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井底之蛙续写

井底之蛙续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井底之蛙续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井底之蛙续写范文第1篇

于是,他们上路了。

刚刚走了一天,他们就遇到了一个妖魔——千年蜘蛛精。要不是唐僧的徒弟孙悟空饶过它一命,它早就没命了!可它今天又来祸害人间,真是可恶极了!鳖说:“大胆妖孽!你不是痛改前非了吗?怎么又来做妖精?”蜘蛛精说:“哈哈哈哈,我就不痛改前非!什么事?”鳖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来个了断吧!”“奉陪到底!”蜘蛛精狂妄的说。于是,它们就使出了它们各自的绝招。鳖的绝招是“九龙出海”,青蛙的绝招是“无敌超声波”,蜘蛛精的则是“蜘蛛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打了一会,也没分出个胜负来。又过了一会儿,蜘蛛精的体力有点不支了,正好青蛙注意到了这一点,它想:只要分散它的注意力就行了。于是青蛙就唱了几声很滑稽的“呱呱呱”,这一句话分散了蜘蛛精的注意力,鳖加大火力,把蜘蛛精打倒了。蜘蛛精立刻像婴儿一样,做在地上哭了起来。青蛙说:“蜘蛛精,‘胜者为王,败者贼’,还不快让开!”蜘蛛精只好让开了。后来,青蛙和鳖又跳过了99条小河,翻过了99座大山,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东海。

青蛙走进了东海,那儿站着许多兵,有虾公公、有鲤鱼王、有虾兵和蟹将。龙王热情地款待了青蛙,在玉砌的才餐桌上,有新鲜的龙虾;有红红的烧鸡;还有贝壳肉。

井底之蛙续写范文第2篇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李吉林老师说:情景教学要以激感为动因,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以感受形象为依托,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在情境中立体感悟、多重积淀。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学实效。

1.想象情景,解读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面对文质优美的课文,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走月亮》是一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的“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充满了诗情画意,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充分地读,认真地品,才能读出“走月亮”的诗意。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想象情境:“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儿?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推而广之,用文字加以抒发。

月光在流,思绪在飞,这是想象的表达,这是语言的创造,这一切都是缘于美丽而自由的想象。设置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既感受了文章的意境美,又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主要价值无疑更具实效。

2.模拟情境,寓教于乐

将课文还原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模拟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再现课文的跌宕情节,细读了文本,发挥了个性。

如:教学《包公审驴》一文后,我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给学生表演的空间,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试想,学生喜欢了,教学目标不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曼妙丰盈的想象力,有模有样的表演技巧,深刻地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挖掘文本蕴含的意蕴,使教学更有效了!

二、运用评价,温润心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功能。在教学中,恰当合适的课堂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1.真情评价,启迪心智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师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的良田。对学生进行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

如:《一双手》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抓住“……”让学生拓展说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思索片刻,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我看到了一车车粗大的木材。”“我看到了一弯弯清澈的泉水。”“我看到了一群群的可爱的动物。”……倾听着学生充满诗意的言语,我时而点头微笑,时而鼓掌赞许,时而竖起大拇指。刹那间,我俨然是一位忠实的听众,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真情评价洋溢着整间教室,没有了心距,评价的魅力在一定意义上启迪着学生的心智。

2.激励评价,促进成长

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在翻飞,个性在张扬。我们若能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加以肯定或赞美:“你的想法是多么了不起呀!老师佩服你!”“你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将来肯定是大作家!”“从你的话里,我听出了你对太史伯的敬仰,没错,做好本分,是做人的准则!”……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老师一句句激情澎湃的赞语中,我们听到了拔节的声音,看到了花开的笑脸。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赏识别人,健全了人格,人文之花绽放课堂。

三、关注差异,呵护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使教学更有效。

1.独特见解,尊重鼓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独特见解。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绝不能轻易下结论,亦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哪怕见解偏离了,也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如:教学《包公审驴》时,在审驴情节时一个学生发言:“驴不会说话,包公却吆喝它,包公是糊涂了吧!”面对学生的想法,我没有及时给予答案,而是把球踢给学生。“你有自己的看法,说明你会思考,但是,包公真的是糊涂了吗?大家结合课文想想。”片刻,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包公使用了计谋。”有的说:“包公将计就计。”还有的说:“包公知道驴饿了,自然会主动去找主人,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小偷了。”“好一个顺藤摸瓜,将计就计,那包公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地升堂,拍惊堂木,大声喊呢?”“因为是在审案,当然要严肃。”“因为包公在虚张声势以迷惑真正的罪犯。”……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精彩的思辨中体会了包公其实对案件的破解早已胸有成竹,只是将错就错。这样的文本解读妙趣横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攻自破。

所以,当我们面对“独特”的见解时,不妨缓一缓,用赞赏、接纳的心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班内学生的共同财富,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2.动手练笔,百家争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习作中激活学生的思路,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彰显个性。

如学了《井底之蛙》一课时,我适时采用课堂随笔的形式,让学生议一议:井底之蛙跳出井后会说什么,做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续写。

可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党的个性差异,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资源组织好教学流程,有些意外也能意外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来。

井底之蛙续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寓言教学;疏通文意;体会道理;捕捉意图;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24-02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思想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课文,比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弄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呢?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比方说《亡羊补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学会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还理解“后悔”“接受”这两个词意,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道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像慈爱聪明的长者,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比方说:学习了《亡羊补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和养羊人一样的错误?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还有学习了《南辕北辙》可以谈一谈这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学习了寓言故事你收获了些什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汉语言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编者在小学语文中选编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寓言哪些特点呢?

首先,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学会区别寓言和童话,他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一)推荐寓言故事书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从而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组织寓言故事会

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寓言故事学习的兴趣。

(三)编写寓言故事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续写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有可能发生的故事结局,不一定要求有标准、统一的结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局没有说明可怜的小羊的最后命运如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艺术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狼的凶狠,小羊的弱小、无助,为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如果没有,小羊是怎样获救的呢?”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想出解救小羊的办法。最后,在学生充分说出办法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羊获救”为题,写一段话。

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续写寓言故事。另外,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煤炭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

周易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

煤矿支护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煤炭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工业协会;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