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范文第1篇

最近,我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这篇课文。这篇文章出自明初文学家宋濂之手,是宋濂先生送给同乡小辈的临别赠言。通过学习,我从中体会到了宋濂先生青年时求学的艰辛以及他对待老师长辈和学习、生活的态度。

宋濂先生在文章中说:“家贫,无从至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青年时家庭条件之差,在那么寒冷的天气下,也从未放弃学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地热爱学习。

往下读,“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则可以看到宋濂先生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虚心地向前辈请教,对长辈语气温和、言辞委婉,相当地尊敬。

再继续向下看,当看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时候,我对宋濂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宋濂先生吃着粗茶淡饭,穿着破旧的衣服,而与之同舍的学生个个穿戴华丽,他却不当一回事,不与他们攀比,甚至连一点羡慕之意也从来没有过,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把学习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啊!

综合上述几点,将宋濂先生的精神品质与现在学生的精神品质比一比,那可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对于青年时求学的艰辛,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很难找到像他这样的人了。即使就是有,我想也是屈指可数的了。现在,有几个学生能为了学习敢于吃苦,不怕困难?有几个学生能做到对老师长辈毕恭毕敬?又有几个学生能看见同学吃名牌穿名牌连一点羡慕也没有?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教育学习的环境与宋濂先生所处的环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这一代中小学生,赶上了好的时代,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家长们对我们的生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我们的学习更是可以说“有求必应”。我们不会受宋濂先生“背着书箱,穿着破鞋,在寒冷的冬天前往老师家求学,皮肤干裂,四肢僵硬。”那样的苦,而是坐在宽敞明亮、四季如春的教室里,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什么理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放在第一位?有什么理由不尊敬老师长辈?又有什么理由相互攀比吃穿?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 中学语文 积极情感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课教学除具备一般教学的特点外,还包含着深深的情感教育。语言文字不仅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符号和工具,它还代表着语言文字主体的强烈的意愿、意志或情感。不论是口头的语言还是书面的语言,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句话,它都包含着情感,闪耀着表达主体思想感情的光辉。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使人愉悦,消极的情感让人颓废。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积极情感的作用,发挥积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运用教材中的积极情感,去陶冶学生的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富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之思,“捐躯赴国难”的报国之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的羁旅之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之感;“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朋友深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等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是要充分发掘这些情感因素,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这些情感,让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起自己的情感之火,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做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使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

其次,要运用教师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具有迁移。也就是说,教师对某种对象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到学生对某种对象的情感体验。那么,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对语文教学就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对待语文教育事业,热爱语文学科。语文教师的情感倾向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倾向。如果教师流露出不喜欢语文学科,就会把这种消极情感迁移给学生,学生也就不大会喜欢语文了。反之,教师热爱语文,痴迷语文,就会把这种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然会高涨; 二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随时保持愉悦、饱满的情绪状态。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具有感染功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地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气。”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精神状态欠佳,情绪不振,就会把这种消极情绪感染给学生,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会理想。反之,教师精神饱满,情绪状态良好,就会把这种积极情绪感染给学生,学习效果也就会好起来。

第三,要运用饱含深情的课堂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们知道,欣赏优美的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品尝美味的佳肴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而我们做教师的就是音乐家、烹调师,学生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就能引起审美情感的共振,从而忘却自我,自觉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许多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也把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考试也增设了面试内容。因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朗读都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不同的作品,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言朗读技巧,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如读《为人民服务》可用凝重的语调,缓慢的节奏;《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用悲壮激越的语调,快慢并用的节奏;《白杨礼赞》可用高昂的语调,欢快的节奏。教学《背影》一课前,应该让学生认真深入地预习,就字词发音、语感、情思等各方面进行仔细揣摩,力求深刻。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批表达父母、同学、兄弟姐妹等人间亲情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为提高朗读水平,我们要注意加强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挖掘和理解,找准共鸣点。同时要多听一些经典的朗读范文,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特别是可以通过一些配乐朗诵、配音像朗诵等,以通感的方式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

第四,要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中的情感世界中。如教学的诗词《沁园春.雪》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让学生的心灵走进了雪的海洋、雪的世界,激发了学生憧憬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无比豪放的情怀。又如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时,播放了一段有关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片段,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性材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第五,要抓住重点加以点拨,以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教学重点,及时给学生加以点拨,就会使学生很快领悟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就“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一句话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分析了作者当时借书、还书时的复杂的情感世界。以现在大家都能有书读的优越条件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六,要运用音乐导入,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教学的今天,用音乐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优美的旋律、美妙的声音可以很容易的使人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而更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探求知识的氛围中。如:在学习《木兰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豫剧大师常香玉演唱的《花木兰》选段,那优美的旋律、精美的唱腔完全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则播放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它优美、激昂的旋律激起了学生了解贝多芬、学习贝多芬事迹的强烈欲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践了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相关期刊更多

西部大开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古典文学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与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