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感日志

情感日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情感日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情感日志

情感日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旅游职校; 日语; 课堂; 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19-01

1 前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旅游职校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旅游职校中,都开设了日语课程。传统的旅游职校日语教学存在“重智轻情”的现象,也就是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不太注意情感教育以及情感方面的引导和互动,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厌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等情况,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 情感教学的本质

2.1情感教学的概念及功能

情感具有激发智慧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发挥潜在的各种技能、能力,启发人的潜能,而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会抑制心智技能。情感具有动力功能,人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作为非智力因素或者叫动力系统作用于人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理解等智力因素或者叫操作系统,动力系统作用越大,操作系统的效率越高,人的学习效率则越高,反之,学习效率就越差。情感有调节功能,可以调节学生的自信心、焦虑感等。情感有感染功能,教师的课堂情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语言、节奏、表情等都可以让很多同学引起共鸣,影响课堂授课效果。情感还有移情功能,学生会把对老师的态度、评价、感情迁移到教师所将手的课程上,产生“爱屋及乌”或者是“厌屋及乌”的心理效应。

2.2情感教学的作用

首先,在旅游职校日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直接性和频繁性决定了课堂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而这一特点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会产生较强的触动。学生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日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外部刺激会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反映,这时情感因素则可能发挥激智功能和动力功能,学生如果调节能力较强,则会发挥较积极的功能,如果自身调节能力较弱,出现自信受到打击,产生较强的焦虑情绪时,则可能阻碍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旅游职校日语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不强、学习策略缺乏等问题,教师在情感上更需要情感激励,还要与教师的积极情绪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而积极的情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而且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提高自我的能力和意识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情感因素对于旅游职校日语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有较大影响。情感因素对旅游职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理论,学生如果有积极的情感,那么情感障碍的过滤作用就小,学生习得的输入内容就更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他们的认知能力也越强,反之亦然。

2.3日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内容

情感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很多。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看法,Krashen关于情感因素内容的观点更符合情感教学所关注的内容。Krashen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而Arnold则把情感内容氛围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所以,日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内容包括发现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减弱焦虑等。

3 情感教学策略

在旅游职校日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改进日语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3.1关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情感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最好的体现。第一,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良好未来的期待与信心。在日语教学,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员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教师愿意与学生交往上面,形成移情效应。在日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帮助学生获得移情体验,即通过自身的情感改变对学生认识和情感,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2尊敬学生

在旅游职校日语课堂中,学生与老师互敬。首先,老师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员“传道、授业”的单一角色意识,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愉快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其次,教师要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进取。“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第三,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教师要从多个维度看待学生,不应只从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而对学生定下基调,甚至出现歧视等现象。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互相平等,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3.3激发学生

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激发、激励的作用。第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缺少学习的推动力,很难取得学习尚的成功。教师要善于通过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制定目标、监督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地为学员提供开口的机会,运用多种形式让学员开口。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主题班会和展览等,老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第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旅游职校日语教学课堂可以以各种各项的形式来呈现,教师可以发散思维,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4引导学生

教师在日语课堂上,还要疏导学生的情感。这主要是帮助学生降低焦虑。在日语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缺乏自信、出现语言焦虑或者考试焦虑的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心理疏导、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如可以用画片、简图、表演等手段使日语教学中语法形象化,把语法还原成实践。

4 小结

情感因素在旅游职校日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从关爱学生、尊敬学生、激发学生和引导学生四个方面,改进情感教育策略,促进旅游职校学生日语水平的提高,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情感日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感情形容词;人称限制;日语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46-02

日语里有部分表达感情的形容词在句中存在第一人称限制,即感情形容词的现在断定式句中只能用第一人称作主语,而不能用第二、三人称作主语。如:汉语里可以说“他真高兴”,英语里也可以说“He is happy!”但日语里却不能说「彼はうれしい。因为日语里「うれしい属于感情形容词,在使用上存在第一人称限制,即只能表达第一人称的感情。在表达他人的感情时,只能用「彼はうれしそうだ等客观叙述句式,或「彼はうれしがっている等动词句式,这可以说是日语的一种独特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称限制呢?笔者认为日语感情形容词句中存在第一人称限制,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既有日本人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的影响,也有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一、感情表达的主客观性因素

感情形容词和感情动词都表达主观感情,因此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日语的感情形容词与感情动词相比给人的主观性感觉更强,而感情动词与感情形容词相比显得相对客观。这种现象是别的语言中罕见的。这种感情形容词的“主观性”和感情动词的“客观性”与感情形容词句中的人称限制有着直接的联系。

西尾寅弥(1972)指出,因为感情形容词具有主观性,所以它只能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自己以外的他人的感情、感觉,说话者不能直接体会,所以不能用于断定句式[1]。但是,为什么在感情形容词后接上结尾辞「~がる,使其动词化以后就可以用于表达他人的感情呢?这是因为感情动词比感情形容词更客观些的缘故。

对于动词和形容词的关系,森田良行在『日本人の想、日本の表一书中指出「と形容とを比したとき、形容、特に感情や感を表す形容は、主的で自己の立で事を捉えようとする向がある[2]。因此,在表达说话者自身感情的时候,可以用「(私は)うれしい「(私は)寂しい「(私は)痛い等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但是,以第三人称为主语的时候,森田认为,应该用「『彼はうれしがっているとか『喜んでいる、『彼女は寂しがっているとか『寂しそうだ、そして『痛いなら『あの患者はとても痛がっているのようにで言いえたり、『そうだを付けて事を客体化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3]。

可以说森田的观点和西尾的观点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从森田的主张我们看出,在感情形容词后接上「~そうだ、「~ようだ、「~みたい等表达方式后,第一人称限制就会消失,这也是因为这些形式使事态客观化了的缘故。

此外,对于过去断定式能用于非第一人称的原因,西尾(1972)这样解释到:「感情形容は主的な感情などを直接的に表す性がいけれども、その去形は在形よりも、やや客的なできごととして表す性が多くなるのであろう[4]。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日语的感情形容词因为具有主观性,所以不能用于非第一人称的感情,但是,使其表达客观化以后,是可以用于第二、三人称的。

二、说话者的旁观者立场的影响

日语感情形容词句中,当是说话者自身的情况时,能够使用断定形来表达,但当是他人的情况时,通常会用「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等推量形来表达。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日本人总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叙述事物的这一特性是分不开的。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会发现它其实来源于日本人善于区分「ウチ和「ソト的这一思维习惯。

日本人是一个严格区分「ウチ和「ソト、「己和「他人的民族。「他人的存在是属于「ソト的,「己和「他人之间总有一种心理上的隔阂。因此,在交流中,他们总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自己的视角为中心来把握对象。日本人的这种独特的视角与日语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益隆志(2000)对感情表达中人称限制存在的原因,是这样认为的:「人物の内的世界はその人物の私的域であり、私的域における事の真を断定的に述べる利はその人物に属する[5]。也就是说,益把世界领域分成了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外部世界是公共领域,内部世界是私人领域。对别人的内部世界即私人领域进行断定叙述,就是侵犯了别人的权利。所以,日语中对别人的「私的域是禁止闯入的。

益对「私的域的范围进行了如下整理:首先,「形容系では、感情を表す『悲しい、『なつかしい、『愉快だなどのタイプがげられる。感情を表す形容は私的域に属する事を表する代表的なものであると言えよう[6],其次,「『痛い、『痒い、『寒いなどの感を表すものも私的域にわる形容である[[7],然后还指出,「系では、感や感情を表わすもの、また知を表わす、思考、意志を表わす表なども私的域に属する事である[8]。

益的主张究其根本,也来源于「ウチ和「ソト的文化。这种区分「ウチ和「ソト的文化,总是把自己从外界独立开来,这就产生了一种不敢直率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语言习惯。因此,日本人对别人的喜怒哀乐,不会采用断定的叙述方式,而是采取一种通过自己的眼睛对对方进行表象性的推测的态度。日本人认为,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只是对方的表象,对方的内心与外在的表象是否一致,自己是难以得知的。所以,当表达感情、感觉时,能够采用断定语气的只能是说话者即第一人称的感情。与此相对,在表达别人的感情、感觉时,就只能用「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等表推测的句式,即站在一种旁观者的立场上来叙述。

三、体谅文化的文化背景因素

体谅是日本民族的传统美德,日语里叫「思いやり。所谓体谅就是考虑对方的立场或者顾及对方的感情,因此日本人很擅长体察对方的心情。通过观察,不断确定和调整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为了避免摩擦,他们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日本人总是尽量考虑对方的心情,而避免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或者不满。

日本人的这种国民性,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习惯使用「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でしょう等表推量的助动词。使用这些助动词就是为了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日本人爱使用这些助动词,在感情表达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当在表达他人的感情、感觉时,为了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人,会避免使用断定的句式,而常使用「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でしょう等助动词构成的句式。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会产生出与之相适应的语言,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赖以依存的文化背景。因此,可以说日语感情形容词句中的人称限制与其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结语

对于日语感情形容词中存在第一人称限制的原因,本文从感情表达的主客观性、说话者的旁观者立场、体谅文化这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发现其人称限制的形成不仅有语言思维习惯的原因,还有文化背景上的原因。是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现象。对于这些原因,笔者只是尽自己所能进行了分析,可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也可能还有笔者疏漏之处。

参考文献:

[1]西尾寅弥.形容の意味用法の述的研究(国立国研究所告:44)[M].秀英出版,1972:24-28.

[2]森田良行.日本人の想、日本の表[M].中央公社,1998:19.

[3]益隆志.日本の文法の相[M].くろしお出版,2000:4.

[4]西尾寅弥.形容の意味用法の述的研究(国立国研究所告44)[M].秀英出版,1972:29.

[5]益隆志.日本の文法の相[M].くろしお出版,2000:4.

[6]森田良行.日本をみがく小辞典[M].社,1989.

[7]益隆志.モダリティの文法[M].くろしお出版,1991.

[8]宋协毅.论日语主观性形容词的客观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9]孙艳华.感觉、感情形容词小议[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3).

情感日志范文第3篇

日志有两种,一种是自创日志,一种是转载日志。其实,就绝大多数网友而言,既是自己日志的作者,又是他人日志的读者;就整个网友群体而言,真正热衷于日志创作的人是少数,浏览、欣赏、利用日志的人是多数;就每位网友而言,在你的日志中属于自己的作品是少数,转载的是多数。道理很简单,写作仅仅是三百六十行中之一行。

姑且把写日志与读日志看做网络空间中文化交流与情感交流的一种自然分工。写日志的人,好比现实生活中的作家,当然,这里肯定会有一些名符其实的作家。作家如果脱离了读者,或者他的作品没有人阅读,他一定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作家。看日志的人,当然也包括“作家”们,是要通过学习,不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有更多更好的日志作品出现。

因而,“作家”们切不可因自己能够写出一点文字亦或是脍炙人口、被人们广为转载的文字就窃窃自喜,眼睛向上,疏远了读者朋友们,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作家,更谈不上好作家;而没有创好和特长的人更要多一分自信,不要因为每天看别人的日志而自愧弗如,殊不知,“作家”们在你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或许还是个呱呱坠地、嗷嗷待哺的婴儿。作家的创作灵感与写作素材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读者。

有这样一些有思想、有追求、有品味的网友,热衷于日志转载,根据自己的广泛爱好和志趣,像愚公一样,每天转载不止,乐此不疲;日复一日,日积月累,义务为大众网友提供着免费的精神食粮,他(她)们称得上“最美收藏家”。

几天前,回访一位陌生网友。刚一进门,眼前不禁为之一亮。那里没有挂出什么壮语豪言,也没搞什么华丽的装饰,但却储存了6000多篇转载来的日志,无异于一个小百科资料馆,壮哉!大家!可敬可佩!这样的网友可能更受人青睐,这样的“空间”人气更浓。

假如“空间”管理者能够将所有“空间”的所有日志汇集在一起,按内容分类,设置若干检索点,人们就会像登陆互联网一样,用最便捷的方式、最短的时间、在最大的空间里,浏览和索取自己感兴趣的日志。

读日志,好似读一本书。对于一般性的图书,可以一般性的浏览,有的甚至只看一看书名、目录,最多是序言;读一本好书,要用心读,要入脑,亦或反复读上几遍;因为一本好书会使人愉悦,会给人智慧和力量,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好的日志亦是如此,读的是日志,品的是人。

情感日志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九宫格;日志;心理交流

我们班级的组成较为特殊,四十几名学生中,有一半本地孩子,一半是外来务工子女,而那一半的本地孩子,绝大部分个性又非常鲜明,容易暴躁,攻击性强又脆弱,他们不是被家长过分溺爱着,就是生活的家庭组成不完整。所以在班级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但因为事务繁忙,有时候我不能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学生的想法有时候看不见,这样学生的情绪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宣泄,久而久之,学生心中的各种情绪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让学生透不过气来。如何建立一种经常的、有效的交流形式,既掌握学生普遍情况,又能洞察个别变化,既能使班主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又能让学生倾吐心声,寻求帮助,甚至为班级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从而达到与学生更好沟通的目的呢?我努力地思索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新浪微博上的日记,我对班级管理突发灵感,有了新的想法。如果用《九宫格日志》的话,班主任可以把每天对孩子的关爱和情感,以及对学生的表现等都可以表达给他们,学生们不仅可以相互进行评论,而且还可以和我讲他们的心声。《九宫格日志》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这样充分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可以让学生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博主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天天写,也可以想写就写。面对班主任,学生总会有敬畏心理,通过文字向班主任表达,特别是对一些不善于口头交流的学生来说,就少了一些害怕,多了一份勇气。班级管理中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能使班主任耳聪目明。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学生所写的博文,学会如何更多地认识身边的学生,相互多一些理解宽容,多一些相互的帮助。而班主任则可以通过九宫格日志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和学生的内心,以便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九宫格日志的作用

(一)发表《九宫格日志》,抒发孩子的情感

相对来说,班主任事务较为繁忙,不可能随时随地地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理,有时候也会忽略掉一些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而《九宫格日志》类似于微博,也类似于朋友圈的形式。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为所感通过日志发表出来,而其他学生则可对他的经历或想法进行评价。孩子们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他们不再无处可倾诉,也不再会将很多的情绪积累成一块“巨石”,阻隔了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二)根据《九宫格日志》,了解学生动态

一般情况下,班级里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经常受班主任的批评。有时候其他班主任不告诉本班班主任,对违纪者随便批评几句就算了,以致学生把被班主任批评看作“小菜一碟”,仍然我行我素。许多学生虽也对违纪者不满,但碍于情面也不讲什么,可有责任感的人还是会将其表现或违纪现象记录在《九宫格日志》里。

(三)用好《九宫格日志》,开展主题队会

主题队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班级正气,促进良好队风形成的主要阵地。根据《九宫格日志》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队会主题,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每一个人都找得到话说,既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优点,也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不足。

(四)利用《九宫格日志》,促使学生自省

《九宫格日志》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常在班上朗读《九宫格日志》,可使学生重温自己的立志和奋斗历程,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重视与自己有关系的事,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对他们的明天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能鼓起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

(五)根据《九宫格日志》,与家长交流

作为家长,把学生送进学校后,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取得学习和道德上的进步。因而他们经常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而这其中大部分要通过班主任这个“中介”来完成。多数情况下,班主任也是凭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印象来回答家长。很多时候,班主任对家长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生在校真实情况的完全反映。

(六)利用《九宫格日志》,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使《九宫格日志》所反映的内容详实生动,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技巧,可在班级中建立了奖励制度,即“真实反映班级生活而又文辞优美的文章,除在班级中朗读外,将在黑板报上刊出;优秀的文章,将推荐给报社”。奖励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学生们写作《九宫格日志》的积极性。日志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们写作《九宫格日志》的兴趣。

二、用好九宫格日志的建议

我以为,《九宫格日志》耗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并不特别多,但收效很大,用经济术语“低投入高产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用好《九宫格日志》,我提出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班主任要重视九宫格日志

《九宫格日志》作用的发挥重在使用,贵在坚持。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要到位,那就是重视。思想重视了,才不因琐碎而放弃,不因眼前而忽视长远。“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去利用它,把育人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让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发表日志形式要多样

《九宫格日志》一般由班级委员轮流值日记载,班主任书写评语,这种主流方式我曾经沿用过一段时间,后来我认为应该让更多学生参与锻炼,再后来,我就让学生随机发表,谁想写就谁写,这样,学生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机会说一说,人人都是良好班级风气学习风气的管理者和促进者,使他们从中树立主人翁精神。同时,灵活多样的方式让班主任由“演员”转变成“导演”,不必事必躬亲,使自己从繁忙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教学中,又给予了学生锻炼管理的机会,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三)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刚开始,学生们很迷惘,不知怎样来书写日志。首先得开培训会,先教他们如何细心地观察捕捉信息,如何记载,包括书写格式要规范、内容要丰富翔实、表达要简洁明快等等,当然重要的是在每天的值日记载中来发现问题,耐心引导,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对学生和班级来说,最具价值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显性或隐性问题的意识,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有位老师查阅了我的《九宫格日志》,看到我利用狭小的评语栏与学生进行对话,他由衷地说:这就是教育!我起先不以为然,后来想想也是啊,如果班主任只是到班级中走走看看说说,不低下头、弯下腰与学生说说话拍拍肩握握手,那都是不完整的教育。《九宫格日志》让班主任与学生因沟通而相互信赖,因理解而相互支持,因合作而相互促进。小小本子,描述着学生成长的足迹,记录着班主任与学生的深厚情谊,更让教育释放出应有的魅力与风采。

总之,通过《九宫格日志》,班主任可以洞察学生的心灵,全面考察学生的德、识、学、才,及时从中发现苗头,从不同的文笔中,看到各种评议,听到各种心声,加以适当的引导,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同时,《九宫格日志》使学生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向心力。《九宫格日志》在班级的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九宫格日志》成为孩子们心理交流的乐园吧!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王晓春,徐安德. 班级管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情感日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队日志;日志管理;几点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44-01

中队日志就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队员自主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然后把每一天中中队发生的情况记录下来。中队日志是记录同学与老师真诚心灵对话的笔记。我相信,中队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对人的成长环境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中队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他对于培养远大理想、爱国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品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强化中队管理,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设计,渗透队员主人意识

自我服务意识是建立在主人翁意识的基础上。只有队员树立了正确的主人翁意识观,队员才在中队集体中发挥作用。因此,在班级建设与发展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1、队员自主设立服务岗位 在班队课上,我们让学生参与讨论了班级管理所需要设立的服务岗位。队员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有足够的理由,我们就可以为了他的提议设置岗位。

2、队员讨论设计班规班训 “我的班规我来定”主题教育活动,让队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涵盖了队员自己真正的想法,制定规则后,大胆进入了“我的班规我遵守”阶段,将各项行为表现记录在中队管理日志上。

3、队员创新设计日志管理本 日志管理本是推行“班级日志”管理中重要的载体,日志的形式、日志的内容以及日志的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日志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封面,在封面上画上代表班级的画作,写上班主任名字、班级名字;封二写上班主任寄语和班级格言;第二部分是班级建设内容,主要是展示管理机构和其干部成员分工,学校各类计划;第三部分是班级日记,主要分“上课表现”、“课间表现”、“两操表现”、“值日生寄语”、“辅导员寄语”等。这样便于管理纪录。

二、提倡人人管理,提高队员参与意识

班级日志制度正式有效地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获得和体验道德准则的一项制度,他有助于学生克服不良倾向,培养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1、自我管理是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可以让自律能力强的侧重于管理班级纪律;让肯干的管理班级卫生;让没有什么特长的负责“每日一背”;这些富有弹性的岗位设置,让每个孩子物尽其能,培养能力,增强自律意识,实现自我管理。

2、互相管理是基础 学生到学校是为了学习做人。在中队管理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观念认为班主任是“主角”,班干部是“配角”,其他队员是“群众演员”;在我的班级中,全体队员才是“主角”。而辅导员只要做好“导演”,引导方向,梳理矛盾,让每个队员都有机会表现自我。

3、不用管理是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实践叶老这一教育思想,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以达到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三、日志及时反馈,增强队员责任意识

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写道: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所以,班主任是联系队员的纽带,在日志管理中,班主任,也就是中队辅导员组织即时反馈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及时反馈,才能真正发挥日志的作用,达到教育目的。

1、值日班长每天一汇报 利用晨间十分钟,请昨天的值日班长对昨天的值日做一个总结,针对前一天的情况,值日班长肯定前一天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努力的目标。这样,既对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反馈,也能对值日班长的工作态度进行评价。

2、班级管理每周一小结 为了使班级管理制度更加有效,我们实现每周一小结。我们全体队员都可以当监督员,根据队员们的值日情况,在每周评出一位“最佳值日生”。然后给最佳值日生颁给荣誉奖章,提高队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