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参与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范文第1篇

践;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0―01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投身在群体活动中,与群体成员之间所发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基本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探究、反思、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从而达到改善班内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目的。

二、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参与式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它意味着教学观念的改变,这种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教师不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动脑筋深入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通过与同伴的探究、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其次,能削弱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的重复,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更多的独立探究时间,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在培养合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之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很多时候参与式教学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

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不管教学内容、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一律由学生讨论完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让自主探究变得盲目而缺乏实效性。而且,活动的评价形式单一、主观、片面,只关注结果,不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重小组评价,轻个人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活动小组分工不合理,讨论的形式也一成不变;教师对活动的目的交待不够明确,分工不够具体;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前缺少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有时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其他同学只能成为一个倾听者和附和者。

四、如何构建参与式课堂

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1. 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活动小组的组建和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将本学科学习较好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形成一种互补;小组规模以每组4-6人为宜;座位的编排方式可灵活选用。为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应轮流担任小组内的不同角色,如组长、纪律监督员、汇报员等。

2. 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实施阶段包括教师的引导和小组活动。教师在进行活动前,应以教学设计为基础,向学生讲授活动预备的学习知识和概念。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任务。

参与式教学范文第2篇

一、生物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原则

1.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一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它是侧重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素质的教育.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整体性,即强调全体学生都应该从学习及思维活动等方面来参与到教学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即学生的生长环境及个体差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及习惯.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格外重视,帮助其找到学习乐趣,培养其学习自信心,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灌输式教学,相反,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对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保护,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够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因此,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能够满足生物教学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生物知识,并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生物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物教学情境,营造学生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需要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氛围,因此,生物教师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教学情境.首先,生物教师可以采取赏识教育策略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信心;其次,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让问题具体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广泛运用对师生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可视性特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讲“人的性状和遗传”时,学生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及基因等知识理解十分困难,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动态的、生动的生物知识,为学生参与学习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

初中生的好胜心强且思维活跃,因此,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生物课堂教学迭起.

例如,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游戏能够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思考生物知识.

又如,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课堂竞赛,竞赛的形式同样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是重难点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由全班学生对竞赛活动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3.围绕生物学习目标,组织开展教学讨论

讨论环节有利于全体学生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而且生物教材有十分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因此,生物教师只需要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图文并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一种轻松、自由、欢快的心态开展讨论,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所得出的结果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生物教师所引入的讨论话题要贴近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质疑和创新.教师要把机会留给极少发言的学生.当然,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参与意识

参与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字】参与式教学 数学 应用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数学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再加上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引导孩子们进入多彩的数学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能够获得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是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参与式教学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到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处理中,使得抽象的数学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和兴趣,使孩子们领悟到数学之美,开启智慧之门。

参与式教学有三个步骤,一是结合课程创设情境;二是根据参与情况作好诱导;三是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结合课程创设情境

数的整除是学法的第一道门槛,因此能否学透、学精对于今后的学习至为重要。对于学生最难理解的是,6除以3为什么等于2?10除以2为什么等于5?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我们有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为什么还要有除法?学法有什么用等。参与式教学就要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尽快掌握这一有用的知识点。情境创设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总结提炼问题的一般规律;二是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三是拟定参与式的步骤和方式。

首先对数的整除进行分析,6除以3等于2,,8除以4等于2,10除以5等于2,就是说除法就是如何对一个数字进行均分;其次寻找素材,孩子们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妨就以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孔融入手,让“孔融”作均分,比如说分梨,看看孔融能不能把把梨子分的均匀;最后确定参与的步骤是首先进行“谁是孔融”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进行“孔融分梨”,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是“孔融的苦恼”正式引入主题。

根据参与情况作好诱导

根据原定的参与步骤,上课伊始,我就说今天这堂课和孔融有关,有哪位同学认识孔融呢?班级里的孩子几乎全部举手,我随即选了两个学生回答。

学生A:孔融是一个大文学家,妈妈买回来的梨子他把大的给爷爷奶奶,自己吃小的,我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学生B:他讲的不对,是把梨让给哥哥。不仅仅是让梨,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你们答得都很好,不过今天我们不用让梨了,因为梨子有很多,需要分一分,那个小朋友愿意作一个分梨的孔融,把这些梨公平的分给别人呢?”我的话刚完,小朋友们把手都举了起来,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随即选了三个同学上台,拿出12个提前准备的梨子模型放到台子上,要求第一个同学把这些梨子分给2个人,第二个同学分给3个人,第三个同学分给4个人。2分钟后第一个同学完成了,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出来:12个梨子分给2个人,每个人6个;又过了一会儿,第二个同学完成了,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出来:12个梨子分给3个人,每个人4个;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相应的课件也展示出来:12个梨子分给4个人,每个人3个。等三个同学都作好了,我把三个大小不一的真梨子拿出来给其中一个同学,同时进行鼓励,“你们完成的都很好,这三个梨子是奖励给你们的,你再来分一下吧”!全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分梨的同学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把其中大一点的分给了其他两个同学,“你真棒,今天你不但真的孔融让梨,还作了孔融分梨,你们表现得都很好!”同时课件上出现了3个梨子分给3个人,每个人1个的内容。

三、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把课件展示出来后,我问孩子们谁能够把上面这几句话中的规律找出来。同学A说,前三句话都是说把12个梨子分给不同的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而最后一句话说的是3个梨子分给3人,每个人可以得到1个;同学B说,这几句话都是说怎么分梨使得每个人得到的一样多;同学C说,我课前看书了,可以用一个“÷”把多少人分了多少梨表示出来。在我的逐步引导之下,逐渐有同学开始把孔融分梨和课堂内容联系了起来。“同学们讲的很对,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把某个数字分成多少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除法”。

“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呢?直接这样分一下不就可以了”。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那么如果有200个梨子分给25个人,你还怎么一个个试着分呢?或者有一卡车的梨子要分给社区的爷爷奶奶,怎么分呢?”我一提问,同学们都疑惑起来,我趁热打铁,“那么同学们,如果你学会了一种方法,不管是12个梨子还是200个梨子,甚至是一卡车梨子,你都能很快的把他们公平的分开,这个方法好不好,要不要学呢?”

“当然要学了”,在同学们兴奋的表情中,我开始讲解除法的由来及规则,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记着。

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0可不可以作除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举手,我从举手的同学和没有举手的同学中各选了一个回答,举手的A同学说,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最少要1个人来分,如果是0,就没有人来分东西,那东西给谁呢?没有举手的B同学说,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觉得怎么答都不对。

参与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课后参与 原则 注意点

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搞好预习和复习,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我校实行的“参与式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课后参与从形式上说就是课后作业,但是,我校的课后参与又不完全形同于过去所谓的作业。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此,它更重于内涵,我们通过课后参与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如吴也显在《教学论新编》中指出的那样: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为此在课后参与的设计就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巩固性原则

课后参与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目标,以一定的练习来促使学生温习、反思与巩固。使之更好地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或搭建一定的桥梁。教师要有预见性地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精心设置一些揭示方法的基本题和补偿性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

二、拓展性原则

课后参与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目标,而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我们通过课后参与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领学生去再反思、再探索。以问题、质疑搭建学生的思维并引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好的课堂应给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留下空间,这可以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当然,我们必须要能够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以便在问题解决中抓住其本质规律而进行发散探究,做到形变而神不变,通过参与式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所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大有益处。

拓展延伸就是根据所学课文向外延伸。比如学习8A Unit 4 Wild animals 时,当课堂上说到Giant pandas are in danger now.可以引导学生:Many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 now. Such as tigers, red-crowned cranes and so on. How can we help them?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课后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深入地了解这些动物正面临的危险,以及如何去想办法帮助他们。这样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德心。

三、问题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独立地思考、分析,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外实践中主动探究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疑点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萌芽。

四、实践性原则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解决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布置的作业形式也应逐步走向生活化。对于英语,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例如,让学生收集摘抄身边的英语,让学生留意自己周围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并自己动手去收集、摘抄。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十分欣喜。这种作业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能力,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于英语,课后参与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朗读、改编课本剧、辩论比赛都是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另类开放性、拓展延伸类作业实践,是英语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动体现。

五、层次性原则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主体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对人的素质的根本性要求。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课后参与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那么必然是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却学生吃不了。“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然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成就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些教师布置课后参与只是一味的抄写新单词。如果长期重复抄写单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课后参与可以立足基础、能力与提升三个方面来设置,以此符合各类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去练、去思、去做。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布;可以视生而定,不一而同。

六、实效性原则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因此,在课后参与的设计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这样,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活化所学知识,通过长期的操练能达到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课后参与的设计的实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实际与教学内容实际来设计;二是注重实效性,课后参与的设置,时间不能过长,难度不能过大,否则学生会觉得时间太长,难度太大而厌做、厌参与。

另外课后参与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尽量设置一些新颖的形式,推动学生去读、去看、去听、去做,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为了达到理想化的课后参与的效果,课后参与的落实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落实检测

检查及时,做到有发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这是一个原则,否则学生对课后参与就会流于形式或应付,如果老师认真批改,学生课后参与的态度就端正起来。

2.重视反馈

对学生课后参与的态度,教师必须及时作出反馈,并作相应的评价。认真的,表扬激励;不认真的,要了解原因或作批评教育。

反馈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要能从“课后参与”中发现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或针对问题进行方法再指导。

3.重视时效

课后参与的检查与反馈评价要及时,不能拖延太长时间,否则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或问题反馈不及时会导致后续学习的障碍。

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后参与时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顺手牵羊”的拿来主义

有些教师在网上看到一些好的资料,就一股脑儿不假思索、分析地拿来,导致到做时才发觉知识是超前或落后了;看到好题,教师都喜欢。拿过来用却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或做时很费力耗时,这样的参与脱离学生的能力而过度拔高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2)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后参与

今天的教学任务是A,而课后参与的设计是B或C,导致知识的巩固不能实现,能力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或者课后参与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比如放学回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对于其他不寄宿的学校来说,可行,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讲,就不符合实际了,学生对这样的参与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课后参与作为课中参与的延伸,所有的内容(课后作业)应该是围绕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中心的行为过程。它既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又要着眼于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课后参与的内容如果不经选择,不能满足学生学方法、用方法的探究需求,就必然没有解决问题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缜密设计能够满足经验连续性和交互性的作业。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教育应让学生将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

【参考文献】

[1] 卢正芝 著.《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 月第一版.

[2] 闫祯 编著.《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3] 王升 著.《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参与式教学范文第5篇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有其丰富的内涵,总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思路:

⒈ 从观念层次出发,参与式教学首先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活动促进教学的新型教学观。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⒉ 从方法论来讲,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教学形式,它只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⒊ 参与式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来享受这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热情并积极参与其中。

二、参与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⒈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根据认知理论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直观教学入手,采用灵活组合、循环操作、螺旋推进的方法。通过高密度、快节奏、广包含的训练,使知识点更快地为学生所掌握,从而使外语学习更具有吸引性和实效性。在起始阶段,学生受到表达水平的限制,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解惑,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只需作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

⒉ 层次性原则。

参与式教学按照认知规律需要逐步开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其规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强到弱,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因此这三个层次的活动都不可偏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操练上,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基础训练而空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⒊ 创造性原则。

参与式教学是需要学生充分活动的教学,活动的成功度对激发学生兴趣和内在动机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做好课堂活动的设计。好的活动设计,既非轻而易举又非高不可攀。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应鼓励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任务的完成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信心并提高自控力。

三、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⒈ 主体与客体要协调。

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教学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情感态度,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因此,教师应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契合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⒉ 科学性与实践性要统一。

参与式活动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讲求实效,又要避免形式主义。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习惯。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活动的巨大教育作用。

⒊ 参与式活动应体现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