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雷锋的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 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普通战士的死,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学习热潮,这究竟是为什么?
雷锋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概括起来,就是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在学习中努力钻研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从题词这一天开始算起,时间又过了46年零4天。今天,我们要学习雷锋,到底要学什么?
学雷锋,不只是扛着扫把,提着水桶抹布上街搞卫生.学雷锋,要学他的精神,我们新的时代,赋予了学雷锋以新的内涵。在我看来,就是要脚踏实地、努力培养自己,让平凡的人生焕发出不平凡的光彩的行动。那么,我们学习他,具体要学些什么呢?
1、学习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构建和谐的校园,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媒体上,常常有对80后、90后的不好的言辞,可是一个令整个中华民族悲痛的汶川地震,也让我们看到了80后、90后的坚强、互助、奉献的品质!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常常对照反思自己的行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在将来,都难以立足于集体和社会。
2、学习他可贵的“钉子精神”。
雷锋日记: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九日 “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还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还是有的。”他是一个孤儿,在参军后,硬是靠这个“钉子精神”,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战士。我们大家都反思一下,对时间,你珍惜了吗?高三的同学,离高考只有九十来天,你的时间,肯定是很紧了,但是只要你愿意去挤,你就会成为时间的主人。高二、初一的同学,你对时间珍惜了吗?
3、学习他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
雷锋日记: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关键词】叶贝斯分类 数据挖掘 个性化学习 学习风格
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系统的中心与教育服务主体。在个性化的教育系统中我们在营造数字学习氛围的同时要强调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学习,把它看作是一种探索式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习。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在于根据学习者的信息数据分析提取个性化特征,进而实现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推荐或教学指导。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学习系统中存在的个性化单一与实现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叶贝斯分类算法解决学习风格分类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模式与需求,实现真正自主式、个性化学习。
1 数据挖掘与分类
1995年,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简称ACM)组织提出了数据挖掘(Data Mining)概念。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未知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又称为数据库中知识挖掘(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知识提取(Knowledge Extraction)、数据采矿等。
数据挖掘是一个跨学科技术领域,它是数据库技术、统计学、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信息提取、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多个学科结合的产物。发现潜在未知的规则,是数据挖掘的重要特征也是它的目标,它与数据分析的差别在于数据分析通常从一个假设出发,通过建立方程、模型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而数据挖掘则是直接挖掘信息之中隐藏的规律,发现新的知识。
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挖掘手段之一。它是将一组组个体分门别类的归入预先设定的几个类中。分类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类别中的某一个类别。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决策树分类方法、贝叶斯分类方法和规则归纳方法。
2 应用叶贝斯分类算法判定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一贯持续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习倾向和学习策略的总和。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心理学认为人有七种学习风格:Linguistic(语言)、Logical(逻辑)、Visual(视觉)、Musical(音乐)、Kinesthetic(动觉)、Intrapersonal(内省)与Interpersonal(人际)。使用叶贝斯分类算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记录,获得学生的学习风格。 叶贝斯分类算法基于贝叶斯定理,应用于文本分类时,通过计算文本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将该文本归为概率最大的一类中。
2.1 朴素贝叶斯分类和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定理是关于随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和边缘概率的一则定理。
P(A|B) = P(A^B) / P(B) = P(A)*P(B|A) / P(B)
其中P(A|B)表示在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可能性。其中P(A)是A的先验概率或边缘概率。(A|B)是已知B发生后A的条件概率, P(B|A)是已知A发生后B的条件概率, P(B)是B的先验概率或边缘概率,也作标准化常量。由此,贝叶斯定理可表述为:
后验概率 = (相似度*先验概率)/标准化常量
由于,比例P(B|A)/P(B)也有时被称作标准相似度,所以贝叶斯定理又可表述为:
后验概率 = 标准相似度*先验概率
贝叶斯分类方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和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看作是两种不同情形下的分类方法。
2.1.1 朴素贝叶斯分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是一个基于概率的分类方法,它通过计算后验证概率的方法来确定所属类别的概率。
Vj属于V集合, 其中Vmap是给定一个example,得到的最可能的目标值。其中a1...an是这个example里面的属性。这里面,Vmap目标值,就是后面计算得出的概率最大的一个.所以用max 来表示。
朴素贝叶斯分类默认基于一个简单的假定:给定目标值时属性之间相互条件独立。因此,该假定说明给定实力的目标值情况下。观察到联合的a1,a2...an的概率正好是对每个通过概率计算,从待分类的样本数据的属性 a1,a2,...,an 中求出最可能的分类目标值,即计算各类 Vj∈ V对于这组属性的条件概率 P(Vj|al,a2,...,an),其中j=1,2,...m(类别标识数),并输出条件概率最大的类别标识作为该样本数据的所属类别。这个假设是朴素贝叶斯不同于贝叶斯网络等其它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根本,也是朴素贝叶斯这个名称的由来。
2.1.2 贝叶斯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不支持朴素贝叶斯的假设,即各特征并非彼此独立,此情况下可以使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分类。
贝叶斯网络是根据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图论方法表示变量集合的联合概率分布的图形模型,它引入了一个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和一个条件概率表集合。DAG的结点v包括随机变量(类别和特征),有向连接E(A->B)表示结点A是结点B的parent,且B与A是有依赖关系的。同时引入了一个条件性独立(conditional independence)概念:即图中任意结点v在给定v的parent结点的情况下,与图中其它结点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P(v|par(v),x1,x2...,xn) = P(v|par(v))。这里par(v)表示v的parent结点集,x1,x2,...,xn表示图中其它结点。如果已知所有联合概率值(joint distribution),那么就可以解决任何形式的概率问题。但现实中的特征集合数量过多(>10),几乎无法通过统计得到。所以,这个问题要通过条件独立的概念来对各条件概率值进行优化来解决。贝叶斯网络的建模有两个步骤:创建网格结构与估计每一个结点的概率表中的概率值。
2.2 贝叶斯分类过程
在本学习系统中,主要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对网络学习某一体育课程的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分类。
2.2.1 建立样本数据
根据体育学科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简要概括为视觉型(V)、语言型(L)和动觉型(K)。把每一个学习者看作一个矢量 S,学习者的每一次学习记录作为属性 Ai,学习者的风格(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作为可能的类别 C,对于随机分类向量S={a1,a2,…,an},由此知道 s对每个类别的概率P( Ci|S)分布,其中P( Ci|S) 由贝叶斯公式P( Ci|S)=P( S|Ci)P(Ci )/P(S ) 计算得到,概率最大的那个就是 s的预测类别。
当学生登入系统时,系统首先根据学号查看学习风格数据库中是否有该生的学习风格类型记录,如果有,系统则推荐学生适合其风格的学习内容,如果无,则系统将学习者这次学习的学习记录保存在学生学习记录库的学习过程数据表中。
经过数据预处理,我们可以确保建模的数据是正确有效的。分析处理中我们需要得到分类模型需要的训练样本集的相关属性,包括文本学习次数(T)、视频学习次数(V)、活动次数(A)、文本学习平均成绩(TS)、视频学习平均成绩(VS)、活动成绩(AS)、学习风格类型(S)。当学生登录次数达到某值时,系统自动将这些属性值计算并存储。在分析训练样本时我们把学习次数属性值分为10 三个区间,将成绩分为 A(90-100) 、B(75-89)、 C(60-74)、 D(< 60)。朴素贝叶斯分类法对于学习次数和学习成绩这类连续属性的类条件概率计算,一是把连续的属性用相应的离散区间替换进而离散化,或是通过训练数据估计分布的参数。
2.2.2 建立学习风格建模
根据贝叶斯的最大后验准则,对任一未知样本 s={a1,a2,…,an},确定后验概率 P(Cj| a1,a2,…,an),把最大的类确定为该样本的学习风格。具体步骤为:
(1)计算得到每一种学习风格类型的先验概率P(Ci )。
(2)相对于每个类别的概率 P(aj|ci),训练样本集计算得出各属性的所有取值。
(3)计算出未知样本对三种类别的概率,选取概率最大的类别为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
其中,建立学习风格分类模型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建立训练样本集。见表2-1。
2.2.3 建立算法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算法如下:
初始化训练集D;计算每个学习风格类型的先验概率
由上述算法得出概率最大的类别为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
3 结论
本文将叶贝斯算法应用在判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中,发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学习风格之间的潜在联系。经过实际应用发现当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假定条件成立时,它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分类方法。 使用贝叶斯分类对系统中的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分类,其特点主要有:
(1)它结合了概率与贝叶斯网络的分类方法,可以利用领域知识和其它先验信息,计算假设概率。
(2)可以把所有的属性都参与分类。
(3)针对离散属性的对象进行分析。
(4)数据样本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这样可以进行增量学习。
(5)利用有向图的表示方式非常直观,弧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田文诗.基于学习者行为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研究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11(05).
[2]邓晖、徐梅林.网络学习环境之个性化属性调查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1):49-54.
[3]凌江荣.在e_Learning中建立自适应学习路径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湘潭大学,2007.
[4]田晓辉.基于Web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5]史春秀.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6]王志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7.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学雷锋常态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以学雷锋常态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281。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22-1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成果,也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成为指导社会成员进行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大学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以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于贯彻落实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的主要群体,是建设“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大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富于理想、充满活力、求知欲强、自信心十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大学生在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当中所反映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导向必将在普通群众当中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寻找适合的载体和途径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具体化、现实化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新任务。
二、学雷锋常态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以学雷锋常态化为载体,继承与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符合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吻合。
其次,学习雷锋、榜样的树立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现了生活化和具体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这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难以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而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则。
第三,学习雷锋常态化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化和习惯化。学习雷锋常态化,使学雷锋不再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克服了以往“三月来、四月走”的过场弊端。通过学雷锋活动的日常化、常态化和长期化,使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与个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知信行的统一。
三、以学雷锋常态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措施
以学雷锋常态化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长期坚持。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二,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使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实现具体化、生活化、常态化。学习雷锋并不是把雷锋做过的好人好事再模仿着做一遍,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而是要把雷锋精神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第三,要充分发挥雷锋式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当中使大学生感知、认同并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学习雷锋常态化还离不开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要通过当代雷锋郭明义、带妹上学、自强不息的大学生洪战辉、扎根大山、为祖国贫穷地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大学生徐本禹、15年如一日资助老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等一大批当代雷锋式模范的人物树立,使大学生认识到雷锋并不是一座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道德高峰,学习雷锋就在于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就在于具体实践中的真善美。
第四,设立奖惩机制,使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实现制度保障。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奖惩得当的鼓励制度,如对于学雷锋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模范学生给予学分或奖学金奖励,形成有效的参与机制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黄中平.雷锋精神时代化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2012年“雷锋精神论坛”综述[J].求是,2012,(1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清钾、钠、氯的变化及其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方法 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8例进行研究,其中出血性中风89例,缺血性中风159例,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血清钾、钠、氯,观察血糖、血钠、血氯、血钾值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 (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2)出血性中风血糖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3)出血性中风低血钠、低血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低血钠、低血氯组中的中、重度患者显著多于正常血钠、血氯组;与正常血钠、血氯组相比,高血钠、高血氯组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血钠、血氯显著升高时,死亡率明显增加。与正常血钾组相比,低血钾组中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血钾明显降低时,病死率增加。高血钾组患者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和正常血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病死率则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与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当出现严重的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高血糖;血清钾;血清钠;血清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itable hyperglycemia and the change of serum potassium,serum natrium,serum chloremia on stroke type,developing degree of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in ACVD. Methods We detected 4 indexes in 248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CVD in one week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 2004. to Jun 2005,including 89 cases w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159 cases were cerebral ischemia. The detected items include 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and fasting serum Na+,K+,Cl- next morning.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itable hypernatrium,hyponatremia,hypernatrium,hypokalemia,hyperkalemia,hypochloremia and hyperchloremia on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in ACVD. Results (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ho involved in ACVD constantly turned up hyperglycemia,hyponatremia,hypochloremia,hyperkalemia. (2)The increasing level of blood-glucose was apparent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ared with cerebral ischemia. The death rate in hyperglycemia apparently increased. 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markedly increased in dead index compared with survival index.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3)Hyponatremia,hypochloremia were related with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Hyperkalemia,hypokalemia,hypernatrium and hyperchloremia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When the change of fasting serum Na+,K+,Cl- were markable.The death rate was apparently increasing too. Conclusion There really exist damage from stress reponse in ACVD,hyperglycemia,hyponatremia and hypochloremia are indicators of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Hyperkalemia,hypokalemia,hypernatrium and hyperchloremia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When the change of fasting serum Na+,K+,Cl- were markable,but the death rate was apparently increasing .
【Key word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rritable hyperglycemia;serum potassium;serum natrium;serum chlorine
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居神经科各类疾病的首位,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及存活率备受当今临床医生的关注。临床上急性脑血管病常有应激反应参与,且表现为机体应激损伤加重病情发展,而高血糖是机体应激反应的表现之一。国内外文献早有报道,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糖水平增高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影响近期预后[1~5],及时纠正高血糖的同时能使脑卒中患者预后得到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时血清钠、氯、钾紊乱是很常见的,也是应激反应之一,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并不多,且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文献报道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时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钾、钠、氯的变化与中风类型、病情变化、预后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病例选择标准:本研究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龄35~98岁,平均(63.6±4.71)岁。所有患者诊断符合下列条件:依据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首次发病1周内入院;无糖尿病病史,肝功、肾功能均正常。(2)按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入院后24h内进行),将患者分为轻型(0~15分)112例,中型(16~30分)87例,重型(31~45分)49例。
1.2 病例分组 根据病例分组:出血性脑血管病89例,其中脑出血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2例,硬膜下出血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59例,其中脑血栓形成104例,脑栓塞32例,腔隙性脑梗死23例。
1.3 标本采集 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于入院次日晨空腹采取肱静脉血4ml送检血清钾、钠、氯及血糖。
1.4 结果判断 空腹血糖>6.1mmol/L为高血糖。电解质紊乱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统一质控标准和《实用内科学》(第10版)电解质紊乱章节。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x±s)及例数表示,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和精确概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情轻重与血糖含量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病情轻重与血糖含量关系 (x±s)
注:中、重度组血糖较轻度组明显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不同类型ACVD血糖含量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ACVD血糖含量变化 (x±s)
注:出血组血糖较缺血组明显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及死亡率 见表3。
2.4 ACVD患者血糖变化与转归 见表4。
2.5 血钠与ACVD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关系 见表5。
2.6 血钾与ACVD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关系 见表6。
2.7 血氯与ACVD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关系 见表7。
表3 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死亡率 (例)
注:高血糖组死亡率较非高血糖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表4 ACVD患者血糖变化与转归 (x±s,mmol/L)
注:死亡组血糖与存活组比较明显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3.1 ACVD时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反应( SR )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轻度SR有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过度或持续的SR常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损害加重。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ACVD患者血糖明显增高,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达42.34%;中、重度患者血糖较轻度组明显增高;死亡组较存活组血糖均值明显升高;高血糖组病死率为43.80%,非高血糖组病死率为12.59%,高血糖组病死
表5 血钠与ACVD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关系 (例)
注:出血性中风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20.22%)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14.47%),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1P
转贴于
表6 血钾与ACVD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关系 (例)
注:ACVD时易出现低钾血症;与正常血钾组相比,低血钾组在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血钾组患者中风类型、病情轻重与正常血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病死率则明显高于正常组(P
表7 血氯与ACVD类型、病情轻重及预后关系 (例)
注:出血性中风时低氯血症的发生率(23.60%)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15.09%),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1P
率高于非高血糖组病死率;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糖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
3.1.1 ACVD时导致血糖升高的依据 (1)文献报道[6]:ACVD时应激状态下刺激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引起儿茶酚胺( CA )、皮质醇、胰高血糖素(GC )浓度明显升高;这些激素均能促使糖原的异生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2)胰岛素抵抗与应激性高血糖[7]:当机体存在IR时,胰岛素的生物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血清胰岛素( INS )水平代偿性增高,胰岛素受体下调,或数目减少或受体结构功能异常,胰岛素生理效应降低,最终引起血糖升高。(3)有学者[6]提出高血糖可能是由于颅内血肿、水肿等因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生长因子分泌增加,而生长激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增高,或与下丘脑室旁核破坏,使血糖代谢紊乱有关。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糖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这可能是出血病变性质比梗死更严重,起病更具突然性,因而更具应激反应性;病变程度重,病变范围大,有中线偏移或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受压的重型比轻型血糖升高明显,提示应激反应更强烈。
3.1.2 高血糖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1)高血糖使细胞外液处于高渗状态,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并出现细胞内脱水,其中神经元脱水,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破坏,神经髓鞘的断裂及大脑黑质的损伤会增加死亡的危险性。高血糖症增加ACVD患者葡萄糖无氧酵解底物,因血糖是乳酸的基质,而使乳酸生成增多[8],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抑制血红蛋白对氧的释放,加重了组织缺氧和酸中毒。本组显示ACVD患者发生高血糖时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加重了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2)高血糖还可抑制镁在肾小管的吸收,使尿镁排出过多,造成低钙、低镁血症,低钙、低镁血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9],镁离子是维持正常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因子之一,并作为钙通道阻碍物[9],在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中起媒介作用,应激状态细胞内钙超载,血清钙降低,不利于脑缺血后早期灌流的钙离子恢复,细胞内钙超负荷将引起细胞蛋白和脂质代谢紊乱,干扰线粒体磷酸化过程,加重脑水肿,由于高血糖致高黏血症,高渗和高代谢率,干扰局部脑血流的恢复,高血糖加剧自由基损伤,加重内皮细胞水肿及胶质细胞损害,使血脑屏障损害,加重脑损害,使病灶扩大,死亡率增加。实验研究表明[7],胰岛素(INS)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既能降低血糖,又是一种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剂。
3.2 ACVD时血钠、血氯的变化 ACVD时常出现血钠、血氯紊乱,但文献报道的并不多,且对预后的影响,文献报道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的资料显示,ACVD患者易出现低血钠、低血氯,且低血钠、低血氯的出现和中风类型、病情轻重有关,出血性中风及中、重症者易出现低血钠、低血氯,且低血钠、低血氯者预后差。高血钠和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无关。但出现明显高血钠、高血氯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3.2.1 低血钠、低血氯的产生原因 目前认为低血钠、低血氯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两个内分泌系间正常调节关系被破坏所致[10],(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ADH);(2)是利钠因子,包括心钠素[11]、内源性洋地黄物质[12]等。生理状态下,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的影响,以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作为介导,在ACVD时,由于直接或间接刺激丘脑下部的视上核及神经垂体[13],一方面引起ADH分泌异常,导致尿量减少,水潴留,细胞外液扩张,血钠、血氯降低,表现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另一方面,张永立等实验证实ACVD患者血浆中的心钠素明显增高,且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增高明显,并且心钠素水平和中风患者血浆钠水平呈负相关。心钠素等浓度增加,促进钠的排泄,导致失钠性低钠血症,临床表现为脑耗盐综合征 (CSWS)[13]。森永一生[11]通过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钠、抗利尿激素和心钠素的研究后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是ADH不适当分泌,其他利尿、利钠因子也应该考虑。笔者认为中、重型中风患者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明显,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严重[11],释放更多ADH,易出现低钠血症,血清钠降低使细胞外渗透压低于细胞内,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加重脑水肿。另外,精神刺激、焦虑、恐惧等精神因素,对ADH的分泌起兴奋作用,频繁的呕吐,过多使用利尿剂[11]等也是导致低血钠、低血氯的常见原因。目前对高氯、低氯血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2.2 高血钠产生的机制[14] ACVD时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明显增高(10~20倍),通过兴奋其周围靶腺增加醛固酮的分泌而起滞钠作用,促使血钠与血渗透压增高;其次反复作用渗透性利尿剂、高热、呕吐、出汗、过度换气等造成水分丢失过多[15],而脑血管病时往往损害下丘脑渴感中枢而致渴感消失,导致低血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氯血症,治疗中过分限制补液或盐液体补充过多,造成医源性高钠血症、高氯血症。病变影响渗透压感受器,丧失对血浆渗透压的调节功能,实质是一种神经性高渗透压症[15]。有报道发病1周后出现的高钠血症往往是中枢性,当下丘脑和神经垂体受损时,ADH分泌减少,出现多尿与尿比重下降而表现为高钠血症,而此类高钠血症一旦出现且持续高钠表明是濒危的信号。中、重型患者产生上述病变的机会多于轻型,故出现高钠血症多于轻型患者。
3.3 ACVD时血钾的变化 ACVD时血钾紊乱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16]早期低钾血症的因素主要是原发于卒中病变直接损害丘脑下部导致功能紊乱,使细胞外钾转入肌肉及肝细胞内而出现低钾血症。笔者认为产生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有摄入过少,应用渗透性利尿剂使肾脏排钾过多;此外如中枢性高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量出汗等使失钾过多。本组资料显示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钠血症、低氯血症、高钾血症、高钠血症及高氯血症,但低钾血症患者在卒中类型、病情轻重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看来低钾血症的发生不是脑卒中的危险并发症。本组资料,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极低,但中、重型患者多于正常血钾组及低血钾组,且病死率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ACVD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钾,且血糖高低与中风类型、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除应激性高血糖外,血钠、血氯降低是反映ACV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由于血糖和血清电解质是临床上易于获得和监测指标,本研究组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治ACVD时重视监测血糖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其失衡情况,以稳定机体内环境,对ACVD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必将提高ACVD患者的存活率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Woo E,Chan YW, Yu YL,et al. Admission glucose level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nd mortality outcome in 252 stoke patients. Stroke,1998,19:185.
2 Sieber FE. special issues: glucose and brain. Crit Care Med,1997,20:104.
3 Woo E. Hyperglycemia is a stress respones in acute stroke. Stroke,1998,19:1359.
4 Courter-myers G. Hyperglycemia enlarges infarct size in cerebravascular occlusian in cats.Stroke,1998,19:623.
5 Woo J. The influence of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on immediate and 3-mon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cute stroke. Aroh Neurol,1999,47:1174.
6 方立,王良,蒙中宁,等.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皮质醇、生长激素、泌乳素、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2000,20(5):289.
7 杨晓玲,朱颖,赵合庆.胰岛素抵抗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6):2.
8 王可宏,林廷塔,金励前.急性危重患者血清乳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3,20(8):356.
9 章成国,张虹桥,邵燕.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胃泌素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探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8):56.
10 Kushner M,Nencini P,Reivich M,et al. Relation hyperglucemia early in is chemic infarction to cereranatomy,metabolism and clinical onutcome. Ann Neural,1990,28:129.
11 森永一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ANP、ADH的低钠血症.脑と神经,1991,43:169.
12 许贻白.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与低钠血症关系的探讨. 中华实用内科杂志,1993,13(12):744.
13 Oppenheimer S. Complication of acute stroke. Lancet,1992,339:721.
14 姜丹,定正超.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钠血症临床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1,17(5):353.
[关键词] 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a)-0141-04
Effect of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on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HUO Jiwe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Fushun Central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Fushun 113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on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4, 51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Fushun Central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and AIP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G, LDL-C, TC, AI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HDL-C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RP, ESR, s-ICAM, s-VCAM, sE-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VCAM, sICAM, sE-SE, ESR, CRP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AIP (r=0.726, 0.502, 0.204, 0.465, 0.646, P < 0.05); sICAM, ESR, CRP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VCAM (r = 0.645, 0.422, 0.784, P < 0.05); and ESR, CRP, sE-SE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ICAM (r=0.483, 0.511, 0.486, P < 0.05). Conclusion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may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IP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Rheumatoid arthritis; Serum lipids; Atherosclerosis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特征是对称性、慢性、多关节炎性损害[1-3],并伴随类风湿因子的产生。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以滑膜炎为主,关节软骨和骨质遭到滑膜炎的侵蚀和破坏,从而导致关节发生畸形,严重的患者甚至致残[4-5]。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关节畸形。据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多年临床数据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有学者猜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各种免疫和炎性反应异常加速血脂对血管致病作用有关[5]。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较大的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6-8]。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中老年人血管病变的主要类型,可累及全身各种中大型血管,比如累及冠状动脉可引起冠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冠心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尚无彻底治疗的方案,主要以预防为主,延缓患者病情发展[9-11]。因此,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我院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者的炎症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符合其中4项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12-13]:①晨僵至少1 h(>6周);②3组或3组以上关节肿胀(>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⑤类风湿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观察组男22例,女29例;年龄38~76岁,平均(54.6±8.2)岁;病程1~6年,平均(3.6±2.8)年;活动期患者30例,非活动期2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7岁,平均(54.9±8.1)岁。排除标准:本身有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入院前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不按医嘱服药,依从性差;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本实验包含检查;有心血管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肾脏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s-ICAM)、E选择素(sE-SE)。检测方法:常规采清晨空腹血,使用奥林巴斯HF240-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泰安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TG、TC、LDL-C、HDL-C临床指标水平。ESR采用魏氏法检测,以“mm/h”表示。CRP采用乳胶增强凝集比浊法由Beckman公司生产的Immage全自动免疫比浊分析仪器检测完成。s-VCAM、s-ICAM、sE-SE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杭州百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为我院专业人员按照说明书进行。AIP=log(TG/HDL-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AIP比较
观察组患者TC、TG、LDL-C、AI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AIP比较(x±s)
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IP: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2.2 两组患者黏附分子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CRP、ESR、s-VCAM、s-ICAM、sE-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黏附分子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
注:CRP:C反应蛋白;ESR:血沉;s-VCA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sE-SE:E选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