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山海经海内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矿山环境;恢复策略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标识码: A
煤炭是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储量更为重要。随着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煤炭生产企业井喷式的开采严重的影响着矿区环境资源、诱发地质灾害和导致环境污染。不同地域矿山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露天和地下不同的开采方式诱发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性的危害,严重威胁着矿区周围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严重制约了内蒙古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
1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1.1内蒙古中西部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川、丘陵谷地盆地分别占全区53. 4 %、20 %、8. 5 %和16. 4 %。戈壁沙漠、沙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40. 1 万km2 。其中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及阿拉善等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00mm ,蒸发量高达1600 ―2000 mm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区域煤炭储量又非常丰富,由于历史及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管理导致了矿区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发生,这些滞后发生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露天开采过后的煤矿虽然在后期进行了回填作业,但是由于回填土质的不同以及回填高度的差异,在一些开采较深矿区尤为明显,将会导致后期隐藏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生。
1.2矿井水、露天矿坑水、洗煤废水、煤矸石山淋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植被和矿区河流。矿区煤炭长期堆放大风扬尘产生煤粉灰、煤矸石长期风吹日晒大风扬尘、矿井排风有害气体、煤矸石自燃和煤层自燃污染等造成矿区周围大气污染严重。其中像乌海市的乌达跃进选煤厂矸石山燃烧区附近SO2平均浓度为10. 69 mg/ m3 ,超过国家标准70 多倍,H2S 平均浓度1. 57 mg/ m3 ,超过国家标准150 多倍,造成矿区周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地下开采的矿区闭坑后可能会发生地面沉降、塌陷以及表面裂缝等地质灾害,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引发山体滑坡以及山体开裂等严重后果,将会给周围人民的生活及成产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2矿山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在矿山环境治理时,首先考虑的是矿区周围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保护矿区周围居住地避免遭到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2.2综合治理。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地质分布及不同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治理时选择的方法不同,治理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进行因害设防,减灾减害。
2.3注重效益。煤矿资源的开采本质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治理的过程中注重效益也是原则之一。矿山环境治理应在遵循生态环境优先考虑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益。针对不同矿山的具体环境情况,危害的大小,危害的缓急以及治理资金的充裕与否,选择最合适的治理方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多措并举。仅仅利用工程措施治理矿山环境降一定程度上违反注重效益的原则,因为工程措施虽能根治环境问题但般都会有投资较大的特点,而生物措施可刚好弥补工程措施这一缺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3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
3.1地震、矿震。矿震是由矿山冲击或者矿山岩爆引起的,指的是在开采过程中矿柱或者受支撑力较大的岩石,脆性煤等,在一般的压力之下不会发生大的震动。然而随着开采的深入,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大,其所承受的压力将会达到微妙的极限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会向自由空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冲击,并向坑内大量的喷射、散爆,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灾难。此类灾害在开采过程中或在打隧道的过程中引发的小型地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时有发生。实践证明,地震或矿震有着天然地震的某些特征,若矿区周围存在着较大天然地震则矿区发生地震的几率将会明显增加,其强度与人为开采的深度和强度是成正比增长的。所以煤矿在开采之前,首先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部门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地震预防要求,当所有要求条件满足之后方可进行开采作业。
3.2采空塌陷。此类地质灾害均在事发前并无任何预兆,往往都是瞬间发生的,具有时间短,破坏力大等特点,需要重点进行防治。在所有煤矿地质灾害中,塌陷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可在煤炭开采之前,对矿区周围地质进行全面监测,充分了解地面的沉降规律及区域。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易发生沉降区域进行重点防治,采用抗变形技术以及加固技术以抵抗地面的变形,还要明确开采的区域,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区域不得进行开采。
3.3开采区域突水涌水,涌泥,瓦斯突出。由于矿区具有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若开采煤矿之前对实地的考察不充分,造成对开采过程中内部涌水的估计不足。在开采设备工作时,开采区域周围水体在水本身压力和矿区岩石压力作用下,将会通过矿层的薄弱处以及岩石断层、岩石隔水层等位置进入开采区域。打穿透水断层,可能会突然遇到暗河或者水溶洞的情况,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趁机大量涌入,而在应对措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会受到严峻的生命威胁。此类灾害发生同时,大多还会伴着泥涌,不仅使得矿坑被堵塞掩埋,而且将会掩埋施工机器并工作人员,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对整个矿区都会造成不可修复性的打击。为了能在开采过程中有效的防治地下水,泥等涌入井下,避免井下被淹没的危险,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私人企业,都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涉及的相关规定,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及方便快捷的人员撤离通道必须在施工之前就应建立完成,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实时的对矿坑内的瓦斯含量,渗水情况,地质结构等进行监测,如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人员撤离并迅速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排查,直至隐患接触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
3.4开采结束后隐藏地质灾害。由于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实施治理相关措施的时间较短,并且很多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了煤矿在关闭后仍会存在着一些地质隐患。煤矿的开采要制定严格的开采规范并组建监督部门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坚决杜绝私挖乱采的现象发生,并合理规划开采范围。在总的开采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开采矿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开采的具体方案并配套相应的预报制度流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4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策略
4.1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强化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监督实施的权利,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促进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从法律的角度上强制性监督相关工作的实施,强化治理恢复矿山环境工作。
4.2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方面人才的培养。要加大矿山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开采人员,对于开采后要及时的对该矿区进行合理有效的环境恢复工作,只有全民存在这样的意识才能切实有效的推动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的进行。
4.3加强矿区废物,废气,废水的回收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废物,废气,废水的处理方式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有效,采用高科技提高矿山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推动矿山环境的治理恢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开采过程中及时的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对于矿山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4.4明确矿山企业的环境主体地位。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矿山企业是矿区环境的主要破坏者,理应作为开采后环境治理与恢复的责任主体。企业治理将会比政府治理更加有效,因为企业在不断的开采作业中,对治理恢复环境的成本与效益更加了解,更加有利于进行矿山环境的恢复工作。
4.5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开采许可证明体系,在取得开采许可证的时候让企业缴纳足够的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这样才会促使企业去更加积极的治理恢复矿区周围的环境;改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将开采过后环境的治理恢复成本都纳入矿山企业成本中。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开采过后矿区环境的治理与恢复需要相关部门长期的监督以及有效的引导。另外,还要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相关技术开发,通过各方面各阶层的共同努力,实现矿业的绿色开采,为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亮平;煤矿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类型及其恢复治理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2] 席莎;煤炭矿区地面塌陷严重程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不适合当做主线剧情游戏,但是可以作为背景的世界观。因为不容易找到文案去把山海经各种零散的神话合在一起,并使其合理,具有延展性。况且当今游戏圈剧情文案制作人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有这份能力的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不会选择难度过大的题材进行制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土伯,中国神话中后土手下的侯伯,阴间幽都的看守。他虎头,牛身,长着三只眼睛,晃着一对利角,张开血污双手,驱逐着可怜的幽灵。其说始於先秦,达於近代。
土伯统治的地方叫幽都。“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这里说的后土便是上面说的土地神,后土在幽冥世界的别名叫土伯。关于幽都的情况,《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之内,有一座山,叫幽都山。黑水从那里流出,上面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黑色蓬尾的狐狸。土伯的样子很可怕,手上拿着九条绳子,头上长着尖锐的角,隆背血手,飞快地追逐着人,三只眼,
(来源:文章屋网 )
2、黄龙在中,属土,追随黄帝轩辕
古云黄帝乘黄龙而去(一说化黄龙飞升),《史记·天官书》言:“轩辕,黄龙体”。按照古籍记载,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归藏·启筮》说鲧、“化为黄龙”。大禹之母是“修巳”,修巳的意思就是一条长蛇。《山海经·海内经》郭注引《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前承《吕氏春秋》而又加三岁不腐,化为黄龙云云。
3、青龙在东,属木,追随人王伏羲
苍龙,东方七宿,亦名青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青龙代表的方位是东,左,于五行属木。《巫咸占》曰:五星入二十八宿宫,中外宫同。表春季。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白虎通义》云:“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
4、白虎在西,属金,追随白帝少昊
在先秦星宿观念中,白虎被视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兽,四灵、四象之一,汉代五行学说兴起,四象合于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征五行中金行的意义。而五行又与五常合一,所以毛苌注《诗》曰:“白虎玄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
5、朱雀在南,属火,追随炎帝祝融
朱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代表的方位是南,于五行属火。《巫咸占》曰:朱雀天神,王者须祀,则其道昌,天下兴。井、贵、柳、星、张、翼、轸为其七宿。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
6、玄武在北,属水,追随玄帝颛顼
立国达八百年之久的楚国,是先秦时代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一个大国。在其全盛时期(公元前689-278),统治势力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部。楚先民面对南方险峻而又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艰难开拓,创造了与黄河流域同样繁荣昌盛的经济和文化。南国楚地,是一片神话、诗歌、音乐、舞蹈交相辉映,充满着浪漫激情的肥沃土壤,在这片沃野上,既产生了光耀千秋的《楚辞》,亦培育了神奇诡秘的绘画艺术。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 ,及古圣贤怪物行事。”楚国的庙堂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一直为无从目睹战国时期“琦玮”的神怪画像而扼腕叹息。
1987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发掘,给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极其宝贵的新资料。曾侯乙墓漆画为木胎漆绘,棺侧纵132厘米,横249厘米。尤以内棺漆画极富于装饰性,左右侧板图形基本对称,画面用整齐的方框分割成各相对独立部分。内容诡秘,并以蛇形图案为主要装饰,更多地受到当时楚文化的影响。
一、内棺漆画“神兽”是何方之神
据《发掘简报》称:其主棺的棺画“有持双戈同或双戈戟的神兽像,当是用来表示守卫的武士。”这些形象怪异的“神兽”是何方之神?
有的研究者认为:一、人面鸟身者,皆头着两尖饰物,两翅舒展,一手握戈,腹部画鳞纹,两腿叉开,有扇形尾翼,为引魂升天的“羽人”。二、戴假面,头颈部都有复杂饰物,胸腹饰兽面,执双戈,胯下若火焰状纹的,为古代“傩仪”中驱鬼逐疫的“方相氏”。有关“傩仪”的较详细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马・方相氏》条:“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魍魉)。”,从文献记载看,方相氏是傩仪中的头领,其扮相是蒙熊皮或戴上铜制的熊头假面具(即“黄金四目”),手执戈盾。其头特大,在眼睛外侧还绘有炯炯有神的圆形大目,状若佩戴熊头假面,操戈起舞,脚踩火焰纹,其形貌动作与傩仪中的方相氏十分吻合。三、羊首人身者,位于方相氏下,两腮有长,亦持双戈,为方相氏率领的由百隶装扮的神兽。四、位于“神兽”之上的状若大鸟者,是负载灵魂升天的鸾凤。
也有的研究者把这些怪异的“神兽像”和《楚辞・招魂》中的“土伯”互相对照,认为它们实即《招魂》里所描写的“土伯”。屈原《招魂》里有下列一节诗: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些。
敦血拇,逐人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王逸注云:“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土伯,后土之侯伯也”,“言地有土伯,执卫门户。”
《招魂》在描写“土伯”形象时,说它们“其角”。王逸注云:,“角利貌”,“有角,主触害人也。”棺画上所有“土伯”尽管形态各异,但每个“土伯”头上都是有角的。有的双角盘绕,形状复杂;有的两角弯曲而外张;有的双角尖锐而直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角端锋利,故《招魂》用“其角”来描绘“土伯”的形象,是极其典型的。其次,《招魂》里又用“血拇”来刻划“土伯”的形象。王逸注云:“拇,手母指也。”其实是用拇指代表整个手爪。 所谓“血拇”,就是血迹淋漓的手爪。一手执戈,一手举臂作攫人形。因此,《招魂》所谓“血拇”,正是诗人对它们凶恶残暴之状的渲染。再其次,《招魂》说“土伯”之状“参目虎首”,王逸注云:“言土伯之头,其状如虎”。棺画上有一对“土伯”,的确是虎视眈眈,鼻眼毕肖。而且还有长长的虎分列于两颊。最后,《招魂》里还说“土伯”是“其身若牛”。王逸注云:“身又肥大,状如牛也。”从棺画所有“土伯”来看,所谓“若牛”,不仅是状其“肥大”,而且是状其体形的特征:即其整个躯干从腋到腰,上下小而中间大,呈椭圆形,跟牛的驱干是极其相似的。
从以上四个方面,已不难看出棺画上的“神兽”,实即《招魂》中的“土伯”。其形象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以时代而言,虽然棺画在前而《招魂》居后,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楚国的诗歌因袭了曾国的绘画。而最大的可能,是“土伯”的传说,作为楚文化的构成部分,长期流传于楚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域之内;而曾侯乙墓的棺画跟屈原的《招魂》,各自根据主题的需要而摄取传说中的“土伯”形象进行描绘的。
“方相”乎?“土伯”乎?尽管各家论说不同,然而,曾侯乙墓主棺上绘上这些神异怪物,其目的显然在于执卫门户,辟除不祥。正象《发掘简报》说的“当是用来表示守卫的武士”。作为在人世间统治地位较高的曾侯,企图在地下仍然能保持其前护后拥、左侍右卫的显赫地位,因而在内棺上画上这些持双戈同或双戈戟的神异怪物卫护左右。综观整个墓葬,只有作为主棺的曾侯乙的棺画上才有这些神异怪物,而其余的陪棺上则只有几何纹,云纹等纹饰,则其为尊贵者侍卫于地下的用意甚为明了。
二、颇具争议的衣箱盖上的漆画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中,墓东椁室的5件漆衣箱,十分引人注目。箱呈长方形,盖隆起,箱盖与器身的四角均有向外延伸的把手,盖顶前后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纽。箱内髹红漆或黑漆;箱外以黑漆为底,用朱漆描绘花纹,其中一件,绘有树、鸟、兽、蛇、人及蘑菇状的纹饰等形象,盖上还阴刻着“紫锦之衣”四字。
这些纹饰、图像为何?其内涵又是什么?学术界众说纷纭。
有的研究者认为,主干挺拔的树是扶桑树,我国古代流行扶桑树及10个太阳更迭出照的神话。《山海经・海外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据此,扶桑树上的“” 当为太阳。树上的鸟是天鸡或载日的乌鸦;树上人面马足兽是、 凿齿、九婴、大凤、封之属。《淮南子・本经训》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凿齿、九婴、大凤、封,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擒封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据此,立于扶桑树下的射手即是后羿。箱盖左边所画的两条双首彘尾大蛇,是被后羿斩于洞庭的“修蛇”。综观此画,当为后羿射日、为民除害的神话故事画面。
有的研究者亦认为此画为后羿射日、为民除害的神话故事,但对于箱左边所画的双头蛇却另有解释,认为此双头蛇是南方一种神蛇,是一种受先民顶礼膜拜的神。其意有三:一、神蛇是富贵和权威的象征。王充《论衡・福虚》云:“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现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今蛇安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山海经・海内经》亦云:“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可见此双头蛇是神蛇,一般人见了,则有生命之危,贵人见了,则大福大贵,升而为相。人主得而食之,就能称霸天下。曾侯乙生前为侯,死后还希望在冥府中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能够让双头蛇在阴府中陪伴着他。二、此神蛇归黄鸟管理。《山海经・大荒南经》云:“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鹿。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约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按此,“食鹿”之玄蛇,亦有窃食天帝神药之可能,故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三、是辟邪护灵之神。《山海经・海内东经》:“汉水山附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郭璞注:“言有四蛇卫守山下。”又《海外北经》云:“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相绕”亦“卫之”之意,四蛇盖为神蛇。此两蛇四首相互缠绕,极有可能象征四神蛇辟邪护灵之意。总之,南方地处亚热带,适于蛇类生长和繁殖。在人类尚处于较低下的生产水平之时,人们对于蛇类更多的是敬畏。上述传说和记载,其实包含着早期人类对蛇顶礼膜拜的心态。
也有的研究者在解释此图像时,称图像中的高树为扶桑树,矮树则为桂树,树梢上的“”分别为日、月,鸟为金乌,兽为玉兔。并根据“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人头蛇身”等诸多文献及汉画上的资料,认定此两条反向缠绕的双头蛇为伏羲、女娲。
至于箱盖中央及右侧,以粗状的线条描绘的十三个“”纹饰,有的认为是蘑菇状的云彩。有的认为实际上是一个“王”字,或斧钺之形,表现曾侯乙活着时为诸侯王,死后还想在冥府中继续称王,以掌杀伐之权。
由于地域、时代和创作主体等外在条件的不同,曾侯乙墓漆器中的纹饰,形式多样,手法独特,很难一言蔽之。但这些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之中蕴含着统一性,那就是楚纹饰所反映出来的楚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造物思想:楚人强调的是主观意念的表达,那种率真的不受客观真实约束的精神,一切皆为我所用的气度。讲究的是神韵、气势,那种以有限的形象驾驭无限的“神”和“意”的“得意忘形”的浪漫情怀。当然对于曾侯乙墓漆画其内涵的研究远不止如此,但对于中国绘画艺术而言,曾侯乙墓漆画,造型优美,纹饰瑰丽,体现了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既有较强的写实特点,又具有突出的意向性特点。线条表现粗犷有力、拙扑率真、动人心魄、韵律无限,为以后中国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维四[M]《曾侯乙墓》北京:三联书店.2003。
2.丁亚平 《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