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次教学设计情景简洁,例题的教学就是教材中的4个橘子图。课始通过一组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学生提出猜想:分数除以整数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那么我认为整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师随即过渡: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猜想需要经过验证才能得出结论。接下来我们根据几个问题来进行验证好吗?
教学例2:
1.教学4÷2 (意图:主要分析理解除法算式中包含除的意义)。
张老师带了一些水果,准备奖励给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
出示例2:张老师有4个同样大的橘子分给同学。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要求可以分给几人,就是把4个橘子按2个一份平均分看能分几份。也就是求4个橘子里面有几个2个。
师板书:4÷2=2(个)4个里面有( )个2个。
学生通过独立在例题图中画一画,填一填得出当整数除以分子为1的分数时可以用整数乘分数的倒数,符合猜想。
这节课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中学生享受着思考,享受着探究,享受着智慧火花的碰撞,学生的思维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究其原因,我认为源于以下三点。
一、朴实的教学设计。
回顾自己的教学成长经历,曾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过奖,也曾上过各类公开教学,在起初的教学设计时总是追求新课导入形式的新颖,课件制作的唯美,课堂氛围的热闹,随着阅历的丰富及大量教学论著学习和名师课堂的观摩,“大道至简”的教学观念越来越清晰,尤其是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搭配》一课后,更加理清了自己课堂教学设计追求朴实、自然、智慧的思路,吴老师课上没有课件,没有音乐,只有一支粉笔,以她智慧的启迪、艺术的语言使孩子们享受着数学学习的快乐。这节课的设计即遵循了这一理念,课始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提出猜想,接着就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整个新授环节的画面就是4个橘子图,沿着这一主线展开思考探究,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没有任何干扰思维的环节,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教师主导的引领,师生共享数学课堂的精美、智慧。
二、开放的思维空间。
开放的思维空间是教师建立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充分信任及教学设计时的充分预设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本节课教师主导的设计定位:教学环节的衔接、递进,教学中参与学生的讨论,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适时地帮助梳理,及时给以恰当的鼓励,发自内心的赏识。我做到了,孩子们也做到了,思维的层层深入,发言质量的逐步提升,尤其黄同学能够从倾听别人的发言后得到启发,新知转化为旧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验证,让每位同学都很佩服,不约而同的报以热烈的掌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学活动也同样,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大思维空间,学生就有多高的能力提升。
三、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充满自信,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教学生活中不懈的追求。课上我习惯用平等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我们该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法思考”“你的发言让我很佩服!”,始终充满对学生的信任、鼓励,自然地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认真倾听及相互补充、提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会担心因说错而受到老师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而敢想、敢说、敢于与老师辩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智慧当是自然而生。
内容:分数除法(整数除以分数)。
对象:小学五年级一般程度的学生。
活动:通过折纸活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目标:学生能说出分数除法中除数分子分母颠倒的意义。
一、教学聚焦
与学生一同规划分数除法的学习重点,并重温分数除以整数的内容。
二、实践活动(折纸)
四人一组,每人派手工纸一张,通过折纸发现:1(2,3,4)包含了多少个?推算:8包含了多少个?10包含了多少个?学生探究出:整数÷=整数×4。
三、巩固概念
板书:1÷=?2÷=?6÷=?学生利用刚才的发现找出答案,推算:5÷=?3÷=?再由学生总结出:整数÷=整数×n。
四、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手工纸,找出:3张手工纸包含了多少个?
学生利用填色或剪纸组合自行发现并小组汇报:3包含了12个,每3个为一组,一共分出4组,所以3÷=3×4÷3=4。
再出示4÷,学生说出:4包含了12个,每2个为一组,一共分出6组,所以4÷=4×3÷2=4×=6。
出示以上两道算式,让学生发现:÷变成×,÷变成×。由学生说出“除号变乘号,除数要颠倒”这个计算分数除法的口诀。
五、巩固练习
4÷,6÷。
六、总结
利用以上的练习作出提问,由学生归纳出计算分数除法时除数颠倒的意义。
研读黄老师的教学设计,我最大的感受是利用数形结合,使数量观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让分数除法变得容易。以下几点值得内地教师借鉴。
1.明明白白奔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简洁、务实,清晰地表述了学习内容、教学对象、学习方式与学习目标。
2.简简单单走过程。课堂结构重视学习环节、学习内容的连贯和发展。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通过“教学聚焦―折纸活动―探究活动―巩固练习”,充分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3.扎扎实实学算法。为了扫清学习障碍,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如折纸,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让学生可以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的原理,探究出计算分数除法时除数颠倒的真正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口诀。
4.清清楚楚明算理。教师很强调学生在数学语言上的表达。除数要颠倒是因为要找出整数中有多少个,再以若干个为一组,答案自然就出现了。学生观察其变化、知道其原理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来。因此,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的研究,学生要尝试将他们的发现讲出来。讲不明白,可以根据图形说明,整个过程特别注重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一、理解知识间逻辑关系,有助于自我构建知识
[课堂实录]
曾经听某位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小数的加减法》。出示例1教学情景图。
师:根据这幅图提供的信息,关于“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这个问题,应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24.83+51.6=( )元(教师板书)
师:请你估计一下李伯伯大概要付多少钱?请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
学生估计:25+52=77(元)
师:这道计算题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请你们根据列出的算式,独立用竖式算出结果,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板书:(略)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把6和3对齐?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重点强调)
[反思重建]
课前调查:整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哪些类型?学生回答道:“有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我继续追问:“整数的加法又包括哪些类型呢?”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基本都讲出来了:“一位数加法、两位数加法、三位数加法…… ”看来学生对整数计算的类型结构是有感觉的。
教者又设计了两道笔算题和一个问题:158+94= ,272-38= ,整数的加减法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摸底,教者发现学生这两题都会计算,但是对整数的计算法则回忆得却不全面,通过教师提示,同学互相提醒,学生都能够把整数计算法则清晰地讲出来: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
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教者采用了整体进入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小数计算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
1.提供数据,指导分类
出示5个数:8、3.4、4.75、0.25、5.7,从中任意选两个数组成一步的加法算式,怎样进行组合?你能有序地写出所有的算式吗?能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
出示所有算式,你是怎么分类的?
分成两类:整数加小数,小数加小数。
整数加小数:8+3.4,8+4.75,8+0.25,8+5.7,仔细观察小数加小数,有的两个加数的小数部分不同,有的小数部分相同,能继续分吗?
小数加小数分为两类:小数部分数位不同,小数部分数位相同。小数部分数位不同:3.4+4.75,3.4+0.25,0.25+5.7,4.75+5.7;小数部分数位相同:4.75+0.25,3.4+5.7
2.探索算法,初步沟通
刚才我们对这些算式进行了分类,每一类你都会算吗?从每一类中各选一题:8+3.4,3.4+0.25,4.75+0.25进行计算。这样做,意在让学生了解今天所学内容在数运算框架体系中的位置,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关系思维能力。
二、掌握知识间的递升关系,有助于提升对知识的沟通能力
[课堂再现]
这位教师是在教学例1中探索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总结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进行教学例2的学习,教学方法和例1相同,总结出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最后提问: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三点:①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低位算起。②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满十进一”;进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遇到某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 ③注意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下面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06页“算一算”中的练习题。
[反思重建]
整数运算和小数运算法则可以贯通起来,学生通过这样前后联系的学习,提升了对知识的沟通能力,轻松地建立整体数运算的知识结构。鉴于整数运算和小数运算的共通性,就为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迁移提供了前提与可能。
[教学设计]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选每一类中的一题来进行计算,小数加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计算结果如果小数末尾有0,要注意省略。
再次举例,提炼算法。
总结:小数点对齐后,按照整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小数加法还要注意对结果进行化简。
丁官营中心完全小学
王玉华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里有(
)个,1里有(
)个,2里有(
)个。
2、÷2=
÷3=
÷6=
÷2=
3、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比较难以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真正理解,掌握方法。
设计意图:从完整地认知知识结构的角度揭示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出学习困难,交代学习方法,可以起到动员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1)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400毫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个
400毫升
2升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2)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3)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4)请认真观察并比较(1)题和(2)、(3)题,你有什么发现和疑惑吗?
我的发现:
我的疑惑:
设计意图: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采用到方程解答。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即用乘法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课上尝试小研究
1、题中的总重量除了整数,还可以是什么数?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吧?
2、如果再给你其它的算式,你是否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呢?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自己试着来总结吧。
设计意图:数学的概括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概括过程,提高了数学概括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要求:
1、小组内重点讨论有问题的地方。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找别的组的同学帮忙,都不能解决的,准备在班级展示中提出,全班交流。
2、组长准备好发言顺序,准备在班级展示中汇报。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找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点拨总结。
课前尝试研究处点播预设:
1、第2小题列式为÷2行吗?
2、为什么这里要用
2×5?
课上尝试研究处点拨预设:
为什么要说0除外如果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还用说0除外吗?为什么?
五、挑战自我
基础验收
15÷
÷15
÷
能力提升
折一只小船用张纸,用37
张纸能折多少只小纸船呢?
知识拓展
2.一种钢材,1米重吨。
(1)2吨这种钢材有多少米?
(2)一根钢材长米,2吨钢材有多少根?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
六、反思收获。
七、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5=10(瓶)
2÷=2×=5(瓶)
÷=×=3(瓶)
甲数除以乙数(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数学能力;合作精神;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37-01
时值新课改的今天,探究性学习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的体味到探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这需要教师不但有足够的教育技术,还要对教学内容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为学生迈开自主探究的脚步添加能量。我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深刻体会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学生的探究意识一般可概况为三种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合作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教“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问题引入:写数计算-汇报交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数化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有的分数化成的小数是无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不能?
2 探究规律:猜测问题——初步探究——分析比较——深层探究——初步概括。
3 巩固反思:巩固练习-完善规律。是否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要看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就先约分,然后再按照判断方法来判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有效探究的三种意识。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就是通过提出具有目的性、适应性、新异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探究,学生会分析归纳交流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能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1 我先创设“购买风筝”的情境。(投影出示不同样式的风筝)风筝A、3.5元;风筝B、4.6元;风筝C、4.6元;风筝D、7.8元。而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你最喜欢哪种风筝?如果你要买,准备买哪种?买几个?学生会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2 诱导学生自主学习。邀请学生当一回售货员,算算王浩同学要买A种风筝3个,应付多少钱?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该怎样列竖式算?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公开一下,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学生经过分析、对比、讨论后,多数认为把小数3.5元转换成整数35角,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一些算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获取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明白了算理,课中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我作为一名帮助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这样做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独立探索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做数学”的活动,才能“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来。例如在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就直接把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光明小学二年级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四个班两辆车,每辆最多只能乘70人,大家来帮助他们安排一下吧?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拥有了自主的能动性。所以他们的探究欲望被激发,思维也变得活跃。经过一番探究、交流,有的学生想到用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有的学生想到了动手摆小棒,还有的学生想到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孩子们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最后不仅想出了乘车方案,而且更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笔算加法。在整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自信满满,充分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人,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同时在交流中问题得到逐渐完善、提炼和概括,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激发和张扬。例如在教学《数字编码》这节课时,由于开学初我们五、5班75名学生值日编过顺序,一上课我就问:今天黑板这么干净。是谁值日啊?
生:是小明值日,开学后我们就排好顺序了。
师:怎么排的?
生3:1——75
师:假如老师把咱们班的数字1写到75带到办公室,五(2)班的75人也这么编排,你能分清哪张纸是我们班的吗?
学生像炸了锅,争先恐后发表意见。有的说在纸上面标上五(2)班,有的说在每一个数前都可以多写两个5,我一一肯定。接着我又问:假如从数字上看出大家所在的组和性别该选哪一种?(选择用数字编排)学生再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