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数除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的除法可以简单写成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等于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倒数。数学表达式:a/b÷c/d=a/b×d/c。例如:我们要求1/2除以1/3,即求1/2×1(1/3)=1/2×3=3/2。
(来源:文章屋网 )
>> 谈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浅析 刍议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 例谈小学分数除法的计算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体会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浅见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与实际问题间的障碍祛除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 小学数学分数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分数教学措施研究 例谈引导法在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香港“分数除法”教学分享 “画数学”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问题的探讨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思考 谈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之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探讨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数以及除法均是其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为了能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必须要对分数以及除法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下面本文就对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数以及除法均是其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小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实质及运用理解不透,导致数学学习困难,拉大了数学成绩的差距[1]。如何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呢?下面本文就以分月饼为例对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进行探讨。一、对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明确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较难为学生所理解的一个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承接了之前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内涵,并能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也能够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知识做好铺垫。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2)通过实际教学道具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1/4就3/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的“1/4”与“1”的“3/4”的含义。另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如圆形纸板和绳子等,具体直观的为学生演示除法计算的具体过程。二、重点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
(1)从简入难的引入问题:利用课件出示一块饼,提问: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是四分之一块,板书出“1÷4“和“1/4”,并让学生重点了解除法算式和分数表示的区别。继续提问:这里的“1/4”是把谁看做了那个整体“1”?小组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让大家观察板书,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明白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具体的数量。
(2)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果如果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月饼的四分之一,每一份是多少块?提问,板书出算式:“3÷4”。拿出圆形纸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四张,让学生亲自剪一剪,再拼到一起看一看,看看结果到底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提问,几种分法,每个人能分多少?学生回答并用纸板演示过程:第一种分法:按照3个月饼,均分4份,每人一份,把每个圆形纸板各分为4等份,然后每个纸板拿其中的一份,三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是完整纸板的3/4。第二种分法:把三张圆形纸板叠放到一起,同时剪成4等份,拿出其中重叠的一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占完整纸板的3/4。对两种方法做出比较,将两种方法下的纸板拼接好,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发现是一样大的,都是整块纸板的3/4,也就是说,每人能分到3/4个饼。
(3)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们明白,按照两种不同的分法,3个月饼的1/4就是3/4个饼,而1个月饼的3/4也是3/4个饼,即:“3”的“1/4”与“1”的“3/4”相等。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表示具体数量的含义。
(4)提出问题,如:小明3/5小时走了1千米,计算他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板书算式“1÷3/5”讨论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法则。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5)课堂内容结束时进行总结,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和延伸: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分数和除法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例如,可以利用班上的学生人数进行分组,让大家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内容结束后,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并鼓励大家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这个数是分数而不是整数怎样计算[3]。三、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总结
1 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1)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认真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2)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多的增加直观演示,利用各种教学道具,课件,图片等直观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3)在进行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时,要合理的提出疑问,巧妙的进行引导,结束讲解时要及时全面的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4]。
关键词: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解决策略 找准单位“1”
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程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始终存在着误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遇到这种类型的题总是搞不清是用乘法计算还是用除法计算,更理不清题意中蕴含的内容层次。针对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快速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读懂题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标准量,即单位“1”,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地选择对应量,再运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地进行列式计算。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下面我采用“比较”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呈现课堂教学中四个有代表性的分数乘除法例题:
1.鸡有60只,鸭是鸡的,鸭有多少只?
2.鸡有60只,鸡是鸭的,鸭有多少只?
3.鸡有60只,鸭比鸡多,鸭有多少只?
4.鸡有60只,鸡比鸭少,鸭有多少只?
以上这四道题看似一样,却有很大的不同,要准确无误快速地解决这样的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应用题只需要三个步骤,只要掌握这三个要领,保证你能快速准确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一、找准单位“1”
单位“1”也就是标准量,找准单位“1”才能对症下药,找单位“1”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单位“1”通常藏在关键字“是”字或“比”字的后面,有时候“是”也可用“占”或“相当于”“恰恰”“正好”等字眼代替,另外在“的”字的前面也藏有单位“1”,所以,当你接触到一道题时,首先用你那火眼金睛搜索关键字“是”或“比”、“占”、“相当于”、“恰恰”、“正好”等字眼,那么,单位“1”就能正确无误地找到了。
例如,第1小题中,鸭是鸡的,我们一接触到这道题第一眼就去找寻关键字“是”,发现“是”的后面是“鸡”这个字,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把“鸡的数量”确定为单位“1”,也就是标准量,用鸭的数量跟鸡的数量做比较,则鸭的数量就是比较量;同理,在第2小题中,鸡是鸭的,依然抓住“是”这个字,“是”的后面是“鸭”这个字,所以我们就把“鸭的数量”作为单位“1”,也就是标准量;在第三小题中,“鸭比鸡多”,抓住“比”这个字,它后面是“鸡”这个字,所以就把“鸡的数量”作为单位“1”;同理,在第四小题中,“鸡比鸭少”,依然抓住关键字“比”,“比”字的后面是“鸭”,故此“鸭的数量”就是单位“1”。
这样直白的表述通俗易懂,使得同学们很快就能抓住关键字,快速掌握如何寻找单位“1”。同理,将“是”“比”换成“占”“恰恰”“正好”等词,也是这样判断单位“1”的。
二、辨析比较所求量
辨析所求量,这一步起决定性的作用,你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看准确,如果所求量不是单位“1”,我们就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算式进行计算。反之,所求量恰恰就是单位“1”,我们就要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计算或者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方程计算。回到例题中具体辨析:
第1小题中,我们已经确定出鸡的数量是单位“1”,而鸡的数量是给定的,即所求量不是单位“1”,就要列乘法算式。
第2小题中,我们已经确定出鸭的数量为单位“1”,而所求的量正好是鸭的数量,即所求量恰恰就是单位“1”的量,所以解决此题必须用除法算式。
第3小题中,我们把鸡看作单位“1”,而鸡的数量为已知的,求鸭的数量,即求的不是单位“1”,因此要用乘法算式。
第4小题中,单位“1”是鸭,而让我们求的恰恰是鸭的数量,即求单位“1”,故此题应该用除法算式。
根据以上对这四个小题的具体辨析,我们得知:
第1、3小题,所求的不是单位“1”的量,我们就要列乘法算式。
第2、4小题,所求量正好是单位“1”的量,我们就要列除法算式。
三、正确、轻松列算式
在前两步深刻理解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第三步就是轻松快速地完成列式。我们一起思考:“明白用乘除法后,那用谁去乘?又乘以谁呢?又用谁去除?又除以谁呢?”大家切记,如果求的不是单位“1”的量,此时要用单位“1”的量的具体数值去乘,乘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列式就能轻松地完成了,同理,假如所求的是单位“1”的量,用已知量的具体数值去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如果有“比……多几分之几”或“比……少几分之几”,多了就要用单位“1”加上比单位“1”多的几分之几,少了就用单位“1”减去比单位“1”少的几分之几,通过以上具体透彻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再回到例题中进行列式计算: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小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实质及运用理解不透,导致数学学习困难,拉大了数学成绩的差距。如何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分月饼的教学为例,分析设计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较难为学生所理解的一个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承接了之前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内涵,并能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通过实际教学道具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的与1的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及具体难点解析
1.从简入难地引入问题
利用课件出示一块饼,提问: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是四分之一块,板书出1÷4和,并让学生重点了解除法算式和分数表示的区别。继续提问:这里的是把谁看作了那个整体1?小组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让大家观察板书,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明白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具体的数量。
2.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如果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月饼的四分之一,每一份是多少块?提问,板书出算式:3÷4。拿出圆形纸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四张,让学生亲自剪一剪,再拼到一起看一看,看看结果到底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提问:几种分法,每个人能分多少?学生回答并用纸板演示过程。第一种分法:按照3个月饼,均分4份,每人一份,把每个圆形纸板各分为4等份,然后每个纸板拿其中的一份,三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是完整纸板的。第二种分法:把三张圆形纸板叠放到一起,同时剪成4等份,拿出其中重叠的一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占完整纸板的。对两种方法做出比较,将两种方法下的纸板拼接好,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发现是一样大的,都是整块纸板的,也就是说,每人能分到个饼。
3.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按照两种不同的分法,3个月饼的就是个饼,而1个月饼的也是个饼,即:3的与1的相等。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表示具体数量的含义。
4.课堂内容结束时进行总结,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和延伸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分数和除法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课堂内容结束后,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并鼓励大家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这个数是分数而不是整数怎样计算。
三、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认真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直观演示,利用各种教学道具,课件、图片等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在进行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时,要合理地提出疑问,巧妙地进行引导,结束讲解时,要及时全面地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习不单单是对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更是发现新问题并努力解决的过程,所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关键。例如,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不但要为学生讲清楚课本知识的内涵,更要鼓励大家积极地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并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学习内容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怿玮.如何活化小学数学学习活动[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79-80.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解题方法
应用题教学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把握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住单位“1”,判断题型
判断题型是解题的第一步。我通过“一找,二看,三判断”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判断乘除法。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其中找单位“1”是重点。一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单位“1”往往不统一,需要我们统一单位“1”。
例1:养殖场养鸡2000只,鹅的只数是鸡的■,鸭的只数是鹅的■,鸭有多少只?把鸡的只数看做单位“1”,鸭的只数就是鸡的(■×■),那么鸭的只数就是2000×(■×■)。
二、探究解题思路
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Y合题意,创设教学情境
例2:实验小学六年级原有学生240人,男生有110人,后来转来几位男生,这时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转来男生多少人?由于条件的变化,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本班的部分学生根据题目内容模仿角色的变化,在模拟中让学生理解男生转入前后,女生人数不变,即240-110=130(人),转来几位男生后,男生占全班人数■,说明女生也占全班人数的■,求转来男生多少人就是130÷■-240。这样的过程对学生真正理解题意、正确解题、降低难度起着一定的作用,还能让学生记忆犹新。
2.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
线段图能帮助学生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不仅要让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动手画出线段图,还要让学生根据题意分析画出的线段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提炼概括题意的能力。
例3:某学校2016年招收学生1100人,比原计划多招收了■,学校原计划招收多少人?让学生在已学过的例题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线段图。通过线段图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此题的数量关系,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3.选准对应量和对应分率。
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因此,正确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明确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
例4:一堆煤第一天运走了■,第二天运走了第一天的■,还剩50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具体数量50吨所对应的分率。从题中可以看出这道题的单位“1”是不统一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统一单位“1”。“第二天运走了第一天的■”,第二天运走的就是这堆煤的■的■,也就是这堆煤的■,那么50吨所对应的分率就是(1-■-■),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抓住关键语句
例5:甲筐里的苹果比乙筐里的苹果多8.4千克,如果从两筐中各取3.6千克,甲筐里所余的■等于乙筐里所余的■。原来两筐各有多少苹果?题中告诉我们甲筐苹果比乙筐苹果多8.4千克。我们可以从“两筐中各取3.6千克,甲筐里所余的■等于乙筐里所余的■”这句话入手。这是个关键句,要很好地领会和理解。①甲筐里所余的重量仍然比乙筐里所余下的重量多8.4千克。②甲筐苹果里所余的■的意思是把甲筐苹果所余下的当作标准量,即单位“1”。如今我们只要找出8.4千克所对应的分率,即8.4千克是这个标准量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看图可推出8.4千克所对应的分率是(1-■÷■)或(1-■×4)。那么甲筐所余下的苹果重量是8.4÷(1-■÷1/4)=50.4(千克),或8.4÷(1-5/24×4)=50.4(千克)。再根据题意:甲筐苹果的总重量是甲筐苹果余下的重量+取出的重量3.6千克,原甲筐苹果的重量是:50.4+3.6=54(千克),原乙筐苹果的重量是:54-8.4=45.6(千克),原甲筐苹果的重量-原乙筐苹果的重量=54-45.6=8.4(千克)。答:原来甲筐有苹果54千克,原来乙筐有苹果45.6千克。
总之,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让学生找准分率对应的单位“1”以及分率对应的量,正确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注意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和重点,让他们学会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