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夏季养生食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少吃肉食: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天热,吃肉易生痰火,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采用绿豆、扁豆、莲子、荷叶等加入糯米等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
二少吃甜食:甜食含糖分高,产生的热量也高。若老人过多食用,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老人过多食用甜品,使糖分在身体内积存下来,多表现为老年人常见的“肥胖”现象,血脂升高,从而影响心肺功能。
三少喝冷饮: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热,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使胃肠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因此,老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冷食。有消化道疾病的老人尤应注意。
大暑吃什么可以防晒
据悉,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是一种消暑的甜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对于防晒,全麦食品具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其中富含的维生素B可以有效提高肌肤对阳光的抵抗力和复原能力,减少色素沉着;而且全麦属粗纤维食物,有清除体内积聚的毒素的作用,可以减少黑斑形成。
而且西红柿是最强的防晒食物。研究发现,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6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因此,如果不想被晒黑,不妨多吃西红柿,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
另外胡萝卜、芒果、木瓜、地瓜、南瓜等,大多含大量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抗氧化,增强皮肤抵抗力。与此作用相似的还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建议每天吃2—3份水果,其中一样选择高C的猕猴桃、草莓或是柑橘类。
尽管吃这些东西能起到一点夏季防晒的作用建议,但其他必要的防晒措施也一定不能少。只有同时注重“内养”、“外用”,才能清凉一夏、不怕被晒。
大暑适合吃什么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生长刚成熟但未配育过的小公鸡,或是饲育期在3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后来也有专门的品种称为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鸭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禽。每100克鸭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还含有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是经过一个冬春摄食的老鸭,骨骼更健壮,肌肉更丰满。可主治水肿胀满、阴虚失眠、疮毒、惊痫等症。《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老鸭炖食时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能补虚损、消暑滋阳。加配芡实、薏苡仁同炖汤,滋阳效果更佳,能健脾化湿、增进食欲。
鸽肉性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气血双补,还有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进补。
大暑节气如何养生
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3、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4、食材
绿豆
中医上说:“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
冬瓜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毒,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相关文章:
1.20暑防中暑的食物,大暑防中暑吃什么食物好
2.20暑适合吃什么 大暑吃什么最养生
3.20暑吃什么好,大暑时令食物大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是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顺应四时养生就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很多人大都了解秋补的必要,却不知道许多习以为常的进补习惯中隐藏了很多误区,现在,让我们来一一“扫雷”。
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进补需要时再选择进补;缺什么,补什么。另外,人参、燕窝等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的进补者,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多多益善
过犹不及,任何滋补佳品如果食用过量,都对身体无益。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例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另外,食用水果也并非越多越好。比如,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患有肾炎、糖尿病、冠心病者应少食;吃梨过多会伤脾胃、助阴湿,使胃肠功能失调,胃寒腹泻者应忌食;葡萄含较多柠檬酸、苹果酸等,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以药代食
是药三分毒。药补远不如食补,所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本身就是有治疗作用的灵丹妙药。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日常食用的山药、藕、红枣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功效。
莲子:能祛余暑,滋补强身。
山药:补脾胃,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健脾胃、增食欲。
藕:熟藕能健脾开胃,适宜秋天进补。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温补气血。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红枣:红枣能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越贵越补
很多人在进补中存在一个错误认识――东西越贵越好。其实不然。“物以稀为贵”,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食疗均有一定对象和适应症,所以应该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好坏,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且味美可口。秋天食用时应该选择防秋燥的护阴、滋肾、润肺的种类,如泥鳅、白鸭肉、乌骨鸡、猪肺等。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同样能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蔬果应该多选花生、山药、白木耳、橘子、白果、梨、红枣、莲子、葡萄、甘蔗等柔润之品。常吃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身。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进补品。
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因虚而补,不虚不补”。倘若不虚而补之,轻则食后愈加难受,重则可增加病状。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火上加油”。
重“进”轻“出”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另外,如果饮食太油腻,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加之生活节奏加快,不少人便出现便秘症状。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都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滋补品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夏季天气炎热,为细菌、病毒滋生繁殖提供了条件,大大增加了胃肠感染发病的几率。而水果和凉拌青菜等生食在夏日饮食中的比重增大,这在客观上也给饮食卫生带来了一定隐患。因此,食用水果、青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尤其是凉拌菜类在制作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卫生,用具、饮具、炊具如菜板、菜刀等要生熟分开,不可混用。且注意消毒,把住“病从口入”关。另外,夏季海鲜大量上市,一些老年人喜欢吃醉虾醉蟹之类,更要讲究卫生,最好适当多放些姜、蒜、醋,并要充分搅拌,以利杀菌调味解暑,又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特别是多吃大蒜,还能清洁血液,降低血黏度,避免血栓形成,对预防心脏麻痹及中风具有良好效果。
求均衡
夏日气温高,老人们多爱吃水果、蔬菜尤其是凉拌菜,米面主食往往受到冷落。其实,人在高温环境中的基础代谢率有所增加,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夏季主食既要吃米饭,又应吃面食,最好搭配些小米、玉米及薯类,荤食与素食配制要合理,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辅以瘦肉、蛋、鱼、鸭等荤食。这样可使热能大大提高,蛋白质等营养互补,有利于提高营养价值。夏季饮食尽量做到多样化,注意干稀搭配,讲究色、香、味俱全,使人乐于接受。此外,还宜常吃些赤小豆、扁豆、莲子、山药等药食,对夏季健脾除湿、补养肠胃有良好作用。
要清淡
老年人夏天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并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如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大热天,吃肉易生痰火。因此,除保证主食质量外,应多吃些瓜菜,如西瓜、香瓜、冬瓜、苦瓜、丝瓜、黄瓜、南瓜及西红柿、茄子等,能清热解暑,止渴生津,清心利尿,降压降糖,而且富含维生素与水分,对恢复人的精神和体力十分有益。还可适当喝些消暑粥或营养汤,如绿豆粥、莲子粥、银耳百合粥、荷叶粥、八宝粥、扁豆粥和水果羹、蕃茄鸡蛋汤、冬瓜圆子汤、肉丝黄瓜片汤等,既养胃解渴又能提高食欲。但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以免引起心肺火盛、口舌生疮甚至鼻出血等不良后果。
宜新鲜
夏季饭菜要现做现吃,最好不吃隔夜饭菜。研究发现,剩饭重新加热以后再吃不易消化,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胃病。另外,含淀粉的食品最容易被葡萄球菌污染,因这类食物最适合葡萄球菌生长繁殖,故吃剩饭易引起食物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会剧烈腹泻、脱水,甚至休克。老年人由于抵抗力减退,经常吃剩饭更易导致消化道疾病。还要注意,吃剩的饭菜待凉后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但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将时间缩短在5~6小时以内。吃剩饭菜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一般在100℃以下加热30分钟即可),因冰箱的低温只能抑制细菌,不足以杀灭细菌,冰箱中的饭菜拿出后如不热透,细菌就会动员起来,引起发病。特别是植物性食物剩下来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不断增加,有损健康。因此,夏季饮食要尽量新鲜。
忌贪冷
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更受影响,如多吃生冷食物,多喝冷饮,就会损害脾胃。中医认为,生冷性寒,寒湿互结,还会诱发泄泻、腹痛之症发生。此外,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渴降温,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血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引起痉挛现象,从而导致胃肠功能和杀菌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胃肠道细菌感染,造成或加重腹痛、腹泻等症。因此,老年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冷食,有消化道疾病的老年人尤应注意。夏季消暑解倦可喝些茶、酸梅汤以及绿茶等,但要注意温饮,适可而止。特别是饮绿茶不宜过浓过量,晚睡前应停止饮用,以防影响睡眠质量。
有节制
夏天许多人食欲下降,老年体弱者尤甚,但日常饮食规律不可打乱,应保证按时进餐,不能因为高温炎热,就推迟正常的午饭和晚饭时间;更勿过饱过饥,凉快了就多吃,烦热了就少吃,想吃就吃,毫无节制。这样会打乱脾胃功能正常活动和消化道内环境的平衡,造成脾胃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胃病发生。不少人喜欢在夏日喝啤酒,但要注意适量,否则过多酒精进入体内会损伤肝脏功能,增加肾脏排泄负担。特别是喝啤酒以海鲜当下酒菜者,食用过多会诱发某些人痛风发作,结石症状加重。故结石患者、痛风病人及有痛风发病史的人群,在啤酒海鲜上应加以节制,最好不要同时食用。
少甜食
大量的糖分进入人体,可升高血糖,当血糖过高时,即可造成危害:一是促使被汗液污染的皮肤上的细菌生长,易引起疮疖、痱子、肿痛等皮肤炎症疾患,二是产生多量酸性物质,打破血液的酸碱平衡,容易变成酸性体质的人,从而成为多种疾病的“温床” (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若老年人吃甜食过多(尤其是高糖食品),还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特别是糖分在体内积存下来,日积月累老年人就会出现肥胖症,血脂升高,从而妨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少吃高糖食品不仅有利于平安度夏,而且可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
【关键字】:饮食现状; 传统饮食文化; 运用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年7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媒体交流论坛在北京举行。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约为69%”,并指出饮食问题是慢性病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现状,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1. 中国当代饮食现状
1.1饮食养生热潮鱼目混杂,难辨真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文明不断丰富,中医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吃饱”,“吃贵”;而是“吃得卫生”、“吃得精”、“吃出健康”。也不再是“有病才医”,而是“未病先防”、“延年益寿”。于是,养生热潮接踵而至,电视里养生节目盛行,互联网上各种养生网站相继出现,许多不法分子趁机而入,不少消费者也因此受到伤害,同时出现了许多荒谬的现象,如张悟本: “绿豆包治百病”,绿豆价格瞬间在各个城市疯长。
1.2饮食多元化
饮食多元化即“食物种类丰富”、 “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融合”和“各国饮食文化融入”。 食物种类丰富是指食物、饮品多样化。随着农业发展,蔬菜大棚的出现使食物不再受季节局限,冬季仍可吃到夏季盛产的蔬菜;新兴食物丰富了食物种类;添加剂的应用使许多食物得以长期储存;速冻技术的发明和交通运输发达使许多食物得以长期保存并远程运输;新兴饮品啤酒、奶茶、果汁、咖啡、碳酸饮料等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饮生活”。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成为当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藏族的糌粑、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蒙古族的手抓肉、白族的乳扇等。饮品有青稞酒、藤酒、马奶酒、酥油茶等。随着经济、饮食的全球化,许多外国美食成为中国饮食的重要部分,如汉堡、炸鸡腿、炸薯条、比萨饼、可口可乐、咖啡等,目前,麦当劳在华门店数量超过1400家,而这类店正是油腻、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来源。这些“洋快餐”以肉食为主,植物性食物极少,其饮食结构极易引发各种慢性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还有不少国家的饮食文化也融入中国,如韩国料理、意大利牛排、日本寿司等。
1.3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即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近年来,许多不法分子违背食品安全法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被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隐患日趋恶化。安全卫生是饮食的前提,只有安全卫生得到保障才能追求饮食的营养、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3.1食品生产过程
动物在养殖过程中食用不合格的饲料,人们食用该肉类后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危害,如“瘦肉精事件”;蔬菜水果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毒物残留食物中,人们进食后引发急慢性中毒等,如青岛连发的韭菜农药超标致食用后中毒事件;水果中各种化学制剂的使用如催红素运用于西瓜、番茄等。
1.3.2食物加工过程
食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达到防腐、抗氧化等目的,许多厂家非法滥用防腐剂、染色剂、香精,如“三聚氰胺奶粉”,此外,为了节约成本选用变质且被污染的食物导致胃肠道疾病、急慢性中毒,如 “病死禽畜肉类加工”。
2.现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1饮食不洁
《金匮要略》:“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意指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宜食用,食之有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饮食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有钱便能吃到各种美食,然而,许多企业为了利益违背食品安全卫生法,销售不合格产品,导致许多细菌被我们吃下去,如选用腐败、变质的食材,食用这类食品轻则腹泻,重则中毒。饮食不卫生是当代社会的一大不良现象。
2.2饮食不节(饮食无时和食量无节)
一日三餐应遵循早吃早,午吃饱,晚吃少,然而现代生活都习惯晚吃好、吃多,生意应酬、朋友聚会、团圆饭都在晚上。中医认为晚上属阴,机体处于抑制状态,功能较弱,此时肠胃消化能力和机体对营养需求较少,若大量进食,会加重肠胃负担,轻则失眠,重则导致肥胖、胃肠道和心血管疾病。食量无节即暴饮暴食,随着饮食多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吃到各个地区、民族、朝代、国家等各种风味美食,这就是我们暴饮暴食的根源。“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导致消食积滞,损伤肠胃,引起各种慢性病。因此,这样的饮食方式有待改进。
2.3饮食偏嗜
互联网上曾盛行:“我辛辛苦苦爬到食物链顶端就是为了吃肉的。”这正体现了饮食偏嗜的现象,部分人忘记了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主食由谷物转为油炸食品、肉食、甜食、辣食、冷食、烧烤、油炸、膨化食品、酒等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饮食偏嗜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主要诱因。
3.传统饮食文化对当代人群的指导
面对当代不健康的饮食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饮食文化的优越性,坚持传统饮食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未病先防、建立正确的饮食养生观。二、坚持平衡膳食结构、补充人体所需气血精津液营养。三、健脾养胃、调理阴阳、三因制宜。四、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按时规律进食,远离不健康的食品。五、辨证进食,根据自身体质合理搭配饮食,真正实现饮食养生。
4.中医传统文化指导健康饮食运用
传统饮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进食方法,坚持“审因施食”、“三因制宜”、“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遵循“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去除诱因,健脾调胃”的养生观,[2]使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国传统饮食方法是最科学的饮食方法。
面对当前各种不健康的饮食现状,我们应当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传承中医传统饮食文化,积极改善我们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对此我们将以两条路线指导人们健康饮食。
第一条是“社区路线”,通过社区医疗护理开展健康饮食咨询,弘扬传统中医饮食习惯,使中医饮食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社区护理在中国发展蓬勃,其上门进行健康教育,更是惠及社区各个家庭。我们可以先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中医传统养生知识,然后开展健康咨询,接受别人饮食咨询或主动上门服务,医护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理论及技能,熟知一些常食食物和家常菜养生功能,进而能够帮助咨询对象全面分析,介绍相应饮食食谱、指导其宜食宜忌。
第二条是“餐饮路线”,是通过饮食养生餐饮店直接传播中国饮食养生食疗和药膳文化。培训相应的厨师,制定养生菜谱;培训点菜员,使之能够对客人的养生目的和身体现状进行分析,介绍相应的食补菜谱供顾客选择,同时向顾客介绍平常饮食生活宜食宜忌。
通过以上两条路线,科学的指导人们健康饮食,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并且推广中医文化的目的,使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