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跳皮筋游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跳皮筋;传统;多样性;灵活性;有效推广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活动都是电子类的娱乐活动,如一些富有冒险性、挑战性、刺激性的项目。像篮球、足球等项目,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体育基础,那么他们参与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体育课也就成了部分学生聚堆闲聊的课。在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体育课不仅注重对技术知识的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把跳皮筋活动带进体育课堂,它以多变的玩法、美妙的童谣、轻巧的动作等独有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跳皮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跳皮筋是通过两替跑跳或双脚、单脚腾空完成挑、勾、踩、绕、掏、压等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两人勾架的长皮筋可以单人跳和流跳,也有将皮筋勾拉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多边形、菱形、斜线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图案,再配上童谣或音乐,由许多人同时参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马连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八九九八十一。”也有学生自编自创的歌谣,学生边唱边跳,形式多样。教师还可让学生按自己的爱好编排表演,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玩法的变化创新使得跳皮筋活动花样百出,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跳皮筋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跳皮筋活动,学生通过合作、竞争,学会了互帮互助,既收获了友谊,又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我们班有一位胳膊残疾的女学生,她在跳皮筋时总能获得一片掌声,看到她的快乐与满足,任何一个人都会被感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发号施令,要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自由发展。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跳皮筋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首先,跳皮筋能有效增强内脏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长时间的跳跃活动利于增加学生的肺通气量及心脏的血液供应量,从而加强了机体的组织代谢,血管的弹性增大,心肌力量增强,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其次,跳皮筋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跳皮筋时,学生在几根皮筋中穿梭,需要以灵活、准确的步调来完成动作。其中的一些动作,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才能够勾到皮筋。所以,跳皮筋活动在加强学生的灵活感与柔韧度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在跳皮筋时,学生需按照儿歌节奏来跳,这就要求神经系统对肌肉进行有条不紊地支配,这些动作也会不断刺激脑下垂体,增加脑细胞的活动量。由此可见,经常跳皮筋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及大脑对肌肉的调节能力,从而使人体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得到充分的改善。
再次,跳皮筋增强了学生的腰腹及小腿力量。由于跳皮筋活动多是以下肢弹跳为主,辅之以双臂摆动,同时还需要身体前倾、侧倾、后倾及扭腰转胯来增大下肢活动的幅度,所以跳皮筋对提高学生腰腹力量及灵活性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不停的弹跳动作中,小腿肌群不断地收缩、拉伸,增强了踝关节及小腿的力量,锻炼了学生的弹跳力和爆发力。
四、跳皮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跳皮筋时不断进行的背弓和摆动大腿的动作能拉长躯干和大腿肌群,增强其延展性和弹性,使躯干和下肢得以柔韧发展,肌肉圆润而富有弹性,显示出人体的曲线美和姿态美。尤其是对初中女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效果尤为明显,当学生在两条皮筋中轻快地跳进、跳出,两腿跃起勾挑高处皮筋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轻灵美、技巧美和柔韧美;在多人或双人协调一致地跳跃时,学生就会体会到跳皮筋运动所带来的和谐美。
五、跳皮筋保证了体育课的安全性
体育课的安全一直是体育教学的敏感话题。在空间有限且人数较多的操场上,时常会有意外事故发生。而跳皮筋只需要一根简单、便宜的皮筋就可以开展体育活动。经过有序地组织和安排后,学生可以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教师可以随时监管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并且活动量适中,有效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跳皮筋无年龄、场地、季节的限制
我们的课余十分精采,有八字格、踩边线、打沙包、跳皮筋,说也说不尽,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我们的课余游戏。
鸭子过河
鸭子过河这个游戏是跳着玩的,在场地上画两条线,线之间便是河,有一个人捉小鸭子,充当“鲨鱼”,其余的全部都是鸭子,捉鸭子的人不可以上岸,鸭子们单脚跳过河,在危急时还可以用“龙卷风”和进巢躲避被捉的厄运,在鸭子采用这两种方法后,捉鸭子的人就不可以捉她了。每次,我们都玩的欢快无比,看到我们一个一个的过河,“鲨鱼”想,这么多人,我一定可以捉到一只鸭子的,可她这么一想,我们便一个一个的从她眼前溜走了,她一个也没捉到,空想一场,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更是幸灾乐祸,笑得前仰后合,让我越玩越有兴致。
跳皮筋
我们好不容易出了门,门外闹哄哄的,别提有多么热闹了。同学们有的跳皮筋,一个个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一样在皮筋上跳着欢乐的舞蹈,嘴里还哼着一段段优美的旋律,有的在玩五步猫,左移一大步,右移一大步,她们的脸上挂甜美而天真的微笑;还有的同学在走廊上你追我赶,谁都不放过谁,你走到走廊的哪一角,都能看见男生们涨得红通通的脸蛋儿。
来看看教室的同学吧,教室很安静,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同学。有的在玩橡皮擦大战,你的橡皮擦打我的,我的橡皮擦推你的,别提有多刺击了,有的在图书角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出神了,可能连上课铃声都听不见了,还有的同学在认真的做作业,争分夺秒,生怕上课了又被老师给抓住了。
刚才我说的这些游戏,我最喜欢的无疑是跳皮筋了。同学们四人一组,由两个先把绳给绷住,另外两人先跳。“一!二!三!开始!”随着一位同伴的命令,同学们便开始跳了!跳绳的同学脚相当的灵活,像一只只小袋鼠一样一跳就能跳好高,好远。有时甚至能跳到接近肩膀的位置吧!跳绳的同学的腿也很勤快,左翻一下,右跳一下,再张开,又合拢。我想换了别人跳不了几下就被累趴下了。
看跳皮筋的同学很多,不时还会有些男生在那赞叹,甚至会亲自来试一试。
今天,我们小记者团的团员们就温习了这些消失了的童年游戏。
我们四团首先玩的是跳房子,规则很简单:首先把“瓦”(现在根本找不到瓦,就用木块替代)扔到写有“ 1” 字的“房子”里(就是画在地上的大方块),然后单腿跳到“1房”里,单脚把“瓦”踢到“2房”中,不过既不能碰画的线,也不能踢出格,这可有点难了。然后依次踢到“4房”里,最后再踢回来到“1房”中。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就很有些难度。
第一个上去的一般都玩不好,这不,他眨眼间就英勇“牺牲”了,——把“瓦”踢出了框外,“哎,失误……失误……”他边摇头边说。总结教训,第二个做的就进步了许多。一个比一个强。轮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踢,仔细掂量着出脚的力度和方向,让“瓦”听我的调遣。真长啊,时间仿佛凝固了,表针定格了!终于成功踢完一圈了!好开心!
一年级的孩子课间玩什么最合适?十分钟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因为安全原因,孩子们不能疯玩;又因为教室、走廊空间狭窄,孩子们并不能充分活动。另外,所用器材也是件伤脑筋的事,跳绳,甩不开;踢毽子,有难度;转呼啦圈,总会碰到人……我提倡孩子们跳皮筋,孩子们都觉得很新鲜,而其中的一些花样跳更令他们跃跃欲试。于是,一下课,这群小不点儿就迫不及待地跟我学开了。大家跳兴正浓时,有人大喊:“老师,小昊在玩‘愤怒的小鸟’!”惊诧中,我走近一瞧,只见这个小家伙把皮筋一头拴在拐角扶手的栏杆上,另一头拴在拐角平台的栏杆上,恰巧堵住了上下通道。恰在这时,上课铃响了,我匆忙将这条惹事的皮筋先收了起来。小昊望着我手中的皮筋,脸上写满了失落。
下午的班会课上,对网络游戏不甚熟悉的我取出皮筋,问小昊:“‘愤怒的小鸟’怎么玩?”小昊小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不肯说。别的小家伙却非常兴奋,七嘴八舌中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一个用小鸟做子弹的“大弹弓 ”游戏。嘿,这个小昊虽然调皮,却也是个极其聪明的孩子,能想出这样的玩法,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创举了。
“在楼道里可以这样玩吗?”我问小昊。
“不是的,我只是用皮筋把楼道挡住,不让其他班同学超过我们的活动区域!”小昊非常委屈。
哦?我愣住了,在解决问题之前,我居然忘记了先问“为什么”,再想“怎么办”,因为我的武断,一顶“罪魁祸首”的大帽子直接扣到了小昊的头上。这个时候,再调查谁是那第一只“愤怒的小鸟”早已失去了意义。
我转过身,对孩子们说道:“皮筋除了可以跳,确实可以用来玩真人版‘愤怒的小鸟’。让我们再来想一想,皮筋还能玩什么呢?”孩子们一下来劲了,马上罗列出种种新玩法,什么挑花绳、拔河、小弹弓……谈到玩,这群小娃娃主意还真不少。
“哪些适宜在课间玩呢?”我追问道。孩子们马上对以上玩法进行了分类,一是可玩的跳皮筋、挑花绳、跳绳,二是不可玩的愤怒的小鸟、小弹弓、拔河,并很快说出了不可玩的原由。
听了大家的分析,我对小昊说:“你聪明的想法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大家都该感谢你。请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大脑,下一次告诉老师,课间我们还可以玩什么有益的游戏,好吗?”
小昊没想到不但没被批评,还得到了这样一番赞扬,紧张的小脸终于舒展开了。课后,他主动帮我把讲台收拾得整整齐齐,还悄悄说:“老师,其实我只是有一点点想玩‘愤怒的小鸟’。我一定会动脑筋,想到好玩的游戏,马上告诉你!”我们拉钩约定:一定要是安全的游戏哦!
【反思】
孩子永远是规则的破坏者,当课间偶遇这“愤怒的小鸟”,适当适时地处理,促进了这一次极好教育时机的形成。
一、别曲解孩子的出发点
小昊虽然顽皮,但还不算顽劣,为什么别的孩子学跳皮筋,他却用皮筋挡住了楼道?回想当时情景,是因为围在老师身边的孩子太多,他根本无法看到学到,只能去自我创新了。这也是老师计划的不周详之处,倘若事先有充分的准备,让几个孩子先学,再让他们担当小老师,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也许就不会飞来“愤怒的小鸟”了。这不禁使我想起那个“在锅里用洗碗水洗脚的孩子”,他的这个“荒唐”举止的出发点,只是想要节约用水。倘若每个教师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而是孩子无奈之下的另类“创意”。了解了孩子,我们也就懂得了教育。
二、别错失教育的时机
挡住楼道的做法为什么得不到孩子的肯定,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游戏太危险,但在我们的教育中,能否少用一些“禁止”“不许”之类字眼,让孩子学会自我辨别是非,从而修正言行?处理这起事件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惩罚“愤怒的小鸟”的始作俑者,而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在课间玩皮筋。由此而展开的小讨论“皮筋可以怎样玩”“哪种玩法适合课间”等摆脱了枯燥的道德说教与严厉的斥责疑问,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萌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推动力,让他们以后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一种自问的习惯:我这样做合适吗?
三、别让犯错的孩子难堪