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艾叶粑粑:艾叶粑粑的艾叶其实是香蒿叶子,香蒿叶子外表很像辟邪的艾叶,所以这道小吃取名为艾叶粑粑。艾叶粑粑一般是在清明节食用,味道清香鲜甜。
3、五色米:五色米是广西一带的特色美食,原材料就是普通的糯米,糯米被植物的叶汁染成五色,故称为五色米。五色米一般在清明节食用,是一种节日象征。
4、豆腐: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豆腐凭借鲜嫩的口感和豆制品的香味,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在清明祭祀完组先,大部分人在吃饭时都会做一道以豆腐为主要材料的菜品。
5、青团:青团是浙江一带的著名小吃,作为端午节必吃的九种食物之一,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揉成小团蒸熟即可食用。青团带有一股艾草的清香,是在清明时节浙江人常备的一道点心。
6、朴籽粿:朴籽粿是潮汕人的传统美食,在清明节食用朴籽粿也是潮汕特有的风俗。潮汕人一般在扫墓时都会带上朴籽粿,这是用来怀念祖先的一种方式。
7、马兰头:作为清明节必吃的九种食物之一,马兰头是一种野菜,常见于田野或路边。马兰头的梗一般是淡红色或青色,凉拌作为寒食在清明节食用。
8、菠菜:菠菜是外来植物,极易生长。它的味道微甜,营业价值丰富,有通便、补血、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菠菜显青色,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生长较快。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向。学生在开展研究、增加社会交往、和各个阶层人民接触的过程中开拓了眼界、增强了能力,也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主体。因而,在设计实践中的教学设计,不仅紧密联系部分思政课程内容的特点,而且还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避免随意性与盲目性的教学活动,防止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院思政课实施实践课教学改革以来,在学院的支持下,获得了一定成绩,但就目前实践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有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本科院校重专业建设轻素质培养
在目前的本科教育中,越来越重视技能的培养,但与此同时,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必须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不能只有才无品德。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有专业教育的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利于人的和谐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意义的教育的前提,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失去了基本的教育,失去了血液,是教育的失败。思政课中的实践教学正是在实际生活中集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获得立于天地间的基本事实。在把握人生的真谛和享受人的尊严中,感悟人生。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培养的目标并没有降低,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只能不断地挤压素质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二、实践教学缺乏广泛性和连贯性
在一般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课余大家都有空的时间集中活动,而课外开展的主题实践教学,由于时间、环节、经费的限制,一般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监督,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安排。由于上述原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社会实践自然而然地在整个教学中成为一个薄弱的环节。
而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比如撰写课程小论文,组织旅游,学习和其他活动,具体地应该安排在什么时间课堂讨论,什么时间去检查讨论结果,什么时候做社会调查,什么时间写课程论文,没有严格的程序,较难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三、思想政治实践课报酬计算不合理
由于上述原因,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比较薄弱。一些思政课教师往往把社会实践教学当成一项例行公事的活动,虽然有时也搞搞课堂讨论,写写课程小论文,组织参观、学习等活动,但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什么时间参观和考察,什么时间搞社会调查,什么时间写课程论文,没有形成严密的计划,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强,较难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教师安排一次校外实践活动,从考察地点、接洽、预算经费、联系用车、批改实践作业等,前后至少需要1-2周的时间。教师实际付出与报酬是不成比例的,只是按照实际实施的课时量计算课时,这样的现状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任课教师不愿意在课外实践上多费精力。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思政课的实践教程在大教学体系中仍处于被边缘化,如何改观“老师努力教,学生参与少”的现象,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如何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日益呈现出复杂、个性、多变的特点,怎样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资源整合,多方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思想政治教学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更在学校的大环境提升上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它也是院方的的共同责任。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各项相关政策上给校方支持,以确保能有足够的资金,充足的工作人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现场课,教师研究,学生的反馈这些方法,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又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表达学院对于思政课的关心。由此营造出一种上下呼应、齐抓共管、劲往一处使的校园氛围。
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总体格局的改善,还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和教师,辅导员工作本身“两条线”的现象,积极地倡导平时教育与课堂教学互通环节,整合资源,努力形成“大思政”格局,紧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两个关键。目前,我院尝试推动形成两个联系:一个是共青团,教学人员及承担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和社会调查的社会实践,在院团委工作,并更多地参与思想政治教学;第二,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双方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这两个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思政课的老师和辅导员这两条线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学习全方位建立对学生的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吸收正能量,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双赢的格局。
(二)“因材施教”,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现在的信息社会中,学生有各种学习渠道,尤为突出的是目前网络平台的信息占有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人群广,作为教师需要面对这些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课前调研,把一些实践的内容和教材联系起来。例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组的课前调研内容,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可以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寒假中进行,学生利用寒假过年期间走访亲友的机会,在亲友谈天说地、忆苦思甜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
(三)“两平台”碰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讨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大班教学,团体参观,团队讨论,这几种方式笼统地可以称之为课堂平台,优点是效率高、能满足的是学生的共性需求、达到教学预期,缺点是不能够逐一解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对知识点有疑问的学生,任课老师不一定能一一顾及,而有知识延伸需求的学生,只能靠他们自己平时的课外阅读自己寻找答案。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两课“红色网站”,校园贴吧,或与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干部勤沟通等多种渠道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分类整理为实效性教学提供最鲜活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开始尝试用微信,飞信,博客, QQ等在线交流与学生理解,近距离与同学沟通了解、拉近距离,以此来弥补平时的教学过程不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问题,还可以让同学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流。课堂平台与网上平台的结合与碰撞,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信息时代变成了课上与课下沟通互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班(2011)剪影[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8).
[2]吴恒.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与优化[J].群文天地,2011,(16).
[3]张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生命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8).
[4]王琼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文素养析议[J].学习月刊,2011,(12).
[5]王泉利.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社会实践[J].科技信息,2010,(27).
[6]孙瑛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科教导刊,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