杂质元素或不期望元素。对于元素不敏感合金,可以通过晶粒超细化来增大晶界或相界面积,以降低晶界或相界处的夹杂物浓度。考虑到为使金属材料易于再生循环,较为理想的是:某一材料具有较宽范围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且该材料寿命全程中环境负荷小。目前,钛合金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环境材料,因它具有α、β、α+β、α2、γ等多种晶体结构,其对应的性能也可在较宽范围内调整,但其不足是钛冶金过程环境负荷大。对于复合材料,其再生难度稍大,关键是多相物质难以转变成单一物质的均质体。为了复合材料的再生,一方面,要设法控制复合材料的相界面结构,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相界反应,使复合材料能分解成单相物质。另一方面,也对设法将树脂聚合物作为粘接剂引入到复合材料相间,当该材料被加热至高温时,树脂聚合物分解,同时使复合材料分解,以利于再生利用。

3.3时刻考虑环境负担,通常考虑金属材料的环境负担是从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过程3个环节中考虑。现在,多品种、少批量、能源多耗型金属产品需求趋旺,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更要求我们注重制造过程的低环境负担,通过高成品率(高合格率)、低能源消耗、副产品少的手段来达到。使用过程的低环境负担是通过轻质、高刚性(减轻了材料使用量,提高燃料消耗效率来间接或直接降低环境负担)、局部性附加高功能材料(如表面处理、表面改性和复合材料,这样可有效降低能源使用量和材料消耗)、长寿命材料(通过延长材料寿命来延长产品寿命)的使用来达到。而废弃过程的低环境负担则是通过再循环利用来实现的。

三、结语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和环境协调性为基础。新世纪人类面临能源、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及生物的生存。特别对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金属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其环境协调性,加强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广泛采用生态环境金属材料。

参考文献:

[1]李涛,毕站英.生态环境材料及环境协调性评价[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4):67-68.

[2]路学成,崔辉,黄勇.浅论有色金属的环境材料化[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12):11-12.

[3]石孝洪,李军,桑雪梅.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J].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7):54-56.

[4]苏向东,杜键,马亚芹.金属材料的LCA评价方法论探讨[J]. 贵州科学,2003,21(4):13-16.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村;生态环境

如今,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水利工程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渐渐显露出来,如何协调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让水利工程更好的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已经成为了每一个相关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有的放矢的协调好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管理,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才能为农村水利工程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农村水利工程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达到获取能源、改变水文条件等目标,必然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很多,想要处理好水利工程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有的放矢的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1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为农村提供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很好的预防洪水、旱涝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农村的土地利用率能获得显著提升,并且能够通过水利工程更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极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从这个角度而言,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正面的。

1.2水利工程对农村能源条件的影响

水力发电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周边的地区获取电力的难度更低、成本更少。同时,很多农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依赖火力进行发电,而火力发电在为人们提供电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力发电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不仅能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减少对煤矿资源和树木资源的使用,更好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3水利工程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上下游的水位出现显著的变化,同时很多河段的水流速度和水流流量都会出现改变,必然会对当地的水文条件造成影响。同时,水位的变化、水流速度、水流流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河床,包括水流含沙量、溶氧量等都会有所不同[2]。

1.4水利工程对生物的影响

首先,水流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河流水位的变化,水温也会随之改变,会导致当地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动,生物结构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其次,水文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临近的土地的土壤条件剧烈变动,包括土壤含水量、ph值、孔隙度等方面都会改变,对周边的植物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阻断一些鱼类洄游的路线[3]。

1.5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样会对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好,随意排放到水中,很容易造成污染,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果没有做好规划和应对措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山体滑坡,导致水流含沙量提高,甚至堵塞河道。

2协调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协调好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坚持在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真正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2.1采用科学的设计

水利工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能直接影响到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首先,在设计之初,就要对当地进行细致的考察,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在设计时就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在施工时同样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时间段进行施工。

2.2选择更环保的技术

想要协调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就必须需选择更环保的技术。一方面,要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不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要注意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污染物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要妥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2.3选择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材料水利工程建设选用的材料同样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在选择水利工程所用材料时,在保障安全性和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最好是选择水利工程所在地附近的材料进行修建,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和农村生态环境更加协调。

2.4合理布局

水利工程的布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在水利工程修建前,就应当在保证水利工程效率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位置。在保障河流通畅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保障水流的自净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后,也要采取措施尽可能恢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受到破坏的植被。

2.5严格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和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管理必须严格。一方面,要确保权责分明,做到将权责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监管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同时,也可以积极向周边的居民进行宣传,既能让周边的居民了解到水利工程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能让周边的居民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3农村水利工程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协调好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为了农村水利工程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采用强化管理队伍、强化监管、增加投入、建立模范区等方式。

3.1强化队伍

很多农村水利工程运行时间较长,管理队伍有老龄化趋势,对于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了解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不具备足够的环保观念。因此,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必须注意强化管理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管理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分批培训、引发宣传册等方式,提高管理队伍的环保理念,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不断吸收有责任心、环保理念强的新鲜血液进入管理队伍,从而达到强化管理队伍的效果。

3.2强化监管

水利工程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在政府层面,需要建立更高效持续的监管机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形成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相配合、同级相关部门相配合的立体监管网络,保障当地的农村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打造水利工程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可以建立一个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农民问题反映的机制,通过反馈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管,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在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3增加投入

想要协调水利工程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的支撑。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确保环境保护机制的正常运行;其次,可以对水资源的使用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收费范围和征收对象,在提供更多资金的同时,也能达到一定的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再次,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进行品牌宣传,不仅能更好的宣传环保理念,还能促进当地企业发展;最后,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在确保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多破坏的前提下,开发水利工程周边,积极发展旅游业等污染较小的行业。同时,也可以支持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通过公益组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4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优点

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一方面,通过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以让农业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合理科学的布局和规划,可以优化农田的灌溉条件,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水利工程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以更好的落实和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在保障当地发展近景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4]。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5篇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概念为切入点,就其在设计中的具体凸显、应用方法,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期望为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与环保性,并相应应用解决实际生态环保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凸显探索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也愈发严重,各类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生产、开发的项目建设愈发多见。比如工厂随意排放的污水废气、工作与生活垃圾随意废弃不进行及时处理等现象,都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与破坏,进而给人们自身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升,其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相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随之兴起并成为重要设计趋势。本文也将对生态理念的应用、体现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指的是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与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前提基础之上,经由对环境空间的设计、规划与调整,来让其空间资源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实现其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进而降低其能量与资源消耗,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其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目的的设计理念。生态理念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友善共处发展思想而逐步形成的,将其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能在其具体设计、规划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上,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理念特点,对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忽视均无法构建起有效、和谐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系。因此需要艺术设计者基于能量与物质低消耗与稳定循环的角度,进行相应空间环境的设计、调整工作。以此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突显,进而建设起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进而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其开发壮大。

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凸显、体现探索

2.1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1)使用、开发新能源。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因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意识,常常会使用能量较强但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资源材料,例如各类化石燃料等。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若无法有效解决其原料污染的隐患,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环境保护目标。所以将生态理念实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时,首先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主动、积极得去寻求新能源,替代原有的高消耗与高污染的能源材料。即使必须使用部分传统能源材料时,也应尽可能选取污染性较低的原料进行空间环境设计,以此减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能源消耗过高与污染问题,凸显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2)设计应凸显出舒适感。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感受到相应空间环境的舒适与自然,因此在其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将在其空间内生活、工作的人的感受作为设计要点。进而将其各类需求进行设计规划与体现,所设计出的空间环境就应足够自然环保,并体现出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满意与舒适的感受、体会,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目的。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应注重对特殊人群,比如老弱病残等群体的环境需求考虑,而不是仅关注普通人群的环境设计要求。以此达到其设计成果满足各类群体需求、进而充分发挥出设计环境的作用与生态理念的目标。

(3)设计应尊重自然、维护自然正常发展。尊重自然准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生态理念的一大重点内容,通过在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让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出其自身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以此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升其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成效。因此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应本着促进自然发展优先于人为干预的思路,在做环境艺术设计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过多保护性规划,尽可能让自然生态环境通过自我进行修复与调整。

2.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建思路与凸显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生态设计是基于生态理念,通过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引与规划,来实现其艺术设计具备对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修复作用,进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体系与生态健康,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维护人们自身的生存条件。伴随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工作的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与提升,相应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设计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因此生态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并且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生态设计的应用与手段的改进、发展,其通过在自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实践,能相应降低人为原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破坏,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免受外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能维护其系统自身的循环、平衡与发展。

(2)生态资源的使用、开发。生态资源是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理念影响下,进行设计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与开发各类可再生、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资源原料,并将其资源应用到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环节之中。以此发挥出生态资源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减少诸如化石燃料等非生态资源的利用,降低相应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发生可能。具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态资源的应用设计上,就可基于各类生态资源的作用特点进行规划与实践。比如化石燃料在其燃烧进程中,所生成的硫化物与氮气,散播在空气中就会逐渐形成酸雨层,进而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就必须对此类非生态资源的应用进行严格管控,并尽量减少对其的使用。同时对于各类低消耗、低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资源,则需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将其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形式,进而通过生态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与开发,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和谐,促进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和平衡。同时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所生成的废弃物逐渐增多的局面,在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还可基于生态理念,进行对废弃物的资源开发与再利用作业,以此实现各类生态资源充分使用、开发的目的。并进而减少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保护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3结语

伴随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发展提升与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相应的生态理念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趋势与指导性思想。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体现生态理念,以此提升其设计的生态保护作用,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发展,并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姚芳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思路构建和探索[J].中华少年,2015(24):249-250.

[2]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13(05):51-54.

[3]李奇.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